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李密是哪個朝代的歷史人物

李密是哪個朝代的歷史人物

李密是隋末唐初的。

李密是哪個朝代的歷史人物1

隋末梟雄李密,爲什麼沒能成爲最後的勝利者?

唐朝武德五年(西元622年),唐朝統一天下。在大唐統一天下的前夜,能和大唐一爭高下的,也只有王世充的鄭國、蕭銑的樑國以及竇建德的夏國。而隋末勢力最強盛的李密,此時已經去世多年。

李密的勢力曾經很強大,但沒能進入決賽圈,就出局了,這其中原因何在?

1、豪傑李密

李密生於南北朝時期,北朝(西魏一系)的貴族家庭。少年時候的李密,就被隋文帝視爲不凡的人物。隋煬帝在位期間,李密因爲參與楊玄感的謀反活動,而被迫流亡天下。

在流亡過程中,李密參加了瓦崗起義軍的隊伍,並逐漸成爲瓦崗軍的當家人。

隋煬帝死後,李密趁機擴大了影響。甚至當時割據關中的李淵,也一度向李密稱臣——當時天下羣雄割據,誰能成爲最後的勝利者,是很難判斷的。而那時候,天下的頭號種子就是李密。

但是離奇的是,僅僅在一年後,李密集團就陷入瓦解,李密本人也被迫投降李淵,並在之後不久,依舊從事反唐自立活動,最終遭到殺害。而李密本人的高光時刻,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曾經能讓李淵稱臣,一度有問鼎天下能力的李密,只用了一年時間,就陷入敗亡狀態?

其實個人覺得,這和李密的戰略眼光和領導能力有關。

李密是哪個朝代的歷史人物
  

2、李密的戰略失誤

李密被殺的數百年後,有個叫朱元璋的人,也在亂世中割據一方。

但是朱元璋的戰略眼光要比李密長久:朱元璋儘可能保存自己的實力,坐看元軍和其他農民軍的火併,等到其他勢力大多元氣大傷以後,再出來一一擊破、收拾殘局。

而李密無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隋煬帝去世後,宇文化及掌握了隋朝軍隊中最精銳的一部分,大約有十萬精兵。雖然宇文化及的領導能力不咋地,但是這十萬精兵可是實實在在的精兵。

而李密偏偏和宇文化及爆發了戰爭。最終,李密基本上消滅了宇文化及的勢力,但後果也很嚴重:那就是李密本身也消耗了太多的實力。

而李密和宇文化及火併這段時間裏,李淵也趁機壯大了自己的實力。

3、領導能力問題

對於一個朝廷,或者說創業集團來說,最需要的資源之一就是人才。此外,也需要掌門人具備駕馭人才的能力。而對於李密來說,瓦崗集團的人才駕馭方面,李密無疑是很失敗的。

瓦崗集團起初是農民起義武裝,隨着隋朝的崩潰,瓦崗集團不可避免招納了大量的隋朝的降將以及投降官僚。而這些錯綜複雜的派系之間的關係,如何均衡、處理、駕馭,是非常考驗李密能力的。

事實上,和李密同時期的豪傑竇建德,也面臨如何整合不同山頭勢力的難題。而且,李密和竇建德都沒能處理好這個問題,最終也都導致了自身的敗亡。

反倒是李淵方面,很好的'解決了各大山頭問題:要知道,李淵父子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吸收到的力量,既包括李淵父子的嫡系力量,也包括招納的隋朝降將,以及其他割據勢力的降將。

而李淵集團能夠很好的消化這部分勢力,並將其真正轉化成自己的戰爭資源。

而這一大差別,也註定了李淵集團和竇建德、李密的截然不同之處。

事實上,和宇文化及火併雖然消耗了李密的實力,但李密依舊是一方梟雄。但由於李密無法處理好內部的派系問題,導致李密集團陷入內耗。

同時,李密又做出了一系列的錯誤決策。而這一切,也加快了李密集團的人才流失以及實力消耗。

最終,李密只能考慮投降李淵。但是,本身沒能改變自我謬誤的李密,沒有老老實實的在唐朝養老,而是選擇反唐,這導致了自己遭到唐朝殺害的悲劇。

李密是哪個朝代的歷史人物2

武德元年,李密在洛口受到王世充的埋伏,戰敗之後決定投靠李淵,還帶着兩萬精兵一起過去。然而投降不到一年,李密又謀劃反叛,最終在河南熊耳山被殺。

李密這一生可以稱得上輝煌,從最初的楊玄感起義,李密就一直活躍在起義軍的最前線。李密的才能也被認爲超過唐高祖李淵,鼎盛時手下還有秦叔寶、程咬金、李績等將領,這些人在歷史上也都是大名鼎鼎。

自隋末大亂,李密帶領的瓦崗軍,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勢力。

和這些輝煌不匹配的是,李密在最後一戰中的不聽勸告、輕敵冒進。面對王世充的垂死掙扎,他不聽魏徵等人的勸告,還錯用了單雄信。尤其是最後想利用邴元真來個反間計,結果因爲託大被王世充反殺。

就當時來說,李密選擇投靠的李淵,反而是一路平坦的在長安登基,最重要的關中地區也被李淵掌握。而且李淵也名正言順的取代了隋朝皇室,成爲了最有希望統一天下的勢力。

按理說,李密雖然戰敗,但是他的投靠對李淵來說也是一大幸事,自然也意味着少不了榮華富貴。那麼李密爲何又想着反叛呢?因爲李密被貪心迷住了眼,面對李淵的試探,沒有看清天下形勢就貿然發動反唐計劃。

李密是哪個朝代的歷史人物 第2張
  

一、被貪心迷住眼的李密

李密的貪心主要是因爲,他對自身定位不足,導致對權力的過份追求。

對自身定位不足的李密

李密之所以對自身定位不足,在於他選擇投靠李淵時,把自己看的太重。

一方面,李密覺得大家都姓李,五百年前說不定還是一家人。李淵看在他帶着人馬歸順,並且還是同宗的份上,怎麼也得把獎賞給的更厚一點。

另一方面,瓦崗軍強大的時候,李密一直和李淵之間有書信聯繫。書信中李淵也一直對他尊敬有加,雖然現在落難了,這份情義應該還在。

而且李淵能順利進入長安,沒有受到洛陽方面軍隊的阻攔,李密也認爲是因爲自己幫李淵牽制了洛陽的軍隊。

最重要的是他李密好歹也是一方勢力之主,投降之後間接的影響力和造成的轟動,也是很大的。這幾點結合,李密覺得自己可以穩了,怎麼樣也會被封個王爺之類的。

密大喜,謂其徒曰:“我擁衆百萬,一朝解甲歸唐,山東連城數百,知我在此,遣使招之,亦當盡至;比於竇融,功亦不細,豈不以一臺司見處乎!”

這就是李密把自己看的太重了,先不說異姓王的難封程度。就李密這樣的梟雄,真要給他裂土封王,之後萬一造反李淵哭都沒地方。

而且李密對於自己的投降,看的也不是很清楚。他是落敗之後在無可奈何之下歸順的,並不是李淵招安過去的。招安表面上還能說自己是有的選擇,而歸順就意味着沒有選擇,這本身意義就不同。

不過李密可不管這些,他更看重的是到了長安之後,李淵給他的待遇和權力。

對權利過份追求,還放不下架子

李密進了長安之後,感覺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不順眼。

待遇方面:李密帶着兩萬大軍一起投靠李淵,結果負責接待的人員,開始就給他們下馬威。不僅給李密的飯菜差,他手下的士兵也連續幾天都吃不上飯。

李密也看清了這是下馬威,對這些也不太在意,不過隨後的封賞對李密來說,就是大問題。

封賞方面:李淵只封他光祿卿、上柱國,賜他邢國公的爵位。這和李密心中想的封王的待遇,相差太遠了,而且除了國公的頭銜,李淵還奪走了李密最重要的兵權,這也在李密心中種下了不滿的種子。

之後生活在長安的`李密,也並沒有受到大臣們的重視。

李密自視甚高,感覺自己的功勞足夠傲視羣雄。並且以前也是一方豪傑,不願意放下自己的架子,與大臣們結交,也沒有進行必要的走動。

這對於一些手握重權的大臣來說,就看不過去了。作爲一個降臣的李密,帶了那麼多財貨也沒有打點一些,他們自然要自己去索要。而且李密的清高以及降臣的身份,也讓很多別的大臣看不起他。

至長安,有司供待稍薄,所部兵累日不得食,衆心頗怨。既而以密爲光祿卿、上柱國,賜爵邢國公。密既不滿望,朝臣又多輕之,執政者或來求賄,意甚不平。

雖然李淵對他很好,還稱呼他爲弟弟,又把舅舅的女兒嫁給了李密。但是這也不能緩解李密心中的鬱悶,再說李淵以前可是叫李密哥哥的。

李密對自身定位不足,主要的表現還在朝堂上。

李密作爲光祿卿,最主要的職責就是掌管皇宮中的宮殿門戶、器物以及朝會的食物,說白了就是皇宮中的外事管家。

有次李淵舉行大朝會,這些事情本該是李密負責。李密對於自己做這樣的事情,常常和王伯當抱怨,並且深以爲恥。以前都是別人伺候他,現在反過來他去伺候別人,心理上過不去。

李密驕貴日久,又自負歸國之功,朝廷待之不副本望,鬱鬱不樂。嘗遇大朝會,密爲光祿卿,當進食,深以爲恥;退,以告左武衛大將軍王伯當。

王伯當與李密

說白了權力沒給到位,纔是李密心中不滿而反唐的最大原因。

而李密反叛,與其說是李密自己一個人的事情,不如說也是李淵的試探。

二、李密的反唐,李淵的試探

爲何說其中有李淵的試探?實在是李密找的藉口太蹩腳,李淵還給了他一波神助攻。

李密雖然有想法,但是這一切還需要李淵能夠允許他離開長安。而李密也明白,自己屬於不確定因素,又是剛投降沒多久,想要離開長安還是要有個由頭。

李密就想了一個非常蹩腳的理由,他對李淵說:

“陛下,山東都是我以前的部衆,讓我去山東收服他們。藉着唐朝的威力和我的這些部將,非常輕鬆就能打敗王世充。到時候天下還不都是您的。”

這句話看着很合理,既表現了臣子的立功心切,還說的切實可行。然而,李淵和大臣們也不是傻子,當時大臣們就不願意了。

“陛下,李密此人天生反骨啊,您現在派他去山東,就是在放虎歸山。李密肯定會造反啊!”

“沒事,朕纔是天命所歸,他一個小子還成不了氣候。如果這次他真的反叛,也沒什麼可惜的。正好讓他和王世充去鬥,我們坐收漁翁之利。”

李淵這帶着不屑和明顯試探李密的話,纔是決定李密能夠出長安的決定性因素。

上曰:“帝王自有天命,非小子所能取。借使叛去,如以蒿箭射蒿中耳!今使二賊交鬥,吾可以坐收其弊。”

李淵

並且李淵爲了進一步試探李密,還反手幫了李密一把。李淵把王伯當任命爲了李密的助手,本身李密自己是沒有提出要帶王伯當的,而是提出要帶走賈閏甫。

這兩個人對李密很重要。王伯當大家都很熟悉,李密初上瓦崗寨的時候,就是王伯當陪同的。並且王伯當還是李密的學生,在李密兵敗之後,王伯也毅然決定棄城跟隨李密。

而且王伯當能力也很強,在瓦崗寨有着神箭的稱號。在李密決定反唐時,他勸說無果的情況下,明知必死還跟隨李密,最終與李密一起戰死。他可以稱得上李密手下的頭號忠臣。

李淵讓李密帶着王伯當,這就是給李密送了一份大禮,還是能讓李密笑醒的那種。

至於賈閏甫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是李密手下的謀士,一直在李密手下爲他出謀劃策,也是李密的心腹人物,只是最後勸說李密不要反叛,差點被李密殺死。

神箭王伯當

李淵能讓李密帶走這兩個人,尤其是王伯當,可是說試探的意味很明顯了。當然李淵試探不止這些。

在李密離開長安之後,李淵又下旨讓李密留着人馬慢慢前行,自己一個人回長安,另有安排。

看着是李淵有些擔心李密反叛,但是我們結合前面李淵的話語,以及李密部隊還沒有出關的事實。如果李淵真的要殺掉李密,一封聖旨就能在關內圍剿李密。

李淵只是下旨讓李密回長安,如果李密內心坦蕩,自然就不懼怕回去。而如果內心有鬼,肯定不敢回去。

李密也正是擔心回去可能會被殺,便斬了宣旨的使者,開始反唐。李密剛剛反叛沒多久,就被行軍總管盛彥師用計斬殺在了熊耳山。

時右翊衛將軍史萬寶留鎮熊州,遣副將盛彥師率步騎數千追躡,至陸渾縣南七十里,與密相及。彥師伏兵山谷,密軍半度,橫出擊,敗之,遂斬密,時年三十七。王伯當亦死之,與密俱傳首京師。

洛陽熊耳山

李密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其實李淵敢試探,就不怕李密會再次崛起。

三、李密的崛起,是當時天下局勢不允許的,註定會失敗。

李密的反唐計劃,發動的太匆忙,對當時的局勢沒有認清。

農民起義是爲了吃飽,而不是誰做皇帝。

李密在投靠唐朝之後,手下的將帥大部分都投靠了王世充,這其中就包括瓦崗寨中很有威望的單雄信。

雖然李密能夠藉着舊時的威望,招攬一部分人手,但也不可能再達到以前的程度。

隋末大亂,很多百姓之所以起義,最根本的原因是吃不飽肚子。百姓都是善良的,他們的願望也很簡單。很多人從軍不在乎將領是誰,也不在乎最後誰能當皇帝,他們看的是誰能讓他們吃飽飯。

而在王世充打敗李密之後,李密府邸的財寶和軍隊的糧草都被王世充帶走。這就是說李密沒錢啊,跟着一個吃不飽飯的首領,沒人願意。

而且投靠王世充的舊部,毫無疑問除了一部分是無奈的,更多的是誰強跟誰走。非要說忠誠,他們也就不會投靠王世充。

王世充

原先的地盤被徐茂公(李績)佔領

李密原先的地盤,也被徐茂公佔領了。先不說徐茂公爲人如何,這裏先涉及到了瓦崗寨真正的創建者翟讓。

李密爲了成爲瓦崗軍的實際首領,請翟讓吃飯的時候,把翟讓殺掉了。自從李密殺掉翟讓之後,瓦崗寨內部就一直有分歧。

翟讓在瓦崗軍中的威望,也不比李密差多少,有很多將士最開始就是跟隨翟讓的,這就使得有很多將士對李密不滿。尤其是高層人員,徐茂公就是翟讓手下的頭號大將兼軍師。

當時李密殺翟讓的時候,還差點把徐茂公也給殺了。雖然李密放過了徐茂公,但是該有仇恨還是有的。這也是李密當初爲何戰敗後,不去找徐茂公而且投靠李淵的原因。李密怕徐茂公因爲當初的仇恨,會動手殺他。

而李密想要重新佔領原先的地盤,徐茂公就是繞不過去的坎,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殺了李密,但是到手的兵權也是不可能交出去的。

明日,讓徑至密所,欲爲宴樂,密具饌以待之,其所將左右,各分令就食。

密引讓入坐,以良弓示讓,讓方引滿,密遣壯士自後斬之,並殺其兄寬及王儒信。讓部將徐世勣爲亂兵所斫,中重瘡,密遽止之,得免。

徐茂公,投唐後改爲李績

王世充方面不會允許李密再次崛起

李密想要崛起,首先就要問問王世充答不答應。

李密自從上了瓦崗寨之後,就一直和洛陽方面死磕。而王世充就是洛陽的守將,或者說洛陽方面的實際掌控者。

李密和王世充兩人交手最多,雙方仇恨積累也是最深,瓦崗軍的最後一戰還是被王世充擊敗的。好不容易擊敗的對手,要說王世充能看着李密重新崛起,纔是怪事。

李淵的大唐已經不可阻擋

當時已經是武德元年,李淵已經在長安登基,改國號爲唐。而且李淵還有個好名聲,一路走過都是秋毫無犯,這也導致很多造反勢力都選擇歸順李淵。

李淵已經成了名正言順的皇帝,等的就是慢慢平復其餘的反叛勢力。而且李淵還佔據了兵家必爭之地的關中,想要進關就要先過了潼關。

而且自古關中多雄兵、多沃土,李淵在關中就不缺少能征善戰的士兵,也不缺少錢糧。李淵的次子李世民,也解決了最大的敵人,蘭州地區的薛舉勢力。

李世民軍隊的回調,讓李淵有了足夠的兵馬,對付河南河北地區。

這四點都註定了李密的反唐計劃會失敗,李密這個時候選擇重新起兵,面對的就不是隋末時期處處響應的局面,而且一個新的王朝。

唐太宗李世民,李淵時期爲秦王

李密的起兵,看起來是在長安受了侮辱,無奈之下的舉動,實際上也是李密不甘心和對權利渴望的表現。

按理來說,在古代既然選擇做了別人的臣子,就要有被別人壓迫的覺悟。

總想着和李淵平起平坐,或者是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這樣下去造反是一定的,不反纔是奇怪。

不過李密也不失爲一代梟雄,整個隋末歷史中,李密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李密是隋末農民起義軍的代表性人物,在反抗隋朝的戰鬥中,屢次擊破隋軍。

後來對於李密也有頗多爭議,有的認爲他能力很強,也有人認爲他是奸詐小人。不過雖然李密也有着一些缺點,但是李密稱得上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lrl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