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三國是什麼朝代的

三國是什麼朝代的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啓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

三國是什麼朝代的1

曹魏政權的簡介。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自立稱帝,因其姓曹,後世稱之爲曹魏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到鹹熙二年(265年)曹奐禪位於司馬炎,享國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個州(長江以北),勢力最爲強大。

曹魏大致繼承東漢的疆域及政區制度,爲州、郡、縣三級制。州設刺史或州牧。郡設太守。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

郡制方面:曹魏河南郡治洛陽,爲京師所在,稱司州。曹魏又設王國,置相,與郡同等;縣制方面:曹魏有公國、侯國、伯國、子國、男國之封。

三國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墾田面積最廣,這正是當時三國中以曹魏實力最強的原因。曹魏推行屯田制,組織流民耕種官田,屯田地域,西北起河西,東南達淮南;東北自幽燕,西南至荊襄。史言“州郡例置田官”,這使得社會秩序恢復,增強曹魏實力。

魏雖然是以軍力起家,但曹氏一族在文學上具有相當成就,如曹操和其子曹丕和曹植都善於寫詩,時稱三曹,後世又稱建安文學。即使到了後期其君主也頗有藝術造詣,如曹髦擅長詩文、繪畫,被譽爲“才子”。

三國是什麼朝代的
  

蜀漢政權的簡介。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爲表示自己政權合法性國號仍沿用漢,因其控制範圍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後世稱之爲蜀漢或簡稱蜀。蜀漢勢力最爲弱小,炎興元年(263年)劉禪投降鄧艾,享國43年。

蜀漢的法律是《蜀科》,劉備初入川時,百廢待興,乃命當時對典制、舊法熟悉者許慈、胡潛、孟光、來敏典掌舊文、草創制度。在平定益州之後,便着手製定典律,據《三國志》記載,參與蜀科的制定一共有五人,分別是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

蜀漢的兵制有點特別,據《歷代兵制》載,蜀漢的軍隊大體分爲五個部分,即前軍、右軍、左軍、後軍、中軍,又《三國志》及《華陽國志》記載,蜀漢的主要將領關羽官封前將軍,張飛封右將軍,馬超封左將軍,黃忠封后將軍,趙雲則以翊軍將軍領中護軍。

蜀漢的商業可分兩類,一類以交聘、互市的形態存在。如諸葛亮曾以川馬、蜀錦作爲和吳交聘的禮物,而魏國所得之蜀錦,則“市於蜀”。交聘也好,互市也好,由於各國幣制及幣值不一致,恐怕多是以物易物。這是屬於第一類。至於蜀漢之境內貿易,通用貨幣,則屬於另一類。

三國是什麼朝代的 第2張
  

孫吳政權的簡介。

建興元年(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建立孫氏政權國號吳,因其姓孫,故稱 孫吳,又因其控制揚州、交州、荊州等江東地區,又稱爲 東吳。

孫吳的地方政治制度是州郡制,中央政權主要受江東士族影響。這時江南已經出現了象吳郡的顧、陸、朱、張 那樣的佔有大量土地和僮僕,而各有門風,世居高位的大族,他們早在漢朝時就已經長居江南。

孫吳的'士族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與軍事上的世兵制互爲表裏。同時代的魏人鄧艾對此便評價說:“吳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勢,足以違命。”以顧陸爲首的江東士族驅使官兵,藏匿人口衆多,又受到朝廷庇護。即使是當地官員也無法阻止。

孫吳的部隊建制分爲五類,即中央兵、地方兵、諸將兵、諸王兵、準兵。其中,中央部隊有羽林兵、無難兵左右部、解煩兵左右部、繞帳兵、帳下兵左右部、武衛兵、五校兵等十八種。

三國是什麼朝代的2

得益於《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三國時期成爲我國古代最爲人熟知的一段歷史。

可是,有時候正因爲熟悉,許多問題便很容易被我們所忽略,比如三國是從哪一年開始的?曹操難道真的不是三國時期的人?

1、曹操自始至終都是漢臣

三國時期,從歷史本身來說,始於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終於公元280年司馬炎滅東吳,整整六十年的時間。我們先看魏蜀吳三國的興亡時間:

曹魏:公元220-265年;

蜀漢:公元221-263年;

孫吳:公元222-280年

但我們常常所說的三國主體卻遠不止這一段時間,因爲如果按照這一劃分,三國中最重要的人物曹操便不是三國時期的人。我們再看《三國演義》的起止時間:

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第一百二十回:薦杜預老將獻新謀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三國演義》起於黃巾之亂,終於三分歸一,所以三國的結束沒有疑義,有疑問的是從哪一年開始。那麼這段歷史在正史中又是如何記載的呢?我們還以曹操爲例:

《後漢書》中沒有曹操傳,《三國志》中的魏書第一篇便是《武帝紀》,武帝即爲曹操。那麼這能說明正史中將曹操列爲三國時期的人物嗎?也不是的,因爲《三國志》中也沒有司馬懿的傳記。

曹操也好,司馬懿也罷,都是下一個朝代的開拓和奠基者,所以在古代只能作爲帝王寫在本紀中。

陳壽生於蜀漢,但寫《三國志》是在西晉時期,所以曹操便列入了《三國志》中;范曄寫《後漢書》是在南朝劉宋時期,當時《三國志》已成書很久,所以《後漢書》中便沒有曹操的傳記,同理司馬懿也是如此。

三國是什麼朝代的 第3張
  

曹操,生於公元155年,漢桓帝永壽元年;逝於公元220年,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

所以,從歷史本身來說,曹操自始至終都是漢臣。

2、從三足鼎立之局的形成,看三國是從何時開始的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這是漢末羣雄割據的果,所以要想寫清楚三國鼎立的由來,必須要向前追溯,而不能開篇便是漢獻帝禪位於曹丕。

那麼這一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三國鼎立,源於羣雄割據,羣雄割據源於黃巾之亂。

黃巾之亂

黃巾起義爆發於公元184年,漢靈帝光和七年,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黃巾起義並未推翻漢朝的統治,它被平定了,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主要是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位,孫堅、曹操、袁紹、劉備等等也在這時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農民起義的發生並不必然代表改朝換代的到來,但對漢朝的政局影響卻甚大,這便是之後州牧的設立。

州牧制度

漢朝建立之後,同時借鑑了周朝和秦朝的制度,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天下有郡,也有國。國的存在,雖然後來釀成了“七國之亂”,但漢朝以宗室鎮四方的想法一直沒有變,只是通過“推恩令”將封國無限縮小了而已。

而劉秀和劉備的崛起和興復漢室,從一個側面說明漢室子弟分封全國還是有號召力的。

但漢朝時期郡國的不斷增多,無疑加大了中央的管理難度,於是漢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全國爲十三州,每州置刺史一人。

“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刺史制度本是一項監察制度,並不能掌管郡縣。但到了東漢末年,爲了應對黃巾起義,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劉焉認爲黃巾亂起的原因在於在刺史權輕,建議將刺史正式改爲州牧,以宗室和朝廷重臣任之以震四方。

州牧與刺史不同,它是郡守的正式上級,掌管一州的軍政事務。比如劉焉就是益州牧,劉表是荊州牧,劉虞爲幽州牧,陶謙爲徐州牧等等。

州牧制度,拉開了漢末羣雄割據的序幕。

所以,當年漢武帝爲了加強中央集權、監控地方郡縣而設計出來的刺史制度,反而在東漢末年卻悲劇性的促成了漢王朝的瓦解,這大約不是漢武帝能夠想到的,唉!不孝的子孫啊!

三國是什麼朝代的 第4張

如果我們再做一個聯繫的話,漢末黃巾之亂與唐末黃巢之亂的作用其實是一樣的。

本來唐末的藩鎮在大多數時間內並沒有割據,唐朝在安史之亂後依然能夠存在150年,藩鎮的作用很大,而黃巢起義的爆發使藩鎮正式開始了割據,猶如漢末黃巾起義使州牧開始了割據一樣。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這樣,我們就理清了三國鼎立的來龍去脈:黃巾起義~州牧制度~羣雄割據~三足鼎立。

所以,《三國演義》始於黃巾之亂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找到了三國亂局的原點。以此推之,三國時期的時間便可以從公元184年開始,至公元280年結束,接近一百年的時間,與東漢時期有交叉。

如此以來,便解決了曹操、袁紹、孫堅、孫策、關羽、呂布、郭嘉等等死於公元220年前的歷史人物是否是三國時期之人的問題。

歷史的分期以皇帝和國號的更迭來劃分最爲簡單,但歷史的發展卻遠不是這樣的一刀切,正如本文所討論的三國時期是否一定要始於公元220年一樣。

標籤: 朝代 三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8x8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