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萬里長城的歷史介紹

萬里長城的歷史介紹

萬里長城的歷史介紹,萬里長城它位置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橫貫中國北部數省。歷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歷經多個朝代的修建和改造,以下分享萬里長城的歷史介紹。

萬里長城的歷史介紹1

世界文化遺產——長城!

公元前220年,在秦始皇的統治下,將較早期的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修築連接成一個完整的用來抵抗來自北方侵略的防禦系統。

建築工事持續至明代(1368—1644年),從那時起長城就成爲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建築物。它的歷史和戰略價值與它的建築意義相媲美。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偉大建築,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現存的長城,修建於明代,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6000多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統一前北方互相爭鬥的`諸侯小國各自建造的長城銜接起來,形成穿山越嶺的北方邊界的屏障,用來抵禦來自北方的侵略。

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爲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或敵國,開始修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

萬里長城的歷史介紹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綿延萬餘里,稱爲萬里長城。秦始皇爲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

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和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

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牆,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構築險峻、氣勢雄偉,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和工程最大的軍事性防禦工程。

長城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之一。

在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臺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遊覽勝地。

嘉峪關初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也是長城沿線保存最爲完好、規模最爲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

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美譽,被海外探險家譽爲“東方最完美的城堡”。

1987年,長城(The Great Wall)作爲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萬里長城的歷史介紹2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因其長約一萬兩千多華里,故而得名“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建築,被譽爲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它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凝聚着祖先的血汗。長城東起渤海灣的山海關,經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到甘肅的嘉峪關。

大部分在崇山峻嶺之上建造,氣勢磅礴,宛如巨龍盤旋。各地的長城中,以北京八達嶺長城保存得最完好,此外還有慕田峪長城、司馬臺長城、金山嶺長城,古北口長城等。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天津黃崖關長城也都是著名的長城遊覽勝地。

公元前7世紀左右,戰國時代的楚國,率先將西北、北、東北方向的烽火臺和城堡用防禦城牆串連起來,總長約500千米,稱爲“方城”。公元前5、6世紀,齊國又修築了一條東西走向的城牆。到了公元前4世紀,秦、燕、韓、趙、魏等國,也各自在領土上修築了長達幾百千米的城牆,作爲相互防禦的工事。

大約在同一時間,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如東胡、匈奴等,經常南下侵犯燕、趙、秦的領土,搶奪牲畜和糧食,甚至將人民抓去作奴隸。

因此這三國除了在與鄰國的邊境上築城牆,另外又在北方建城牆,這便是以後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的基礎。秦始皇吞併六國,一統天下後,根據《史記·蒙恬傳》的記載:“始皇二十六年,使蒙恬將三十萬衆,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

萬里長城的歷史介紹 第2張
  

秦長城的西段是沿秦昭王的舊城修繕而成,北面、東面則是連接趙、燕的`舊城,西起高闕,東到造陽,再東行,抵達遼東。修築時間從秦始皇三十年伐匈奴開始,以八年時間築成。當時的長城長一萬餘華里,等於5000多千米,因此這一時代的長城便有了“萬里長城”的稱呼。

秦始皇時代的長城雖已達萬里規模,可是漢朝的長城更加宏偉,長度達10000多千米,是歷史上將長城修築到最長的時代。防禦匈奴是漢長城的首要目標。西漢初年,匈奴首領曼單于之子冒頓,不但侵佔鄰近部落還南下蠶食中原國土,漢高祖劉邦曾親自率兵32萬,驅逐匈奴,連打勝仗。

但由於西漢王朝纔剛建立,政權還不穩固,所以採取與匈奴和親的政策。然而在和親的幾十年中,匈奴人還是不斷地騷擾邊境,漢文帝、漢景帝曾多次反擊,到了漢武帝時期,他不但命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同時還修繕並新建長城。所建長城西起大宛貳師城、赤谷城,經龜茲、鳥耆、車師、居延,沿着燕然山、臚朐河一直延伸到黑龍江北岸,其工程之浩大,遠遠超出秦始皇時代。

這個時期長城的結構也有了改變,長城的建址選在險要的地形上,並在牆上相隔一定的距離修築城堡、關隘和烽火臺,因此漢長城不僅只是一道牆,而且還是堅固的防衛陣線。《漢書·匈奴傳》記載:“是時,漢邊境烽火候望嚴明,匈奴爲邊寇者少利”,在此之後,“匈奴遠遁,漢南無王庭”了。

後來唐朝的版圖超過長城以北,宋朝的版圖在長城之南,過去的長城已失去作用。元朝則因版圖廣大,而且統治者本身就是遊牧民族,所以也沒有必要修長城。到了明初,蒙古人仍不斷南下侵略,同時東北又有女真族興起,因此北方的防禦又顯得格外重要。

朱元璋在即將統一全國的時候,就採納了安徽休寧人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以空前浩大的手筆,用磚包砌長城的夯土牆體,並在王朝建立後的兩百多年中,幾乎沒有停止過修築長城。明朝的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總長度至少7300千米。

標籤: 萬里長城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m8e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