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歷史的隨筆15篇

歷史的隨筆15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爲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的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的隨筆15篇

歷史的隨筆1

自古以來,相親就一直存在。從傳說中的月老,到古代的紅娘、媒婆,即便是到了現在,相親節目、婚姻介紹所也都是比比皆是。爲了傳承這個優良傳統,似乎也可以來嘗試一次相隔千年的相親見面會,而有一位男嘉賓,必然是粉絲成羣,尖叫聲此起彼伏,他就是三國時期的趙雲,趙子龍。在印象中他應該是風度翩翩,身騎白馬,那麼歷史上的他究竟適不適合當男朋友呢?

根據現在大衆的審美習慣,首先當然得看臉。趙雲的顏值是否能夠達標呢?據著名通俗小說《三國演義》介紹,“雲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按照三國時期的標準,趙雲的身高應該有一米九的樣子,濃眉大眼、威風凜凜。而關於闊面重頤大概可以理解爲趙雲長着一張國字臉,因爲重頤的意思是雙下巴,所以對於他的好看程度其實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不過,從歷來人們對趙雲的印象,大家更傾向於他長了一個像超人一樣的下巴,就是下巴之間有一個縫隙的那種。而且從《三國演義》的整體描述中也可以體會到,羅貫中先生在努力地誇趙雲帥,所以這個雙下巴絕對不應該是弱化他的高大形象的描寫。但小說的描述,畢竟只能做個參考,在《三國志?雲別傳》中記載的趙雲是“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在這兒就能體現一二,“姿顏雄偉”可以把它看成了一個詞,也可以把它看成兩個詞,不過在當下的語境中,這應該是四個詞,最後拼湊出來一個趙雲完整的樣子,一個長相帥氣、有膽識的硬漢。

其次,趙雲的人品和性格,又是怎樣的呢?據史料記載,趙雲應該是一個暖男,想不到這麼剛烈的漢子,卻十分推崇民主。據說他第一次找工作,就是大傢伙投票決定的。當時發展風頭正猛的是出身高貴的袁紹,那時袁紹的職務是冀州牧,冀州這一帶的事都是他說了算,基本屬於割據狀態了。當時袁紹的人氣很高,所以很多人慕名來投靠袁紹,這可把袁紹的對手公孫瓚嫉妒壞了。

“哎呀,你說這是怎麼回事呢?憑什麼袁紹就比我出名呢?”

“主公您彆着急,肯定有剋制他的辦法。唉?主公您幹嘛呢?”

“畫個圓圈詛咒他啊。”

“別畫了主公,肯定還有更好的辦法。唉?主公您又幹嘛呢?”

“我札小人吶。你知道怎麼搞到袁紹的頭髮嗎?”

“主公,您這樣迷信,別人也會討厭你的。”

“討厭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幾。”

對話是瞎編的,不過公孫瓚的人氣確實不如袁紹。而就在公孫瓚鬱悶的時候,手下傳來消息說有人來投靠他。公孫瓚點點頭說:“有品位。”不過,公孫瓚對趙雲前來投靠有些懷疑。這時,趙雲回了公孫瓚一句話,這句話就記錄在《三國志?雲別傳》裏面,“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爲忽袁公私明將軍也。”也就是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處境極其困難,所以我們當地人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因爲我們故意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總而言之,後來公孫瓚滿意地收留了趙雲他們一幫人,還順便點了個贊。正巧那時候劉備就在公孫瓚那兒混,所以劉備和趙雲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結下了深厚情誼。

後來劉備自立,建立蜀國。在這期間,趙雲的人品也絕對稱得上最佳之一。最知名的首先得說趙雲救後主劉禪的故事。有一次,劉備被曹操打敗了。劉備跑得倍兒快,一眨眼就不見了。曹操派手下快馬追趕,終於在當陽長阪追上了劉備。在此情急之下,劉備可能是想到了一種動物叫壁虎,每當壁虎遇到危險的時候,都是自斷尾巴來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劉備受到啓發,便把妻子和兒子給扔了。這時候跟着劉備跑的人並不多了,大家都想着逃跑。不過此時趙雲卻朝反方向跑了,手下的人馬覺得他估計是要投降曹操了,於是立馬稟報劉備:“趙雲好像要去投靠曹操了。”劉備聽完這話,拿起一把手戟就朝告狀的人扔過去了,這是一種用來投擲的兵刃。告狀的人都愣了,心說:“這是賞賜嗎?”劉備氣憤地說:“我呸,告訴你,趙雲是不會棄我而去的。”士兵們還是有點不信:“你劉備都能扔媳婦兒、孩子,憑什麼人家不能扔主公啊?”

劉備果然猜對了,沒多久趙雲護送着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和兒子劉禪安全返回了劉備的身邊。趙雲這人不光講義氣,還不貪女色。話說赤壁之戰以後,趙雲跟隨劉備平定了荊州四郡。當時劉備任命趙雲爲桂陽太守,取代了投降的趙範。而這個原桂陽太守趙範有一名寡嫂名叫樊氏,據說生得花容月貌、國色生香。趙範就想把自己這個嫂子許配給趙雲,以此來拉攏關係,但是趙雲堅決不同意。當時有人就勸趙雲接納這位漂亮的女人,可趙雲卻說:“趙範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測,何況天下女子又不少她一人。”不久之後,趙範果然趁機逃走了,而趙雲落得個清清白白。

如果遇到像趙雲這樣,既能做到顏值高而不高冷,又能做到不貪女色而重情義的極品男人,難道您還不動心嗎?彆着急,趙雲可還是一個帶孩子的好手呢!除了在曹操手裏救下一次劉禪外,歷史上趙雲還有一次救劉禪的經歷。在劉備平定了荊南四郡之後,劉備本人一下子變得聲勢不小,這時候孫權就建議雙方和親,於是劉備便娶了孫權的妹妹。不知道孫權心裏打的是什麼如意算盤,可能一開始還覺得劉備當自己妹夫是賺了,後來才發現是賠了一個妹妹。所以,後來劉備西征益州的時候,孫權便派了大批舟船想把自己的妹妹接回來,心想接一個也是接,接兩個也是接,乾脆把劉備的兒子劉禪也接過來吧。於是孫夫人帶着劉禪一起差點就回了吳國,幸好趙雲和張飛得到消息,帶着兵馬一路追,終於在長江截住了東吳船隊,這才把劉禪給搶了回來。要是沒有趙雲,後主劉禪最好的.結果也是變成孫禪了。

大家都知道,在三國時期最傳奇、名氣最響的人,那可非諸葛亮莫屬。尤其是在《三國演義》第95回提到的那段空城計,諸葛亮用一座空城嚇得司馬懿攜大軍撤退,這段故事成就了諸葛亮的威名。不過,在正史中並沒有這段故事的記載,甚至諸葛亮壓根就沒有使用過空城計這項技能,想想也猜得到,彈彈琴如果就能讓對方退兵的話,那只有一種可能,彈得太難聽。但是趙雲卻真的用過空城計。

據《三國志?雲別傳》記載,當時黃忠剛把曹操的大將夏侯淵斬殺,曹操爲了奪取漢中的土地,打算親自率軍來戰。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爲了保證軍隊的補給,曹操便命人先運輸一大批軍糧過去,這批軍糧約有數千萬袋。黃忠可有點坐不住了,跟趙雲商量說:“我們不如把這批軍糧搶過來吧?”兩個人一拍即合。然而,可能是因爲人不夠,最後趙雲連自己的部隊都搭給黃忠了,兩個人定好了歸來的時間,話語間黃忠帶着人出發了。趙雲在營寨一直等不到黃忠,心裏滿是疑問,又擔心計劃泡湯。於是趙雲帶着僅有的數十騎兵去看黃忠,結果剛出營寨沒多久,正好遇上曹操派來的先鋒部隊,趙雲眼淚都要下來了,心想:“就今天帶的人少……”趙雲帶着幾十個人就和曹操先鋒部隊鬥在一團,可剛開打,曹操的大軍又到了,趙雲想:“今天也太背了。”趙雲只好帶着人突圍,且戰且退,終於回到了自己的營寨。一點名發現少了一位部將,原來是張著受了傷被曹軍包圍了。趙雲又立刻騎着馬衝進了曹軍,把張著救了出來。此時黃忠還沒有回來,士兵又少得可憐,而曹操的大軍已經把蜀國的營寨包圍了。

在千鈞一髮之際,有人就建議閉門據守,可趙雲卻下令打開營門。這時很多人都想主動爲趙雲獻上腦門,看看他有沒有發燒。只見趙雲又下令了,讓全營肅靜,偃旗息鼓。一瞬間,蜀國的營寨變得鴉雀無聲,魏國那邊有點慌了,主將心想:“這唱的是哪一齣啊?一點聲也沒有,還大開營門。我這是進去還是不進去呢?”周圍的人請主將拿主意,只見將軍笑了笑說:“給我狠狠的撤!”主將到最後還是懷疑趙雲有埋伏。這時趙雲抓住時機,馬上下令擊鼓進攻,弩箭對準曹軍猛射。這一下可把曹軍的人們嚇得互相踩踏,墜入漢水犧牲的曹軍不計其數。第二天,劉備親自來到趙雲的營寨視察了戰場,不禁感慨:“子龍一身是膽啊。”

歷史的隨筆2

我們回頭看去發現歷史早已是面目全非,唯一可以看到的便是那些蒙上灰的歷史意義。歷史終有一天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一消雲散,但並不代表沒有存在過,它永遠存在於我們的心中,存在於每一個經歷過的'人心中……歷史如滄桑的老人一般,一步一步比一步更堅定,但永遠往前走!

後退看一下歷史,往前展望一下未來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歷史,不是說能忘記就能忘記的。拿中國的例子來打個比方,雖然說中國的例子固然有些屈辱,但並不代表我們能忘記那些歷史。我們不能忘記,必須要銘記,這樣我們才能不會忘記先輩爲現在所付出的一切現在的美好生活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先輩們揮灑出他們的熱血,一步一步用鮮血鑄成的一個堡壘啊!所以這歷史我們不能忘記!

隨着歲月的流逝,總會有人質疑這歷史的真實性,或者質疑爲什麼我們要記住過去的東西呢?其實不然,記住,歷史是每個人必須都要做的,沒有爲什麼這曾經是中國的歷史,只有我們記住歷史才能不會再犯第二次錯誤,不要忘記歷史,回頭看看歷史吧!

同學們前面或許有更多的期待,但是後面的歷史我們誰都不能忘記!

歷史的隨筆3

以前看過一個成語故事,叫做一衣帶水,故事大概就是隋文帝楊堅統一了北方,只剩下了長江南岸的陳後主,據說陳叔寶很荒淫,以致民生凋敝,於是楊堅說我作爲百姓父母,怎麼能因爲一條衣帶寬的河流而阻止我救陳朝百姓於水火呢,(我爲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於是出兵滅陳。

那時候還小,看了之後覺得,嗯,楊堅是個好皇帝,陳叔寶是個壞人,陳朝被滅是理所應當的,其實現在想想,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其實無關拯救,只是征服而已,不是誰好誰壞,誰對誰錯的問題,而只是誰強誰弱,誰大誰小的問題。

總覺得書上關於歷史人物的記載,會給你個鮮明的印象,要麼忠,要麼奸,要麼聰明,要麼愚蠢,要麼悲壯,要麼卑微,其實記錄歷史的材料如此斑駁破碎,又時間久遠,連幾十年前的民國曆史都混雜紛亂。

說各話,現在的人都忙着向錢看,有幾個人真正的全心埋在故紙堆,又怎麼能從那些晦澀的史料中分析出那幾百年乃至幾千年前歷史人物的忠奸善惡呢。很多人喜歡聽於丹,易中天什麼的,聽聽沒關係,至少說明你還有學習的慾望。

是不要以爲這些人講的就是真正的歷史,他們講的東西你可以當故事聽,消遣一下可以.道,他們講的東西很多都是民國時代的那些大家就都已經做過的學問,這些人呢,也只是拾人牙慧而已,可能我的觀點有些偏激,很多人會認爲我這是嫉妒別人的成功才抨擊別人,貶損別人。

多時候我覺得應該學會割裂的看問題,就是你忽略掉我說這些話可能存在的動機,而單獨的去分析我說的話有沒有道理。邏輯思維有一期就講過胡適,羅振宇在開頭的時候就講過這麼一段話,大概是這麼個意思:爲什麼民國出了那麼多大師,胡適啊,王國維,梁啓超,辜鴻銘等等等等,那真的叫一個浩若繁星。

現在呢,文學,國學,歷史學,真正能稱得上是大師用屈指可數來形容不過分吧,這主要是因爲民國正是一個風雲際會的時代,稍微有點學問的人的拿點什麼的歷史研究研究就開了先河,當然這只是一個主因,還有文學環境,文人素質,以及生活環境都是有關的,不能說那是一個好時代,但絕對是一個文化昌盛自由的'時代。

說了太多的體外話,關於流傳的歷史是不是真實的,大歷史我不敢否定,不過關於某些歷史的事件和人物,我還是有疑慮的,下面這段話是胡適說的,出自一本《胡適談史學》的書:總之,古代流傳的史,都是講故事的瞽史編演出來的故事。東方西方都是這樣。希臘文HISTORIA,拉丁文HISTORIA,也是故事,也是歷史,古法文的ESTOIRE,英文的STORY與HISTORY,都是出於一個來源的。

歷史的隨筆4

白駒過隙,轉瞬間緊張而又充實的九年級教學工作現已圓滿結束!在這三年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我從一個沒有經驗的教學新手,逐漸成長起來!這其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淚水。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歷史課程是學生上國中新考覈的課程,學生們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但真正學起來卻並不容易!繁多的知識點,枯燥的記憶,使學習歷史成了一個苦差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不僅每節課導入別出心裁,還常給枯燥的知識加入些調味品---歷史典故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如鴻門宴、嘉興漁船、福熙車廂等,利用故事的形式靈活多樣的去敘述,這樣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中也提高了教學效果。此外我還鼓勵學生閱讀歷史名著,多觀看歷史講座,百家講壇成了學生最喜歡看的節目,紀連海、易中天、袁__這些歷史學者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展示出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面,使學生感興趣的`同時也填補了歷史知識。長久下來,許多學生對一些歷史事件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雖然有些問題讓我很頭大,但看着孩子們的成長,我很欣慰!

二、抓好課堂效果

“向45分鐘要效益”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一環。除仔細備課,課後複習總結外,我更認真抓好課堂效果。不僅要求有整潔的板書,還做到考什麼,就講什麼、練什麼。在授課時堅決杜絕學生搞小動作、打瞌睡、做其它科作業、看課外書、聽音樂等這類現象,若發現苗頭及時提醒(可讓其回答問題)。若遇到比較頑劣學生,我會在課後及時找其談心,用關心、愛護的態度指出他的不足。同時讚美他的閃光點,讓他明白老師也很在乎他。因此,絕大多數同學在以後課堂中均明顯改變了過去厭學情緒,並能主動提問且認真做好隨堂筆記。

三、掌握恰當方法

許多人認爲學好歷史就得死記硬背,並不是這樣!現在的歷史考試越來越靈活,死記硬背的考題逐年減少,理解並自己闡述觀點的試題比例不斷增加。因此,在教學中我除了讓學生將必考知識點記牢,但更多的是讓學生理解、會用歷史觀點和方法,適應會考的變化!

我平時教給學生多種學習方法,如:四輪複習法、經緯複習法、聯想記憶法等。如《國際歌》詞作者鮑狄埃,曲作者狄蓋特,可讓學生聯想記爲“包子”(鮑詞)、“地區”(狄曲)。再比如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時頒佈文獻分別是《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就可讓學生記首字“鷹犬”(英權)、“最毒美人心”(美獨)、“法人代表”等等。

再次,可將有共性的知識點列表記憶;課前對前幾課多提問;課後通過作業、測試找出不足,通過多種方式不斷提高學生能力和成績。最後,在做題上更要注意方法,抓住關鍵字詞,審清題意,看分值答題等,這樣才能在會考中不丟分。

四、充實提高自己

教學中,教師扮演者領航者的角色,提高老師水平尤爲重要。平時除認真備課、講課外,我還多留意相關歷史知識,向有經驗老教師請教,並在網上(如中學歷史在線網、鐵血網等)查閱有關知識,汲取有益營養。只有當老師儲備了充足的知識,纔能有資格站在三尺講臺去更好的駕馭課堂,在教學中也纔會更加遊刃有餘。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教學工作中,自己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學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更新教學觀念,努力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爭取將自己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層次,迎接新一輪的挑戰。

歷史九年級教師隨筆5

一、教學方面,做到認真備課,認真鑽研教材、學習好大綱,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

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根本上提高課堂效率。

反思不足還存在以下問題;

1、課上還是自己講得過多,放手讓孩子們發揮的空間少了些,今後在體現學生課堂主體性上面還應有進一步的努力和突破;

2、九年級歷史任務重、時間緊,教師要幫助學生將零碎的知識構成知識網絡,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從而真正內化爲自己的知識,因此需要提高自身專業水平;

3、作爲歷史教師,職責不僅僅在於傳授知識,備戰會考,更應在授課時傳遞給學生歷史意識、歷史文化和學習歷史的意義所在。歷史看似說着過去,但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個歷史人物又無不給現在以啓示,像是訴說着未來。因此在課上要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和薰陶,給學生以生活的啓示;

4、在與學生特別是後進生的相處中,時刻考驗着教師的教育藝術水平。對學生講大道理、老生常談對於新時代的孩子來說,收效甚微。因此我們還要不斷加強教育理論學習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例如如何實現教育的最高境界――無痕教育,在寬鬆愉悅的環境下,給學生講一則動人的故事或事例,或者一條感人的新聞,這樣做往往會收到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自身成長方面,勤奮不足,懶惰有餘。要向身邊優秀的同事多學習纔是。

總之,教師如果熱愛自己的講臺,真正把學生放在心上,教育將成爲無比動人的過程,教師才能獲得這個職業內在的幸福感,在學生成長的同時,教師的職業生涯也必將綻放出璀璨的光彩。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增強行動執行力,堅定信念,多嘗試,多反思,相信自己會是一個不斷成長的老師。

歷史的隨筆5

在10月份,我迫不急待地拆開了從網上訂的《讀歷史學成語上冊》,書裏夾這一張非常精美的書籤,上面有着三數列字:“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這句頗有韻味的語句將我吸引住了……

翻開書的第一頁,紙張上打印着許多的成語,後面是對這些成語的.解釋。第一篇課文是:《開天闢地》。這篇課文的大概意思是這樣的:從古代到現在,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所以叫“上下五千年”,但這些卻沒有文字記載,只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很久以前,宇宙只是一團氣,就像一個雞蛋,漆黑一片。盤古在這樣的情況下,甦醒了,他揮舞大斧,劈開了黑暗,所以一直頂立在天地之間。後來,盤古死了,他身體的各個部分化成了各種東西--日月星辰,風雨霞霓,山河湖海,桑田沃土,花草樹木,將宇宙打扮美麗了。

雖然這個神話不知是真是假,但是卻很感人。盤古沉睡在黑暗的宇宙裏,已經一萬八千年了,終於拿起大刀,砍破了黑暗,讓宇宙也得到了光明,但盤古卻要一直頂力着天,踩着地。當盤古死後,他身體的各個部分化成了世間萬物,有樹有花,有河有湖有海,有太陽和月亮,有風、有雨、有沃土……從此,宇宙的黑暗消失了,宇宙變得美麗極了!

還有一個故事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這篇文章名叫:《覆水難收》。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是:姜太公的妻子馬氏嫌他太窮了,毫不猶豫的離開了他,只留下了姜太公一個人。後來,周文王尋得姜太公,並封他爲相。姜太公用自己的智謀,幫助周武王攻滅了商朝,並立下了汗馬功勞。馬氏得知姜太公無比富裕時,找到了姜太公,想要和他恢復夫妻關係。姜太公將一壺水倒在地上,讓馬氏將水收回壺中,馬氏趕緊趴在地上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漿。於是姜太公對她說:“你已離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起了。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難以再收回來了!”

我覺得姜太公是一個很有智謀的人!他並沒有大聲罵吼自己的“原”妻子,而是巧妙的將水倒在地上,讓馬氏收回,但是倒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讓馬氏說不出話來!我還認爲馬氏是一個嫌貧愛富的人。當姜太公很窮時,她自己頭也不回的走掉了,而現在,姜太公成爲了宰相,她馬上“厚着臉皮”地“粘”着姜太公,讓姜太公和她恢復夫妻關係,這明顯是“嫌貧愛富”的表現!

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讀《讀歷史學成語下冊》,很多精彩還在等着我呢!大家也去讀一讀吧!

歷史的隨筆6

經過了近半學期的教學,學生給我的感覺是他們對於新生事物的興趣比對歷史的興趣更爲濃烈許多。歷史是一門人文社會科學。歷史事件是既成事實,且已有定論,現在所用的課本中,學生常常被動接受所述的史實,往往忽略了紛繁的歷史事件對其的影響,那麼作爲教師的我,究竟在教學中應該怎樣注意滲透對創新人格的培養,既要創新,又要抓基礎,畢竟要進行會考。所以在教學中既要傳統教學,又要在教學模式上有所創新,才能培養學生的興趣。

作爲素質教育主渠道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課堂是民主平等的天地”、“沒有學生不可以提的問題”等觀念。如果教師以“師者”自居,高高在上,一味追求單一化、公式化、標準化,這樣教師不當的目標觀、質量觀、方法觀將對一個班的學風產生巨大的影響,學生的主動創新意識就會被壓制,創新靈感被扼殺。平時多鼓勵學生大膽陳述已見,正確引導學生,敢於標新立異,不人云亦云,倡導認識多元化。教師在精心營造有利於滋養創新個性的空間同時,要給予學生髮表已見的機遇,使學生有積極主動發展的時間。創造安全自由時空,使創新之花在適宜的土壤中成長。

我在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採用問題激疑、複習導入、巧設懸念、故事感染、新奇引趣、音像圖示等各種方法,設置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創造動機,營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情境,則是啓迪創造思維,培養創新人格的'又一重要途徑。教學中可讓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相互啓發,鼓勵創新,提倡不同的答案。在歷史教學中,要經常開展討論或辯論,堅持啓發式教學,讓學生在積極主動中抒發自己的感受,發展鮮明的自我個性。例如教學《戊戌變法》一課中,“爲什麼要迫切進行變法呢?”可先進行多媒體演示創設情境,讓學生討論一個開放性問題:“甲午戰爭後,中國缺什麼?”通過討論、爭論形成共識:甲午戰爭後,顯示出中國文化教育科技國防等方面的薄弱,進行這些方面的改革、圖強,實屬國家當務之急。歷史課堂教學中若能經常形成辯論、探討氣氛,學生從敢“破”敢“立”,到善“破”善“立”,其創新型人格將組織着個體對環境的習慣反應,將持續影響其對事物的態度。例如在教學《洋務運動》中,組成兩大小組,正反兩方,進行辨論,課前查找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在課堂中圍繞問題,暢所言,抒發自己的感受,也從中體會到中國近代化進程的變化和對中國歷史的變化。教育論文

部分課內課完全轉變爲探究課,全部由學生主持,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形成技能,展示個性,也是一種有意義的教學創新。開展歷史課外活動,是落實教學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主動活潑發展的有效措施。讓學生感受新中國的逐步強大,與外交事業的發展緊緊相連,更珍惜今天的不易。

歷史的隨筆7

沒有完美的世界,沒有永恆的國度,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有時候,不知道自身的缺點,並沒有什麼。

可悲的是,明明意識到了,卻因爲種種緣故,不願去改變。

不短的人生,讓我認識到了,原來……我最大的缺點就是,放不下。

放不下生死,放不下愛,放不下恨,甚至放不下已經完成的作品,力求完美。

明知道人的一生是要往前走,我卻總是往後看,前方的道路充滿了未知,充滿了迷茫,更重要的是,現在的我,並不知道前方有什麼值的我珍惜的東西。

可我的身後,我的身後有我所經歷的一切,一切的一切,我忘不掉,我放不下。

時間一天天的流逝,過往總是在重複,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每次離別,我總是排斥新的生活,不願從過往的夢中醒來;但生活不會因爲你的緣故就停止下來,生活在繼續,從排斥到接受,到不捨,又迎來了新的離別。

生活就像是個巨大的輪迴,我們這些陷入輪迴中的人,不知因什麼而喜,不知因什麼而悲。

我總是告訴自己,不要再這樣的`活下去,你的執着,癡傻的堅持,不會改變任何人,任何事,最後……你只會被生活打敗,最終被改變的,只有你自己。

一次又一次的輪迴,夠了,受夠了,沒有人能永無止境的堅持,堅持着承受生命所不能承受的痛。

我告訴自己,夠了,真的夠了,無論是先天的性格,還是後天的形成,這種性格真的夠了,這樣癡傻的行爲不要再繼續下去了。

不想再承受生命所不能承受的痛,不想再這麼一次又一次的輪迴。

微笑面對生活,向着前方看去,讓這篇文章的每一個字,都作爲對過去的一種祭奠,銘刻在過去的人生中。

從今天起,我會走向一個新的未來。

歷史的隨筆8

1.改變課堂教學程式,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培養創新動機

根據教育的開放性原則,適當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營造寬鬆的民主教學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推動學生擔任學習主角,加強學生個體間的信息交流。如以討論、辨析、導演歷史小劇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進入學習角色,在激發其自主意識時,誘發其創新興趣。另外,教師要允許學生提出質疑,並調動學生參與,如引導若干學生支持或反對教師的某一觀點,通過有序的積極辯論,使學生各抒己見,想人之所不想,見人之所不見,能人之所不能,從而優化學生的創造心理環境,促進他們想象的衝動、聯想的新穎、思路的開闊,有效開發學生的潛能,使之成爲創造性思維的策源地。

2.加強學生的實踐鍛鍊,向他們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

思維是動作的內化,動作是思維的外現。教師要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參與探索性的實踐活動,如實地調查、文物考古、模型製造、古畫模仿等,使學生感官與感知並用,勞心與勞力結合,激發思維創新發展。例如,我在指導學生製作“張衡地動儀”的模型時,只提供一定的數據、原理、外形,讓學生從自選材料、模具製造到演示都顯示出他們的創意水平。此外,我還讓學生製作殷墟龜甲、獸骨模型;臨摹《清明上河圖》、《步輦圖》、《蒙娜麗莎》等;到革命老區調查,並撰寫調查報告。如此多種形式 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多功能思維在實踐中發揮,促進學生創造性意識的發展。

3.構建完整的歷史事件內在關係的結構

所有的事情就像一張網,歷史事件就是這張網上的一個個節點,若干節點組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張無邊的大網,但無論你提起哪個節,都會將這張網提起,高的部分那是與你提起節點聯繫緊密的,低的部分是聯繫相對疏遠的,但由此我們卻可以知道他們之間是絕對有聯繫的,或遠或近而已。我們要幫助學生建立這樣一張網,要一節點而知網、一葉而知秋、一事而知史。

學習歷史的最大功用是用它來研究今天,預言明天,而且現在的學業考試非常注重對熱點時事問題的考察,從這兩個角度講,歷史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還要關注當今世界發生的重大事件,並在課堂中滲透給學生。

近兩年,從黃巖島、到三沙市的設置,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價值的線索,那就是海權,而且這個線索更緊密地把若干個節點聯繫得更緊密,構建圍繞海防、海權的知識網。

我們曾經強大,從南宋指南針應用、海船的發達到元朝的空前海運到鄭和下西洋,再到新航路的開闢,繼而英國因爲奪得海權而成爲霸主,正是因爲從明末的閉關、海權的失去,而被迫步入近代,開始以洋務運動爲始的近代化探索,這張網還可以再大些。這個線索和知識網警示我們及後人要重視海權,重視海防的建設,這也是知識網格的具體體現和應用。

由此,我們根據不同的線索,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並以這個知識結構讓學生逐漸讀懂事件背後的真相,這是個良性的循環。這要求我們在日常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構建知識網格體系的能力。我們要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創新教學設計,實現教學目標,並把握學業考試的.動向,在自己的課堂中貫徹創新理念,建立一種不同於以往的、單一的授課模式。

4.與語文等其他學科整合,爲學生學習歷史“搭橋鋪路”

例如在講“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時,我引用“春風不度玉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兩句唐詩,使學生立即識記西域的地理概念和形象地理解西域的廣袤和荒涼。一曲譚晶演唱的《絲綢之路》把學生帶進20xx年前黃沙飛舞、駝鈴悠悠的漫漫古道,在歌曲中學生的學習情緒更激昂。

5.巧用影視文學作品,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

在講到北宋、西夏、遼的對峙時,我跟學生聊起了《天龍八部》,通過對蕭風、段譽等人物的簡單回顧,使學生深刻理解這段歷史。另外,很多歷史穿越劇或歷史題材影視劇受學生追捧,但這些歷史劇史實在破綻百出,教師要告訴學生什麼纔是真實的歷史。在課堂上我們要引用正劇,例如在講辛亥革命時給同學們播放《走向共和》等片段,孫中山的形象在學生眼裏由模糊變得清晰起來。

6.與時事緊密結合,使歷史具有時代感

關心時事、議論時事是很多學生的愛好,在歷史課堂中恰當地引出這些話題,既可以理解歷史,又可以爲現實問題尋找出路。例如在講甲午中日戰爭和《馬關條約》時,我和學生談到時事熱點“中日之爭”,一起回顧問題的由來,使學生認識到自古就是我國領土。針對日本自衛隊進行的奪島演習,我又進行追問,我們應如何回擊日本的行爲?怎樣不讓甲午海戰的悲劇重演?學生義憤填膺,陷入沉思,思想教育達到最佳效果。

7.在網絡資源中放飛思維

把網絡資源引入歷史課堂,讓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思維健康成長。隨着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學校網絡教學日益廣泛,歷史老師要通過網絡,開拓進取,藉助網絡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培養學生熟悉網絡、利用網絡查找歷史資料,啓迪學生思維,放飛思維空間,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並努力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性學習能力。

8.在學習競賽中積累沉澱

新教育理念告訴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創新能力。歷史課堂理當成爲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創新能力的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以學生自主活動、直接體驗爲基本形式進行活動。如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競賽方法,每上完一節課,下課前一定會提問所學知識,並採取現場打分的方式,引起學生重視,鞏固基礎知識,課後要求認真完成作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達到較好的效果。

9.在辯論中達成共識

激發、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見解,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見,這是當代教育教學的目的之一。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對“秦始皇功過的辯論”、“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武則天功過的辯論”等專題進行分組辯論。爲了在辯論中獲勝,爲小組爭光,主動查閱相關資料,辯論會上個個爭得面紅耳赤。學生經過辯論對歷史事實的認識有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辯論能力得到了訓練,這些活動必將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使歷史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歷史的隨筆9

據老人們回憶,通往安頭村的路,以前只有一條,就是安頭村的最前方 “前嘴裏”的盤山路。此路的寬度,只適合一頭馱載貨物的騾馬通過,極其危險。古人爲了祈福平安,在山下的入口處,建了一座馬王廟。每次騾馬通過,都要在馬王廟前歇歇腳,或敬敬香。過去的人有個講究,路過危險或者有廟的地方,要拿塊小石頭或者一根細木條,放在此處,據說此舉可以消除災禍。我想,這是古人對危險路段“支撐”的樸素願望。我小時候在老人的要求下,路過這些路段時,還這麼做過,現在仍記憶猶新。老父親以前給我講過,他們年輕的時候,在山裏燒木炭。常常把燒好的木炭用肩膀挑着,從這條路走,一直要挑到趙城城裏去賣。賣完後,又在城裏,把玻璃,酒等貨物挑回山裏,一般的腳費是五元一趟。

對這條路有突破性改變的是1958年。此年,開展“大鬧鋼鐵運動”,因爲,安頭村西北方向的東灘裏有鐵礦石,所以就把洪洞縣“大鬧鋼鐵”的重點放在這裏。據說,在1958年的一個冬夜,村裏的人在睡夢中被叫醒,說有人給村裏修路。當人們出去的時候,看見在村子東面,從山下到山上都掛滿了馬燈與“沙燈”(可能是“汽燈”),有七千人的隊伍,人挨人,肩並肩地修路。據說,一夜的功夫就在安頭村東面,靠近八石溝的地方修了一條能通過平車的“公路”。第二天,運往東灘裏鍊鐵爐的柴油發電機,就是從這條路上由三十多頭騾子拉去的。據說,由於路基很軟,有幾百人配合運輸。

1958年的這條路,爲以後安頭村的公路建設提供了一個思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當時的公社負責人與村裏的幹部,曾在村子的西面修了一條汽車能通過的土路,希望能與現在的趙克公路連接,但因選址不太合適,還有,後來趙克公路改道等原因最終放棄。進入新世紀後,村裏的幹部發揮集體智慧,在1958年路的.東邊規劃了一條比較坡緩的路。前幾年,又對該路進行了硬化,較長久地改變了安頭村行路難的問題。

或許,有人要問,爲什麼在這樣的時候,還要追述這段修路的歷史呢?此刻,我只是想到,任何路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山路是這樣,人生的路也是這樣。希望鄉親們腳下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歷史的隨筆10

覆水難收,這個成語是我在歷史成語故事中看到的。

它主要講商朝末年,有個足智多謀的人物,姜太公,他的妻子馬氏嫌他窮,沒有出息,不願再和他共同生活,要離開他。姜太公一再勸說她別這樣做,並說有朝一日他定會得到富貴。但馬氏認爲他在說空話騙她,無論如何不相信。姜太公無可奈何,只好讓她離去。

後來,姜太公終於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幫助周武王聯合各諸侯攻滅商朝,建立西周王朝。馬氏見他又富貴又有地位,懊悔當初離開了他。便找到姜太公請求與他恢復夫妻關係。而他則不願意。

姜太公不再跟老婆複合因爲老婆太勢力,蘇秦成名之後也回去對嫂子,父母,老婆大肆炫耀,以平復之前冷落他的心理障礙。我們應該想這樣的水該不該收其實取決於是什麼水!這幾個例子其實是不該收的,小人不足與謀。

但是有的例子卻是該收的,韓信胯下之辱卻沒有殺當年侮辱他的人不必說,讓他做了都尉,不管那是不是人才,起碼不是個小人,只會使陰招。至於漢武帝時期樑王宰相韓安國被囚禁的時候,獄卒對他無禮,他出來後也只是諷刺了一番,沒有殺那個獄卒,因爲他覺得沒必要,但是!魏文侯時期有個將軍因爲宴會上趁着蠟燭滅了,偷偷摸了一把魏文侯的姬妾,魏文侯得到告狀後,說那個人的帽子上的纓被她拔下來了,只要點亮等看看誰的'帽子上沒有纓就可以了,魏文侯缺讓所有人都把纓拔下來,不再追究,最後這個人在戰場久了魏文侯的命。這就是覆水可收了!曹操大敗袁紹燒了自己手下與袁紹的私通書信,也是異曲同工。

歷史的隨筆11

歷史,總帶給人一種深邃的懸念。有時,一個難解的謎,可以給予考古學家們一種成就感。歷史,給後人留下的大多是不感試想的已經,更是一種明智。走在原始森林一,我們甚至還惦記每一寸土地下是否還埋藏着多麼悠久的歷史事蹟。

歷史故事也總不以爲然的渲染了我們的生活,不曾被我們否定,但它就像童話一樣引人入勝,瀰漫生活的炊煙,還飄呀飄,飄到更遠的地方去薰陶他們的心靈……還有更遠的地方。

春秋時期,戰亂紛紛,各國爭權奪利,越國曾敗過吳國,當時,越國是勾踐在治天下,勾踐在被打敗之後,不曾忘記敗戰只恥,在失敗中立志,要東山再起,總有一天一雪前恥,重興越國,於是每天把苦膽放在身邊,每至一日,嘗一次苦膽,並將那苦味刻骨銘心,在時間的推移中,他心繫興國大業,每天以艱苦的安排磨練自己的意志。在十多年後,勾踐抓住吳王夫差北上參加聯盟大會,國內空虛之機,大舉攻進吳國的都城,最終,勾踐打敗了吳國,吳王夫差自殺,這就是著名的“臥薪嚐膽”歷史故事的典故。

歷史是多麼有情趣的一種推敲,一種所謂社會邏輯規律的國家興亡的'抽象化的闡述,正因爲它包含國興與國亡,是時代不同的進步與退步,給人以一種“古板”的印記。

我們不妨想一想,今天、明天,我們這個朝代的大事也許在下一時代,可被成爲一種歷史,那麼,這樣的循環豈不是一種趣味,我們爲什麼不試着瞭解呢?其實,好好的體會它的深懊,對於生活,一中發掘,往往也是一種快樂,歷史,如果你細細查閱,會發現它很奇妙,而歷史故事賦予人們太多,啓迪了人們的時候,它更是美麗而深沉的!

歷史的隨筆12

今天上午第三堂課,崔子雄老師給同學上一節歷史課,衆所周知歷史課是一節又枯燥又無聊的課,但崔子雄老師把歷史以故事性的形式講述給同學,同學們聽得十分入迷。

歷史老師剛進教室,班裏安靜極了,只見每一個同學都坐得端正,緊繃的臉靜靜的等待着,都認爲歷史課是嚴肅的。這時崔子雄老師意識到氣氛有點沉悶,就對同學們說:“我的歷史課是講故事給大家的,同學們放鬆聽故事就好了。”聽完老師親切的話,似乎對老師產生好感,同學們的神情稍微放鬆了些。

老師先給同學們介紹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你們都認識這些東西嗎?”老師詢問到,“知道!知道!火藥是炸彈,原子彈。”有個同學急切地喊出聲,班裏一下子就炸開了鍋,同學們笑得前仰後合,笑聲充滿了每一個角落,我也用胳膊支撐着頭,望着同學們笑了起來。“是的,火藥就是炸藥,爆炸性的'東西,那你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怎麼發明出來的嗎?”這時教室鴉雀無聲,“不知道不用擔心,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四大發明是怎麼發明出來的,我們先從造紙術講起吧,從前有一個叫蔡倫的人……”同學們都把目光投向老師,目不轉睛地聽着老師的小故事。

最後老師開玩笑地對同學們說:“前面三項發明同學們今天學會了可以學以致用,最後一樣就不要了。”同學們也再一次爲李老師這種新鮮的教育方式笑起來,這時,下課鈴在笑聲中打響了,這節課也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而去。

我真敬佩崔子雄老師風趣幽默的歷史課,其實無論什麼課,帶點風趣幽默,不要一味的呆板死板,會讓課堂的效率更高 。

歷史的隨筆13

翻開歷史長卷,眼前展現的就是這樣一幕。

在馬蹄嘶鳴的戰場上,一位將軍身穿冷光鐵衣,站在山頂上,低頭看了看那些混亂的士兵。他的臉上洋溢着英雄大義

岳飛,偉大的將軍。

從小,母親就給他烙上了“忠國”四個字的烙印。從此,岳飛“生爲國之人,死爲國之魂”,自然沒有違背母親的希望,讀過兵法,從“紙上談兵”變爲“實戰帶兵”,這些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最後,站在戰場上的是功勳卓著的岳飛。它贏得了人民和國王的心。當然,也有一顆俠義忠心,“先憂天下之憂,後享天下之福”的崇高精神。

即使這樣的人才有麻煩。

所謂“君子正派,惡人傷悲”,岳飛的功績讓秦檜等漢奸羨慕不已。他總是把自己的粗心大意告訴國王,向官員們散佈謠言,向人民挑撥離間。

“世界是渾濁的,我是純潔的,世界是醉的,我是醒着的。”他不這麼認爲。他也知道榮耀中一定有腐敗。

依然以他忠誠的靈魂爲宋朝都城歌舞;

依然用汗水爲宋代熱土大江大山;

他仍然爲宋朝的和平而流血。

岳飛無所畏懼,站在戰場的邊緣。他的技術使敵人害怕。他的'忠誠使敵人欽佩他。他的士兵使敵人戰敗如山。

他不怕獻出自己的生命,因爲岳飛有着“生不如死,留一顆心照耀歷史”的精神!

合上厚重而久遠的歷史,我的心情久久沒有消退。岳飛配得上這個世界。

他的生活使人的心溫暖;

他的忠誠使人如夢般醒來;

他的意志“破碎而不害怕保持清白”,足以讓人們記住一個世紀

歷史的隨筆14

凡夫俗子,諸如我之類,對歷史名人都不曾深入瞭解,也不懂他們的世界。我們對他們也僅止於教科書上的簡介常識,不做學術研究,知之甚少。本週跟隨張先生讀歷史名人曾國藩,感觸頗多。

知道張先生,是因爲粗粗略過他的另一本著作《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沒有純歷史教科書的死板,小說式的寫法,引人入勝,讓人不知不覺就讀了下去,即瞭解了歷史知識,又慢慢了解了那些歷史長河中的名人也是有血有肉,複雜又立體的。

小時候,我們看電影,總會問:“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好像人只介定在好與壞兩面。長大了,漸漸明白人不只是好與壞之分,人性是複雜的。好人也有“壞”的一面,壞人也有“好”的時候。就如同曾國藩,他是中國近代史上政治家,理學家,文學家,兼具拘執與圓通,笨拙與精明的真實的人格魅力。我們如何看待一個人,必須將他置身於當時的歷史環境,以一種“理解之同情”的態度,重面歷史文化,剝離被包裹的真實靈魂。曾國藩的一生,謹奉傳統文化的教義,以天下爲己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嚴於律己,勤儉治家,爲家族後輩留下可貴的精神財富。

動盪不安的晚清,以及他年輕時鋒芒畢露的個性,讓他的政治生涯頗多坎坷,屢次遭遇人生劫難,卻沒能消磨其意志。反而“自省”讓自己圓融的融入這個朝代,“大柔非柔,至剛無剛”。凡成就大事者,皆能屈能伸,把磨難當作人生必渡的劫。

看到曾國藩與左宗棠一生的糾結,我唏噓不已。既生瑜,何生亮?歷史證明,聖賢終歸是聖賢,豪傑只能是豪傑。再好的關係真的要保持距離嗎?滾滾紅塵,茫茫人海能遇見已是緣分,而彼此相知相惜更是多少年修來的緣分。如何續寫這段緣怕是需要彼此共同的努力。剛剛你推心置腹的和他告知心事。他卻轉身把你的心語告之於你的對手,並與他稱兄道弟。在你遭遇人生的低谷之時,不僅沒有關懷鼓勵,反而落井下石。人非聖賢,孰能心無芥蒂?再怎麼欣賞你的才華,情誼也只能到此爲止的吧。說什麼防火防盜防閨密,兄弟一樣得防啊。

人生低谷,考驗你的朋友圈。有多少人真心待你?希望你早日振作,重振河山!有多少人就此別過,不再往來。又有多少人惺惺作態,虛情假意。人生低谷,是上天給你一次擦亮眼睛,讓心靈不蒙塵垢的機會。跨越過去,你就是人生的贏家。正如金錢對你的考驗,一個人對待金錢的態度,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高度,很有哲理的一句話。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萬萬不能。如何獲得金錢?考驗你的智商,也考驗你的情商。不管你富甲一方,還是安於清貧,在金錢面前,心靈的寧靜是唯一考驗你快樂與踏實與否的標準。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你在什麼樣的圈子就有什麼樣的眼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人看他身邊的朋友就知道他爲人如何,此話不無道理。

頗讓我感興趣的還有文中描寫曾國藩對風水的看法。風水學在很多人看來是迷信,但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風水卻一直在人們心裏或明或暗的佔據着的地位。隨着它越來越多的被自然科學推理證明,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自然界中那些表面看起來玄而又玄的東西,是否冥冥之中自有天註定?信它亦不全信,亦可把生活打點的有條有理。就像曾國藩所言:人生有可爲之事,也有不可爲之事。可爲之事,當盡力爲之,此爲儘性,不可爲之事,當盡心從之,此謂盡命。

這個世界太多的誘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太複雜。終不過是在名與利中周旋。吃虧是福,不無道理。滿心歡喜地入世,灰頭土臉的出世,有什麼關係呢?當你理不清這一切的'時候,讀書吧!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被這其中的意境深深震撼,也被他的淡定折服。我發自內心的愉悅的笑了,你可解這笑的滋味?

讀歷史使人明智,人性的光輝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人性的邪惡也在歷史的長河中泛出惡臭。做什麼樣的人,在我們自己。我們讀書,也就是借鑑他人的經驗,讓自己變得更好一點,不是嗎?

當項羽縱燃的那場大火在我們的腦海裏熄滅之後,驟降的氣溫激醒了困入睡意中的思維,睜開迷茫失落的雙眼,我們順着秦朝這座碼頭逆渭水巡視,夢幻般的目睹了大河上空海那一幕海市蜃樓奇觀。寬廣的視頻上,一隻燕子從東方翩翩飛來,俯視着尋覓着,就在它無望的要繼續飛走之時,突然,一道五彩霞光穿破雲層直衝牛鬥,燕子順霞光定睛看去,見是黃帝的後裔女修在織五色雲錦,它心花怒放,當即將那枚聖神的卵拋向了女修。女修喜得鳥蛋,遂煮而食之,一個叫大業的男孩兒呱呱墜地了。鏡頭一閃,大業的兒子大費已經成爲大禹治水的功臣,繼而又爲舜成功的馴養着禽獸,一位功勳卓著的英才,便深得衆望,舜就賜姓予他,贏氏一族自此誕生。贏,多麼吉祥而又功利的一個字呀!

海市蜃樓上的故事仍在一幕幕的演繹着。贏氏這個舜禹時代的功臣,殷商時代的顯族,卻因了蜚廉、惡來父子不識時務的愚頑和助紂爲虐的蠻勇,幾經流離失所後被迫西遷,虧的孫子猛增繼承了祖先的技藝,重操舊業爲周室馴養馬匹,盡顯才華而博得寵信,從而成爲了周室王朝的宅臣,可謂青出於藍。而最終使贏氏獲得穩定和發展空間的當屬惡來的後裔非子了。非子也是位養馬馴獸的行家裏手,技藝精湛深得周孝王的寵愛,這次他獲得了列祖列宗夢寐以求的賞賜---分封。

當非子率領他的家族來到黃河上游的西北荒野,望着汧水渭河交匯地的茫茫草原,他心裏直唸叨着一個字:秦!

歷史的隨筆15

科布倫次的聖母大教堂距中央廣場不遠,與其他教堂一樣,都是哥特式建築的風格。坦率地說,初到歐洲時,第一次見到哥特式風格的教堂,覺得非常經典、非常神奇。後來出國次數多了,發現這種哥特式風格的教堂在歐洲非常普遍,只是規模大小不同而已,正如中國的寺廟一樣,一山一寺,一村一廟,見多就不怪了,所以今天到了科布倫次的聖母大教堂,也沒有興趣進去看一下。只是想起今年七月初在越南胡志明市時,有人對着規模不大的胡志明聖母大教堂,大發感嘆,如精美絕倫啊,如超級經典啊,云云,不禁啞然失笑了。

不過,科布倫茨這座古羅馬式的聖母大教堂與其他教堂的不同之處則是將哥特式唱詩區和巴洛克式半圓形穹頂塔樓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而又不失和諧的哥特式教堂。這種巴洛克建築風格因爲剛剛上午在波恩衚衕見過,所以便一眼認出。

真正讓我感興趣的是聖母大教堂前面的一塊黑色石碑,這塊黑色石碑看上去非常普通,上面僅刻着兩行字,上一行是: 打到倫敦去,下一行是:已閱,然而正是這二行字,卻讓這塊黑色石碑凝固了一個幽默的歷史故事,我們可以通過這塊石碑重溫那段歷史,那個故事。

十九世紀初,法俄戰爭爆發,奧地利與俄羅斯聯手,共同對付法國的拿破崙。當時,俄奧聯軍在科布倫茨駐軍,劍鋒直指法國,尤爲是俄羅斯軍隊,士氣高漲,鬥志昂揚,年輕的`俄羅斯軍官在聖母大教堂前面立起一塊黑色石碑,血氣方剛地寫上: 打到倫敦去。後來,拿破崙軍隊反擊俄奧聯軍,取得法俄戰爭的勝利,並乘勝追擊俄奧聯軍,追至科布倫茨時,拿破崙軍隊也在此駐軍,當拿破崙看到石碑上俄羅斯軍官題的字時,笑了一下,並在俄羅斯軍官的題字下面,拿破崙大筆一揮,寫上: 已閱。以此嘲笑俄奧聯軍。

一砄石碑,一段歷史,二行題字,一個故事,漫步萊茵河畔,輕輕一彎腰,我拾起了這個傳說。

標籤: 隨筆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54ex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