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被稱爲魚米之鄉的城市是哪裏

被稱爲魚米之鄉的城市是哪裏

嘉興。

被稱爲魚米之鄉的城市是哪裏1

浙江省一個市,人口超470萬,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浙江省,簡稱“浙”,省會杭州,浙江省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在悠久的歷史下,其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

截至2018年,浙江省下轄11個地級市,杭州、寧波爲副省級市。

其中,就嘉興市來說,人口超470萬,別稱禾城,是浙江省地級市,地處華東地區、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處江河湖海交會之位。

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嘉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制始於秦,有兩千多年人文歷史,自古爲繁華富庶之地,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

首先,嘉興,別稱禾城,是浙江省地級市,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在地理位置上,嘉興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

市境介於北緯30度21分至31度2分與東經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間,東臨大海,南倚錢塘江,北負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運河縱貫境內。

市城處於江、海、湖、河交會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與滬、杭、蘇、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區位優勢明顯。

就嘉興市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到了戰國時期,今浙江省嘉興市一帶成爲楚國的.疆域。

被稱爲魚米之鄉的城市是哪裏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朝在該地區設立由拳縣。《宏治志》說,餘杭有由拳山,以由拳山人因此得名。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地級嘉興市一帶成爲東吳的疆域。三國吳孫權黃龍三年(公元231年)”由拳野稻自生”被視爲祥瑞之兆,改由拳爲禾興縣。

次年改年號爲嘉禾。嘉興市簡稱禾,亦源於此。赤烏五年(242年)春正月,立和爲太子,因避太子“和”宇諱,改爲嘉興縣。

兩晉、南北朝時,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飢”。隋朝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嘉興到鎮江的大運河,給嘉興帶來灌溉舟楫之利。

唐玄宗天寶十年(751年),唐朝析嘉興縣東境及海鹽、崑山等縣部分轄地設立華亭縣。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嘉興設立開元府,領嘉興、海鹽、華亭3縣。

後晉高祖天福五年(940年),因吳越王錢元瓘 之奏請,在嘉興設立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

北宋建立後,改秀州爲嘉禾郡,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年)升郡爲府,後改嘉興軍,今嘉興市一帶屬之。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改嘉興軍爲嘉興府安撫司,旋升爲嘉興路總管府。

明朝宣德五年(1430年),析嘉興縣西北境爲秀水縣,析東北境爲嘉善縣;析海鹽縣設立平湖縣;析崇德縣設立桐鄉縣。

在此基礎上,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興府下轄7縣,稱一府七縣。明弘治《嘉興府志》記載:“嘉興爲浙西大府”,“江東一都會也”。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明朝時期,嘉興是一座非常繁華的城市。

最後,清朝取代明朝後,依然在該地區設立嘉興府,隸屬於浙江省。到了1912年,嘉興府改稱嘉禾縣,後複稱嘉興縣。

1983年8月,撤銷嘉興地區,分設嘉興、湖州市,嘉興市設城區和郊區,下轄嘉善、平湖、桐鄉、海寧、海鹽5縣。

1993年11月,嘉興城區更名爲秀城區。1999年6月21日,郊區更名爲秀洲區。2005年,嘉興秀城區更名爲南湖區。

如今,嘉興市下轄2個市轄區(南湖區、秀洲區)、3個縣級市(海寧市、平湖市、桐鄉市)、2個縣(嘉善縣、海鹽縣)。

截至2018年底,嘉興市總面積達4275.05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爲472萬人。

被稱爲魚米之鄉的城市是哪裏2

魚米之鄉是哪裏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對應,湖南省因大部分區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轄13個省轄市,1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62個縣,7個自治縣,36個市轄區。其中,就衡陽縣來說,人口超100萬,隸屬於衡陽市,也即屬於“市縣同名”的情況。衡陽縣境內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首先,衡陽縣,隸屬於湖南省衡陽市,也即屬於“市縣同名”的情況。在地理位置上,衡陽縣位於衡陽市西北部,湘江中游,因位於南嶽衡山之南而得名,東與南嶽區、衡山縣交界,南毗蒸湘區、石鼓區、衡南縣,西鄰祁東縣、邵陽市邵東縣,北與婁底市雙峯縣接壤。東西寬74千米,南北長55千米,總面積2558平方千米。衡陽縣境內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就衡陽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楚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湖南省衡陽縣一帶屬長沙郡這一建制。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吳芮爲長沙王,該地區屬長沙國這一封國。

被稱爲魚米之鄉的城市是哪裏 第2張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設立鍾武縣,屬零陵郡。漢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鍾武縣改稱鍾武侯國。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該地區屬零陵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衡陽市衡陽縣一帶成爲東吳的'疆域。三國吳孫亮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長沙西部設立衡陽郡,蒸陽、重安、臨蒸屬衡陽郡。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都縣併入臨蒸縣,屬湘東郡;蒸陽縣併入重安縣,屬衡陽郡。魏晉南北朝時期,今衡陽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省衡陽、湘東二郡設立衡州,並臨蒸、重安、新城三縣設立衡陽縣,州、縣同城。

對於衡陽縣這一縣名,因在衡山西南部,故名。由此,就衡陽縣這一建制,始於隋朝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衡州爲衡山郡,衡陽縣屬之。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衡山郡爲衡州,分衡陽縣設立重安、臨蒸、新城三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並新城、重安兩縣入臨蒸縣。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臨蒸縣複名衡陽縣,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後,衡陽縣屬衡州衡陽郡。五代十國時期,衡陽縣屬衡州。北宋建立後,衡陽縣隸屬荊湖南路衡州衡陽郡。

最後,元朝建立後,衡州改稱衡州路,衡陽縣隸屬衡州路。明朝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並新城縣入衡陽縣。在明朝時期,衡陽縣屬衡州府這一建制。清朝取代明朝後,衡陽縣仍屬衡州府。到了1912年,並衡陽、清泉二縣爲衡州府。一年後,衡州府複稱衡陽縣。1928年,衡陽縣直屬於湖南省。1968年9月,衡陽縣屬衡陽地區。1983年5月,衡陽縣隸屬湖南省衡陽市。截至2018年底,衡陽縣總面積達2568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爲105萬人,也即爲湖南省人口較多的一個縣。對於衡陽縣,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被稱爲魚米之鄉的城市是哪裏3

被稱爲魚米之鄉的`城市是哪裏

魚米之鄉一般指上海、南京、南昌、武漢、蘇州、連雲港、無錫、常州、鹽城、淮安、鎮江、揚州等城市。

魚米之鄉是指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

魚米之鄉西起巫山東麓,東到黃海、東海濱,北接桐柏山、大別山南麓及黃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及錢塘江、杭州灣以北沿江平原,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100~400千米,總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主要由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蘇沿江平原、裏下河平原及長江三角洲平原等6塊平原組成。

被稱爲魚米之鄉的城市是哪裏 第3張
  

擴展資料

地形的顯著特點是地勢低平,河渠縱橫,湖泊星布,一般海拔5~100米,但海拔大部在50米以下。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區爲氾濫平原和濱海平原。漢江三角洲地勢亦自西北向東南微傾,湖泊成羣擠集於東南前緣。洞庭湖平原大部海拔在50米以下,地勢北高南低。

鄱陽湖平原地勢低平,大部海拔在50米以下,水網稠密,地表覆蓋爲紅土及河流沖積物。三角洲以北即爲裏下河平原。平原爲周高中低的碟形窪地。窪地北緣爲黃河故道;南緣爲三角洲長江北岸部分;西緣是洪澤湖和運西大堤;東緣則是蘇北濱海平原。

標籤: 魚米之鄉 城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qvp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