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乾隆通寶的正面和反面

乾隆通寶的正面和反面

錢幣正面爲正楷乾隆通寶四字,反面沿襲滿文制。

乾隆通寶的正面和反面1

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轉錢銀,於清高宗乾隆皇帝於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裏發揮其“文治武功”的治國策略,發明了封建社會裏最終一個光輝盛世,之後民間便盛傳佩戴“乾隆通寶”銅錢可驅災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而備受後世藏家所喜歡的錢幣。

該錢幣鑄於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反面的滿文比較雜亂,上面有很詳細的價格和錢幣拓片。乾隆通寶錢徑約25毫米,重約3g。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面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 。幣種與不同時期形狀與鉅細也有不同。

乾隆通寶的正面和反面
  

雕母

藏品特徵:這是一枚銅質錢幣,錢幣是內圓外圓形。錢幣的外圓直徑是2.8釐米,厚度0.18釐米。在錢幣的正面刻有“乾隆通寶”四個楷書字,錢幣的反面有滿文“寶泉”兩個字。相關佈景材料:雕母又叫祖錢,經審覈通往後,作爲鑄造母財之用。

我國自宋以來就選用翻砂法鑄錢,每逢出新錢,就用銅塊或錫、鉛塊直接雕琢成錢模也就是雕母或祖錢,鑄錢時用祖錢作模,翻鑄母財。雕母財文精巧,字口深峻,每個字的筆畫都十分明晰,絕無粘連含糊,而且筆畫比同版其他流轉錢要細瘦。

從細部看還保有手藝雕琢的痕跡。清代錢幣數量之多、版別之雜亂,遠遠超過了曾經的各個朝代。清代的雕母財,我們常見有“乾隆通寶”、“嘉慶通寶”、“道光通寶”、“同治通寶”等。

清代錢幣的特色:一個皇帝只用一種年號錢,儘管鑄量大但形制比較簡單;除個別破例,一切的年號錢均稱通寶。遍及做法是把皇帝的名號以漢文鑄在正面,而將各個錢幣鑄局的字名以滿文鑄在錢幣的反面。雕母財是不參與流轉的',存世量很少,因此很具有保藏價值。

雕母,就是錢局工匠依照朝廷規則的方式,用精銅手藝雕琢而成的模本,又稱“祖錢”雕母做出以後,通過朝廷的審定和批准,下一步就能夠翻鑄母財。

雕母的文字細瘦高挺,字口深峻,筆畫剛勁有力,全身通過詳盡修整,無鑄造痕跡且銅色金黃。從細部看還留有手藝雕琢的痕跡,雕母的特別價值在於數量特別稀疏。母財:用雕母所翻鑄出的錢叫做母財,翻鑄好的大批母財通過工匠打磨加工後就能夠再次翻鑄一般流轉錢了。

乾隆通寶的正面和反面 第2張
  

母財

母財適當於現在的鈔版母財通過詳盡加工後,作爲鑄一般錢的母財已很精巧了,但大都能看到翻砂鑄造後留下的細微沙眼等鑄造痕跡。

母財的特別價值在於作爲翻鑄子錢(子錢就是一般流轉錢)發行量再大也比子錢少之又少。雕母,母財與一般流轉錢顯着的區別是:雕母要檢查是否有雕琢痕跡的存在。母財要檢查是否有通過修整加工的痕跡。而一般流轉錢再精巧也是鑄造出來後不會加以詳盡修整的。

乾隆通寶的正面和反面 第3張
  

樣錢(左面爲樣錢)

“樣錢”俗稱“大樣”一般均用雕母直接鑄造,也叫官造原版,所以樣錢的直徑比常用錢大,文字明晰、深峻,大部分“樣錢”是高質量的,也有個別特別情況。樣錢僅僅抽象的稱謂,往往一枚樣錢能夠有多種說法和用處,質量特別好的還能夠作母財用。“樣錢”儘管比一般一般錢幣較少,可是發行量仍是比較大,樣錢是由雕母直接鑄造,一般錢幣是由母財直接鑄造,也很好分辯。和同版其他對面圖,請見右面。

1,直徑顯着大於同版錢幣;

2,字體相對於同版一般錢幣來講更爲遒勁有力;

3,銅質比較更爲精黃一般含銅量能夠到達96%--97%。

乾隆通寶的正面和反面2

有一首關於乾隆通寶的歌謠 這裏先分享給大家:乾隆鑄錢有定製,二十四局仔細比。泉源川陝寧武蘇,昌雲濟福晉浙直。廣桂南臺十八局,新疆六監不可遺。

烏什和闐葉爾羌,喀什噶爾阿克蘇。還有伊犁不能少,衆位泉友要記牢。我們就來了解下十八局的乾隆通寶是啥樣的:

第一、寶泉局

寶泉局爲清代錢幣鑄造局名。位於東四四條83號,爲明清戶部所屬鑄造錢幣的工廠。清代寶泉局下屬東、西、南、北四座廠,全部位於東城界內。

東作廠在乾隆《京城全圖》中爲一方形大空院,東南角爲兩進院官廳,其他場所零星佈置四、五座小房,與現存格局不同,應是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以後多次改建擴建。

但官廳的位置仍在原處。從現在的建築遺存來看,此處已不再是生火鑄錢的工廠,可能是存放原料和錢範的倉庫。

第二、寶源局

寶源局是明清鑄造錢幣的機構。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 (1364年),朱元璋政權於江西行省設貨泉局。

乾隆通寶的正面和反面 第4張
  

第三、寶直局

寶直局,清朝的一個鑄錢局,乾隆十二年(1747年)設立於直隸省省治保定府。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裁撤,歷時一百五十餘年,經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和光緒等六朝。道光九年(1829年)之前,寶直局停鑄不多。

第四、寶晉局

寶晉局初叫太原府局,順治二年開立,錢背標原字。十四年停鑄,十七年又開。第二年移大同鎮局10爐至太原府,使爐座增至20座。

第五、寶蘇局

寶蘇局,機構名。清代江蘇省錢局所鑄之錢,代字爲“寶蘇”,其鑄錢局稱寶蘇局。

第六、寶浙局

順治六年杭州府局開設,錢背鑄浙字,十四年停鑄,十七年又開。康熙元年旋開旋停,六年復開,十三年停,二十四年又開,旋停。

第七、寶福局

清代福建省錢局所鑄之錢,代字爲“寶福”,其鑄錢局稱寶福局。按定製,寶福局令福建布政使司總理,督糧道稽察, 由福州府理事同知稽查專管, 並設監察官一員, 協辦官一員。

第八、寶廣局

廣東有廣州和肇慶兩府開局鑄錢,廣州府局又稱寶廣局。

第九、寶武局

湖北曾在武昌府、荊州府、襄陽府及鄖陽開爐鑄錢,武昌局即寶武局。

第十、寶昌局

寶昌局,清設於江西南昌,順治至同治都鑄有一定數量的'錢,其中大錢較少見。

第十一、寶南局

寶南局湖南有常德府局和長沙府局,後者又稱寶南局。順治四年湖廣常德府局開鑄,順治八年停鑄。長沙府局開鑄於康熙六年,錢背標南字。

九年停,二十二復開,二十六年因所鑄錢小而被朝廷禁用,三十九年停鑄。雍正七年又開,局址在長沙小吳門內,坐北朝南。

第十二、寶陝局

清代陝西省錢局所鑄之錢,代字爲“寶陝”,其鑄錢局稱寶陝局。按定製,寶陝局令鹽法道總理,於佐貳官內選委監鑄官一員,看守庫藏官一員,巡查出入官一員,負責局務。

乾隆通寶的正面和反面 第5張
  

第十三、寶川局

寶川局,清代四川鑄錢局名。

第十四、寶雲局

清代雲南是鑄錢重地,清政府在雲南設立了一系列的鑄錢機構,以維持清政府的貨幣流通和財政,它們有昆明的寶雲局。

第十五、寶黔局

寶黔局設局經過與史事..寶黔局是清代貴州鑄造制錢的專業機構,由政府壟斷經營。

第十六、寶桂局

廣西僅在桂林府開局鑄錢,稱寶桂局。

第十七、寶濟局

清代錢幣鑄局中,山東有三鑄局。一爲臨清鎮局,一爲濟南的山東鼓鑄局,又稱寶濟局、寶東局,三在萊州稱萊州局。寶東局又因雍正之後錢背標註滿文“濟”而被稱爲“寶濟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5jk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