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君子死節也是鑄刀跪呈讓世人殺他是出自哪裏

君子死節也是鑄刀跪呈讓世人殺他是出自哪裏

東廠觀察筆記。

君子死節也是鑄刀跪呈讓世人殺他是出自哪裏1

怎麼理解這句話

首先,“君子死節”應該不難理解,根據書中鄧瑛、楊倫以及周慕義等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封建制度下的文人把自己的風骨、氣節、清朗朝政看的比自己的`性命還要重要,所以楊婉勸告周慕義的時候他會說“自古武死戰,文死諫”,這樣也就可以理解鄧瑛爲什麼不肯和閹黨爲伍,爲什麼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犧牲自己去保內閣的人,這不僅僅因爲白煥是他的老師。

楊倫是他的同窗,更是因爲他們和鄧瑛有一樣的“文心”。其次,“鑄刀跪呈,讓世人殺他”可以根據文章去理解。在鄧瑛進詔獄的時候,他說張沼沒有辦法束縛楊婉,如果他自己不想進詔獄,也未必沒有辦法逃脫。

所以說是鄧瑛自己把手伸進了枷鎖,自己走進了詔獄,自己換上了囚服。再後來他主動認下貪污學田的罪、爲保皇帝名聲認下謀害宗親的罪、自己寫的《百罪錄》這都是鄧瑛自己在爲世人鑄刀,如果不是他願意,朝廷真的沒有理由動他,更不要說凌遲。“君子死節,也是鑄刀跪呈,讓世人殺他”。鄧瑛親手鑄刀殺己,真正做到了“不讓爲國者死,不讓爲民者亡”

君子死節也是鑄刀跪呈讓世人殺他是出自哪裏
  

《東廠觀察筆記》一些句子摘抄

1、到目前爲止,她還是不能完全理解,腐刑對一個成年男子的摧殘究竟有多殘忍,但她看到了鄧瑛精神中脆弱的一隅,如“寒霜易融,滿月難常”的本質,他這個人,本來就像冬季的物候,既不畏冰冷,又因爲過於沉默,從而顯露謙卑。

2、亡人之聲尤在,隔着六百年的光陰,聲聲泣血,卻在告訴她這個後世人,不要害怕。

3、願吾血肉落地,爲後世人鋪良道;願吾骨成樹,爲後世撐庇冠

4、數點秋聲侵短夢,檐下芭蕉雨。

5、昔日匣中玉,今爲糞上英。

6、最初我一點都不想和這個封建時代共情,就想看着鄧瑛走完他悲壯的一生,後來我只想救他,用盡我畢生所學,以及我對這個朝代所有的理解去救他。

7、生死我自負,遙祝她珍重。”

8、要爲他計較,爲他在筆墨裏戰一場。

9、別後數月再逢,人面雖如昨,魂已削七分,然文心猶在,凝血鑄骨。

10、千罪萬錯在身,雖欲辯而無方,唯私慕楊婉一罪爲真,因此一生所受責罰,鄧瑛無不甘之處。

11、我對大明朝所有的謙卑,都源至你的謙卑,你不對我自輕,我才肯自尊。

12、望吾骨肉落地,爲後世人鋪良道;望吾骨成樹,爲後繼者撐庇冠。

13、請全我衣冠,請……全我衣冠。

14、我於窗中窺傷鶴,恰如仰頭見春臺。

君子死節也是鑄刀跪呈讓世人殺他是出自哪裏2

Q1:“君子死而冠不免”是什麼意思呢?

解釋就是:“我要死了,也要把頭巾整理好。 ”

孔子的重要門生子路任衛國大夫孔悝的邑宰,孔悝參與推翻衛國國君的政變,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難”的態度力圖阻止這場政變,在激烈的戰鬥中,子路冠下的絲纓被擊斷,他說:“君子死而冠不免”.在從容結纓正冠的瞬間,被人趁機殺死並剁成肉醬.子路爲儒家的信仰而死,更有可能是爲寄託這種信仰的形式——漢冠威儀而死的第一人。

在漢服的歷史上,只有有身份者才能帶冠,平民只將髮髻包在布巾中,所以士大夫稱爲“衣冠”,而平民則稱爲“布衣”.士大夫帶的冠一般有兩種,一種爲烏紗帽(襆頭),一種爲進賢冠(樑冠)。

士可殺,不可辱,冠是他身份的象徵,也代表他的信仰,典型的爲信仰而死。

譬如有句話叫“刑不上大夫”,孔子作出過經典闡釋:大夫犯了罪,如在五刑範圍之內,不必派司法官吏對其加以捆綁羈押,而令其自己請罪;如屬於重大犯罪,也不必派司法官吏對其施以死刑,而令其跪拜自裁。所以,即使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也不會因有罪而逃避懲罰,這實際上是禮教在潛移默化地發揮着作用。

君子死節也是鑄刀跪呈讓世人殺他是出自哪裏 第2張
  

Q1:子路死前說的:“君子死,而冠不免.”是什麼意思

子路的死,帶有強烈的悲劇色彩。他本可以不死,但他選擇了捍衛道義,孤身和敵人對抗,最終死於敵手,被剁成肉醬。

這是一種偉大的向死而生的精神!

公元前480年,子路在衛國權臣孔悝(kuī)的手下做官。衛國還是不安定,衛出公的老爸蒯聵一直想把兒子的國君之位搶回來。蒯聵是孔悝母親的弟弟,也是孔悝的舅舅。對於父子二人的“互掐”,孔悝和母親立場相反。母親支持弟弟蒯聵,孔悝支持表弟衛出公。但孔悝是衛國的執政官,蒯聵要想做國君,必須獲得孔悝的協助。

蒯聵潛入衛國,躲在孔悝的菜園裏。孔悝的老媽親自出手,把兒子抓了起來,強迫孔悝同意舅舅做國君,把表弟趕下臺。因爲要“歃(shà)血爲盟”,菜園裏找不到牛,只好臨時殺了一頭豬,以豬血冒充牛血。他們脅迫孔悝登上立盟約的土臺,讓孔悝宣佈蒯聵做國君的命令。

子路不在城裏,聽到政變的消息,急忙往城裏趕。路上遇到了從城裏逃出來的同學子羔。子羔告訴他,大勢已去,趕緊逃吧。子路說,我吃人家的飯,卻在人家遇到危險的`時候逃走,不是君子的行爲。於是單槍匹馬進城,準備救出孔悝。子路和蒯聵的人搏鬥起來。

子路人單勢孤,受了重傷,帽子上的纓也斷了。子路說,君子在臨死的時候,帽子要端正。他用盡全身力氣,整理好衣服和帽子,平靜地等待死亡。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一個人臨終時應該保持心靈的平和”,而子路比蘇格拉底還平靜,他以一種君子的優雅姿態,以一種近乎慘烈的方式,莊嚴而悲壯地死去。

縱然子路被敵人剁成肉醬,但子路“向死而生”的偉大精神永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gge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