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唐朝李義府簡介

唐朝李義府簡介

李義府,字號不詳,是唐朝宰相。

唐朝李義府簡介1

李義府,原籍嬴州饒陽(今河南饒陽縣),後遷劍南水泰(今四川射洪縣)。他曾在唐高宗李治時兩度爲相。由於他表面上總是那麼溫和、恭順、面帶笑容,而內心卻陰險狡詐,褊私嫉妒,常常出乎意料地陷害人,所以人們說他“心狠貌恭”、“笑裏藏刀”,並將他稱之爲“人貓”、“李貓”。

春風得意

李義府出生於一個小官僚之家。自幼刻苦好學,成人後頗有文采。

貞觀八年(634),劍南道巡查大使李大亮出巡,發現他才華出衆,將他帶回京城。經舉薦,他當上了門下典儀。隨後,他又受到黃門侍郎劉泊和侍御史馬周的賞識,並由劉泊、馬周聯合舉薦給了唐太宗李世民。太宗隨即召見他,令他當場以《詠鳥》爲題,賦詩一首。他脫口吟道:

日裏揚朝彩,上林如許樹,琴中聞夜啼。不借一枝棲。

太宗聽罷哈哈大笑,對他說:“與卿全樹,何止一枝!”當即授他監察御史,並侍晉王李治。

不久,晉王被立爲太子,李義府遂被授予太子舍人、崇賢館直學士。

其間,李義府曾寫《承華箴》上獻,在文中規勸太子“勿輕小善,積小而名自聞勿輕微行,累微而身自正”。還強調指出:“佞諛有類,邪巧多方,其萌不絕,其害必彰。”太子將此箴上奏父皇,太宗非常高興,特下詔賜李義府帛40匹,並令其參與撰寫《晉書》。

貞觀二十三年(649),太宗駕崩,太子李治繼皇位,是爲高宗,第二年更年號爲“永徽”。

永徽元年(650),高宗擢升李義府爲中書舍人。第二年,又命他兼修國史,加弘文館學士。在許多人心目中,李義府堪稱春風得意,青雲直上。

唐朝李義府簡介
  

邪惡本性

隨着地位的變更,李義府接觸的達官貴人越來越多。其中,有劉泊、馬周這樣的直臣,也有許敬宗、崔義玄之類的奸臣。忠奸分明,善惡不容,而李義府卻誰也不得罪。時任宰相的長孫無忌認爲他“虛美引惡”,“曲意逢迎”,兩面討好,便奏請高宗貶他到壁州(今四川通江)任司馬。

詔令尚未下達,李義府卻預先得到了消息。他急忙求見許敬宗的外甥、中書舍人王德儉,請他幫自己出主意。王德儉告訴他:昭儀武則天正受皇寵,皇上還打算立她爲後,只是怕宰相長孫無忌、褚遂良和侍中韓瑗等人反對,所以至今尚未正式提出來;還指出:“君若建白,轉禍於福也。”對此,李義府心領神會。

所以,他明知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對大唐忠心耿耿,德高望重,而武則天卻心懷叵測,素有惡名,仍立即上表高宗,謊稱立武昭儀爲皇后乃民心所向,衆望所歸,請廢王皇后,改立武昭儀爲後。高宗閱罷,正中下懷,馬上召見李義府,賜他珠寶一斗,還將擬好的貶他的詔令扣下不發,讓他繼續擔任原職務。接着,武則天也祕密派人去向他致謝,並示意將來重用他。

永徽六年(655)十月,王皇后被廢爲庶人,武則天當了皇后。不到一個月,李義府便拜爲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並賜爵廣平縣男。他暗自欣喜之餘,撫今追昔,感慨萬千,竟將善揣人意和施展詭計總結爲向上爬的經驗,從此開始大耍陰謀。

血染仕途

李義府悟出他的升官捷徑後,幾乎天天想的都是如何迎合皇上和武后的心理。後來,又發現皇上受制於武后,他又完全喪失了人格,變成了武后的一條狗:讓他咬誰就咬誰。

在武則天被立爲皇后的前幾個月,高宗曾就廢立皇后之事兩次徵求過宰相褚遂良的意見,褚遂良都堅決不同意。第一次,他說:王皇后“出身於名門望族,皇后並無過失,不可廢黜”。第二次又說:“陛下如果一定要改立皇后,請在貴姓人中選擇。武昭儀過去侍先帝,沒有不知道的,天下耳目,安可蔽也。”還叩頭流血,一再表示:如陛下非立昭儀不可,請將臣“乞放歸田裏”。躲在簾後的武則天氣得渾身發抖,大叫道:“何不撲殺此獠!”李義府深知當了皇后的武則天一定要報復褚遂良,便與許敬宗等勾結在一起,誣告褚遂良圖謀不軌,將他貶爲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並在那兒害死了他。

就立武則天爲皇后之事,宰相長孫無忌也屢言不可。爲此,高宗曾祕密遣使送他金銀寶器各一車,綾錦十車,還親自登門造訪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也一再出面求情至於許敬宗等,不知勸說過長孫無忌多少次,但長孫無忌生性剛直,每一次皆“厲色拒之”。還向高宗明確表示:“先帝付託遂良,願陛下問遂良可否!”李義府也十分明白:入主後宮的武則天當然也會報復長孫無忌。於是,又和許敬宗聯合起來,誣告他同監察御史李巢交結謀反,罷免了他的官爵,將他流放黔州(今四川彭水)。隨後,又逼令他自殺,並籍沒其家。

對侍中韓瑗等反對立武則天爲後的人,李義府也採取了同樣的手段,無中生有,栽贓陷害,將他們一一殺害。

正是通過這喪盡天良的卑劣行徑,李義府的官職接連升遷,很快成了中書令、檢校御史大夫,加太子賓客,改封河間郡公接着兼王府長史、吏部尚書後來又爬上了右相的高位。連他死去多年的父親,也被迫封爲魏州刺史他的三個兒子和女婿,乃至尚在襁褓中的孫子,也一個個封列爲官。

賣官重金

隨着榮寵日增,李義府貪贓的胃口和膽量也越來越大。

在他主管吏部時,他曾派長子李津將長孫無忌的孫子長孫延叫到面前,說:我準備爲你弄個官職。5天后,長孫延果然當上了司津監。於是,他向長孫延索取謝金700貫。升任右丞相後,李義府竟“專以賣官爲事”。一些貪婪之徒,富貴之家,只要肯給他送錢,就能身居高官要職。由於他“賣官鬻爵,其門如市”,前來行賄求官的人絡繹不絕,他自感忙不過來,又讓其母親、妻子及女婿等全都參與到賣官售爵的`行列之中。

李義府的胡作非爲,自然也會引起朝臣們的強烈不滿。於是,有人將此事報告給了高宗。高宗生性懦弱,懼怕武則天;而李義府又正是武則天面前數一數二的大紅人,所以一直無人敢動他毫髮。但由於上疏者越來越多,高宗不得不召他進宮,告訴他:“朕聞卿的兒子、女婿言行不謹慎,作惡甚多。朕一直爲卿遮掩,從未對卿說過。卿回去後勸告他們一下,不要讓他們繼續如此。”不料,李義府竟勃然變色,反問道:“是誰向陛下這麼說的?”高宗雖然不高興,也只是回答道:“只要朕講的是事實,你何須問朕從何處所知呢!”李義府見此,竟不與高宗打招呼,扭頭而走出宮門。

唐朝李義府簡介 第2張
  

生活腐化

李義府憑藉手中的權力,爲所欲爲,無惡不作。在個人生活上,也分外腐化。

顯慶元年(656),洛州有一妖女淳于氏,因同他人通姦謀害親夫,被押在大理寺的監獄中。李義府聽說她容貌姣好,便讓大理寺丞畢正義將她放了出來,自己把她帶回家,天天同她尋歡作樂。爲了長期佔有她,李義府又密令畢正義免去她的罪責。大理寺卿獲悉此情,奏報給了高宗。李義府惟恐事情鬧大,竟逼令畢正義懸樑自盡。

不久,李義府又決定改葬他的祖父,大興土木,在永康陵的旁邊重建墓室,並示意附近各縣都派丁夫、車牛參加修建。三原縣(今陝西富平縣)縣令李孝節爲了巴結他,首先徵集人力、物力和財力,夜以繼日地爲他挖坑、運土。隨後,高陵縣、櫟陽縣、雲陽縣、華原縣、同官縣、涇陽縣等7個縣的縣令,惟恐李義府怪罪,也不得不親自帶領人丁和車輛前去供役。其間,由於高陵縣縣令張敬業爲人厚道,不願給百姓帶來更大的苦難,又不敢得罪李義府,只好自己事事操勞,結果累死在工地上。

據史載,在李義府這次遷葬中,自王公以下的各級官員都給他送了厚禮,“其羽儀、導從、車需車酋、器服,並窮極奢侈。趕來送葬的車馬,以及祭奠供帳等物,浩浩蕩蕩,從灞橋到三原七十多裏之間,相繼不絕”,以致“車需車酋芻偶,僭侈不法,人臣送葬之盛典無與比者”,成了唐朝開國以來王公大臣們未曾有過的豪華葬禮。

在名譽上,李義府也是能撈就撈,能擠就擠。武則天得勢後,深感貞觀時所修的《氏族志》不載武氏族望,顯得出身卑賤,決定重新修訂,便將這一任務交給李義府主辦。李義府也因爲自己家庭未列名人志,有時覺得很不是滋味。於是,又勾結許敬宗,將所訂《氏族志》更名爲《姓氏錄》,並自言出於趙郡李氏,與當今皇上同宗同族。與此同時,由於他曾多次爲其子向魏齊舊姓求婚而未成,出於報復心,又特地規定舊有七姓即崔、盧、李、鄭、王等望族不得互爲婚姻

天怒人恕

李義府橫行無忌,作惡多端,終於惹得天怒人怨,遭到了應有的懲罰。

龍朔三年(663),左金吾倉曹參軍楊行穎忍無可忍,上表陳述李義府種種罪狀。高宗也感到李義府眼裏只有武后,並無皇上,決定給他點顏色看看。因此,詔令司刑太常伯劉祥道和御史共同審查此案,並由司空李責力督辦。審查的結果,與楊行穎所揭發的完全一致。高宗又感到李義府已危及自己的統治,下決心除去這一毒瘤。武則天得知後,也認爲李義府膽大妄爲,罪不可赦,不得不忍痛割愛。因此,李義府以“蓄邪黷貨,實玷衣冠稔惡嫉賢,載虧政道”的罪名,被削除一切官職,長期流放到州(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同時,他的長子李津、次子李洽、三子李洋和女婿柳元貞等人也均以仗其父權,賄賂無厭,爲非作歹的罪名,被革去官職,長期流放。其中,李津被流放振州(今海南省崖縣),李洽、李洋和柳元貞被流放到廷州(今廣西天峨)。

人們聽說李義府及其全家遭到懲處,無不高興得奔走相告。大家都說:“今日巨唐年,還誅四凶族。”“四凶”,指的是李義府的三個兒子和女婿。有人還以民間的說唱形式,編寫了一份《河間道行軍元帥劉祥道破銅山大賊李義府露布》,張貼在一些通衢大街上。所謂“銅山大賊”,指的是李義府貪贓枉法、索賄受賄得來的銅錢堆積如山。

李義府早已臭名遠揚,而今成爲欽犯,孤零零被流放偏遠地帶,自然又受到千夫所指、萬民唾棄。他寢食不安,坐臥不寧,度日如年。支撐自己活下去的惟一的精神支柱,是妄圖朝廷大赦時,武則天再爲他美言一番,從而東山再起。然而,乾封元年(666年)朝廷大赦時,卻明文規定長期流放者不得回朝。他盼星星盼月亮盼來的希望卻是猶如肥皂泡,頓時癱倒在地,從此憂憤病發,慘死在州一處陋室中!

李義府臨死之前,身邊沒有一位親人。死後,也無人照管。腐屍停放了許久,才被扔進了一個土坑中。除了野狗對他的墳頭感興趣,還有一羣羣烏鴉時而繞着他的孤墳怪叫着。

唐朝李義府簡介2

武則天和李義府有關係嗎

唐朝初期,名相輩出,即便是武則天時代的許多官員也被認爲是良臣。但是,李義府的名聲卻始終很差。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爲他深受唐太宗、唐高宗的大恩,卻一心投靠武則天,促使了武則天當上皇后乃至竊取大權。儘管他沒有看到武則天登基稱帝,但武則天篡唐,離不開他的一份“功勞”。

正因爲如此,在唐高宗駕崩後,武則天感念李義府的貢獻,特赦他的妻子、兒女回到洛陽,武則天當上女皇后的第三年,便追贈他爲揚州大都督,後賜實封三百戶。在李義府的家人中,就有他的小兒子李湛,襲封李義府河間郡公的爵位,後來成爲了覆滅武則天的'關鍵先生。

唐朝有幾個叫李湛的人,還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一是唐高祖李淵的二哥,被追封爲蜀王;二是唐敬宗,唐朝的第十三任皇帝,其三就是本文的主角。

在整個武周時期,李湛都沒有多大的權力,也沒有能在政治上大放異彩。哪怕是在神龍元年,李湛都只是擔任散騎常侍,這個官職往往是將相大臣的加官,名爲規諫過失,侍從顧問,卻沒有實權,只是尊貴之位。

然而,李湛對於武則天的不滿和對李唐王朝的懷念,卻被鳳閣侍郎張柬之所得知,被引薦爲左羽林將軍。雖然還是三品,但這個職位卻掌握着北衙禁軍左羽林軍,相當重要。

得到這個職位之後,張柬之馬上讓李湛面見當時的皇太子李顯,請求誅殺禍國殃民的張易之兄弟。拜衆多歷史電視劇所賜,這對面首兄弟的名氣很大,當時確實是武則天的心腹。繞過女皇殺張易之,其實就是謀反,只不過換了一個說法而已。皇太子李顯糾結再三,最終也同意了他們的計劃。

到了發兵的那一天,李湛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同時去東宮請李顯。兩大禁軍一同發力,神龍政變將不可阻擋地獲得成功。然而,就在關鍵時刻,本該是男主角的李顯卻臨陣退縮,拒絕出發。李湛立即向太子表示,禁軍已經盡在掌握,只要太子前往玄武門穩定人心,大事可成。

唐朝李義府簡介 第3張
  

然而,李顯卻在母親的壓迫下懦弱了太久,他看多了武則天的強勢手腕,也見過很多次武則天擺平叛臣的手段。對他而言,苟且活着總有出頭的一天,萬一出錯,就會萬劫不復。因此,他委婉表示:“張氏兄弟固然是元兇,該除!但是皇帝陛下身體不適,還是等她好了之後,再做打算。”

張柬之圖謀那一天發動神龍政變,最大的機會就在於當時武則天重病在身。錯過了此時,禁軍的異動一定會被發現,太子固然可以保命,參與的這些人,必然會株連九族。因此,李湛馬上吼了一嗓子:

諸將棄家族,共宰相同心戮力,匡輔社稷。殿下奈何不哀其懇誠,而欲陷之鼎鑊?李湛等微命,雖不足惜,殿下速出自止遏。

這段話說得就相當不客氣了,李湛表示,各位將領拋棄了家族,與宰相一起同心協力匡復李唐。可是,太子你卻沒有誠意,想害我們被烹死不成?我的這條命微不足道,太子你馬上出來,否則事態如何很難預料。

深層次的話,其實還有隱藏。太子李顯如果出爾反爾,士兵們絕對不會就此散去,等待殺頭的命運,一定會當場譁變。到那個時候,別說張易之沒有處理,倒是太子自己先有生命危險。李顯雖然膽小,卻不愚蠢,聽完後馬上參與。

殺完張易之只是其中一環,更重要的是逼迫武則天退位。當時就是李湛率軍包圍了武則天的寢宮長生殿,護衛着太子和張柬之。武則天認出了李湛,冷笑道:“就是你殺了張易之?朕對你父子恩不少啊,何至於此!”

說歸說,恨歸恨,武則天在這個時候,還是放下了女皇的威風,下詔退位。李湛也因爲這個功勞,被封爲了趙國公,拜右羽林大將軍,一直活到了開元初年。

標籤: 李義府 唐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jgw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