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夏至節氣簡介及習俗

夏至節氣簡介及習俗

夏至節氣簡介及習俗,夏至是芒種之後的節氣,在夏至這天由於太陽直射的位置達到一年的最北端,每個地區夏至風俗習慣都是不一樣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夏至節氣簡介及習俗。

夏至節氣簡介及習俗1

夏至的簡介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爲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還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有一種觀點認爲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就是源自夏至節。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爲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爲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

夏至節氣簡介及習俗
  

夏至有什麼習俗

1、夏至日祭神

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於端午節。而這個習俗從周代就開始有了,朝廷除了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祈祝國泰民安。而各地農民則忙着祭祀神靈,以祈求風調雨順。

北方人多求雨,以防乾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澇災。宋朝時期,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時至今日,許多地區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習俗。

2、夏至吃麪條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細水長流的夏至面。夏至面是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麪是也民間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人們從夏至開始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於製作、清涼的食品爲主要飲食,麪條通常爲一般家庭的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3、煮湯給牛喝

夏至日之後天氣炎熱,我們要改善自己的飲食,而在山東省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意思是說夏至日煮麥仁湯給牛喝,這樣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

4、夏至吃狗肉

據有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於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爲陽畜,能闢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後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

而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適宜食狗肉,可以增強抵抗力。在民間俗語有云: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農曆夏至日,廣東陽江有數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補身這一民間風俗。

夏至節氣簡介及習俗2

夏至吃什麼

北京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麪。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麪了,因爲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麪館人氣很旺。無論麪館的四川涼麪、擔擔麪、紅燒肉面還是炸醬麪等等,各種麪條都很“暢銷”。

紹興

舊時,在浙江紹興地區,人們不分貧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而紹興地區龍舟競渡因氣候故,明、清以來多不在端午節,而在夏至,此風俗至今尚存。

無錫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爲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節氣簡介及習俗 第2張
  

漠河

漠河縣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份,由於緯度高,使漠河地區在夏季產生極晝現象,時常有北極光出現,因此人們稱漠河縣爲“中國的不夜城”、“極光城”。漠河白夜產生在每年夏至前後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此時漠河多出現晴空天氣,是人們旅遊觀光的最佳季節。

因此,自1989年以來,漠河縣把“夏至”定爲旅遊節,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鎮及北極村進行。每當夏至到來便有數萬人到北極村歡度夏至節。

山東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麪條,俗稱過水麪,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裏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平陰一帶,夏至日祭祀祖先。

嶺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

“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如今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戶戶在夏至日殺狗的景緻今天已不復存在。然而,家家戶戶吃狗肉的習慣依然如故。

夏至節氣簡介及習俗3

夏至節氣風俗活動

稱人

夏至日稱人以驗肥瘦,有的地方俗信於此節稱體重,驗肥瘦可求吉利,爲此“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錄》)。

給牛改善伙食

夏至這天,給牛改善伙食的習俗在山東臨沂一帶流行。人們會在伏日煮麥仁湯喂牛喝,據說牛喝了身體壯,能幹活,不流汗。有民謠說:“春牛鞭,紙牛漢(公牛),麥仁湯,紙牛飯,甜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嬉夏

在浙江紹興流傳着“嬉,要嬉夏至日”的侄語。古時,不論貧富悠哉夏至日祭祖的習俗,俗稱“做夏至”。除了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也會吃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

祭祖祭神

在江蘇蘇州、無錫、常州、金壇一帶,人們以新收穫的'米麥粥祭祖,讓祖先嚐新。浙江會稽一帶,則用麪食祭祖。在浙江東陽,農民要置辦酒肉,祭祀土谷之神,還要用草紮成束,插在田間祭之,叫做“祭田婆”。在湖南醴陵,居民在夏至日祭祀土地神。明清時期,皇家每年在夏至這一天要在地壇舉行祭地儀式,愈爲企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夏至節氣簡介及習俗 第3張
  

煮麥仁湯給牛喝

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舔牛漢(公牛),麥仁湯,舔牛飯,舔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後是種秋菜的季節,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之諺。

吃夏至面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麪是也··諺雲:‘冬至餛飩夏至面。”,這天,各地普遍要吃涼麪條,俗稱過水麪。

標籤: 節氣 夏至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gvm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