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水葬是哪裏的風俗

水葬是哪裏的風俗

水葬是哪裏的風俗?水葬是一種將死者遺體投於江河湖海的葬法。這種方法是將死者直接投入海中,也有的將棺材放在海邊,等海潮漲起來之後,任其衝入大海,實行水葬。下面小編分享水葬是哪裏的風俗?

水葬是哪裏的風俗1

所謂水葬,就是將死者葬入水中。我國古代的一水葬有多種方式,比較典型的是把遺體整屍或肢解後拋進河流;有的則是將屍體火化後的骨殖以水爲葬。

在古代實行水葬的民族中,首先應該介紹的是藏族。這是因爲,水葬在藏族中較爲盛行。其行葬方式也頗有特點,屬於典型的水葬。從現存的史料來看,至遲在清代初期,西藏一帶就已經普遍流行水葬。約成書於康熙年間的《西藏志》風俗篇雲:“人死喂慮,或沉水。”沉水即沉屍於水,指的就是水葬。藏族習俗,正常人死亡行水葬者,必須將屍體割碎,然後拋入水中;如不肢解屍體而葬之於水,要受到地方當局的追究查辦。大朗佛憩園網站,火葬場火化遺體服務熱線,殯儀館火化屍體服務電話。

碎屍的目的是爲了讓魚吃掉,因爲古代藏民將魚尊爲“河神”,屍體被魚吃掉是很榮耀的事情。孕婦、麻瘋病等非正常死亡者,被視爲“極不淨”之人,實行水葬是對他們的懲罰,而且屍體不得肢解,用皮革裹嚴,整屍棄之河流,以免沾污了河神之口。水葬的習俗至今仍流行於西藏地區,死者大部分是乞丐、鰥夫寡婦等經濟地位十分低下的人。水葬時將屍體背到河邊,或碎割細剔,或白布裹屍,投入洪流。藏南深谷區因爲少鷹,無法天葬,死者不論身分高低,多以水爲葬。

古代其他民族的水葬多與火葬聯繫在一起。《夢餘錄》雲:“近又有燎其親之屍,飲酒至醉,拾其殘骨擲之於水,謂之水葬。”即先將死者的遺體火化:再把佘骨葬入水中。水葬的地點或在江河,或在溪流,或在湖澤,或在大海,因地制宜。

有的將遺骨裝進容器,沉入水底有的將骨灰直接撒向水中,任其漂散。《通典》卷一八八記林邑國水葬之俗:抹王死七日而葬,有官三日,庶人一日。皆以函盛屍,鼓舞導從,攀至水次,積薪焚之。收餘骨,王則入金裂中,沉之於海。有官者以銅,沉之海口;庶人以瓦,送之於江。

水葬是哪裏的風俗
  

依死者生前地位的高低,分別用金、銅、瓦三種不同質地的罐狀容器盛放餘骨;葬所亦不在處,有海中、海口、江河之別。宋人傅守剛的.父親火化後,諸子“編荊成筐”,將其父遺骨揀入筐中,第二天“捧筐至大澤,而投清冷之淵”。(《宋學土文集》)稀不先火焚然後以水爲葬的習俗,是我國古代水葬的主要方式,流行地區甚廣,爲大多數民族所採用。

水葬的來源

第一、水是生命之源,人死後應歸其源。藏族人認爲水乃生命之源,是神聖的,功德無量的。所以藏人很少玩水、玩雪,泉水也說成是龍王的肚臍眼,是上蒼恩賜給芸芸衆生飲用的。不管是印度,還是中國藏區,水葬者大都依大河大江而居,這就對水葬提供了外部條件,加上意識形態中視水爲生命之源的理念,實行水葬,人生命之源是有其深刻意義的。

第二、水爲世界形成的四大元素之一,水葬涵蓋有濃重的唯物意識論。

人的水葬視水爲人類生存的先決條件,也是必須的物質之一。沒有水的世界是不堪設想的。他們又高居深山峽谷,無法實施天葬,又缺少火葬的基本燃料,實行土葬,經年冰封的高原環境又不適宜,而惟一擁有的是一條或幾條長年奔騰不息的大江大河,選擇它來處理屍體是最好的方法。不論從意識形態出發,還是從外在的物質客體出發都符合高原民族的傳統習慣。

第三、水葬受原始宗教的影響。在藏區,不少地方除了以上因素外,在觀念深處水葬和遠古苯教有很多相似的觀點。把屍體拋入水中餵魚,正是對河神的祭祀。在傳說故事中的河婆吃人,要求每年定期給河婆拋入童男童女以防河水氾濫成災是同樣的祭祀河神的例子。水葬的形成主要是宗教的因素,後來佛教的傳人和本教的某些理論又有相同之處,便將其保存下來。

出行吉日探親訪友,工作出差,旅遊遠行,好兆頭從選擇一個好的出行吉日開始。

對於熱貢地區來說,由於地理環境,甚少實行水葬。但不能說沒有,只是10歲以下的孩子死後進行水葬。水葬時既沒有捆綁,也沒有所有男性送葬,只有少數親屬送葬。因此,在熱貢地區進行水葬,不像康區水葬那樣,舉行隆重的喪葬儀式。

雲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也有實行水葬的。四川大渡河沿岸的漢人對患麻風病而死的人,行水葬。藏族對患傳染病而死的人,用牛將屍體馱至江邊,先由喇嘛唸經敲鼓,超度亡靈。水葬臺一般設在江邊的一處高岸上或水葬臺前的灌木叢林上,人死後,便被搬到了這江邊的高岸上,然後把屍體投入江中水葬。

水葬有全屍與分屍之別,有的把屍體捆成一團,裝入木盆等物中拋入大江,有的把屍體碎裂,扔到江裏。在喇嘛的祈禱聲中,屍體被一塊塊解割下來了,然後丟進這滔滔江水裏。魚們便蜂擁而至,聚集到這水葬臺前來搶食。

水葬是哪裏的風俗2

西藏的喪葬風俗

西藏的喪葬習俗是一個社會政治、宗教、經濟、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藏傳佛教的深刻影響,存在着各種喪葬習俗——塔葬、天葬、水葬、土葬、火葬、樹葬、崖葬、石棺葬等等。運用的比較普遍的是前幾種。

最令人刺激的當然是天葬,而一般天葬臺座落在羣山峻嶺之中,又是十分神聖的地方,顯然普通遊客是沒有資格前去參觀的`。

在我們的一再要求下,導遊小夥子帶我們去了一處水葬場,距公路不遠,停車步行,大多數人就不敢前去了,自詡膽大的老四與幾個同事來到山旁一條大江的轉角處,幾條經幡高掛,山風吹來,呼呼作響。

河邊黑褐色的岩石上散落着幾隻塑料盆子和杯子,白乎乎的糌粑粉鋪撒在一個類似於平臺的地方。山腳處散落着一些蛇皮袋和破舊的鞋子,有些蛇皮袋中鼓鼓囊囊的,好像裏面裹巴着許多的衣物。雖然事先已有了些思想準備,看到此情景,不免也有些毛骨悚然。

水葬是哪裏的風俗 第2張
  

水葬可以說這是天葬的一種輔助葬俗。在藏文化邊遠區,特別是藏南深山峽谷缺乏老鷹的地帶,水葬成爲當地人的主要喪葬方式,那裏的人認爲水葬不比天葬遜色,後者將屍體喂“神鷹”,而前者則是喂“神魚”。

因而當地藏民仍保留着不吃魚的習慣。當然,水葬儀式在這些地方也是顯得十分繁縟,有專門的水葬師、約定俗成的水葬場。施葬過程中的監葬人以及一套與天葬相同的喪葬儀軌。請僧人唸經超度,停屍三至五天,打卦選擇出殯日期等一樣不少。出殯時間一般安排在人死三五天後的臨晨四五點。

到時,先將屍體捲曲起來,手腳相交捆成一團,猶如母腹中的胎兒,然後蓋上白氆氌,運送到水葬臺上。水葬師開始操刀分屍,先從屍體的背面剖開,然後剖腹,取內臟,去肌肉,用石頭砸碎骨骼,摻拌上糌粑,分別扔下湍急的江水之中。

站在水葬場邊,遠眺着奔騰而去的大江,不由想起夫子的話語: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標籤: 水葬 風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m2g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