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大班教育隨筆 15篇

大班教育隨筆 15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 大班教育隨筆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教育隨筆 15篇

大班教育隨筆 1

我班有幾個小男孩特別愛打鬧,喜歡惡作劇,每天晨間活動或區域活動時,總愛爭奪和亂丟玩具,在自己的區角里坐不住,喜歡到其他小朋友的區角里搗亂,有時還把一幼兒的`文具放到另一幼兒的書包裏,有時還干擾同伴活動,我花了好多心血,卻很難改變這一現象。

一天活動時,我走到正在打鬧的胡琦海、吳汶杞面前問:“你倆爲什麼不好好玩呢?”,其中調皮大王吳汶杞說:“我們不願意這樣玩,天天這樣玩沒意思。”我問:“那你們想怎樣玩?”“我們要玩打仗的遊戲”“我們要玩奧特曼的遊戲”“我們要玩警察捉壞人……”他們爭先恐後地搶着回答,我同意了他們的要求,讓他們自由結伴到角色區或表演區裏活動遊戲。

只見這些小淘氣們腰裏別上體操棒,手拿文具盒當對講機,嘰哩哇啦地喊着,還有幾名小朋友在蹲着架勢,擺着手勢,一看就是在玩奧特曼的遊戲。他們平日玩時總髮生爭執,可今天卻配合默契,玩得有滋有味。

這時我才領悟到:他們要做小主人玩真正自己喜歡的遊戲。我們做教師的不能忽視孩子們的想法,在和幼兒的關係上,應重視民主、平等,要理解、信任、尊重幼兒,賦予幼兒主人翁思想。

大班教育隨筆 2

大一班的音樂活動開始啦,我正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人羣堆裏你推我打。待這個活動單元結束後,我對他們的行爲進行教育。“剛纔小朋友在唱歌時你們爲何打鬧?”“我們沒有打鬧。”他倆竟然不承認。我問全班小朋友有沒有看到他倆打鬧,大家都說看到啦,並大聲喊:“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看他們的神情個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我不禁陷入啦思考……

孩子爲什麼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發生啦偏差有關。由於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爲,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啦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歡順應老師的心理,於是在發生同類現象時,孩子爲啦討好老師就會說出這樣的話。被指責的孩子在班裏會覺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壓抑,從而不喜歡上幼兒園乃至影響孩子的個性健康發展。而指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並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展成爲一種習慣心理,成爲一個自私、狹隘的人。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啦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孩子的評價能力。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教師的教育,“從孩子的行爲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

晨間活動在進行戶外遊戲時,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這時,我突然聽到“哇”的一聲大哭,原來是特特把順之給撞倒啦。特特不以爲然地說啦一句“對不起”就要離開。看到這一情景,我知道特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給別人帶來的後果。他認爲自己說聲“對不起”就行啦,就跟他沒關係啦。所以,應該引導他用行動來道歉。於是我趕忙叫住啦他,並伸手將順之小朋友輕輕扶起,一邊哄着一邊問:“你爲什麼哭呀?”順之說:“疼。”“特特跟你說對不起啦,你還疼嗎?”我故意奇怪地問。“疼。”順之不解地答道。聽啦順之的話,我問特特:“你摔過跤嗎?”他點點頭。“你摔跤時有什麼感覺?”特特低頭說:“疼。”“那你疼時希望別人怎麼樣呢?”我又問。“揉揉。”他想啦想,小聲說道。然後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給順之揉一揉,還把她身上拍打幹淨,嘴裏還說着“真對不起,還疼不疼?我給你吹吹。”他這樣一來還真見效。剛纔哭得很厲害的順之,竟然不哭啦,嘴裏還說着:“沒關係,我不疼啦。”看見特特認真地在做這件事,我摸着他的頭對他說:“你看,光說聲對不起,順之還在哭,說明她還疼、還委屈呢。你幫她拍拍土,揉一揉,這樣關心她,她的疼痛就減輕啦。她也很快地原諒你啦。所以,以後不小心碰啦小朋友除啦說對不起,還可以幫他減輕傷痛。這樣,小朋友就會原諒你的。”他點點頭。

看着他倆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師在處理孩子之間的一些偶發的不愉快的事情時,光教育孩子說“對不起”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這個時機對他進行移情教育,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爲給同伴造成的影響,使他們能夠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達歉意。

大班教育隨筆 3

旭旭是我們班上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小男孩,平時言語不多,幾乎沒及動跟老師交流過,有時候我主動和他說話,他也會低下頭,而且聲音非常小,幾乎聽不見。

一天早上,我們在門口接孩子入園。旭旭拉着他媽媽的手,慢慢地走過來:“老師,你吃巧克力。”他一邊說一邊把巧克力遞給我,我們從來不接受孩子和家長的任何東西。於是,我蹲下和旭旭說:“旭旭,你吃吧,老師謝謝你的巧克力,老師不吃,你自己拿着吃吧。”旭旭見我不接受他的巧克力,就低着頭,一臉不高興的.表情走進了教室。後面他媽媽告訴我:“旭旭總是回家說,我們老師很好,我給她拿巧克力吃。今天終於鼓起勇氣拿巧克力給你,希望老師能接受。”聽旭旭這樣說,我回到教室的時候,我就跟旭旭說:“旭旭,老師想吃你想要送給我的巧克力,你把它送給我吃了行嗎?”旭旭高興地走過來:“老師,給你,我的這個巧克力是徐福記的,可好吃了。”

從這件事以後,旭旭開始主動和我說話了,和小朋友們之間的話題也多了起來,性格變得活動起來。由此看來,老師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激發一個小朋友內心的那股熱情。老師要充分製造機會,讓幼兒進行互動、交流,培養他們的自主、自信,使幼兒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鼓勵幼兒大膽地和別人交流、分享。

大班教育隨筆 4

春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孩子們像出籠的小鳥,嘰嘰喳喳的聚在一齊,一副興高采烈的樣貌,這天他們都帶來了自己的沙水玩具,在我的帶領下來到沙池玩沙,孩子們邊玩邊談論着自己的發現與感受。梓陽指着自己的大車說:“我的大車能夠翻鬥,用力一翻沙就都沒了,好輕便!”金航推起自己的小推車說:“我的車能夠推很多土,玩起來也很好!”……

看到這幾個孩子對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開始思考:各種車能否成爲我們的主題活動呢?於是,我讓這孩子們開始收集有關有關車的圖片,放在班內的圖書區,每一天區角活動時我和孩子們一齊看看書,和他們說說有關車的故事,孩子們都很高興,,我還故意提出一些問題:“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車”“它們都有什麼作用”?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和我共同研究,共同探討,收集資料:有的帶來製作的自行車,有的畫下了各種汽車,有的帶來挖土車、小轎車、消防車……頓時,我們的教室頓時成了車的世界,車輛成了大家的關注點。

透過這次對“各種各樣的車”主題活動觀察與分析,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孩子們就像各種車,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寬闊的跑道上,自由的奔跑!

大班教育隨筆 5

今天早上崔峻豪的媽媽給我打電話,我好奇地問了問原因,結果,昨天下午音樂課上,崔峻豪偷偷地拿了老師的磁帶,回到家便拿出磁帶,叫我給他放,開始還在說是老師給的',在我的再三逼問下,才說是自己偷偷拿的老師的,我很生氣,對峻豪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今天早上特地給我打電話向老師道歉。我很贊同崔峻豪媽媽的做法,對於孩子來說,這也許並不算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家長卻發現了事情裏面的品德行爲因素;有大部分家長都會覺得這不算什麼,說說孩子就算了,根本不會把這個事情搞得多嚴肅,搞得多鄭重其事。但是崔峻豪媽媽卻覺得很嚴重,她對這件事情發現及時,處理及時,從根源遏制了孩子的不良行爲。孩子的良好品德,良好行爲應該從小培養,有錯必究,有錯必改。小樹也有長歪的時候,及時發現,及時給予糾正,不但把不良品的扼殺在了萌芽時期,也給孩子上了一堂親身經歷的思想品德教育課!

大班教育隨筆 6

每次經過樓梯口的那幾面哈哈鏡,孩子們總是怎麼也照不夠,看着鏡中的自己和小夥伴們一會兒變成矮矮胖胖的,一會兒又變成高高瘦瘦的,真是有趣極了。可是,平靜的水面會變成一面哈哈鏡,倒是很新鮮的一件事情。在今天的活動“水面哈哈鏡”中,大家終於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了。

圓圓的小池塘,就像一面亮亮的小鏡子。小草小樹小花都來照鏡子了,後來風娃娃也來了,照啊照,笑啊笑。長的變短了,短的變長了;圓的變扁了,扁的變圓了;直的變彎了,彎的變直了……

欣賞理解詩歌后,我引導幼兒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來進行仿編。對於我班的幼兒,因爲他們對照哈哈鏡的活動非常熟悉,而且平時也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反義詞,所以仿編“*的變*了,*的變*了”並沒多大的難度。孩子們的思維非常活躍,編了很多不同的詩句,於是這個環節就成爲本活動的一個亮點。

活動結束後,我帶着大家去草坪,在這裏可以看到一條小河,大家開心地在小河邊念着自己仿編的詩歌。雖然小河裏漂浮的垃圾和水草有些煞風景,但是這面天然的“水面哈哈鏡”,還是令孩子們很興奮。

大班教育隨筆 7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這個窗戶,人們可以瞭解與感受一個人的心理、情感、精神與生命狀態,並在瞭解與感受的基礎上調整自己與對方的交往狀態。從而達到預期的交往效果,並體驗到這種交往給雙方帶來的愉悅。那麼。面對還不太會掩飾自己情緒情感的孩子。教師是否經常會透過孩子的眼睛來了解孩子,並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自己的語言或行爲方式,從而提高師幼互動的質量呢?請看幾個我們在幼兒園裏經常可以看到的情景: 孩子將自己精心製作的作品呈現給了教師,但教師並沒有細看與品味,而是匆匆地作了個評價,然後就把視線轉向了其他孩子。這時,孩子的眼睛裏流露出了失望……

孩子們把小手高高舉起,爭先恐後地搶着要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教師只是簡單提問了幾個孩子,便匆匆進入下一個活動環節,而並沒有在意其他那些仍然高高舉着小手的孩子。這時,孩子的眼睛裏流露出了泄氣……

一個孩子大膽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教師給予了較充分的肯定和讚揚。而對接下來表現同樣出色的孩子卻沒有給予足夠的肯定和讚揚。這時,孩子的`眼睛裏充滿了疑惑……

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孩子的眼睛裏不僅充滿了失望、泄氣和疑惑,還時常充滿不安、焦慮和傷心,而這一切往往源於教師的一句話語、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這裏,我想說的是,那麼多迷惘、疑惑、焦慮的眼神都是教師的行爲對孩子產生的最爲真實直接的影響,充分證明孩子的眼睛並沒有真正成爲教師瞭解孩子心靈世界的窗戶。孩子的眼睛原本是教師瞭解孩子、感受孩子的重要通道之一,而教師卻視而不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我們知道,教師是以專業的眼光賦予學習者及其學習以價值的人,全美幼教協會(NAEYC)對幼兒園教師專業化的要求之一便是教師要“善於觀察和評量兒童的行爲表現,以此作爲計劃課程和進行個性化教學的依據”。教師若想走進孩子的內心,設計出符合孩子年齡特點與學習需要的教育活動,保證教育活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切實提高教育活動的質量,就需要立足於孩子的視角,從觀察孩子的眼睛開始,重視和理解孩子的需要。毫無疑問。這樣的行爲是在感受與體驗孩子,是在發現與理解孩子,是在尊重孩子,更是在通向有意義的教育,其背後也充分體現了“兒童觀決定教育觀”這一簡單的道理。

最後,我還想說的是,教師如果有了觀察孩子眼睛的自覺,自己的教育人生將會因此擺脫平庸、虛妄、蒼白,逐漸變得深刻、豐富、充盈起來,就能對孩子的發展產生更爲深刻的理解和體悟,就能有意識地爲孩子營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圍……

大班教育隨筆 8

在主題“感官總動員”中,我請孩子們來到戶外,運用各種感官來感受自然的花香、草動、風吹、鳥鳴…來體驗一次“靜心之旅”。

來到戶外,孩子們馬上被大自然所感染。他們吸着新鮮空氣,聆聽着風掠過過耳邊,小女孩感受着頭髮吹拂起來...在我的引導和鼓勵下,小朋友都比較好的發現和感受其中的變化。一切都是按照我的預想…

於是,我把剩下的時間留給孩子們去發現,孩子們給我帶來了幾件更有意思的體驗:

忽然,胡少傑跑過來告訴我:“老師,那裏有蟲!”後面又有小朋友邊跑邊說:“那是瓢蟲!”很多小朋友都跑過去看,我也跟着他們的前去…我們低着身子來到樹叢下,小朋友顯得特興奮,我也不盡被感染:“哪裏,哪裏”…

小朋友說:“趙欣妍摔跤了!”當我拍她的褲子時,發現膝蓋是溼的.,原來這塊草地碰到過水。於是我啓發小朋友,摸摸溼溼的小草。小朋友用掌心碰觸着尖尖的小草,攤開手心,手心也溼漉漉啦!

大班教育隨筆 9

孩子們到了大班後,語言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交往能力也逐漸增強。無論在講故事和繪畫、計算、創造、表演等能力中,都能按自己的想法大膽發揮和想象創造,他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題,甚至就連一直保持安靜的睡覺間也開始熱鬧起來。說話、聊天、玩紙、揉線團和拆被子……難以入睡,午睡甚至成了他們的負擔。尤其是每到星期一中午就特別興奮,老師總要反覆提醒:“不要說話了,快點睡覺”類似這樣的話,使幼兒被動地午睡可效果甚微。爲了讓孩子們能快又靜的睡好午覺,我有幾種小“妙招”效果嘗試下來還是不錯的。

大班教育隨筆 10

孩子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他們的生活中充滿着驚喜,充滿着樂趣,充滿着意外、、、、、、細細留意,我們會在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中發現他們關注的焦點。

當我和孩子們在戶外散步時,他們會數着方磚跳格子,往往數着數着就亂了套,最後哈哈笑成團,從一再數;他們會歪歪扭扭走在彩色的車輪上轉圈;也許對於成人來說這是無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們的笑臉,就明白他們樂此不疲的原因了。

記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時,他們驚奇地發現:這裏有一個大蟲子。於是草地下還有什麼就成了最新的話題,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揀到的樹枝,一個勁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來看,我找到了一個東西啦。”仔細擦乾淨泥土一看:哎呀,原來是一塊小石頭。一下子就瀉了氣。“沒關係,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氣呼呼的樣子到現在我仍然記憶猶新。在經過一場草地混找之後,孩子們可有自己的`戰利品了:幾個壞積木、幾個蝸牛殼,還有一些死掉幹了的小蟲子,連草根都被拔了幾根、、、、、、也許這真的不是什麼有意義的東西,但是孩子們是快樂的。

我想只要他們喜歡做的事,他們就很快樂。。

大班教育隨筆 11

生活中父母喜歡以他們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繼而代之的是不適當的埋怨孩子,責怪聲不斷。圍繞在孩子耳邊的經常是這樣一句話:“這孩子不行!”任何人都有自尊自傲感,包括孩子也不例外。而小朋友經常受到批評後就會失去信心,對自己感到失望,有的甚至靠攻擊他人才能體會到自己是個強者,來撫平自己的失望情緒,擺脫“我不行”的念頭。

我們班李欣航小朋友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們父母習慣於在別人面前數落批評他,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責下喪失殆盡,所以做事的時候經常怕這怕那,他看見別的小朋友獲得成功時便會乏味的說:“那種事真沒意思!”我常常感到他在情緒上還沒有成熟,也經常看到他常和自卑的孩子混在一齊,指責他人。他們更強烈的期望擁有同病相憐的夥伴。

同欣航相反,我們班心儀小朋友不去指責他人,卻情緒更低落,內心充滿着自責,有着過分的自卑感,總是覺得在別人眼裏自己很差。

父母絮絮叨叨埋怨孩子,實際上是等於在叮囑孩子:“你要不斷的.失敗呀!”由此看出,在中國鼓勵教育刻不容緩。父母要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及時送上鼓勵,而不是一味的給孩子潑涼水。孩子幼小的心靈正是靠父母和幼兒老師的細心呵護才能健康成長!鼓勵猶如一泓清泉,甘冽而清甜;猶如一劑良藥,撫慰孩子心靈創傷;又猶如一縷春風颳過孩子心頭,溫暖孩子的童心!

大班教育隨筆 12

現代社會誰都回避不了競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沒有一定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一個人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生活在今天的孩子,要想讓他們能在明天的生活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成爲生活的強者,就要特別注重對幼兒競爭意識的培養。但是,過猶不及。鑑於社會競爭激烈,很多家長從小就對孩子灌輸“只能贏不能輸”的觀念,但是讓孩子如何對待輸贏,當遇到挫折時,他們又該如何面對呢?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競爭呢?

首先,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兩個道理:一是要正視輸贏,“勝敗乃兵家常事”。做競賽性遊戲有贏也有輸,能贏固然很好,輸了也沒有關係,只要進了最大努力就行;二是認輸並不是服輸。認輸只是承認自己當時不如別人,但並不意味着自己甘願一直不如別人;輸了之後,要認真分析原因所在,以便進一步學習、提高,爭取下一次能贏。

幼兒學會了正確看待輸贏,接下來怎麼做才能培養他們的競爭能力呢?

(1)大膽放手,培養幼兒的主動精神。

競爭意識,從其實質來說就是主動精神,也就是“我要學,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學,要我做”。這種主動不僅是幼兒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表現的內在動力,也是幼兒及時抓住機遇獲得成功的根本保證。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寵着、愛着,特別是爺爺奶奶,恨不得什麼都包辦代替,養成孩子依賴性強的壞習慣。長此以往,容易使孩子養成惟我獨尊的個性,難免在今後的社會中受挫。所以,很多時候家長都必須得“硬”起心腸,只要孩子能做的就不幫他做,只要孩子能說的就不代替他說,把孩子推到前面而不是扶着、抱着他,這樣才能讓孩子逐漸意識到:一切都得依靠自己,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能獲得相應的成績,才能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幸福。

(2)提高效率,加強幼兒的時間觀念。

競爭既要強調實力,又要講求實效。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幼兒惜時、守時、抓緊時間、提高效率的意識和習慣。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成人就要有意識地指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比如:放學回家,他先要完成作業才能玩,晚上再精彩的電視節目也不能多看,到了規定的時間就要上牀睡覺。慢慢地,等他長大了一點後,就讓他自己安排作息時間,並督促他執行。有時,孩子馬虎偷懶了,也給他一些小小的懲罰,讓他感受到“如果不抓緊時間就會帶來嚴重後果”的事實,進而接受教訓,逐漸形成時效觀念。

(3)正視輸贏,磨練幼兒的意志品質。

競爭總是伴隨着成功和失敗的,怎樣正確對待輸贏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競爭行爲,因此競爭最終將是意志力的較量。一般來說,一個人經受的考驗越多,承受的困難和壓力越大,意志就會磨練得越堅強,也越不害怕競爭。

輸贏是我們一生中必須去面對的問題,不能因爲孩子年齡小就不讓他們正確面對輸贏。要讓孩子有一定的競爭意識,讓他們知道贏了不能驕傲,輸了不能氣餒,這纔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如果家長一味地讓孩子只能贏不能輸,孩子的承受挫折能力會很差。

有競爭纔會有進步、有發展。培養幼兒從小就有競爭意識,不但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更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讓幼兒從小懂得愛拼纔會贏的道理,才能讓他們在社會這個多姿多彩的大舞臺上利於不敗之地!

大班教育隨筆 13

讓歌唱活動真正“活”起來

——大班音樂活動《鬍子的故事》教學案例

案例背景:

在以往的經驗中,歌唱活動一直被認爲枯燥無味。許多老師在進行歌唱活動時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幼兒記住歌詞,一句句地按老師的要求學唱,輕重強弱和快慢全聽老師的,只要能完整、連貫、有表情地演唱,教師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所以,要組織公開活動的老師們在選材時常常會捨棄歌唱活動而選其它。然而,音樂活動中最易爲幼兒理解和喜愛的表現形式就是唱歌,如何讓歌唱活動真正“活”起來呢?案例中教師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案例描述:

一、案例的設計。

設計意圖:在大家的經驗裏,鬍子都是長在男人的臉上的,而且老爺爺的鬍子最長。可在這首歌曲裏幽默地唱出了爺爺、叔叔、爸爸和媽媽的鬍子,令人捧腹。實際上,真正的幽默是建立在積極理解的基礎上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童心未泯的成年人,都特別敏感到蘊含於這些善意的“幽默”中。所以,在設計活動時,着重讓幼兒通過動作來表現歌曲,既能幫助孩子記憶歌詞,同時也是一種幽默的感受。

活動目標:

1、能基本準確地唱出歌曲,創編出誇張的動作表情來表現歌曲中的幽默。

2、唱出“拔鬍子”和“畫鬍子”兩處地方的不同。

3、能友好地與同伴合作,並體驗遊戲的`愉快。

活動準備:相關的圖片眉筆及與孩子共同做的鬍子CD音樂

活動過程:

1、和聽課老師玩“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遊戲,孩子們分組扮成老爺爺、小姑娘、解放軍叔叔、小魚等形象出場。

2、教師範唱歌曲,用歌聲來講述《鬍子的故事》。

3、幼兒學唱歌曲。

(1)利用圖片講解歌詞,並嘗試創編動作來表現歌詞。

(2)老師唱歌,請幼兒做表情和動作。

(3)遊戲:照鏡子。孩子們兩個兩個一組,一個當鏡子,一個當照鏡子的,在老師的歌聲提示下做動作。

(4)請幼兒齊唱,並做出誇張的表情和動作。

(5)強調“拔鬍子”和“畫鬍子”兩處地方的不同。

4、分組表演唱。一組孩子唱歌,另一組孩子表演。

5、遊戲:我們也來畫鬍子。

6、遊戲:鬍子Party。

二、案例的展開

鏡頭一:執教老師在活動開展之前悄悄地對聽課老師們說:“等一下孩子們會模範幾種人物形象出場,請老師們配合一下,假裝有點難猜的樣子,等孩子們投入地表演後,你們再把答案說出來。”活動開始了,教師調動孩子的參與積極性:“孩子們,你們有沒有信心表演好啊?”“有!”“老師們,你們敢來猜嗎?”“敢!”“那好,開始吧!音樂響起來!”第一隊的小解放軍們挺起了胸膛,手在胸前做起了握槍的動作,邁開了“正步”,臉上充滿了喜悅,爲自己出色的表現而神氣呢!

鏡頭二:“那就我來當鏡子,你來照吧!”皮皮對小寶說到。小寶想了一下,點了點頭。待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並分好角色後,老師開始唱起了歌曲,孩子們在老師的歌聲提示下,興奮卻又努力控制着情緒地玩起了“照鏡子”的遊戲。扮演照鏡子的孩子要表情誇張的創編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刮鬍子、拔鬍子、畫鬍子的動作,扮演鏡子的孩子則要靈敏地跟着,變化動作和表情。還真是有難度呢!

鏡頭三:教師爲幼兒準備了很多造型的鬍子,和紅色、黑色、棕色的眉筆,供孩子們自由選擇裝扮自己。陽陽選了一個黑色卡紙剪的鬍子,他說:“我是解放軍,這個黑色的鬍子最酷。”嘟嘟拿着一隻紅色的眉筆,想了很久,然後對着鏡子在嘴巴的上面畫上了紅色的鬍鬚。也許,還是覺得紅色更適合女孩子吧!一個藍色的八字鬍在角落裏無人光顧,子健看到了,扔了手上的眉筆,撲了過去:“剛好,我就可以扮演蘭精靈了,呵呵!”

鏡頭四:大部分的孩子都“有了鬍子”後,老師放起了音樂,請長鬍子的孩子們去找喜歡的“鬍子”握手交朋友。孩子們興奮地相互握着手,膽子大的孩子還把幾個聽課老師也拉進了活動中一起遊戲。浩東靠在牆邊,有點畏怯地看着大家遊戲。老師走過去,問“浩東,你怎麼不去遊戲啊?”“因爲我沒有畫鬍子。”“爲什麼不畫呢?”“我覺得很髒!”哦,原來是這樣。“沒關係,那你就當超人吧,超人沒有鬍子!”浩東這才快步走進孩子中參與遊戲。

案例分析:

教師將整個活動一步步地推向了高潮。孩子們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學會了演唱歌曲,又在愉快的遊戲中體驗到同伴之間的互助與友愛。而這次活動能收到這麼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讓幼兒成爲活動的主人。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當我們一線教師天天思考如何教的同時,也應該思索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歌唱活動的順利開展更是依賴於幼兒發揮主觀能動性,自發地參與活動,並在自主學習中得到最大的薰陶。本案例中,教師首先就運用分角色進場這樣一個環節讓幼兒充分體驗到參與的成就感。在衆多老師前面神氣地表演並得到肯定,使幼兒覺得自己纔是活動中最重要的成分,自然而然萌發了“主人翁”的意識。

二、用遊戲將活動進行到底。

早期教育家馮德全說過:“任何學習內容都可以遊戲化,因爲兒童本身就處在心理髮展的遊戲世界。”可見讓幼兒置身在遊戲中接受教育的重要性。遊戲完全符合兒童的本性,幼兒雖然喜歡音樂,但對音樂的興趣卻是不持久和易轉移的。案例中教師用遊戲貫穿活動全過程。先運用“照鏡子”的遊戲幫助幼兒記憶歌詞,使幼兒輕輕鬆鬆地掌握了歌曲;再用“我們也來畫鬍子”的遊戲使幼兒體會到參與活動的樂趣,並滑稽地表現出這首歌曲所特有的幽默性;最後,遊戲“鬍子Party”讓孩子真正領略到音樂散發的無限魅力,原來音樂可以這麼好玩。

三、面向全體,注重個性。

我們組織歌唱活動的時候要面向全體幼兒,使每一位幼兒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又要尊重幼兒的個性,允許幼兒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學習和表現。在玩“我們也來畫鬍子”的遊戲,教師照顧到每一位孩子的不同喜好,準備了很多造型的鬍子,提供了各色眉筆,讓孩子們自由地挑選。當浩東小朋友拒絕畫鬍子時,老師沒有刻意去要求,而是以尊重和建議的口吻與孩子進行交談,使孩子沒有負擔地參與到下一個環節中。

操作與實踐:

在《幼兒園工作綱要》中指出,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感受和表現”,是音樂教育的宗旨,教師如何把握和實現這一宗旨,如何使音樂教育、歌唱活動開展的有聲色呢?筆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加強自身修養。

要讓幼兒擺脫被動的接受式學習,使之轉變成自主學、主動學、參與學,關鍵問題是要徹底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真正做到“幼兒在前,老師在後”,“幼兒先探索,老師再引導”。同時,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在實踐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去發現、去探索、去研究、去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嘗試出更新的教學方法來。

二、勤於積累,善於遷移;勇於創新,巧編巧用。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如何才能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幼兒對音樂產生興趣,這需要我們教師做大量的功夫。首先,要勤於積累,善於遷移。在平日裏,教師應有心去搜集和收集各種音樂,如兒歌、童謠,世界名曲,廣東特色潮汕歌曲,奧爾夫經典樂曲等等。然後,面對這些素材的積累,教師要大膽地進行創新,以便在日後的活動中靈活運用。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教師若能靈活地採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寬鬆、愉快的教學環境,做到寓教於趣,寓教於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歌唱活動才能真正地“活”起來。

大班教育隨筆 14

不要輕易拒絕孩子的提問

幼兒園裏的孩子,他們年齡小,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他們對不懂的事情愛問個爲什麼,包括我們的大人認爲很無聊的事情,面對孩子的提問,有時我們覺得很煩,心裏總認爲這時有些孩子故意調皮搗蛋,有時會對提問的孩子呵斥一頓,我們不耐煩的拒絕,往往會麼抹殺孩子求知慾。

我們班有個孩子叫黃國祥,遇到任何事情都愛問個爲什麼,今天我們正在區角活動,別的小朋友都玩得正起勁,黃國祥猛然間站起來問:“老師,你看前面怎麼冒黑煙。”我知道是前面瓷料廠冒出的,但是我沒有給孩子解釋,卻反問了他一句:“老師現在讓你幹什麼?”面對孩子我的斥責,孩子兩眼直直的盯着我,似乎站在他面前的`我是個兇惡的壞人,看到孩子審視我的眼神,我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妥,但當時我只是爲了維護自己那一點老師的尊嚴,沒有糾正自己的錯誤,孩子一聲不吭的坐下了,這一整天他沒再問我一個問題。

此後,在活動課上,我發現這個孩子變得沉默寡言,時刻保持着謹慎的態度,生怕自己的行爲會觸怒老師,回答問題時,聲音也不再像以前那麼響亮。

通過這件事,我覺得我們作爲一名教師,應時刻保持平靜的心態,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我們應該耐心講解,不要因一時的反感拒絕他們,這樣不但給孩子的心靈留下創傷,還有可能抹殺他們的探究欲。

在這裏,我對黃國祥小朋友表示歉意,說聲:“對不起,有什麼問題只管問,老師一定給你解答。”

大班教育隨筆 15

剛一放學,就聽見劉衡高興的對爺爺說:爺爺,我今天得了小紅花,上面還寫了個字。你認識嗎?爺爺接過來,欣慰地笑了。看見淡綠色花瓣上貼着一個金色“獎”字。上小班的'劉衡這個星期已經得了三個“小紅花”了。劉衡很乖,愛動腦筋,什麼都想學。

過了幾天,我跟劉衡媽媽見了面,談起了劉衡的事情。劉衡媽媽說:平時我們在家經常鼓勵說;“劉衡真棒!”。其實,孩子就喜歡家長多讚揚,多鼓勵,他們幼小的心靈才能體驗到成功,體驗到快樂,就會很自信,勇敢堅強地克服任何困難,因爲他知道自己能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q1w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