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北魏是什麼時期

北魏是什麼時期

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王朝。

北魏是什麼時期1

北魏的建立起源於拓跋部族的首領拓跋珪,他在386年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定都平城(今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拓跋珪在位期間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漢化政策、推行佛教以及統一文字等,以鞏固統治並促進國家的發展。

北魏政權的最重要的統治者是拓跋燾,他在位期間實行了一系列的重要改革,如廢黜士族特權、改革軍制和土地制度等。他還在北方地區大規模修築長城,以抵禦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的侵襲。

在北魏時期,佛教得到了廣泛傳播和發展,許多著名的佛教寺廟和雕塑藝術出現。此外,北魏時期也是文化藝術繁榮的'時期,出現了一些傑出的文學家和歷史學家。

北魏是什麼時期
  

然而,北魏政權在其後期逐漸衰弱,內部【政治】鬥爭和統治者的荒淫腐敗導致了國家的衰敗。最終,北魏在534年分裂爲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標誌着北魏的結束

北魏雖然在政治、文化和軍事等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其統治時間相對較短,對中國歷史的整體發展影響相對較小。

北魏是什麼時期2

在西晉王朝崩潰之後,大批鮮卑人先後南下。鮮卑拓跋部在十六國時期曾經建立過一個代國。後來被苻堅所滅。苻堅前秦淝水之戰後迅速滅亡,鮮卑拓跋部也趁機復國,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北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王朝,對後來的歷史進展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東晉十六國

北魏王朝的貢獻首先是結束了長期的動盪。在西晉末年,永嘉之亂以後,晉室南渡,中原地區陷入到空前的混亂之中。東晉渡江之後,在北方地區先後出現了衆多的割據政權,一般籠統地稱之爲十六國。

這些政權之間相互殺戮,幾乎就沒有停止過。在苻堅淝水之戰失敗時候,前秦崩潰,北方地區更是崩解而爲近十個政權。

而386年北魏建國以後,相對於其他的政權,北魏建國後政治比較清明,其國內的民生也相對來說比其他地區要好。

加上其君主有效的策略,在經過了五十年之後,公元439年,北魏終於統一了北方,一直到北魏亡國,北方地區得以有了近百年的太平。這對於生活於水深火熱中的北方百姓而言,無疑是最爲巨大的貢獻。

北魏初年形勢圖

其次,在經濟領域內,北魏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在中國古代經濟史上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舉措。我想各位在中學學歷史的時候,歷史老師都曾經作爲重點來講述過。

北魏的均田制和租庸調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北方地區的經濟得以復甦,租庸調製度下百姓們的負擔也相對來說比較公平合理。後來的北齊、北周、隋朝、唐朝都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北魏所創立的均田制。

北魏與劉宋對峙圖

再次,更爲重要的是,北魏王朝對於我們多民族國家的民族融合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們這個國家從其誕生之日始,就不是單一民族國家。遠古時期,炎黃部落、東夷部落、苗蠻部落之間就是不同的族羣。

後來的夏、商、週三代的建立者也有着不同的來源。進入春秋戰國時期,那是民族統合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族融合最終促成了漢族的誕生。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另一個民族融合的關鍵時期。在公元三世紀左右,中國北方地區氣候明顯出現了一次寒冷的過程。尤其是草原上更這次寒潮的重災區。

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大量少數民族先後南下中原。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匈奴、鮮卑、羯族、羌族、氐族(事實上,還有一些其他的民族),他們被稱爲“五胡”。

這些民衆在進入中原以後,與中原地區原來的百姓之間肯定會發生衝突,大規模的.戰亂就沒有停止過。但是,當他們在來到中原之後,隨着與中原民衆接觸越來越多,他們最終都接受了中原地區農耕的生產方式,進而也都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中原地區的文化,最終與中原民衆徹底融合爲一體。(同時,中原地區南下的大量民衆也與江南地區的原住民之間實現了融合。)

北魏是什麼時期 第2張
  

比如漢人的這個稱謂就很值得關注,北方少數民族並不是一次性南下的,先來的鮮卑人已經適應了中原地區的農耕,在中原地區住下了。後來的鮮卑人索性就把早期來到中原的鮮卑人稱呼爲漢人,而早期來到中原的這些鮮卑人也認可了自己的漢人身份。

北魏王朝建立以後,對待中原地區的漢人和其他的各族百姓,採取了包容的態度,並不是一味地以他們拓跋部爲主對其他民族採取民族壓迫的政策。著名學者週一良先生曾經說過:“北魏建國之始,用人即採取兼容幷包之方針。

除以拓跋氏宗室及鮮卑貴族爲骨幹外,對於征服地區之漢族地主階級以至各族人物,皆注意吸收使用。舉凡石氏苻氏舊臣之後裔,姚氏慕容氏赫連氏沮渠氏之舊臣,以及從南朝北投諸人,無不兼容幷包。

此種情況,與南朝統治者專重僑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爲荒傖,備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慮者,迥不相同。北朝終於滅南朝而統一全國,此種情況當亦有關。”

北魏時期的洛陽城

而等到北魏孝文帝即位之後,更是採取了多種措施來促進民族融合。他首先下令遷都洛陽,以中華正統而自居。來到洛陽之後,對朝廷的制度、禮儀、官服等等都進行了全面的改革。他還下令“斷北語”。年齡三十歲以下的鮮卑人必須改說漢語。

他鼓勵不同民族通婚,首先從皇族做起,主動與中原大族聯姻。他還把鮮卑人的姓氏全部改成中原的漢姓,比如拓跋改爲元,後來唐朝著名詩人元稹就是拓跋人之後,其他的還有,拔拔氏改爲長孫氏,丘穆陵氏改爲穆氏,紇豆陵氏改爲竇氏等等。

有一次孝文帝看到有一些鮮卑人仍然穿着過去的民族服飾,孝文帝大怒,爲此漢專門下詔強調必須更改。

魏孝文帝長陵

應該說,北魏建國後促進民族融合的種種舉措,尤其是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所採取的這些民族融合政策,既是對過去民族融合成果的肯定,同時又進一步加強了民族融合,使得民族融合更爲鞏固。

應該說,後來的隋唐也都得益於北魏時期的民族融合政策。比如隋文帝的皇后獨孤氏就是鮮卑人。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有四分之三的胡人血統。他的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都是鮮卑人。唐太宗的皇后長孫皇后也是鮮卑人之後。

標籤: 北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qrj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