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關於後悔的長短期

關於後悔的長短期

如果你快步跑到公交車站,結果車剛剛開走,是否會有些後悔當初不跑快點?當然我們也有這種後悔:後悔自己在學校時沒有好好用功或者後悔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太少。長期後悔和短期後悔兩種情緒雖然在命名上使用同一個詞(後悔),但是他們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情緒狀態。長期後悔更多帶着留戀、懷舊,甚至帶點溫暖的情緒,而短期後悔似乎更強烈。用Psytopic的話說:短期後悔的事,通常是因爲你做了沒有結果,長期後悔的事,多半是因爲你沒有做。當然這些觀點也有人反對。

關於後悔的長短期

假設有兩位股民,一位將他買的B公司的股票換成了A公司的,結果,現在B公司的股票大幅上漲,他發現如果當初繼續持有這些股票,就能賺得12元;另一位股民,他一開始買的就是A公司的股票,雖然曾經打算換成B公司的,但是終究沒有付諸實施,同樣,他也很後悔,因爲如果當初換股,現在就能賺得12元。

雖然故事的經過不同,但他倆都損失了假想中的12元,現在,又同樣陷入了自責和後悔中。問題是,你覺得他倆哪個更後悔呢?

這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丹尼爾·卡尼曼(DanielKahneman)及其長期合作伙伴阿莫斯·特韋爾斯基(AmosTversky)在1982年進行的一項經濟心理學研究(22年,卡尼曼憑藉在經濟心理學領域的開拓性研究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當時的測試中,92%的受試者認爲前者更後悔。研究者推測說,這是因爲想象前者沒有換股繼續持有,比想象後者換了股更容易。這項研究被認爲是關於後悔研究的經典實驗。1986年,卡尼曼提出了“作爲效應”來描述這一現象,並用標準理論對其進行解釋。標準理論認爲通常情況下,“不作爲”是正常態,而“作爲”是反常的,因此,想象繼續維持“不作爲”的狀態要較爲容易,如果“作爲”了但依然引起負面的結果,就會激起更爲強烈的後悔情緒。

再來看看下面的例子:兩位乘客都遲到了3分鐘到達機場,結果,克雷恩被告知,他的航班早就準時起飛了,而托馬斯則得知,他的那班飛機延遲了25分鐘起飛,恰恰在5分鐘前離開。這次很容易判斷,顯然托馬斯會更後悔——這也是卡尼曼曾做過的實驗,96%的被試者都做出了這樣的判斷。研究者用“時間參數”來解釋這一現象,因爲托馬斯很容易想象這樣的一幅場景:他只需要早趕上5分鐘就好了;而對於克雷恩來說,則需要想象3分鐘的時間,這可要難多了。

但是,中科院心理所社會與經濟行爲研究中心的李紓研究員對這個解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爲在誤機的案例中,兩個乘客都“作爲”了,但是“作爲”的結果離預期值的接近程度不一樣,那麼,這個因素是不是會影響他倆的後悔程度呢?他將該因素稱爲“接近性”。李紓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任教,並就這個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心理研究。今年4月,他和合作者樑竹苑博士後在《應用社會心理學雜誌》(JournalofAppliedSocialPsychology)發表了一篇論文:《作爲/不作爲和後悔:接近性的調節效應》,這篇論文用了5個實驗來反覆驗證這一假說。他們發現,行爲引起的後悔程度受到“接近性”這個因素的調節,並不是像以前認爲的那樣只與“作爲”或“不作爲”有關。

李紓表示,並非“作爲”了就會更後悔,要是做了點什麼,讓結果離預期值更遠了(“接近性”變大),那引起的後悔程度就會比“不作爲”還小。只有當作爲的結果接近但又未達到預期值時,“作爲”更後悔。這種解釋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體驗非常吻合:如果自己的行爲結果與目標只差一點點,那麼就會覺得相當遺憾,後悔自己當初爲什麼沒有再加把勁。

回過頭來看看那個股市的例子,卡尼曼所列舉的“作爲”可能只是既沒有接近又沒有遠離預期值的特例:做無用功的作爲。第一個股民雖然“作爲”了,但沒什麼效果,跟第二個股民“不作爲”的結果一樣,這個例子裏的“接近性”爲零,所以“接近性”這個因素在這裏沒什麼影響。雖然經濟心理學的研究看起來只是純學術上的探索,但是,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的李華芳研究員認爲,“這個領域的研究對公共政策的制定產生了重要影響”,這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國內關心的人還很少”。

以前也有研究者曾質疑卡尼曼1982年的經典實驗。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家托馬斯·季洛維奇(ThomasGilovich)等人指出,卡尼曼的研究只是測出短期內的後悔心理,但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長期後悔”,當你時隔一年或十年去回首往事的時候,如果依然爲當初的抉擇感到後悔,那就不一定表現出作爲效應了。

季洛維奇和同事對6位成人進行電話訪問後發現,當問及“回首你一生,想想你後悔的那些事”時,75%的受訪者提到的都是那些他們沒有做但希望做了的事,例如“我後悔在大學時不用功”、“和孩子的相處時間太少”等。季洛維奇的其他研究也表明,從長久來看,人後悔的大都是“不作爲”的事。季洛維奇表示,這說明後悔也和其他許多心理過程(如記憶)那樣具有時間性,短、長期分別服從不同的規律,“隨着時間的推移那些沒有做成的事逐漸顯現出來,變成更大的後悔。”

但是,卡尼曼對此倒是另有解釋,他認爲這兩種情緒(長期後悔和短期後悔)雖然在命名上使用同一個詞(後悔),卻指的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情緒狀態。長期後悔充滿了留戀、懷舊,甚至帶點溫暖的情緒,這跟諸如股市翻跟頭時那種恨不得“踢自己一腳”的強烈後悔心理完全不同。

標籤: 長短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8k13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