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王羲之練字墨池的故事

王羲之練字墨池的故事

王羲之練字墨池的故事,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其書法隸、草、楷、行各體兼具,對於書法王羲之潛心研究,集大家之成,冶於一爐,還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流傳深遠,下面看看王羲之練字墨池的故事。

王羲之練字墨池的故事1

王羲之爲什麼不顧環保,把家裏的池水都弄黑了呢?到底是誰教他這麼做?這其中的關鍵人物便是他的啓蒙老師衛夫人。

一、衛夫人是誰?

衛夫人,本名衛鑠(shuò),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晉代著名女書法家,師承楷書大王鍾繇。

衛夫人是怎樣帶壞王羲之的呢?

首先,衛夫人有條件帶壞王羲之。

據田蘊章老師考證,衛夫人是小王的姨母,田老師的重要物證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姨母帖》,帖中提到的姨母,很有可能就是衛夫人。

近水樓臺先得月,作爲王羲之的身邊人,衛夫人要帶壞小王是很方便。

其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衛夫人練毛筆字非常認真,有時一寫就是幾個小時。

練完字,她當然想要解解乏,解乏的方法就是,到蘇莊村東頭的泊池洗筆硯。十畝大的泊池都被她染黑了,後人乾脆把這池改名叫“衛夫人洗墨池"。

再次,衛夫人不但自己“以身作則”,還用講故事的方式給王羲之“洗腦”。

她跟小王說,東漢的`書法家張芝爲了練好字,洗筆硯的水竟把池塘都染黑了。

言下之意,欲練好字,必先黑池,這就在王羲之小小的心靈上種下了不環保的種子。

你說,姨母這麼教育,小王能不被帶壞嗎?果不出其然,衛夫人的教育卓有成效——王羲之青出於藍,長大後每搬至一處,都會把門前的水池弄得墨墨黑。

王羲之練字墨池的故事
  

二、苦練技藝

衛夫人把墨汁當寶,甚至會吃墨汁。

衛夫人一心兩用,邊看書邊吃東西。

王羲之上衛夫人那兒,看她飯吃得怎麼樣了,但見菜原封不動,硯中的墨卻光啦。仲麼回事?

原來衛夫人用饃沾墨,剛進行完一場"光硯行動"。

衛夫人的勤奮終於修成正果,唐人評價她的書法“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臺,仙娥弄影;又若紅蓮映水、碧沼浮霞”。

不僅如此,衛夫人在書法理論上也頗有建樹。

她在《筆陣圖》一書中,將書法藝術提高至書法理論,對筆、意關係和書家修養等都作了深刻的論述。

她對用筆非常有心得,概括出6種筆法,認爲不同書體應採用不同的執筆法。

《筆陣圖》中,衛夫人還大方地贈送給讀者她的經驗之談,如"先須大書,不得從小","善鑑者不寫,善寫者不鑑"等。

總之,她把畢生從事書法藝術的心得都寫進書裏,毫無保留,此書也因此成了中國書法理論中的重要內容和評判標準之一。

三、《筆陣圖》換來的白菜

皇帝御閱過《筆陣圖》後,如獲至寶,拍案叫絕,馬上叫來大臣,把身邊的一顆玉白菜賜於衛夫人。

當然,這不是一顆普通的白菜,而是一尊玉石做成的稀世珍寶!

衛夫人拿到白菜後自然不會用它下鍋,而是像捧了個小金人似的,時不時地拿出來看看摸摸,沒事偷着樂。

家裏人常看到衛夫人把玉石白菜放在案頭,就知道此物是夫人的心頭好了。

衛夫人去逝後,家人爲了能讓玉白菜天天陪着她,就特地向皇帝打了申請報告,請皇上恩准寶物入土,玉石白菜就成了衛夫人的殉葬品。

如今,這尊玉石白菜已被安放至臺灣故宮博物館,成了書法界的榮耀,而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衆多“洗墨池”,也成了旅遊的觀光景點。

王羲之練字墨池的故事2

王羲之從小愛學習,也喜歡練字,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寫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寫爛了多多少少的筆頭,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裏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這就是人們今天在紹興看到的傳說中的墨池。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衆,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着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王羲之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擡,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

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裏正拿着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裏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腦子裏也在想這個字怎麼寫纔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

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紮實的功夫,這爲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

王羲之練字墨池的故事 第2張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 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着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裏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裏有一羣鵝在水面上悠閒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着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王羲之在河邊看着看看,簡直捨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羣鵝賣給他。那道士笑着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羣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羣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王羲之練字墨池的故事3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東晉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王導從子,王曠之子。出身於東晉門閥士家的琅邪王氏。其先祖可追溯到周靈王太子晉。太子晉之子敬宗爲司徒,時人號曰“王家”、於是以“王爲姓氏”。

秦末天下大亂,王氏遷至琅邪。西漢時,王吉這一支始家皋虞,後遷徙到臨沂都鄉南仕裏。魏晉時期,琅邪王氏宗族強盛起來,不乏清談名士、廊廟權要、書畫奕棋高手,多出自王吉這一支脈。

王羲之幼納於言,人謂之奇,少有美譽,爲太傅郗鑑所賞識,妻之以女。起家祕書郎,做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或稱“王右軍”,亦稱王會稽。

他出身於東晉門弟最高的'王氏家族。本人具有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他集漢魏以來書法之大成,隸、楷、行、草,無不擅長,並創造出新的書法風格,被後人尊爲“書聖”,他的作品被列爲“神品”,歷來爲人們所珍藏,並用作臨池範本,從而陶治、造就出一代書法家。

王羲之練字墨池的故事 第3張
  

劉宋羊欣贊其書法“古今莫二”。南樑陶弘景稱 “逸少學鍾,勢巧形密,勝於自運。”庾戶吾將其與張芝、鍾繇相比,“功夫不及張,天然過之;天然不及鍾,功夫過之。”梁武帝說:“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

唐太宗酷愛其書,讚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唯王逸少乎,觀其點劃之功,裁減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不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爲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唐代張懷瓘將其行書、草書、章草等列爲神品,並稱其行書“動合規儀,洞諧金石,天姿神縱,無以寄詞”;評其草書“損益合宜”、“風骨精熟”。東晉庾翼贊其章草“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紙,過江顛狽,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足見其在書壇的崇高地位。

標籤: 墨池 練字 王羲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3w29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