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其實寒食節和一個叫做介子推的歷史人物有關,這個節日就是爲了紀念介子推而存在的,那麼詳細介紹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的故事1

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國人,在驪姬之亂後,追隨公子重耳四處流亡。在流亡的路上,君臣半路絕糧,介子推曾割自己的股肉供重耳充飢。

重耳復國成爲晉文公後,大肆封賞追隨自己流亡的臣子,但遺漏了介子推,介子推自己也不主動“言祿”,與母親一起隱居山林。晉文公後來將綿山上的田地追封給介子推,並派人進山找尋他。找尋者想通過燒山的辦法來逼迫介子推出山,介子推寧死不出,最後抱着大樹被燒死。

兩千六百多年來,介子推的故事千古流傳,在民間更衍生出寒食節、清明節等風俗。那麼,介子推是忠臣嗎?介子推的忠與通常所說的忠君有什麼不同?介子推與晉文公之間君臣關係怎麼樣?

上圖_ 原名爲《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最早記載介子推故事的史書是《左傳》,但《左傳》並沒有說介子推是忠臣,也沒有說他是被燒死的。推崇介子推爲忠臣,將介子推的死與晉文公派人燒山聯繫在一起的,始於《莊子盜跖》篇,其曰:“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在楚辭中也將介子推與忠聯繫在一起,如《九章惜往日》曰:“介子忠而立枯兮。”

那麼,介子推是忠臣嗎?在周代,實行的是宗法分封制,這個時期的`忠不僅僅指忠君,還包括忠於社稷、忠於職守、忠於承諾等。春秋時期,忠於社稷往往超過對君主個人的忠。只是秦漢以後特別是宋元明清時期,君主專制集權不斷加強,忠才逐漸狹隘化,成爲忠君的代名詞。

從介子推的故事看,介子推之忠固然表現爲對公子重耳個人的忠,但從其行事風格和做人品質看,他對重耳個人的忠更多是基於對晉國社稷負責和對臣子本分的踐行,已經遠遠超越了狹隘的忠君。

介子推的故事
  

上圖_ 晉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

由於周代實行層級分封制,所謂“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左傳桓公二年》),介子推作爲公子重耳的臣屬在主人出奔流亡時有義務追隨服務主人,這是符合春秋時期“委質爲臣,有死無貳”的忠德精神和“君亡臣從”的政治慣例的。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艱辛備嘗,作爲從者的介子推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不惜割股食君。

《莊子》將割股食君作爲判定介子推至忠的主要依據,所謂“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但這種忠真的是狹隘的忠君嗎?

其實不然,介子推更多的是忠於臣子的本分,是一種道義上的忠而非狹隘的忠君,正如《韓非子用人》所指出的,“昔者介子推無爵祿而義隨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點明瞭介子推割股療飢已經超越了狹隘的忠君,體現的是一種對臣子道義責任的踐行。

介子推的故事2

介子推的故事簡介如下:

1. 人物簡介: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後人尊爲介子,春秋時期晉國(今山西介休市)人,生於不詳,死於公元前636年(春秋晉文公元年),也有人說介子推生於公元前7世紀,史書上也沒有確切的出生年份。

2. 時代背景: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爲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介子推忠心耿耿跟隨重耳患難與共。

介子推的故事 第2張
  

3. 故事經過:介子推跟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列國,艱辛備嘗。 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即位,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此時,昔日跟隨重耳的狐偃、賈佗等人皆無功受祿,只有介子推仍隱居綿山。 晉文公前往綿山,欲召介子推出山做官,可介子推卻不再回顧。

晉文公手下臣子獻策,介子推是位義士,如果放火燒山,介子推顧惜母親,一定會揹負老母出來。 晉文公依計而行,結果適得其反,介子推寧死不出,和母親一起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

4. 故事影響: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爲寒食節。 民間剪紙藝術以此爲題,《焚綿山》就是其中之一。

標籤: 介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356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