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庶長子和嫡次子哪個地位高

庶長子和嫡次子哪個地位高

嫡次子地位高。

庶長子和嫡次子哪個地位高1

以明清兩朝皇家爲例,嫡次子在宗族也同樣代表了宗族大宗,可以作爲嫡長子的補充,比庶長子有更高的宗室地位和優先的繼承權。除了明朝第一代藩王外,在明朝皇帝的嫡次子比皇庶子確實沒有太大優勢。而在清朝宗室嫡次子則要比庶子有優勢得多。

明朝嫡次子

朱元璋定下“分封諸子以建親王之國”的國策,冊封嫡長子爲皇太子,嫡後生的嫡次子與衆妃生的諸庶子皆爲親王。明親王的親王爵位由親王嫡長子繼承,其他諸子爲郡王。郡王爵位由嫡長子繼承,其他諸子降入鎮國將軍。但嫡次子在宗法上有一些優勢。

比如說朱元璋的嫡次子秦王朱樉。明太祖朱元璋二十六個兒子,嫡子五個(孝高慈皇后馬氏所生,正史),分別爲標,樉,棡,棣,橚,其他二十一個爲庶子。朱樉是明朝皇家第一個皇嫡次子,冊封爲秦王。

庶長子和嫡次子哪個地位高
  

朱樉的宗國王城在西安,西安古屬秦域,又是漢唐故都,雄霸天下。朱樉作爲嫡次子被冊封爲明朝第一位藩王。

秦王封號在諸王中最爲尊貴,“天下山川,惟秦中號爲險固”。朱樉作爲秦王,節制數萬兵馬,與北京燕王、大同代王等號稱“塞王”,負責拱衛明朝西北疆域,洪武十一年他前往西安就國,號稱“天下第一親藩”,秦王府也修的最爲宏偉壯觀。

朱樉作爲皇嫡次子,雖然與其他皇子一樣位列親王,但是他在宗族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太子朱標。

公元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改宗正院爲宗人府。“周有宗正漢置官,以序九族”,任命秦王朱樉爲宗人令。管理宗人府,以“睦宗親族之事”。其他三個嫡子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分別擔任左右宗人令和左宗人。

可以看出朱元璋十分重視宗族關係和長幼秩序。如果皇長子朱標是天下之主,那麼皇次子朱樉可以視爲宗族之主,負責處理天下諸王宗室事務。

明仁宗之後的皇嫡子實在太少

明朝十六帝實際上庶子出身的皇帝比嫡子出身的要多得多,明惠宗朱允炆(呂妃生,朱標嫡次子是朱允熥),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明穆宗朱載坖,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都不是(來去是夢)嫡皇后所生。他們的生母被追尊爲皇后,但不諡大行皇帝諡號。

明世宗朱厚熜倒是以興獻王嫡次子的身份襲興王爵位,而後以藩王入繼大統。但他的父親朱佑杬是憲宗朱見深的庶四子。

所以只有明成祖朱棣(嫡四子,存疑),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和明武宗朱厚照是嫡皇后生的'嫡子出身。而以嫡長子繼承皇位的也只有後三位外加一個庶長子轉正爲嫡長子的朱祁鎮(生母孫氏配帝諡號)。

明朝嫡皇后生的嫡子本來就少的可憐,像越王朱瞻墉(仁宗嫡次子)這樣的正規嫡次子更是少之又少,最出名的恐怕就是成祖嫡次子漢王朱高煦這樣造反的了。

萬曆帝的國本之爭,就是朱常洛與朱常洵的兩個庶子之爭,一個是長子,一個是愛子。如果萬曆的孝端顯皇后王氏有嫡次子,那也沒什麼可爭的了。

庶長子和嫡次子哪個地位高2

近幾年,國產古裝劇越拍越精緻了。在許多古代劇集裏面,編劇都會刻意強調嫡庶之分,讓觀衆意識到,嫡妻所生的子女,在家庭地位上明顯高於妾生的子婦。

因此,他們的生活待遇是不一樣的。但是與此同時,中國古代人也特別強調“男尊女卑”。嫡妻的長女,地位會比庶長子高嗎?其實,這個要看他們身處的時代、地區的風俗。

總體上來說,除非是他們出生在皇族,不然一般的家庭裏面,嫡庶地位高低變化,區分並不是那麼明顯,至少沒有電視劇中表現得那麼突出。

嫡妻所生的兒子,只是在宗祧繼承和財產分割方面佔有優勢。二者地位懸殊的情況也有,但是在不同朝代和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其程度和表現方式,各有不同。

一、庶子只是繼承順序靠後,地位並不低

在討論嫡長女和庶長子地位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先明確一件事情,那就是:古代的女子,無論是庶出還是嫡出,都沒有家族繼承權。

所以,在談嫡長女的地位問題之前,我們就要先弄懂,這個問題到底是在談她在宗族中的地位,還是指實際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如果是前者,那麼她就排不上號;如果是論後者,那麼她和庶長子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至於在實際生活中,他們的父親要怎麼對待他們,全憑個人的喜好了。

這一點,我們從《紅樓夢》裏面就可以看出來。賈環是趙姨娘的兒子,趙姨娘罵他幾句,王熙鳳不樂意地說:“他現在是主子,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什麼相干?”

可見,他身爲賈政的兒子,地位已然高出了自己的生母。所以,庶長子並不會因爲是妾所生的孩子,天然要低嫡子和嫡女一等。

庶子只是在宗族繼承方面,“排序”比較靠後。中國古代繼承製度主要是“父死子繼”,家主去世了,嫡長子是第一順序繼承人,嫡長孫是第二順序繼承人。

如果第一、第二繼承人都沒有,那麼就由嫡長子的同母弟來繼承;如果再沒有,那麼就輪到庶長子來繼承了了。

簡單地說,庶子是家主之位的第“N+1”號繼承人,這個“N”就是嫡妻所生子女的數量,而“1”就是一位嫡孫。

但是除了在繼承問題上排名低以外,在日常的生活中,沒有法律規定庶子只能享受比嫡子女低一檔的待遇。

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個庶子的家族地位如何,主要還是看他父親的臉色決定。假如他的母親比較得寵,那麼他有可能在家裏地位高。

但是又有人會說,古代“寵妾滅妻”不是違法了嗎?《唐律疏義》中明確規定了“以妻爲妾,以婢爲妻者,徒二年。以妾及客女爲妻,以婢爲妾者,徒一年半。各還正之。”

但是,這個規定在那時執行得並不是那麼嚴格。說白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法律,就是因爲有人不遵守,而且帶頭不遵守的就是唐朝的皇帝本人。

武則天一開始不是妾嗎?而且一開始她還是李世民的妾,李治爲了寵她,最後不是把王皇后給弄死了嗎?

明朝的萬曆皇帝,他喜歡鄭貴妃嗎,那不是他的妾嗎?當時他那個皇后姓什麼叫什麼,好多人都不知道呢。

所以,不要以爲古代有這些法條,它就一直能夠得到實施。這些其實都是扯淡,因爲在唐朝初期,嫡庶之分就不太明顯。皇家尚且如此,何況是民間。

二、真實的“嫡庶之別”

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的《顏氏家訓》中提到嫡庶之別時說:江左一帶的人,不避諱庶出。正妻死亡以後,男子往往把妾室扶正。

家裏的孩子不分嫡庶,地位平等,相處和睦,較少有鬩牆之爭。而河北一帶,在北齊的屬地裏,比較鄙視庶出,基本上不把庶出的孩子當人看。

所以在北齊,如果正妻死後,必須重新娶一個妻子,結果後來娶的妻子年齡越來越小,有的比兒子還要小。這些孩子在生活上的待遇,也有明顯的區別,民間都已經習以爲常了。

這樣的情況,是不是自古就有的呢?嫡庶之分的出現,主要是爲了方便帝王家族繼統。在“禮不下庶人”的時代,只有王公貴族纔會有這些區分。

後來“禮崩樂壞”,屬於上等人的“禮”,才向下進行傳播。一些“大家族”,纔開始有了“嫡庶之分”。

有記錄顯示,漢朝人已經重視嫡庶之別了。妾室生的孩子,民間依然看不起,不過只要他肯努力的'話,依然可以當高官,出人頭地。

三國時候很出名的鐘會,就是一個庶出的孩子。他的家族和他本身都不忌諱這一點,他還親自把自己的身世記錄在書裏。

庶長子和嫡次子哪個地位高 第2張
  

總體上來說,在唐朝以前,中國的北方的一些地區重視嫡庶之分,一些高門大族也重視嫡庶之分。

但是,以河洛文化的中心,向南輻射的商業地區,以及宋明商業文化中心,市民集居地的人和農民,基本不太看重嫡庶之分。

古代政治文化的中心河南,在如今看來算是妥妥的北方,但是其實它從南北朝時代開始,就是崇尚新文化、新風尚了。

以竹林七賢爲代表的文化圈興起於河洛地區,他們本身的家族和門生子弟,已經不太注重嫡庶之分了。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因爲古代普通家庭的孩子,不如皇帝的孩子多。

普通的民間家庭,人丁單薄。家主們往往希望在自己的幾個兒子中,挑出一個最出色的來繼承家業,而不是單純看他是誰所生。

另外,古人奮鬥是以家族爲單位的。區分嫡庶,等於是主動製造內部矛盾。這一點從《顏氏家訓》中也能看出作者主張,不要明顯地區分開來。

將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至於將來誰當家,就看誰有能耐了。這種觀念在商人的家族和農民中,更容易被接受。

商人的思想比較開明,他考慮的是財富的代代積累;農民家小業小,本來就沒錢討老婆,娶到一房,生了兒子就不錯了,還分什麼嫡庶。

明代中晚期,市民經濟發達的時候,一些開明的家長,甚至在財產繼承上,已經對兒女一視同仁了。

最後,讓我們再回到主題:古代的嫡長女和庶長子,誰的地位更高呢?正確的答案是:在絕大多數朝代裏,他們的地位是一樣高的。不要說在民間,即使在皇家也是如此。

庶長子和嫡次子哪個地位高 第3張
  

清代皇后所生的女兒叫“固倫公主”,妃子所生的叫“和碩公主”。但是康熙一高興,又把兩個庶出的公主封成了“固倫公主”。說穿了,還是看皇帝高興不高興。

清朝的皇子,也分成了親王、貝勒、貝子、阿哥。但是該封誰,還是看皇帝本人心情,並不是說你生下來就天然會受封。

大概清朝的皇帝,就是沒有讀懂《顏氏家訓》,把自己的兒子搞得“太卷”了,所以纔會弄出一堆狗血事件,給說書人編成“九龍奪嫡”。

後來,雍正乾脆連太子都不封了,只敢把密詔放在“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不過他卷歸他卷,老百姓窮得褲襠破了都補不上,根本不可能陪着他“卷”。

在《紅樓夢》裏,王熙鳳提到探春的時候說:“雖說庶出一樣,女兒卻比不得男人,將來攀親時,有庶出不要的。”

這話的意思就說明,最起碼在賈府的人看來,嫡出、庶出都是一樣的。只是有那不開眼的鳳凰男,想要夫憑妻貴,纔會嫌棄探春是庶出。

既然庶出的女兒和嫡出的都一樣了,那麼庶出的長男,地位還會比嫡出的長女低嗎?

標籤: 次子 長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7jd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