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爲什麼秦國七代無昏君

爲什麼秦國七代無昏君

一是商鞅變法的約束,二是商鞅變法給秦國劃定了目標,三是國民的“推動”。

爲什麼秦國七代無昏君1

其一,商鞅變法的約束。

秦國算是諸侯國裏的後起之國,春秋初年正式成爲諸侯國,其後在秦穆公時期稱霸西戎,秦國躋身春秋五霸之一。

但是,自此之後秦國再次走向動亂,直到戰國時期的秦獻公,之後秦孝公進行商鞅變法,秦國直到秦始皇再也沒有出現昏君。

其實,這和商鞅變法後對秦國的整頓有很大關係,變法後秦國的舊貴族失去往日的影響力,其對秦國國君的影響力也變弱,相對而言,新國君上位更多的是憑藉自身能力,而不是舊貴族集團鬥爭的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昏君出現的概率。

其二,商鞅變法給秦國劃定了目標。

秦國在商鞅變法前,雖然也有明君立志讓秦國強大起來,東出稱霸,但這種目標更多的是秦國國君的目標。

而不是整個秦國的目標,秦國受國君自身能力和魄力的影響比較大,相對而言,秦國國君的目標也是比較模糊的,這就更容易出現昏君和庸君。

爲什麼秦國七代無昏君
  

商鞅變法後,直接把秦國打造成一輛不停歇的馬車,整個國家都處在奔跑的狀態,國君自然也是不例外。商鞅變法給秦國定的東出目標,秦國發展方向穩定下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昏君、庸君出現的概率。

其三,國民的“推動”。

商鞅變法前,秦國的國民和秦國之間的聯繫並不是特別牢靠,而商鞅變法後,採取的耕戰政策,讓秦國國民能在對外擴張中獲取非常多的利益。

秦國的國民全被綁在秦國這輛馬車上,馬車帶動着國民和國君,如果國君昏庸不作爲,國民都不願意,他們推動國君更加進取和努力。

如果說秦穆公、秦獻公的'雄才大略是偶然因素,那秦獻公之後連續幾代國君都是明君、沒有出現昏君,除了偶然性因素,很大原因和商鞅變法有關係。

商鞅變法後,秦國整個國家來了個大改變,而且商鞅變法改變的不單單是秦國的普通國民,還改變、促進了秦國國君的思想和積極進取的心態。

試想想,如果沒有商鞅變法的影響和推動,秦國沒有奔跑起來,秦國的國君還是有“回頭看”的機會和機率,這種情況下,誰又能保證秦國連續幾代不出昏君呢?

秦國連續幾代國君都不是昏君,這其中自然有很多巧合,但商鞅變法同樣功不可沒,如果沒有商鞅變法這項制度保障,秦國的國君未必不會出現昏君。

爲什麼秦國七代無昏君2

商鞅之死的真正原因(商鞅怎麼處死的)後來,商鞅見惠王沒有重用自己的意圖,便在公元326年,聽聞秦孝公繼位後勢力逐漸增強。

周王室日漸頹靡秦孝公繼位後頒佈了求賢令,後來商鞅被選用後得到了重用,後又憑藉他的智慧與卓越的才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商鞅,是位策略家更是位謀略家,同時,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位卓越又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我們大多數人初次知道商鞅的名字大約都是在歷史課本的秦國的商鞅變法,那麼最後商鞅的結局是怎樣的?商鞅是怎麼死的呢?

一、商鞅的背景

商鞅在很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專心研讀法學治國。等他長大後便留在了衛國任職,可他心有鴻鵠之志。不願屈居於這沒有野心的魏國。

爲什麼秦國七代無昏君 第2張
  

但他爲惠王出謀劃策,並與他們一起商議大事,並且事情還總能成功,足以見到商鞅的才識與謀劃。

後來,商鞅見惠王沒有重用自己的意圖,便在公元326年,聽聞秦孝公繼位後勢力逐漸增強,周王室日漸頹靡。

秦孝公繼位後頒佈了求賢令,後來商鞅被選用後得到了重用,後又憑藉他的智慧與卓越的才能,制定了歷史上有名的商鞅變法。之後作爲初律法令被各國沿襲完善。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後,太子秦惠王繼位。支持秦惠王的各位臣子因不滿商鞅的謀略,上折誣陷商鞅想要謀反秦惠王。秦惠王知道後,便發佈公文,商鞅聽到消息後火速逃亡。

待他逃到了邊關後,想要住宿於某一旅社,但店主不知道他是商鞅,並且還沒有憑證,就將他給告官了理由就是沒有憑證住宿的`客人是犯法的。

商鞅是怎麼死的?他當時還想逃到魏國去,最後被魏國邊境拒收。

無奈的他只好又回到了封邑上,並且發動邑兵與秦惠王的軍隊對戰,最後商鞅戰敗被俘,他被秦惠王帶回秦國的首都咸陽,沿用他制定的商鞅法處以“車裂”並以示衆,連帶被處決的還有他的親人。

二、商鞅是怎麼死的

商鞅變法是歷史上著名的變法之一,而商鞅的死也與他的法令脫不了干係,最後商鞅的結局只能說是自己害了自己,也就是自作孽不可活。秦孝公還在世時,那時的商鞅還處在相當高的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待到秦惠公即位後,因受小人挑唆,外加自己的鋒芒太過於暴露,想必已成爲王室的眼中釘,所以最後被誣陷謀反。最後戰敗,被五馬分屍而死。雖然不同人對商鞅的呼聲不同,但我認爲他是一個敢於出動舊勢力的改革英雄。

三、商鞅偉作

商鞅的智慧與成就是無法超越的存在,他曾寫下著作商君書,是令人很感嘆的法學思想,他也曾提出要用新禮制取代舊習俗,是走在人類思想的前沿的偉人。

並且他還制定了秦律,爲我國現如今的法律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商鞅還帶領秦兵奮勇作戰收復失地河西。

爲什麼秦國七代無昏君3

我們的姓名是自己的名片,國家的姓名也就是我們泱泱大國的一張名片。許多人都以爲中國自古以來就叫做中國,並且只有這個名字從古至今沿用到現在。

其實不然,秦始皇曾經就給“中國”取了1個名字,到現在已2千多年,人們還在使用。那秦始皇爲什麼要給“中國”取名字呢?至今仍在沿用的名字是什麼呢?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中國”

在說秦始皇爲“中國”取名之前,我們先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功績。秦始皇一開始所在的秦國屬於我國如今的陝西地區,這個地區水草豐茂,非常適合畜牧業的發展。

根據歷史記載,秦始皇的祖先就是因爲放牧工作做得比較好,當時的周天子纔會將這塊地盤劃分給他作爲他的領地。

後來到了戰國末期,諸侯野心膨脹,他們不甘心屈居一隅,對於分封割據的領土越來越不滿足,擴張的地區也在逐步增加。諸侯之間的爭霸狀態長達五百多年,在此期間我國一直處於分封割據的混亂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秦國國土面積也在逐步增大,勢力逐漸變強。其以摧枯拉朽之勢,先後滅亡韓、趙、魏、楚、燕、齊六國,最終統一了中原地區,實現了大體上的社會穩定。

在完成了統一之後,秦始皇還制定統一了度量衡、文字、計算方式等等。這些舉措都有利於社會和諧發展,也有利於人民安居樂業,從此之後我國封建社會便拉開了序幕。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此時統治和管轄的地區並不是我們如今地理意義上的中國的國土面積,而是中原地區。電視爲什麼前面要給中國二字加引號。

在古代,我國國土面積與現代還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這點我們從歷史書中的地圖就能看得出來。

秦始皇這個名號也是嬴政登基之後爲自己定製的,既然如此,國家的名字也應該改一改。於是秦始皇便取了華夏這個名字。

華夏與中國的區別

當時的華夏地區主要指的就是如今中國的中原地區。這兩個字不僅僅有地理上的含義,更有血脈、文化上的意義。

從文化角度來說,在古文中,“夏”字與“華”字是可以進行互換的,所以華指的就是古代華麗的宮廷服飾,夏則是高雅的宮殿。統治者選擇將這兩個字疊用,體現的也是皇家的威嚴和別樣的文化內涵。

從血脈角度來說,華夏可以代指古時部落的血統。正如我們現在說自己是華夏子孫,就是因爲華夏包括了長江黃河流域的以神農氏和軒轅氏爲代表的五大部族,在古時候的兩河流域,就是人口最多的一片區域,所以我們一華夏兒女自稱纔會有血脈相通的認同感。

後來隨着我國國土面積的不斷擴大,管轄領域的不斷增多,文化融合越來越深厚,中華這一次也應運而生了。中華可以看作是華夏的又一發展,它比華夏所指的意義範圍更加廣闊,也更能代表我們如今稱呼的中國。

而我們如今使用的中國一詞,廣義上來說既包括了我國的領土,也泛指我們這個國家。它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了一種代指、一種符號、一個統一的象徵。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自秦始皇以來,這片土地上國家就一直可以被稱作是中國,這個意義我們至今仍在沿用。所以我國才能被稱爲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因爲我們的文化、文明,是從來沒有間斷過的',幾千年以來始終在傳承着。

秦始皇取名“華夏”的原因

說到這裏,我們或許能夠明白秦始皇爲什麼想要將所統治的地區稱之爲華夏了。一是因爲這象徵着秦始皇所掌握了新的朝代、新的地理領域,也是他開啓一個新王朝的決心。正如他的名字秦始皇一般,要開始新的一個王朝。

二是因爲秦始皇是統一了六個國家的,華夏這個名字能夠在文化上、心理上給當時的人們更多的認同感。就像我們現在仍舊稱呼自己爲華夏兒女、中華兒女,就是出自對於這種文化的深深的認同。

爲什麼秦國七代無昏君 第3張
  

不可否認,如今的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歷史非常短暫,有的有兩百年,有的甚至幾十、一百年,這些國家並沒有長久居住此地的人民,他們廣泛吸納外來移民。雖然爲他們注入了許多新鮮血液,但是這些沒有歷史文化積蘊的地方也很難讓人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

在這些國家中的人們有着不同血脈、人種、文化,他們沒有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所代表的利益也是不同的甚至衝突的。這些矛盾或許在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會顯山露水,但是一旦有利益衝突,或者經濟發展形勢變差的時候,內部之間的鬥爭往往也會更加激烈。

但是在我們國家,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文化融合,所以上述時期已經過去了。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形成了文化兼容幷包的局面,多民族的交流與融合都非常融洽。

正因如此,有一部分研究中國文化的外國學者,也就是我們口中的“漢學家”就認爲中國的歷史是從秦始皇開始的,因爲他開創了封建帝制,也是從那時,我們國家才形成了一個多元的、統一的集體。

結語

可以說,中華這個詞語就是在華夏的基礎上再次衍生出來的,而這個詞語也被我們廣泛使用。例如我們把國家分爲華北、華中、華南地區,還有學校以此命名,可見我們對於這個名字的認同是非常高的。

這既指的是過去那個強大的中國,也是有着幾千年歷史積蘊的現代化的中國。不管是哪一種稱呼,都讓我們看到聽到的時候倍感親切,產生強烈的文化認同感。想必這也是秦始皇爲“中國”取一個新名字的意義。

標籤: 七代 昏君 秦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g186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