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陽明心學的精髓是什麼

陽明心學的精髓是什麼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陽明心學的精髓是什麼1

無善無噁心之體

王陽明心學,關注的終極問題,還是人和人性的問題。四句教的第一句,“無善無惡性之體”,他認爲人性這個“性之體”本來是無善無惡的。

中國傳統儒家,認爲“人之初,性本善”;而不那麼主流的儒家,如荀子之流,認爲人性有惡。但都主張對人性定調。

王陽明對儒家的發展即在於此,即非善非惡。正因爲人性本來是混沌的,沒有天生的善人也沒有天生的惡人,所以可以通過教育和思考,令一個人的性格變化。

因此,這第一句教給人的最大啓示是:我們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不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價事物,讓外物按照規律去發展。讓自己支配自己的內心,我心安處是良知。

有善有惡意之動

意是思想的作用。人的本性無所謂善惡,可是思想、情緒有善的也有惡的,比如我們要吃一個東西,該吃不該吃,吃了以後有沒有好處?或者知道是有毒的就不吃了,就是善惡的問題了。

世事紛擾,我們經常被環境所左右,導致胡思亂想。人慾橫流,我們每每以自身利益出發。這無法避免。只有佛教中的大菩薩,才能做到念念都是普度衆生的善念。普通如你我,只能日進一善,注意修行。

因此,這第二句教給人的最大啓示是:踐行心學其實很簡單,時時關注自己的念頭,不要浪費時間在無謂的事情上,有飯吃飯,有茶喝茶。

陽明心學的精髓是什麼
  

知善知惡是良知

人的心體是判別善惡的標準,所以人的意念一動,心體便知道是善念還是惡念。這種覺知能力就是良知,是每個人都有的。

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哪怕是大奸大惡之人也都有這種良知,只是他們的良知被私慾遮蔽了,所以無法真切的知善知惡。就像一面鏡子,本可以清楚地映照出一切事物。

然而鏡子上逐漸沾滿灰塵,昏暗不堪,就看不清楚了,只能照出一個模模糊糊的影子。但鏡子還是那面鏡子,鏡子本身還是明亮的,只是被灰塵遮住了而已。

那些大奸大惡之人,並非不知道善惡,只是他們會爲自己掩飾,以求心安而已。比如你要問一個慣偷他爲什麼偷東西,也許他會說是生活所迫,但他絕對不會說是喜歡偷東西。因爲他也知道偷東西是一種惡行,所以要爲自己掩飾,最後連自己都相信了。

因此,第三句教給人的啓示是:教育的本質其實很簡單,喚醒人心中的良知而已。人獲取知識的目的,本來也就是發現自己的.良心。

爲善去惡是格物

格物在這裏的涵義非常豐富,指人類的各個方面的活動。如果概括地說,就是探究事物客觀屬性,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是人生實踐的目的,爲善去惡就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目的和標準。

“格物”二字可涵蓋人類的一切行爲,人類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一切活動都可以“爲善去惡”爲標準。

從“知善知惡是良知”到“爲善去惡是格物”,通過“致良知”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是陽明思想的精粹和核心,這是認識和實踐的統一。

因此,第四句教給人的啓示是:我們要真正將心裏的道德發動出來,影響社會,而不是做一個冷漠的旁觀者,要追求最好的自己,找到“聖賢之道,吾性自足”的天植靈根。

學一學王陽明,人生就能少走一段彎路

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曾在授勳宴會上,講授自己的人生之道。他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衆人,上面只七個大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之所以被稱作爲聖人,就是因爲他的心學影響了世界!他的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爲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陽明心學的精髓是什麼 第2張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成功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中國,現在卻很少有人記得王陽明,老顧我對此感到非常遺憾!

人生多學習王陽明,便能少走一段彎路,何樂而不爲呢?《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爲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爲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陽明心學的精髓是什麼2

“致良知”是陽明心學的精髓。中年王陽明經歷人生第一次劫難,悟得“心即理”、“知行合一”,晚年王陽明經歷第二次劫難,悟得“致良知”,自此心學得以昇華。

知道應該經常運動是良知,做到經常運動是致良知;知道應該孝敬父母是良知,真誠地做到孝敬父母是致良知。通過不斷操練致良知的功夫就能成聖成賢。王陽明用功一生,終成聖賢。留下的言論多是講述爲什麼要如此這般用功、如何用功以及用功後的感受。

王陽明繼承了儒家最初的`聖賢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和後來孔孟諸聖的思想,其自身並無新發明。

王陽明心學最大貢獻是把成聖成賢的路徑勾勒出來了,只要願意,常人也可以通過修心做聖賢。

陽明心學的精髓是什麼 第3張
  

何謂良知

提到”良知“二字,人人都有感,但很難用語言描述清楚,它是心裏的一種靜謐、平和、踏實的存在。

有時我們因良心發現做了某事,會自我感動一會兒,這是一種很妙的感覺。更多時候我們在紅塵中身不由己,忙得昏天暗地。良知默默地待在某處,但它從未遠去。

致良知的第一步是把居於幕後的良知請到臺前來。

“良知在夜氣發的,方是本體,以其無物慾之雜也。學者要使事物紛擾之時,常如夜氣一般,就是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夜深人靜,紛紛擾擾的思緒沉寂下來,這時候良知會變得清晰。把這種感覺帶到白天,良知就會慢慢活躍起來。

“蓋良知只是一個天理,自然明覺發見處,只是一個真誠惻隱,便是他本體。”

體會下”真誠惻隱“,這個時候心裏呈現的就是良知。

標籤: 陽明心 精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ky31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