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

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啓人心智,引人深思。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1

國小數學教育除了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數學知識外,還擔負着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等重要使命。目前,因爲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國小數學教育走入了一些誤區,數學讓學生望而生威,甚至望而卻步。主要原因是有的數學教師對數學教學的研究不夠,不能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教學中僅限於對數學知識的傳授,不能有效合理地滲透數學文化內容,不能有效地組織學生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和方法,在教學中缺少等待,讓學生進行思考的時間少,教師講解得多,以講代學,作業機械重複,大搞題海戰術,學生負擔加重。以上種種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數學教育的發展,削弱數學教育的效果,使數學教育的有些功能被異化。

如何使數學教育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真正使數學成爲學生喜愛的學科,從而發揮數學教育的基本功能呢?本文就此談一些個人的思考,以期拋磚引玉,供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們討論和研究。

一、充分挖掘數學自身的魅力,讓學生熱愛數學。

數學的魅力無處不在,我們不能視而不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不斷充實和挖掘數學中新奇有趣的事實和現象,讓學生覺得數學真奇妙,數學有意思!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真正地喜愛數學這門學科。如學了比的知識後,可讓學生認識“黃金比”,使學生體驗到世上美的事物都符合“黃金比”這一規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睛觀察世界,揭示周圍事物的數學本質,讓學生充分體悟數學的美、體驗數學的博大精深;再如學了“因數和倍數”後,讓學生去尋找“完美數”,使學生認識到原來看似很平凡的一個數,其中卻隱藏着這麼多的奧祕,從而讓學生覺得數學有意思;再如學了“找數列中規律”後,向學生講述天文學家觀察太陽系中各行星和太陽的距離這一數列後,發現在其中火星和木星與太陽的距離這兩個數之間不符合這一數列的排列規律,通過計算後確認其間肯定還有另處的行星,果然後來的天文學家發現了“穀神星”、“智神星”等許多小行星,從而使學生覺得數學真了不起,產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關鍵是我們數學教師要去搜集,要廣泛閱讀相關的數學讀物,不斷充實自己的數學知識寶庫,同時要組織學生閱讀數學讀物,師生在數學閱讀中同成長,國小數學雖然姓“小”,但只有讓它置身於“大數學”的滾滾洪流和背景之下,才能使它煥發出應有的生機和活力,產生應有的魅力,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上數學。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數學的主要特點是論證嚴密,邏輯推理性強,數學更有其特有的思維方式,被大家廣泛認同的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是國小數學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通過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達到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數學學習要讓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具有較高的課堂教學駕馭能力,隨時根據教學情況調控自己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好問題,提問是一門藝術,提問要有深度和廣度,具有較強的思考性,切忌自問自答,沒有耐心等待學生去思考,或者與少數學生的一問一答,而忽視讓大多數學生參與數學學習過程,提問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大多數學生的思考和爭論,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如教學圓周長的計算這一內容時,在揭示圓周長的意義後,可這樣提問:“你覺得圓周長和什麼有關係呢?”當學生通過實踐和思考猜想到可能和它的直徑有關係後,指出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係一直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數學家,它們之間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慾望;再如教學分數應用題時,讓學生理解含有分數的句子是比較關鍵的內容,教學中可出示如“六年級男生比女生多1/4”這樣的句子問學生:“由這句話你還想到了什麼?”(男生是女生的5/4、女生是男生的4/5、男生與女生的比是5:4、男生是全年級人數的5/9,女生是全年級人數的4/9,女生比男生少1/5等等)這樣的訓練既讓學生體驗了數學的豐富多彩,引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爲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打下了基礎。數學思考力的訓練還包括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如轉化的思想、假設的思想、還原的思想、有序思考的思想等等。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要對學生的數學能力充滿信心,要讓學生說話,不要封住學生的嘴,要讓學生動手,不要捆住學生的手,要讓學生觀察,不要遮住學生的眼,教師們千萬不要掩耳盜鈴,認爲只要講深講透了,學生自然就懂了,以教代學,包辦代替。

三、注重讓學生進行自我反省,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應是一個不斷總結和反省的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對知識的內化和吸收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數學知識才能形成系統,要幫助學生把新知識不斷地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讓它成爲後續學習的助推器。現在許多國小生在學習上負擔過重,壓力很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率太低,因此讓學生不斷反省自己的數學學習狀況,總結成敗得失,是提高學習效率、減輕課業負擔的有效辦法。每節課教師都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結,如今天的數學課上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問題?你有什麼經驗想告訴大家?每週可佈置學生寫數學週記,寫自己數學學習中的經驗教訓、寫自己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成敗得失、寫自己對今後數學學習的目標措施、寫自己對某一數學題的思考過程,通過讓學生寫數學週記,讓學生學會自我反省數學學習,從而達到加深理解數學知識,爲後續學習提供幫助的目的。每一單元學習結束後,讓學生自己對本單元數學知識進行梳理,反思學習中學得好的方面和學得不好的地方,讓學生學會畫知識網絡圖等。每學期讓學生對自己數學學習的狀況進行總結,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師提出建議等。每次考試後讓學生對自己答卷情況進行分析,進行自我評價,寫寫考試後的感想、體會。這些辦法只要教師長期地堅持去做,一定會對學生數學學習很有幫助,這也是學好數學的有效途徑,會使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輕鬆。

四、着眼學生的終身發展,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數學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培養學生靜靜地思考,靜靜地閱讀的良好習慣,在數學課堂上來不得半點的浮躁之氣,要做到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在數學閱讀過程中要專注,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學好數學。我們還要讓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贊同時要點頭示意,有不同意見要等別人說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要學會評點別人發言內容中的優缺點。我們要通過讓學生完成數學作業這一過程,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不要把完成作業當作一種任務,要讓學生做作業前先準備好要用的物品,認真做好每一題後要再仔細檢查和驗算,要讓自己會做的題都做對,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要通過看書和向別人請教想辦法克服困難做出來,完成作業後要及時整理和收拾好學習用品,做到有始有終。我們要培養學生對數學書報的興趣,讓學生有閱讀數學讀物的良好習慣。研究表明學生的成才因素中智商僅佔20%,而被人們忽視的情商卻佔80%。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去培養,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不能急功近利,時緊時鬆,不要因爲要教學質量而對學生的壞習慣遷就,其實如果課堂教學秩序混亂,課堂如同一盤散沙,教師難以調控教學局面,教學面向全體就得不到真正落實,要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一句空話。因此,對學生的壞習慣決不能因爲課改的理念而一味地遷就,還是要嚴格要求學生,一切按規矩、制度辦事。好習慣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好習慣也一定能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好習慣也是提高教學質量重要途徑。

五、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爲了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學效果的好壞最終還是落實到學生身上,教學目標的達成最終還是決定於學生。各種新穎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並非起着決定性作用,教師的美好願望並不能代替學生的學習,有的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如何使教師的善良願望成爲學生的願望,讓教師的“教”成爲學生的“學”的需要,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重視研究學生的學習需求。只有學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麼;只有學生自己最瞭解自己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只有學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學習的狀況和收效,但是,我們的教師卻很少顧及學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經完全被異化,許多學生往往被教師牽着鼻子走,完全沒有了自我,再也無暇顧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內省和反思,他們對學習已經變得十分麻木,迫於家長和教師的壓力,又不得不捧起書本,但學習已經不是他們自身的需要,因此,學習效果低劣就不足爲怪了。教師轉變觀念就是要減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學生看成是教師自己顯示教育業績的工具,不要把學生變成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爲了促進人的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我們始終不能改變教育的這一初衷。教師要重視研究學生學習的需求,讓學生把學習變成自己的內在需要。

其次,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困難,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在學習中學生們會遇到困難,一般有兩種結果:一是教師不能及時地引導和幫助,學生知難而退,不去想辦法,使其成爲後續學習的攔路虎;二是教師及時瞭解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幫助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和啓發下學生自覺克服困難,掃除了學習中障礙,從而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給後續學習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顯然,教師不同的處理方法,就導致了兩種不同的結果,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這是很正常的,也是經常性的事,但教師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教學實踐中,這往往被許多教師所忽視,教師沒有耐心,缺少對具體個案分析、指導,集體評講是教師慣常採用的方式,而這時有些學生對學習內容已經沒有了多少興趣,學習的主動性降低,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講解對不少學生是徒勞無益的,因此,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讓每個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第三,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會事半功倍,事實上不少學生沒有好的學習方法,盲目順從,學習低效,負擔加重,從而厭學,造成惡性循環,原因是我們的教師忽視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方法的指導要伴隨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具體、細緻、經常化,成爲教師日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國小數學教育中成功的經驗很多,不少數學教學工作者爲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許在此文中說的問題太多、太嚴重了,但我覺得這些問題雖然不是普遍現象,有些問題還是確實存在的,提出問題、並對此進行分析和思考,目的是爲了進一步提高數學教育質量。當然這需要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斷加強思考和研究,我們期待着國小數學教育進入更加美好的明天!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2

剛把上一屆學生送進國中,學校這學期又讓我接新一屆六年級。

由於是新接觸的班級,我詳細規定了作業的要求。尤其是不能在作業上亂塗、亂畫、亂寫。從交上來的作業看,除幾個同學有錯題外,基本上都符合我的要求。但在140多本作業中,有一本作業讓我不可思議,第一次作業上面開頭和結尾都寫着“我的生日是8月24日。”。看看名字“高書庭。”

我感到不可理解,老師三令五申不讓在作業上亂寫,這不是明知故犯嗎?想試探老師的底細?我倒要看看高書庭是個怎樣的孩子。

第二天,一上課我就點講評作業。先表揚了做得比較好的學生,又講了出現錯誤比較多的約分習題。最後我忍着性子說到,“老師昨天才宣佈不能在作業上亂寫,高書庭同學竟在作業上寫了兩次‘我的生日是8月24日’,六年級了,真是個‘奇葩’!”同學們都笑了起來!

“誰是高書庭?”我掃視了一下教室。

教室後排的'一個同學怯生生站了起來。

“好,我知道了。你的作業要重寫!”我順勢把那頁紙撕了下來。

“你說說,你爲什麼要這樣做?給大家說說你的想法!”我真想知道他怎麼能在作業上寫這樣的話。

任憑我怎樣說,他就是不吭聲。我也不知道他聽力是不是有問題。壓住性子開始上課。

下課後,我讓同學通知高書庭補錯題。得到的答覆是:下課了,我要玩,上課再補!

看起來他聽力沒問題,只不過裝聾賣傻罷了,真是個奇葩!

我找到了他,問爲什麼不馬上補錯題?又是故技重施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3

上週針對開學以來遲遲沒有進入學習的狀態部分學生,進行了的榜樣示範式和批評教育式的教育之後,這部分學生的行爲有了明顯的改善,主要體現在:課前基本都能主動地預習新課內容;大部分學生能做到在上課的40分鐘內不再走神;課後完成導學案的鞏固練習題時也能認真的審題,不再是憑着自己的感覺亂做,而且字跡也工整了許多,不再是抱着一種應付式的心態來完成學習任務。

上週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認識圓柱、圓錐及會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和求圓柱、圓錐的體積。大部分的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但是有個別中下生可能是由於對概念的不理解,也可能是由於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常識太少,導致分不清什麼時候該是求圓柱的側面積,什麼時候該求圓柱的表面積。本人發現了這兩個班還存在以下問題:

1、個別組展示時爲了儘量使自組的題目講解是最好的,一般都是由本組的`優生來講解。

2、小組羣學時,個別組還是在單純的訂正答案。

針對以上情況,本人準備在這個星期從以下方面入手來整改:

1、首先找出學生不懂得原因,到底是因爲對概念的不理解,還是由於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常識太少,而導致不會做題;

2、找出原因後,針對不同情況中下生的進行課後輔導。如:如果是對概念不理解的同學,可採用讓他獨動手拼一教學了《納稅》這一內容,課後回想起來,這節課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課開始我在黑板上用紅粉筆寫了一個大大的“稅”字,問同學們:看見這個字你想到了什麼?生:想到了開商店要交稅、開飯店要交稅,工商人員要收稅。我又問國家收稅有什麼意義呢?學生們各抒己見,收稅的錢可以辦學校、可以修路、可以修洛浦公園、可以給大家安裝健身器材,一句話可以建設我們的國家。納稅的導入以及稅收的意義這個環節我覺得進行的比較滿意。有兩個環節課後想來需要改進。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4

國小畢業總複習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全面而系統地鞏固整個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識的掌握水平,進一步發展能力。因此,多年的畢業教學,我都十分重視國小畢業階段的複習整理工作。而畢業總複習作爲一種引導國小生對舊知識進行再學習的過程它應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過程。所以,在具體實施前必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以增強複習的針對性,提高複習效率。

一、國小數學畢業總複習的任務

從國小畢業總複習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來看,它的任務概括爲以下幾點:

1、系統地整理知識。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複習中的系統整理,而國小畢業複習是對國小階段所學知識形成一種網絡結構。

2、全面鞏固所學知識。畢業複習的本身是一種重新學習的過程,是對所學知識從掌握水平達到熟練掌握水平。

3、查漏補缺。結合我校六年級學生學情實際,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問題。所以,畢業複習的再學習過程要彌補知識上掌握的缺陷。

4、進一步提高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初步的邏輯思維、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複習中應充分體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化。

二、國小數學畢業總複習過程的安排

由於複習是在原有基礎上對已學過的內容進行再學習,所以,學生原有的學習情況直接制約着複習過程的安排。同時,也要根據本年級實際複習對象和複習時間來確定複習過程和時間上的安排。

複習內容安排大致如下:

(一)數和數的運算

知識要點:

1、數的意義

①注意小數與分數的意義對照,小數實際上是分母爲10、100、1000……的分數,在寫法上與整數相同。

②明確百分數的意義與分數、小數的意義有所不同,不能帶有單位名稱。

③明確數位和位數的區別。各個計數單位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位數是一個自然數含有數位的個數。

④強調幾位小數的判斷與幾位自然數的判斷不完全相同,如:3.82看小數部分是兩位小數。

2、數的讀法和寫法

①在數的讀法、寫法訓練時,要着重突出自然數中間、末尾有0的讀寫方法。

3、數的改寫:

(1)把較大的多位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有兩種情況,注意不要混淆:

a如要求改寫成以萬、億作單位的數,不滿萬或億的尾數直接改寫成小數。

b如要求省略萬位或億位後面的尾數。就要把原來的多位數按照“四捨五入”法寫成它的近似數

4、數的大小比較

(1)在比較數的大小時,要着重訓練,學生能把幾種不同的數化成相同的數再進行比較的能力。

5、數的整除

(1)藉助書中P86概念之間的聯繫網絡圖,幫助學生掌握概念之間的聯繫。

(2)重點區分好質數、質因數與互質數這三個學生極易混淆的概念。

6、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

藉助教材P87理解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內在聯繫然後得以應用。

7、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

(1)掌握四則運算中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2)複習好如何對加、減、乘、除的計算進行驗算。

(3)增加一些利用四則計算各部分之間關係,求未知數X的練習題

8、運算定律和簡便算法

(1)運用實例,複習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讓學生體會到整數,小數,分數都可以運用運算定律。

(2)通過實際應用使學生體會到一些定律可以擴展或逆反運用,減法、除法也有一些定律或性質可以用來簡算。

9、四則混合運算

(1)對於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立足於正確計算,得到正確計算結果。

(2)對於一般學生重點訓練審題能力,能夠確定題目中是否隱含着有關定律的因素。

(3)對於學習有餘力的學生,重點訓練他們在計算過程中靈活地選用比較簡單方法的能力。特別是根據題目的實際情況。創造條件使計算簡便的能力。

(二)代數初步知識

知識要點:

1、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方法

(1)能熟練地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使之有進一步地理解和認識。

(2)使學生建立起字母不單純地表示某個數,他表示的是一種特定的量的意識。

(3)能夠熟練地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的方法。

(1)通過對式子地判斷使學生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

(2)掌握求方程的解,解方程有關的概念。

(3)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熟練地解簡易方程。但同時還要訓練學生能夠將原方程經過整理成爲符合四則運算基本形式的方程的能力。

(4)解方程的四種方法。

a 、如:x—6=20 36÷x=6 5x=25等方程可以直接用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求出x的值

b、先把含有未知數x的項看作一個數,然後再去解,

如:2x+9=35 6x—4=30等方程,可以先吧2x、 6x,等會有未知數的x項看作一個數,待求出它們的值之後,。再按四則計算當中各部分間的關係,求出方程的解。

c、按四則運算的順序先計算,使方程改變形式,然後再解,

如:4x—3.5 ×4=10

3/5 ×3.5—x=1。4要先求出3.5 ×4,3/5× 3.5的積,使方程分別變形爲:4x—14=10 2.1—x=1.4再解。

d、選利用運算定律使方程變形,然後再解

如:2/3 x+1/2x=42,x—0.8x—6=32等,先利用運算定律使方程變形爲(2/3+1/2)x=42,(1—0.8)x—6=32,然後計算括號內的運算,使方程變形爲:11/6x=42,0.2x—6=32,最後再解。

3、比例的性質

(1)加深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理解比與分數、除法間的關係。

(2)做好比與分數、比和除法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這三者是有聯繫的,但絕不能認爲比就是除法,就是分數,它們是有區別的。比是表示兩種量之間的某種關係的。除法則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種數。

(3)引導學生建立比與分數自覺轉化的意識。如:甲、乙兩數的比是5:4,由此可知,乙數與甲數的比是4:5,乙數相當甲數的4/5,甲數則是乙數的1。25倍,甲數是甲、乙兩數之和的5/9,乙數則是這兩個數和的4/9等等。這樣對於培養學生求異思維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益處。

4、化簡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1)能夠熟練地化簡比和求比值

(2)正確區分化簡比和求比值,化簡比要保持比的形式;求比值是表示前項與後項的商,結果可是整數、小數、分數。

5、比例尺的意義及其應用

(1)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並能熟練地解比例。

(2)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使熟練學生能夠熟練地應用比例的知識。正確地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3)在學習比例尺中,要突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這個關係式,比例尺與一般度量長度的尺不同,它是個比,不應帶有單位名稱。

(4)訓練學生會看圖上附有的注有數量的線段的比例尺,以及後項是1的比例尺。感受到比例尺的前項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實際距離縮小到圖上,後項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實際長度放大的現象。

(5)注意比和比例的區別,它們都是表示關係的,比是表示比的前項和後項間相除的關係的,所以它只有兩項;比例是表示兩個比相等關係的,所以它有四項:

6、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1)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瞭解比、比例、正反比例間的聯繫與區別。

(2)能根據y/x=k(一定)和xy=k(一定)的關係式,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的關係,還是成反比例關係。

(三)應用題

知識要點:

1、簡單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係

(1)在複習簡單應用題時,應着重加深學生對數量關係的理解,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

(2)通過改變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位置,進行改編應用題地訓練。

2、簡單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分析方法

(1)使學生能夠按照題中的條件和問題之間的數量關係,熟練地選擇計算方法解答簡單應用題。

(2)複習好分析應用題的方法,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分析應用題。

3、複合應用題的結構和分析數量關係的方法

(1)掌握複合應用題的結構,並能比較熟練地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分析應用題,正確確定解答應用題的方法與步驟。

(2)不僅要重現應用題數量關係地訓練,也要重現幫助學生建立檢驗的意識,掌握應用題驗算的方法。

4、根據題意建立等量關係式

(1)根據題中數量關係,正確地建立等量關係式,並依關係式列出方程

(2)重點訓練是抓住題中最重要的等量關係建立等量關係式

(3)列方程思考方法和用算術方法解答有很大區別。注意習慣上用算術法的逆向思維。加強引導,以防學生思維定勢。

5、稍複雜的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和解答方法

(1)能夠比較熟練地解答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2)複習百分數應用題着重以下兩方面的訓練

一是把哪個數看作單位“1”;

二是弄清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還是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使學生弄清稍複雜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了,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能夠正確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解答。

6、用正反比例的關係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1)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2)着力訓練學生準確觀察題中兩個相關聯的量有沒有比例關係,成什麼比例關係,以及根據性質列出比例式的能力。

7、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

(1)培養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來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解答應用題。

(四)、量與計量

知識要點:

1、常用的長度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1)掌握常用的公制長度單位,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2)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而米與千米之間的進率卻是1000。

2、常用的面積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1)掌握常用的面積、地積單位;掌握面積,地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2)複習面積、地積單位間的進率,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弄清楚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而不是10的道理。

3、常用的體積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掌握常用的體積、容積單位;掌握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4、常用的重量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掌握常用的公制的重量單位,掌握重量單位之間的.進率。

5、常用的容積單位與相關體積單位間的換算

(1)升、毫米雖然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有聯繫,但絕不是說容積就是體積,這是兩種不同的計量單位。

(2)區別好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樹立正確使用相關計量單位的意識。

6、常用的地積單位

掌握地積單位間的進率

7、常用的時間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1)掌握常用的時間單位;掌握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

(2)加深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加強對進率的記憶。

8、名數的改寫

(1)着重化聚方法的複習,特別是利用小數點位置移動的規律進行的化聚的方法。

(2)提高學生進行單名數與複名數互化的能力。

(五)、幾何初步知識

知識要點

1、直線、射線、線段的認識

(1)加深對直線、射線、線段的認識,並瞭解他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加深對角的各部分名稱的認識,掌握角的分類,並能運用工具畫出所要求的各類角。

(2)教學角的概念時,應注意糾正學生把直線看作是平角或周角的誤識。要從角的意義出發,看待平角或周角。

3、認識垂直與平行

(1)能使用工具比較熟練地畫出與一條直線相互垂直或平行的垂線和平行線。

(2)學生能夠正確判定兩條直線是否相互垂直或平行。

4、三角形的認識。

(1)掌握按不同的分類標準將三角形進行分類的方法。

(2)能夠正確地找出與某一個底相對應的高(重點)

5、認識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的特徵。

(1)認識平行四邊、長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特徵。

(2)要注意對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聯繫與區別的複習。

6、認識對稱圖形。

畫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7、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長和麪積計算公式。(6、19)

(1)進一步理解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長和麪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2)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比較熟練地求出這些圖形的周長和麪積。

(3)需充分發揮教材中網絡圖的作用,使學生對平面幾何面積計算能形成結構。

8、認識圓的特徵及周長和麪積的計算方法。

(1)認識圓的特徵。

(2)理解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

(3)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出圓的周長和麪積。

9、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特徵,以及它們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

(1)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特徵。

(2)理解它們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3)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10、在進行周長、面積、體積計算的複習時,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1)正確地使用各個數位和單位名稱。

(2)在需取近似值時,要依據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取近似值的方法。

(3)允許並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計算圖形的周長、面積、體積。

(六)、簡單的統計

本節重點結合考綱要求應放在對圖表的認識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1、求平均數的方法。

2、加深統計圖表的特點和作用的認識,包括“統計表”、“統計圖”。

3、進一步對圖表分析和回答問題,包括填圖和根據圖表回答問題。綜合訓練。

三、複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1、對於國小數學畢業總複習內容、過程和時間的計劃安排,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2、要注意國小數學知識與中學知識結構上的銜接,要爲中學的學習做些鋪墊,適當拓展知識點。

3、要根據實際需要對計劃的複習內容、過程和時間上做出調整。既要全面學到知識,又要掌握複習知識的深淺程度。

4、要切實做好畢業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加強中下生,特別是學困生的學業成績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5、要抓好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既要落實綜合訓練,又要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實現“輕負擔、高效率”。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5

六年級的國小數學教學內容很多很雜,而事實上國小數學六年級的複習,一直讓老師很爲難,如果一味地將知識重新再現,學得好的學生認爲自己都會了不要聽,學得不好的學生也沒有定心聽,老師覺得上覆習課很痛苦,該怎樣避免枯燥重複,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精神呢?我在概念課的複習教學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嘗試。

如果按課的類型分,可以分成計算課、概念課、平面圖形課和統計課等,每種課的類型在複習時各有特色。數學的複習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重組,並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從而形成一個知識的網絡體系。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整理和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畢業班的複習課注重幫助學生把分散在各年級、各章節中有關的數學知識上下串聯,左右溝通起來。因爲“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結構把它們聯在一起,即是一種多半爲被遺忘的知識。”理清知識體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幫助、點撥和補充。

我執教的《比和比例》屬於概念課,爲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當問學生“關於比和比例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時,同學們講了很多,同時也深深感到這些知識點如果這樣處理的話會顯得零亂、無序、缺乏系統化,這一環節的處理旨在激發學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識,梳理結構”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爲單位展開學習,學生在明確了學習要求之後學習的願望得到了滿足,學生學習方向明確,學習要求具體,認知衝突相對集中,這樣學生的興趣濃厚了,每一位學生有了具體的任務,避免了小組學習只搞形式學生無事可幹的尷尬局面。本課從構思到實施已是幾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於學生將知識圖表化的過程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如果把這一過程放在課堂上的話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但是如果放在課前去完成的話,學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還是缺乏知識的系統化。

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我決定還是把這個過程放在課堂上去完成,因爲一直有一個信念在支撐着我:複習課我該給學生些什麼?難道僅僅就是一些題海戰術嗎?我想應該給學生數學思想和方法,這纔是學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實上,每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特點,而同一學科的不同類型的課也各有特色,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複習重在強化轉化思想,計算複習課重在計算的策略與實際運用,統計複習課重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並能對統計結果做出正確的分析,而概念複習課則在於選擇合適的方法將相關概念系統化,學生能對之整體把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

因此我覺得這“浪費”的時間是值得的,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總之,通過列表的方式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也明確了各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表示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滲透了學生對各類信息的整合、梳理,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6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課堂狀況,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教學內容的不同,適時地突出經過精心設計,目的明確的問題,使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啓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對學好數學有很大的作用。如在以前聽過的許多公開課中,經常會看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使學生帶着一種高漲,激動的和欣悅的心情從事學習,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本文就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設置數學問題,提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教學要從問題開始

教學從問題開始。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核心與靈魂,思維來自疑問與驚奇,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個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一個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如在對數的教學中,引入千古之迷辛追女屍,提出疑問:爲什麼科學家算出辛追死於22前?又如在學習指數當時,引入細胞分裂現象。這些實際問題都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及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爲本節課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謂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真是深有體會啊!

二、要在重點和難點處設置問題:

數學教材中的有些內容是枯燥乏味,艱澀難懂的,這要教師在其中設置一些問題或有趣的情節,把抽的內容具體化,從而便於學生理解,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起來更輕鬆。

三、在教材易於出錯的地方設問題。

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最常見的錯誤是。不顧條件或研究範圍的變化,丟三掉四,或解完一題後,不檢查不思考。故學生易錯之處,讓學生嘗試去”碰壁”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後順期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使學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四、設問題於課堂的結尾

有人說:一堂好課也應設問題而終,使其完而未完,餘味無窮。在課堂結束時,根據知識的'系統承上啓下地提出的問題,這樣不僅使舊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同時也不斷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爲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這就是我對自己教學的反思,教學就是一種藝術,過程就是曲折的,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與研究,把自己最好的藝術展示給學生,引領學生創造自己的藝術品!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7

學校“課內比教學”活動如火如荼,按照教學進度的安排,我正好上《百分數的應用(三)》,《百分數應用題》是國小數學解決問題中的一個重點難點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不管是優生還是差生這一堂課是學生最難懂的,也是學生最容易出錯的一個環節。按理來說,百分數應用(三)用方程來解,用線段圖來理解題意是最好的一種辦法。但是對學生來說,一、學生不喜歡去畫線段圖,也沒有畫線段圖的習慣。二、學生很多不喜歡用方程去解,覺得用方程解太麻煩,太煩瑣。還有一點就是尋找數量關係是解決這類問題的一個關鍵。這又是列方程的支撐。可是學生往往最不喜歡的就是數量關係,好象感覺生活中的很多常識到了數學上就是一個深奧的難題。因此在整個過程之中學生的習慣就是希望直接列出算式。針對學生的`這種思維習慣和學習狀況有沒有直接有用的辦法呢?能否找出一條捷徑達到他們心中所想,所要的一種解題方法呢?經過前思後想,確定本章節的教學思路如下。

一、將解題重點放在學生對題目意思“增加百分之幾”的理解上。用線段圖去理解,用百分數的意義去理解。

二、找出數量關係

三、列方程或者除法算式(兩種方法讓學生自己去選擇)

我的想法是:在新課的教學時儘量讓學生能自己理解每種方法,爲後續學習打好基礎。

《百分數應用(三)》學完之後我補充了一組對比題,讓學生去解答(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最拿手的方法)。對比題目如下(因爲學生對“增加或者減少百分之幾”的理解掌握還可以)

(1)學校有20個足球, 籃球比足球多25% , ,籃球有多少個?

(2)學校有20個足球, 足球比籃球多25%, 籃球有多少個?

(3)學校有20個足球, 籃球比足球少25% , 籃球有多少個?

(4)學校有20個足球, 足球 比籃球少25% , 籃球有多少個?

首先讓學生自己去做。果真學生(2)(4)用方程的很少,用算術方法的居多。而且不管優生還是差生這兩題做對的人只有幾個。那麼讓學生回到題目。

1.用畫線段圖的辦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題目,找出數量關係

2.寫出數量關係式

3.將題目中已知和問題對號入座,進行正確的解答(其實要不是課堂上,很多學生纔不會這麼煩瑣的照你的去做)。接着去反思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裏再讓學生去比較這幾個題目的差異。學生還是可以發現題目中的差異。

1.都知道多(少)的百分數, 求的都是籃球的個數,已知的都是足球的個數

2.有時求的是可以看作單位“1”的數量,有的不是 。 差異發現後將每個題目的算術方法板書在黑板上面。適當的鼓勵中拋出一個重要的問題:你能否發現解決分數應用題的訣竅。(學生先思考,觀察,然後討論)必須讓學生觀察到,算式的形式是非常類似。數學算式板書如下

(1)20×(1+25%)

(2)20÷(1+25%)

(3)20×(1—25%)

(4)20÷(1-25%)

從板書學生很快可以理清思維,找到用數學算式解應用題的規律

一 .從整體上可以知道:要列出數學算式,就是弄清楚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用“+”,“-”。

二 .題目中出現多(或者與多意思相近的詞語)時,一定用“+”,反之用“-”

三 .判斷單位“1”是誰後,如果看作單位“1”的量是已知條件就用“×”,反之用“÷”。

我感覺學生找用算術方法的解題規律就好象找求比賽場次的規律一樣那麼熟練而又有興趣,這也是我在嘗試中的另外一個收穫。而且在百分數的複習中學生遇到另一種分不清用×,÷的問題,也可以順利解決。題目如下。

(1)學校有20個足球, 籃球是足球的25% ,籃球有多少個?

( 2 ) 學校有20個足球, 足球是籃球的25% , 籃球有多少個?

優秀的學生也能借助這一規律幫助他們區分什麼時候用“×,÷”。大多數學生從規律中可以感悟,其實比前面的更加簡單,不用去確定“+”,“-”了。

當然用方程的方法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如果用方程來解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來檢驗方程列得正確與否)。我想新教材之所以更加註重對方程的解法,是爲了中學數學學習的銜接,在中學方程的思想及方法是用得很頻繁的。所以平時也要加強對用方程來解決問題的教學,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方法,讓學生去選擇自己合適的方法。想學生之所想,根據學生的實際來開展教學,在這種教學理念的支撐之下我就對這一內容進行了如上的嘗試。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8

對《圓柱的體積》一節,備課階段,我跟馮老師討論過,3.19下午,又全程聆聽了三位教師的同課異構,領略了他們不同個性的教學風格。在我看來,儘管是同課異構,儘管是個性課堂,一些基本的原則還是要遵守的。例如,深入地理解教材,例如,儘可能地保持數學的邏輯嚴密性,等等。

對於這節教材的理解,最嚴重的分歧可能來自圓柱的體積公式。教材爲什麼給出的是“V=Sh”而不是“V=πrh”。我想,這裏的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要統一(柱體的)體積公式,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事實上,V=Sh也確實更能體現柱體體積的'本質,不同柱體體積的不同公式,只是進一步描述了它們的不同的S罷了。另一個原因,是爲方便學生對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當圓柱被分割爲有限個曲面三棱柱並拼爲準長方體時,半徑r只是接近而並沒有等於長方體的寬,只有這個分割被無限化(取極限)時,圓柱的半徑才能與長方體的寬相等。因此,與其讓學生去費解地或不求甚解地觀察“長方體的寬與圓柱的半徑的關係”,還不如只觀察兩者的底面積S。在我看來,這樣地處理,是新教材較舊教材高明之處,而有的教師之所以走回老路,恐怕是對新教材理解不到位的緣故。

對於這節課的異構,分歧最大的地方可能是對探索或計算的側重,以及是否需要、是否可以有多種探索方法。從教材的表述看,這節課的新授完全圍繞着公式的提出(猜想)、推導(驗證)展開,其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無疑應當放在公式的探索上。至於探索的途徑或方法,我認爲,主要有兩個:一是轉化,把圓柱體轉化爲長方體,二是驗算,假設猜想的公式是正確的,利用它算出結果並設法檢驗。例如,可以將圓柱形固體放到較大的液體量具中,通過比較圓柱體積的猜想值與液體體積的增長量,證明體積計算的正確性。也可以將圓柱體形狀的橡皮泥捏成長方體形狀,如果能夠在變形的過程中保持高的不變,則可以直接證明所猜想公式的正確性,否則,就要通過計算來作出間接的證明。如何理解教材中“堆硬幣”的意圖?我以爲,這段教材的用意在於“提出猜想”而非驗證猜想。之所以這樣認爲,原因有二,一是教材的表述,它說的是:“從‘堆硬幣’來看,用‘底面積乘高’可以計算出圓柱的體積。”而不是說圓柱的體積就是底面積乘高’。二是如果作爲驗證方法,在邏輯上就犯了循環論證的錯誤,因爲硬幣本身實際上也是圓柱,它的體積是否等於底面積乘高,本身就是要待驗證的。馮老師在教學中將其處理爲“無數個圓疊加成爲圓柱”,則使得它在邏輯上不再循環(雖然,這裏的“積分過程”包含的極限思想要比“化圓爲方”更難爲國小生所理解。)。我認爲,由於“堆硬幣”的目的在於換一個角度提出猜想,教學中當學生能夠提出猜想時,“疊圓成柱”的過程就顯得不那麼非要不可了。而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圓柱的“化圓爲方”的過程卻是完全必要的。教師與學生一道經歷了把十六等分的曲面三棱柱拼成“準長方體”之後,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這個長方體的“近似性”,並啓發他們想象當等分的數量增大到三十二、六十四、----的情況,在其想象之後,再用課件演示極限化的過程,大多數學生應當是可以真正理解的。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9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即要重視直觀教具的使用,還要儘可能的讓學生參加實踐操作活動。僅教師的演示,沒有學生的親自操作,學生獲得的知識是比較膚淺的。只有讓每個學生都參加實踐操作,運用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纔可能使所有學生獲得比較充分的感知,才便於儲存和提取信息。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發展學習興趣,獲取知識。例如在教學《認識圓》這課時,通過孩子們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讓他們進一步探討圓的特徵,在這一環節較好的突出了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樣學生學得主動、活潑,不僅理解了圓的概念,掌握了圓的特徵,而且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在動手操作時,思維易於發散,印象及其深刻,學習興趣越學越濃,再讓學生拿出《數學分層測試卡》來鞏固所學內容,課堂的練習,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應用時不要求每人一樣,分必做題和選做題,以此來分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愛聽表揚”是學生的重要的心理特點,對他們所做的題點頭表示肯定,說“好”或者“對”表示讚許,或者說句鼓勵的話“真好”“真會動腦筋”,摸摸他們的腦袋,並給他們給100分。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10

六年級的國小數學教學內容很多很雜,而事實上國小數學六年級的總複習,一直讓我很爲難,如果一味地將知識重新再現,學得好的學生認爲自己都會了不要聽,學得不好的學生也沒有定心聽,老師覺得上覆習課很痛苦,該怎樣避免枯燥重複,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精神呢?我在概念課的複習教學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嘗試。

如果按課的類型分,可以分成計算課、概念課、平面圖形課、立體圖形課和統計課等,每種課的類型在複習時各有特色。數學的複習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重組,並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從而形成一個知識的網絡體系。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整理和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畢業班的複習課注重幫助學生把分散在各年級、各章節中有關的數學知識上下串聯,左右溝通起來。因爲“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結構把它們聯在一起,即是一種多半爲被遺忘的知識。”理清知識體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幫助、點撥和補充。我執教的《比和比例》屬於概念課,爲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當問學生“關於比和比例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同學們講了很多,同時也深深感到這些知識點如果這樣處理的話會顯得零亂、無序、缺乏系統化,這一環節的處理旨在激發學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識,梳理結構”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爲單位展開學習,學生在明確了學習要求之後學習的願望得到了滿足,學生學習方向明確,學習要求具體,認知衝突相對集中,這樣學生的興趣濃厚了,每一位學生有了具體的任務,避免了小組學習只搞形式學生無事可幹的尷尬局面。

本課從構思到實施已是幾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於學生將知識圖表化的過程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如果把這一過程放在課堂上的話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但是如果放在課前去完成的話,學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還是缺乏知識的系統化。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我決定還是把這個過程放在課堂上去完成,因爲一直有一個信念在支撐着我:複習課我該給學生些什麼?難道僅僅就是一些題海戰術嗎?我想應該給學生數學思想和方法,這纔是學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實上,每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特點,而同一學科的不同類型的課也各有特色,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複習重在強化轉化思想,計算複習課重在計算的策略與實際運用,統計複習課重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並能對統計結果作出正確的分析,而概念複習課則在於選擇合適的方法將相關概念系統化,學生能對之整體把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因此我覺得這“浪費”的時間是值得的,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通過列表的方式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也明確了各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表示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滲透了學生對各類信息的整合、梳理,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11

一、稅率公式的引入。當時瞭解了稅收意義以後,我給出一個百分數5%,如果按收入的5%收稅,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例說明應該交稅多少元?生:一家飯店一年收入20xx萬元,他應該交稅20xx×5%=100(萬元),又有學生舉了一個例子。接着我告訴學生,這個5%叫做“稅率”,誰能猜一猜“稅率”表示的.意義呢?學生思考一分鐘後,一個數學程度較好的學生順利地說出了稅率表示的意義。我板書稅率意義後讓學生複述“稅率表示交稅款佔收入總數的百分之幾”,然後總結稅率公式:應納稅額÷收入=稅率,並由此讓學生推出求應納稅額、收入的計算公式。此處教學環節感覺不夠流暢,有些牽強。如果我告訴學生5%叫做“稅率”後,能利用學生求納稅額的例子,讓學生去發現怎樣求應納稅額(即:收入×稅率=應納稅額),再由此讓學生理解稅率的意義,以及總結出求稅率和收入的公式,會更加順理成章。

二、有關計算技巧。在練習環節,學生計算書上練習三十二第三題時列算式:250000×5%×12,在指導學生進行有關百分數計算時,我告訴學生一般情況下,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即:方法一)。此種算法,學生在把百分數化小數,特別是百分數的分子小於10時化小數,非常容易出錯。如果改成方法二,計算時把250000縮小100倍,把5%去掉%擴大100倍,結果不變,計算起來也簡便多了。

方法一:250000×5%×12

方法二:250000×5%×12

=250000×0。05×12

=2500×5×12

=150000(元)

=150000(元)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12

六年級是備戰小升中的最後階段,學生要歸納和梳理知識點,記清楚概念。另外,通過歷年真題的分析能夠使得學生整個知識體系得到優化與完善,解題速度和能力得以提升。作爲家長,需要做好孩子考前的心理疏導,排查知識和學習狀態上的`漏洞和不足,有的放矢地及時彌補。

六年級上學期(9~12月):

這一階段是綜合提升的關鍵階段。在數學方面,需要對往年擇校考題的分析,按考查的知識板塊,分專題歸納總結,各個擊破。

大致可分爲計算部分(從基本的四則運算擴展到綜合運算、繁分數運算、常見的簡算、定義新運算、循環小數問題等)、圖形部分(包括簡單的基本平面圖形、平面組合圖形、簡單的立體圖形、立體組合圖形等)、應用題部分(包括基本應用類型、提高類型等,應用題的種類繁多,在此就不之一舉例了)、智巧類問題(這部分主要是涉及奧數知識的一些內容)。

分類的專題,一定要講練結合,弄清楚知識和方法之間的邏輯關係,切不可死記公式、生套模板。

六年級寒假(1~2月):

這一階段關鍵是要提升應考技巧。要按考試題型,逐個類型地掌握答題技巧,在做套題時要讓孩子學會合理分配時間,儘量在有限的時間裏多得分。

六年級下學期(3~4月):

這一階段就是要做好綜合訓練,模擬衝刺、查漏補缺、調整狀態。知識和技巧都掌握了,接下來就要進行實戰演練。通過模擬題和真題演練,提高解題和得分能力,同時也調整孩子的學習狀態,增強信心。另外,還要做好面試的準備。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13

數學活動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化的過程,也就是讓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經驗出發,經過自己的思考,概括或發現有關數學結論的過程。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主動學習。

一、現代教學觀認爲:教材處理的核心問題是從學科世界走向學生的生活世界。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纔是活的,纔是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討論“圓的周長是不是直徑”時,有的學生運用直觀的“看”、“比”或“量”的方法來判斷半圓弧比直徑長,而有的學生卻運用“兩點之間的曲線比線段長”來推理,這是兩種不同水平的思維。最後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從具體思維水平又引向抽象邏輯思維水平,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象這樣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測,在操作中驗證,在交流中發現,在閱讀中理解,使課堂形成多方的互動,多向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不僅僅是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態度、思想、方法,是一種探究的品質,這對他們後續知識的學習將有較大的影響,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堅固的基礎。

二、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提出兩個層次的目標——基礎目標和發展目標。基礎目標是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發展目標是針對學生個性的發展、能力的`提高而設計的。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這兩個層次的目標體現較好,課堂教學以學生活動爲中心,活動內容切合學生需要。恰當的放手,讓同學們自學,給予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時,我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動手操作、探尋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活動過程具有自主性、創造性、實踐性、開放性,從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證了學生活動的主體性、差異性,使學生參與課程生成具有更大的創造性和主動性,這樣做及時擴展了教學內容,給予了學生創造、展示的機會。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了起來,自學的效果就格外的明顯。這種做法,改變了以往教學中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方式。

另外,創設了學生主體參與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是主體性得以實現的基本保證,因此,我在課堂中常常與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氣氛,這樣,學生學習熱情很高,積極性很強。

三、每次教學之前,我充分的備好課,我深知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而備好課重要的一點是要備學生。教學之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去吸引學生,用多種教學方法去感染學生,促使他們喜愛數學,願意學習數學,比如,在進行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我利用實物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量,畫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對待優生,我充分讓他們吸飽、吃夠;對待中等生,我讓他們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特別是對待差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這方面,我更加的重視他們,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教學之後,我基本做到每課後立即反思,寫在教案上或寫在教科書上,及時總結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後面的教學中發揮優點,克服不足,同時,積極學習有經驗的張教師和白老師的優秀經驗,聽他們對某一知識點的教學看法,有什麼教學中的困惑去請教他們。經過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學生的學習氛圍有所加強,學習興趣有所提高,一部分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學習。

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轉變: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在興趣培養及習慣養成中體驗數學。

第二、在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感悟數學。

1、圍繞生活實際設計數學活動。

2、在活動中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第三、解讀教材,在有機整合和知識重組中呈現數學。

由此,我覺得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設計師、引路人,是課堂討論的平等參與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當然還要注重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14

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國小教學中,提高國小數學的教學效果對國小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了解國小生的特點,瞭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適當的手段,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1.教師課前準備充分,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完整、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那麼,科學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通俗的講,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應該合理得安排一節課的信息量。對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要進行區分,由於不同級的思維發展水平不一樣,因此相應的教學進度也要區別對待。其次,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要有所區分,這樣能夠避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從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2.將科學性和新穎性融入課堂教學

2.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如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等讓教師授課的內容變得新穎、有趣。比如在教學統計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水果雨”的場景——讓不同類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其次,注重良好的師生關係的建立,師生情感交流的加強。教師在課堂上面帶笑容,其歡樂的情緒會感染學生,給學生一種親切感,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

2.2巧設問題的情景,科學引導在教學新知識前,教師應有意創設生動、愉悅的意境,揭示知識間的聯繫,從而提高課堂效果。在創設情境上,教師可以把故事、遊戲引入課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前,可安排這樣的情境:“小紅、小蘭兩人吃一個蛋糕,每個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數學該如何表示呢?”學生們會感到很有趣,並急於想了解,於是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出教學內容,帶學生們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總之,要想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在在教法和學法上多下功夫。

數學六年級教學隨筆15

1、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標準》指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例出發”。創設時代氣息感強,學生感興趣的分配利潤的問題,引入課堂,教學內容貼近生活,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投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2、注重學生知識的構建

新課標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于思考”,以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設分配利潤的情境,學生通過思考、交流的方式來經歷數學,獲得感性經驗,進而理解所學知識,完成知識創造過程,同時也爲學生多彩的思維、創設良好的平臺,由於學生的經歷不同,認識問題的角度不同,促使他們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化,使生生、師生評價在價值觀上都得到了發展。

由此,我覺得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充分體現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設計師、引路人,是課堂討論的平等參與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努力做到北師大的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這一點非常重要。當然還要注重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

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一.加強口算的學習。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於筆算也是提高和幫助。

二.加強四則運算的練習。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好,特別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

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能力更是差,特別是乘法分配律。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於這個班的情況,更是特別,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能力都差。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多說、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又蘊涵着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爲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7o7q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