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親子閱讀你可能做錯了

親子閱讀你可能做錯了

要區分事實與觀點

親子閱讀你可能做錯了

在暑期課程中我有一位助教,她是個很好的女孩子,上海戲劇學院碩士背景,還跟着我開發過課程。然而,當她給孩子講繪本時,我發現,和不少家長、包括開設課程的故事講述者一樣,她講了好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但我一定要說:這真的不是陪孩子讀書的好方式。

我在教孩子思維方式時,第一件事就是讓他們區分事實(Fact)和觀點(Opinion)。事實是客觀存在的,而觀點是主觀生成的。區分這兩者至關重要:因爲事實是可衡量的,有對錯、有標準。比如這本書共20頁,這是一個事實。而觀點是見仁見智的,對於同一個事實,不同的人可能會生髮出不同的想法。我們在討論問題時就要弄清楚:這是在分辨事實,還是僅僅交流觀點?

同樣的,在閱讀時,我們也要區分事實和觀點。事實就是書本中講到的東西,是客觀存在的,而觀點則是對這些內容的理解。在帶孩子做繪本閱讀時,我要讓孩子看到的是“事實”部分。同時我要約束自己,儘量不說我對這本書的觀點,因爲我要讓孩子自己去想。因爲我作爲老師跟孩子並不對等,如果我說了我的想法,很可能就限制了孩子們的思維。

這是我一定要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我知道有很多家長都非常積極、很樂意陪伴孩子閱讀繪本。但我希望我們能以更好的方式來做這件事,而不是像很早很早以前的語文老師,恨不得每一個字都要拎着耳朵告訴孩子它意味着什麼,並且要求孩子牢牢記住。

怎麼看一本書的事實?

從分辨事實與觀點的角度,大家常見的“讀後感”這種形式就不太合適。因爲“感”屬於觀點,而且往往是抓住書中的某一點有感而發。我要做的事情,首先是讓孩子如實地看到這本書的本身:文字、畫面。然後讓孩子在這些素材中找到關聯,找到內在結構。

我在念博士的時候曾經疑惑過這樣一件事:爲什麼我的同學當中有好多似乎無法進入文本的內部,總是繞着外圍資料打轉?明明有那麼多條路徑可以讓我們深入其中,去看到作者在說的意思啊!或許這也是我們傳統上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如上文所言,講了太多的“觀點”。那些折磨人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請統統拋在一邊。我要給孩子們讀到的是這本書本身的內容。

如果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我通常不會花很多力氣在故事情節上,而是隨着他自己的目光去關注畫面,尤其是畫面上的細節,以及細節間的關聯。曾經我有個學生,從一本“無字書”裏,通過光線、人物正在做的事情等線索推斷出:這個故事發生在中午。很棒的觀察和思考!而且完全是自己琢磨出來的。我只提了個問題:你能看看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嗎?

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不妨嘗試藉助思維導圖,讓他們畫出故事的流程、結構。我會讓他們先抽取故事的每一個步驟,畫下來;在此基礎上再看看,這些步驟之間的關聯。很多時候孩子聽故事(成年人看稍微複雜點的文章、書籍也是如此)感知是零碎的,只有印象最深的幾個片段會留存下來。但如果能畫出一張圖,就會對故事有整體感,對細節之間的關係也會有了更好的理解。

嘗試轉入孩子的視角

除了要區分事實與觀點,在陪伴孩子閱讀時,我們還要儘量約束自己,少發表觀點,而且,一定不要先發表觀點。其實只要把事實部分梳理清楚了,孩子自己就能從中生髮出許多有意思的想法,我們完全不必要着急慌忙地去告訴他:這裏是怎麼回事,那裏表達了什麼。這也是我在兒童教育中一直主張的觀點:我們要退後一步,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

對於孩子提出來的觀點,除了明顯的邏輯錯誤,最好不要否定。而且我建議,儘量轉換到孩子的視角,去想想他爲什麼會這麼理解,其中是不是有他自己的道理?如果想不出來,我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直接問孩子好啦。“你爲什麼這樣想?”一定要抱着真正的好奇心去問啊!

尤其是對那些乍聽起來匪夷所思的觀點,如果我們抱着真誠的好奇心去問孩子,他很可能會給到出乎意料的答案——出乎意料地有意思,有想法,有想象力……要記得哦:觀點是見仁見智的。面對同一個事實,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我們要去接納那些“不一樣”。並且要意識到(最好還能傳遞給孩子)多元化正是世界活力的源泉。

當然,在這個觀點之下,我們也可以表達從我們的角度所得的觀點,跟孩子的不一樣沒關係啊!不要走到另一個極端,不表述自己的想法。首先不要害怕差異化,其次要明白地告訴孩子:這些都只是觀點的一種,不管是你的還是我的。你可以聽聽我的有沒有道理,可以接納也可以不同意。這樣通過親子閱讀和討論,很自然就營造出“自由”的氛圍了。

一些很讚的繪本

好多朋友都來問推薦書目,其實閱讀是蠻私人的事,即便是小屁孩兒也各有興趣所在。比如我們家孩子偏愛科技類繪本(當然有趣、好玩的故事他也喜歡),但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愛這個類型。我在此列出幾個我自己(和我的學生們)很喜歡的繪本,僅供參考:

《微風中的獅子》

《大黑狗》

《胡蘿蔔怪》

《武士與龍》

雲朵麪包》

《失物招領》

標籤: 親子 做錯 閱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dyqk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