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教學的隨筆

教學的隨筆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的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的隨筆

教學的隨筆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主要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這五大領域中,健康排在首位,可見健康的重要性。俗話說得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幼兒期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最爲迅速的時期,所以,保持健康的身體特別重要。衆所周知,體育活動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在體育活動中,幼兒是最真實的,最開心的,也是最享受的,同時它也是實現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並不是一種單一的體能訓練,它是一種綜合的遊戲實踐活動,所以通過體育活動對幼兒進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着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促進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

《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樂於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而體育活動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的最佳途徑。在體育活動中,我爲幼兒設計了克服不同困難的情境,因爲幼兒只有克服了一定的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了,付出了某種努力,具有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才能將體育活動進行下去。如大班“跳傘運動員”的活動中,我爲幼兒準備了許多椅子,讓幼兒分別從一個椅子高度、兩個椅子高度跳下,幼兒完成得都很好。但當搭至三個、四個椅子高度時,有的幼兒膽怯了,特別是小女孩。這時候,教師的鼓勵和信任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每當一個孩子勇敢地跳下後,教師總會適時地翹起大拇指:“你真棒!”當孩子稍有猶疑,教師就會伸出雙手,做出安全保護的樣子,鼓勵孩子“你能行!”教師的鼓勵和保護讓幼兒感受到信任和安全,大部分孩子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次跳。最後,只有一位小女孩,站在四個椅子的上面,無論教師如何鼓勵,就是不肯往下跳。她眼含淚花,想跳又不敢跳,不跳又不甘心。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和幫助下,她終於跳了下來。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她的膽子越來越大,從她興奮的小臉上,可以看到克服困難爲她帶來了勇氣和樂趣。

二、促進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小孩子喜歡遊戲,但更喜歡遊戲的成功。這是因爲遊戲的成功一方面給幼兒帶來愉悅,另一方面還可以得到父母、教師、同伴的讚許。”《指南》中也指出,幼兒階段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如果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常常遭受失敗,那麼他們就會產生否定的“自我”傾向,表現爲缺乏自尊和自信,行動消極、被動和退縮,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因此,在組織幼兒開展活動時,教師應做到在言語和行爲上處處照顧每一位幼兒,多用肯定和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流。對於那些活動能力差的幼兒,也要在言語上、情感上給予鼓勵和支持,而不應輕易加以否定或批評。如在組織幼兒跳繩子的時候,有個別幼兒由於無法掌握動作要領,老是被繩子絆住,對跳繩失去了信心,對自己也失去了自信,覺得自己肯定不會跳了,對活動產生了排斥心理,當他們面對甩過來的繩子時,腳就不聽使喚,這時老師就用鼓勵的口吻說:“你行的,試試看好嗎?”,哪怕只跳過了一下,老師也要爲他加油:“真棒,再來一次。”“加油!加油!”這些幼兒在老師的鼓勵和同伴的影響下,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克服了畏難心理,掌握了動作要領,也樹立了自信心。

三、促進幼兒思維靈敏性的發展

《指南》中要求幼兒“動作協調、靈敏”,因爲這樣的幼兒思維比較敏捷,並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快速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小班幼兒注意力不穩定,他們對單純的體育活動不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創設良好的遊戲氛圍,在不同情境中用不同的角色推動活動的開展。如遊戲“小狗爬爬”,遊戲以小朋友扮演小狗去給好朋友送禮物這一流程作爲主線,在整個遊戲中,我們着重以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敏性爲目標。因爲爬本身是一種單調,枯燥的運動,如果把爬變成爲一種愉快的運動,既有益於骨骼和肌肉的發育,又有利於幼兒思維的靈敏性的發展。首先,小狗爬時要根據老師發出的信號的變化,不斷變換爬的方式。如,小鼓節奏快,小狗要爬得快,小鼓節奏慢,小狗要爬得慢,有節奏地和着音樂的節拍爬,同時老師不時地變換方位,讓小狗朝指定目標爬行。這樣的一種遊戲方式既可以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又可以讓幼兒的思維做出快速思考和反應,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四、促進幼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

《指南》在目標中要求幼兒“能較快適應集體生活。”現代社會大多是核心家庭,獨生子女比較多,幼兒的玩伴特別少,很難有集體概念,而體育活動基本上是集體活動,幼兒在活動中接觸頻繁,協同活動多,可通過體育活動促進幼兒集體概念的建立和發展。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主要是通過體育遊戲來完成其教學任務的,體育遊戲有它特有的規則、情節,從內容到形式,從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強烈的集體性。爲了達到遊戲目的,幼兒必須通過互相合作去完成各項活動。如在“送湯圓”的遊戲中,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比賽,每個人必須手拿勺子,上面放個“湯圓”(乒乓球),跨過“水溝”,鑽過“山洞”,走過“獨木橋”,將“湯圓”送到小白兔家裏,最後,比比哪一組送的“湯圓”最多就獲勝。通過這種合作的遊戲,使幼兒在遊戲中探索如何協調配合完成任務,使幼兒知道,要取得遊戲的最後勝利,必須與同伴友好合作,互幫互助。因此,教師應多組織一些競賽性強,合作多的活動,有助於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總之,在幼兒充滿競爭色彩和趣味的體育活動中,幼兒通過不斷的努力和鍛鍊,體驗成功與榮譽,形成活潑健康、自信樂觀、團結互助,勇於克服困難,勇於競爭的良好品質,促使幼兒成爲一個適應社會需要的人,一個堅強的人。

教學的隨筆2

國中地理新教材知識條理清晰,內容豐富詳實,是使學生們“獲得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目的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中應該避免照本宣科,讓地理課堂教成爲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來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規律的一個平臺。能夠反映地球運動的自然現象有很多,例如:晝夜現象、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等等。我選擇了地球的公轉知學識加以介紹。該部分知識的難度較大,同學們難以理解,但同學很感興趣.

雖然學生們對地球的運動會對地球表面產生的各種現象司空見慣,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變化規律。如: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什麼時間在什麼位置,會有什麼現象。這一系列問題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識沒有文字說明。怎麼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住地球運動(地球公轉運動)所產生的現象呢?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我先後想到了兩個教學方法:

第一,圖表結合講解法。

鑑於教材中的圖像和文字系統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可運用空間想象的思維方法,通過讀圖(地球公轉示意圖)可使學生們加深對文字系統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助於他們建立起較爲完整的知識體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繫。但是,本課的內容比較抽象。由於學生們在國小的地理知識比較薄弱,而且空間想象思維特別是女同學的空間想象思維比較差。如果只通過圖表結合的`方法,憑藉學生們的空間想象思維,將其儲存在大腦中,再經過加工、分析、比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來獲取新知識,對於他們來說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用這種方法給他們有個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學器材來演示地球公轉示意圖。

學校的地理教學器材不夠齊全。經過整理,我利用地球儀、電筒、在黑板上畫圖相結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運動的變化和直射點的位置、時間、產生的現象。

通過前面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地球的運動在地球表面所產生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稍留意就會發現,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在不斷變化的,而且直射點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現象也不同。當我在演示時需要同學來當助手,他們都積極要求當助手,在演示時他們配合得相當好。

教學啓示:

在評價理念上,要由過去僅關注認知領域單唯目標的實現,而轉變到關注“三維”課程目標的整體落實上來;要把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由僅僅注重教師的行爲表現,而轉變到充分關注學生的課堂行爲表現上來。臂如,要關注學習者是否實現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學習者是否主動參與到教學目標的設立和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活動過程中去;師生之間是否進行了有效的合作與溝通;學習者是否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者的反思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是否獲得了適宜的條件和環境,等等。

教學的隨筆3

一首學生多年以後回到母校的小詩,在我飽含深情地讀完之後,聽到的是陣陣不肯停息的掌聲心中本已被詩句薰陶的我,此時更無法平息那種激動,孩子們的掌聲是發自內心的,“老師,等我長大了,也要回到這裏來看您!”“那時候老師早不在這兒了!”“老師,您會忘記我們嗎?”教室寂靜片刻後又開始沸騰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搶着說道。“老師,等我們回來時,我開車接您去!”——轉頭一看,是我們班中最淘氣的男孩子,我便摸着他的頭,用滿意的目光給了他無聲的答案,這或許也能給他好好學習的動力吧!

看到孩子們情緒這麼高漲,我心想:何不趁此機會組織一次活動呢?突發奇想的我,在班中宣佈了——“舉行一次朗讀比賽,就讀剛纔這首詩,自願到班長那裏報名,下午進行!”“語文萬歲……”“萬歲語文……”

回到辦公室,看到班中半數以上人員參加比賽的.名單,我陷入了沉思:這是我那羣曾經最不愛學習的孩子們嗎?這是我那羣調皮搗蛋的孩子們嗎?這是我那羣曾經不知道什麼是語文作業的孩子們嗎?……“語文萬歲!”這句話的分量太重了,這不僅僅是孩子們對我語文課的肯定,也是對我本人的認可,這種與學生的感情、思想融爲一體的感受,我以前有過,但卻沒有今天這麼濃!

短短一年時間的接觸,對於畢業生的他們來說,課題的興趣對成績提高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喜歡老師才能喜歡他(她)所教的科目,喜歡這個科目才能喜歡寫這科的作業,喜歡寫作業才能使成績上升,成績上升不正是我們的期盼嗎?我在課堂上從不給學生太多太大的壓力,時不時的開個玩笑,調節一下班級氣氛,他快樂所以我快樂,我的收穫也同樣多啊!

爲着“語文萬歲”繼續努力加油吧————

教學的隨筆4

一個學期工作即將結束,我將帶領孩子們就此告別了三年級,迎來四年級的學習生活。這個學期的工作是繁忙的、充實的、也是充滿希望的。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我總結如下:

一、認真鑽研教材,努力體現教育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爲了上好每一節課,我更加重視認真鑽研教材這個基礎上,把吃透教材作爲教師進入課堂的必經環節。每堂課後重視課後反思,從多角度去反思課堂教學效果,做到查闕補漏。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1。注意新課導入新穎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

教學的隨筆5

《竊讀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九冊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掌握主要內容後,抓住小女孩細緻入微的動作和複雜的心理活動來體會出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到小女孩強烈的求知慾和對讀書的熱愛。也是爲單元綜合性學習“我愛讀書,談讀書的收穫與體會”作鋪墊,如何讓孩子也愛上閱讀,喜愛讀書呢?我備課時頗費了一番心思。

上課伊始,我用名人大家的格言,讓學生知道讀書的樂趣,順利引入課文的理解,“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小女孩在書店裏偷偷地讀書。”“再認認真真地讀課文,文中哪句寫出了小女孩竊讀的感受?”“我很快樂,也很懼怕。”“真不錯,孩子找的很準呀!”我心裏暗暗竊喜。“默讀課文,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的.快樂與恐懼,重點是寫小女孩動作和心理的句子。”過了一會兒,課文讀完了,“怎麼孩子們沒拿出筆畫呀?”我不覺納悶了。於是我又啓發到:“如果你不喜歡,感覺不快樂的事,你願意去做嗎?”“不願意”。“課文從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如飢似渴的讀書,那麼這些句子也就是使她快樂的句子呀!”他們茅塞頓開,筆在書上勾畫起來。交流彙報時,有的同學說:“我從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從這句話體會出小女孩讀書時像餓狼吃食似的,她很愛讀書;有的同學說:我體會到,她讀書時很着急,怕被老闆發現。說明竊讀時她很恐懼。”多好哇,孩子們能從同一句話中體會出不同的感受,這正是新課標提倡的個性化閱讀!看到孩子的進步,我心裏異常高興。引領孩子愛上閱讀,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這纔是讓學生一生受益的財富呀!當孩子在積極交流完自己的體會,我抓住孩子敬佩小女孩的契機,我因勢利導:“正是由於小女孩小時候嗜書如命,對知識如飢似渴,從書中不斷汲取營養,最後使她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成了著名的作家。想認識這位小女孩嗎?我順勢出示掛圖,林海音的畫像和她的作品《城南舊事》。學生髮出一聲聲讚歎。“孩子們,想要學到知識,請先愛上閱讀吧!閱讀,是一把鑰匙,爲我們打開知識的大門。閱讀,是一架望遠鏡,讓我看得很遠很遠。閱讀,是一位嚮導,幫我們智慧的源泉。”

孩子們在靜靜地思考着。這節課結束了,留給我的是深深的思考──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讓孩子愛上閱讀,引領孩子讀整本書,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思考的。

教學的隨筆6

三月是一個明媚的季節,這個月自感收穫頗豐,學生的紀律加強,自律性提升,學習積極主動,似乎一下子長大了,人人爲理想而拼搏,幾次語文測試成績喜人,進入90分的人數增加,成績提高幅度大,考進高中錄取線的人數增多。

從複習方面看,一切按會考複習計劃去走,去實施。三月份是第一輪複習階段,這個階段的複習,主要是通過專題測試複習,進行全面普及。從會考語文幾大知識塊看:

一、基礎知識:

少數學生還有錯字、別字現象,個別學生間接默寫句子判斷不準,導致失分。這方面還須加強,需針對個別學生加以特殊指正。

二、(現代文、文言文)閱讀:

課內文言文,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失分率不高,對理解分析類題,得分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由於我校地處偏遠,學生的基礎薄厚不同,想達到一刀切的成績是不可能的。在下部的複習中,儘量使成績再提升一些。

現代文閱讀,強化理解,由整體到局部,加強剖析,抓主旨,抓題幹,學生理解力普遍提高,現代文閱讀分數,一般都能達到20分以上,整體情況比較樂觀。名著閱讀一項會考4—6分,從大量的綜合測試看,這一塊丟分人數較多。在今後的訓練中,強化多寫、多感悟。

三、作文方面:

會考作文分值和其之大,60分,比政史一科的分值還要高。不能有任何偏差和忽視。作文的好壞關係着考生的前途。

本月的普及訓練,主要從字跡、書寫上要求學生,因而得到了很大層次的`提高,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能達到卷面乾淨、工整。從內容上看,能用身邊人,身邊事敘寫,表達真情實感,這就是說,樹有根才枝繁葉茂、蔥鬱參天;草有根,才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花有根,才經冬歷夏,年年花開花落。生命有根,思想有根,文化有根,事情的緣起就叫“根源”。正因如此,學生的作文有了明顯的提高,象劉世軍、薛志剛等的作文就有很大的進步。

總之,三月份的學習與生活令人欣喜,令人回味,在教育教學方面皆獲豐收。

在剩下的兩個月裏,我會以更激昂的心態投入到教育教學中,站好最後一班崗。

教學的隨筆7

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如何將內容理解、語文基礎、實踐能力、情感態度等熔於一爐,相互滲透、有機整合,這是我們課改實驗老師應該着力探討的一個話題。我想,今天陳小燕老師的這節課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陳老師積極創設情境,富有創意地把課文串編成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學生在一個個的故事情節發展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比如學會怎樣讀好輕聲,生字“公”的書寫,認識“八字頭”,認識問號、問句,如何讀好問句等等,學生樂於學,也樂於讀,充分調動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擺一擺,把寫有動物名稱的.詞語卡片與各自的尾巴特點的詞語卡片一一對應起來,這種活潑有趣的形式就是熔生字詞的鞏固、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於一爐,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再者,新課標突出“語言實踐”,這節課中陳老師安排了多種形式的大量語言實踐活動,比如讓學生充分地讀,合作讀,你問我答,合作拍手讀,表演讀、反覆接讀(對對對,──的尾巴──)等等,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以上這些都是值得我所借鑑的。下面我再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當我發現黑板上學生擺好的詞語卡片連讀竟成了“猴子長、兔子短、公雞彎、鴨子扁、松鼠好像一把傘、孔雀最好看”,不禁啞然失笑。因此建議在兩張詞卡中間再擺上各種動物的尾巴圖片,這樣,學生既很形象地記住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又能避免出現誤導情況。其次,我們老師還要善於挖掘語文資源,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拓展和延伸,從而活化教材,活化語文教學。

教學的隨筆8

音樂教育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它藉助於傾聽來感知音樂美,藉助歌唱來表現音樂美,藉助表演來發展音樂美,它對於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對音樂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養具有個性化創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富有創意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立學生的實踐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求新、求異,不斷培養學生敢於創新的意識,勤於創新的思維和善於創新的能力。

一、善於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美國創造力研究專家託蘭斯認爲:創新能力的發展,必須在自由而安全的'氣氛中才能進行。所謂自由就是儘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爲和思維的無謂限制,給他們自由表現的機會。爲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使學生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消除恐懼心理,鼓勵、幫助學生進行大膽的嘗試,展開自由的想象和表現。而創造意識是學生在自我表現和自我想象的基礎上創造性的表達心的中情感。我經常採用課堂音樂教學多樣化,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發展。

二、改變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即興創作

最需要動腦筋的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這是每一位教師最直接的研究課題,是體現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傳授知識爲目的,以教師爲中心,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而無需動腦,課堂氣氛講究一個“靜”字。而現代教育講究學生的“參與”、“創造”,要讓學生大膽發問,敢於質疑,課堂氣氛講究一個“動”字。怎樣讓兒童真正動起來,挖掘他們潛在的創造力。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爲,即興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樂表現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奧爾夫的教育活動通過兒童的積極參與和唱奏實踐,以即興活動形式發展兒童的音樂體驗、嘗試創造音樂的能力。

即興活動重視兒童在“做”的過程中的主動學習,以及想象力、獨創性的發揮,因此做不做是關鍵問題,而做得好不好不是關鍵問題。兒童在成長、實踐過程中的結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貴的是兒童的探索精神,是兒童在實踐中的體驗和獲得的經驗,是兒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個性的發展。奧爾夫說過,原本性的音樂是讓兒童很早就開始以即興活動形式,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和旋律等音樂基本素材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即興是奧爾夫教學法的核心部分。他稱此爲他的“音樂教學方式的獨特之處,音樂學習和創作的基本部分。”

教學的隨筆9

一年級學生年小幼稚,從生理和心理特點來說,他們正處於學習與遊戲分化的最初階段,對生活的瞭解和道理的認識都是朦朧的。所以,品德與生活課要讓一年級學生理解觀點、明白道理,教師就要講究教學方法,就要在課堂上創設有利於學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環境。

《找春天》這一活動教學時,我則是站在尊重學生學習獨立性的立場上,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並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從而讓學生髮揮自己的獨立性,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課前,我先讓學生自身去感悟春天,讓學生通過找找、看看、畫畫、唱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帶着獨立學習的成果進課堂與師生交流、探討、合作。學生們有的帶來了找到的圖片,有的唱歌跳舞。與此同時,學生們還說到了春的節氣,春天裏的節日,動手做風車。整堂課洋溢着濃濃的春的氣息,顯現着獨立學習的魅力。

而我們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要實現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動”起來,接受“活”的`教育,閃爍“活”的思維。在“動”中去體驗,在“動”中獲得真知,培養能力,養成勇於創新、勇於探索的品質,也讓課堂成爲學生髮展個性的舞臺,在學習中掌握知識、體驗快樂。

《找春天》是一篇描寫春天的優美的文章,整篇課文讀起來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活力。課文中通過寫幾個孩子尋找春天的過程以及找到春天的結果,讓學生有一種感同身受的 ,講述這篇課文時,對於識字寫字我採用部分生字隨文識字,大部分生字將課文後集中識字。課文講解中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創設情境,把學生引入初年這個美好的季節,雖然現在的天氣仍然給人一種冬天的氣息,但是學生通過仔細的觀察還是可以找到春天的跡象的:河裏的冰融化了,枯草下面探出了嫩芽,迎春花也綻放了……孩子們已經感受到春天來了。所以學生在欣賞課文中優美的句子的同時,在大腦中也播放着自己找到的畫面。

其次,抓住課文中的一個比喻句,讓學生感悟春天的特點,正因爲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好像跟孩子們捉迷藏,孩子們才需要仔細地找到了春天的跡象。

再次,通過讓學生表演的方式理解新詞語的意思,比如說“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詞,在理解詞的同時學生也加深了對新字詞的記憶。

此外,除了讓學生欣賞春天的美景,掌握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通過最後一段,我還爲學生的寫話訓練做出了指導。課文最後一段中寫到“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這個句子中的四個動詞“看、聽、聞、觸”,告訴我們描寫事物可以通過多種感官獲得信息,這樣面對寫話,學生纔能有話可寫。

講授這篇課文時,雖然抓住了重點,對教學目標也進行了落實,但在課堂中缺乏了“多讀”。這麼美的課文應該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地讀發現美。課堂中的失誤,也印證了那句話“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通過課後的反思,我找到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這將使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去改進,使課堂不斷地去完善。

教學的隨筆10

承蒙學校安排,三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我與朱家壯老師前往恩施參加恩施州教科在龍鳳中學舉辦的“恩施州農村國中心理健康教育現場會”。這次會議歷時一天,雖時間短,要收效頗豐。現就此次龍鳳之行向各位教師同仁作一個彙報:

一、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現場會剪影。

龍鳳中學基本情況介紹:

該校位於龍鳳建設新區中心地帶衙門臺,前臨318國道 ,後倚清清帶水河,距市中心15公里。學校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完備,現有30個教學班,學生2100餘人。這所學校爲:恩施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學校省級校本研究實驗試點學校恩施州遠程教育運用實驗學校;恩施市校本教研示範學校;恩施市遠程教育運用先進單位;施市文明單位。

二、學校開辦學生心理教育的背景。

20xx年會考,學校一男生因會考壓力過大,爲能順利過會考大關,於是將目光盯住了學校教學大樓三樓的一間保密室,因保密室存放着當年的會考試卷。深夜,該學生爬上了教學四樓的樓頂,要從樓頂後面下入三樓的後窗進入試卷保密室,結果便從四樓摔下至一樓,學校得訊後,迅速將其送往醫院,但因搶救無效死亡。事發後,引起了巨大反響,校長就地免了職,學校也遭上級通報。新校長鄧紅旗上任後,便着手創建學校學生心理教育諮詢室,簡稱:“心語室”。

三、教室設置。

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專門設置了心語室和心理宣泄室。

心語室佈置:心語室佈置較爲獨特,有花有草,有書籍,窗簾布置較爲神奇高雅。任何走進這間心語室都會感到一種溫馨的而舒坦的感覺。裏面的每一件物品都具有它的象徵意義。

心理宣泄室佈置:這間室是專門用於在學生心煩意亂之時發泄心中的怒與火。佈置較爲簡單,有用海綿做的牆,和地毯,還有一些小棍棒可讓學生在室內盡情發泄自己。當然這些都 離不開心理教師的指導。

四、教育機構的設置 。

學校校長掛帥,學校還專門配備專職心理輔導老師,再由指導老師協同各班班主任和政治老師進行心理教育輔導。學校還專門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每週都有多節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校還實行單雙週制,每逢雙週作爲開放周,歡迎學生家長到學校一同指導學生教育工作。

五、現場會後的一點體會。

當前教育形勢

近些年來,我國也在對以往教育觀念思想改革的基礎上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觀念,素質教育在我國正在迅速發展。中學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越來越被重視,社會的發展依靠的是他們成人後的才智發揮,他們是未來的生力軍,是時代的主宰,培養合格的中學生,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天職。因而,在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育者傾其心血,投入的越多,期望也就越過大。

長期以來,關心中學生成長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飲食、身體、學業成績以及升學就業等問題上,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對時下中學生問題日益增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應引起我們認真重視的一個課題。

我校青少年心理問題十分令人擔心, 表現在:

其一,有心理問題的人羣在擴張。近幾年來,我在班主任管理中深有感觸,班級管理越來越艱難。學生心理出現音問題的人君越來越多。

其二,不少學和生對心理健康問題有迴避,恐懼的心態,缺乏正確的認識態度,而不少家長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聯繫起來,有問題不看心理醫生,不解決,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加劇。

其三,教師,家長缺乏心理健康意識,在我們這樣的山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尚處在未萌芽階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十分淡漠,忽視對學生健全人格品質的培養。與此同時,家庭結構的變化,社會變革同許多傳統習慣的矛盾致使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遠比健康教育的發展來的快。

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對挫折承受力差。在學習競爭十分激烈的國中學習中,每一次考試,學生心情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失掉自己在老師、學生中的地位,害怕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同學的冷眼。因而一旦真的考試失敗,就立即灰心喪氣,情緒十分低落。學生想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一時難以接受且又不能擺脫。因此,學生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和同學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經衰弱等症狀。

2、人際關係不協調。國中學習成績好,常受到老師和家長讚揚。少數成獨生子的學生在家倍受寵愛,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於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係,人際關係不協調。一些學生在向教師傾述中說道:“我真不知道怎樣與人建立好朋友關係”。

3、自信心不足。由於家長、老師(主要是班主任)對學生的期望質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的消極評價多於積極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敗老覺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敗,考學肯定沒有希望了,前途渺茫,於是灰心喪氣,自信心盡失。

4、早戀問題的困擾。中學生自身的生理髮育日趨成熟,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導致“早戀問題”,從而走進了戀愛的誤區,心理衝突加劇,產生種種心理病態反映。

學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5、教育者對學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國中學生對新生事物特別敏感,好奇心強,喜歡追求與衆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問題,並以標新立異爲自豪,不願意恪守“老一套”,不願意聽“老生常談”,看問題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過程中,僅以爲“授業”,“解惑”方能讓學生有知有識,於是一概地以一種固定模式去傳業,去釋惑,惟此而已,對那些“不違章守法”實際上是欲脫離自己設計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學生則視爲“差生”,“調皮”,“不規矩”。的確,由於中學生閱歷淺,思想混亂,有些行爲讓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爲師者單以次爲憑,不尊重學生,挖苦諷刺或懲罰。這樣,就使學生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社會情況出現障礙,學生中膽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們,無論教育着用心如何,學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對待,膽小的雖不言語或直接反抗,但消極的反抗是明顯不過的了。

教學的隨筆11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沒有耐心、沒有主見的小猴子不斷改種果樹,最後什麼果樹都沒有種成。

課文其實淺顯易懂,如果按照教參上課費時而且趣味性不強,於是我便設計了不同於教參上教學。

(第一課時)

一、故事引入:“猴哥”是老朋友

猴子是童話故事的常客,但小朋友以前的課文他可沒有出現過,所以,爲了拉進他和孩子的距離,我把我們小時候的課文《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小猴子下山找食物,看見了桃子,他就去摘了一個,他往前走了走,小猴子看見了西瓜,他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看見了小兔,他就扔了西瓜,去抓小兔,小兔跑到森林裏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了。

[這裏不僅拉進了孩子和文中主角的距離,還把猴子見了這個,丟了那個的特點展現在孩子面前,也是對新課的鋪墊。]

我說:“小猴子下山後,就決定要種果樹了,那究竟又發生了什麼故事呢?一起去看看。”

[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孩子急切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二、明確目標:“猴哥”爲什麼種了樹卻沒有果子吃?

初讀課文後,我請學生默讀課文,找找猴子種了幾種果樹,學生回答四種:梨樹、杏樹、桃樹、櫻桃樹,我又說種了這麼多樹,爲什麼沒有吃到果子,我們今天就來學習。

[《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中指出一節課要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課後第4題中就有“爲什麼這隻猴子什麼樹也沒有種成”,只有明確目的,教學纔有效。]

二、授之以漁:學習方法,自主讀書

我先和孩子看第一次種的梨樹,說說小猴種樹怎麼樣?後來樹成活了,又怎麼樣?學生都能看出這隻小猴是很心急,急於求成,但是聽了烏鴉的話卻沒有自己的主見,改變了主意,當我問這是隻怎樣的猴子呀,發言的學生很積極,有的說“沒有耐心”,“沒有主張”、“不能堅持”、“半途而廢”……於是,我請孩子找找下面幾次種樹的情況,4人小組交流,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沒有種成。

在第一次種樹的理解下,孩子選擇了一棵樹,交流得很投入,人人蔘與,最後,我請3位代表來交流,並出示板書

梨樹烏鴉梨五杏四

杏樹喜鵲杏四桃三

桃樹杜鵑桃三櫻二

櫻桃樹櫻桃好吃樹難栽

看了板書,交流的同學說得很清楚具體。接着,我又出示板書,請孩子自己填一填:

正當xxx成活的時候,一隻xxxxxx地對猴子說:“xxx”。

猴子一想:“xxx。”於是就xxx。

學生認真地自己練說着,指名練說的同學基本把課文複述了下來。這樣,接着的課文劇表演,就成功脫稿了。

三、昇華主題:學生是主角

課文學到這裏,才用了半節課多一點的時間,我知道課文學生能理解了,不用再說教。於

是,我又問:有些小朋友想,都是烏鴉那些小鳥,他們不來就好了,你覺得他們有錯嗎?農諺有錯嗎?學生馬上說,不能怪他們,如果猴子不聽他們的,自有主張,別人再怎麼說也沒有關係。我便請這位同學上臺板書自己的觀點:沒有主見。看到上臺寫字,其他學生可把手舉得高高的,於是,黑板上又出現了“沒有耐心”“心太急”“不能堅持”“不動腦筋”……

[其實,孩子總結的,就是今天要解決的目標,這裏,他們就是主角。]

平等的環境下,一個學生舉手了:我覺得這是隻很笨的小猴子,他爲什麼要把書拔掉呢?它聽了小鳥的話,可以在邊上再種樹,這樣,到了第三年,可以吃桃子,到了第四年杏子,可以吃梨子。

這是在張錦霞老師的博客上看到的她的孩子的見解,本來想引導孩子說的,卻產生了沒有預約的精彩。

趁熱打鐵,練習冊上剛好有第二年,小猴子又種樹了,這次會怎麼樣?請孩子上來演一演,這次請的都是比較出色的學生,他們的'表演讓我太幸福了:

旁白:第二年,小猴子又開始種樹了,他種了一棵梨樹,勤勞地澆水、施肥。(小猴作出勤勞的動作)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一隻烏鴉飛來。烏鴉:“猴哥,猴哥,你怎麼種梨樹呀?你不知道梨五杏四嗎?”

小猴子:“沒有關係,我有這個耐心,我能等待,我喜歡吃梨子呀,但是我也喜歡杏子,我就在梨樹邊上種一棵杏樹吧。”

烏鴉點點頭:“你真聰明呀!”

旁白:於是小猴給兩棵樹澆水,施肥。

喜鵲高興地說:“你真是隻有耐心的猴子。”

杜鵑說:“你真有自己的想法呀!”

旁白:就這樣,幾年過去了,小猴子不知道櫻桃好吃樹難栽,幾年都沒有栽活,雖然吃不到櫻桃,但是,沒有關係,因爲小猴的耐心,他種的桃樹、杏樹、梨樹,在幾年後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這下,小猴子可高興了。

[經過表演,聰明、勤勞、耐心的小猴子,給孩子流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孩子對孩子進行教育。]

教學的隨筆12

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處處見生活。在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語文的存在;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又時時都能覓到生活的足跡,找到生活的影子。語文的學習內容是生活的,語文的學習形式也可以是生活的。語文離不開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學習語文。

人教版九義教材國小語文第一冊第九課《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爲題材的兒童詩,也是一篇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好教材。“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寫出了影子的這一特點。文句淺顯易懂,充滿童趣。全文共兩小節,用比擬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說成是“小黑狗”、“小朋友”,活潑、親切,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能引起孩子們強烈的內心感受。課文配有兩幅插圖,俏皮可愛的小朋友在陽光下和影子快樂地玩耍,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激發學生閱讀的願望。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朗讀和背誦課文,因此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鞏固11個生字,正確流利地表演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通過認識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激發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

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把學生調到指定的“頻道”,設置一定的氛圍,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爲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充分發揮了教材的示範作用,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趣味中收穫,在求知中得趣,堅持以讀爲基礎,讀訓相結合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一、由生活生成課堂

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貼近,學生自學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如爲了幫助學生認識本課中出現的“前、後、左、右”方位,開課伊始我請學生們說說:我的左邊是( ),右邊是( ),前面是( ),後面是( )。由介紹自己周圍的同學來建立清晰的方位概念。再結合生活經驗談談:“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它嗎?”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把生活現象引入課堂,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理解“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條小黑狗”這句話時,教師很自然地談道:“我想起小時候鄰居家養的一條小狗,總愛圍着主人轉,親近它的主人。咱們班哪位小朋友家養過小狗,能說說小狗是怎麼跟着你玩的嗎?”通過生活中的觀察來引導學生說出小狗經常跟着人,喜歡跑前跑後的特點,體會出這一比擬的形象。親切的家常話題,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很快地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二、在讀中體驗生活

語文課標指出,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朗讀是一種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讀”。作爲起始階段的閱讀教學,培養語感尤爲重要,朗讀則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也是進一步感受文章所蘊涵的情感的常用方法。課中我創設了多種讀的途徑,進行朗讀訓練。如從對影子的有趣感受出發,個別讀,評議讀,男女生比讀,範讀,討論讀,大組比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多種形式貫穿始終,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參與到讀中來,收到以讀帶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並在讀中體驗到“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的這一特點。尤其是我注意了指導朗讀的技巧。如:朗讀“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條小黑狗”這句話時,首先讓學生說說小朋友和影子在一起玩,快活嗎?猜猜他心裏會怎麼想,再試一試該怎樣通過讀來表達快活的心情。從引導學生觀察人物表情、推測人物心理、體驗人物情感入手是本課朗讀指導的別具匠心之處。

另外,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邊表演邊朗讀,神情兼備、形式多樣,充分展示出課文活潑、俏皮的語言風格,通過反覆地感情朗讀突破課文的重難點,進而學生背誦課文也就“水到渠成”!

三、在遊戲中迴歸生活

對影子,學生都有一定的體驗,也很感興趣。所以教學中應該抓住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一個活潑、有趣的氛圍,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自我發現、自我實踐中學知識,用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求異精神。教育心理學家洛克說過:“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變成一種遊戲似的。”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遊戲的魅力是無窮的,爲了讓學生了解太陽方位的移動給影子帶來的變化,我設計了學生用手電筒照小物件的小組合作“影子游戲”,學生6人一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實踐探索,課堂呈現出一派生動的活躍氣氛。彙報時學生們說:“我用手電筒從左照物體,影子在右邊,影子比較長”、“我從上照,影子在下面,影子比較短”等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親自”獲取知識,其樂無窮。進一步的擴展體驗,理解影子現象,爲學生的思維、語言表達發揮了重要作用,讓他們真正成爲課堂中的主人。課堂進入尾聲,“手影遊戲”使學生們又一次活躍起來,他們紛紛上臺表演,一雙雙小手變成了小鳥,小燕子、花蝴蝶、小狗、斑馬、大公雞、大灰狼。學生們一邊說,一邊比劃,那豐富的聯想,形象逼真的表演,閃現出小小藝術家心靈手巧的聰明智慧。孩子們沉浸在快樂之中,營造了一個民主、合作、愉悅的學習氛圍,師生雙方達成到了情感的交融,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本課教學從生活現象入手,注意在課堂中喚起兒童的生活體驗,最後又由課堂延伸到課外,進行生活再實踐。整個過程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緊密結合起來,反映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語文如果離開了生活,就會失去了魅力,失去生氣。教材不是語文的全部,只有當教材與生活相通,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融入生活,我們的語文教學纔會充滿生機。我慶幸爲學生打開了語文通往生活的大門,讓學生的生活處處皆語文,這也許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大語文教學觀吧!

教學的隨筆13

新教材的推廣使用,宣告舊教材退出歷史舞臺,然而,有些教師並沒有走出舊教材的陰影。在備課時,看完新教材看舊教材,新舊教材輪番轟炸。一顆心亡命於新舊兩條路上,太辛苦了!

問其故,方得之。新教材的文字說明部分太少了,講課時無話可說,只得從舊教材中獲得一點談資。

新舊教材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構建理論。舊教材立足於教師的怎麼教,新教材立足學生怎麼學。新舊教材的教學理念是不一樣的。這種做法就是穿新鞋走舊路,無論你走得多麼精彩,也走不出傳統教育的天地。

既然素質教育是學生積極參與的教育,我們爲何不把學生怎樣配合教師活動想一想呢?一味的回頭看舊教材能得到什麼呢?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首先要讓學生感興趣,這樣就要求每一位教師在備課時,把自己當成一名學生去咀嚼新教材。例如在講《海陸變遷》這節時,爲了增加學生興趣,把兩張質地不同的白紙和有圖案的紙,一張剪成非洲的形狀,一張剪成南美洲的形狀,拼合在一起說明兩者之間的聯繫。同學們回答這個問題非常活躍,得到一個普遍的看法:這是一種巧合。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出結論是巧合就夠了。然後把書中的三十三頁撕下來,再從中間撕開。提問學生假如你沒看見我從中間撕開,你憑什麼能判斷出這兩張紙原本是一體的?有的.學生說撕開的兩部分圖殘缺,拼合在一起是一副完整的圖畫。這些都能說明撕開的兩部分原來是一體的。接着讓學生讀活動中的圖(拼合大陸幾種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學生很容易接受非洲和南美洲原來是一體,後來由於地殼變遷而分離的觀念。課後我曾比較一下,做過“一拼一撕”的班級的學生參與數遠遠大於沒有做過的學生數。這“一拼一撕”也正是我在備課時反覆斟酌的舉措。

所以說,只有教師在備課時感到有興趣,才能在課堂上讓學生學得有興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自己在備課時覺得無味,在課堂上學生也一定厭煩,他們的積極性從哪裏來呢?爲什麼有些教師在講課時學生能時入夢鄉?爲什麼有些教師在講課時學生的每一個細胞都亢奮呢?難道這不值得我們每個從教人員思考嗎?

新教材有許多創新之處,這是舊教材無法比擬的,希望我們從事地理教學的教師,把我們的精力集中在新教材上,用新理念武裝我們的頭腦,充分研究新教材創意,圓滿完成新形勢下的教學任務。

教學的隨筆14

任教國中物理多年,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後,我們普遍感到壓力,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以前教材中偏難,偏舊,沒用的東西不少,而現在有用的有價值,有用的內容多了,並且在教學中能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說得多,做得多,學生說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們經常有“驚喜”的發現。過去老師講,學生被動的聽,效果不理想。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形式進行實驗,開展學習。讓學生自由探索,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總結規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也經常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有新的發現,也有經常被學生難住的現象。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現在學生普遍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了,經常開展討論和交流合作學習。老師鼓勵的話多了,比以前和藹可親了,上課經常能夠聯繫,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思考。經常做家庭小實驗,上網查資料,學生學習比以前更輕鬆了,更喜歡上學了,對學習也比以前更有興趣,更積極了。

物理學作爲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而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上好一節物理實驗課,將直接決定着這一節物理課的成敗.而如何來提高物理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歷年來物理教師們已作過不少嘗試與努力,直到現在仍是我們物理教師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下面我就如何來提高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效果,談幾點小小的看法:

1、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素質。剛接觸物理實驗的國中生,好奇心強,但自制力差,再加上對物理實驗課缺乏正確認識,從而導致物理實驗課教學很難組織,並且教學效果也不理想.要想上好實驗課,就必須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物理實驗的規章制度,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提高實驗素質。

2、明確實驗目標。教學應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應以物理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爲依據,並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學生的認知目標、操作技能目標和實驗素質目標等。

3、佈置實驗預習題目。實驗預習是保證學生正確操作並獲得正確結果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說通過實驗前的預習,可以使學生對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及儀器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比如,在“測量小燈泡的電阻”之前,先佈置預習題,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正確作用,根據什麼知識可求的電阻?需要那些實驗器材?實驗步驟應如何進行?這樣就給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從而達到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

國中物理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一門美學。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國中物理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下面僅就課堂教學談談物理教學藝術的表現。

一、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爲:”教育者的藝術表現在使學生能夠透徹地、迅速地、愉快地學習知識技能。”教學的技巧和藝術就要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和不斷追求真理,並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去探索、認識客觀世界。所以教學過程必須遵循這一真理,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以啓迪學生的心靈,點燃其思維的火花,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和意志,使學生的認識活動成爲一種樂趣,成爲精神上的需要。

物理教學藝術的表現,首先在於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教”光的折射”現象時,設置實驗情景:一個玻璃槽中裝水,水中插上一個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貼一條用塑料紙剪成的魚,讓幾個學生各用一根鋼絲猛刺水中的塑料紙魚,由於學生總認爲眼睛所看到的塑料紙魚的位置那麼準確。這時教師把泡沫片從水中提起來,發現三根鋼絲都落在塑料紙魚的上方,然後引導說:要知道這個道理,就得學習”光的折射”現象。這樣的引入,將光學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來,可操作性強,創設的簡易實驗把學生帶入一個漁民叉魚的情景中去,符合國中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好動的特點,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爲接下來用實驗研究光的折射創造了良好的認知起點。只有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學內容變美、變活,深入到學生的心靈,實現物理教學的情感轉移,學生將對物理學和物理教師的情感轉化爲學習的動力,這樣才能產生藝術的效果。

二、展示物理科學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羅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再美的事物,如果不被發現,那無異於明珠暗投,物理教學同樣如此。但物理本身並不是美學,要想使物理教程從枯燥的鉛字變成閃爍美的科學詩篇,關鍵在於我們教師平常教學中是否認真發掘物理科學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學特徵,是否去創設美的意境,讓學生潛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學美的陶冶,這就是物理教學的藝術。

物理學的研究對象大到天體,小到共振粒子,從實體到另一形態的場、光等都是物質的。科學家們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往往以科學美作爲追求的目標,通過他們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論,在內容上、形式上自然、簡單、和諧,都放射出美的光輝。

教師平時教學中應向學生展示物理知識美的一面,激發學生愛美天性。例如:物理內容的簡單美,表現在物理概念、規律的表達上,科學、準確、簡潔。磁場的兩極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質存在、構成、運動及其運動規律的對稱性而產生的'美感。物理學理論內部相互間的自然展現的和諧美,自由落體、豎直上拋、下拋以及各種直線的勻加速與勻減速運動都可以統一於運動學的速度和位移兩個公式中。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牛頓力學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體與天上的星體統一起來,比如:運動與靜止、勻速與變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電”和”電生磁”、平面鏡成像、電荷的正負等。由此可見,教學中只要我們善於發掘,物理學的”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等美學特徵在中學物理中便有許多例證。

教師的教學能否產生藝術效果,有賴於教材、教師的精心備課和表演水平,還要看學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藝術情趣,而影響學生藝術情趣其中一條因素就是審美能力。所以教師在展示科學美的同時,要着重培養學生對科學美的審美能力。物理科學美的體驗不光是視覺或聽覺的,更多的是靠學生的心智去體驗,由學生的體驗產生的美的感受與學生的審美能力有關。所以,教師平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祕,使他們在探索中領會許多事物的本質與聯繫,感受到知難而進,解疑釋惑,獲得新知識的愉快,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促進學生髮展

物理教學必須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爲完成教育培養目標做出貢獻,應致力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這體現着教師的藝術水平。

長期以來,由於受到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使學校教育失之偏頗,引向應試教育的誤區,由此形成了一整套應試機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學要依賴於學生髮展的一個方面,忽視了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採取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使教學處於教師”給”與學生”收”的單調局面,學生在學習物理中處於被動隨從的地位。這對促進學生的發展毫無神益,要想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其智力,首先必須使學生的大腦積極主動地思維起來,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設計一些讓學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問題,讓學生思維,可以通過設計實驗情景,故事情景等激發學生思維。如在教”壓強”應用時,可出示一張漫畫,題目是”三毛應該怎麼辦”,畫的是三毛陷入沼澤地裏,正在下沉,情況萬分危急、周圍又無人幫助,請你爲三毛出主意,設計這樣緊扣學生心絃的情景問題,把學生帶入物理情景中,利用學生善良的天性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大家都主動地爲三毛出主意,達到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目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是引導學生獨立地學習,還是”抱着”學生學習,既是一個教育觀念的問題,也是一個教學藝術的問題,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漁,學到捕魚的本領。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習,使他們能夠不斷地獲取新知識。教學過程實際上是體現着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性活動,學習是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作爲教師關鍵是要立足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引導啓發學生積極地去學習、去探索。如:教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時,教師提出,要想使溼的衣服儘快變幹怎麼辦,讓學生結合平時生活經驗想出自己的辦法,於是學生會想出許多辦法,諸如用電熨斗燙、放在爐火旁邊烘、用電風扇吹、儘量把衣服攤開等,再引導學生面對許多辦法,總結歸納出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來。這樣在引導學生獨立學習的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也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節成功的物理課,是各種藝術因素綜合作用的體現,真正的課堂教學藝術,應該是師生雙方配合協調共同努力達到一種和諧、完美的教學境界,它必將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的隨筆15

《問銀河》是一首散文詩歌,描寫了少年兒童在天氣晴朗的夜晚,仰望銀河所引發的許多絢麗的遐想,反映了孩子們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和志向。文中語言流暢,童趣性強,琅琅上口,還配有精美的插圖,能幫助學生讀懂課文,進入詩的意境。因而本文采取讀與說結合的學法,讓學生讀出對大自然的好奇、探究心理。另外,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模仿課文的表達方式再發問,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師:現在,小朋友的腦子裏一定有很多問題要問銀河,你們能學着小作者的樣子問一問嗎?

生:銀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裏有威風的龍蝦嗎?有兩隻大鉗的螃蟹嗎?

生:銀河呀,在你一望無邊的河面上是不是開滿了美麗的荷花嗎?小蜻蜓在上面玩耍嗎?

師:哎呀,這麼美麗的銀河如果真有這些活潑的小動物的話那一定更加迷人。

生:銀河呀,在你的河底也有潛水艇嗎?

生:銀河呀,在你無邊無際的河面上也有快速行駛的快艇嗎?也有快樂的鳥兒在上空自由地飛呢?

……

師:小朋友都是一位聰明的詩人。看來大家對宇宙充滿了好奇,現在我們就應該好好學習,等將來掌握了科學知識,就去探索宇宙的奧祕,好嗎?

生(齊生):好。

通過讓學生學做一回小詩人,不僅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

標籤: 隨筆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kw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