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爲什麼祭拜祖先的意義

爲什麼祭拜祖先的意義

爲什麼祭拜祖先的意義,每到祭祀祖先的日子,每個人都會把它看得很重要,因爲這是在感恩祖先的重要日子。雖然祭祀祖先是在感恩對方,但它也要更深的意義。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爲什麼祭拜祖先的意義,歡迎大家閱讀。

爲什麼祭拜祖先的意義1

每逢清明節,冬至,春節,我們都會祭祀祖先、追憶先人,爲什麼我們會把祭祀祖先這樁事看得很隆重?因爲敬祖孝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的好:“物有報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

爲什麼祭拜祖先的意義
  

在《論語》上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讓我們的心養成一個厚道、孝順、感恩的心,而祭祀祖先是知恩報恩。祭祀祖先,是爲了報本反始,緬懷祖德。我們都知道,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是“孝道”跟“悌道”。而孝、敬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

“孝”是個會意字,意思是上面一半是個“老”字,下面一半是個“子”字,表示指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體的,分不開的。上一代還有上一代,表示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表示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

祭祀祖先是表達我們對祖先的孝敬,對祖先的感恩與懷念;是不忘根本,懂得飲水思源,知恩報恩的高尚德行的具體表現。對於千百年來的.祖先我們永遠不忘,感恩戴德。同時,我們知道了祭祀祖先的重要性,那麼,對於我們眼前的父母和師長們哪有不孝敬的道理呢?

爲什麼要大力提倡孝道呢?意義又何在?因爲“孝”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的根,我們要把這個根培植好,對於小娃娃們從小就要開始教好。一個人有孝,而從孝當中衍出來的是敬,自自然然誠敬心就能現前,才能對待老師真誠的恭敬。“孝”對父母,“敬”對老師。然後我們把它發揚光大,推廣開來,對待一切衆生。看到跟我父母年齡差不多的,以孝來對待他們;看到跟我老師年齡差不多的,用敬來對待他們。對待長輩、對待老人要孝敬。只要人人都懂得孝敬,這個社會多麼美好、多麼祥和!

爲什麼祭拜祖先的意義 第2張
  

孝與敬不但是人倫的根本,甚至也是各個宗教神聖、是諸佛如來大道的根基。假若一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的人,即使孔子、佛來教,都不會有所成就,就算這個人修的善法再多,那都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所以不可能成就德行。爲什麼呢?因爲一個人沒有根、沒有本。也就是沒有了根本。就好比,你摘下一朵鮮花,放到一個沒有裝水和泥土養分的瓶子裏,花看起來很美,但是過了幾天就會凋謝枯死。所以真正想成就聖賢君子,一定要從孝敬的根本開始修起。

而祭祀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面,祭祖是以家庭、家族以及國家在弘揚孝道文化時非常重要的一種教育活動,藉由緬懷祖先,我們得以回顧自己的根源,體會到歷代先人們對於我們的愛與期盼。我們要記住祖宗的恩德,一定要發揚光大,這個纔是真正有意義的。無論是祭祖、還是祭神都要非常嚴肅,那不是在開玩笑,也不是爲了看熱鬧,湊熱鬧,它不是唱戲表演。要很嚴肅,祭神如神在,好比祖宗在面前,這個才真正有意義。把祭祀看成是一堂功課,要這樣來做纔是正確的。

最後,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真正瞭解祭祖的意義和目的,把孝敬發揚光大。在古時候,祭祀是世間第一樁大事,沒有比這個事情更重要的了。知道祭祀的目的是“慎終追遠”,而它體現的效果是“民德歸厚”,培養社會非常樸實厚道的風氣。人心只要真誠、厚道,這個社會怎麼會不祥和的呢?大同之世界,指日可待!祖德浩蕩,福庇無疆,功雖有盡,歷遠彌光,願世界和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爲什麼祭拜祖先的意義2

祭祖的由來

祭祖,是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人們相信祖先的靈魂會如同其他神祗一樣,對自己的子孫有施福降禍的能力。所以古人敬禮祖先,求其施福避禍,並供奉祭獻,這就是祭祖的由來。

未成年的孩子是沒辦法自己活下去的。這個時候,對於人類來說,理論上有兩種選擇:生而不養和生養合一。

但是,人類不管是出於天性也好,還是出於後來提煉出來的責任和義務也好,不約而同地選擇後者。因爲唯有這樣,人類的發展和文明才能延續。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我們所有人都欠自己祖宗的。否則,我們人類早就徹底消亡了。

從這個層面上來講,我們今天的祭祖,可以理解爲感恩的一種方式或者情緒表達。

如果單純依靠人性之中的自覺性和自發性,祭祖這種事情也很難普及的。

大家記住一點,人性之中的自覺是往往是最可靠的,也是最不可靠的。

比如有些人從來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或者引導,但就是會對一些東西去堅守,無可動搖的那一種;有些人,你指望他去自覺遵守啥規則,但他卻永遠只學會遵守他自己的慾望。有人養孩子,也有人生而不養;有人感恩祖輩,也有人數典忘祖……人的原生狀態一定是這樣的。

這也就是所謂的“社會處於無秩序狀態”。

但是大家想一想,一個社會如果長期處於無秩序狀態能行嗎?一個人自由散漫、聽天由命沒問題,一個家庭呢?一個家族呢?一個部落呢?一個社會呢?

單打獨鬥解決問題的範圍永遠是有限的。原始社會要發展、要進化,就必須要抱團取暖,因爲他們雖然可以選擇不跟人鬥,但他們卻時時刻刻要跟天鬥、跟地鬥呀。抱團取暖一出現,分工合作的本質就誕生了,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係也就形成了。配偶、氏族、部落、社會、天下……這些概念慢慢形成了。

那麼怎麼去約束這些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呢?

一種沒有約束的社會關係是不可能穩定的。所以,必須找到關係的凝聚點和核心點。母系社會以女性爲核心,父系社會以男性爲核心,開始編織簡單的社會關係網。

咱們都是一個媽生出來的或者咱們都是一個爸弄出來的,咱們就是一家人,就得生死與共、同甘共苦。那麼,如果有人不願意遵守這樣的規則呢?

很簡單,要麼採用各種方法好好“教育教育”他;要麼共同排斥他或者驅逐他,任其自生自滅唄。以血脈關係爲基礎的社會關係框架搭建起來之後,又牽涉到一個問題:怎麼去識別它呢?

於是,姓氏等符號開始出現了,咱們有共同的爹媽、共同的祖先,咱們共用一個姓,一看就是一家人。

還有一個問題,時間久了,怎麼去識別越來越多的後來人還願不願意遵守那原始的秩序呢?

你說這個人是孝子賢孫,那個是不肖子孫,你總得有評判依據吧。

你說我不尊重祖先,但我對我爸媽很好呀,只是對你爸媽不好而已,但你爸媽畢竟不是我爸媽呀。這個時候,就可以看他祭祖不?

你說你守規矩,但你不能選擇性地厚今薄古呀,活人對你還有用,你就對他們好點,死人對你已經沒啥實際性的價值了,你就不搭理了,那你這個人還是不厚道。看明白了沒有?

祭祖是一種道德、文明、禮儀,本質上更是一種秩序、規矩、約束。

爲什麼祭拜祖先的意義 第3張
  

這種東西隨着社會文明的發展,逐漸進化和演變,慢慢地也變成了一種統治工具和精神寄託。

中國幾千年歷史,孝文化一直都舉足輕重,大家稍微想一下就明白了。

比如以孝治國的漢朝和明朝,我要找你的茬,或者要往你身上潑髒水,蒐集或者羅織你不孝的行爲,往往很有效果。

古代的皇帝,爲什麼說自己是老天的兒子,自稱天子,就是讓天下老百姓都相信是天管地,老天派自己的兒子來管理天下,這是名正言順的。

老百姓敬畏皇帝,其實是敬畏老天,更是敬畏他們基因裏自帶的宿命和思想。講白了,人,很多都是想不明白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大多數事情的,所以先賢會用各種智慧、思想、方法進行簡化、提煉,創作出各種公式、工具。你想不清楚沒問題,你照着做就行了。

你照着做你就是好同志、你就能得到更多的認同和支持、你就能更高效直接地滿足你的一些訴求,你公然違反它,那你就是自絕於人民,大家都會討厭你、牴觸你、孤立你,你自生自滅去吧.

講了這麼多,簡單總結一下,像祭祖儀式這種東西,它其實就是一種信仰,更現實點地講,就是一種工具。用來幹啥?

自我約束、相互識別,自我解脫、相互制約。

祭祖的`意義

祖宗的英靈到底會不會泉下有知?這個問題誰也無法證明。但是,大家要相信它、敬畏它。因爲你明白它的意義和價值之後,就不會牴觸了。擺脫束縛其實也是人的天性之一,但是人其實是擺脫不了很多無形的束縛的,像祭祖這樣的禮教大家就很難擺脫。不管是誰,在宇宙洪荒、天地規律面前其實都是渺小的,都有很多他無法選擇的時候和事情。

祭祖確實就是一種約束形式,但是前面介紹了,沒有這種約束,人就無法形成一個有牢固向心力的羣體,就無法生存和發展,你要不要遵守這種約束?

古往今來,人們一直都在祭祖、祭神、祭天地、祭山河,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吃飽了沒事幹,是毫無意義的形式主義,是自欺欺人的自求心安。

因爲人們和社會需要它。歷史上,爲什麼周公、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的地位,能讓人高山仰止呢?

一種思想,其實背後就代表一種秩序、一個體系,這種東西纔是真正能夠牢牢地將天下人串聯成一個整體的無形法寶。

大家見過幾個沒有信仰的人能取得大成就?幾個沒有準則的家族能持續發展?幾個沒有文化的企業能做精做強?

祭祖它確實是一種形式,但它背後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寄託、一種傳承,你不祭祖、他也不祭祖,你和你兄弟憑什麼是一家人?

你們老王家、老張家,我們老朱家,這些姓氏文化憑什麼推廣和傳承?

你以後憑什麼來要求你的子孫尊重你、愛戴你?你又憑什麼以“自己人”的身份去請求幫助?

像祭祖這種穿着文化外衣的禮儀、道德行爲,其實是能以最小的成本來形成社會合力的。它就是一種軟性規矩,有了規矩不一定成方圓,但沒有規矩肯定是不成方圓的。

爲什麼劉邦的“白馬之盟”能起到巨大的保護皇權的作用?

本質上是因爲大家都認可家文化,天下是你老劉家的,我們如果強行要封王確實是壞規矩了。

爲什麼董仲舒鼓搗出來的“君權神授”、“天人合一”等思想爲什麼能成爲最強統治工具?

還是因爲家文化,天下是老天家的,皇帝是老天的兒子,老天的家業只有老天可以安排人來管理,誰適合當老天的兒子也只能是老天自己說了算。

全天下那麼多的人,皇帝怎麼去管理官員、官員怎麼去管理百姓、家長怎麼去管理子女呢?

一個一個地、一條一條地測試觀察嗎?現實嗎?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咱立個規矩,看你遵守不遵守唄。咱們祖祖輩輩都講究孝順,你特麼六親不認、鐵石心腸、自私自利、數典忘祖,那我還能認爲你是一個好人嗎?

漢朝的豪族、兩晉的門閥、隋唐的關隴貴族、兩宋以後的地主,哪一個不是以家族爲基礎衍生出來的?

明白“規矩”、“秩序”的意義了嗎?

儒家倡導“善惡有報”、釋家倡導“因果循環”、道家倡導“承負三生”,其實都是幫助我們完成自我救贖和解脫。有些人遇到一些想不通的事情,容易走到思想的死衚衕裏走不出來,什麼“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人問”、“好人命不長、禍害活千年”等偏激的想法應運而生。

其實,像祭祖這種事情就能幫你解釋,你祖宗做了好事,他可能沒有享受到了福報,但是福報落到你頭上了,所以你要感激你的祖宗;同理,你也要多行善積德,你的子孫大概率有福報,他們纔會感激你。你若老是做缺德事,即便你沒有遭受什麼現世報,但你的子孫後代要幫你承受各種報應,他們以後就會念你的好,你的香火就不旺盛了。

“祭祖”的現實應用

前面說了,“祭祖”是一種禮儀、文化、道德、秩序、規矩,總而言之,是一種形而上的潛規則,這玩意看不見摸不着,但又意義重大。那麼,關鍵是,我們怎麼去用好這種無形的工具呢?陰陽並濟、虛實結合,纔是道。所以大家首先不能去牴觸這種形而上的東西,唯心和唯物,沒有絕對的好壞,關鍵在於你的應用場景和調配比例是什麼。有些朋友對一些形而上的東西進行全盤否定,這其實是不對的。比如,把“祭祖”理解爲完完全全的封建迷信,就過於偏激和狹隘了。這是一種思想文化,你得學會去用它。怎麼用?兩個方面舉例說明:識人和謀事。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大家有時候是不是感覺自己身邊太魚龍混雜了,根本不知道什麼樣的人值得交往、可以信賴?

通過“祭祖”這種隱形文化去識別他們就行了。

很簡單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不敬畏自己的祖宗、不關愛自己的家人,你覺得他還會真正對誰掏心掏肺?

再擴散一下,你要識別一個人,先看他守不守規矩、講不講原則、有沒有道德、受不受約束,比如朋友之間要講義氣,結果一有利益衝突,人家就不把你當朋友了,這種人你還能把他當朋友嗎?

比如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些人爲了錢毫無底線,這種人你就只能跟他談利益不能跟他談感情;

比如有些人話永遠是說得漂漂亮亮的,但事沒有一件做得踏踏實實的,你就千萬不能與之共事,插科打諢倒是可以;比如有些人,大家都在遵守某個積極的規則,他偏要出風頭地來搞破壞,不管他有沒有道理,這種人都不值得深交。

總而言之,識人其實很簡單,就是學會利用自己的已知條件去做參考嘛。你認爲孝順、善良、真誠、感恩這些品質很重要,去識別他們身上有沒有就行了嘛!但識人也很複雜,因爲你自己要是啥也不懂,你的已知條件就會非常有限,你的參考維度就會相當有限,一個低層次的人是很難識別一個高層次的人,比如有些淺薄的人到處噴人,有些人他噴完了可能都沒明白別人的言行含義是什麼。

現代人比較講究“資源整合”,那啥是資源呢?有形資源是資源,無形資源也是資源,甚至比有形資源更重要。文化認同、價值認同、思想認同,這些都是謀事的高級路徑。

古人說道不同不相爲謀,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千萬不要與自己三觀不合的人去謀事。

比如你想做一個關於孝文化的產品,你找那些不孝順父母、不關愛家人的人謀劃,那不是雞同鴨講、背道而馳嗎?

比如你想尋求一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來做個自媒體的產品,你可以多跟他交流一下自媒體文化和理念方面的東西,看看他的意見和觀念,若是他的負面能量表達到了一定程度,趕緊撤,不要猶豫,這種人一定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

比如別人找你來商量某個事情或者尋求某種合作,不要着急發表自己的意見,先聽他的介紹,如果他是一個可靠的人,一定會給出可靠的方案的,並且會用很接地氣的方式跟你溝通的。

若是對方一上來就給你滿嘴跑火車,你該敷衍就敷衍,該拒絕就拒絕,你的時間也是有成本的,別浪費了。

總之,像“祭祖”這種形而上或者虛無縹緲的東西,其實只要運用得當,是個好東西。其他事物,也大抵如此。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最後,“祭祖”也代表國人骨子裏“落葉歸根”的情結。

標籤: 祭拜 祖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mkd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