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活字印刷術是由誰發明的

活字印刷術是由誰發明的

畢昇。

活字印刷術是由誰發明的1

一、基本概況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二、發明過程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昇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覆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畢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像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爲單個的膠泥活字。

爲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爲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裏,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託,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

活字印刷術是由誰發明的
  

排滿一框就成爲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藥劑稍微融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爲版型。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爲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藥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木格里,以備下次再用。

三、發明意義

活字製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拼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活字版印完後,可以拆版,活字可重複使用,且活字比雕版佔有的空間小,容易存儲和保管。

這樣活字的優越性就表現出來了。用活字印刷的這種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統一全國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詔書,考古學家認爲,"這是中國活字排印的開始,不過他雖已發明,未能廣泛應用"。古代的印章對活字印刷也有一定啓示作用。

活字印刷術是由誰發明的2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發明者

活字印刷術是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而發明出來的一種印刷方法,發明者爲北宋慶曆間的畢昇,不過說其發明活體印刷術,倒不如說他發明的泥活字標誌着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也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的`人,比約翰內斯·古騰堡的鉛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

2、使用方法

據悉從漢朝的漢朝蔡倫改良紙的生產以後,書寫材料比之前的更加輕便簡潔了,但抄寫的書籍還遠遠不夠多,無法滿足當時學生的需求,也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東漢末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而後在唐朝的雕版印刷術上進行改良、創新,直到畢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此時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而後將稿件的單字挑出來,並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即可。

活字印刷術是由誰發明的 第2張
  

3、文獻記載

活字印刷術的文獻記載最早出現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在書中記載內容如下: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畢昇用膠泥制字,將一個字爲一個印,而後用火將其烤硬,使其稱爲陶質,而後排版時在鐵板上放鬆香、蠟、紙灰等的混合物,且鐵板周圍有個鐵框,再擺滿要印的字印,並用火熔化混合物,最後在平板上按壓一下即可,不過畢昇的膠泥活字沒有保留下來,但活字印刷術保留下來了。

4、歷史影響

活字印刷術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爲了活字印刷術近代印刷術的發展提供了強健、穩定的地基,同時爲傳播知識發展壯大和促進世界文化的健康發展具有極大的作用,此外活字印刷術還有利於普及教育,提高閱讀能力和增加了社會交流的機會,此外印刷術爲我國四大發明之一。

活字印刷術是由誰發明的3

畢昇的活字印刷術,給世界帶來的影響

畢昇創造發明的膠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國印刷術發展史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是對中國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對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出偉大貢獻。

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費力又耗料耗時,不僅存放不便,有錯字又不易更正。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簡單靈活,又方便輕巧。

春秋戰國時期的竹簡,是把竹片或木片砍成同樣長短的條,然後用麻繩或皮條串編到一起;同時還出現了帛書,就是把字寫在絲綢上,然後用木棒作軸,把絲綢捲起來。

"冊"字就是書簡的象形字,多像一根線串起的竹條哇!同樣,"卷"字是來源於一卷卷的帛書。"第一冊"、"第一卷"就是這樣由來的`。

活字印刷術是由誰發明的 第3張
  

當時絲綢很貴,用來做書很不現實,而書簡又太重了。據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的書簡就有120斤重;而東方朔給漢武帝寫了一篇文章,就用了3000片竹簡——他們真是太辛苦了!

十一世紀中葉(宋仁宗慶曆年間),畢昇發明了一種更進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術,把我國的印刷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畢昇用膠泥制字,把膠泥做成四方長柱體,一面刻上單字,再用火燒硬,使之成爲陶質,一個字爲一個印。

公元600-1050年這段時間裏,歐洲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質量非常低,而此時期的中國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卻日益發展;當時的歐洲人口稀少,文化普及程度非常低,加之沒有印刷技術,手抄本書籍也非常有限。

而此時的中國已經發明瞭印刷書,書籍的保有量急劇增加,據相關統計當時中國的書籍比全世界書籍的總和還要多。

公元1041年,畢昇發明出活字印刷術,這被全世界公認爲是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推動了印刷術的發展,是印刷史上的一大變革,提升了印刷效率,促進了文化傳播。

活字印刷術最先傳到朝鮮,被當地人稱爲陶活字,後來又傳到了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以及德國、俄羅斯等歐洲國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p88q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