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七夕節的象徵物

七夕節的象徵物

七夕節的象徵物 ,七夕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中國情人節,在七夕的文化當中也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蘊,在古代七夕是婦女祈求心靈手巧的日子,下面來了解七夕節的象徵物。

七夕節的象徵物1

1、巧果:七夕節應節食品中,以巧果最爲出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七夕節必備的點心。這些巧果,大概起源於宋代。還有的人用面做餅,稱之爲巧餅,流行於福建邵武地區。諺語說七夕吃過巧鍋,能使人巧。

2、巧酥:在七夕節期間,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爲“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3、索餅:索餅是以前人們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後來演變成了吃掛麪的習俗,可以說,掛麪的.祖先就是索餅。索餅是奈良時代傳入日本的,長得很像我們中國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麥和米粉和在一起,擰成繩子一樣的細長狀,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4、雞:爲了希望牛郎織女能過上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在浙江金華一帶,七夕節當天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爲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七夕節的象徵物
  

5、五子: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6、巧芽面: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釐米長,便可做手擀麪,下鍋煮熟,做成豆芽湯,最後把麪條抓到碗裏,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7、餃子:在很多地區在七夕節當天都會吃餃子,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裏。如果吃到銅錢的話就代表很有福氣;如果是吃到針的話就代表心靈手巧;如果吃到棗子就代表能夠早婚,收穫美滿的婚姻

七夕節的象徵物2

在古代七夕節送什麼禮物

當今中國的情侶一般都會過兩個節日,一個是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而另一個則是七夕,中國古代傳統的情人節。但無論是哪一個,對於女方來說,最爲重要的當然是收禮物了。

而七夕這天曬禮物也成了許多女孩子會做的事情,許多單身狗都表示自己的狗糧已經吃飽了,然而其實這些禮物都不算什麼,中國古代的女子收到或者送出去的.禮物遠比現在的要浪漫。

梳子

在我國古時候,送梳子有私訂終身,欲與你白頭偕老的意思,另外,古代的女子出嫁前有家人爲其梳頭的習俗,所謂“一梳梳到底,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子孫滿堂”,既包含了家人的美好祝願,也有愛意的傳遞。

送釵

釵不僅是一種飾物,它還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爲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

七夕節的象徵物 第2張
  

荷包

荷包是我國漢族傳統服飾中,咱們所隨身佩帶的一種裝零散物品的小包。荷包上繡鴛鴦常用作定情之物,老婆送給老公佩帶,以示夫妻恩愛、永不分離的意思。

送羅帕

在許多古代的典故中,不少青年男女因爲拾到 羅帕而相識,隨後相連。在古代,羅帕多用於傳情,而且帶着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纏綿之意。

頭髮

古人對身體部位十分看重,認爲這也是“孝”一部分。將自己身體一部分送給心上人,表達無以復加愛意,頭髮自然最合適不過。所以古時候,女子經常會剪落一束青絲贈送給情郎做定情物。

粉盒

粉盒,是古代女子寄存脂粉的化裝盒,是婦人閨房中不可或缺的往常用品。粉盒除了具有梳妝裝扮的運用功用,還是古代才子佳人的定情信物、合巹的見證和令人賞心順眼的藝術品。

七夕節的象徵物3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

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在古代乞巧節活動主要以單身女性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爲主,所以這一天又叫“乞巧節”。對於七夕節,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熟悉了,七夕節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自古有之,歷史悠久。而在七夕節這一天,也形成了許多的習俗文化,對於這些習俗文化,很多朋友都不一定清楚,那麼今天就一起來看看,七夕節都有哪些風俗吧。

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節(乞巧節),根據傳統,凡間的女子要當庭布筵,虔誠跪拜織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靈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藝。 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爲“得巧”。

七夕節的象徵物 第3張
  

在節日前利用若干種植物,如小麥、 綠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數寸後,於七夕即日用紅藍綵線束紮起來,作爲一種得子得福的象徵。還用蠟塑各種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爲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爲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着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爲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爲牛慶生”的`習俗。

《楊園苑疏》記載,漢建章宮有太液池,池西有漢武帝之曬衣閣,每到七月初七,宮女必登樓曬衣。此當爲七夕曬衣之緣起。

漢族歲時風俗,每年七夕節舉行。漢族民間傳說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農曆七月初七,俗又稱“魁星生日”。“ 魁星”系 北斗一 星宿名。漢族民間謂“魁星主文事”。 閩東一帶讀書人崇敬魁星,僅次於 孔子,於“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

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的傳統七夕節。爲了“乞巧”,有七月七吃巧果的習俗。巧果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用麪粉或者米粉製作成的油氽點心。

標籤: 象徵物 七夕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qpxj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