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國中教育隨筆(精選15篇)

國中教育隨筆(精選15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中教育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中教育隨筆(精選15篇)

國中教育隨筆1

關於閱讀區建立的重要性,我似乎已經不用多說了。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要性,絕大多數幼兒園都會有閱讀區,供小朋友們閱讀。然而,在幼兒園小班的閱讀區中,存在着許多問題,許多幼兒園異常是小班的閱讀區形同虛設。教師因爲懼怕孩子把書撕壞,所以乾脆不發給孩子書,除了幼兒的教材以外,不讓孩子接觸圖畫書。有的幼兒園雖然爲孩子配了書,可是僅限於讓教師拿着,給孩子講,孩子沒有操作的機會。筆者調查了幾家幼兒園,不一樣程度地存在這樣的問題。

其實,我園也以往出現過類似的問題,一個學期下來,小班發下去的圖書要麼像新書一樣,沒有發揮它的作用,要麼就被小朋友撕成一頁一頁,不能看了。以至於圖書在小班變成了一種擺設。

對於小班來講,圖書區的管理是個十分重要的工作,作爲教師,我們要從哪幾方面入手,培養孩子的閱讀本事,讓我們的圖書最大程度地發揮它的作用這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我認爲圖書區的建立要遵循幾個原則,如便於孩子取放,購買圖書時選擇孩子感興趣並對孩子有教育意義的圖書,如繪本。在閱讀區佈置漂亮的環境,讓孩子從喜歡環境開始喜歡閱讀區,另外,如果有條件,能夠放一些輕音樂,孩子會喜歡的。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必須讓孩子接觸圖書。如果孩子沒有接觸圖書的機會,那麼良好的早期閱讀習慣便如紙上談兵,無從談起。那種把圖書束之高閣的作法無疑是不可取的。

也許有的教師會說:圖書買來是看的,幼兒書的價格不菲,小班孩子還不懂事,讓他們撕掉了多可惜啊!還不如等他們大了,懂事了再讓他們看。是啊,等他們長大了,撕書的機率是少一些了,可是,小班時期接觸圖書的機會也失掉了,書與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來比,哪個更重要相信教師們的心中都有答案。

接下來,重要的環節就是閱讀環節的管理,教師在其中扮演關鍵的主角。教師示範孩子們取書方法,翻頁的方法時,動作要規範,要輕,讓孩子在感官上感受到對圖書要愛護。

當然,小班孩子的自控本事比較弱,撕書在小班是常常發生的事。小班寶寶爲什麼會撕書呢原因有幾下幾點:

一是孩子的敏感期。三歲左右的孩子,手的肌肉正在慢慢發展,孩子會喜歡做一些手工,撕紙是孩子們喜歡做的工作。教師能夠在美工區準備紙讓幼兒撕。這樣能夠降低孩子撕書的`概率。

二是圖書資源不夠。在圖書資源比較少的情景下,孩子因爭搶而導致圖書損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再次,不會保護圖書,如翻頁不注意,扔書等不良習慣。最終,模仿別的小朋友。孩子的模仿本事很強,看到有的孩子撕書,他們就會跟着學。

所以,作爲教師,我們能夠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防止孩子撕書:

首先,教給孩子正確閱讀的方法,從取書、翻書、閱讀、收書,都養成良好的習慣,這能有效防止孩子撕書。

其次,滿足孩子手部肌肉發展需要,在手工區投放材料讓孩子自由撕折。可是要儘量避免把舊書撕掉讓孩子撕着玩。

再次,發現有損壞書的現象要及時做出反映,不能視而不見。在幼兒規則養成中有一條重要的理論:破窗理論。即,當一個孩子違規而沒有被制止,孩子違規的行爲會越來越多,相反,如果立刻制止,就會有效扼制不利的影響。所以,教師看到孩子撕書時,首先要制止。並和撕書的孩子一齊把圖書復原。這樣做聽起來很麻煩,但對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卻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讓孩子從小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我們的職責,小班閱讀區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所以,我們不可忽視小班的閱讀區,創造一切條件給小班幼兒閱讀供給機會,理智地管理,使閱讀區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使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國中教育隨筆2

所周知,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我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也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在這一節一節的課堂教學中,構成了學生成長的人生歷程,我們在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總有一些所思、所感、所悟、所獲。

一、巧妙設計問題,引入學習目標

學習動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強烈的學習動機是由學生高層次的學習需要和成就感激發的。在教學目標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內涵,巧妙設計能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有助於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引發生疑質疑。問題設計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點,有啓發性、挑戰性和研究性。如在學習化學反應時,針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我設計的探究性學習問題是:麪粉可以爆炸嗎?麪粉的爆炸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麪粉可以燃燒嗎?等等。在國中學生的常識中,麪粉是不會燃燒和爆炸的,這種“違反常識”的問題,可以強烈地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激發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積極主動。

二、教師要勇於探索,爲學生樹立榜樣

課堂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學生的思想上留下印象,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產生影響。我們要求學生在學習上勇於探索,多思、多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體現出這樣的行爲素質,這樣你的思想你的要求才能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

例如,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新教材中的.[實驗2—5](2),給過氧化氫溶液微熱可看到有較多的氣泡冒出,按教材上的操作看不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這就沒法讓學生得出過氧化氫溶液在加熱時能放出氧氣的結論。此時,教師對出現此現象的各種推理都顯得蒼白無力,亦有武斷的嫌疑。於是我故意提出問題:該試管中放出的氣體是不是氧氣?我們該怎麼辦呢?學生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學生說,把氣體收集在集氣瓶裏,再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我說爲什麼?答:如果是氧氣的話,氣體會多一些,容易看清現象。大家說得不錯,那我們用什麼方法收集該氣體較好呢?這一下教室裏又炸開了鍋,爭吵不休。我叫兩個代表講明觀點,甲方說因爲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操作簡單、省時;乙方說因加熱時可能產生大量的水蒸氣,用排水法可以使水蒸氣冷卻變成水,收集到的氣體校純淨。雙方的辯論使我感觸頗深,只要教師給學生機會,善於引導,學生的智慧隨處閃光,有時他們的見解會令我們吃驚,禁不住爲其喝彩。最後,我亮明自己的觀點,支持乙方,因爲他們的觀點更科學,更嚴謹。在學生的配合下我們用大試管代替集氣瓶,用排水法收集了氣體,經檢驗該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劇烈復燃(學生操作),教室裏發出“哇”的驚歎聲,此時披開被加熱的試管口的單孔塞,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木條亦復燃。此時,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該實驗通過如此探究及改進具有如下的積極意義:①能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過氧化氫溶液在加熱的條件下能放出氧氣;②可直觀地觀察到氣泡在水槽中冒出的速度很慢,對介紹二氧化錳對過氧化氫的催化作用有很好的幫助;③讓學生體會到對待實驗要科學、嚴謹、勇於探索,得出結論一定要有科學的推理和充分的證據。

總之,新課程改革爲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爲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爲,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絕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國中教育隨筆3

有一句名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有許多好處,讀書能夠讓我們增長知識;讀書能夠開闊我們的視野;讀書能夠讓我們收集到許許多多的好詞好句好段。在讀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書是無邊無際的海洋,書是知識的天空,書是無垠的草原。

高爾基以往說過這樣兩句話:“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是的,書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它能讓我們放鬆心境,自由呼吸新鮮的'空氣。我認爲,愛書是永遠都不會錯的,書能夠讓我們改掉許許多多的不良習慣。讀書真好!讀書使我立志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要像敬愛的周總理那樣“爲中華之崛起而讀起”我們僅有從小刻苦讀書、學習,掌握那淵博的知識,長大了以後,才能用我們的才幹爲人類服務,報答我們那親愛的祖國。

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去書的海洋遨遊吧!那時你會體會到莎士比亞的名言:“生活中沒有了書籍,就好像沒有了太陽;智慧中沒有了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所折射的真理。

國中教育隨筆4

9月29日和30日的運動會是我校歷史上的首次秋季運動會,但這次的運動會除了言語激勵、身體力行之外,整個活動過程全有兩個班的班幹部自行組織,而我採取的原則依然是兩個班互相競爭,不僅是班幹部的競爭更是兩個班集體的競爭。整個過程我沒有插手班幹部的組織,雖然偶爾也幫助協調一下,但更多的是站在看臺上爲他們加油吶喊。

整個運動會進展的還算順利,雖然兩個班的比賽成績相差懸殊,但看得出他們都盡力了。本次運動會,我們的八五班由於個人單項的積累,班級名次考前,並獲得年級第二的成績,但八六班相對來說個人單項特別突出的似乎不那麼多,但一路上我卻不斷給孩子們打氣鼓勵。

9月30日下午除了學生團體項目“開火車”之外就是xxx三個年級的老師比賽項目,當天下午,有的學生問我有沒有參加比賽,爲了給孩子帶個頭,我給學生說,只要年級派我參加我就一定參加決不推辭。果然,由於年級主任被限制參賽,最後周主任讓我參加男女混合4X100米接力賽。由於事前不知道自己要參加比賽,所以準備工作做的也很不充分,臨比賽時還和學生換了換鞋。

比賽時,我們八年級前面兩位老師跑的很順利,也很靠前,這讓我很有壓力,畢竟我已經多年沒有跑步。但想到學生能爲班集體而不顧一切的參與,作爲老師又怎能推辭,爲了兌現給學生的承諾,我最終決定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跑。不巧的是,當我努力跑出自己的水平,並且還佔據一定的優勢時,突然腿腳一軟,自己一下子摔了個跟頭,看到孩子們都在看臺上還在爲我加油,我努力站了起來,當自己咬着牙跑到下一棒時,早已被其他兩個年級的同事超過。

運動會結束後,當同事還有自己的學生都過來問我身體如何時,卻突然發現自己的胳膊還有腿膝蓋已經被蹭掉一層皮,紅紅的.連我自己都不相信,而此時我才覺得我的腿和胳膊有點疼。看到同事和孩子們的勸慰,我沒有說疼,只說蹭了一層皮而已,很快就好了。班裏的幾個學生非要帶我去看醫生,我沒有答應,畢竟學生還沒有放學,我也不放心。最後,在學校醫務室任老師的幫助下上了些碘伏,總算堅持到了放學。

摔倒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孩子們的真誠,雖然受傷,我依然堅持,我在告誡自己,我做不了學生的榜樣,但我會以身作則。運動會已經過去幾天,而腿和胳膊到現在也還沒有恢復完好,但我給學生的承諾做到了,這是我最高興的事。

國中教育隨筆5

爲了更好的迎接期會考試,我精心準備了一份關於七年級下冊第六、七章的背記複習材料,爲了降低背記難度,我特意照搬了平時上課時導學案中填一填的內容,希望同學們在複習背記的時候能回憶起上課時的一些情境,從而讓背記可能更容易一些,同時我還設定了背記的時間和內容,並要求同桌互相幫助提背。可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依然發現了不少問題:

1.部分學生的執行力不夠,沒有按照要求在規定的時間讀兩遍背記的內容,也沒有要求同學幫忙提背;

2.背記方法不當,很多學生存在死記硬背的現象;

3.存在作假和包庇的現象

針對以上現象我採取一些措施改進:

1.課堂上拿出相應的時間檢查學生學生背書落實情況,必要時要求全班同學齊讀多遍,達到強行記憶的要求,對於背書較差的同學採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2.指導改進背書方法,我大爲推廣減法背書,就是不斷的劃去已經熟悉、會背的內容,集中精力攻克還不熟悉、不會背的內容,這樣需要背記的東西會越來越少,又由於做了標記,學生鞏固也更容易。

3.對於作假包庇的學生多加批評教育,加重處罰。

經過實踐,發現背記的'效果明顯的好了起來。現在回想起來教師和學生的成長不就是在一個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嗎?教育最怕的是發現不了問題,只有發現了問題,我們纔有進步和成長的機會!

國中教育隨筆6

一、當前散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位教師教學《背影》時用很多時間去分析父親去買橘子的幾個動詞,進行類似應考的語言賞析的答題訓練,指導了答題的方法,甚至是答題的格式。學生聽完後抄寫教師課件上所謂的標準答案:探、攀、縮、爬等動詞表現了父親買橘子的艱難,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對父愛的深深的理解和無限的感動之情,而沒有把父親買橘放在一個情境來體驗,即祖母去世、差使交卸這樣的慘淡光景之中,也沒有展現父親面對年已二十歲的兒子,不辭辛苦,親自爬過月臺買橘的這種特別深沉的情感。當然,兒子在文中對於父親的情感已是非常複雜的,感恩、愧疚、釋然兼而有之。這麼深沉的情感像這樣教學就顯得單調而膚淺。這個案例表現了教師對文本細讀不夠,也不到位。

二、對策

(一)明確散文分類,把握教學的切入點

現代散文是國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回答“散文教什麼”的問題,首先必須明確國中散文的分類及其特點是什麼,根據散文的文體特點和單元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再確定教學方式,這是散文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下面,我說說國中散文的分類和切入點。一是記敘性散文。記敘性的散文對人與事的描寫都是真實的。正如作家吳伯簫所說:“說真話,敘事實,寫實物、實情,這彷彿是散文傳統。古代散文是這樣,現代散文也是這樣。”這類散文最顯著的特徵來抒發作者的內心真實感受。寫人與敘事都是爲抒發作者的主觀情感服務的。所以,敘事性散文教學的切入點可以是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及其生活場景,挖掘作者寄託在文本中的主觀感情。如教學《散步》時,我們可以抓“我們”“田野”“散步”這幾個關鍵詞爲切入點,通過簡要的分析人物來更好地體會“我”要表現的情感和對生命的感悟。二是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主要以抒發作者主觀的真實情感態度、生活激情等爲主。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所以,抒情性散文教學的切入點可以是:引導學生明確文章的抒情方式;追尋作者的情緒變化與情感線索;品味關鍵語句深入體會抒發的`感情。三是議論性散文。國中教材裏的這類散文所佔比重較小。這裏不闡述。

(二)體悟作者情感,突出散文的核心點

許多學者在談到散文的時候,都說過散文是作者內心的獨白,抒發作者的真實感受。散文的本質特徵就是貴在有“我”。散文的內容和形式都是爲抒發“我”的真情實感服務的。作者通過自己的審美眼光,爲了更好地表達情感,讓客觀的生活和世界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美化和同化。如果忽視了散文背後作者的存在,就會造成教學偏差。所以,我們散文教學的核心點是解讀作者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理。

1.抓住“意脈”,感受情感

文學作品都是特定社會的具體反映。很多作家在進行散文創作時都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瞭解現代散文作品的相關背景知識,是通向現代散文閱讀和鑑賞方向的一把鑰匙。如《背影》表達的感情是複雜的,有感動、愧疚、釋然、懷念等。教師可以引入相關背景,如當時他們父子感情不好,有矛盾,才能更好地讓學生體會文章前半部分“我”厭煩父親的關愛,甚至公然拒絕。後來,父親爲“我”艱難地去買橘時,我流下感動的眼淚。抓住這個變化,這個轉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意脈”,即“厭煩—拒絕—感動”,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更好地體會感情。正如孫紹振所說:“對文本分析不得其門而入,原因之一就是對自發主體的迷信,具體表現就是無視文本深層‘意脈’和文體的審美規範和風格創新,閱讀在感知顯性層次滑行的頑症,其根源蓋出於此。”

2.品味語言,領悟情感

在整體把握文章後,我們應該注重對關鍵的重點的語句進行品味。這是更好地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的常用策略。學生只有通過品味語言才能感悟到文本語言的魅力所在,感悟到文本表達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才能提高學生閱讀的敏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散文中哪些句子值得品味呢?從內容上看,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從結構上看,處在文章開頭、結尾或全段開頭、結尾起引領後文或總結前文,起到承上啓下或前後呼應的句子。從表達方式上看,文中抒情、議論的句子。從修辭上看,運用了比喻、象徵、排比、反問等手法的語句或者語意比較含蓄的語句爲關鍵語句。從煉字上看,關注運用準確、生動和富有情韻的字詞,變異語言和模糊語言等。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時,我抓住“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中的“擋”字進行品味:(1)你能把“擋”字換成哪個字?(2)引導比較“擋”和換後的字比較,哪個字更好,好在哪裏?(3)一個“擋”字,你能想象到母親當時怎樣的情形和心理?(4)一個“擋”字,你體會到了什麼?通過比較學生感受到“擋”是母親主動、急切而爲之,彷彿看到了母親緊張惶恐的情形,體會到母親擔心兒子看到衰敗景象而擔憂的心理,體會到母親對兒子的精心呵護與關照。這樣,學生就深刻體會到母愛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之情。這樣的教學不是粗而化之、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的粗放式的低效教學,而是教給方法,培養能力,情感受到薰陶的集約化精細化深度化的教學。

3.挖掘矛盾,體會情感

語文教材中有不符合邏輯、違反語言規範的用詞現象。這些語言看似矛盾,卻是作者的有意爲之,蘊含着深刻的寓意,隱藏着作者和人物的心靈密碼,顯示着語言的精妙。將其原來的、未經作者加工的狀態想象出來,與文本中的形象加以比對便很容易看出其中的矛盾了。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百草園只不過是個只有一些野草的、荒廢的園子,但是作者卻說它是“我的樂園”。這就是矛盾處,抓住這一點分析,我們便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喚醒自己童年時期的感覺和體驗,重拾當年自己創造歡樂的回憶,便會很容易地進入到作者所營造的充滿童趣的精神樂園中,體悟到文本中所描述的童心和童趣。

4.填補空白,豐富情感

文學創作之中的“留白”是指有意不寫或者簡寫某些內容,留給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從而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葉聖陶先生也曾指出:“文藝作品往往不是倒筐倒筐地說的,說出來的只是一部分罷了,還有一部分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沒有說出來,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才能夠領會它。”“空白”只有在讀者的能動閱讀活動中才能獲得生命。閱讀教學中對作者本來難以言說的內容引導學生解釋和填補,成爲一個豐滿的審美對象。例如,《阿長與〈山海經〉》中寫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教學時,執教教師創設了讓學生說說阿長去給“我”買《山海經》可能發生的情況。通過還原作者省略和淡化的這部分內容,可以很好地讓學生走進作者要表現的內心世界,真正感悟到作者了當時巨大的震撼,從而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散文是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難點所在,是學生閱讀的難點所在。我們的研究只是解決了散文閱讀教學中的一部分問題。要真正提高散文閱讀教學效率,根本途徑是提高教師的文學修養和解讀文本的能力。

國中教育隨筆7

一隻小狗偶然闖入一間房屋,屋內牆壁四周鑲滿了鏡子,這隻狗對着鏡子汪汪亂叫,鏡中的許多條狗也回報以狂吠;小狗開始對着鏡中的影像攻擊,鏡中的狗也羣起而攻之;小狗碰得頭破血流,最後氣絕身亡。第二隻小狗也進入這間屋子,它對着鏡子又是伸舌頭,又是搖腦袋,又是聳身作揖,又是親暱觸摸,鏡中的小狗也友善地同它戲耍。小狗快快樂樂地玩耍一陣,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夢幻小屋。

兩隻小狗置身相同的情境,一隻一命嗚呼,一隻活蹦亂跳;同樣一間小屋,對第一隻狗而言是墳場,對第二隻狗卻是遊樂場。原因何在?答曰:心態使然。第一隻狗以敵對的態度對待同類,故而只能生活在焦慮、恐懼和絕望之中,最後自絕狗世;第二隻狗以友善的態度對待同類,故而生活得自在、輕鬆、愜意,對生活充滿留戀。

我想到另外一個小故事:蘇軾和佛印在一起閒話,蘇軾對佛印說:“我看你像一堆狗屎。”佛印沒有以牙還牙,而是心平氣和地說:“我看你像一尊金佛。”蘇軾挺得意,自以爲佔了便宜,口舌上打了勝仗,回去後興高采烈地告訴蘇。蘇劈頭潑來一盆冷水:“大哥,你上當了。你看別人是一堆狗屎,說明你心中盛放的是狗屎;佛印看你是一尊金佛,說明人家心中有佛。”蘇軾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境界太低,修養太疲。

心中有佛,便是人生的大光明、大境界。有了這種心態,才能善待同類,廣解善緣;才能淨化心靈,根除邪念;才能寵辱偕忘,不以物喜;才能容納天地,像江河般執着,像大山般堅定。

教師最需要具備這種健全的心態。教師肩負着將學生渡向光明、幸福的境界的重任,應該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因爲每一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價值,都有追求真善美的原動力,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教師以愛爲動力,就能找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鑰匙,就能化育桃李,成就英才。

有時,因爲教師要求過嚴,急於求成,引發學生反感,教師會變得急躁;有時,因爲教師備課疏漏,講解有誤,引來學生非議,教師會變得惱怒;有時,因爲不明學情,設計不當,引來學生冷遇,教師會變得沉悶;更多的時候,教師因爲任務重,壓力大,會產生攻擊情緒。教師本非神仙,產生這些消極情緒都很正常。但教師應該善於調控這些消極情緒,不讓其蔓延。教師還應自覺檢點教學中的失誤,不斷加強業務修養,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使教育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科學性,更富感染力和說服力,惟其如此,才能消除師生隔閡,形成共生共鳴共榮的機制,使教學達到魚水相歡、水融的境界。

讓學生都成爲快樂的`小狗,讓教師都成爲大度、博愛的佛。讓我們不斷優化自己的心態,充分發揮心態的力量,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成快樂甜蜜的事業。

國中教育隨筆8

曾聽年輕教師感嘆:“我當初爲什麼選擇當教師?真沒意思!”也曾聽中年教師這樣的抱怨:“現在的學生起來越難教了”、“真是一屆不如一屆啊!”

是的,教師工作不轟轟烈烈,學生的事也無大事。但教育卻是具有挑戰性的,學生的事不大但也絕無小事。人們常說人間百態,那麼說學生百態也一點不爲過。特別是每位班上都有那麼幾位“屢教不改”的學生。從個人感情上講,“屢教”而“不改”時間長了,會讓我們有些疲倦,我們會感到很累,有時就可能會放棄。但從我們是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講,我們不應該放棄。怎麼辦?我們的辦法就是憑藉我們的教育智慧。面對教育新時代,面對煩事瑣事組成的每一天,我們的教育智慧到底從哪裏來?

一、放開胸懷爲教育智慧插上翅膀。

作爲在一線工作的教師,每天的工作都要面對煩事瑣事組成的每一天。還記得一次上課時,我意味深長地對一名上課打起了瞌睡男生笑了笑。沒想到,這一笑,讓他臉紅了,以後再好沒有發生過這種現象,收到了聲色俱厲都沒達到的效果。這件事讓我想了很久,學生是一羣沒有長大的孩子,是孩子就沒有不犯錯誤的,對待學生的錯誤,老師的寬容,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能主動反思自己的錯誤,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反省中提升自己。“教育的智慧便是來源於寬廣的教育情懷,教育的成功,就在於給了孩子一個夢,只有在寬容的天空下,夢想才能夠自由的飛翔。”

對待學生我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但自己呢?繁忙教學工作,優勝劣汰的格局,讓我們時時繃緊心中的弦,爲考評忙,爲職稱忙,爲成功竭盡全力。這一切,讓我們的心變得像穿上了一層厚厚的盔甲,心理上的天平傾斜了。於是乎,煩惱叢生,當我們把自己不良的情緒不自覺地帶入工作時,就會傷害到無辜的學生。

爲此,我們作爲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開闊我們的胸懷。當我們把教學當作是一種享受時,我們就會發現其中樂趣無窮:學生一句稚氣的問候讓我們心情舒暢;學生解開一道題讓我們激動;學生正確處理了同桌之間的關係讓我們欣慰……這種享受是隨時隨地的。放開我們的胸懷,享受我們的工作,能讓我們拋開患得患失、急功近利,與學生一起進步,分享每一個學生成功的快樂。

二、堅持不斷的學習,積累教育的策略,是教師智慧的源泉。

還記得三十年前自己剛上一年級的某一天,無緣無故地被讓學生氣得暴跳如雷的老師踹了一腳,這讓性格內向的我好長時間都擡不起頭來。後來,陰差陽錯,我也成了一名教師,所以我發誓決不做一個粗暴的老師,這讓我的家人很是爲我擔心:你這樣“和氣”能當好一名教師嗎?爲了能解決家長的疑惑,給自己爭口氣,工作後,讀了很多關於對學生“對學生關愛到家”一類的文章,“愛,是一切教育魅力的源泉。”“愛可以創造奇蹟。”類似的教師心得可以說在任何一種教育刊物上都隨處可見。

深信對學生的愛可以改變一切的我成爲一名班主任,憑“愛”做事卻發現我的班級學習成績和各項管理卻都總是不及別人。這讓我感到困惑:是不是自己對學生的“愛”做得還不夠?爲什麼我對學生的“愛”不起作用?

這時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及時爲我指點迷津:對待學生你不能一味“愛”,要有一顆“慧”心,否則……不用多說,我知道後果。此後,向有經驗的同行學習。照着他們的樣子,搬着他們的“妙招”——對待不同的.學生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志存高遠的學生用宏偉目標引導之;聰明但坐不住的學生要用責任約束之;好強但性格敏感的學生要因勢利導,去弱存強;懶散又無定性的學生要攻心爲上,耐心教育與加疏導……一顆愛心加上靈活的方法,就使得學生百花齊放,百花爭豔,自己的班級管理工作也做得井井有條了。

教師——一種充滿智慧的人格特質!教師要有精益求精的學者形象,教師應該有淵博的知識,是教學的內行,纔會受到學生的擁護和愛戴。教師的教學是要厚積薄發,厚積的過程是寂寞的,甚至是痛苦的,而薄發的過程是令人欣慰的。一個好讀書,好鑽研,有強烈求知慾望的老師帶給學生的也必定是一個良好的學風。一個老師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有魅力。

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深深感到:當好一名教師,的確需要愛,那將是真誠的,深遠的,博大的。但有了愛不等於有了教育,因爲表達這種愛需要智慧。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說:“愛必須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技巧,也可以說叫教育智慧。如果愛心不體現於日常教育中面對一個個具體難題所表現出來的智慧,這樣的愛是空洞的。”

三、潛心教育理論及教育行爲的探討是教育智慧的基石。

央視《實話實說》欄目開篇有一個聲音:“我們希望教育適應我們,而不是讓我們去適應教育。”時代的快速發展,也讓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與任何時候的學生都不同:他們有見多識廣,他們思想活躍,他們敢想敢幹……於是我們一些中年教師發出了“學生越來越難教”的感嘆。學生變了,社會對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兩年來,我國的教育體制正在進行着全面改革。伴隨着這一改革進程,作爲新世紀的老師,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正確把握教育本質,正確分析和應對各種教育現象,學習廣闊深邃的教育理論,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內涵,做一個博學多才,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創新求異的思想觀念的新型教師。

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與時俱進,才能找到應有的位置。面對新的最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意識,及時豐富自己,適應新的形勢。與時俱進,向學生學、向同行學、向社會學、向新理論學……學習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師是學生的渴望與期望,是家長的盼望與希望,是自己的願望與責任。我們要以熱愛事業爲基點,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那麼學生的“紛繁複雜”和工作的“循環往復”不再是教師的望而興嘆,而是構成成功事業的一磚一瓦。

國中教育隨筆9

作文是人們系統地表達知識和經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語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國中生要做到:“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容具體,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範、工整。初步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在此,筆者對國中語文作文教學作了一些思考。

一、精設文題,激發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甚爲重要,有了興趣纔會入迷,入迷纔會頓生靈感。有了靈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寫,發現問題就改,偶得佳句就用。這樣,“長期觀察,爛熟於心,然後凝神聯想,妙手偶得之,一揮而就”。久而久之,寫作就成了無形壓力下的自覺行動。語文老師的主要職責就是要善於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實現由“要我寫”向“我要寫”的轉變。實現這一轉變的基本前提是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生活實際、心理特點、思想狀況、寫作水平有一個深刻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在具體的寫作訓練中,給出適合學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設計作文題目。好的文題能讓學生感到興致盎然,只要貼近學生實際,標新立異,就能調動他們的寫作熱情。在我們現在的日常作文教學中,許多老師並不重視作文的命題選擇,表現在對學生作文的訓練缺乏通盤考慮,作文佈置往往興之所至,信手拈來,題目陳舊,內容重複,致使學生了無興趣,絲毫沒有創作激情。七年級階段,命題要富有情趣,爲以後的作文訓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八年級階段是國中生最活躍的時期,他們對一些事情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很有點兒“小大人”的派頭。命題應形象具體,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慾望。九年級階段,學生的思想日趨成熟,也善於思考一些較深刻的問題,這就要求命題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

二、感悟生活,豐富情感

感悟生活就要時時在意,處處留心,逐漸磨礪出能發現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於問爲什麼。倘若多問幾個“爲什麼”,就往往能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蘊含的思想和哲理漸漸顯露。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內容就越豐富,作文和生活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作文教學要重視生活,從生活出發,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動有趣的事來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寫真實的事情,力求寫實,作文水平纔可得以提高。

三、展現個性,鼓勵想象

實施“個性化”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趨勢。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以一致的標準和答案強求學生,應讓學生充分發揮其潛能,依據學生的個別差異作靈活的要求。鼓勵學生自我選擇感興趣的學習主題,在其獨特的潛能領域進行深入的指導。”因此,我們的.作文要求也要發揮學生的個性心靈去體驗生活,體驗人生,並用各自獨特的視角及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所感所想。新大綱在關於作文方面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高爾基也說過:“想象是創造形象的文學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師就應當充分發揮習作中蘊含的想象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鼓勵想象中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學生樂於動筆。個性是文章的靈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個性,鼓勵想象是學生作文的動力,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拓寬思路,自由想象發揮,寫出屬於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國中教育隨筆10

【教育背景】:

母親節,我在七(2)班作了一次調查:誰記得媽媽生日?全班級38名同學,僅僅13人舉手,當問及誰爲媽媽慶祝過生日,會場突然變得異常安靜,環顧四周,竟然沒有一人舉手,着實讓人有種說不出的難受。

有人說:“兒女的生辰是父母的青春在逃遁時留下的痕跡。”沒有母親記不得寶貝的生日,沒有母親沒有爲寶貝慶祝過生日,母愛是如此無私而偉大,作爲兒女,你知道該如何做嗎?

【教育理念】:

爲了讓學生意識到,爲了母親的微笑,應該努力學習,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引發學生進行討論,深刻認識到母愛的偉大,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從而更加感恩母親。

【教育目標】:

1、瞭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

2、增強學生尊敬父母的意識,激發努力學習的熱情。

3、知曉父母爲了自己上學而付出的辛勤勞動,從而感恩父母。

【設計思路】:

這是我校設計的與母愛有關的德育課,即給學生創設特定的情境,通過多媒體播放父母在外打工的畫面、角色扮演《一份賬單》、聆聽歌曲《媽媽的吻》、詩朗誦《讓我怎樣感謝您》等等,引導學生反覆品味,指導學生領會“母親的微笑”的內涵,糾正學生對“媽媽的嘮叨”理解的偏差,真正做到感恩父母。

【實施過程】:

一、初步感受:播放背景音樂《魯冰花》

在我們身邊,始終有這麼一個人,無論你走到哪裏,都舍不下對你的牽掛,她願把自己的一生無私的`愛都奉獻給你;在我們周圍,始終有那麼一種愛,她會讓你肆意的索取和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個人叫母親,這種愛叫母愛。

二、知曉艱辛:觀看圖片(播放背景音樂《母親》)

母愛就像一幅水墨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母愛就像一首舒緩的歌曲,婉轉悠揚。無論媽媽在哪裏,她都會給我們最濃的愛!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知道父母在外打工的情況嗎?知道他們的艱辛嗎?請同學們看看父母在外打工的辛勤畫面吧!

【活動小結】:

震撼學生心靈,通過學生觀看幻燈圖片,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初步知曉父母在外打工的艱辛,化抽象爲形象。

三、角色扮演:幻燈展示《一份賬單》

我們一起觀看學生扮演的《一份賬單》,去體會那份濃濃的母愛。

母親早上打掃兒子房間,發現桌上有一張賬單,上寫:用除塵器幫媽媽掃地,應付5美分;用洗碗機幫媽媽洗碗,應付3美分;幫媽媽澆花,應付2美分;幫媽媽尋找鑰匙,應付5美分;合計15美分

國中教育隨筆11

一、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新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教師的真正本領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課堂上展現自己的風采。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覺得數學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計算、數字,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爲“我要學”了。

二、變“學數學”爲“用數學”

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但數學應用意識的失落是我國數學教育的一個嚴重問題,課堂上不講數學的實際來源和具體應用,“掐頭去尾燒中段”的現象還是比比皆是。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爲人們的常識,如果數學教學仍舊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只會解答某一種類型的應用題、概念題等,卻不知道爲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教學“統計”時,讓學生統計學校各年級各班學生人數及男女生人數等,在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學會了勞動、調查等,真可謂一舉多得。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爲“用數學”。

三、變“權威教學”爲“共同探討”

新課程改革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爲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爲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

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角,成爲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我經常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你們的助手,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於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節課下來不但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時,我在學生舉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實物後,根據學生回答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話音剛落,馬上有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你說錯了,應該是有四條邊圍成的圖形,他們都有四條邊。”等他剛一說完,另外一個學生提出反對意見:“應該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條線段都叫做邊。”“他們還都有四個角,而且都是直角。”……我一直在一旁微笑的聽着,最後說:“嗯,這幾位同學說得很好,老師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積極思考,踊躍發言。把自己知道的和與我們學習有關的說出來,大家互相促進。”那一段時間這幾位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而其他的學生受其影響,上課發言也非常積極。當然,不是說亂成一團才爲妙,但一個開放的、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課,應該有他們自由表達意見的空間。適度的“亂”,在教師控制之中的“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加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的學。

四、變“單一媒體”爲“多種媒體”

當今人類以進入了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爲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爲主變成學生以學爲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到數學學科教學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喜歡這門學科。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國中教育隨筆12

反思最近一段時間的教學,有很多的不足和失誤。

經常抱怨。抱怨學生上課不認真;抱怨教材編排的雜亂無章;抱怨思想品德課太膚淺,沒有值得科研究的價值;抱怨思想品德不適合採取“先學後教”的方法;抱怨上好一節思想品德課比其他任何學科都難。現在我把平時的抱怨寫出來,發現抱怨的理由很多,唯獨沒有我自己!

我應該抱怨自己不能儘快地認識新學生,並採取措施很快地瞭解他們;應該抱怨自己對新課程理念還理解得不夠滲透;抱怨自己不能立足教材,而又不拘泥於教材,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抱怨自己還沒有找到適合新教材的新的教學思路。

經常自以爲是。走進課堂,學生還在打鬧,自以爲學生不尊重老師,而大聲斥責;課堂上,學生回答的問題與自己組織的'標準答案不一樣,自以爲學生是錯誤的,而急急忙忙出示標準答案;讓學生討論問題,一旦看到他們卡殼,便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準備好的故事、問題、例子等告訴他們,自以爲引導得很及時;和同事探討教學思路時,儘管虛心聽取他人意見,骨子裏卻自己爲自己的設計最好!看到自己教學中,竟然有這麼多的自以爲是,簡直是犯了夜郎自大的毛病。

在沒有了解學生的時候,大聲斥責,不能促進師生關係的良性發展;課堂上缺少的疑問,也便缺少了生機,又回到了原來“我講你聽”的老路子上;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他們就可能被侷限在老師設置好的狹小的思維空間中;……自以爲是的毛病,讓自己的教學不能做到左右逢源,遊刃有餘。

經常半途而廢。開學初始計劃在基礎年級打破舊模式,開創新的教學思路,現在已經夭折。改變意味着吃苦,過去形成的教學模式“輕車熟路”,不用思考就會“走”。計劃把別人課堂上值得借鑑的亮點記下來,並保存,現在也被拋到了九霄雲外,“青山依舊在”老習慣長存:隨手紀錄,隨手扔到一旁,“狗熊掰棒子”到頭來一無所獲。對學生課堂表現的紀錄,現在也基本停止。……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自己最難克服的毛病就是惰性。做事半途而廢,就是惰性的表現。戰勝不了惰性,缺少持之以恆的精神,所有的夢想都是泡沫,所有的日子都是渾渾噩噩。

反思得出結論:“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

國中教育隨筆13

1、運用地圖獲取知識

國中地理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各種地理事物、現象的空間形象,如大洲、大洋、國家、地區的輪廓、界限,某地的地形區、氣溫的高低變化等,它們是難以用語言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的。藉助於地圖,便能一目瞭然,要求學生身邊時常備有地圖,對各地理事物、現象能形成準確、牢固的印象,避免了諸如世界各國名稱、氣候類型等的混淆現象,嚐到運用地圖好處的`同學是對地圖常看常新,新知越積越多。在七年級新生第一節地理課時,我就要告訴學生運用好地圖是學好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要養成經常讀圖的習慣。地理學科的另一重要特徵是它的綜合性,我們可以從一張地圖中採集大量的地理信息,如一個地區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資源等自然知識,再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該地區人口、工農業、交通、商業等人文狀況,從整體上把握該區域的綜合特徵。因此,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就應該多運用地圖來指導學生獲取知識。

2、聯繫實際內化知識

把日常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引入課堂,如在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一節時,記住各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非常困難的,新授課時,教師要求學生辨認車輛牌碼上的字,由此說明學習省級行政區劃簡稱的實際用途。然後讓全班同學各說出自己知道的車牌上的字,教師寫到黑板上(不重複),問:“在全國範圍內,還可能有哪些字出現在車輛牌上呢?”學生此時急切地想知道,翻開書細細地找,並且已經體驗到它在實際中的應用,找到後積極主動地結合省級輪廓、簡稱由來去記憶,誰也不甘落後,學習氣氛非常濃厚。這樣不僅順利地解決了教學難點,同時使學生學會了自己獲取知識的途徑。這種方法就是聯繫生活實際學習地理法。

3、分析-歸納-綜合昇華知識

學生的思維過程中少不了分析、歸納與綜合,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緊密結合的,爲此,地理教學中應遵循“分析-歸納-綜合”的規律,使所學知識得以活用。分析應從各類地理事物本身內容的系統性入手,從個別到一般,把個別分散的地理事物聯繫在一起,找出它們的共性,總結出規律,再從部分到整體把具有相關信息歸納綜合起來,這樣能加深理解各地區域的特徵,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新授完國中地理教材後進入複習階段,師生先一起研討,將國中地理知識歸納爲自然和人文兩大類,自然地理再劃分爲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湖、資源等,人文地理可劃分爲人口、民族、工農業生產、交通、商業等;有的專題還可分爲若干項,如地理位置可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兩方面分項,氣候可以從氣候名稱、分佈地區、氣候特徵以及對當地植被、農業的影響分項,工農業可分別從各自發展的條件、分佈地區、生產的產品(工業部門、農作物)分項;工業發展的條件又可從資源、交通、人力、科技等分項,農業發展的條件可以從地形、氣候、勞動力等分項。再運用整體指導局部的學習方法,大到國家,小到鄉鎮、村莊都要從上面這一知識結構中進行系統地回顧、整理、探討。在地理會考複習時,我常運用這種方法,學生複習積極性高,複習效果不錯。

國中教育隨筆14

書,僅有帶着文字的一些紙,上頭畫着一些圖畫和趣味的封面,別看它構造極其簡單,但它總是讓我愛不釋手,我愛讀書。

小時候,不認識幾個字,我只會看書上的圖畫和漫畫,記得剛上二、三年級的是時候,我迷上童話故事,借同學的故事書看讀了《灰姑娘》這篇故事時我不禁爲灰姑娘的悲慘生活流下了眼淚,也爲繼母的惡毒而充滿了憎恨。讀了《聰明的'小裁縫》時我爲小裁縫的機智,勇敢面偑服得五體投地…那些動人的故事,一伴隨着我成長。

隨着年級的逐漸升高,認識的字地越來越多了,漸漸地對童話和漫話有些不感興趣了,對書產生了新鮮感,這個想法從我腦中出現後,我就想方設法得到它。有一天,我向爸爸索要書,爸爸不肯給我買,可是我在軟磨硬泡下,爸爸招架不住了,給我買了一本,一回到家我就捧起孜孜不卷地讀了起來,作業看也不看,爸爸明白後生氣的對我說“曲文雪”讀書是件好事可是作業也不能不寫了?

這樣,書我先沒收,你必須寫完作業才能看書,我雖然嘴上答應了,可是心裏有千百個不願意,自從這以後,我就拼了命的寫作業,寫了一整天,最終寫完了,寫完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爸爸要書,爸爸把書給我之後我又捧着書高興的讀,毫不誇張的說我吃飯的時候看着書,上側所的時候也看書甚至睡覺的時候都抱着書睡,每讀完一篇作文我都會把好詞、好段、好句抄在本上,這本書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每讀一遍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獨獲。

書,是人類思想的結晶,也是啓發人類思想的母胎,書是人們精選出來財富,也是我們的朋友。我喜歡讀書,你喜歡讀書嗎?

國中教育隨筆15

最近經常會看到不少家長,給還在上國中的孩子買手機,說是便於孩子與家長聯繫,於是學生也就堂而皇之的將手機帶入宿舍、帶入校園。

國中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到底合不合適呢?

我們不妨到學生中去做一調查。國中生帶手機到底是幹啥的?在日常的工作中,發現國中學生帶手機,真正用於與家長、親朋好友電話聯繫事的.其實並不多,國中學生在學校主要任務是學習,日常並沒有多少事需要去聯繫。即使有什麼事情需要聯繫,校園、宿舍有公用電話,可見學生帶手機進校園說是“聯繫事、溝通感情”,似乎不是主要的。那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到底幹什麼的呢?在和學生交流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無非爲了一個字“玩”,用手機玩遊戲、上網聊天、聽歌曲、互發曖昧信息、觀看不健康視屏等等。如此種種,不少學生自從帶手機進校園後,學習不專心,成績下降。可見,國中生帶手機危害不小。其實,手機的電磁輻射對學生危害也很大,國中學生正處在身體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要盡力避免不必要的電磁輻射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確保孩子健康成長。

由此看來,在校學習的國中學生應向手機說不,不帶手機進校園,不玩手機,專心學習,健康成長。

國中生朋友,確實想要一手機怎麼辦呢?

好辦,等你考上大學,讓你的父母給你買個好的,不就行啦嗎?

你說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yo7w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