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令人招架不住的Terrible2,學會這6個小技巧就夠了

令人招架不住的Terrible2,學會這6個小技巧就夠了

“可怕的2歲”,孩子表現爲經常“唱反調”,實在拗不過他們的時候,原本修煉了幾天的佛系媽媽人設瞬間崩塌。見識了傳說中的terrible2,很多麻麻都會感慨:還是小時候可愛啊!簡直每天都想“退貨”!

令人招架不住的Terrible2,學會這6個小技巧就夠了

是的,提及2歲多的孩子,總會給他們冠以“可怕”的前綴。其實,寶寶只是2歲了,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發展,使他們開始挑戰規則。

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合適的鼓勵方法,既能滿足他們對“我要自己做”的需求,又能和大人配合,順利度過2歲的“可怕期”。

忽視不好的行爲

聊天中,有個朋友和娃爸鬧着玩,隨口對娃爸說了句“滾”。本來娃當時在另一間屋子玩玩具,聽完媽媽的話,竟然重複了一遍“滾”字,夫妻倆很驚訝:孩子明明在幹別的事,竟然對不好行爲的學習力這麼強。

聽到孩子奶聲奶氣的“滾”字,夫妻倆先是錯愕,反應比較快的爸爸立即上前制止,告訴他這個詞不好聽,爸爸媽媽也不應該說。

娃壓根沒聽進去,又重複了一遍這個字眼。

娃媽也開始向他認錯、講道理。

看到爸爸媽媽這麼緊張,孩子更加覺得這個詞好玩,那天一直在不斷重複。

這確實很符合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2歲的寶寶正處在認知發展的前運算階段,會通過不斷重複的行爲來學習。

2歲的寶寶不知道說出的某個詞,大人會不會生氣,不懂這個行爲好與壞,他的認知水平有限,只要爸爸媽媽對於某句話反饋與平時不一樣,他們就覺得自己成功吸引了大人的關注,會找機會繼續試探,如果大人繼續阻止,他就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準確”。

所以如果2歲寶寶有了類似“不好”的行爲,忽視是最好的辦法。

給寶貝個“意外”驚喜

但是,寶寶對父母反應強烈的事情充滿好奇心,也不完全是壞事,爲了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爲、培養他們的幽默感,我們可以採用誇張的表現和孩子互動。

比如吃飯時推不動餐椅,我們可以假裝吹一口氣,讓自己更有力氣,再推;比如風太大吹走了孩子的帽子,我們也可以假裝風把自己吹倒了;比如孩子把玩具收到了固定位置,我們可以很驚訝:哪個小天使把漂亮的球送回家啦!

這種誇張,不僅讓寶貝們開懷大笑,也會給寶寶埋下幽默的種子。

少說不,只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

自我意識萌發的寶貝,對於大人禁止的事情,提取的信息和我們說的正好相反,咱們在《寶寶總說“不不不”?這5招肯定有效》裏和大家分享了和寶寶說話的正確打開方式——使用積極的語言來指導和改變小盆友們的行爲,而不是一味禁止和說不。

比如不想一下樓就讓寶寶跑開,就和寶寶說:我們一會兒出去像小鴨子一樣,慢慢悠悠走吧!

比如想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就和他們說:咱們比賽一下誰穿得快吧,並且有技巧地讓他們贏,以增強他們的自信。

讓寶寶承擔責任以尋求合作

還有個朋友說,孩子在開飯前完全閒不住,要麼玩得不吃飯,要麼就是開飯的時候來回動,很抗拒坐在餐椅裏。

還有穿衣服不配合,早上起牀穿衣服跟捉泥鰍一樣,剛穿好一件,拿另一件的瞬間,就跑開了。

吃飯的時候總動來動去,可以讓他們參與到餐桌“勞動中”。比如碗筷放到小朋友能夠着的地方,每次吃飯都讓他們幫忙拿碗筷。

穿衣服可以幽默地進行。比如提褲子時,故意連褲子帶人一塊兒提起,一邊驚訝一邊說:“呀,今天的褲子怎麼這麼重?”或者讓孩子幫忙:“媽媽找不到寶貝衣服上的小‘山洞’了,這可怎麼辦。”

讓寶貝能“掌管”一些事情,會激發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責任感,這樣和寶貝說起要求來會更容易合作。

用孩子們感興趣的方式,把需要他們配合的活動表述出來,能吸引他們的注意,也更容易得到他們的配合。

分解要求

很多時候,我們又想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又想讓他們配合我們的日程,孩子卻在磨磨蹭蹭。

比如穿鞋子,我們跟寶貝說:“寶貝兒,出門了,快去穿鞋子。”

如果他們不配合,咱們又不想幫他的時候,可以把穿鞋子的過程分成幾個步驟:

找鞋子

“寶貝的鞋子在哪裏呢?我們像小兔子一樣跳着去找吧。”

選鞋子

鼓勵他們自己穿鞋子的時候,給予個選擇,寶貝是要穿毛毛蟲還是穿小白鞋?

放到寶寶手上

如果還是拒絕不配合,可以變變戲法,吸引他們的注意。“鞋子要飛起來了,飛起來了,飛到哪兒去呢?”

“呀,鞋子想飛到寶寶手上呢。”

鼓勵穿鞋子

“媽媽忘了鞋子應該是穿到哪裏的?是穿到鼻子上的?還是穿到頭上的呢?”——引導寶貝說出鞋子要穿到腳上。

“哦,是穿到腳上的。”

“那你知道怎麼能把鞋子穿到腳上嗎?”

引導他們獨立完成某件事時,可以像這樣把想讓寶寶完成的“任務”細化分解,多些耐心和引導,寶貝多半就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任務啦!

教會孩子認知情緒

2歲的孩子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不高興了只會本能地來表達。這時爸爸媽媽要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並慢慢學會如何表達。

比如有的小朋友生氣了會打人,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氣是可以的,但是打人就是不允許的,不高興可以去自己的房間裏冷靜一下,或玩會玩具,但不能推打爸爸媽媽。

認知情緒是表達情緒的首要步驟,每次觀察到孩子的情緒,我們就及時告訴他們這種情緒是生氣、沮喪、害怕、高興或平靜等等。

對孩子來說,情緒沒有好壞,哪種是生氣、沮喪也沒關係,理解孩子的情緒,也是在接納孩子。只有當孩子覺得“我表達情緒是安全的,不會受到指責”,才更願意與我們分享,我們纔有機會引導他們如何正確處理情緒。

就像上文提到的打人,孩子必須明白“生氣、憤怒的情緒可以表達”,但行爲上是受限定的,他們可以冷靜、可以捏枕頭、踢沙袋,但不攻擊別人是絕對不允許的。

和情緒有關的繪本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爲習慣,像《情緒小怪獸》這類繪本,可以充分利用起來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49ey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