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爲什麼叫西晉東晉不叫南晉北晉

爲什麼叫西晉東晉不叫南晉北晉

因爲建康在洛陽之東,所以叫東晉;洛陽在建康之西,所以叫西晉。

爲什麼叫西晉東晉不叫南晉北晉1

中國古代歷史上,很多時候就是“複製+粘貼”,這一類的王朝非常之多,列如秦和隋,國詐短命而亡,漢朝和唐朝又很相似。

中間都亡國一次(王莽篡漢,武則天代唐),期間有長達上百年的動亂時期,東漢末年從軍閥割據到三國,隨後三國歸晉;唐後有五代十國,最終被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建立大宋。

北宋疆域

晉和宋,都是屬於篡位建立,然後就是北方異族入侵,導致亡國,皇室後人在南方重新建立國家,有意思的是,不管是衣冠南渡的晉朝,還是趙構從新建立的宋朝。

與前期相比,都是以淮河、秦嶺爲界,更爲有意思的,從晉朝建立到隋文帝楊堅滅陳一統和趙匡胤建宋到蒙元滅宋,這一段時間都是三百年左右。

西晉大致上是繼承了東漢疆域

但是,晉與宋之間是有區別的,比較明顯的就是:晉朝分爲兩個時期,定都於中原的晉朝被稱爲西晉,南遷到江南的晉朝被稱爲東晉,但是定都於中原的宋朝被稱爲北宋,定都於江南的宋朝卻被稱爲南宋。

西晉、東晉爲何不稱爲北晉、南晉呢?或是北宋、南宋爲何不稱爲西宋、東宋呢?這既有地理上的原因,也有經濟上的原因!

在我們漫長的華夏史上,經濟演變過程是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轉移的過程,從夏商周開始,黃河流域就是最發達的地區,到了東漢後期還是這樣。

尤其是人口,主要還是集中在黃河流域,除了國都洛陽所在司隸校尉,人口稠密的冀州、徐州、兗州、青州、豫州、幷州都“扎堆”集中在黃河流域。

當時的長江流域只有三個州,從西往東分別益州、荊州、揚州。三州面積都非常的`大,但人口相對黃河流域各州就較少一些。

況且益州、荊州、揚州三個州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長江兩岸附近。比如益州人口在長江以南就較少,多集中在北岸的四川盆地,揚州也是如此,當時的揚州包括今蘇南、皖南、浙江、福建、江西,但人口主要集中在蘇南、皖南、浙北,而晉朝南遷後的國都,就在蘇南的南京。

西晉建都於洛陽,但西晉滅亡時,國都已遷到了洛陽以西的長安,西晉國都洛陽與東晉國都南京,洛陽更像是在西北方向,南京更像是在東南方向。

也就是說,洛陽與南京的方位,大致是可以視爲東、西走向,而不是南、北走向,洛陽與南京的方位都如此,更不要說比洛陽還要往西的長安了。

爲什麼叫西晉東晉不叫南晉北晉
  

南宋相比北宋縮水不小

南京之所以稱爲南京,是在明朝遷都北京後,相對北京,南京自然很“南”。但元朝之前,中原王朝的國都多在黃河流域(金朝雖定都於北京,但後來也遷到開封)。

所以整體上看,南京與位於中原的國都,一般都視爲一東一西,而不是一南一北。比如三國的吳國,定都於南京,人都稱爲東吳,從來沒有被稱爲南吳。

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從來沒有停止過,但到了東晉時,長江流域的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比如人口多了,一級行政區劃和城市越來越多了,到了唐朝,尤其是安史之亂後,江南成了朝廷最重要的財賦的來源地,已基本完成經濟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的轉移。

五代十國(不包括奠定北宋的後周),天下大亂,尤其是黃河流域,成天殺來殺去,人口驟減。而南方的戰亂較輕,所以江南的經濟發展並沒有受太大的影響,等到北宋統一南方後,長江流域的經濟實力已在黃河流域之上了。

相比南宋,東晉更慘

大約從唐朝開始,“江東”這個詞就很少用了,用得更多的是“江南”。南宋就很少被稱爲江東,更多的是稱爲江南。比如白居易著名的《憶江南》,杜牧的《江南春》,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

國都開封與南京之間的方位,一般都用南、北,很少用東、西,北宋滅亡後,南宋定行都於浙江杭州,稱臨安府。

行都是臨時國都,但南宋根本無意北伐收復舊都,所以杭州是南宋的實際國都。

從地理上看,北宋國都開封在西晉國都洛陽以東約二百公里,而南宋行都杭州又在東晉國都南京東南二百四十多公里。如此,杭州更像是開封以南的城市,而不是開封以東的城市。

東晉時,其實東晉人習慣把西晉稱爲“西朝”,比如《世說新語-品藻篇》就說東晉權臣王敦在西朝(西晉)如何如何,而東晉士大夫經常聚在一起,對西朝(西晉)人物品頭論足。在南宋時期,南宋人卻不把北宋稱爲“西朝”。

比如秦檜,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南自南,北自北”的建議。就是北方人回北方,南方人歸南方。

把宋高宗趙構氣得直吐血,說朕是北人,難道也要回北方去(北方爲金朝控制),在南宋人看來,開封就是一個位於杭州以北的城市,而不是杭州以西的城市。

由此可見,雖然東周西周、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及北宋南宋都是後世史學家爲了研究而區分的,當時古代人所認爲都是繼承而來,所以都叫“周、漢、晉、宋”,但是在區分的時候也是有根據的,才劃分“東西南北”的,而不是胡亂封的。

爲什麼叫西晉東晉不叫南晉北晉2

一、 東晉與西晉的類似之處

1、政治制度與選官制度相同

兩晉的政治體制都是君主制,而其政治體制都爲世族政治,世族的形成源自漢魏,主要由地方豪強、經學世家或累世爲官者組成。

士族世家代表爲司馬氏,其他還有琅琊王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等。

自從公元220年曹魏實施九品中正製作爲拔選人才制度後,晉朝就運用這一制度作爲它的選官制度,以取代因戰亂而崩潰的察舉制度。

由於按此制度拔選人才,往往只重視家世而忽略才德,所以最後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不僅是維護門閥統治的主要工具,也構成其一部分。

東晉時,其世族政治達到巔峯,以僑姓世族爲主。隨晉室南遷的北方世族爲"僑姓",南方世族則爲"吳姓"。

東晉朝廷對吳姓世族採取排斥態度,吳姓世族也不願與其積極合作,久之雙方隔閡加深。但隨着江南的經濟開發,寒族及吳姓世族也就逐漸擡頭了。

爲什麼叫西晉東晉不叫南晉北晉 第2張
  

2、行政架構與法律制度類似

兩晉的行政架構方面,都是將朝廷的決策機關與行政機關逐漸分立。讓尚書省、中書省及門下省依序獨立出來,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再說兩晉的三公雖然無實權爲榮譽職,但他們可爲皇帝的顧問,該職也主要用來安置權臣。當時一些權臣,大多以三公錄尚書事、加領中書及門下,或加領大將軍、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

至於監察制度,御史臺成爲完全獨立的'部門 ,直接由皇帝控制。然而其主要功能爲維護皇帝威嚴,起不到掃蕩貪污的作用 。

御史臺架構完整,其屬官則分爲監察司法的治書侍御史、維持朝殿威權的殿中侍御史和監督官吏是否瀆職的侍御史。

在法律制度方面,西晉於267年完成新律,次年頒行全國,即爲《晉律》。由於是在泰始年間頒行的,故又稱《泰始律》 。這後來就成爲魏晉南北朝時期唯一在全中國實行的法典。

二、 東晉與西晉的不同特點

1、軍事體制不雷同

西晉的軍事制度沿襲曹魏,採用世兵制。東晉雖然沿襲西晉軍事制度,但已有變化。

因爲皇權衰微,中央軍往往有名無實,共同駐在京師的還有揚州都督所屬軍隊。外軍大多由世族的軍隊組成,統軍將領稱霸一方,其中荊州軍甚至超越中央軍。

2、領土疆域不一樣

西晉承襲曹魏領土,在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其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沿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雲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是面積較大的統一疆域。

再看東晉的領土則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時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

後來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但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並、益等僑州,共十五州。

3、存活時間東晉長於西晉

西晉因爲晉武帝選擇接班人不當,讓"低能兒"司馬衷當上了皇帝,並大肆實行分封制,從而發生了後來的"八王之亂"及"五胡亂華",這樣就大大縮短了西晉王朝的壽命,所以它只存活了短暫的51年。

而東晉,雖然其政治制度等與西晉類似,但它吸取了前朝的教訓,加上涌現出王導、顧榮、謝安等士族強人掌控朝政。

他們注意平衡門閥貴族之間,及士族與窮苦百姓之間的關係,並始終以長江爲天險,多次北伐,達到鞏固南方的目的,所以才讓東晉得以生存了比西晉長一倍的時間(104年)。

總之,我國的東晉與西晉相比較,雖然有不少類似之處,但還是有許多不同特點的。希望大家給予指正與補充。

爲什麼叫西晉東晉不叫南晉北晉3

西晉王朝是怎麼滅亡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六朝是一個不思進取的時代,無論政治、軍事,還是文化都沒有一丁點的進步,有的只是不斷地殺戮和搶關奪寨。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六朝也出現了很多英雄人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宋朝的開國皇帝劉裕。

而關於劉裕的功績令人爭議最大的點便是他除了殺害皇帝外,他還屠盡了司馬家。

這也讓很多人詬病,但另一方面由於司馬家族開創了公開弒君的先河,屠戮了曹氏一族而導致聲名狼藉,更兼之其建立的兩晉國力孱弱,也讓很多人將劉裕的這些屠戮之行歸結爲“天道輪迴,世道報應”。

曹魏的末日

漢朝末年,羣雄並立,皇權衰微。曹操挾持漢獻帝一統北方,佔據當時整個漢朝的大半江山。

其實如果沒有曹操,漢朝或許早就滅亡了,於是曹操被漢獻帝封爲魏王,權掌天下,成爲漢室的實際控制者。

在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繼位,秉承着父親的遺志繼續掌控朝局。與曹操想成爲漢室忠臣不同,曹丕在繼承世子位後,並不滿足於王位,而是在積極地謀取皇位。

最終,在他的授意之下,羣臣上表請求魏王登上帝位,經過經典的“三辭三讓”後曹丕如願成爲曹魏的開國皇帝,由於曹丕是接受漢獻帝的禪位得到的皇位,所以他也能算得上是正統。

爲什麼叫西晉東晉不叫南晉北晉 第3張
  

而曹丕也在禪位大典上說:“堯舜之事,古今知矣。”

其實自從春秋以來,弒君自立的人不少,但是都被稱之爲“亂臣賊子”,他們身上都揹負罵名。

因此禪讓製成爲一個好用的辦法,皇帝禪位給臣子,自然臣子也就不會再有罵名流於後世,但是曹丕沒想到,他自己接受漢朝的禪位,四十五年後他的大魏江山也被禪位與司馬氏。

公元265年,司馬炎在文武百官和數十萬軍隊的注視下緩緩接過魏元帝手中的玉璽,四十餘年的魏國在此刻宣佈滅亡。

當然,司馬炎所用的招數依舊是老東家的禪位。在禪位詔中對司馬氏的功績極盡歌頌,對於曹氏的無德無能竭力污衊,而司馬炎能夠坐在龍椅之上與曹氏半分關係沒有,完全依靠司馬家的功德。

而司馬炎對於魏元帝的禪位十分滿意,於是在稱帝的第一道詔書中就處理好如何安置魏元帝,在《通鑑》中記載“優崇之禮,皆仿魏初故事”。

就這樣,在中原大地上又一個統一王朝出現了,那就是晉朝。

其實,朝代更迭,本就是亂世景象,無可置喙。但是曹魏代漢與司馬氏代魏的評價在歷史上卻截然不同。對於曹魏代漢,更多的人有的都是讚揚;但對於司馬氏代魏則多是貶低。

究其原因,既有曹氏代漢中對漢獻帝的優待有加,又有對曹氏一族在功績上的肯定的緣故。

曹魏時,徵烏桓、高句麗,分化鮮卑、匈奴,可以說功勳卓著;反觀司馬氏所建立的晉朝則更像是一本反面教材。

司馬家族的混亂

在司馬家統一天下後,作爲皇帝的司馬炎開始爲自己的繼承人憂愁起來,畢竟按照宗法和大臣的保舉,司馬炎將自己的傻瓜兒子司馬衷硬捧到太子之位上。

司馬衷在繼位之後,作爲一名癡傻皇帝,朝中大事他絲毫不能處理,完全依靠大臣和皇后賈南風。皇后的亂政讓司馬家陷入泥潭,進而引發出“八王之亂”;

與之相伴的還有一衆世家大族、文士清流包括陸機、嵇康、諸葛誕等名流的被殺。

同時少數民族的鐵蹄也踏入中原,建國不足五十年的西晉滅亡,司馬睿作爲皇室後裔在南方建國,史稱“東晉”。

東晉的建立並不是司馬睿多有能力,能夠保證司馬家政權的延續,而是在南方士族勢力的支持下建立的。

整個東晉都要受到士族的控制,就連皇帝也要忌憚士族的`力量,就這樣東晉在風雨漂泊中生存。

朝內有權臣,國外都異族,晉朝遭遇的風險太多了,一些忠誠志士也漸漸無心無力,劉裕就是如此。

黃袍加身,屠盡司馬家

劉裕家中貧寒,他的母親更是在他出生後就因病去世了,他的父親無力給他請乳母餵養,所以一度要拋棄劉裕,多虧了劉懷敬的母親伸出援手,這纔將劉裕養大。

劉裕成人後一直孝順養大自己的繼母,但是劉裕卻染上了一個不良愛好,那就是賭博,但是他當時是爲了補貼家用,可是這在鄉里倍受詬病。不

過劉裕不是普通人,他胸懷大志,能力出衆,出身於世家大族的王謐就非常敬重他。

雖然劉裕得到王謐的敬重,但是依舊我行我素,嗜賭成性,如果劉裕一直如此他絕對不會成爲一代帝王,他的改變源於自己的妻子。

在劉裕成年之後,由於他的不良嗜好鮮少人願意與他結親,只有臧愛親願意嫁給他,劉裕不願妻子與自己一起遭受苦難,於是年近三十的劉裕毅然參軍,成爲北府軍中的一員戰士。

劉裕在北府軍中積極衝鋒,多次斬將立功,在他有資格統領一支隊伍後,更是展現出他驚人的戰鬥天賦,依靠他的指揮,很快將敵人全部消滅,而劉裕也一路青雲直上。

後來因爲桓玄勢大,權傾朝野,甚至多次想要廢帝自立,作爲忠臣的劉裕自然要率兵攻擊,將桓玄大敗後。

劉裕率領北府軍親迎皇帝回都,身爲大將軍,同時也是救駕功臣的劉裕自然大受封賞,儼然又是一個桓玄。

很快劉裕就在權勢的薰染之下漸漸對皇位感興趣,於是自己的爵位開始越來越高,從宋公,到宋王,享受曹操作爲魏王一樣的待遇。

爲了能夠儘快得到皇位,劉裕並沒有選擇魏、晉的禪讓制,而是在一年之內連殺兩位司馬家皇帝,在衆人無力反對的情況下登基稱帝。

而劉裕在成爲皇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屠盡司馬家,不過坦白講劉裕之所以這樣做並不是因爲他噬殺,更多的是爲了朝局。

劉裕是貧寒人家出身,但是卻成爲王朝的統治者,那些在朝廷上的官員都是世家大族的成員,劉裕真正的放心將權力交付的只有跟着他一起打拼出來的寒門子弟。

爲了給寒門子弟留有更多的官位,爲了能夠讓“九品中正制”恢復到原本爲國爲民的狀態。

劉裕只能將所有的司馬氏盡數殺死,畢竟是作爲前任國家主人,現在國家出現的任何偏差都是由他造成的。

爲了使忠於劉宋的朝內官員繼續對新朝忠誠,並且警告他們認真爲官,所以劉裕在一氣之下大肆追捕司馬氏餘孽,將司馬氏宗族盡數殺光,成爲歷史上第一個將前任皇帝滅族的帝王。

總結

劉裕先後滅掉四個國家,殺死六位帝王,其餘被害宗室不計其數。

公允地講,劉裕的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國家政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穩定,但是其殺戮的手段卻又讓其後代有樣學樣,都成爲了肆意殺戮的帝王顯然是不可取的。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他對司馬家族的做法,有其歷史必然,更是寒門、門閥在歷史洪流的對抗中必然的結果。

而司馬氏,這個歷史恆久的姓氏,這個兩晉的國姓,卻就這樣“機緣巧合”下成爲了劉裕登基的墊腳石,成爲了更多人表彰劉裕的功勳,豈不是應了輪迴之語?

標籤: 晉北 西晉 東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j7ed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