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造就新世紀新人才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造就新世紀新人才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從教二十多年,送走了一批批學生,也引起了我一次次地思索:我教給了學生什麼?學生最需要的是什麼?前幾天讀了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一句話:“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對我啓發很大。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造就新世紀新人才

以往在教學中只注重了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方法指導,可是效果甚微,一直不知是何原因。現在想來,關鍵就在於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什麼是習慣呢?所謂習慣就是經過反覆練習而形成的較爲穩定的行爲特徵,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爲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

根據觀察,我們發現孩子的學習習慣一般分爲三個層次。最低層次是不自覺行爲,它需要外部的強制力量;第二層次是較自覺的行爲,它不需要外部的監督,但還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最高層次是自動性行爲,它既不需要外部監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一種定型動作習慣。國小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一般都需經過這三個層次。第一層次顯得尤爲重要。因爲國小生尤其是新入學的兒童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自制力較差,學習還沒有成爲他的自覺的行動,這時就需要較強的外部監督。這種監督主要來自家長和老師。

在學校,老師對那些主動學習的孩子要多給予表揚,對學習自覺性有所增強的孩子要給予鼓勵,而對被動學習的孩子需要一些提醒與暗示,甚至實施一些小小的懲罰來推動他參與學習。

孩子度過了艱難的第一層次,在家長和老師的影響和鼓勵下,就會很輕鬆地躍到第二個層次,持之以恆地強化訓練、第三層次就會自然形成。

學生的學習習慣分爲一般學習習慣和特殊學習習慣。我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齡特點,在培養學生這兩種習慣時,注意符合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規律,注意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在對具體學習習慣進行指導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帶動其它習慣的養成,促進班風班貌的整體發展。

一、學生的一般學習習慣包括:上課習慣、課前準備習慣、作業習慣、預習和複習習慣等。具體說來,學生需要培養的一般性學習習慣包括:

(一)、閱讀自學習慣

《全面素質教育手冊》一書認爲“積千累萬,不如養成好習慣”,尤其是在知識與信息時代的今天,要靠老師把知識教給學生用一輩子,那是絕對不可能的,而知識更要靠學生自學。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後聯繫,反覆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學習層次越高,自學的意義越重要,目前我國的大學聯考爲選拔有學習潛能的學生,對考生的自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二)、總結歸納的習慣

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三)、觀察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爲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通過大腦進行信息加工,總結得出事物的一般規律和特徵。

(四)、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羣芳精華,經過反覆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五)、練後反思的習慣

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複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1、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2、爲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3、爲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4、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應當培養的優良習慣還有許多,諸如有疑必問的習慣,有錯必改的習慣,動手實驗習慣,課前預習習慣,查找工具書的習慣等等。

二、各個學科有學科的特點,因此,教學的方法,學習的方式各不相同。那麼學習這些學科的習慣也就不同,我把它們稱爲"特殊的學習習慣。"就拿語文學科中的書寫習慣來說,這是一項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學習習慣。我不僅指導學生如何握筆、運筆,而且教會他們寫字的順序,嚴格看書、寫字的姿勢,做到"一拳"、"一尺"、"一寸".

總之,國小生一定要培養好習慣,克服壞習慣,好習慣就是成功的自學方法,它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培養良好習慣,促進有效學習

前社學校 張宏

在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學習成績不好都和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關,這些學生往往也都想把學習成績搞上去,但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習慣很難改正,導致成績進步緩慢或很難有什麼進展。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不但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終身。習慣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它可以養成,也可以改變,但是培養起來容易,改變起來困難。國小生模仿性強,可塑性大。在這期間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引導和培養,就能比較容易幫助

他們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這將直接影響這些學生今後的學習效率。

目前國小生在學習中,存在着許多不良習慣。如一些學生書寫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跡很難讓別人看懂;添字、漏字、錯字,漏掉數字或運算符號、點錯小數點,也常有發生。有些學生計算粗心大意,經常出錯,計算後也不檢查驗算。有些學生做作業不善於獨立思考,愛抄襲別人的。更爲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對作業中做錯的題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時糾正,而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長此以往,便產生了錯誤的積累,嚴重地影響了後繼學習。

不良的學習習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不少在低年級學習成績還名列前茅,可到了較高年級,成績逐步下降,一般來說這與養成的不良學習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學習習慣一般都比較好,學習差的學生在學習習慣上表現也比較差,尤其是在認真思考、及時訂正、堅持預習等方面,所以說學習習慣與學習成績密切相關。那麼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認真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國小生自我約束能力差,尤其是低年級小朋友,對外界各種反應比較敏感,注意缺乏長久性,要他們認真聽幾分鐘還可以,要他們認真聽上十幾分鍾,半節課還真不容易,實踐告訴我們,要使低年級小朋友有較持久的注意力,除了教師認真設計好教案,上好課,吸引住學生外,還必須從平時的點滴訓練抓起。

1、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由於年齡特徵的限制,學生普遍存在着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不喜歡自己聽別人說的問題。我們可以開導學生,告之善聽者往往也是善於思考的好學生。要養成善聽,傾聽的好習慣。並教給學生一些方法:(1)猜想發言的同學會說什麼。(2)對同學的觀點進行歸納。(3)想想看他說的有沒有道理。(4)看誰能把聽到的話複述的最完整。

2、指導學生傾聽的姿勢。手勢或身體動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學生是否在傾聽。課堂上我們的老師對學生聽的姿勢給予認真指導。如:聽同學發言時,要求學生眼睛看着書上或老師出示的教具,不看發言同學的臉,做到神情專一。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思考相一至,則以微笑、微微點頭表示認可或贊同。學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以後,課堂效率就能大大增加。學習效率也會有所提高。

二、“敢於說”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培養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不僅是語文學習的任務,也是提高數學素養的重要內容,是數學學習的任務之一。說主題圖、說發現的數學信息、說算理、說解題思路等等是實現有效學習的必要途徑。培養學生們“敢於說、樂於說”的習慣,作爲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我反覆訓練學生使用普通話大膽發言,要求他們聲音要響亮,口齒要清楚,要求學生想好了就舉手,講話要完整。訓練學生大膽發言,對於讀的正確、響亮的,當場給予肯定和讚許,對於讀的或說的不準確或有明顯錯誤的同學,從不輕易批評或指責,不挫傷小朋友的積極性和自尊心,而是耐心開導,循循善誘,讓他們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後再重講一遍,講的好一點。經過長時間這樣的訓練,學生慢慢地養成了敢說樂說的好習慣。

在這同時,我着重鼓勵中下生髮言,中下生在課堂上一般都有怕講話、怕講不好、不敢舉手的時候,所以簡單的我做到先讓中下生講,先讓中下生板演,先讓中下生動手演示,讓他們有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批改作業時,我把中下生叫來面批,讓他們講講想的過程,培養他們“敢講”的習慣,發現進步,當衆給予表揚或鼓勵。對學有所長的學生,則鼓勵他們提出不同見解,如果學生不會質疑,教師則設疑。這樣經常訓練,學生就從無疑到有疑,從不會質疑到會質疑,調動了全體學生敢講樂說的積極性。

三、“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應注意訓練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使學生具備閱讀課本的能力。在數學課中,應使學生把“看、讀、思、練”結合起來。從兒童一入學就應該帶領學生逐步學會看懂圖、式、文,再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引發學生思考。隨着學生年齡和抽象能力的不斷提高,對課本內容提出更明確而具體的要求,讓學生養成先閱讀後做作業的習慣。

四、“勤於動腦,善於思考”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生學習數學這一活動,歸根到底是思維的活動,只有勤於動腦,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形成各種數學能力。教師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善於提出啓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形成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品質;其次要注意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有序的進行思考的習慣;第三,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個人的見解,主動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思維水平的逐步提高。

一般情況下,學生想出比較新穎獨特的解題思路,大多是在整個思考過程的後半段時間內形成的,如果教師過早的作出評價,往往會挫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不利於學生思維的進一步拓展。如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準確的表達26-8所表達的意義,學生一般表達爲26減去 8得多少,但如果教師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啓發學生從減法的運算名稱、意義等多角度進行思考,就會促使學生積極動腦,踊躍發言。(1 )被減數是26,減數是8,差是多少?(2)26比8多多少?(3)8比26少多少? (4)8再添上幾就是26?(5)26減去多少與8同樣多?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善於觀察,多方引導,恰當把握時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認真作業”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昇華,作業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強調獨立完成作業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好機會。我在教學中做到:

(1) 認真審題。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我在課堂上教給學生讀題方法,要求學生邊指邊讀,強調他們多讀,弄懂題目具體有幾個已知條件和問題,讀中畫重點字、詞,養成用符號標記習慣,同時指導分析對比的方法。

(2)規範書寫。教給學生寫作業方法,從寫數字清楚,書寫整齊、美觀到格式正確,都有規範要求。要求學生在限時內完成作業。有了時間限制,學生不敢隨意浪費時間。和時間比賽的結果會鼓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 細心演算。演算是國小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我訓練學生沉着、冷靜的學習態度。用草稿紙計算,計算必須慎重,切勿草率從事。不管題目難易都要認真對待。對認真演算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表揚,樹榜樣。

(4)檢驗改錯。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我要求學生在作業中把檢查和驗算當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驟,。我校部分數學老師要求學生在每次作業檢查改錯後寫上“我已認真檢查”字樣,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提醒,學生自然而然會養成檢驗、改錯的習慣。

5)良好的行爲。要求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

六、“合作”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合作與競爭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兩大主題,由此可見,合作學習的習慣正是國小生髮展性學習習慣重要組成部分。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在其基本理念中也已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國小生的合作學習指課堂合作討論,交流解題思路,課外合作收集生活中數學、身邊數學的信息,研討處理信息方法,引起思維碰撞,促使學生產生積極學習態度,推動其興致勃勃的去學習,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和自主解決問題。爲此課堂上我按學習能力、學習態度、身高等情況搭配成組,推選好小組長,作好具體分工,老師在合作前明確任務、要求,這樣,有利於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去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促進相互啓發及幫帶形成。

國小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不僅僅在課堂,家庭、甚至社會的力量也不容忽視。因此,我們與家長充分勾通,與家長達成共識,取得家長的配合。另外,自信作爲一種個性化的學習習慣,在個人的一生髮展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平時我們經常提醒家長在生活中要鼓勵孩子獨立鑽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經常使用“我認爲”、“我的想法是”、“再讓我來試一試”、“我還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見的方式,從而喚起孩子的主人翁意識,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

總之,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見效的,須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養成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嚴格要求,示範誘導,反覆訓練,才能取得預想的結果。只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使學習的效果更加紮實有效

第二步:研討交流

活動時間:9月14

附交流發言內容:

王秀英:學習習慣應從小培養,從學生寫字的姿勢、坐立的姿勢、讀書的姿勢等方面進行訓練,一旦形成壞的習慣就很難改變過來,如六年級的不少學生握筆的姿勢就不正確,儘管我一再強調,但效果不佳,因此,一年級的老師就要注重學生良好的培養。

晉素萍: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在張揚學生個性的同時,不要忽視對他們的嚴格教育,要求幹什麼都應該有個樣子,不能隨心所欲,比如書寫絕不能胡寫亂畫,否則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壞的書寫習慣。

王瑞萍:要想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要有好習慣,諸多事實證明,什麼將軍帶什麼兵。

張宏: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日之功,要堅持不懈。

李月華:今天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作爲一名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三步:示範引路

活動時間:9月21

主持人:張宏

作課人:王瑞萍(市教學能手)

評課人:全體教師(9人)

課 題:《爬山虎的腳》(四年級)

教學設計: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爬山虎的特點;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緻、有序的觀察習慣。

3.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具準備:學生準備水彩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dooo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