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三綱五常是誰提出的

三綱五常是誰提出的

董仲舒。

三綱五常是誰提出的1

三綱,就是說上級是“綱”,下級不得有任何違背:臣下不得違背君主,子女不得違背父母(《弟子規》),妻子不得違背丈夫。

我們現在在職場上,也很容易遇到這樣的“服從”思想。可見禍害深遠。

其實,老董提出這樣的絕對服從的關係,已經違背了儒家祖師爺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對等關係,即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分(君也有君的本分,各自敬業),而不是一種絕對的依賴、服從關係

作爲孔子的真正衣鉢傳人,孟子則發揮了孔子“做好自己本分”的思想,認爲“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說白了,就是君王如果做不好自己本份,臣下就有權力矯正他。作爲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也承認: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由此可見,老董並沒有發揮儒學的真正大義,卻是大大地扭曲了儒學的精神,違背了孔孟之道。後世對儒學的誤解,很大部分始於董仲舒的這次“掛羊頭、賣狗肉”

三綱五常是誰提出的
  

那麼,老董真正厲害的是什麼呢?

是“陰陽、鬼神之說”,如果用諸子百家的分類法,老董應該屬於“陰陽家”。有什麼證據嗎?

首先,老董提出的“天人合一”,這個天,與道家或儒家所倡導的天是不同,也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天”。老董提出的.天,是有人格意志的“天神”——然後讓皇帝,代表天神執行其意志。

這和西方的君權與神權的組合,玩的是同一個套路。這又和儒家尊重獨立個體的“仁”思想,不相符合;在老董那裏,人變成了“天”(君權)的附屬品。

其次,一個人職場失意的時候的所作所爲,恰恰反映出其真正的興趣愛好。《史記·儒林列傳》記載,董仲舒被貶職後,呆在家裏,“著災異之記”

對於董仲舒的那些“陰陽迷信理論”,連他自己的得意門生呂步舒,都看不上:“董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爲下愚。於是下董仲舒吏,當死,詔赦之。於是董仲舒竟不敢復言災異。”(《史記》)

《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強調的是人的能動性。而董仲舒卻公然鼓吹災難與異象的天、人相應,可見與孔子所倡導的價值觀是相背離的

綜合以上可以說,董仲舒雖然打着儒家的旗號,其實幹的是腐壞儒學思想的事,其提出的天人合一和三綱五常,是對儒學大義(仁禮)的巨大破壞。也因此讓後人對儒學有着諸多的誤解。

值得一提的是,老董爲了神化君權,鞏固服從主義,引用了先秦陰陽家的“五行理論”以及道家理論,並作出玄化,爲魏晉的“玄學”埋下了伏筆。

三綱五常是誰提出的2

三綱五常是西漢的董仲舒提出的.

其中的三綱指的是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

五常指的是仁、義、禮、智、信。

它是中國宗法社會最基本的倫理道德,也是維護宗法等級秩序的重要支柱。

三綱:

“三綱”的觀念,源自法家,但法家其實也是源自儒家。西漢董仲舒開始,儒家纔有了三綱五常的說法。簡單說就是: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一看到這三句 ,可能大家就會聯想到愚忠、愚孝,先別急,再看看下面。

“三綱”的具體內容是:君爲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國爲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父爲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子爲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夫爲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妻爲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

“五常”仁、義、禮、智、信。

一,仁。仁爲道之心。就是博愛,仁慈。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自己對親人的愛推廣及人就是仁。

二,義。義爲道之動。義者宜也。合乎道德規範的言語行爲就是義。仁如果說是道德觀念的話,義就是這種道德觀念的具體執行,仁和義一般並用爲道德的代表,所謂“仁至義盡”。

三,禮。禮爲道之用。禮是爲了約束和規範道德而制定的基本的生活禮儀和準則。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你這個道德從哪裏表現出來,總不能光靠嘴吧?

三綱五常是誰提出的 第2張
  

四,智。就是智慧。沒有智慧的人只會自私自利,只有有智慧的人才會真正懂得仁的意義,纔會去踐行仁道。

五,信。就是誠信,講信用,不虛僞。信近於義,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立國、立人之本,這條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公認的道德標準和基本美德。

三綱五常的'影響:

三綱五常政治倫理原則的形成,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成熟,有效地鞏固了封建統治,爲國家的穩定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到了封建社會後期,隨着封建社會的沒落和衰敗,三綱五常逐漸凝固和僵化,它的束縛人們思想和行動的精神枷鎖的負面作用更加突出。

在封建社會解體之後,三綱五常逐漸失去了它對社會的影響力。

標籤: 三綱五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rpry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