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二十四節氣解釋每一個含義

二十四節氣解釋每一個含義

二十四節氣解釋每一個含義,二十四節氣,許多現代年輕人可能不知道它是什麼,二十四節氣表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以下分享二十四節氣解釋每一個含義。

二十四節氣解釋每一個含義1

二十四節氣具體包括: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具體含義: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溼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穀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於穀類生長。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萬物生長,欣欣向榮。

小滿: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迴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標誌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二十四節氣解釋每一個含義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

處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處”爲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時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爲“寒露風”。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開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爲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迴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爲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並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數九嚴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解釋每一個含義2

立春:春初。

雨水:開始下雨,雨量會慢慢增加。

驚蟄:驚蟄是指春雷乍動。

春分:晝夜平分。

清明節: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會非常及時,穀物作物能茁壯成長。

夏初:夏初。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的種子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了。

小暑:氣候開始炎熱。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夏熱的夏天結束了。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冷露:露水以寒,即將結冰。

霜降:天氣越來越冷,開始霜凍。

冬初:冬初。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加,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了。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解釋每一個含義 第2張
  

二十四節氣命名講究

1、24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公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爲6日、21日,下半年爲8日、23日。

2、立表示一年四季各季的開始,春夏秋冬四個立表示四個節氣的開始。

3、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又稱四立。公曆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左右。四立指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氣候方面,一般還在上一季,比如立春黃河流域,還在隆冬。

4、到達意味着極端和最大的意義。夏至和冬至被稱爲二到,這意味着夏天和冬天的到來。夏至和冬至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時,太陽直射北緯23、5黃經90度,北半球白天最長。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5黃經270度,北半球白天最短。

5、分在這裏意味着平分。春分和秋分被稱爲兩分,這意味着晝夜長度相等。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和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爲0度和180度。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相等。

二十四節氣解釋每一個含義3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實踐創造出來的寶貴科學遺產,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它起源於我國的`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就已經能用土圭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並且通過長短來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這也是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一、春季

立春,公曆2月3-5日,是春季開始。

雨水,公曆2月18-20日,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公曆3月5-7日,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公曆3月20-22日,晝夜平分。

清明,公曆4月4-6日,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公曆4月19-21日,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

二十四節氣解釋每一個含義 第3張
  

二、夏季

立夏,公曆5月5-7日,夏季開始,萬物生長旺盛。

小滿,公曆5月20-27日,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公曆6月5-7日,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公曆6月21-22日,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公曆7月6-8日,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公曆7月22-24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三、秋季

立秋,公曆8月7-9日,秋季開始,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處暑,公曆8月22-24日,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公曆9月7-9日,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

秋分,公曆9月22-24日,晝夜平分。

寒露,公曆10月8-9日,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霜降,公曆10月23-24日,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了。

二十四節氣解釋每一個含義 第4張
  

四、冬季

立冬,公曆11月7-8日,冬季開始。

小雪,公曆11月22-23日,開始下雪。

大雪,公曆12月6-8日,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公曆12月21-23日,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公曆1月5-7日,開始進入寒冷季節。

大寒,公曆1月20-21日,天氣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標籤: 二十四節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1k1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