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中學的教學隨筆15篇

中學的教學隨筆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學的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的教學隨筆15篇

中學的教學隨筆1

記得學生曾經問過我,學了數學有什麼用呢?我們以後還用得到這些內容嗎?一時我沒能回答得上來。是啊!現在學數學是爲了什麼呢?新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那麼怎樣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是有用的?這確實需要老師去引領。

在新授時,我們創設生活化的情景,讓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式的過程,同時我們更需要讓學生將數學模型真正運用到生活中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練習題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練習重在知識的鞏固,然而在我的太多練習教學中,題型比較單一,形式比較單一,對於教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意識比較淡薄。這樣練習,讓我們的多數學生感覺數學只在課堂上,考試時有用,而走出課堂,離開考場就感覺不到數學的存在。所以纔會有那樣的.問題。《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因此,我們老師對練習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給學生以不同尋常的練習,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中學數學課本上的練習大多來源於生活,而加以利用這些生動活潑的內容很容易讓學生聯繫生活,如果再能創造地對教材內容進行還原和再創造,將數學練習融合於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練習爲我所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

中學的教學隨筆2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中最基層的管理,是以班主任爲核心直接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其工作千頭萬緒、繁雜瑣碎。良好的班級管理帶來的是一個班集體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筆者從事班級管理已有多年,深深的感受到其工作的艱辛和勞累。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由不成熟到成熟。探索了屬於自己的管理方法――“無爲而治”。

一、“有爲而治”科學實施評估機制,強化班級管理

“無爲而治”並非是無所作爲,放任自流。相反,“無爲而治”的前提是“有所爲”,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實施科學管理。

1、班訓。這是一面旗幟,是奮鬥的動力,凝聚每個學生的心。入手一個班級,要科學的醞釀班訓,必需徵求學生的意見,更重要的是讓每一位同學能接受,並時刻激勵自己。

2、班規。在校規的前提下,結合具體班級的情況,制定一套完整、科學、行之有效地規範的班規。班規的制定同樣要來自學生,並要不斷地完善,短小精悍、內容實在,貼在牆上使同學們爛熟於心,並付諸行動。讓學生時常將自己的行爲與之對照,反省自己。這些基礎工作做好了班級管理就會方便、迅速公正。

3、科學管理,民主監督。“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制定了班規班訓,建立了嚴格的管理機制,但貴在落實。班級管理中最重主要的要落實到位。尤其是要做到早發現、早落實,這必須形成科學的民主監督管理制度。:“縱橫建制、雙管齊下”,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意識。

(1)班主任――常務班長――各委員――小組長――學生。設立常務班長一名,負責班級所有事務。開展工作時要直接向班主任負責,並要指導值班委中總負責的`一位班長開始工作。下設學習委員、紀律委員、生活委員、文體委員、宣傳委員,這些班委會成員主要負責班級的日常學習,認真地填寫班級日誌、量化檢查、文體衛生、公物管理以及維持良好的班級形象。他們直接向常務班長負責,合格、公正的搞好每月一次由班爲主持小組考覈、評比、劃分等級(優、良、一般、差)促進各小組間的競爭。

(2)實施班委值周管理制度。每週民主選舉6位同學組成一週的值周班委,產生值周班長一位,其餘5位同學負責學習、體育、紀律、衛生等日常事務。每週一開始接管,週末寫出本週詳細工作總結,並同班委主持評估,劃分等級(優、良、一般、差),可以連任。值周班委所開展的工作是具體、實在的。每週行使班主任所享有的管理權力,併爲班級管理獻計獻策。

二、無爲而治,情境育人,充分培養學生的能力

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是核心,學生是主體。所謂的團隊意識,就是有了核心和靈魂的主體纔有血有肉,班級管理才顯得生機勃勃,才更有生命力和戰鬥力。正因爲有了前階段的“有爲而治”,班級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學生也更有“素養”,此時要給學生提供更爲寬鬆的環境,以便進一步發揮學生的內在意識,管理便達到了“無爲而治”的境界。

1、抓好“小助手”,大膽放鬆。“無爲而治”的精髓在於實現宏觀管理,而其關鍵是培養小助手,用好班幹部。優秀的班委會是前提和保障,班主任如同導演、顧問,在給出了總的方針思想後,讓其充分的發揮,並充分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但同時也要求學生明確班主任並不是什麼也不問,而是時刻在盯着,學生纔有了激情和參與意識。

2、以靜制動,依法制班。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班主任並非聽之任之,由於學生畢竟是處在成長階段,性格各異。個性鮮明,問題的發生是難以避免的。此時是導演能力體現的關鍵時刻,該出手手時就出手,要牢牢的控制住學生的行事原則,適時點撥,便能達到以靜制動的效果。

同時讓學生參與管理、培養能力,並不是說管理有了隨意性,而是要依法治班,否則便偏離了方向。管理才能出成績,管理才能出效益,正所謂“嚴師出高徒”。班主任是一個集體,一個學校能否出成果的關鍵所在。合理,科學的建立、健全一套適合自己班級的管理模式,形成班級強大的凝聚力,讓每一位同學快樂健康的成長,這是我們班主任的希望所在,學校的希望所在,同時也是國家社會的希望所在。

四、“無爲而治”班級動態管理的理論思考

1、實施“無爲而治”班級動態管理,充分運用了激勵的原則。班級動態管理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動態激勵管理。激勵即激發鼓勵之意,它指的是激發人的動機,誘導人的行爲,使其發揮內在潛力,爲實現所追求目標而努力的過程,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調動和發揮人的積極性的過程

2、實施班級動態管理,強化了目標管理原則。在實施“無爲而治”班級動態管理中,一是設置目標科學可行,根據客觀條件設置通過努力能夠達到較高水平的目標。二是形成目標體系,根據學校的管理目標,各班都制定每月的班級目標,使學校總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班級及其成員身上。三是制訂必要措施,使各班級及每一成員爲達到個人執行目標、班級目標及學校目標而自覺努力工作。四是在目標實施過程中,及時反饋調節,建立可調控體系,同時對實施目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及時予以幫助解決。五是做好目標的終結考覈工作,爲下一個階段的更高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

3、實施“無爲而治”班級動態管理,運用了系統理論,強調自主管理,增強主人翁意識。系統理論要求根據客觀事物的系統特徵,從事物的整體出發,從整體與部分、整體與結構、整體與外部環境的相關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對象,從而在運動與變化中及時地、正確地解決問題。強調自主管理、增強主人翁意識,爲班級每一成員提供參與管理的機會,培養其自主管理或執行各自任務的責任感,提高其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爲增強整個學校的活力,提供可靠的保證。

中學的教學隨筆3

《國中課程標準》與傳統語文教學比較,一個重大的突破就是重視基礎功能的人文性,把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爲教學的重點之一:“培養學生高尚的美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因此,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應該注重探索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努力把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結合起來,不能把知識的傳授作爲教學的唯一,漠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現就國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情感教育談談我的一些探索和實踐。

一、深入教材,挖掘情感

文學評論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景非獨爲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所謂的境界也就是作者描繪的蘊涵深意的藝術形象。催人淚下的《背影》、搏擊風浪的《海燕》、生機勃勃的《春》、天人合一的《天上的街市》、稚趣盎然的《社戲》都給人以意境的感染和美景的陶醉。作爲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細心地體味情感,深入挖掘意象,這是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前提條件。因爲教師是作品的欣賞者也是情感的傳遞者,只有對文學作品進行感悟體驗,並通過自己的情感來領悟作家的情感脈搏,引起情感共鳴,才能把學生引入作家描繪的藝術境界,領略藝術風光,引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情感,感悟文章底蘊,在審美的'娛樂中接受情感教育。如在《背影》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教學片段:回憶自己父母一次送行的情景:她(他)是怎樣說的?做了些什麼?神態怎樣?可以看出什麼?當時自己感受到什麼?於是在學生說的過程中對文中情感領悟便水到渠成了。

二、引情入境,激發情趣

教師在挖掘語文情感因素的基礎上,應引導學生走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國中語文大多是文學篇章,文學是生活的反映,它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學生處於豐富多彩的生活中,並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與體會,這些體驗與體會跟作品中的某種生活相仿或相似時,教師巧妙點撥,引情入境,使他們情感交流,形成非思不行、非說不可的學習興趣。引情入境的方法很多,這裏僅舉幾例。

1、感性入境法。國中學生限於知識與閱歷的因素,對作品的時代背景、人文地理等方面缺乏瞭解,使之覺得久遠而陌生,難以產生興趣和情感共鳴。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知識與經驗,用感性的方法使學生對陌生的生活情境產生親近感和熟識感。比如《最後一課》,故事發生在法國,歷史又久遠,學生對人文地理和戰爭背景知道甚少,於是我在課前要求學生蒐集關於普法戰爭以及當代戰爭的文獻資料,進行交流,使學生對普法戰爭的歷史背景有所瞭解,並以當代戰爭帶來的危機和慘況認識戰爭的殘酷性。這樣一來,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失去國土淪爲亡國奴的痛苦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共鳴。

2、平移入境法。入選課文的文學作品,雖然大多是時代久遠的名篇佳作,但作品人物形象和地理環境,總能從現實生活的身邊找到相似的形象和環境,讓學生從身邊的人物和環境找到情感共鳴處。如《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寫的是新疆的一個仙境般湖泊在逐漸消失,學生體會不甚深切。於是我要求學生蒐集身邊的環境污染情況,體現人爲破壞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的重大災難,學生不僅感悟深切,還產生了保護環境的情感共鳴。

3、直接入境。作品中的大量人物就活生生地活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平時不怎麼關注而已。對於這些作品,教師就可以直接帶領學生走進教材,認識人物,體味情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主人公的年齡與故事學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我直接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思考:

①爲什麼其他孩子都能爬上山崖而“我”不行?

② “我”在山崖上的心理活動如何?

③爲什麼在父親的指導下能一步一步的走下山崖?

討論時學生髮言活躍,只要稍加點撥,就能理解如何化解困難,實現成功的道理,切實地感悟人生。

4、感悟入境法。學習語文,並不僅僅是爲了理解課文,對課文的人物環境、情況等具有深入地認識和體味,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從中感悟人生,從作品中學會認識如何對待社會,對待自然,對待自己所以我幾乎在每一篇課文的講授中都要求學生談談學習課文後對自己的人生有何啓迪作用。如學習《居里夫人》後,你認爲居里夫人哪一點品質對你最有啓發?學生意見很多,但都針對自己的人生實際,入情入境,既啓迪了自己也啓發了別人。

三、歷練語言、美中含情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用語言來雕刻描寫的。幾乎每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都蘊涵真、善、美的情感,給讀者以賞心悅目的美感。作爲語文教師也應該具備飽含感情色彩的語言,因爲教師的語言可以從不同程度感染學生的感情,特別是教師的朗讀,可直接給學生一種美的情感輸入,使他們很快體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師生一同讚美、一同思考、一同悲憤、一同愛和恨。文體和內容不同的作品,教師的聲音語調也要做相應的變化。有的作品高,如同浪中行舟,跌宕起伏,有的作品層層深入,漸入高潮,讀時語調要步步上升,如同登臺階,有的作品對比鮮明,色彩斑駁,讀時要精心安排。以詩歌爲例,繪聲繪色的朗讀對體會詩人的感情有很重要的作用。

當然,情感教育的內涵非常豐富,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豐富多彩。不過我們必須高度認識教師對學生情感教育所起的重大作用,因爲教師是指路明燈,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理解和體驗作品中的感情,使學生在情感的海洋中獲得啓迪。

中學的教學隨筆4

美術課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基礎文化課,通過美術課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集中的審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豐富審美情感,樹立正確的審美理想,激發創造美的慾望和熱情,下面就本人多年美術課教學過程中的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美術課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中學生進行繪畫或雕塑練習,必須首先要觀察對象,觀察是學生認識對象和描繪對象的主要途徑,學生只有通過觀察和認識對象,才能可能較好地表現對象。

因此,美術教育在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觀察,藉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一般說來,受過良好美術教育的學生。美術創造時,觀察事物就比較敏銳,細緻完整,對形狀、明暗、空間、色彩的區別、判斷、理解分辨能力比較準確。

二、直觀性是美術教學的基石

人們認識事物往往是從感覺開始的,所以只有感覺到了,瞭解事物才能具體,全面,印象就深刻。直觀性強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特色,尤其符合視覺造型藝術特點,因爲它有利於從直覺感和昇華到本質的認識。有許多美的問題,往往難以言語表達,必須藉助直觀手段才能獲得明確的概念。正如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指出:“在可能的範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儘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假如事物的本身不能得到,那便可以利用代替他們的代表。我們可以制定本或模型爲教學之用。例如,在國中的美術課《利用各種板材進行單調版畫版畫(靜物)》練習時,利用課餘時間自己製作的圓錐體與講桌上的粉筆盒組成一組靜物,讓學生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先觀察後進行練習,結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可見直觀美術教學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美術教學的基礎。

三、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美術教學中,命題畫,創作畫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好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創作畫就是學生在平時生活積累的基礎上,豐富想象和大膽的表達相結合的產物,美術老師要利用創作畫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美術教學的語言要求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式工具,它是教師組織教學傳授知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之一。因此,一堂課效果的好壞,教師的教學語言無疑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美術教師的語言要求是:首先要形象化,因爲美術是造型藝術。在美術範疇內的一切作品。理論方法都離不開具體的形象化。其次,語言必須清晰,簡明扼要層次分明且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再次,語言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美術教師應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正確的運用專業術語,使語言內容具體生動活潑,語言寓於情趣,具有感染力、吸引力。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高度集中的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總之,中學美術課教學要在國中學生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等特點的基礎中,以直觀性這個教學原則爲基石,力求語言的形象化、科學化、趣味化、簡潔化。

中學的教學隨筆5

理想的課堂應該是師生默契相吸、對話互動、心靈交融、美好相遇的生命品質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教學會使師生的心情充滿愉悅。教師的積極引導,思路清晰,坦然自若,學生的自主參與、積極思維、敢於表現,讓師生共同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對於理想的班級管理來說,其最高的境界應該是無爲而治。“爲無爲,則無不治”。無爲,不是無所作爲,而是大有作爲。

理想的課堂教學與理想的班級管理有共同之處,那就是要努力最大化地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課堂與班級成爲學生自主學習與自主管理的空間。無爲而治的班級管理就是一種真正的自主管理。學生自覺、主動、自動,班主任與學生之間配合默契、和諧,班級在潛移默化中按良性的'法則運行。如果說最初的班級管理需要班主任事必躬親,親力親爲,那是爲了對學生學習、做事習慣的養成有一定的示範與指導作用。隨着時間的推移,在做好正確方向的引領與指導、督促以外,更應該把班級逐步地還給學生。

把班級還給學生,不是削弱班主任的管理功能,一定意義上更是對班主任教育、管理智慧的考驗與展現。就目前而言,我們班級各方面運行良好,晨讀井然有序,作業收發及時,自修紀律穩妥,一切朝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情景下,不盡人意的地方就是個別學生懶散、作業拖拉情況時有發生,聽課專注程度有待完善,課下部分學生隨意打鬧現象較突出,成績方面有兩極分化的傾向。最重要的是班幹部的積極主動意識、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仍需引導與強化。那麼,我們班能否實行無爲而治,我們又要從哪些方面來努力,這些都是需要考慮與解決的先決條件。

首先,班級能否無爲而治,我的看法是可行的。只不過它需要一定的過程,需要引導到位,逐步進行,步步爲營,直至無爲。這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學生,而學生無非就是班幹部與普通同學。班主任要儘可能地從幕前走到幕後,由執行者成爲與學生共同的決策者,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引導培養班幹部的同時,學會適當放權。要讓班幹部大膽管理,學會管理,遇事班委幹部成員,或全體同學共同商討決定。對於解決不了的問題向班主任彙報,共同想方設法來解決。對於班委幹部與同學,要相互監督,尤其還要兼顧普通同學,也應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能動性,有事可做,遇到班幹部表現不盡人意的由紀律委員及班委成員按班規執行,或報請班主任教育。這一切的前提是要營造班級良好的班風,班級成員有較強的集體主義,這樣纔會爲班幹部之間的團結合作,班幹部與普通同學之間的相互理解奠定基礎。

其次,班級怎樣走向無爲而治,應該要選擇好最適合發展的路徑。那就需要良好的班風學風作支撐。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風就需要班主任的率先示範,以身作則。規則認同,共同遵守。集體活動,彰顯團結。學習競爭,力爭上游。在此基礎上,班主任的管理思路要清晰明確,對放手讓學生管理班級有非常的自信心。接下來,就要充分發揮班委成員與普通同學的積極性了。班委幹部要定期競選,認真培養,指導其做事更加主動,方法更加靈活。全體同學之間相互督促,營造一股正氣。要以班規爲執行點,有規可依,有規必依,違規必行。以班級文化爲向心點,環境佈置,清新靜雅。精神面貌,積極向上。它的形成需要潛移默化的浸潤、內化與認同。從最初的班主任人治到班規的法治直至最後的文化向心力的無爲而治。這需要班主任極大地調動每一個學生自主管理的熱情,要努力使其成爲班級的主人,爲其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對班級有一種自然的嚮往與歸屬感。

“無爲”是老子《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在班級管理中同樣適用。班級的無爲而治,其生命力的主體是學生,班主任更多地是觀望、引導、督促、強化,適當放權,適當介入,充分使學生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感召下,在班級規則的約束下,在班級文化的浸潤下,在集體團結向上的氛圍下,學生自主管理式的班級無爲而治會成爲美好的現實。

張涇中學胡小勇

中學的教學隨筆6

記得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說過:“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觀?惟壑谷幽深,峯巒起伏,乃令遊者賞心悅目。或絕崖飛瀑,動魄驚心。山水既然,文章正爾。”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寫文章要象山一樣起起伏伏,不要平淡無味,要寫出點波瀾,有曲折起伏,那才吸引人。其實,行文應追求章法佈局,既要形式上不拘一格,更要內容上高低起伏。固然,平鋪直敘是需要的,但至始至終若以一種形式展開,那隻會讓讀者產生寡淡無味之感。同樣,生活中的語言表達除了醞釀好內容之外也應該考慮好以恰當的形式,這樣才能把意思積極傳遞給別人,使他人樂於接受以至產生共鳴之感。

趙憲宇老師在《怎樣表達》一文中說:“世界上的道理往往是相通的,只是由於表達方式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表達目的和效果。我們要研究表達方式,研究如何表達。”細想之餘,果不其然,表達方式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就拿子女如何表達對父母的愛意來說吧。有直截了當表白的,把對父母的愛意用言語以直接的方式傳遞出來。這樣的方式或許效果一般。若是子女能學會讚美父母的.優點,哪怕是真誠讚美父母平日裏做的飯菜也會讓他們感到欣慰。這樣的一種愛的表達方式會讓父母找到一種幸福感。還有在父母的生日精心準備好一份小禮物,哪怕是一張卡片或是遠方的電話問候都會在父母心中產生溫情的漣漪。趙老師在文中說:“要表達‘我愛你’直接張開大口是一種表達,這適合熱血沸騰型的。

中學的教學隨筆7

任何學習都離不開模仿,正如學習書法從臨摹開始,初學寫作,模仿也必不可缺。與臨摹字帖不同,寫作的模仿不是照搬,更不是硬套。來自範本的思想、語言、技法等,總能發生神奇的化學反應,模仿的寫作自然是各自不同。模仿範本哪裏尋?語文課本資源多。

語文課本不但題材內容豐富,而且寫作技法兼容。閱讀課上老師精講細評,寫作課上自然水到渠成。這樣讀寫結合的便利途徑,如不用足用好,簡直是浪費資源。

學生寫景,往往視角單一,語言蒼白。魯訊的《雪》,斑斕的雪野、明豔的雪羅漢、如火焰般奮飛的朔方的雪……不但描寫細膩,而且視角豐富,動態與靜態、直接描繪與側面襯托相得益彰。學完課文,佈置隨筆:模仿文中寫雪的方法,以風霜雨雪雷電等自然氣象爲描寫對象,寫一篇小文,最好能借景抒情或寓理於物。平時作文中很少對自然環境有描繪的同學們,居然寫的文筆細膩,情思豐富。

學生寫人,往往角度單一,形象單薄。《我的母親》則提供了多角度、多視角、多事件、寫人的範本。課前先佈置“採訪自己母親”的準備活動,問題包括:母親生活中的興趣與愛好;母親工作中的快樂與憂愁;母親孝敬父母或公婆細節。整理成採訪稿。課後佈置隨筆練習,要求從採訪稿中篩選材料,模仿《我的母親》爲自己的母親寫一篇小傳。恰好臨近母親節,我讓學生認真謄寫,作爲禮物在母親節的當天親手交給媽媽。事後家長反映,母親節收到孩子的特殊禮物,喜極而泣,不只是因爲這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篇傳記,更是因爲在真實豐富的`材料中,在平實細膩的語言中,表現出了孩子對母親的細細體察和濃濃深情。

學生寫事,往往線索單一,平鋪直敘。《散步》“鋪墊一筆、直敘一筆、宕開一筆”的行文思路,可以幫助學生怎樣把一件事寫得波瀾有致;《走一步,再走一步》“畫龍點睛、篇末點題”的章法,可以幫助學生怎樣把一件事寫得有意義。

用《風雨》學側面烘托,用《阿長與<山海經>》學抑揚,用《海燕》學象徵……課本就是一座學習寫作寶山,空講理論,而不模仿寫作,豈不是入寶山而空手歸?

學生對抽象的寫作指導大多不感興趣,模仿課文學寫作,更容易上手。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經過一個時段模仿學習,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情緒,大大消解,常常爲自己文章的“大家風範”,收穫滿滿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當然,發現課文的寫作規律需要教師深入細膩的品讀文章,真正從寫作的角度挖掘文章的教學價值。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專業的閱讀,敏銳的眼光、豐富的積累,才能擁有一雙教學慧眼。

實踐中也有困惑:每次緊隨課文之後隨筆,不乏精彩紛呈的佳作,而到了作文課和考場上,學生作文就會有所反覆,整體水平大不如平時的隨筆文。是因爲模仿時日尚短,不能學以致用?還是因爲模仿沒有內化吸收,不能活學化用?如果你有好的建議,歡迎留言指導。

中學的教學隨筆8

1、自讀之前啓發講:即在學生自主閱讀之前,簡明扼要地揭示閱讀要求和重點。

2、重點地方着重講: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解,該挖掘處必挖掘,該品味,該講深講透的地方必須講深講透。

3、疑難問題明確講:當學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難時教師要鮮明地講,從而爲學生解難釋疑,讓學生正確理解、領悟材料內容。

4、合作中提示講: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能抓住要點進行有效合作時,教師要進行提示性講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總結時補充講:在總結一節課、一篇材料的.閱讀情況時,在學生概括、總結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進行補充,以進一步進行提煉和歸納,從而使總結更加完整、準確。

中學的教學隨筆9

語文教學只有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才容易進入課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開門見山,先入爲主

語文課教學之初,教師可用模型、標本、圖片、幻燈、錄音、錄像等形式創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爲之所動,爲之所感產生共鳴,激勵他們快速進入課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我們可先放一段有關春天風光的錄像帶,花塢春曉、桃紅李白等春景激起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裏》的錄音,創造意境,使學生在美妙的樂曲聲中自然進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巧設懸念,激發情感

在讓學生接觸課文之前,可先自己複述課文情節,在關鍵處停下來,讓學生去猜測情節會如何發展,人物的命運會怎樣。這樣巧設懸念,往往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閱讀課文的熱情就會大增。如教《孔乙己》、《變色龍》這一類課文時,我們可採用這種方法去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創設疑問,啓迪思維

在導入新課時,可針對所講內容,提出一個或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集中,積極地期待着問題的解決。這樣導入新課,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感,增強講課的吸引力。如教學《驛路梨花》時,可設計這樣的提問:標題一語雙關如何理解?文中兩次誤會、三設懸念、四寫梨花分別從哪些語句體現出來?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他們愛聽愛看有趣的故事。老師可以抓住青少年這一特點,針對教學內容,從與課題有關的趣聞軼事出發導入新課,能夠激發學生對所學新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授新課前,花極短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顯得親切自然,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可以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入學習。如教學《阿長與〈山海經〉》時,可先聯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給學生講講長媽媽所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講講阿長本人的故事,這樣,使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進入作品的意境。

中學的教學隨筆10

針對作業一中提到的問題,經過這段的學習,我又重新詳細的將這一問題及解決方法做一分析:

一、當前農村國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困惑

當今的農村國中生,十之八九害怕寫作。要他們寫一篇出色的作文,真是難於上青天。那種會筆下生花,寫起作文來如行雲流水,且能把寫作當樂趣的學生只是鳳毛麟角。“欲說寫作好睏惑”的現象恐怕相當普遍。究其原因我認爲主要有下列幾種。

(一)、農村學生語文素養總體偏低,寫作水平亟待提高

由於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問題重視不夠而放任自流,學生衣食無憂、不思進取,勤學樂學的氛圍很難形成,學生在校得過且過如和尚撞鐘,在家悠閒自在若閒雲野鶴,學業呈現荒蕪、半荒蕪狀態。導致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語文素養低,寫作水平差。講起話來語無倫次,寫起文章來空洞無物。比如我校國小部的教學成績在全區長期絕對滯後,到了七年級時讓每人寫兩句讚美春風的比喻句,實習老師改作業本時扼腕嘆息之聲不絕於耳,讓我深感作文教學任務之任重而道遠。

(二)、農村學生社會閱歷極度欠缺,寫作素材極爲匱乏

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因此,許多閱歷豐富的作家創作時都要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的素材。如果蒲松齡不在路邊向路人贈綠豆湯以換取一個個的故事,就沒有《聊齋志異》這部小說了。農村的國中生年齡小,生活範圍極其狹窄,在校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很少接觸社會。這樣的生活,叫他們去哪裏找寫作的素材,又怎麼會獲得寫作的激情呢?因此,一遇到寫作,唏噓感嘆之聲不絕於耳。待到絞盡腦汁、挖心搜膽寫出作文來,內容枯燥,空洞無物,千人一面。

(三)、農村學生面臨新鮮事物誘惑,對待生活麻木不仁

隨着社會的進步,新鮮事物如東方漸進,網絡鋪天蓋地而來。學生可以忙裏偷閒在網吧娛樂,可以堂而皇之在家裏上網,甚至在上課時掛着手機QQ。一個文化課一塌糊塗的人坐在電腦面前和網友聊得得不亦樂乎的現象已見慣不驚了。部分學生在乎着網友的感受,擔心着蔬菜被偷,想念着遊戲升級,就是對生活麻木不仁,對學習不聞不問。再如“天鍋”上房了,電視節目多了,日劇、韓劇、臺劇粉墨登場,愛情劇、武俠劇、偶像劇輪番轟炸,更有不少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等老少咸宜的優秀動畫片吸引着孩子們的眼球,他哪有心思和興趣去提高寫作水平呢?

(四)、農村學生課外閱讀開展得差,詞彙技法積累不夠

我可以武斷地下一個結論,但凡文章寫得好的學生,一定有廣泛涉獵、博聞強記的好習慣。課外閱讀的過程是詞彙積累的過程,技法模仿的過程,思維碰撞的過程。一個有心的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既獲得了建築用的.磚瓦、水泥,也學會了繪製建築的藍圖,甚至建築流程的所有工序。我們很大一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少數同學能到圖書館借書,他們的目光也僅僅停留在愛情小說、玄幻小說方面。即便如此,也是跑馬觀花、囫圇吞棗,甚至只看了他們只關心的愛情片段描寫。有多少人會對精彩描寫拍案叫絕而反覆品味涵詠並試圖保存在腦海中呢?

(五)、部分教師望文止步因噎廢食,作文教學難以恭維

作文難教,這幾乎是所有語文老師的共識。本人也曾應教研組要求嘗試性地上過一節作文公開課,自認爲上得一塌糊塗。部分老師還有根深蒂固作文天成的思想觀念,加之全區閱卷優劣作文得分差距有時並不明顯,使得部分老師不能重視作文教學。因而導致了作文教學一片神鴉社鼓的局面。

二、走出作文教學困境的設想與對策

儘管作文難教難寫,然而作文還是要寫的,寫作教學也還是要堅持下去的。它畢竟能反映學生的語文學科的全面素質,作爲一個語文教師,怨天尤人、唉聲嘆氣是無濟於事的,關鍵在於如何帶領學生走出困境,闖出一條血路,走向寫好文章的彼岸。在此,我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並以此與同行們一道探討。

(一)努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力爭人無我有人有我新

作文貴在創新,要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要想寫出有新意的文章,還必須做到對生活要有獨到見解、新的看法,必須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特別是求異思維和批判思維。例如,多數老師教學《愚公移山》時都會讓學生去評論愚公到底“愚不愚”。學生自然會從環保、工效等多角度展開論述,提出許多合理化建議。這樣的作文,變換角度,確定多個重點,思維開闊多了,堅持訓練,對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大有益處。

(二)因地制宜創設文化情鏡,充分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目前中學生學習緊張,加之農村生活較之豐富的城市生活要枯燥多了,這恰恰又是寫作的一大忌,因爲緊張壓抑思維,寫作需要生活。爲了豐富作文課的內容,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我常常費盡心機地點綴課堂,把作文課上得生動而有趣。比如在教學《與朱元思書》時,我們先讓學生看課文想象寫景,再看視頻理解文字,然後在悠揚音樂中誦讀,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最後組織學生讀課文想畫面,再聽音樂回憶課文。下課時還佈置學生將其改寫成寫景散文。

中學的教學隨筆11

每個英語老師都會有上午第五節課,每次上課頗費不少口舌,效果不好,有時候還很生氣。上午第五節課,學生又餓又累,等着下課吃飯,內心就不太平靜,上午第五節課很難上。

本週三四上午第五節是104班課,本課有三部分,聽力,對話,加一個練習,第三部分是練習,讓學生模仿例句造句,我在備課時,翻資料,每個句子準備了三個例句。還剩下十分鐘,課堂上秩序不是很好,我本來害怕完不成任務,想念一下答案,讓同學們抄下來算了,突然我靈機一動,把全班同學分爲四組,一組做一個句子,看哪個組做得既對又多,各組展開討論,可以交換位置,可以小組討論,可以補充,五分鐘之內,看那組做得好。比賽開始後可熱鬧了,同學們你追我趕的上黑板上寫答案,當我倒計時時,還有幾個同學躍躍欲試,當我公佈答案時,下課鈴已經響了,還有兩組沒訂正完,我說下課,同學們堅決不讓,他們情緒高漲,興高采烈,思維開闊,每個句子寫了至少八個答案,很多中下生也參加到比賽當中來了。這節上午第五節課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下課後,我心情也高漲起來,一改往日的沮喪,我終於明白,學生的情緒就是你的`情緒。

中學的教學隨筆12

自律就是自我嚴格要求,自我約束,變被動爲主動,變他治爲自治。只有自律的行動纔會爲我們的生活爭取更大的自由。青少年情緒表達直接,易衝動,自制力弱。尤其是週五放晚學,一週的任務結束了,對自由的渴望急切、熱烈。這並沒有錯,成人教師也不例外。但當下的事要做好,纔能有序地前行。連家庭作業都不清楚做什麼就回家了,事後也不問同學、老師。這是缺少責任感的表現,也是自律性弱的表現。

在學生的成長面前,犯錯在所難免。關鍵的是在學會在錯誤中汲取有益的啓示,給以後的言行指明方向。這不僅僅是完成作業那般簡單,更不是以忘記爲藉口可以掩蓋。小成,這次期會考試有很大進步,進入了年級前30名。在七年級也進過,但後來一直因語文、英語不優秀而沒考好。這不,這次他考得很好,禁不住有些得意、輕浮了。在統一的規則面前,在心理的成長面前,在事實真相面前,對於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我一向能做到一視同仁,絕不偏袒。

早上書聲琅琅是開啓新一週,新一天學習的良好開端。所以,我就跟學生約定過,早上除了完成清衛,科代表收發作業,其他同學都應投入到晨讀中來。對於早上來到教室趕做作業的一律按班規處理。除非情況特殊,事先說明。而小成,早上在教室裏趕數學作業。我聯想到家長會當天結束後,他父親跟我說小成以前週末一直要出去玩電腦,讓我溝通教育下。實際上,在學有餘力的前提下,週末能做到定時定點有成人監督玩會電腦也無可厚非。但一味出去找同伴玩電腦遊戲必然會心思遊離、精力分散。這不,正好是他自己犯錯撞上來了,很有必要跟他說說。

好傢伙,數學小練習冊被我收了後,還沒主動過來拿。我故意等兩節課看他會不會主動來坦誠。結果沒來。找他來問,他倒好,他一廂情願認爲我會幫他交作業。看來,還是對自己行爲認識不足,或認爲我好說話,平時對他不錯,會放他一馬。但我比較慎重地找他談話了。我先肯定他補作業的動機是好的,是想按時完成上交作業。只是週末的家庭作業移到週一來做,確實不妥。你一向表現很好,不能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其實,我讓他明白,即使成績好的學生,犯了不該犯的錯誤,老師也不會輕饒。讓他學會自律,爲自己的事情負責。他倒能坦然接受。以下是他寫的心理說明書。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今天我真是“悲劇”了!

早晨匆匆忙忙地起牀,匆匆忙忙地來到學校。停好車後我飛奔進教室,放下書包,把週末的作業都找出來堆在桌上,然後拿出一一交到科代表的手中。語文,英語,物理,最後數學。“數學小練在哪兒啊?”我因星期五沒有記家作,導致昨天忘記小練做哪兒。於是,便憑着僅剩的一點忘記估摸着做了幾頁。“做71

中學的教學隨筆13

閱讀教學中的典範作品是學生學習寫作的肥沃土壤。我們要善於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對寫作的反思。在完成了人教實驗版八年級語文第四單元課文的教學後,我針對這個單元的一組課文讓學生反思:題材有什麼共同點?都是寫地方風俗的。選材有何特點?都是選小事物:鴨蛋、春酒、民間技藝、吆喝等等。表現主題方面有什麼特點?都是以小見大。寫鴨蛋表現作者對家鄉的熱愛、思念。這樣,也就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我們也有家鄉,家鄉也有特色,我們也可以用這種寫法呀,以小見大。於是,一節"也談家鄉"的話題作文蓄勢成型。在這節作文指導課上,我讓學生談"家鄉府谷",有的同學想到了家鄉的海紅果、紅棗,確實有代表性,說了海紅果的酸甜爽口,含鈣量高,可作果脯、飲料等等,這一最熟悉的事物,讓學生有話可說,表達出對家鄉的熱愛:而有的同學盛讚紅棗加工的精細,以及紅棗裏富含的純樸、勤勞等。還有表現家鄉風俗的,元宵節的熱鬧空前。能把着筆點放在秧歌這富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形式上。

在課堂上,學生對家鄉府谷有說不盡的話,訴不完的情,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寫起作文來自然也就能有充實的內容。這樣,學以致用,讓學生帶着書本走近生活,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益,作文教學中提高,也可促成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四、學會謀篇佈局

一篇優美流暢文采飛揚的文章,不僅要開頭緊扣主題,引人入勝,還要結尾照應,回味無窮。更要講究文章敘事主題的一波三折與跌宕起伏、生氣盎然、巧妙嚴謹。這便要將就敘事主體的精巧編排設置藝術,話題作文的寫作也要學會在結構文章方面去引導學生的思維。

(一)虛實相生:實寫就是對人或事物進行具體直接的描寫;虛寫就是通過抒發作者的情感,藉助聯想或想象,對夢境、幻想、虛境的描繪。優美感人的記敘類文章是把虛實巧妙的結合起來,即增加所寫人或物的真實感,又增加抒情的美感,是文章情趣盎然,空靈秀美。虛實相生的方法常見的有實中有虛,以虛代實。例如:《愚公移山》一文中"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的虛寫就巧借了想象,以虛寫實,凸顯了愚公移山持之以恆的偉大精神,給讀者心靈留下一片美麗的幻境,表現了作者對愚公移山的偉大精神和人類征服大自然所表現出來的人定勝天思想的讚美。

(二)對比互襯:就是把對人或物的感情從正反方面進行對照寫作的一種技巧。"發乎情,起乎情,也止乎情。"因爲感情,所以我們對萬物有了不同的愛好、興趣、感悟,而這些正好從正反兩個方面表現出來,即生活是一個矛盾體,既對立又統一。諸如美與醜、真與假、樂與悲,它們譜寫了生活的樂章,一正一反地表現感情的多樣精彩。在寫作敘事類文章時,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地運用對比互襯方法,不但可以增強抒情的感染力,而且可以豐富寫作的內容。例如:《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就巧借對比互襯的方法來展開故事的。菲利普夫婦聽說于勒發財了,今也盼,明也盼,但當他們在船上相遇,看到于勒狼狽不堪的情形,卻是惶恐不安、惡語相加。這一盼一避的對比描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菲利普夫婦的銅臭心靈,強烈地抒發了作者對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的批判與譴責之情。

(三)巧設懸念:所謂懸念就是指寫作者對所創作故事的情節發展和任務感情變化產生關切的心情,常常以疑問的.形式出現。如果我們巧用設置懸念的方法來寫作敘事類文章,不但能夠造成"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藝術效果,而且會使文章波瀾起伏,曲折多姿。懸念的設置既要根據敘事的需要,又要根據主題的需要。爲了使文章引人入勝,一般地說,應該提早設置懸念,遲解釋懸念。設置懸念的方法常有倒敘式、懸念相套等。

(四)鋪敘事件:就是爲了表現主題或描寫,選取幾個不同的事件,以時間變化或地點轉移或人物感情變化爲線索來逐一鋪敘開來。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刻畫人物形象,而且使文章的寫作內容更爲充實,便於感情的抒發。例如《藤野先生》一文,魯迅爲了表現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就採用鋪敘事件的方法,一次講述了藤野先生給"我"修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瞭解中國女人裹腳。這樣,一位工作認真,對學生要求嚴格,熱情誠懇,實事求是的教師形象如在眼前。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中積累話題作文的佈局謀篇方法。

五、要善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合理的想象中,可以使學生獲得寫作的素材,這種想象力的培養,要藉助一些簡單的符號。在一次作文教學中,我讓學生由"○"展開想象。由圓的符號,你能想到些什麼,然後揀最新穎的想法寫一篇作文。

有的同學想到了"月亮",想到了中秋節的團圓,想到了祖國的統一,而一位同學的發言,讓我眼前豁亮;這位同學說,她想到了"失學兒童渴望求知的眼睛",此語一出,全班掌聲熱烈。這就是想象的成果。因爲有了想象力,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才豐富多彩。我還嘗試着讓學生由"1"展開想象,結果也讓人滿意。有的同學想到了樹,有的同學想到了電杆,想到粉筆,想到老師……而有位同學的發言讓我茅塞頓開,他說,由"1"想到了枯樹,想到了環保,同學們也都給予了高度的肯定。鑑於此,我覺得,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好學生的想象力,可以使學生獲取寫作素材。而想象力的培養,就要從簡單的符號出發,逐步培養,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定有大的提高。

總之,話題作文教學中的思維開啓就是幫助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審視話題,在反覆的比較與推敲中,選出新穎的角度,精心選擇材料,進行巧妙佈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中學的教學隨筆14

對剛接觸物理的學生來說,唯一的基礎材料是現實生活,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着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以便能順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規律。

1.以人爲本,創新教學模式

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有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複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採衆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着眼實際,積極參與創設啓發式、開放式、範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2.藉助科技,豐富教學手段

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而教師素質的高低是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有了一流的教師,纔會有一流的教育,纔會出一流的人才。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當代物理教師應認清未來教育中教師的職責和使命,儘快完成角色轉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3.對物理新課程標準進行剖析

《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是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制定的,其總目標是:“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在瞭解和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有滿足感及興奮感;學習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解決問題或做決定時能嘗試運用科學原理和科學研究方法,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樂於參與和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活動,在實踐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學素養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具有創新意識,能獨立思考,勇於有根據地懷疑,養成尊重事實、大膽想象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關心科學發展前沿,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有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新課程標準符合時代的要求,體現了以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精神。新課程標準注重知識與技能,更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並增強了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新課程標準的內容化繁爲簡,化細爲粗,爲教師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自由度和發揮空間;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要充分發動學生的主動性,強調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新課程標準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學科之間整合性加強;新課程標準實用性增強,社會實踐活動增多,有利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4.注重物理實驗

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愛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地看着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繫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因此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有趣的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激發他們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讓教學內容事先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授聲音的發生時,可讓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嚨,讓學生髮現原來每天都聽到的'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5.備課重點放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切入點上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去探究知識,去感悟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的,教師不要包辦代替。目前從聽課中發現一個突出的共性問題,就是課堂上教師講得太多,特別是九年級畢業班的課。教師本來是一心爲學生着想的,只擔心漏講知識或少講而學生不會。教師講得很辛苦,但學生處在被動聽課狀態,獨立思維的空間太小,很難獲取較大的學習效益。要實現主體教育思想就必須打破以講授、灌輸爲主的教學方式,變“以教爲中心”爲“以學爲中心”,構建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共同探究知識、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教學情境。這就需要教師在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學基本功的基礎上,把備課要點放在挖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切入點上。切入點的選擇是靈活的,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要放得開。

如分子動力理論內容在教學時,教師習慣上以講授爲主,對學生進行灌輸,既費時又費勁,學生學起來模棱兩可,不如教師作適當引導,出一些思考題,讓學生自己學習、總結,然後進行學生間討論辨析,總結出規律,這就增大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

如習題評講課,多數教師習慣從頭到尾講答案。九年級習題量大,一節課教師要講很多題,又結合知識的遷移、歸類,教師講的緊張匆忙,但多數學生跟不上。有的學生來不及認真思考,教師已說出了答案。這種教師包辦代替的傳統方式必須改變。課後作業必須讓學生自己去做,綜合練習題留給學生完成的時間要保證,評講前公佈出答案,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在獲取反饋信息後,精心設計複習題評價的程序,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讓學生自己評講爲什麼對、爲什麼錯,從學生角度講出來的思路更富有啓發性;要精講、講準、講到點子上。有些題可以讓同桌學生互相評判;有些題可以不公佈答案,讓學生去討論、去爭論;有些計算題可以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幾種解法都寫出,讓學生去分辨,激勵全體學生主動探究學習。

中學的教學隨筆15

早上,看到高中骨幹教師羣裏有這樣一條消息:

歷史知識記憶:一根雞毛怎麼扔上房頂?第一種方法,一次次地扔直到成功----死記硬背;第二種方法,把他做成雞毛撣子直接扔上房頂---總結性記憶;第三種方法,一位叫雙兒的學生說:“讓雞自己飛上去不就得了嘛!”----這就叫真實記憶或者叫仿真記憶。就是把所有你知道的歷史事件都用歷史的真實將他們聯繫起來,或者合理推理之下仿真聯繫,於是你只要記憶這隻雞的本體,那麼每根雞毛在哪裏就是必然的了。讓雞帶毛飛,別讓雞毛飛。

其實完全可以推而廣之,對所學的所有知識都可以採取第三種做法,即真實記憶或者叫仿真記憶。

對學生的學習而言,做有效的做法就是真實記憶或者叫仿真記憶,那麼,這對教師的教學而言,又該提出什麼樣的挑戰呢?

對教師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遨遊,就是把所有講解的知識都用有效的情境將他們聯繫起來,或者合理推理之下仿真聯繫,於是學生只要記憶這隻雞的本體,那麼每根雞毛在哪裏就是必然的了。讓雞帶毛飛,別讓雞毛飛。

這和我們一直提倡的“情境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質是一致的!

新課程特別凸顯教學的情境性,跟我們強調回歸生活、聯繫生活是有緊密關係的。生活也是“湯”,知識要融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乾巴巴、孤零零、枯燥的知識,很難被理解、消化、吸收,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我們的教學,也應該把知識融入到情境、融入到生活當中來進行。

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這是情境中“情”的作用。“境”,就是用一種直觀的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徵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形象地說,“境”就是一座橋樑。有了這座橋樑,學生就容易實現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情與理性,以及舊知與熟知的溝通和轉化,從而使學習和理解變得容易和有趣。

在實際的教學中,情境探究式新授課的具體環節:

(一)創設情境,以問促思。教師設計問題是關鍵,依據課標和學情,結合教材,設計難度適合,能激發興趣、有一定思考力的問題。

(二)展示反饋、互動研討。結合學生的層次,引導學生根據具體問題發言,並發現學生的易混易錯點和課堂生成的問題。高度重視課堂上生成的問題。並判斷出學生已經掌握的和未掌握的。

(三)解疑破難,總結昇華。在學生自學展示的基礎上,對難點、易錯點進行梳理糾正,注重思維過程與思維品質。通過精講,並輔之以練習,講練結合,做難點突破和規律總結。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高。精心準備練習,注意練習所覆蓋的主要知識點,進行習題類型歸納,且難度要循序漸進,向學生展示在大學聯考或者學業水平測試中,本節知識點的呈現形式和考察方式。練習過程發現學生的理解誤區,並加以糾正強調。

當然,每一節課都要靈活的理解運用以上開放式教學的四個環節,不一定每堂課都面面俱到,可以有所側重,畢竟每節課的具體情況不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都是在情境探究式教學的模式下進行的,做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

無論各個環節如何具體操作,在主題情景式探究課中必須始終貫穿三條線,分別是情景線、知識線、探究線。一節課無論怎樣設計,如果缺少了一條有效連接的線索,總是有一種支離破碎很不完整的感覺,反之,如果能夠找到一條有效的線索貫穿全課,則這節課就有了生機與活力,所以一節好的`情境探究課應該是知識點環環相扣,情境設計引人入勝,探究問題發人深思!

課例:《樹立正確消費觀》

有一次考試監考,我發現鄭州實驗高中的學生穿的鞋幾乎都是耐克和阿迪,那些穿校衣校褲的中學生們往往把感情和炫耀點放在運動鞋上,於是在進行《樹立正確消費觀》一框內容時,把情景主題設在這一和中學生有着密切關係的運動鞋上。課一開始向同學們推介兩款價格不一,功能不一的運動鞋,問同學們若作爲顧客會買哪雙?從中得出影響消費的因素;接着請同學們任選一款運動鞋推銷,爲此款設計一條廣告語或廣告創意,並說明所贏合的顧客的消費心理。四人一組進行討論,每組派出一代表將廣告語或創意寫在黑板上,教師相機點評,在點評中得出影響消費的心理;最後圍繞運動鞋的主題給出幾個議題,包括,爲何要選擇價格適中的運動鞋?買鞋穿鞋中怎樣做到綠色消費?當前人們收入增加了,鞋還需要省着穿嗎?等等,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議題作答。通過這一系列議題,引出教材中的四個正確的消費觀。

總之,情境探究式教學能夠讓枯燥的政治課教學換髮生機與活力,能夠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樂在課堂,學在課堂,也讓教師更有教學的成就感,從能夠更好的達到政治課的教育目標!

讓雞帶毛飛,別讓雞毛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lqyp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