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5篇)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5篇)

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教學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5篇)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

教學小筆記今天要上“位置”的練習課,剛好又聽了同事的這節練習課。靜下來反思時,有一些自我的見解。

其實本節練習課是我們自己加的,教參上沒有這節。因爲剛開學,學生的情緒有些浮躁,聽課質量不高,而且有些知識有一定難處,在上完新課之後,我們發現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第一單元掌握的不是很紮實,於是有了這節練習課。

說實話一直覺得練習課比新授課難上,一方面是因爲學生喜歡新事物喜歡新知識,另一方面練習課比新課更有針對性,練習題較新課也有所不同,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層次,而且要更有針對性。就拿這節練習課來說,對於較簡單的“上下前後”找那學學困生回答便可,其他學生這部分知識掌握的很不錯。對於“左右”卻要多費些心,因爲在新授時發現不但是學困生,有部分中等生和優等生也掌握不好,那麼就要大面積的提問和練習,而且重要要說做題的步驟,讓學生在不斷的說和練中真正掌握。對於“位置”重要的是學生分析題的`能力,要知道橫豎行各表示什麼,先說的是行還是列,逐一的分析,然後再去回答問題。在不斷的分析中學生能掌握做題的方法和思路,那麼這節練習課也就達到效果了。

自我反思怎麼的練習課是有效和高效的,不能沒有章法的想到哪講到哪,練習也要是精心設計的,不能沒有難度不重質量的亂練,一節課練習的也不少但功效甚微。教育是件嚴肅的事,數學教育還是嚴謹的事,要老師備好教材,備好學生,做好全面的準備。我的課堂離這些還有距離,但我在努力着在前進着,希望的是自己每天的工作是充實而有意義的,練習課還要多聽聽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課,從中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我在成長着。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2

今天,又到了我上學校的公開課,按照進度我剛好上到《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這個內容,這個內容很簡單,知識較少。還有,我已經拿五(6)班的同學試講,感覺不錯。對於自己的班,我信心十足。

上課伊始,同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過生日嗎?”“有。”“高興嗎?”“你們是怎樣過的?”滿懷希望等待像6班一樣踊躍的'回答,結果是四五個回答,再問,沉悶。自己也納悶:怎麼會這樣。教學過程,也只是這幾個在回答,與試講效果,自己的期望差距太大。當教到算理的時候,問了半天,纔有兩三個舉手,回答也沒那麼流利,下面的同學也沒有反應,與試講時,一個同學回答,所有的同學都集中聽,積極的補充,不斷思考,一邊點頭。教完新知識,心想:待會練習會有多少同學不會。

練習中:巡視檢查,效果卻與預想的截然不同,很多同學都會做,與試講的效果是一樣的。爲什麼會這樣,同樣的內容,五(6)班的同學那麼認真聽講,是不是他們對我這個新面孔新奇,對我的教學模式好奇?而我們班已經適應了我,還是心理面有畏懼?或者這個內容簡單,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掌握?

通過這節課,我覺得在教學中內容簡單且少的,應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探究、然後學生自己歸納、補充、完善所要掌握的知識。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3

步入課程改革後,每一次全國和省國小數學教學觀摩會都象時裝信息發佈會一樣,不時地傳遞出課堂教學的改革信息和“流行”趨勢。從今年上半年“全國計劃單列市及部分省會城市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會”、 “全國國小數學專業理事會的國小數學教學觀摩會”和“江蘇省國小數學教學年會”數學教學獲獎選手的教學傳出的信息分析,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趨向 “寫真”、“寫實”、“標新”。

趨勢之一:寫真。

何謂“寫真”?其實就是:課堂教學中反映學生“真”的學習過程。即在課堂教學中①學生在“真”聽,並聽明白;在“真”看,並看清楚;在“真”做,並做正確;在“真”想,並想透徹;真正經歷學習。②學生說真話,談真感想,反饋真信息,師生“真”交流。

《方程的意義》教學片斷:

1)觀察天平:學生從是否平衡認識“等”與“不等”;從怎樣使天平平衡,認識“等式”與“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2)分類整理:整理以上的得到的`數學式子,先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分類,形成或“等式”與“不等式”,或“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與“不含未知數的等式”;在從“等式”與“含有未知數的式子”中整理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3)梳理關係:學生自己設計“等式”與“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關係圖,說明等式與方程的關係。通過自看、自說、自理、自畫,反映了學生真正領悟了“方程的意義”。

(本課由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國小王學其執教,並獲全國計劃單列市及部分省會城市教學觀摩一等獎)

趨勢之二:寫實。

先感受一下《簡單的統計》教學片斷:

(1)談話引導: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簡單的統計,你對統計有什麼印象?目前你對統計持什麼態度?老師給你三個選擇:喜歡、不喜歡、等了解了再發表意見。你現在選擇哪一個?老師現在要知道喜歡統計的人數,你有什麼好辦法?請喜歡統計的同學舉手。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4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從師範院校畢業的我當數學教師將近四年了,可我總覺得時間彷彿就在昨天,細細想來,是酸甜苦辣,五味雜陳。雖然普希金曾說過: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懷念。在這四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學到的東西很多,收穫很多,發生的`事情也很多,同時自己在經歷中也成長了很多。每每回想起發生在課堂上的事,事情雖小,但總不由得讓我感慨萬千。

記得那天,我正在津津有味的上數學課,距離下課還有五分鐘時,突然聽見坐在後排的一位學生拿出自己脖子上帶的小口琴吹了一下,我停了下來並問全班學生:“是誰吹的?跟別人發出來的聲音怎麼不一樣?”大家的目光一致投向了他,這個孩子的第一反應是特別尷尬,當時我並沒有立即將其口琴沒收批評他而是讓他拿着手中的口琴讓他到講臺上給全班同學展示一下,當其他學生都坐好準備聽時,他突然臉紅了起來並且哭了,不好意思給大家展示。下課鈴聲響後,他站在我旁邊小聲的說:“軒老師,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會把它拿出來在課堂上吹了,對不起”,看到孩子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原諒了他並給他說了一句話:“這個小口琴你還拿着,沒事可以吹吹,但是要選對時間去吹”。他點了點頭,把自己的口琴收了起來並擦了擦眼淚。

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印在了我的腦海裏,也是一次難忘的回憶。在以後的數學課上我發現這個孩子聽課更加認真了起來,發言也比以前積極了很多。我拯救了一個孩子不好的習慣。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直在盡着做老師的責任,回顧自己的工作經歷,我喜歡跟孩子們在一起學習玩耍,總覺得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彷彿看到了童年時的自己。不管怎樣,既然選擇了做教師,就要時刻謹記“責任”二字,把愛和教育儘自己最大努力傳遞給每一位學生。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5

“粗心、粗心,又是粗心?你看,連9+3都算錯,難道不是粗心嗎?看來口算沒有過關。”這是粗心嗎?口算訓練對數學教學重要嗎?

口算就算在高科技的今天,在社會生活仍廣泛應用,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不過關,筆算、估算的效果也不會讓人滿意。那麼,現在的學生口算普遍存在什麼問題呢?怎樣引導學生過好口算關呢?

一、口算存在的問題

通過近一段時間的觀察、瞭解之後發現:平日裏,班裏有的孩子數學作業錯誤多,做作業的速度特別慢,每天的數學家庭作業花費時間較長,有部分學生認爲口算易學、好學,以爲一聽就會,不肯動腦,不肯下功夫,表現態度不端正、馬虎審題,敷衍了事,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就做答,計算馬虎,似是而非,張冠李戴,計算不細心,簡單計算也頻頻出錯,驗算檢查不耐煩,算完題目要求就完事,計算結果陰差陽錯,經多次檢查,口算錯誤率讓人吃驚。頭號原因,大家的回答幾乎都是同一結論“粗心”。也有些家長們先總認爲是因爲孩子年齡小,做作業不細心,或許孩子大點了自然就能好一些。

錯誤的原因單純是粗心嗎?孩子大點了就能自然的好嗎?經過分析我們認爲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有客觀、有外在也有內在。口算是一種能力,能力是要通過科學的訓練才能提高的。

1.主觀原因,口算要通過觀察或聽覺、感知、注意、記憶、反饋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才形成。國小低年級學生口算的通病往往是:(1)觀察比較籠統,把“+”當成“×”,把“—”當成“+”等。(2)感知事物不精確,把相似的數寫成另一個數,如3當8,6寫成9,325寫成235等。(3)注意力分散,人在計算,心卻玩耍。(4)記憶失敗,如進退位加減中忘了進位上的數或退位等現象。(5)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學什麼就做什麼,不顧練習要求。

2.客觀原因,某些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把學習當成是家長或社會的任務,對學習、作業有厭惡感,缺乏刻苦鑽研精神,不愛完成作業,久而久之口算能力就會越來越差。

3.外在原因,部分學生認爲口算不用學也懂,或者只要掌握方法就行了,平時懶練習,嫌麻煩,覺得枯燥無味,沒啥意思,平時算錯點兒沒關係,抱着僥倖心理自己安慰自己只要“我”考試時細心就行了。

4.內在原因,學習習慣差,有些學生口算時不加思索,急於搶答,信口亂說,作業分散精神,書寫馬虎,算後懶得檢查驗算。

5.教學原因,(1)對20以內加減口算是否抓得過關;(2)學生對乘法口訣是否熟練;(3)是否掌握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4)教者是否對學生的錯誤加以分析,對症下藥;(5)教法是否適合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引導是否得力。(6)教師是否經常和學生、家長溝通,是否真正地關心到了每個學生的心身健康成長。

二、改進口算訓練方法的建議

良好的口算是正確計算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也是發展學生智能、智力的良好方法。改進口算訓練,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在深入理解學生心理特點和口算技能的基礎上要做到以下幾點:

1.多做多練,熟能生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口算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基本功,我們應作出長計劃,短安排,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和訓練,體現出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和按新的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堅持3—5分鐘的口算訓練,可以選擇《口算練習冊》一年級下冊(蘇教版)每天堅持練習1條口算題。開始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慢慢可放手使學生形成習慣,自覺、自願的完成。另外在學校里老師也會經常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在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的同時學生的書寫習慣和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也會得到加強。

2.保質、保量的訓練。每次練習要記錄完成1頁所用的時間,做完後馬上訂正對錯並分析錯誤原因。每做一次訓練,都與上一次的速度比較一下,看看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家長應當適當地讚揚一下小孩,說“真棒,有進步!”孩子這時需要及時鼓勵,正如在球場上拼搏的球員需要自己的隊友當啦啦隊一樣,也可將他們優秀的練習張貼在家中醒目的地方作爲激勵,有時也可以給他們一個小小的獎品。家長切不可一見自己的小孩的速度稍慢就急不可耐,說“真笨,怎麼搞的!”如果當家長這樣會對孩子有不利的影響,這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愛心才能做好的事情。對有退步的孩子則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退步的原因,然後再輕輕地摸着他們的頭提出在以後口算中應該怎樣去做,如果下次成績提高了就及時表揚,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樹立自信。

3.弄懂方法,掌握算理,優化思維過程,形成技巧。口算要讓學生理解算法的基礎上掌握算法,不能靠機械記憶或死記硬背。在弄懂方法,掌握算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口算方法的多樣性。口算方法的多樣化的本質要在練習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某個口算問題要學生通過主動探索,自己提出不同的思路。事實上,不同的學生對於同一個問題會出現不同的想法,所以在口算教學中口算方法是否是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結果是很關鍵見的,在練習時讓孩子儘可能把自己的方法講出來,並引導孩子學會對算法進行優化。

4.訓練形式多樣化。多做多練是前提,但學生習慣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尤其喜歡在遊戲中學習從中增長知識,如果長期單獨某種練習,學生是容易感到厭倦情緒的。由此,口算練習要活潑、生動、多樣化,在練習中可以採用的補充方式有:玩撲克牌(24點),聽算,開火車,對口令,奪紅旗,送信,找朋友,爭擂臺大王,定期檢測等等。(要注意講究實效、簡便易行)同時通過一些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口算能力的培養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買菜,逛超市等)。

5.要抓重點和難點,薄弱環節,對症下藥。口算訓練先要抓好重點,如20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混合運算中的運算順序和我們後面即將要學習的簡便計算,還有結果是整百,整千也作爲重點練習。

6.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謙虛謹慎、嚴格認真、刻苦鑽研”是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獨立思考、克服困難”是學生口算學習的恆心。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要經過長期嚴格訓練才能形成,另外,兒童可塑性很大,家長的示範作用等也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對孩子起潛移默化作用,另外,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口算練習一次不宜過多,不能機械重複,這有利於注意力的集中,有利於培養口算興趣、提高正確率。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6

教學重點:知道時、分間的進率,能正確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時刻。

教學難點:認讀鐘面上所表示的時刻。

1、語言不夠簡潔扼要。如在講解“半時”時候:刻度12與刻度1之間,數字12與數字1之間,直接可以描述“時針處於12與1中間”;

2、口語化很嚴重。日常用語是幾點,但是書面語應該是幾時;

3、對國小生義務教育階段教材的安排沒有詳細地閱讀。關於時間的認識:學生在讀一年級就已經學過“整點半時”,而本節課將大量時間花在繼續認識整點半時之上,只將10分鐘花在新授課程裏;

4、重難點沒有突出。本節的重點是:認識幾時幾分,當分針沒有對準12或6時,你能認識麼?依次循序漸進地展開。

5、缺乏趣味性。國小二年級的學生比較好活潑好動,很難讓他們上課一直保持安靜,需要教師在課堂設計過程針對本節課的`內容展開有趣味性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6、學具要與知識貼切。學具應當買學生專用鐘錶,自己來擺動時針和分針,才能將時間用時針與分針準確地表示出來。

7、板書不完善。分針走一大格子是五分鐘是重點,沒有強調和板書。

8、沒有課堂小結。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7

教學情境是教學活動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託,因爲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既有經驗,使之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到探究及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因此說要組織理想的教學活動,應善於創設教學情境,一個理想的教學情境創設出來了,教學活動也就成功了一半。但情境的創設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才能真正引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所幫助。課改以來,許多教師都意識到了創設情境的重要性,實踐證明,好的'教學情境對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是有很大幫助的。而有些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只注重形式,走入“誤區”,並沒有發揮教學情境應有的作用。我們看下面幾位教師創設的幾個教學情境。

片斷一:到底學什麼?

教學內容:一年級下冊《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例2

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一個新的玩具商店開業了,裏面有許多好玩的玩具,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幾個。

教師出示各種玩具,每個玩具上都有標籤。學生表現特別興奮,因爲他們對玩具情有獨鍾。這個情節可以說收到了引發學生興趣的目的,但後面的過程就有些走偏了。

師:你最喜歡那一個?

學生紛紛講自己喜歡的玩具,教師提問了十幾個學生,又繼續問。

師:如果你去買玩具,最想買哪一個,要用多少錢呢?

學生又紛紛講自己想買的玩具,並彙報價錢,又有十幾個學生做了回答。看到這裏你可能以爲是在教學“認識人民幣”,到這裏時間已經過去了10多分鐘,學生卻還不知要學習什麼。

我們都知道這個教學內容的重點是解決“退位減”的問題,教材中設計的買玩具情節,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計算是與實際生活有着密切聯繫,而教師在這裏卻花費這麼長的時間讓學生講自己喜歡的玩具以及玩具的價錢,會對後面解決重難點問題起到積極作用嗎?這樣的情境顯然是不恰當的。

片斷二:要幹什麼?

教學內容:二年級下冊《解決問題》例2

談話導入:

師:誰來告訴老師你的生日?平時都有誰給你過生日?

有3名學生進行了回答。

師: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我們來看還有誰給小白兔過生日。(出示圖片:小熊、小鴨子、小松鼠)他們都帶來了什麼禮物呢?

出示:小熊帶了2個蘿蔔,小鴨子帶了6個蘿蔔。

師:小鴨子帶的蘿蔔個數裏有幾個小熊帶的個數?

這個問題學生好像有些不明白。在教師的引導下知道了小鴨子帶的蘿蔔個數裏有3個小熊帶的個數。

教師又出示小松鼠的話:“我帶的蘿蔔個數是小熊的5倍。”

師:猜一猜小松鼠帶了幾個蘿蔔?

這次學生好像明白了,很快算出了小松鼠帶了10個蘿蔔。

師:小白兔爲自己的生日設計了三項活動,有擺圖形、觀看錶演、戶外活動。(教師同時在黑板上貼出三個主題詞)

我們先看小白兔擺了一個什麼圖形。

教師在黑板上用小棒擺了一個小飛機的圖形。

問:小白兔用了幾根小棒擺的小飛機?

生:用了5個小棒。

師:你是幾號組員就擺幾個這樣的小飛機。在小組內說一說用了幾根小棒擺了幾個小飛機。

學生在小組內擺小飛機……

教師是想通過小白兔過生日引出擺圖形的活動,但忽略了擺圖形與小白兔過生日是沒有必要聯繫的,學生也沒有如此過生日的經歷,又怎麼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呢?而前面的小熊、小鴨子、小松鼠爲小白兔過生日的情節好像也沒有什麼必要。其實擺圖形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情境,它把解決問題建立在學生的活動基礎之上的,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又有利於學生理解所要解決的問題。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8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

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爲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爲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爲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爲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爲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爲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爲此,作爲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啓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爲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爲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爲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教材,解教材的思想,有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解和有。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裏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爲行爲。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說,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爲: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爲學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啓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啓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爲課本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具備該具備的各種能力,提高應有的素質。因此,我認爲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爲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纔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9

數學課只要有聲音,就是學習中最大的成功法寶。數學課只要有聲音,就是叫醒你的耳朵去認真聽講。數學課只要有聲音,就是戰勝自己的魔力。

今天的數學課幹什麼,要怎麼幹,答案都在孩子們的心中。

“金超,你來回答我剛纔提問的問題?”他是一個活潑,好說話的男孩,可是這一節數學課他安靜的狠。沒有往日的吵鬧,沒有往日的表述,沒有往日的舉手,靜靜的坐在那裏看着黑板。

他回答問題的聲音很小,可是我還是聽到了,有點吃力,因爲他在第一排離我的距離很近。

“聲音大一點兒”

他提高了聲音,還是有點小,比剛纔好多了,可是後面的學生幾乎聽不到

“再大點聲音”,比剛纔的聲音有點大了。

“聲音再大點,超過我的聲音”

他怔怔,扭扭頭,看了全班的學生,突然,一聲響亮的果斷的回答贏得了全班的`笑聲和掌聲,此時的金超臉上多了一絲笑容,恢復了往日的學習勁頭,手舉的高高的。

“不錯,以後咱們回答問題的聲音都要像金超一樣,敢大膽地放開你的喉嚨,扯開你的嗓子,用勁的說,來鼓鼓掌。”瞬間,教室響起了快樂的掌聲。

聽着你回答問題的聲音,我心裏有譜,聽着你回答問題的聲音,我心裏無限甜蜜。

課堂上,要的就是你的聲音,只要你打開聲音的按鈕,就會播放一首動聽的歌曲,靜靜的聆聽,美美的享受。

聽着你的聲音,真美!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0

大多老師都有同感:教學角的大小是這節課最不容易突破的難點。其原因,可能與之抽象化有關吧。因而,每位老師在教學角的大小時,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把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節演繹的更加形象、直觀,以便於低年級學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時期,人的思想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在突破這一難點上我幾經思考,終於找到了一種既省時又簡便,實效高的好教法(到目前爲止)。下面我用對比的方式,談一下自己的切身體會:

記得最初教學這一難點,當時極爲推廣採用小蜜蜂課件來幫助學生形象演示抽象化知識:電腦會同時出現兩個一樣大的角,但有所不同的是其中一個角的兩條邊非常的短,當學生一口認定兩角一大一小時,電腦便會形象演示兩角通過移動重合,讓學生感受兩角是一樣大的。這看似非常形象的電化教學方式,在今天看來,未免有些強加於學生了,因爲這還是兩個抽象的角,始終會有一部分學生疑惑爲什麼兩邊長的角會和兩邊短的角一樣大呢,所以很難向學生說服: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而後,教學這一難點,由於當時教育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所以我深鑽教材,又有了新主意:同桌倆分別用一個圖釘和兩個硬紙條做個角,由於我事先在紙條上做了手腳,所以他們做出來的角,一個的角的兩邊很短,一個角的兩邊很長,當我要求他們想辦法使兩角一樣大,大多同桌倆都能將之重合,但仍會有部分學生堅持說這重合的倆角不等,原因兩邊長的角大,這時我會剪掉長出的那段邊,學生則說這回倆角相等了。然後,我用手撥動這對既重合兩邊又相等的角其中的一個,使之兩邊張開的角度變大,趁機問學生倆角一樣大嗎,學生馬上說不一樣大了,因爲張口變大了,我便反問說可這倆角的邊一樣長啊,學生說可張開的口變大了啊,我說這回你們可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了吧。因該說這種直觀的操作方法非常有說服力,但對於小部分後進生而言,仍顯的比較複雜,很難理解。

今天提倡生活數學,我驚喜的有了新的發現。“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角度有關”這一點學生比較容易消化,而“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有沒有關係”學生很容易發生爭執,下面是我在課堂教學上的一段實例:

師:其實,在大家的身上也藏着角呢!誰發現了?

生:兩條腿叉開來是一個角。

師:下面咱們就做個遊戲,看誰的反映靈敏?

師:把你的角變大。(學生兩腿叉開的角度變大)

師:你的兩腿變長了嗎?

生:沒有。

師:把你的`角變小,再變小。(學生把兩腿叉開的角度變小,再變小。)

師:你的腿變短了嗎?

學生哈笑:沒有啊,老師!

師:遊戲好玩嗎?剛纔,你的角一會變大,一會變小,那你的腿有沒有變長或變短?

全體學生鬨笑:沒有。

師:那你們說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還有關係嗎?

生異口同聲:沒有!

師:對了, “角的大小隻與兩邊張開的角度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這樣,通過從生活中捕捉最直接的、最有說服力的角,輕輕鬆鬆的很容易解決了這個教學多年的老大難。從而也啓發了我,生活中的數學到處都有,只是我們的眼睛缺少發現。今後,我會利用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儘可能的挖掘、開發生活中的數學,讓生活更好的爲數學服務,讓數學更好的應用於生活!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1

按照計劃,今天我們要上一節數學的新授課。

這節課是本單元最後一個課時“解決問題”,裏面還涉及估算的知識。想到這節課,我就頭疼不已:怎麼估算?估大,還是估小?爲什麼?……而這些正是我們班孩子最大的弱點,學生基礎薄弱,他們中大多數孩子不善於積極動腦思考,這種繞彎彎的題目總會讓他們困惑不已,縱使我費盡口舌,部分孩子依然會睜着空洞的眼睛望着我。看着已準備妥當的課件、教案、學具,我陷入了沉思。

課堂討論,小組合作的方法已經試過了,成效不大。既然這個單元知識已接近尾聲,何不試試……忽然,我眼前一亮,想到前兩天讀到的一則短文,爲何不讓孩子們毛遂自薦當老師,來講授這節新課呢?但不知道這對於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是否有些吃力。

抱着試試看的態度,我提前來到教室,把我的想法告訴了班裏的學生們,孩子們興奮極了(這是我們班孩子最大的優點,他們信任老師,對任何新事物都充滿了興趣),孩子們已迫不及待,爭先恐後地向我推選各個小組的代表“小老師”。

爲了調動每一個孩子都能積極自主思考,我故作神祕地說:“課堂上,我還要挑選一些小老師到講臺上講課,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哦,表現好的小老師可以爲本小組積五分。大家現在趕快備課吧。”孩子們又緊張又興奮地望着我,這時已經有幾個學生翻開書本,開始討論起來。

上課鈴聲響了,我又給了孩子們十五分鐘的準備時間,一開始,孩子們有的蹙眉思索,有的細心閱讀書本,有的.悄聲討論,也有的孩子臉上掛着疑惑而又興奮的笑容望着大家,坐在那裏,巋然不動。我走過去,提醒他們,並告知各個小組長注意將這些沉默寡言的孩子也帶入討論的行列中,讓每一個組員都弄懂這道題後,再依次試講一遍。漸漸地,教室裏沸騰起來,孩子們對着課本比劃着,高聲講解、交流,但仍有極個別孩子一直微笑着傾聽,但我已從他們的眼睛裏看到了智慧的火花在悄然閃爍着。

時間到了,一向陽光活潑的夢澤第一個舉起了小手,平日大大咧咧的她,此刻走上講臺卻有些羞澀,在同學們掌聲的鼓勵下,夢澤清了清嗓子,落落大方地講解了題意,又有板有眼地將做題思路講述清晰。畢竟是孩子,有的重要知識點,她一句話就帶過了,這時我便煞風景地充當了旁白:“同學們,你們聽明白了嗎?我有一個疑問,夢澤老師,爲什麼……”

夢澤望着煞有介事的我,不好意思地用書本擋着臉笑了,不過思維敏捷的她迅速明白了自己的職責,鎮定自若地解疑答惑。

在課堂上,一向愛發問的月瑤也舉起了小手,說出了自己的不解之處;煜棟也站起來,大膽發問,夢澤一一解答,有所疏漏、模糊的地方,我再補充完整……

夢洋也舉起小手,像個小男孩一樣,一手插着褲袋,一手舉着書本走上了講臺。她揚着陽光的小臉,自信大方地面對臺下的同學,邊講課,邊轉過身,一筆一劃地板書。只是在講解過程中,由於思路還不夠清晰,被同學指出了錯誤,在她走下講臺時,善良可愛的孩子們依然送給了夢洋熱烈的掌聲。

聰慧安靜的悅言也走上了講臺,條理分明地講解了做題方法,雖然和夢澤的思路不同,但同學們都紛紛表示:聽明白了。這時,悅言才滿意地走下了講臺。

一向不善於表達的雅楠站在講臺上,有些拘謹,她不時地望着我尋求幫助。

金睿是一個沉默寡言、膽怯的孩子,他的數學成績也並不理想,但在大家鼓勵和熱情氛圍的感染下,他走上講臺,講述了自己的做題方法,雖然沒有利用本單元的估算的知識,但思路正確,贏得了臺下的“小評委”們的一致稱讚,孩子們要求爲金睿的出彩表現記上七分,金睿靦腆地低頭笑了。

不知不覺,下課鈴聲響了,孩子們意猶未盡。相比着教科書上列舉的兩種思路,在我們班各位小老師的講解中,一共蹦出了四種解題方法,我愈來愈相信:天下沒有笨孩子,只有“懶”孩子。而在這節課中化身爲學生的我,也獲益匪淺……

謝謝你們,我的小老師!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2

在國小階段,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學會了估算,有了估算意識,運用估算知識,能夠解決很多不用算出準確結果的問題。

估算教學在國小三四年級數學教學中很常見,由於學生年齡小的原因,很多不會採用合適的方法來估算。很多老師在教學時也很頭疼,不知道到底該如何進行估算教學。因爲估算是要與實際情境結合的,你不可能把每一種的實際情境都給學生呈現出來。

在人教版的老教材中普遍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來教學估算。但在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中,略做了改動。在教學加法估算時,加入了大估和小估,即在估算時,爲了便於判斷估算所得的和與原來兩個數的和的大小關係,兩個加數要麼都同時看大,要麼都同時看小,具體是同時看大,還是同時看小還得看具體的情境中提供的數。

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初步有了近似數的概念,都是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在教學教材的例題時,我先複習了近似數的有關知識,然後出示例題的情境:兩個年級各有223個和239個人,同時去看電影,讓學生估一估,441個座位夠不夠。在這個環節中給學生教學兩個加數同時估小(即223看成220,239看成230),便於判斷最後的結果比223加239的和要小,如果一個看大,一個看小,最後不好比較結果的大小。上完新課之後,緊接着是課後的做一做,把兩個加數(169和196)同時看大,這和學生採用四捨五入方法的結果一致。

等到晚上做家庭作業時,就有好幾個家長打電話詢問估算的方法。等到第二天作業收回來一看,學生已經分不清什麼時候大估小估,什麼時候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來估算,全部要麼同時大估,要麼同時小估,252可以看成250,259也可以看成250,等於與之前所學的四捨五入求近似數完全脫離關係。我只得又強調什麼時候四捨五入估算,什麼時候大估或小估。

其實我認爲沒有必要讓老師這樣頭疼,如果教材把其中的239改爲234、233、231等數,學生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數,也能看出是把原來的兩個加數看小了,也能比較出估算結果與原來兩數之和的大小關係。畢竟學生學習四捨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在以後四五年級中還要運用。這裏的大估與五年級數學小數中的“進一法”,小估與小數的“去尾法”,都屬同一方法求近似數。在五年級教學“進一法”和“去尾法”,學生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而在三年級教學大估和小估,學生卻分不清了。究其原因還是國小生年齡小,理解力達不到。

估算教學,想說愛你不容易。

估算教學,沒有最頭疼,只有更頭疼。讓我如何去教學?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3

國小四年級,正是過渡時期。必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同學一堂課35分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需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需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勝利之中。我曾經教過鄭煊,他就是非常聰明。我經常在中午出題留給他們做。由於他的不細心,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爲自身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假如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哪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身覺得有希望,嚐到勝利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果就要適時的褒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身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並且要想他們勝利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協助他們。自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爲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同學講課時不論你多生氣,多着急,在給同學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同學,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同學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纔會願意學這門學科。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4

在教學中,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優勢”、義務教育的普及,他們一帆風順進入國中。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着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但是,教學中,我明顯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開放過度,合作流於形式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教師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徑。興趣沒有了,學生學得也就沒勁。我覺得學生學習沒有興趣,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創設良好的環境,應該把題目放在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學習。比如:我在教學除法的過程中,“買東西”老師做顧客,請學生做小小售貨員,東西當然由顧客決定,需要的錢數就需要小售貨員作答。答對的要給以獎勵,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學生們會搶着回答,那就請坐的最認真,上課聽課最認真的學生回答。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請同桌之間相互做顧客和售貨員,看那兩個小夥伴合作的最好,要適時的進行表揚,並加以物質獎勵“小五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比以前有進步,從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再就是對學生的問題一概不拒。雖然有些孩子提出一些我們回答不了或聽不懂的問題或與知識關係不大的問題,我讓他們放入問題銀行等到以後自己就能解釋,並不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老師來回答,只要認真學習自己就能解決問題。我覺得這樣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進師生關係。

還有在平時上課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出信息,自己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並引導學生進入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5

伴隨着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的誕生,新課程走進了學校,受到教師們的廣泛認同。打開新教材(《義務教育課標實驗教材·數學》),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清新氣息,課程的開放性、綜合性與靈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教師們普遍感到,新教材無論從內容的選擇還是呈現方式上,都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充滿時代氣息。然而,當他們真正走進課堂才發現,課程標準是新的,教材是新的,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又跳不出舊的框框,感到很茫然、很苦惱;還有的教師認爲,現在都課改了,以前的方法都得換掉。面對這兩種現象,我們提出:教材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理念的文本體現,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造。只有認真研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教材在遵循科學性、思想性的基礎上,較老教材更注重可讀性、實踐性、綜合性、創造性。新教材通過其題材選擇、結構編排等充分體現了最新的數學教育理念,同時又提示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怎樣去實踐《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很好地引領我們走進新課程。

在一年的實踐中,我們以鑽研教材爲切入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總結了教材的五大特點,也從中獲得了不少啓示。

一、題材源於生活──啓示之一:教學要基於學生的生活

信手翻開人教版教材,可以看到很多題材都來源於學生熟悉的生活。如第一冊中“比長短、高矮”,教材中出現的是幾個小朋友在桌上比自己的鉛筆、尺的長短,老師按小朋友的高矮來排隊,“第幾”中出現的是公園售票處的排隊場景,“9加幾”是以學校運動會的畫面切入;第二冊中,“位置”的教學選取的就是教室的場景,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中,主題圖提供了買氣球、套圈遊戲、捉迷藏、丟手絹等許多孩子們喜愛的遊戲場景,“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一系列學校生活內容(發新書、聯歡會、作業評比等)爲素材引出計算問題,使原來比較枯燥的計算有了豐富的現實背景。書中大量的習題也是學生在校內和校外生活中親身經歷的,如“快樂的星期天”(認識時間)、電影院找座位(位置)、郵遞員送信(位置)、作業評比(比多少應用題)、“小小商店”(數學實踐活動)、到商店購買學習用品等等。這樣的題材選擇體現了新課程提出的“有意義的數學應該是現實的”這一理念,同時也啓示我們: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我們的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

一年級國小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呈現材料的興趣,選取他們身邊熟悉的例子現身說法,不僅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較持久地保持,以便深入理解,爲進一步建構知識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第二冊“比多少”時,教材呈現了小雪、小磊、小華三人比紅花的場景,大興路國小的雷敏老師受到教材的啓發:咱們班不就有紅花榜嗎?一學期下來,人人都有紅花,何不就地取材,拿他們自己作例子來比較?雷老師經過前一天的摸底,瞭解到紅花最多的是15朵,最少的是2朵,正好符合例題教學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雷老師將學生楊鵬和章莉的名字搬上黑板比紅花,作爲例題進行教學,然後請同座的兩人比一比紅花數,再和你的好朋友比一比紅花數。不言而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下課後都還在和同學比紅花,對“比多少”的知識不僅能很快地理解,還能正確地加以運用。所以,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孩子們的生活,找準教學的“切入點”,會使我們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解決問題──啓示之二: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

解決問題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圍繞問題的解決過程,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豐富的數學活動,是人教版數學新教材的又一特點。

例如,一年級下冊“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一課,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班級開聯歡會,桌上擺着一箱飲料和零星的幾瓶,“咱班有33人,這些飲料每人一瓶夠嗎?”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樣一個過程:

(1)從身邊的生活實例引出計算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描述上述情景,並提出問題;

(2)問題轉化爲計算24+9=?

(3)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擺小棒),自主探索計算方法;

(4)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探索成果(計算方法);

(5)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計算“做一做”中的三道題。

從上例中不難看出,教材提供鮮活生動的場景後,非常注意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力求體現“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我們在教學中也應該爲學生創造探索數學知識的機會和條件,關注學生每一個新知識的獲取,在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中,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讓學生經歷這一過程,不僅可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得出來的,而且通過在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問題,並且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給與足夠空間──啓示之三: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人教版新教材在編排時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認真聽講、課堂練習的同時,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自探索、操作實踐,與同學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結果。很多例題、“做一做”的插圖,都展現了小組活動、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和民主的學習氣氛。例如一年級下冊“圖形的拼組”這一單元提供的例題就是讓學生在小組中經歷拼、擺、剪的過程。教材提示要給學生分組準備一些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的學具,讓學生通過拼組活動,把一些相同的平面圖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圖形,如用幾個相同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或用幾個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六邊形(或三角形)等,使學生初步體會平面圖形的關係。教材只給出了一種思路,而具體活動時學生有很大的空間,既可以拼學過的圖形,也可以拼出沒學過的圖形。拼好後互相交流欣賞,讓學生感受幾何美、數學美,感受到圖形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再如“統計”這一單元,教材中的例題以統計學校花壇裏每種顏色的花的數量切入,統計學生喜愛什麼顏色,調查同學們喜歡吃什麼水果,週日喜歡做什麼事情等,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進行統計。在這個過程中,有分工合作(如數據的收集),有自主探索(如選擇何種方式記錄),有動手實踐,有討論交流,學生不斷親歷、感受這些對於他們來說至關重要的學習方式。相對於獲得知識來講,這種學習方式的改善顯得更爲重要。教材內容的增減或許只是一個表面現象,讓我們通過每一節課的教學,使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纔是最根本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e5o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