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推恩令是哪個朝代的

推恩令是哪個朝代的

漢朝。

推恩令是哪個朝代的1

推恩令,漢武帝爲了鞏固中央集權,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諸侯國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西漢自文、景兩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臨的嚴重問題。文帝時,賈誼鑑於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曾提出“衆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

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這一建議,但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漢景帝即位後,採納晁錯的建議削藩,結果吳楚七國以武裝叛亂相對抗(見西漢七國之亂)。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亂,並採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使諸侯王的勢力受到很大的削弱。

但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國仍然連城數十,地方千里,驕奢淫逸,抗命,威脅着中央集權的鞏固。因此,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上書武帝,建議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爲列侯。這樣,名義是上施德惠,實際上是剖分其國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這一建議既迎合了武帝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爲武帝所採納。同年春正月,武帝頒佈推恩令。

推恩令下達後,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爲列侯,不少王國也先後分爲若干侯國。按照漢制,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因此,王國析爲侯國,就是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漢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其後,王國轄地僅有數縣,徹底解決王國問題。

推恩令是哪個朝代的
  

漢武帝時期頒佈的推恩令對朝政有什麼作用

推恩令是漢武帝時期大臣主父偃提出來的,目的是通過將諸侯國的土地分封給其子孫後代,來削弱諸侯國的實力,達到加強中央集權的目的。可以說,推恩令不得一兵一卒,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漢武帝時期頒佈的《推恩令》

在高祖劉邦時期,曾經封了很多劉姓的`王,叫做同姓王,但後來這些同姓王的後裔卻橫行鄉里,對抗中央,不肯聽從中央的命令。爲了徹底削弱諸侯王的勢力,武帝就頒佈了這項命令,內容主要是: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長子繼承以外,還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廣佈恩惠,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特權)的形式把其他的兒子在本侯國內分封。

新的侯國就脫離原來王國的限制,地域獨立,而且政治權力也基本被剝奪,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這樣,就使原來獨立的地方王國自動地將權力上交給了國家。此後,地方的王與侯僅僅享受物質上的特權,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稅。但是沒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權

推恩令是哪個朝代的2

推恩令,是漢武帝爲鞏固中央集權而頒佈的重要政令,是在郡國並行制系統上的補充制度。景帝時期,七王之亂給國家造成的影響無法預計,這些劉氏諸侯手握地方軍政大權,不聽中央號令,甚至敢貿然和中央分庭抗禮。外部有匈奴和兩越入侵,內部又是諸侯林立,漢朝處於內憂外患。

當時,吳王劉濞有53城,楚王劉戊有40城,趙王劉遂有40城,七個諸侯勢力範圍覆蓋整個漢朝領土30%以上,他們在原有封地基礎上兼併、侵吞國有領土,並在封地內造幣、開礦、冶金,儼然已是各地的一方朝廷,絲毫未將長安放在眼中。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漢景帝平定叛亂,漢武帝上臺爲了防止藩王割據的情況發生,採用了主父偃的《推恩令》,“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以此來削弱諸侯勢力,加強朝廷的中央集權。正因爲如此,漢武帝纔有資本對匈奴用兵,上下做到令行禁止,使得漢朝空前強大。

隨着《推恩令》實施,劉氏貴族苦不堪言,本來父輩們有個良田萬頃,衣食無憂,到了下一代可能分給你的就只剩個幾百畝的宅基地了,再往下的一代人中,如果你自己不找點出路,褲子都能給你“推”掉,劉備劉皇叔淪落到賣草鞋就是拜《推恩令》所賜。如果在那個時代你要破解《推恩令》,也很簡單,你就得給你父親好好科普什麼叫優生優育。

《推恩令》在明面上維護了中央的統治,但是卻有一個大前提,就是中央政府必須是一個強權政府,這也就標誌着統治者必然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君主。劉氏宗親已經勢弱,諸侯已無力對抗朝廷,藩王之亂從此不復存在,但新的問題又悄悄來了。

劉秀登機,天下迎來了百年太平,漢朝也由盛轉衰,到恆帝之時,推恩令的弊病逐漸顯露出來。

推恩令是哪個朝代的 第2張
  

外戚專權

恆帝上臺,樑太后專政,外戚樑冀掌握大權。樑冀是樑太后的兄長,也就是恆帝的`舅舅,外戚涉政爲天下所不忍,但是無奈於天下宗親沒有抗爭的實力,也就是任樑冀在朝中肆意妄爲。

這就好比,劉姓家族中的繼承人年齡尚幼,無法支配祖上留下的財富,但是其母聯合母家外人對劉家財產指手畫腳,這時劉家其他兄弟應聯合抗爭,幫助自己家族的幼子保護好祖產,但是無奈沒有勢力和母家說道,只能任其擺佈。

樑冀掌握朝堂大權二十多年,擅自立了三位皇帝,操縱了恆帝十二年時間。恆帝無法忍受樑冀的擺佈,聯合宦官誅殺了樑冀。

宦官專權

宦官專政和外戚專政來比的話,雖然對社稷的影響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有一點歷代皇帝都很清楚,外戚掌控朝政,這些外姓人是在覬覦江山社稷,但是宦官無論怎麼專政他們這種人都沒法篡位。與其說是宦官專政,不如說是皇帝讓宦官專政,這樣可以防止其他權臣高居廟堂之上。

當同姓宗親勢弱,這些可能和自己爭江山的手足再也不會東山再起,皇帝便沒有了眼中釘,同時,皇帝也失去了外部的倚靠。

派系林立

恆帝時期,宦官和士人衝突加劇,接連爆發了兩次黨錮之爭,士人爲了把宦官集團剷除而反造殺戮,朝堂之上腥風血雨。再加之恆帝及後面幾代皇帝早逝,宦官將朝中弄的烏煙瘴氣,綱常衰敗,天下貪污腐敗蔚然成風,將百姓壓迫到了崩潰的邊緣,也間接導致了黃巾之亂。

涼州、漁陽、長沙三地又陸續發生叛亂,朝廷爲平叛捉襟見肘,國力損耗殆盡。爲徹底清除宦官,董卓應詔進入長安,十常侍出逃,引發了一連串的骨牌效應加速了朝廷的瓦解。從何進詔援兵入京就看得出來劉氏宗親已經無兵可用,天下勤王的部隊還得靠駐紮西北的涼州地方軍。

再到反董聯盟中的十八路諸侯,這些首領不是州牧就是刺史,就連曹操也是個校尉,劉姓諸侯的人影都沒有看到,由此可見在漢末時期,劉姓宗親已經瓦解的乾乾淨淨,甚至沒有能力和州郡長官平起平坐。正是《推恩令》的原因,讓各地郡守和州牧以勤王的名義,代替了當初的宗親在各個地區裂土封王,加速漢朝的滅亡。

推恩令是哪個朝代的3

諸侯國的情況,推恩令的起因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王的兒子只有一個可以繼承王位。而其他的兒子則不能做王,只能叫做公子,其它公子要是比較受他爹喜歡,或者有功勞的有可能會封以君位。

君是王以下的最高爵位。對應的是漢爵,相當於列侯。君是可以有自己的封地和屬官。這種形式相當於另類的推恩令。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

這樣爵位的.土地分封很大程度上分化了國家權力、土地、國力等。戰國時受封君影響最明顯的是楚國,楚國國土面積雖然大,卻有着數十個封臣,導致王權極度分散。整個國家大而不強。

楚國去遠征的時候,導致的大多數情況就是楚王親軍佔比很少,大部分都是各封臣自己的私兵。且戰鬥素質極低。國力不集中,就導致損耗。

而漢朝的諸侯王比起戰國的諸侯王,有一個權利是沒有的,在沒有推恩令的時候,漢朝初期的諸侯王可以任命一些低級官員和將軍,但是是沒有權力對其封爵,而戰國時期的諸侯王是可以的。

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了漢朝諸侯王的權利無法分散出去,還是諸侯王一人全權掌握。而這樣諸侯王的實力就很強了,比戰國時候的諸侯王是強不少。

那麼諸侯王這麼強了,對朝廷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單打獨鬥可能不是朝廷的對手,但是又不是一個諸侯王,要是聯合起來,朝廷就有點危險了。而後就發生了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是一次諸侯國的叛亂,發生在西漢景帝時期,漢景帝想消弱諸侯王的勢力,就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你說這麼整,諸侯王肯定是不能依啊,怎麼辦呢?開打唄。

推恩令是哪個朝代的 第3張
  

七國之亂

但是一個諸侯王的力量是打不過朝廷的,那就聯合其他的諸侯王,反正都屬於共患難,這時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以“清君側”爲名發動叛亂。然後就產生了歷史上的七國之亂。

推恩令的產生

那麼七國之亂髮生後,讓漢朝皇帝不安了。朝廷就一直想辦法繼續消弱諸侯王的權利。但是漢朝的政治傳統卻是不利於削弱諸侯王,不僅如此,還會使得朝廷虛弱。

因爲被封出去的給諸侯王的土地,中央是不能沒有原因的情況下收回,那麼不能沒有原因的收回,這部分土地一直就不屬於中央直接管理。

但是每一朝的皇帝,又有新的兄弟姐妹。之前收不回來也就算了。現在又的給新一輪的兄弟姐妹分土地。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中央的土地一直在減少。失去直接控制權。

諸侯國越多越多了,中央的權利、土地等越來越小了。那麼結果就是諸侯王強大了,中央開始消弱了。這種情況,中央就更加的焦慮了。

標籤: 令是 推恩 朝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q13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