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四季養生 >

七月半要注意什麼?七月半爲什麼不能出門

七月半要注意什麼?七月半爲什麼不能出門

七月半,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祭拜先祖,供奉燒紙等風俗。那麼,七月半要注意什麼?七月半爲什麼不能出門?

七月半要注意什麼

七月十五是鬼節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所以那天晚上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

1、姓名勿直呼 晚上不要穿戴繡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連名帶姓的直呼別人名字,否則一旦給好兄弟聽到後,會趁機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時若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時,也千萬不要立刻回頭或迴應。

七月半要注意什麼?七月半爲什麼不能出門

2、別拍肩膀 從靈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別在頭及兩個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讓好兄弟有機可乘。

3、不可吹口哨,當心好兄弟喜歡你; 經過墳地時,口中要不斷默唸“對不起,打擾了!”並保持肅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對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6、 牀頭不掛風鈴,因風鈴會招陰;也不玩碟仙 。住家門口前別種容易卡陰的榕樹,另外屋子內也別亂掛風鈴,不玩碟仙、不上陰廟,這樣可以減少陰靈上身的可能。

7、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輕的人怕會撞見好兄弟;

8、 地上的零錢及紅包袋,不要亂隨便撿起來; 不要隨便撿起路邊的錢,因爲這些錢可能是好兄弟們的,要不然這些就是冥婚招親用的。

9、 路經喪事場所,嘴裏及心裏不可有不敬的念頭或言語;

10、 忌亂踩冥紙或亂燒冥紙;

11、別亂靠牆休息 沒事不要亂靠牆,因爲好兄弟平時最喜歡依附在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鬼上身。

七月半要注意什麼?七月半爲什麼不能出門 第2張

12、收好衣服防鬼“借” 晚上睡覺或天黑以前,要把曬在外頭的衣服收回來,以免被鬼借去穿。半夜勿曬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嚇人的)

13、別亂照相 夜遊時最好不要亂照相,否則好兄弟會入鏡與你合影,手電筒也不要往樹上亂照,以免驚動喜歡附着於樹梢上的好兄弟。

14、吃飯時不可以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其形狀如同香插在香爐上,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諸多禁忌,族繁不及備載。其實,只要不影響正常生活作息,倒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對於許多人來說,不論靈驗與否,至少也能求個心安。

七月半爲什麼不能出門

傳說七月半地獄之門會打開,所有的小鬼都出來接受人們的祭祀,七月半鬼亂串,所以最好還是不要在太晚的時候出門,不過這也只是傳說,風俗很多是沒法解釋的,都是按古人的傳說,方式演變來的。

七月半要注意什麼?七月半爲什麼不能出門 第3張

鬼節節日由來

道教節日能與傳統民俗相應,主要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爲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衆神。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即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爲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已成爲民俗節日。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着重於爲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爲“三元”),認爲“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別稱,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以及十月十五日各爲三官大帝的誕辰。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爲上元,七月十五日爲中元,十月十五日爲下元。”正月十五日稱爲“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七月十五日稱爲“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爲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稱爲“下元”,則是爲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衆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爲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爲懼厲的心理,民衆於日常生活中複合儒、佛、道三教,成爲農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民間則稱農曆七月爲“鬼月”。

佛教傳入後,佛教徒根據印度一種佛教儀式追薦祖先,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爲“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盂蘭盆會”。盂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着、苦不堪言。爲了使衆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佈施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盂蘭盆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有關中元節的傳說很多,道教最主要的爲修行記中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七年級,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

佛教盂蘭盆節起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着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爲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奉僧衆,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蓮遵佛旨意,於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其母,其母親終得食物。”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標籤: 七月 半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siji/6j9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