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有這3種表現,說明你的孩子有自卑心理

有這3種表現,說明你的孩子有自卑心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挑戰。

有這3種表現,說明你的孩子有自卑心理

而自卑,無疑是讓很多家長爲之頭疼的一個。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如果不及時糾正,它將成爲孩子一生的“夢魘”。

那麼,孩子爲何會產生自卑心理呢?

不當的家庭教育,往往是造成孩子自卑的源泉。

如果你的孩子傳達了這五個行爲信號,父母千萬要重視,那是性格自卑的表現。

01

過度害羞、怕出醜

在其樂融融的家庭聚會中,每個孩子都在盡情地展示才藝。

只有晶晶怯生生地躲在媽媽後面,默不作聲。

輪到她表演的時候,她被媽媽逼着唱歌,結果表現很差。

她的聲音像蚊子一樣小,臉漲得通紅。

媽媽趕緊打圓場,“我家孩子就是害羞”。

其實,晶晶不光是在這樣的場合害羞,甚至在小朋友玩耍做遊戲時,她也只敢在旁邊觀望。

她說,因爲害怕別人不歡迎她,所以她不敢主動參與。

晶晶常常和媽媽說,她覺得自己不優秀,別人肯定都不喜歡她。

晶晶媽媽很擔憂:

這不是性格害羞,而是自卑呀。

02

過於敏感、玻璃心

曾有家長吐嘈,她們家孩子很“玻璃心”。

“樂高拼不起來,急得哭。”

“練琴不專心,家長聲音大了點,也哭。”

孩子這麼脆弱,常常嚇得全家人都小心翼翼地說話,生怕一個不小心,又把孩子給惹哭了。

在班集體中,和同學相處時,她也會因爲“和小朋友玩遊戲玩不贏”之類的小問題而鬧爭執。

老師說兩句,孩子就委屈地哭起來。

這類“玻璃心”的孩子,他們對別人的評價,特別是批評,會感到難以接受,甚至耿耿於懷。

更嚴重的是,周圍的人明明不是在談論自己,她總是習慣把自己和“差評”對號入座,接着大發雷霆。

這種玻璃心的孩子,看似是性格敏感,實則和他們自卑的心理,有很大的關係。

03

過於乖巧懂事

朋友家是二胎家庭,自從有了妹妹之後,姐姐變得非常乖巧懂事。

這種與年齡不相符的懂事,讓朋友既欣喜又擔憂。

曾經她心愛的玩具誰都不能碰,現在她一定會讓給妹妹。

在與別的小朋友相處玩耍時,她總是很照顧別人的想法,很遷就別人的想法。

直到有一天,孩子沮喪地從學校回家,告訴媽媽:

她在課堂上坐得比誰都要筆直,讓她耿耿於懷的是,老師沒有表揚她。

夜晚入睡前,媽媽將大女兒依偎在懷,和她談心。

女兒告訴媽媽,自從妹妹出生以後,她害怕爸爸媽媽再也不愛她了。

所有一切都有了答案。

朋友說,當時她淚如泉涌。

孩子因爲擔心大人不愛她,她百般討好,壓抑自我。

其實,懂事的背後,卻是一種不配值得愛的深深自卑感。

04

過分嫉妒他人

曾有報道稱:

天津的一名11歲女孩小晴,在父母離異,母親再婚生下小弟弟後,她拒絕上學。

她還要求媽媽跟自己形影不離,甚至“退化”到用奶瓶喝水,要媽媽餵飯。

因遭到媽媽嚴厲批評,她開始嘔吐、厭食,當被送進醫院時,整個人已經瘦得皮包骨頭。

她說的一句話,讓人不寒而慄:

當時想把自己餓死,看見他們那麼着急,心裏特別高興。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曾說:

“心存嫉妒的人,他們的幸福不是建立在自己不斷的努力上,而是建立在和別人的比較上。”

當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由外界掌控時,她一定是可怕的,同時又是極度可憐的。

她們不僅容易自卑,也都難免活得焦慮。

05

迴避競爭、競賽

新學期開始,班上又要選班幹部了。

有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不願意競選班長。

家長問起原由,孩子說,因爲自己不夠優秀,別人也不會選她。

課前三分鐘是孩子才藝展示的時間,這位家長鼓勵孩子展現自己。

孩子的回答是,我覺得我會表現不好。

孩子處處害怕和躲避競爭。

這位家長憂心忡忡地說,自己事事要強,卻在不經意間,竟養出了一個自卑的孩子。

作家畢淑敏曾說:

“自卑出現了並不可怕,只要把自卑擺到桌面上來,找出自卑的原因和表現,從容面對,自卑就成了一隻紙老虎,一戳就破了。”

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自卑的,孩子之所以自卑,大多都是源於不當的家庭教育。

那麼,什麼樣的父母,會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呢?

1.總是吼叫責罵孩子

有位家長曾分享過一件事,很令人受啓發。

她說女兒繪畫很有天賦,她常常由衷地誇獎孩子。

但是女兒的數學似乎不怎麼樣,每次教孩子數學時,她都會怒不可遏,吼叫責罵孩子。

幾年下來,女兒越來越喜歡畫畫,而且畫得越來越好。

但是孩子數學卻越來越差,一到寫數學題的時候,只要媽媽坐在旁邊,她甚至瑟瑟發抖。

哈佛曾做過實驗:“經常被父母吼叫責罵的孩子,會變笨。”

同時,父母的吼叫責罵聲,更會成爲孩子的“內在的批判聲音”。

“我不夠好”、“我一無是處”…

這種否定和批判,會讓孩子變得自卑。

長此以往,這種自卑感會深入骨髓,讓孩子不敢嘗試、不敢有想象力,變得膽怯。

你的一句不經意吼叫、一句刺骨地責罵,這種“被歧視感”,或許會成爲孩子未來,無論怎麼努力都甩不掉的陰影。

因此,一個家庭,能好好說話比什麼都更重要。

一個家長,能合理控制好情緒,不拿孩子的事情作爲宣泄口,纔是最合格的家長。

孩子的成長需要正能量,家長給孩子最溫暖的教養,孩子才能正向成長,變得樂觀自信。

2.包辦孩子的成長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明明五歲了,家長還端着飯碗,追在孩子後面,苦心婆心地餵飯。

孩子七歲了,家長還在包辦他洗澡洗頭

孩子玩玩具,從來都是家長跟在後面收拾。

在父母這樣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孩子會產生依賴,繼而對學習和生活,產生被動的情緒。

長此以往,家長會面臨孩子越來越多的成長問題。

因爲從小被父母過分包辦一切,孩子會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

同時他們面對問題,會畏手畏腳,沒有主見,低能自卑。

等這類孩子長大了,他們要麼啃老,要麼自卑焦慮地活着。

因此,作爲父母,我們要懂得放手,不再“包辦”孩子,讓孩子在完成自己的事情時獲得成長的機會。

3.對孩子完美教育

一對高知父母,他們做事完美高效,在職場上叱吒風雲。

可是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他們卻束手無策。

當孩子畫畫時,他們會用他們的完美標準來要求孩子,總是嫌這裏畫得不好,那裏畫得不像。

當孩子寫作業時,他們會嫌這一筆劃得不直,那一撇寫得潦草。

常常深夜,孩子都還在父母的要求下,不停地擦掉又重寫,只爲達到父母的完美要求。

不知從何時開始,家長髮現孩子常常說,“我真笨”、“我不行”這類消極的話。

孩子,正在父母完美主義的超高標準中,慢慢變得自卑。

孩子說:“反正幹好幹壞都一樣,都得不到認可。”

他甚至開始自暴自棄。

標籤: 自卑心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d1p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