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什麼時間開始的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什麼時間開始的

2015年。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什麼時間開始的1

2002年,教育部印發了《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各地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指導和推動作用。

爲進一步科學指導和規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發展和全面普及,在認真總結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我部組織專家對《綱要》進行了修訂完善。現將修訂後的《綱要》印發給你們,請各地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並將落實情況、問題和意見及時報我部。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什麼時間開始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增強自身責任,積極教育子女。作爲家長必須意識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責任。

提高自身素質,作孩子的榜樣。家長的行爲習慣、是非標準、待人處事的態度、道德觀念等諸多方面都時刻影響着孩子。作爲家長提高自身素質,讓自己成爲孩子言行一致的榜樣。

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教育水平。家長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懂得兒童心理特點,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學原則、方法,才能培養出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孩子。

優化家庭環境,讓孩子擁有一個溫馨的家。家庭環境是影響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家長要重視爲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生活在充滿歡樂的家庭氛圍中,身心才能健康成長。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是民主的、平等的、相互理解的的親密關係,這需要家長付出努力。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要有愛心,有一顆童心。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什麼時間開始的2

家庭教育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1、給孩子提供一個寬鬆的成長空間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大大小小的錯誤,作爲父母,應該培養孩子敢於犯錯誤、敢於失敗的行爲。孩子和成人一樣有能力去犯錯誤,也同樣有能力去糾正錯誤,敢於犯錯誤和改正錯誤是同樣珍貴的。

2、保持良好的家庭成員關係

良好的夫妻關係、融洽的親子關係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夫妻之間應做到互敬互愛、和睦友善、團結向上。父母對待孩子應做到關愛孩子,嚴寬有度,經常溝通,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平心靜氣地解決矛盾,營造和平民主的家庭氛圍。

青少年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會充滿安全感,能學會如何關愛他人、如何與他人相處,並有助於形成積極樂觀的性格,這都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要素。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什麼時間開始的 第2張
  

3、家庭教育方式很重要

家庭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很重要的影響。一些家長對孩子比較嚴苛,信奉棍棒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形成懦弱、焦慮、冷漠、殘暴等性格特徵。反之,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嬌寵,也會讓孩子出現自負、任性、以自我爲中心等特點。

4、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的心理氣氛,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這種心理氛圍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親子關係,另一種則是夫妻關係。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父母因爲過分嚴厲和粗暴對待孩子,缺乏和孩子的良性溝通,導致了孩子性格內向,壓抑。這種情況,如果孩子不能夠及時排解,很可能會出現精神疾病。

5、家庭教育內容引起心理健康問題

家長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只注重對學生知識上的教育,而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面沒有引起重視,也沒有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這就造成一些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差,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完全無法承受,造成較爲嚴重的心理問題。

家庭教育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重大,孩子們在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和在一個惡劣的家庭氛圍成長將出現很大的差距,對於孩子之後人生的影響也很大,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家庭教育的正確性。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什麼時間開始的3

培養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學生心理障礙情況分析

現代科學認爲,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可當前有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厭學情緒漸長

近幾年,我們注重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但有的學校仍以學生統考成績衡量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個性創造力受到壓抑,缺乏自覺學習的激情,家庭條件越來越好,厭學情緒卻日趨嚴重。

2. 惰性心理滋長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辦事效率越來越高。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許多家長總讓自己的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使他們惰性心理滋長。難怪教師無奈地說:“現在的學生怎麼這麼懶,真難教。”

3. 逆反心理生髮

在課程緊張,家長與教師期望值過高,同學之間互相競爭的情況下,由於學生的努力得不到及時的體現與肯定,一些學生由此產生自暴自棄的逆反心理: 一方面對家長與教師的正面教導持“對着幹”的態度,以“反其道而行之”爲快; 另一方面故意壓抑自己,做出與自己主觀意識相違背的行爲。

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於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壓力,激發鬥志和增進心理耐力和承受力。

1. 教師要更新觀念,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由於受傳統觀念及分數衡量質量的觀念的影響,教師仍存在着只注重學生在校安全,忙於抓班級常規,或偏重於對學生灌輸知識、技能,喜歡聽話的學生,習慣於對學生髮號施令等。

這樣不利於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作爲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有傳授知識的本領,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衛生、心理諮詢、心理診斷、心理治療等知識,從而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落實。

2. 教師要熱愛、尊重和了解學生,消除學生心理壓力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育界中最寶貴的營養。只有沐浴在愛的甘露下的學生纔會有安全感,才能適應學校環境,學會與同學、老師交往,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而尊重學生是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前提,是學生人格和諧發展的保證。教師還要了解每個學生,設身處地地體驗學生的所作所爲,耐心細緻地觀察、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以真誠關懷的態度去對待他們,使學生的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得到充分滿足。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什麼時間開始的 第3張
  

3.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認知水平

學校可通過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舉辦各種心理健康知識專刊;開設心理健康諮詢活動,結合早會課、班隊課、思想品德課教學,給學生介紹一些有關心理學及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培養,提高學生心理抵抗能力和承受能力,以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4. 創設良好環境,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

首先,教師要加強自我心理衛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學生。其次,可用開晚會、聯歡會及各種比賽和各項評優等活動來激發學生的鬥志,培養集體榮譽感。第三,開展美術、作文、象棋、籃球賽等活動,以滿足學生的要求,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健康心理品質。

5. 家校結合,對學生實施行爲指導

近年來,學生產生情緒和心理問題的人數比例在上升,這與家庭也有密切關係。爲此,教師和家長在思想上和行爲上必須保持一致。教師要主動與家長聯繫, 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採取行動,消除學生心理障礙,保持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

1.“培養”強於“防治”

人的心理素質是可以培養鍛鍊的。通過培養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鍛鍊與提高,減少心理問題產生。就正如加強體育運動,把身體鍛鍊得棒棒的,不致於生病一樣,何必等學生有了心理問題之後纔去防治呢?前者是主動的,後者是被動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們應當力爭主動,減少被動,這對於提高整個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2. 非智力因素重於智力因素

人的心理是由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兩大部分組成的。因此,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也包括這兩個方面。事實表明,非智力因素重於智力因素。

從心理健康的標準來看,人的心理問題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問題。從心理活動的積極性來看, 只有非智力因素參加到智力活動之中後,智力活動纔會有積極性。從心理活動的穩定性來看,智力因素是比較穩定的,而非智力因素則不然。爲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們必須把重點放在非智力因素健康上,並以它爲中介來促進智力因素健康。

3.“激勵” 優於 “說服”

我班有個學習成績不穩定但愛畫畫的學生。上課時,他經常在抽屜裏畫畫。課後,我找他談話,說服效果不佳。後來我組織了一次畫畫比賽,才知他的棋藝果然不錯。於是我就藉此機會表揚他,然後曉之以禮。結果,這位學生變化很大, 後來成了個能合理安排時間、品學兼優的學生。

實踐證明,教師瞭解、關心學生, 減少學生心理壓力與心理疲勞,抓住機會表揚他們點滴進步或閃光點,讓他們有機會咀嚼成功的喜悅,這比“純說服”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爲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高,人格的全面、 和諧、 健康發展提供幫助,爲其他學科的正常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jgq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