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原因

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原因

各國的變法目的都是爲了使得國家富強,保證國家不在弱肉強食的戰國時期被吞併。

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原因1

要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立足,沒點兒實力是不行的

戰國時期,周王朝名存實亡,各諸侯國之間相互討伐,一言不合,就要掐架,所以如果你不想被別國滅啦,就得強大。

有的國家地理位置好,物產豐富,人口衆多,有天然屏障;有的國家被強敵環繞,朝不保夕,就得奮發圖強。

戰國時期,各國爲了發展壯大自己,先後進行過多次變法,比較著名的有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和秦朝的商鞅變法。

從這個角度說,戰國史就是一部變法史,這麼說也對

首先,進行變法的是魏國的李悝變法

通過戰國地圖,我們可以看出,魏國當時的地理位置並不理想,被秦國、趙國、齊國等強國環繞,要想不被別國滅亡,就只能自己奮發圖強。

所以,在公元前445年到公元前396年之間,魏文侯任用李悝爲相,進行變法,史稱“李悝變法”。

李悝變法,在政治上,主張廢除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主張賞罰嚴明;在經濟上,主張實行盡地力、平糴法,促進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李悝變法使魏國因此而強大,富裕。

李悝還彙集了當時各國的刑典,著成《法經》一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強化封建法權。

李悝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變法,是變法之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原因
  

其次,楚國的`吳起變法讓楚國變得強大

魏國的李悝變法對各國觸動很大,在當時的社會上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所以,在公元前386年到公元前381年之間,楚國楚悼王當政時期,任命吳起爲令尹,對楚國政治、法律、軍事等實行改革,進行變法,史稱“吳起變法”。

經過吳起變法,楚國國力逐漸強盛,在公元前381年,楚國聯合趙國打敗了魏國。但是,楚悼王去世後,吳起變法遭到楚國舊貴族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

第三,最著名的變法,要數秦國的商鞅變法,讓秦國最終一統六國,定鼎天下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

商鞅自衛國進入秦國,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原因 第2張
  

秦孝公任名商鞅爲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等爲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爲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併爲後期秦國統一六國奠定基礎。

雖然說,戰國史就是一部變法史,這麼說也對,但是畢竟戰國史裏面,還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內容,例如各諸侯國的興衰成敗,蘇秦、張儀的計謀,李斯、呂不韋的理念,廉頗、藺相如的謙誠等等。

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原因2

魏國變法

自從三家分晉之後,晉國就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魏、趙、韓三國則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在這三個國家當中,魏國是最早開始變法的,魏國也開創了各國變法的新河。剛剛脫生於晉國的魏國是一個嶄新的國家,無論是在軍事方面還是經濟方面都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正式冊封魏、趙、韓三國爲諸侯,此時魏國的國君魏文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也深刻地明白只有變法才能使得魏國變得更加強大,於是他找到自己最爲信任的手下李悝,讓他來幫助自己推行變法。

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原因 第3張
  

李悝是法家的創始人之一,他的諸多思想放到如今的社會都有着相當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他針對魏國的社會問題,頒佈了三條變法大綱。其一、廢止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賞罰嚴明;其二、經濟上實行盡地力、平糴法,促進農業發展;其三、彙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以法律的形式穩固封建法權。經過李悝變法,魏國很快富強起來,成爲傲世天下的強國。

楚國變法

楚國作爲老牌諸侯國,實力一直很強大,但萬事萬物都熬不過時間。隨着時間的推移,楚國的朝政也趨向於腐敗,軍事和經濟發展幾乎停滯不前。在楚悼王繼位之後,他明白楚國面臨的形勢已經十分嚴峻。在這種情況下,他任命吳起爲令尹,由他來帶領楚國進行變法。

吳起是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強大的魏武卒就是他一手創立的。因受到魏武侯猜疑才從魏國轉投楚國。在楚悼王的支持下,他對楚國政治、法律、軍事等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短時間內成功增強了楚國國力,使楚國出現“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的強盛局面。可惜楚悼王逝世後吳起就遭到了守舊貴族的清算,楚國新法戛然而止。

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原因 第4張
  

韓國變法

同樣作爲曾經繼承晉國財產的諸侯國之一,韓國在看到魏國經過變法變得如此之強後也十分眼紅,迫切地希望自己也能變法圖強。在滅掉鄭國後,韓昭侯便重用申不害爲丞相,命他主持改革。

申不害是法家重要創始人物之一,以“術”著稱。他在韓爲相的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在韓國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穩定了政局。然而韓國畢竟處於四戰之地,地理位置太差了,申不害的變法對韓國的幫助還是有限的',無法真正改變韓國在七雄中實力靠後的局面。

四、趙國變法

趙國的變法主要針對於軍事。自從趙武靈王繼位之後,他便立志要改變趙國弱小的局面。由於趙國與東胡、匈奴、林胡、樓煩等長於騎馬射箭的遊牧民族相接,經常會與他們作戰,在作戰過程中趙武靈王就發現了胡人的服飾和作戰用的騎兵、弓箭相對於中原的服飾和作戰兵車、長矛來說都有優勢。

他不顧朝廷重臣的反對,下令讓自己的士兵穿上胡人的服飾,學習胡人的騎射技術,這就是著名的“胡服騎射”。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趙國的軍事實力與日俱增,成爲能夠比肩秦國的強國。

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原因 第5張
  

五、齊國變法

齊國變法源於齊威王。齊威王在繼位之後納諫用能,勵志圖強。針對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之弊,任用鄒忌爲相,田忌爲將,孫臏爲軍師,進行政治改革。沒多久整個國家就縈繞着賞罰分明的氣氛,國力日漸強盛,齊國在政治、經濟上都有了新氣象。

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原因 第6張
  

六、燕國變法

燕王噲在位時,他看到各國通過變法先後強大起來,也想在燕國進行變法改革。他希望能有一個有才能的人出來主持變法,恰在這時,善於專營投機的子之取得了燕王噲的信任,掌握了燕國的大權。

無能的燕王噲後來竟然直接將燕國讓給了子之,此舉引發了燕國內亂。子之三年(公元前314年)齊國攻破燕國,燕王噲和子之被殺,流亡在外的太子燕平被趙武靈王派人送歸,隨即繼位,即燕昭王。

經歷過國家生死存亡的燕昭王更加的想讓國家變得強大,他卑身厚幣招納賢士,師事郭隗,士人爭相趨燕。燕昭王外用蘇秦,內用樂毅,經過長期休養生息,燕國終於由弱變強。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樂毅率燕軍與諸侯聯軍大破齊軍,佔領齊城邑七十餘座,齊湣王敗死,燕國進入鼎盛時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8lm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