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山西有哪些歷史名將

山西有哪些歷史名將

衛青、霍去病、關羽等。

山西有哪些歷史名將1

衛青

衛青,字仲卿,西漢時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西漢名將。

衛青出身低微,不過好聞樂學,後因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劉徹看中,收爲皇后,衛青隨即入仕。匈奴入侵,衛青第一次領兵北伐,一路奔襲在龍城大戰中擊潰匈奴,獲封關內侯。

之後接連六次重創匈奴,收復河朔、河套地區,至此匈奴遠遁千里,逃亡漠北,衛青因功升任大司馬。爲大漢立下赫赫戰功。

成就:七戰匈奴,大獲全勝,入“漢武帝廟廷”,入“武廟六十四將”。

霍去病

霍去病,西漢時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西漢名將。

大將軍衛青的外甥,十八歲便隨衛青北伐匈奴,在定襄一戰中,霍去病親率八百精騎靈活出擊,戰敵數倍,匈奴重臣死傷慘重,獲封冠軍侯。

後河西之戰,破匈奴王庭,大敗敵軍,生擒匈奴單于,於漠北一戰,再次馬踏匈奴王帳,達成史上首個“封狼居胥”的成就。

成就:屢次生擒匈奴單于,“封狼居胥”,入“漢武帝廟廷”,入“武廟六十四將”。

關羽

關羽,字雲長,東漢末期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三國時期名將。

東漢末期,黃巾起義,天下大亂。關羽與劉備、張飛結義,跟隨劉備南征北戰。溫酒斬華雄、誅文丑、殺顏良,更是使其聲名鵲起,天下皆知。更是曹操做夢都想得到的頂級戰將,後又降於禁,斬龐德,名震華夏。

成就:名望極高,獲“武聖”,“關聖帝君”等等稱號幾乎歷朝歷代都加以追封,入“關帝廟”主神位,入“武廟六十四將”。

張遼

張遼,字文遠,東漢末期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名將。

於東漢末年入仕,早年輾轉於多位諸侯,後歸於曹操麾下,開始鋒芒畢露,大破袁紹後,北伐烏桓,於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合肥一戰,大敗東吳,孫權差點被擒,留下“張遼止啼”的`赫赫威名。

成就:斬烏桓單于,大破東吳,入“武廟六十四將”。

山西有哪些歷史名將
  

徐晃

徐晃,字公明,東漢末期河東郡楊縣(今山西洪洞)人,三國時期名將。

東漢末期,於楊奉麾下,勸說楊奉護送漢獻帝回洛陽,後歸順曹操,南征北戰,敗文丑,退馬超,屢立戰功,於樊城之戰大敗關羽,被稱“有周亞夫之風”,受封陽平侯。

成就:敗文丑,退馬超,追殺關羽。“五子良將”之一。

尉遲恭

尉遲恭,字敬德,朔州鄯陽(今山西朔州)人,唐朝開國名將。

尉遲恭天生勇武過人,跟隨秦王李世民征戰天下,平定國內割據勢力,爲唐朝開國立下大功。後參與玄武門事變,輔佐李世民登基。領命北伐突厥,隨李世民遠征高句麗,獲封鄂國公。

成就:平定天下,大破突厥,征戰高句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入“武廟六十四將”。

薛仁貴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唐朝河東道絳州(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名將。

出身將門世家的薛仁貴,隨軍出戰高句麗,後生擒契丹王,大敗九姓鐵勒,滅亡高句麗,痛擊突厥,戰功赫赫,留下“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等等永世流傳的歷史典故,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名將。

成就:生擒契丹王,敗九姓鐵勒,滅高句麗,大敗突厥。

李存孝

李存孝,字敬思,唐朝末期代州飛狐(今山西靈丘)人,唐末名將。

早年被李克用收養,天生神力,驍勇異常。在李克用麾下,屢立戰功,素有“唐末第一猛將”“王不過項,將不過李”之稱,後受人挑撥,背叛李克用,被車裂而亡。

成就:“十三太保”之一,十八騎取長安這個不好說真假。

狄青

狄青,字漢臣,北宋時期汾州西河縣(今山西呂梁)人,北宋名將。

狄青平民出身,年少時因爲犯事,臉上被留下刺字,從而充軍。狄青從軍後,開始展現自己出衆的軍事才能,北御西夏,南平儂智高,世人皆稱其爲“面涅將軍”。從軍數十年,領兵二十餘戰,無一敗績,追封中書令。

成就:北擊西夏,南平儂智高,被稱爲“北宋第一名將”。領兵無敗績。

孫傳庭

孫傳庭,字伯雅,代州振武衛(今山西代縣)人,明朝末期名將。

早年入仕,因見不得宦官專政而歸鄉,後又被朝廷徵召,再度任職。明末起義軍四起,孫傳庭斬殺了第一代“闖王”高迎祥。孫傳庭作戰殺伐果斷,對抗清軍也小勝幾場被人誣告革職,再度啓用兵敗李自成。

成就: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可見當時孫傳庭對大明末期的重要性,乾隆都給他加封“忠靖”。

山西自古名將輩出,多有勇猛過人之輩,都留下了屬於山西漢子的豪情與威名。

山西有哪些歷史名將2

歷史4大名將中國公認四大名將

1、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男,秦國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國力就已經十分強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國制定了東進擊敗三晉圖謀天下的大戰略,強將成了秦國最急需的人才。

秦昭王是一個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後繼續貫徹商鞅的變法國策,徹底推行軍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順應時勢出現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

白起指揮過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

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

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

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

那麼驍勇善戰的戰神白起,爲何最終被秦王賜死?

山西有哪些歷史名將 第2張
  

其中有兩個主要原因:

1 、功高引發將相不和

白起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後,打算乘勝追擊滅了趙國。趙王知道後,花重金收買了秦國丞相范雎,並提醒他,白起的地位會超越他。

因此范雎就向秦昭襄王提議,秦國軍隊疲乏需休養,窮寇莫追的道理。秦王表示贊同,令白起收兵。這直接導致了范雎與白起的矛盾。

2、原因二: 因果報應

老人們常說“沒有底線的殺人會折陽壽”,有史考證,戰國時期死了兩百萬人,白起一人就殺了一半,坑殺40萬趙國士兵更是罪過。

幾年後,秦昭襄王和范雎覺得滅趙的時間到了,於是想讓白起率軍滅趙。

但此時白起假裝生病也不願意前往,因爲他認爲沒有勝算,長平之戰坑殺趙國四十萬人,趙國人定會用生命反抗他。最後秦王一怒之下派使者持上方寶劍,讓白起自盡。

白起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37年,攻城九十餘座,殲敵上百萬,未嘗過敗績,爲秦國的統一立下不世之功。稱之爲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當之無愧。

上元760年,白起被唐肅宗譽爲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中。

戰爭必然帶來犧牲,但是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應該對生命懷有敬畏之心。白起因殺人而崛起,也因殺人而亡,死前白起也認識到自己罪孽深重,寧可一死也不攻打趙國

2、廉頗

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字洪野,中山郡苦陘縣人。戰國末期趙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爲上卿。廉頗因爲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

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慄腹,並令對方割地求和。

晚年時,因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大梁和楚國,去世後葬於壽春(今安徽壽縣境內)。他和趙國上卿藺相如之間曾發生過“負荊請罪”的故事,傳爲美談。

史書記載廉頗食量驚人,年老時每頓飯還能吃兩鬥米、十斤肉,並在飯前披甲跨馬馳騁校場。

其晚年趙王曾想重新啓用廉頗,派使者請其出山,廉頗爲顯示自己年輕,當着使者面吃下三鬥米、十斤肉並披甲跨馬到處奔跑。

但遭郭開排擠,使者謊稱廉頗“一飯三遺矢”(吃一頓飯的時間內,上了多次廁所)。趙王遂以爲廉頗老而無用,便不復用。之後楚國暗中派人勸說廉頗,廉頗遂前往楚國爲將。

楚國倒是任用了廉頗,但是廉頗在楚國期間卻是沒有什麼建樹了,畢竟這個時候的廉頗已經很老了,而最終廉頗也是死在了楚國。

戰國四大將之一的廉頗,客死他鄉,結局真的讓人感覺遺憾。 廉頗死後不久,趙國便被秦國滅亡。

3、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

王翦年少的時候喜歡軍事,隨侍秦王嬴政。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攻破燕國都城薊,又消滅楚國。王翦與其子王賁成爲秦始皇統一六國、開疆擴土的最大功臣。

統一中國後,急流勇退,沒有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後世尊王翦爲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共同始祖。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翦領兵伐楚,大軍抵達楚國國境之後整整一年堅壁不出,六十萬士兵都囤積起來休養生息,甚至每天比賽投石以作娛樂。

楚軍因爲兵少而無可奈何,一年後終於按捺不住,正當楚軍在調動之際,王翦就率兵出擊大破楚軍,殺項燕於蘄,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

隨後又南征百越,取得勝利,因功晉封武成侯,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爲王翦父子所滅。王翦一生征戰無數,戰必勝、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爲可貴。

4、李牧

李牧(?~前229年),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隆堯縣)人。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

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長平之戰後,趙國45萬壯士被坑殺,要不是信陵君竊符救趙,趙國將是第一個被滅的大國。

此時,殺神白起早已名動天下,廉頗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同樣身爲“戰國四大名將”的李牧則還在塞北雁門郡戍邊。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六國絞肉機”王翦,率大軍數十萬進攻趙國,趙國任命李牧爲大將軍應敵。

此時的趙國,經過連年的戰爭,已經羸弱不堪,加上又發生地震,引發饑荒,基本已是垂死之相。儘管如此,李牧和王翦對峙一年之久,王翦愣是不能前進一步。

此時白起和廉頗的舊事,給了王翦啓發。他派人賄賂趙國佞臣郭開,陷害李牧。這個郭開,就是當初害了廉頗未被啓用的那個郭開,一個小人,竟害了“戰國四大名將”中的兩個!

可憐李牧一代名將,最後竟被趙王設計殺害。王翦離間計成功之後,馬上發動總攻,一舉拿下邯鄲,趙國滅亡。此時距離李牧之死,僅僅過去了3個月!

山西有哪些歷史名將3

關羽是什麼朝代的名將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主宰人生”,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漢末三國時期,關羽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將領,被人們稱爲“萬人之敵”、“虎熊之將”。

可是到了最後,關羽雖然威震華夏,但是很快就兵敗被殺,令後人嘆息不已。

其實,關羽的最終命運就與他的性格有着直接的關係,他的失敗也與性格有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關羽的.性格

對於關羽的性格,東吳方面有着非常深入的瞭解。呂蒙對魯肅說:“斯人(指關羽)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

後來,陸遜也對呂蒙說:“羽矜其驍氣,陵轢於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

他們兩個人的話,基本上概括了關羽的性格,也就是說關羽非常自負、自傲,目中無人,特別立下大功後,就更加驕傲。

214年,諸葛亮、張飛率軍入川,幫助劉備佔領益州。與此同時,關羽被任命爲“董督荊州事”。

可是關羽這個人心高氣傲,他聽說馬超歸降了劉備,就向諸葛亮寫信詢問“超人才可誰比類”。

諸葛亮深知關羽爭強好勝,就說馬超“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指關羽)之絕倫逸羣”,關羽看信後非常高興。這件事也說明關羽的性格問題。

山西有哪些歷史名將 第3張
  

二、盛氣凌人,得罪同僚

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加封關羽爲前將軍,黃忠爲後將軍。關羽就非常不高興,甚至拒絕接受任命,說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在費詩的勸說下,關羽才肯接受印綬。作爲荊州地區的一把手,關羽和同僚的關係很差,主要是他盛氣凌人,瞧不起那些人,甚至羞怒他們,這直接導致了荊州不戰而降。

比如說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守將士仁,此外還有荊州治中潘濬。這三個人的職責非常重要,可是卻都與關羽不睦。

糜芳、士仁“素皆嫌羽輕己”,後來因後勤問題,還受到了關羽“還當治之”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孫權派人誘降了糜芳、士仁。

糜芳是糜竺的弟弟,早在徐州時期就跟隨劉備了。潘濬是荊州名士,“亦與關羽不穆”,降吳後歷任要職。

三、自恃勇武,兵敗被擒

當關羽得知荊州被偷襲的消息時,他已經被徐晃擊敗,只得被迫撤退。

在這種情況下,關羽面臨着兩個選擇,一個是北上,沿着漢水進入劉封、孟達防守的上庸地區,另一個是南下,奪回已經被佔領的荊州地區。

此時的荊州已經完全被東吳控制,孫權也來到了此地,有重兵防守。而關羽雖然手中還有萬餘人軍隊,但已經沒了後方,後勤補給完全斷絕。

明智的選擇是北上,沿着漢水進入上庸,這樣一來雖然丟掉了荊州,可以保住手中的軍隊以及自己的性命。

可是關羽這個人非常自負,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覺得憑藉自己的勇武,可以奪回荊州,於是他選擇了南下。

可是在回荊州的過程中,由於呂蒙的計策,導致關羽的軍隊不戰而逃,關羽身邊只剩下百餘人。這時候,關羽再想逃到益州,已經不可能實現了。

標籤: 名將 山西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jg7l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