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杜牧與誰稱爲小李杜

杜牧與誰稱爲小李杜

李商隱。

杜牧與誰稱爲小李杜1

杜牧和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二人以詩齊名於時,“世亦以李杜並稱”。爲別於盛唐的李白、杜甫,故又稱“小李杜”。

他們詩歌成就頗高,感時、抒懷、詠史、詠物、寫景、豔情皆備。商隱以七律見長,多用比興,牧之以七絕取勝,文詞清麗。清代文人劉熙載說:“杜樊川詩雄姿英發,李樊南詩深情綿邈”,基本概括出各自的主要風格特點。小李杜的文、賦在當時亦自成名家。

杜牧與誰稱爲小李杜
  

“小李杜”文學成就

杜牧爲文主張“以意爲主,以氣爲輔,以辭采章句爲兵衛”,其文、賦清麗雅潔,“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

代表作爲《阿房宮賦》,它借秦王朝覆滅事諷諭晚唐政治,旨在以古鑑今,借古諷今,現實很強,在寫法上則借鑑中唐古文家以散文爲賦的'傳統,融敘事、描寫、抒情、議論爲一爐,鋪排而不滯累,流麗而多氣勢,格局風致已開宋代文賦的先河。

李商隱工於駢文,他首次把自己的駢文定名爲“四六”,自後“四六”便成爲駢文的又一通稱。他的駢文遠承徐陵、庾信,近承陸贄,又善於創新,以使事精博色澤濃麗見長。

商隱原有《玉溪生賦》1卷,宋代王應麟《困學紀聞》稱他的賦“曲盡小人之情狀”。今僅存《蝨》、《蠍》兩篇諷刺短賦,全爲四言八句形式,內容大致是諷刺那些幹壞事的卑劣小人。

杜牧與誰稱爲小李杜2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這是爲了與李白、杜甫區別開來。

杜牧的祖父是宰相,受其影響,天賦極高、聰穎好學的杜牧,20歲時便博通經史,他的政治才華、軍事才華同樣非常出衆。

杜牧詩詞詩詞風格的多樣性,與他的經歷、家庭背景息息相關。

根據史書記載,杜牧曾經寫過平虜的計策,被宰相李德裕採用,效果奇佳。23歲那年,他寫下一首《阿房宮賦》,成爲經典名作。

杜牧喜歡道學,這一點與李白相似。才華橫溢的杜牧,文有太白之風。

他博採衆長,他的律詩,受杜甫、韓愈影響,體裁廣闊,反映社會生活。他憂國憂民,感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熟知兵法的杜牧告訴我們,勝敗乃常事,忍辱負重纔是真男兒: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他告誡我們,不要輕易放棄: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他的詩,無論是詠史、還是懷古都信手拈來,不落窠臼。他的絕句,韻味悠長、意境深遠,以小見大,自成一家。沈德潛稱杜牧的絕句,“託興幽微”,“遠韻遠神”。

聰明的杜牧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善於發現生活的美。他的詩,情真意切,清新自然。

他筆下的風景,宛如一幅畫。他的詩,語言精練,含蓄深沉,情景交融,別開生面。他的這首《江南春絕句》,最具代表性。

這首《江南春》,展示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畫卷,動靜結合、色彩亮麗。眼前的景,古時的景,穿越時空,意境深遠。

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許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籠罩在這朦朧煙雨之中。

杜牧與誰稱爲小李杜 第2張
  

江南春

杜牧 〔唐代〕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詩人由近及遠,由眼前的春光,想到整個江南。詩中的千里,說明江南面積大,數字在古詩詞中運用頻繁,千里,千家,並不是實指,而是一種修辭手法。

此刻,千里江南,黃鶯在林間歌唱,燕子在空中飛舞,鮮豔的桃花與嫩綠的柳樹,交相輝映,萬紫千紅,應該就是這個模樣吧。

詩人從聽覺起筆,千里鶯啼,讓春天更加靈動。千里一詞,讓整首詩的意境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風”,詩人由遠及近,從大到小,列錦修辭手法的運用,讓整首詩更加生動。

傍水的村莊,依山而建的城郭,酒家門前飄舞的酒旗,這些熟悉的`場景一一映入眼簾,讀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郭,指外城,詩中指代城鎮。一個風字,增添幾分活潑。風吹酒旗,遠處的客人更容易看到。詩歌紮根於生活,充滿生活氣息的詩詞,最有生命力。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詩人從現實回顧到歷史。時空交錯中,空間範圍拉大,歷史文化底蘊更爲深厚。

“四百八十寺”,詩中形容寺廟衆多,爲虛數,與前面的千里一詞呼應,增加層次感,也避免了詞語的重複。這在詩詞創作中經常用到。南朝佛教盛行,因此修建了很多寺廟。

第四句“多少樓臺煙雨中”,詩人借景抒情,感慨萬分。歷史不斷向前,朝代更迭、世事變遷,任誰也無法改變。

那些廟宇的樓閣,不知換了多少主人?昔時人不在,只留下樓臺,獨立在江南的濛濛煙雨中。“煙雨”一詞在詩詞中頻繁出現,意境優美。

杜牧與誰稱爲小李杜 第3張
  

這首詩虛實結合,有靜有動,遠近結合,錯落有致,宛如一幅寫意畫,淡泊灑脫,回味無窮。

杜牧深邃的思維,獨特的審美,給這首詩賦予生命力。他曠達的胸懷,樂觀的性格,讓他的詩詞不失豪邁,不失婉約。

有一種說法,杜牧借古諷今,勸諫統治者不要大興土木,修建寺廟,增加百姓的負擔。如果民生因此艱難,國家因此衰敗,得不償失。

回想南朝時,統治者崇尚佛教,耗費人力物力,建了那麼多寺廟,國家卻因此衰敗,走上滅亡的道路,讓人可嘆!

這種說法,結合杜牧憂國憂民的思想,讓整首詩的社會意義更加深刻,更富內涵。

擅長七絕的杜牧,詩風俊逸脫俗,他在這首《江南春》裏表現出的審美意境,同樣超前。

標籤: 杜牧 小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r68d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