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辛棄疾簡介及生平事蹟

辛棄疾簡介及生平事蹟

辛棄疾簡介及生平事蹟,生活中,說到詩人辛棄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而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詞人,也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接下來給大家分享辛棄疾簡介及生平事蹟!

辛棄疾簡介及生平事蹟1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相信大家對這首詞都不會陌生,這是南宋豪放派著名詞人辛棄疾在晚年的大作;他通過追憶自己早年的抗金生涯,抒發自己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

1140年,也就是南宋紹興十年,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岳飛在朱仙鎮大敗金兵,全軍熱情高漲,士氣正旺,正欲揮師北上,直搗黃龍,恢復河山,迎回二帝的時候,被宋高宗連下12道金牌,召回臨安。

十年之功,毀於旦夕。

而也就是這一年,離朱仙鎮不遠的山東濟南地區,有一個叫辛棄疾的人出生了。

岳飛如果能夠活得久一點的吧,或者他們生活在同一時代的話,我想他們一定能夠成爲知己好友,甚至並肩作戰,共同收復河山。

因爲,他們實在是太像了。

對於辛棄疾,我想大部分人對於他的第一印象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詞人。

辛棄疾簡介及生平事蹟
  

確實,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豪放派詞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非常高。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除了是個文人,他還是一個能夠征戰沙場的名將,其勇猛程度以及軍事才能足以與南宋名將岳飛相媲美。

辛棄疾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有人稱他爲“詞中之龍”,有人說他是抗金名將;但在小編看來,他是一位“真英雄,偉男子”。

他的前半生可謂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但他的後半生卻是極其悽慘,壯志難酬,最終在遺憾和悲憤中去世,留給後人一聲嘆息!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真英雄”辛棄疾的傳奇一生。

一、錚錚鐵骨,少年一杆長槍闖天下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於1140年出生于山東濟南。

他出生的時候,“靖康之恥”已經過去了14年,北宋已經滅亡了,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邊成立了小朝廷,史稱南宋。

而那時候的山東,已經徹底成了淪陷區,成爲了南宋與金國的緩衝區域。

而他出生的第二年,宋高宗趙構聯合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抗金名將岳飛,與金國簽訂了屈辱的“紹興和議”。

南宋上下無論是皇帝還是羣臣都整日裏沉醉於江南的溫柔鄉之中,從來沒有想過要恢復中原,收復河山。

辛棄疾的祖父辛贊在靖康之變後無法南下,只好留在濟南城,後來濟南城被金人所佔,爲了能夠活下去,辛贊只好做了金人的官。

雖然在金國做了官,但辛贊卻始終不忘自己是大宋子民,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跟金國人決一死戰,收復河山。

不僅如此,他還經常給辛棄疾灌輸“抗擊金軍,收復大宋”的理念,帶着他“登高望遠,指畫河山”;而且他曾經兩次帶着辛棄疾進入金國首都,打探金國內部的矛盾,勘察金國的山川地理,以備將來大宋反攻金國之用。

辛棄疾從小就目睹了大宋百姓被金人奴役的痛苦和屈辱,因此,他早早就立下了恢復中原,收復山河的偉大理想。

根據史籍記載,辛棄疾不僅文采斐然,更是從小習武,體格壯碩,史書上形容他“膚碩體胖,目光有棱,紅頰青眼,健壯如虎”。

辛棄疾是一個心志如鐵,敢作敢當的大英雄,他少年時,與黨懷英一同受學於劉瞻,“南辛北黨”並稱於世,二人皆有王佐之才。

學成之後,由於南宋朝廷腐朽不堪,大廈將傾,党懷英留在北方,得到金國重用;而辛棄疾心繫大宋,一心南歸,因此辛棄疾迴歸大宋,舉起抗金大旗,從此開啓了他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

古之君子,出處不齊,同歸於是而已。辛棄疾知大義而歸宋。

紹興三十一年,金國完顏亮率領六十萬大軍再次南下,侵略宋朝;此時,21歲的'辛棄疾憤而暴起,舉起反旗,抗擊金軍,他憑藉一己之力,拉起了一支兩千餘人的起義隊伍,開始對金國實施反擊。

在這過程中,他認識了另一股抗金實力-義端和尚,並且兩人一見如故,很快便義結金蘭,共同抗金。

隨後,他意識到,他的隊伍實在過於弱小,而全國各地的起義軍太多,如果將所有的起義軍都集合起來,這股龐大的力量足以抗擊金軍,於是,他投奔了起義軍耿京,並擔任掌書記,主管文書,參與機密。並且他還說服了自己的義兄義端和尚一起加入。

義端和尚答應辛棄疾一起投奔耿京,但是,他卻受不了軍隊的清規戒律,沒多久,他就盜走耿京的帥印跑了,打算去金營邀功,以此作爲自己榮華富貴的晉升。

耿京發現自己的帥印被偷,認爲辛棄疾跟義端和尚是拜把子兄弟,而帥印又是辛棄疾保管的,理所當然地認爲他們二人是一夥的,於是大怒之下,要將辛棄疾斬首示衆。

辛棄疾自知自己這次交友不慎,當即立下軍令狀,說給他三天時間,他將義端的人頭和帥印一起帶回來,如果帶不回來,他甘願赴死。

《宋史》記載:“丐我三日期,不獲,就死未晚。”

就這樣,辛棄疾手持一槓長槍,帶領幾十人就出發追擊義端去了,他抄小路一路疾馳,埋伏在去往金營的必經之路上。

果然等到了義端,辛棄疾率衆殺出,長槍呼嘯而出,一槍就將義端和尚挑下馬來,義端和尚不是辛棄疾的對手,立刻跪地求饒:“我識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殺人,幸勿殺我。”

意思是:我知道你本事高強,能夠輕而易舉地殺了我,我求你放過我一馬。

但是,辛棄疾本就嫉惡如仇,最恨漢奸,他大吼一聲,長槍再次呼嘯而出,義端身首異處。

辛棄疾不負衆望,帶着義端和尚的人頭和帥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辛棄疾是一個武功高強,勇猛異常的猛人,並且其性格嫉惡如仇,敢作敢當,確實算得上一時豪傑。

二、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南宋的天空在金人強大的鐵蹄下變得灰暗而低沉,金軍所過之處,一片腥風血雨,民不聊生,中原大地煙塵滾滾,百姓易子而食。

但南宋的天空卻也是明亮而有希望的,因爲中國自古至今都不缺乏仁人義士,在民族遭遇外族入侵,腥風血雨之時,各路義士紛紛拿起刀槍,守護他們的家園,他們奮勇殺敵,將收復河山當成他們畢生的理想和追求。

他們就是民族的脊樑,更是南宋最後的希望。

而辛棄疾,就是其中之一。

金軍在完顏亮的率領之下一路南下,入侵中原;但是,金國卻在此時爆發了內部矛盾,完顏亮被自己的部下所殺,不得已之下,金軍只好撤退。

趁着這喘息之機,辛棄疾說服了耿京,南下連絡大宋,共同抗金。

但是,就在辛棄疾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他得到消息,耿京被叛徒張國安所殺,而起義的義軍已經潰散。

等到辛棄疾回到山東的時候,張國安已經投靠了金人,被金人許以高官厚祿,做了濟州的知州。

辛棄疾二話不說,集結了50多人,到濟州城外,要求面見張國安,張國安一看辛棄疾只帶了幾十人,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但卻不料,辛棄疾剛一見到張國安,就憤然出手,一舉擒獲了張國安,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率衆突圍而去。

金國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辛棄疾已經縱馬遠去,馬背上還馱着叛徒張國安,金國人只能望着辛棄疾疾馳而去,徒呼奈何!

而這一年,辛棄疾才23歲。

他不僅勇猛異常,而且膽識過人,短短几十人,就敢闖金兵幾萬人的大營,將叛徒張國安帶回建康,交給了南宋朝廷。

此舉震金人肝膽,壯宋人聲威。

辛棄疾在晚年回憶起自己年輕時候的所作所爲,心潮澎湃,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作品《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辛棄疾勇猛無人可擋,更是渾身是膽,赤膽忠心,一心報國,他早年深處敵佔區,卻不忘故國,立志用一身武功報國,這是忠心的極致體現;

而他成年之後,毅然南下歸宋,矢志抗金,更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體現;他兩次縱馬深入敵軍,擒殺叛徒,不僅將勇猛體現得淋漓盡致,更是表現出他智慧深沉。

辛棄疾,矢志抗金,一生未休。

他在起義軍中表現,以及驚人的武功和膽識,震懾了金人,也讓南宋朝廷注意到了他,宋高宗誇讚他的勇猛過人,並給他高官厚祿,讓他繼續爲南宋效力。

從此,辛棄疾正式開始了他在南宋爲官的生涯,此時,他只有23歲。

他雖然不能親自上戰場,卻一直爲抗金事業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他在湖南擔任安撫使的時候,建立了一支名爲“飛虎軍”的軍隊。

這隻軍隊雖然人數不多,但戰力強悍,屢屢被派往前線跟金兵作戰,打的金兵聞風喪膽;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特種兵”的雛形了。

辛棄疾一心報國,立志爲大宋朝拋頭顱,灑熱血,可謂赤膽忠心。

在文學成就上,他是“詞中之龍”,跟蘇軾並稱於世,素來有“蘇辛”之說。

蘇軾的詞狂放不羈,給世人一種樂觀豁達的形象,讓人讀起來豪氣沖天,充滿希望;而辛棄疾的詞則是豪壯深沉,給人一種慷慨悲歌的末路英雄之形象,讀了辛棄疾的詞,會讓人不由自主地帶入其中,生出一種豪放的悲壯之感。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王國維先生評價說:東坡之詞曠,嘉軒之詞豪。

在軍事上,辛棄疾不僅是一位將才,更是一位帥才;爲將,他能突入萬人陣中,直取上將首級,義端和尚以及張國安就是例子;爲帥,他才能出衆,指揮若定,有一月平定茶商軍的壯舉。

朱熹曾經評價他:“辛幼安亦是一帥才,但方其縱恣時,更無一人敢道他,略不警策之。及至如今一坐坐了,又更不問着,便如終廢。此人做帥,亦有勝他人處,但當明賞罰而用耳。”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真英雄也!

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詞人,如果單以詞而論,他在詞中的地位可以排進史上前三,唯有蘇東坡和李煜能夠與其相提並論。

在軍事上,他武功高強,能衝鋒陷陣,亦能指揮作戰,在整個宋朝歷史上,這樣能文能武的人物,我只想到了岳飛。

辛棄疾對國家忠義,在大宋面臨危難之際,他毅然決然地放棄金人給予的高官厚祿,投奔故國,報效國家。

對朋友上,他也是一樣的豪氣干雲講義氣,從來沒有對不起朋友。

在他率兵起義之後,認識了義端,並且二人理念相同,於是義結金蘭;但後來義端反叛起義軍,他手刃仇人。

投奔耿京之後,更是爲起義軍鞠躬盡瘁,耿京被叛徒殺害之後,他親率五十騎人,勇闖金兵數萬人大營,將叛徒張國安擒回建康,爲耿京報仇。

辛棄疾出帥淮軍時,結識了一個叫陳亮的人,兩人一見面,便相見恨晚,把酒言歡;辛棄疾大談自己的軍事理論思想,他說宋朝可以吞併北方,同樣北方的金國也可以吞併宋朝;

而且臨安並非是帝王的久居之地,如果敵人“斷牛頭之山,則天下無援兵;如果敵人決西湖之水,則滿城皆成魚鱉……

這些話其實都是大逆不道之言,辛棄疾將陳亮當成了知己,所以才口無忌諱。

而那時候的陳亮,窮困潦倒,仕途不順,跟辛棄疾根本不是一個層面的人。

兩人醉倒之後,陳亮輾轉反側,無法入眠,他想到辛棄疾平素裏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如今在醉酒狀態之下,說了這麼多不應該說的話,萬一他清醒之後,自知失言,要殺自己滅口怎麼辦?

想到這裏,陳亮再也睡不着了,他半夜起來偷偷溜走了,還順手盜走了辛棄疾的駿馬。

一個多月後,陳亮主動寫信給辛棄疾,要求借10萬塊,辛棄疾如數與之,並沒有將之前的事情放在心上。

後來,兩人成了至交好友,經常在一起談論抗金話題,辛棄疾還寫下名作《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贈與陳亮。

辛棄疾並沒有因爲陳亮的地位與自己相差太大而忽視了他,更沒有因爲陳亮的誤會而從此不再信任此人,而是豁達開朗,不計前嫌,確實是一位值得深交的名仕。

不僅如此,辛棄疾與理學大家朱熹是至交好友,兩人曾經共遊武夷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朱熹去世之後,他的學說並定義爲”僞學“,遭受打壓,他的門生以及朋友,都離他而去,無人敢去弔唁,但辛棄疾卻不畏禁忌,前往弔唁,並且還留下了千古悼詞:”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人這一生中,有這樣一位值得深交的朋友,雖死亦無憾了!

朱熹如果泉下有知,我想他也應該感到欣慰吧!

對家國忠心,對朋友忠義,這樣的辛棄疾,難道不是真英雄嗎?

四:壯志難酬,英雄高呼“殺賊”而長眠

對國家忠心,對朋友忠義,文能提筆作詞,武能上馬殺賊。

我們無法想象,像辛棄疾這樣精才絕豔的人物,如果南宋朝廷能夠重用他,他一定能夠在戰場上取得非凡的成就。

可惜,他雖然有能力,有想法,但卻一生都鬱郁不得志。

自從他迴歸故國的那一天開始,就註定了他從此不得志,因爲他是北方的”歸正人“,朝廷不會完全信任他,不會真的給與他高官;還因爲宋朝的高層根本無意北伐,他們只偏安一隅,只求苟且。

也是因此以上原因,縱然辛棄疾才華蓋世,武功卓絕,但卻一直遭受朝中奸佞的排擠,致使他無法在官場上立足,在十年的時間裏,他的職務調動了十幾次之多,最長的一次任職,也沒有超過一年半。

而朝廷之所以如此頻繁的調動他,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辛棄疾在他的職能上不能有所成就,無法樹立威望。

英雄,無用武之地!

雖然他埋頭寫下了《美芹十論》,詳細的分析了宋朝和金兵的情況,建議進兵山東,再圖中原。

可是,他的建議並未被朝廷採納,他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付之東流,他只能含淚寫下《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嘉泰四年,也就是公元1204年,辛棄疾再次出仕,任鎮江府,而此時的辛棄疾,已經65歲高齡了,他登臨北固亭,憑高遠望,撫今追昔,感嘆自己報國無門,心中悲憤難耐,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千古傳唱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簡介及生平事蹟 第2張
  

開禧三年,也就是公元1207年,朝廷再次啓用辛棄疾,令他去臨安府赴任,可此時的辛棄疾已經重病臥牀,無法再起身赴任,於是只能上奏請辭。

同年9月,已經臥牀月餘的辛棄疾突然睜開眼睛,大喊”殺賊,殺賊!“然後,一切歸於沉寂,一代文豪大家辛棄疾溘然長逝。

終究,辛棄疾也沒能回到吹角連營,沒能戰死沙場,榮歸故里;沒能帶領大宋軍民收復河山。

聽聞辛棄疾去世的消息,好友陸游悲傷難耐,吟出“君看幼安氣如虎,一病遽已歸荒墟”千古名句,悼念這位至死不忘收復河山的摯友。

辛棄疾,就這樣帶着無盡的悲憤和遺憾離開了人世,南宋軍民從此失去了一個百戰名將,但中國文學史上卻從此多了一座永世不倒的豐碑。

辛棄疾,無論是生還是死,他最念念不忘的事情,依然還是”了卻君王天下事“!

辛棄疾,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震乾坤。

辛棄疾,對家國忠心,對朋友忠義,就算人生走到盡頭,依然不忘初心,始終如是。

世間有如此男兒,當得”真英雄,偉男人“!

後記:

辛棄疾的一生跌宕起伏,波瀾壯闊!最後在無盡的悲憤和遺憾中溘然長逝,這是時代的悲哀!

他上馬能殺賊,下馬能安民,武將裏最會填詞的,文人中最會打仗的;他在戰場上留下了太多的傳奇,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六百餘首詩詞,千古流傳。

他生的壯烈,死的遺憾,他一生錚錚鐵骨,對朝廷忠心,對朋友忠義,卻遭受排擠,一身抱負無法施展,這是時代對他最大的不公!

他是人中之虎,詞中之龍,在後人心中,他的風采蓋過了同時代的所有人,他的事蹟瘋傳天下,他的作品流傳千古,這是歷史對他最大的公平!

辛棄疾簡介及生平事蹟2

辛棄疾哪個朝代

有句網絡語“我有故事,你有酒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過往的經歷。稍有閱歷的人都不會隨意去批判別人,因爲你不知道他走過的路,無法感同身受。

有位古代詞人的人生經歷非常豐富,一生留下600多首詞,題材廣泛到風、花、雪、月、兒、女、情、家、國、天下等無不涉及,詞風豪放爲主又不失婉約。他把一生想要對世人訴說的故事都寫進了詞裏,讓後人去品味。

1、身世背景文武雙全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就是南宋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是世人最廣爲所知的一首,你幾乎每天都在使用的搜索引擎“百度”名字即取自這句詞:衆裏尋他千百度。

這首詞全文: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它寫於詞人辛棄疾南下投奔南宋時候,那時北方的金兵壓境,但是南宋的皇帝在臨安(今浙江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紙醉金迷,無意收復失地,而辛棄疾這個文人武將卻渴望征戰沙場收復失地,一腔熱血滿懷豪情。這裏要從他的少年經歷說起。

辛棄疾(1140年-1207年),號稼軒,山東濟南人,是南宋著名的將領和詞人,和蘇軾並稱“蘇辛”。他出生在金國,祖父在金國任職,但是先輩和金國有不共戴天之仇,因此他祖父希望抗金歸宋。

辛棄疾簡介及生平事蹟 第3張
  

受祖父的影響,辛棄疾從小文武並重且希望能建功立業,他的鋒芒很快就在一次起義中顯露出來。

2、少年起義初露鋒芒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國統治者完顏亮帶兵南下,辛棄疾那時才21歲,集結了2000多人,果斷加入了抗擊金兵的一個起義軍。

這支當時最聲勢浩大的起義軍的將領是耿京,辛棄疾被委任一文官掌管帥印,起初沒有被將領所看重。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讓耿京對他刮目相看、關注有加。

當時和辛棄疾一起投奔義軍的有個和尚叫義端,雖說名字帶個義字,此和尚卻是個不忠不義之人,他不但無視佛門戒律,貪酒好色還背信棄義偷走了辛棄疾保管的帥印,帥印可是軍權的象徵,被偷走了可是重大失職。

雖然錯不全在辛棄疾,但是他立刻立下軍令狀,誓死追回。翻身上馬連夜去追義端,他料定義端拿了帥印要投奔金國,果不其然,在去金營的路上截下了義端。

當時義端和跪下求饒,但是辛棄疾果斷處置了他並且拿回了帥印。這件事讓耿京見識了辛棄疾的果敢,對他委以重任。

事實證明耿京沒有看錯人,很快發生一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更爲展現了辛棄疾藝高更爲藝高人膽大的一面。

3、忠義兩全藝高膽大

說起意料之外的事,發生在1162年,辛棄疾正在南方聯絡南宋朝廷,當時耿京在北方被手下張安國背叛殺死。

殺死義軍將領的張安國很快在金國任要職,當時沒人敢爲耿京報仇,背叛的士兵跟隨了張安國,沒有背叛的士兵則四散躲藏。

返回北方聽聞消息的辛棄疾召集了50人,殺入敵營活捉了張安國押解回南宋臨安受審爲耿京報仇雪恨,此等勇氣非常人能比。但是如此忠義兩全的他卻沒有得到南宗當權者的'賞識重用,爲何?

義軍潰散後,辛棄疾回到南宋任職,宋高宗授予他江陰籤判一職。這是辛棄疾初入南宋仕途,他很想有所作爲,抗金歸宋,收復失地。

但是因爲他是“歸正人”,這是對北方淪陷區南下投奔朝廷的人的蔑稱,所以沒有真正得到重用,一直被調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去整頓治安,歷史記載他被調任多達37次。

這讓辛棄疾甚是鬱悶,明明一腔熱血憂國爲民卻沒有得到當權者的信任。於是壯志難酬的他只好結交一些文人豪客寫些詩詞歌賦,所以我們更多的是從他的作品瞭解到他的生平,接着要說到他的文人朋友圈了。

4、壯志未酬文學建樹

雖然說當時南宋的統治者偏安一隅,不主張抗擊金兵,但是當時的臨安卻是文化繁榮之地。

當時朱熹爲代表的理學和陸九齡、陸九淵爲代表的心學兩派在呂祖謙的邀請下相聚鵝湖市,兩派展開了激烈的哲學辯論,成爲了歷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

到了1188年,陳亮前來江西拜訪辛棄疾,志趣相投的兩人在鵝湖相聚暢談人生,詩詞唱和。後人稱爲二次“鵝湖之會”。可見辛棄疾不僅在仕途上有所追求,在文學藝術上也有所造詣。南歸後的辛棄疾沒有機會奔赴疆場,只好將滿腔豪情都寫進了詩詞裏。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鵝湖之會後,辛棄疾被罷官。他只好回到上饒,暫時歸隱田園,這期間他建起了瓢泉莊園,過起了田園生活。

閒雲野鶴的田園生活給了他開生面的生活體驗他,他的詞風內容都轉變到了村居生活,這時候他寫過很多內容山水田園、自然風景的詞。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都被他寫寫進了詩詞裏,所以他的文學成就不低。在詞方面,有很多表達了愛國思想的詞,這些詞風豪情滿懷,慷慨激昂。

一生追求戰戰沙場的辛棄疾萬萬沒想到機會到來的時候他已經是風燭殘年了,1207年,朝廷起用他,接到詔令的辛棄疾已經68歲了,重病在臥,只好請辭,同年9月,病逝。

辛棄疾簡介及生平事蹟 第4張
  

回顧辛棄疾的一生,故事都寫進了詞裏。我們後人在讀這些詞的時候,彷彿穿越回那個朝代,跟隨詩人從少年征戰沙場到中年歸隱田園,到晚年諸多感慨的歷程。

從中讀到詞人這壯志豪情又不缺溫情的生平經歷,雖然我與你素未謀面,卻從你的詞裏感受了你的一生,瞭解這些歷史往事更能體會他的作品思想情感。你是否會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詞人的別樣的情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66d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