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數學學習五法

數學學習五法

一、在故事情境中“學”數學

數學學習五法

故事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兒形象思維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可把一些知識點、重難點通過故事的形式描繪出來。如:在教認識7時,我設計了小靈通參觀海底公園的故事。小靈通來到公園門口,一位機器人攔住了他的去路。機器人說:“小靈通,你要想參觀公園,就必須通過四道大門,如果你能正確答出大門上的問題,各道大門就會自動打開。”這時,教師可對幼兒說:“你們有沒有勇氣去打開問題之門,參觀一下美麗的海底公園呢”孩子們的求知慾被激發出來了,這時,教師藉助多媒體課件,在第一道門上畫上幾何圖形,要求幼兒數清楚圖上有幾種圖形,每種圖形有幾個第二道門上的問題是關於7以內的順序,第三道門上的問題是關於7的組成,第四道門上的問題是關於7的寫法。在活動中,孩子們情緒高漲,直觀、形象的故事情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在遊戲情境中“玩”數學

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之一,是幼兒進行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它最適宜幼兒的身心發展,正如福祿貝爾所說:“遊戲是兒童的最高階段,是這一時期人類發展的最高階段,因爲遊戲是內部存在的自我活動的表現……”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恰當運用數學遊戲,將數學遊戲貫穿於幼兒數學學習活動的始終,既能避免數學學習的單調與枯燥,又能增強數學學習的愉悅性與趣味性。如:在教幼兒認識方位時,我創設了“搶位置”遊戲情境,搶到位置後請幼兒再以“開火車”的形式說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左面是誰右面是誰再讓幼兒轉變方向玩,幼兒在愉快的心情下掌握了方位概念。

三、在問題情境中“思”數學

當代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沒有問題的存在,就沒有數學活動的開始,有了問題,思維纔能有方向。”因此,教師不僅要善於根據教學內容、生活實際與幼兒求知心理之間所產生的認知衝突把幼兒引入一種參與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情境之中;而且還要善於運用課堂提問的形式,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比較4和5的大小中,可設計這樣一系列問題:5比4多幾4比5少幾2加2比5少幾1加4比4多幾……幼兒的思維在教師富有變化的問題情境中穿越,原本枯燥的數學學習活動變得活潑有趣,使幼兒想學、愛學、思學。

四、在生活情境中“用”數學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學習簡單的數學學習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等。”這些都強調了生活情境在幼兒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爲幼兒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想辦法把數學內容設計成生動、真實、可親身體驗的生活事件,使幼兒自然而然地與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喚起幼兒親近數學的熱情,讓深奧的數學道理通俗化、生活化,使幼兒產生熟悉感、親切感,從而讓幼兒在可操作、可感知、可表現的活動中,漸漸明白數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並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不斷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幼兒“一一對應”時,我設置了幼兒百玩不厭的“娃娃家”活動情境,孩子們在“招待客人”的過程中,他們就會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擺放物體,給“客人”喝茶時他們會很認真地數一數,幾位客人拿了幾個杯子等。不難看出,幼兒“招待客人”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幼兒在生活情境中自然地“用”數學的過程。

五、在操作情境中“做”數學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思維和動作之間的聯繫,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不可忽視動作對發展幼兒數學思維的作用,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操作情境,引導幼兒感知、探索、發現、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規律等知識,使幼兒在積極動手、動腦、動口活動中獲得豐富的數學感性經驗。如:在教“數的組成”時,教師只需要爲每個幼兒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記錄紙,讓幼兒獨立地去操作,去“做”,使幼兒的“做”成爲探索發現的過程,並允許幼兒各自“做”的水平。這樣,孩子能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活躍的思維定能帶來學習的靈感,自然而然地學得數學知識。

標籤: 五法 數學 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gl2o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