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中國傳統節日的寓意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的寓意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的寓意有哪些,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瑰寶,其中春節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那麼下面看看中國傳統節日的寓意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的寓意有哪些1

除夕:

習俗:農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

寓意:含有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即除舊佈新。

元宵節:正月十五吃元宵。

寓意:代表着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清明節:

習俗:祭祖掃墓。

寓意: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端午節:

習俗: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節日裏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等。

寓意: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端午》文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中秋節:

習俗及寓意: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鬆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爲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中國傳統節日的寓意有哪些
  

春節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採用公曆紀元後。古代春節與春季爲同義詞。

春節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爲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源於鎮懾糟蹋莊稼、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說。

元宵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

端午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一般認爲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於是人們以吃糉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糉子、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等。

中國傳統節日的寓意有哪些2

一、春節春節

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

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爲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 。春節前要備年貨、添新衣、貼春聯 。

春節是親人親人團聚的日子,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除夕守歲,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 。

春節中放鞭炮、走親戚看朋友,一些地方還有祭祖、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纔算真正結束了 。

二、元宵節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也稱燈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 。

中國傳統節日的寓意有哪些 第2張
  

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

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

三、清明節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

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

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

四、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

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 。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

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

中國傳統節日的寓意有哪些3

傳統節日春節有什麼習俗和意義

正月七年級

正月七年級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爲“頭”,後引申爲“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爲“三元”。

七年級早晨,人們要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人們早早起牀,打扮整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正月八年級

正月八年級,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被稱爲“正月不空房”。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中國傳統節日的寓意有哪些 第3張
  

北方在正月八年級還會祭財神。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過去老北京的大商號會在這天大舉祭祀活動,祭品還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正月九年級

在全國大部分地方,“回孃家”的時間一般都安排在正月八年級,但在山東等地,卻是九年級才“回孃家”。

一些北方地區將九年級稱之爲“掃帚日”。因爲這天可以把大年七年級、八年級這兩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自家的掃帚打掃房間了,而且在打掃的時候要從外往裏掃,表示聚財的意思。

標籤: 傳統節日 寓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jgoe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