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爲什麼中國不宣傳王陽明

爲什麼中國不宣傳王陽明

因爲王陽明的思想和觀點一般人都理解不了。

爲什麼中國不宣傳王陽明1

一、歷史的魔障,逃不開的因果。凡是生命力頑強的新生事物,很難在本時代的本土發展壯大。

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戰國沒有人願意接受,卻在漢朝以後,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佛教源於印度,現在的印度卻沒有佛教,反而興盛於中國和東南亞;

巴黎公社短暫的新生,蘇聯短暫的巔峯,最終卻在中國開花結果;第一次工業革命發展越完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阻礙就越大,中國卻集四次工業革命於一身。這麼多頑強的事物都集中在中國,想到這裏我驚了。中國文化的兼容性有多強,已經不能用言語表述。

新生事物的出現,往往是爲了化解舊事物的弊端,新事物越頑強,就說明舊事物越根深蒂固,新事物必然會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噬。心學也是如此,它的出現就是爲了化解理學的弊端。但元、明、清都是理學佔主導,科舉考試都是以理學爲藍本。心學對於科舉考試沒有多大作用,若改變科舉內容,更使得學子們白白十年苦讀。從上到下都是心學的阻力,不能壯大也在情理之中。

二、爲而不爭纔是上策

如果所有人都喜歡上了同一件事物,那說明此事快到頭了。只有少數人明白的纔是真理。多數人明白的,往往是世俗觀念,是沒有獨立思考的跟風,時間久了必然弊端盡顯。

理學就是很好的例子,人們學它就是爲了科舉考試,理學做學問的方法對不對,沒有人思考。科舉考試是最公平的晉升方式,但只是爲了晉升而來的.,往往沒有能力造福一方。

最後陽明心學不得不應運而生,來化解理學的執着。若化解不了,只能解決,而解決的方式往往不會太友好,尤其近代,連廢除漢字的口號都提出來了。現在的人不也是如此嗎,盲目地跟風考學、賺錢,從來沒想過這一生應該做什麼。現在或將來,必然存在一種事物來化解這種風氣,如果你沒被化解,那就等着被解決吧。一門學問若想不斷進步,不能成爲普遍。

爲什麼中國不宣傳王陽明
  

三、學術界對陽明心學的誤解

多年以前遇見過這樣一道考試題:王陽明與朋友一起野外賞花時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可見此花不在你心外”。你如何看待這句話?如果是選擇題,那麼正確答案是主觀唯心主義。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不存在;你來看此花時,此花存在。如果這麼想,就是把所有人當成傻子,到底存不存在,心裏沒數嗎?看到一個“寂”字,看到“心外無物”,就認爲是唯心主義,這本身就是主觀臆斷。

王陽明告訴你,此花與你,同時有兩種存在狀態,一種是“同歸於寂”,另一種是“一時明白起來”。此時是那種狀態,取決於你的心有沒有動。沒看見就無從動起,別人告訴你那裏的花很好看,你也不會動心;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看見鮮豔的花,你的心不動嗎?因此才說萬物一體,心外無物。從這裏可以看出,心學是多麼活潑靈動。

還有一道考試題:問程朱理學與陽明心學的共同點是什麼。答案是,都是爲了維護封建統治。

爲什麼是這個答案?因爲兩者都是爲了存天理去人慾,人們認爲這兩者都是爲了禁錮思想。爲什麼這種想法不對,簡單說一句你就明白了。問心無愧叫做天理,問心有愧叫做人慾。

四、沒有完善的體系,怕學生只知空想不知實幹

瞭解心學的著作主要有三個:《王陽明全集》,記錄了王陽明一生的事蹟;《大學問》,王陽明對於《大學》的解釋,集中了他的思想精華;

《傳習錄》,王陽明的語錄,記錄了他說過的話以及書信。陽明心學本身是對傳統儒學的導正,並非沒有根基的創新,因此不需要自成體系。

它吸收了儒釋道三家之精華,隱約能看見禪宗的影子。如果大肆推廣,資質偏差的容易落入空想,而我們大部分人都是中下之資。雖然也有下學而上達的方法,但畢竟心學還沒有完善的系統。

通過下學而上達有所成就的,也有很多。比如錢德洪,許多陽明心學的著作都是他整理的,他對心學的繼承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還有曾國藩,瞭解他的人都知道,曾國藩的資質一般,就是非常勤奮務實,被後世稱爲“半個聖人”。

爲什麼中國不宣傳王陽明 第2張
  

五、陽明心學也許只適合少數人。要想學習心學,最起碼要有修己安人的志向

曾經有一個人向王陽明請教致良知的學問,但王陽明告訴他,當你有了成聖之志再來問我。王陽明看出這個人沒有修己安人的誠心,跟他說什麼都是白說。現代社會注重知識與專業,並不注重個人修養,表面上看心學的作用不大。大多數人忙於生活,沒有那顆求學的心,就算把這門學問送到眼前,也不願多看一眼。

王陽明最看重的,是“致良知”三個字。現在人也經常說“這人還有沒有良知啊”之類的話。“良知”一詞源於孟子,王陽明之後開始流行。這也說明,心學對我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大多人都能做事憑良心,可見社會性的思想行爲早就被導正了。既然這樣,心學的存在,不如低調一些。如果想讓人生之路更寬廣,不妨學習一下陽明心學。

爲什麼中國不宣傳王陽明2

1、國內爲何禁王陽明

國內並沒有禁止王陽明,也沒見到有說禁止王陽明的公告什麼的,都是網傳而已。

2、國內爲何不推崇宣傳王陽明

國內不是不推崇王陽明,而且王陽明不好推崇,因爲他這個人太經典了,而且有一些東西我們一般人都理解不了,話說一起有拍他的劇,前後這個編劇手稿竟然高達5公斤,這一般人還真拍不了。所以都沒人拍了,難度太大,無法推崇了。

3、宣傳王陽明難度有大

以《王陽明》命名的電視劇有點歷史正劇的意味,這部劇的百度百科有這樣一段話,“從籌備歷時近三年,劇本就三易其稿,最後成稿的劇本重達5公斤”,豆瓣評分更高達9.1分,版權還被韓國買走了,國內目前只能看到韓語字幕中文版。真是牆內開花,牆外香,更提高了我對這部劇的期待。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期待有多高,失望就有多深!我對這部劇是失望的,如果是故事片,看個精彩也罷,但我對這部劇的預期是,能夠較大還原王守仁心學歷程,以及儘量貼合史實的人生經歷。懷着這樣期待的心情,我失望了!

爲什麼中國不宣傳王陽明 第3張
  

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這一點一定要記住,整部劇中,所有時期,劇中角色都稱呼王守仁“陽明”。這像極了港臺早期一些影視劇中,大家喚幼年的`武曌“則天、則天!”,我只能說,太牛了,如此好眼力!這是否嚴謹,是否符合歷史,大家看完這部劇,看到王守仁的名字,會不會發愣!?是不是十三香的大哥?!大家自己體味。

再說整部劇的框架和角色的把握,從第1集到第38集中,大家都認爲王陽明學問高,備受尊敬,起點高,龍場悟道自然水到渠成,並沒有驚豔。在《傳習錄》中,陽明與顧東橋等人書信中,這是王陽明思想體系已經成熟,大家對他的學說仍持懷疑,言語一點都不客氣。

從挨板子進昭獄,被楊一清搭救,到龍場悟道,省去了許多鋪墊和歷史事實(舉個例子,王陽明被貶後,也不是直接去龍場,中間非常曲折,這裏不多說),直接把一個耶穌般的人扔給觀衆,強行安利這是聖人,看就完事兒了。

標籤: 王陽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ky38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