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國小五年級隨筆15篇

國小五年級隨筆15篇

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爲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五年級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五年級隨筆15篇

國小五年級隨筆1

參加教學工作有段時間了,在教學中遇到了很多問題,種類不同,有些通過與老師交流、參考教參可以得到解決。而有些問題則成爲頑疾,想方設法都得不到良方。比如:後進生問題、如何才能在課堂上吸引全部學生的注意力。

後進生的問題從來都是大問題。第一種,不愛學、貪玩型;第二種,想學、跟不上(腦子有點遲鈍);第三,即不聰明也不愛學;第四,有能力學但管不住自己。針對以上幾種類型,對不愛學、貪玩的我儘量壓制他的玩性。我們班有個男孩特皮,天天最喜歡追跑打鬧,學習一塌糊塗。我想盡一切辦法在課堂上、教室裏壓制他的好動、活潑因子,雖然學習成績提升不是特別好,但現在的他至少上課能安靜聽會兒了,所以我認爲進步還是很大的。我們要學會放大孩子的優點,儘量縮小孩子的缺點,從而幫孩子樹立學習的信心。對於第二種類型的學生,剛開始我很急、很氣,怎麼就有這麼不開竅的孩子。

可能這一階段的新內容對他來說有點難,一時半會兒接受不了,那麼不要吵他,相反及時給他鼓勵,這樣他纔會有繼續學習的信心。當孩子意識到自己錯了的時候,過度的批評會使孩子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不是說“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聰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麼,也許將來的某一天在某些方面學生會有大的成就。在以平常心對待這些孩子的同時,我們應該把最好的祝福送給他們。還有一種最讓我頭痛的,不聰明、不會還特別懶,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來學校是幹什麼的。

學生習慣的養成很重要,需要我們時時反思時時改進,我們要適應孩子,不能只讓孩子適應我們。

國小五年級隨筆2

今天挺奇怪的,有時候用心觀察作文庫的人就會發現,作文庫今天突然出現故障了,突然就打不開了?剛好,我在寫一篇作文,已經發出去了,卻顯示網頁無法訪問。這可讓我的心涼了半截,大概等了半個多小時吧,我用力的刷新着網頁,鍵盤拍的啪啪響,終於得到了一絲迴應。

終於看到了作文庫的網頁,這可我讓我安心多了,同時寫作的熱情倒也涼了半截,任誰被網頁無法打開的消息嚇到了,怕是所有靈感都付諸東流了吧。不過幸好的是刷新了網頁,發現自己剛剛辛辛苦苦寫出的作文總算是發送了出去,這也讓我的心安穩了一些,今天的作業難得的多,隨着年齡的增長,題目也是越來越難了,想着,以後怕是不能來作文庫寫上那麼多篇了,量只能慢慢的開始減少了。不過我還是想着保質不保量的人吧,有時候更多的話,我是給自己看的,爲自己美好的記憶留一份鎖,輕輕地鎖在一個地方,能讓自己日後想起的時候可以去輕輕地揭開這道枷鎖,還有別人能對自己寫出的作文做出適當的評價和閱覽,甚至還有肯定我得稿費?自己的文采何嘗不是自己的付出呢?何樂而不爲?

不過令人恐慌的是,這次作文庫網頁無法訪問事件,我已經遇到過兩次了。每次心情都不太好,我是那種一努力一付出,就無法控制住自己一腔孤勇的人,每次一寫作文,那麼一定不是零零散散的'寫的,一定是一齊寫的,因爲越戰越勇嘛,我每次寫一篇作文,心裏就會越有底也看着慢慢增加的作文篇數,也就越開心和激動。想着自己每天都能累積出那麼多的作文,心情也就妙極了,哪怕付出了再多的時間,我也覺得值當!

只希望以後作文庫不要出現這樣的意外事件了,總讓人的心一跳一跳的啊,好了明天見!明天繼續努力了!

國小五年級隨筆3

國小生糾錯本也是錯題集,就是要求學生準備一本較厚的筆記本,把平時作業及考試中出現典型性錯誤抄下來並整理編輯在筆記本上,分析錯誤,並找到產生錯誤的原因,避免以後再犯類似的錯誤,同時要正確理解並做出答案。教師也可善加利用,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糾錯本既是學生積累學習經驗和學習資料的寶庫,又是教師改進教學,探索規律,研究學生的重要依據,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1、準備專用糾錯本,規範糾錯本要求

先準備一個專用糾錯本,然後規範要求。糾錯本中設有“錯題來源”、“知識點”、 “錯因”、 “正解”等欄目,學生只要按這些分類記錄相關信息,就可以輕鬆有序地完成糾錯,鞏固容易犯錯的知識點,加強重點內容的自我複習。對於一些“有感而要發”的'題目,可在題後寫下解題感悟。

2、充分利用糾錯本,尋找思維原生態

糾錯本是學生自我內化的資源庫,學生對一正一誤兩種思想有了正確認識,對一巧一拙兩種解法有了深刻體驗,對一題多解有了發散思維。另外,我還不定期舉行糾錯本互相傳閱,讓學生取長補短。我想學生的錯誤也是最爲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身邊的這個教學資源庫。學生有了糾錯本,就有了一本自己編寫的複習資料;教師有了糾錯本,就有了符合學生思維特徵的教學設計,一舉兩得。

糾錯本的使用剛剛試行,但是我已經體會到了它的優點:

“糾錯本”不僅可以爲教師提供複習依據,使教師對平時學生“犯筆病、犯通病”處進行有重點的複習,而且可以使老師準確地瞭解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偏差,爲教師提供了較爲準確有教學信息,使教師進行控制教學,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解題失誤或錯誤,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全面的反思。

國小五年級隨筆4

語文教學又改革了,一堂課應該學生的參與不得少於20分鐘,應以學生爲主體,以前一直是老師佔據舞臺,這回一定要落到實處,而且語文一定要出模式。老師們聽了這些,低頭不語,唉!教語文真難。

普聽課終於聽到了六年級,沒辦法躲也躲不掉,怎麼上呢?當我跟同組的老師說講《黃河象》的全篇時,他們連連搖頭說內容太多講不完,是呀,若都顧及一節課真夠緊張的,而且也有蜻蜓點水的可能,忽然我想到前不久我們六年級搞了中小銜接“走進三中的活動”,人家的教學把新課中簡單的`內容引入預習,在新授課上反饋既節省了時間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於是我在想何不這樣試試。

對於這課,第二部分科學家假象黃河象化石的形成學生理解起來並不難,因此我留了預習作業“讀文章二段科學家假想的內容,畫出關鍵詞,旁批你讀懂的內容。說說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當上課交流時,老師直接檢查預習,孩子們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頭頭是道,老師適時的點撥很快總結了“熱、渴——想喝、深陷——久埋”即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隨後我問這樣的故事是科學家們憑空瞎想的嗎?有什麼依據嗎?孩子們很快找到因爲黃河象出土時“斜斜地插在沙土裏,腳踩着礫石”既而我帶領孩子找到科學家們由此推想到了黃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間的情景,我追問那一瞬間是指哪一幕,引導學

生讀出來。根據板書我再追問因爲什麼老象才深陷水中,孩子們回答因爲它太想喝水了,找學生讀出來,老師接着問因爲什麼它這麼想喝水,很多同學舉手說因爲它太渴,我讓這些人站起來一起讀出課文,當我再追問因爲什麼黃河象這麼渴,全班同學都舉手說因爲天太熱了,大家一齊找到相關內容讀出來。孩子們表現很積極,這樣一環扣一環,本來是一種很理性的東西,即科學家們當時的推想,這麼一來,孩子們感到並不難,預習的內容與新內容很快的接軌,學起來容易,教起來得心應手。而且也爲後面的教學節省了時間,一節課很輕鬆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看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在新授課的開始並不見得都是複習引入,可以採用這種把認爲容易的內容提前佈置預習,在課堂上關注重點難點,節省出時間練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國小五年級隨筆5

爲增進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品德與社會》課特別強調實踐和體驗,要求學生在充分感知和體驗的基礎上,提升對社會的關心,發展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基本認識,進而形成積極的社會態度和社會責任感。爲此,《品德與社會》課根據不同的社會情景和課題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探索和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性學習,以兒童的主體活動爲主,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界限,注重養成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教學過程變成一個富有生命意義的、有益於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有益於羣體認知和合作的鮮活的開放系統。

如:在《多種多樣的住房》這個主題的教學中,學生通過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圖片和資料;調查自己家庭住房的變化。教師引導兒童瞭解不同的人們住房與當地自然環境、自然條件的.關係,通過介紹祖國一些不同區域人們住房的特點,使學生初步瞭解人們怎樣適應自然環境,利用自然環境的特點,發展生產,提高生活質量;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能,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社會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國小五年級隨筆6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致力於學生終生、全面發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家長的責任。國小五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閱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着相應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能力?我認爲應做到一下幾點:

一、因勢利導

五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爲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牆上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家長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

二、融會貫通

五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啓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課程

在實際課堂中,特別是五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爲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根本,必然會摒棄。所以我們應該利用一切機會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裏、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家長,又不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爲了。《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決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含涵蓋的,我想,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五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豔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裏、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五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豐收,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國小五年級隨筆7

葉聖陶說過:“我們讀一篇東西,無論詩歌詞曲,總要像吃東西一樣,細細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來。”這種細細咀嚼、辨別滋味的過程,就是訓練朗讀、培養語感的過程。如果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品讀的作用,進行細細品味,那麼學生就能在讀中理清文章脈絡,掌握思想內容,記住妙詞佳句,習得語言文字,感悟語言的意蘊。

首先要把握好朗讀的時機。初讀課文時,這時的朗讀,要求學生把語句讀通順、讀正確,生字詞讓學生反覆讀,目的在於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在講讀課文過程中,特別是重點段落,要引導學生朗讀,如教學第一課《快樂的杉樹林》的第二段時,這一段寫了杉樹林四季不同的景色和孩子愉快的活動,只有讓學生讀才能體味出作者對杉樹林的喜愛和作者樸實的語言特色。

然後要把握好朗讀的形式。選擇什麼樣的方法朗讀,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至關重要。教師要設計形式多樣的“讀”,讓學生人人蔘與,做到在“讀”中訓練語言的思維,“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學生讀書既要重視量的.要求,更要注重質的提高,精心指導學生有步驟、有目的、有要求、講究方法。可以分角色讀,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徵;表情朗讀,領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品評、研讀,體會重點字、句、段的深刻含義。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朗讀,都力求讓學生在讀的實踐中,提高朗讀的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讀的分寸。讀的數量,不能平均用力,應視文章的內容和學生的掌握情況而定,不能讀得太多,也不能讀得太少,在文章的精彩之處,應讓學生多讀,以致熟讀成誦。不僅如此,對不同的課文,把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課文思想感情的體會,用傳聲表情的方法讀出來。

最後要注重朗讀的評價。古人說得好,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讀教學中,學生讀完後,說說自己爲什麼這樣讀,可以讓學生略有所思。爾後,一遍比一遍讀得有味,一遍比一遍能深切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學生樂讀、好讀、會讀。學生讀完書後不給予評價或只是簡單地、一概而論地說“好”與“不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樣不利於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而且容易挫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所以學生讀書後教師要及時地給予具體的、恰如其分的評價,並且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哪個地方讀得好,哪個地方還需改進。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得。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在多接觸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習語言文字,這也是學好語文的一條重要途經。

國小五年級隨筆8

今天在家寫完作業沒事幹,到處瞎轉,無意中發現廚房裏得菜還沒洗,我靈機壹動:如果我學會了幫媽媽洗菜,媽媽壹定很高興,同時也減輕了媽媽得負擔。

說幹就幹,我拿着籃子來到水池旁,打開水籠頭,開始認認真真地洗。我壹片壹片地洗起來,連壹點髒、壹個蚜蟲也不放過。洗着洗着,突然我觸到了壹個軟綿綿得東西,我得手就像被電擊了壹下。仔細壹看,原來是壹條大青蟲,正趴在菜葉上享受“洗澡”帶來得樂趣呢!嚇得我把這片菜葉壹下子給扔出好遠。可回頭望望那片菜葉,又肥又大,嫩汪汪得,扔了多可惜呀!再想想,媽媽原來洗菜時,這樣得遭遇又不知有多少回呢!可是媽媽卻沒有怕,而是不慌不忙地把大青蟲揀出扔掉,繼續洗。而我呢?活像壹個膽小鬼。望那菜葉,我感覺到大青蟲在嘲笑我,每壹片菜葉都在嘲笑我。爲了證明我不是膽小鬼,我鼓起勇氣,拾起那片菜葉,拿下大青蟲扔掉。剛好有隻雞經過,被它叼走了。我又繼續洗菜。

菜洗好了,我又把菜切好。這時傳來媽媽得腳步聲,我立刻跑回我得小屋,假裝在看書,但是眼睛卻在瞟媽媽。只見媽媽匆匆忙忙放下包,準備洗菜,發現菜已洗好且切過,很驚訝,就過來問我:“菜是誰洗得?”我佯裝不知道,說:“大概是神仙洗得吧?”“你這小鬼還敢逗媽媽。”我哈哈大笑起來。媽媽壹把把我摟在懷裏,高興地說:“我得女兒長大了,會幫媽媽做事了。”

今天我不只學會了洗菜,還通過大青蟲壹事,鍛鍊了我得膽量,使我懂得了只敢於面對困難,困難就會逃得無影無蹤。

國小五年級隨筆9

時間匆匆,恍然發現開學竟有這麼長時間了,這段時間和同學們的打打鬧鬧果然定格在曾經了。今天去玩,忽然看到了一朵枯萎的小花,靈感突現,寫此隨筆。

紫色的小花夾雜在一片綠色中總是那麼耀眼,我走上前,憐惜般得將它摘了下來,都枯萎了,還粘在根上有什麼用。我是不是也同這花般可憐了,不,起碼我還能憐惜它,又有誰能來憐惜我?

到這個學校,自己再也不是昔日高高在上的'女王,因爲每天看人眼色行事,討好的說話,我已變成了個階下囚。每次與那個自稱是我閨蜜的人吵架,都是我道歉,我搞不懂自己哪兒做錯了,或許一開始就不該來吧。只是因爲覺得英雄能屈能伸,所以對人家那樣容忍,卻不知,自己根本不是什麼英雄。

最近心情太煩,上面那段的確很短,但是我最想說的,說不成就寫下來。

這裏嫿兒,愛清新的文字,(雖然寫不出來)各位,承認我是第一次進,雖說不想再做那所謂的階下囚,但還是要朋友,其實我的性格還是蠻開朗的,只是因爲心情問題,憂鬱了許多吧。

今天寫完這篇,明天就是另一個自己,在的開始,嗯。

國小五年級隨筆10

曾幾何時我滿懷激情登上這神聖的三尺講臺,看着下面一雙雙透亮天真的眼睛,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隻是一股腦的全部告訴他們。可是事情並不像我想的那麼簡單,等一節節課堂教學成爲你生活的節奏、習慣以後,自己的熱情在被無情的歲月消磨。不知什麼時候起,面對學生脾氣漸長,尤其是在學生無從應答、答非所問時更是火冒三丈,漸漸的學生學乖了,課堂上在沒有林立的小手,很少有洪亮的聲音。現在很多教師一起交流時總是說:我的學生都是"啞巴",會回答也不舉手,不會回答也不舉手。爲什麼大家都有這樣的困惑呢?我結合自己的一些做法談一些體會,共勉。

一、儘量不要讓學生遺憾。

課堂教學就是通過一個個問題展開實現目標的,問題的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面對幾十個不同層次的學生,怎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教學中的針對不同學生的提問就至關重要。實踐中我總是把簡單的問題留給學習比較差的學生,把較難的問題留給中等生,對具有一定開放性和創新性的問題留給優等生,這樣各得其所,不給學生造成遺憾或是尷尬。這樣做解決了大多數學生的擔憂。但是這樣的提問方法對所有的學生來說,尤其是中下等生是不公平的。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聽到學生之間的談話:

"那個問題太簡單了,老師怎麼就不提問我呢?偏偏給我了一個難題,老師就是偏心眼。"

"那個問題老師誇她有創新,其實我雖然學習成績沒有他好,我覺得我的想法也和他差不多,可是老師就是不給我說話的機會。"

我想,學生的說法並沒有錯,難道在某一個問題上也許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何必拘泥於定勢思維。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就馬上在課堂上實踐了,面對同樣的問題我這樣問:

"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對於剛纔的回答你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嗎?"

這樣的提問給了其他同學表現自我的相同機會,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我開始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的設計、呈現、預設、生成等一個個細節,儘可能的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儘可能不讓每一個學生遺憾。在我的課堂中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是均等的,絕不會出現"厚此薄彼"的現象。

二、學生應該受到尊重。

面對許許多多老師的困惑,我常常這樣對他們說:"教學中的任何問題都是教師的問題,學生是沒有錯誤的,如果你一定要‘歸罪’於學生,那只是你找到了一個發泄情緒的藉口而已。"

由於學生的成長環境、家庭背景以及個人性格、學習經歷的差異,在課堂上的表現就各不相同,也正是如此而課堂纔多姿多彩,也正是如此課堂才需要每一位教師用一生的時間挑戰。我們要尊重課堂中的人、事、物,尤其是這些鮮活的生命更值得我們教師去尊重,因爲他們和我們一樣是平等的,具有相同的人格。但是很多的教師還沒有徹底的角色轉換,還是凌駕於課堂之上,主宰着課堂的一切,對學生頤指氣使。回答問題是教學互動的重要形式之一,面對學生回答不出抑或答非所問,教師常常語出驚人,"笨蛋!""別人能回答下來,你怎麼就不行呢?"……指責、挖苦接踵而至。就這樣教師一次次挫傷着學生積極回答的信心,慢慢的學生就乾脆不舉手了,因爲誰也不能預料到自己回答以後會有怎樣的後果,何必自取其辱。

"讓學生體面的`做下去。"這是我深刻反思自己教育行爲以後對自己所說的一句話,而且我也相信這句話將伴隨我走過一生。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我們都要認可,哪怕就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是一個簡短的詞語;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我們要有包容的胸懷,指出錯誤的同時儘量從其他方面找到值得表揚的東西加以肯定;當學生緘默不語時,我們更要等待並加以關心,給予額外的引導,儘量讓他回答出哪怕一點點;當學生答非所問,我們也要充分運用教育智慧化解危局;……學生能夠感受到你的關心,會感激你的支持,感恩你的包容。他們在這種和諧包容乃至被尊重的氛圍中,自我表現的慾望會被無限的放大,課堂中不再有擔心與懼怕,不再有沉默與對抗。

三、學生需要教師的等待。

種子發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冬去春來需要等待……世界有太多的事情是需要等待的,學生的轉變也需要等待。學生轉變需要教師的首先轉變,當教師轉變時學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不同的人適應時間長短不同,因此我們要等待。很多時候學生對教師的突然轉變充滿懷疑,他會慢慢的觀察教師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態度,推測自己會受到怎樣的對待。這時我們更需要耐心與等待,用"堅持"來面對學生的等待,最終學生會相信我們的。

等待的過程是一種釀醞,一種孕育,雖然飽受煎熬,但是當課堂充滿激情不再沉默時你就會體驗到快樂。這不僅是一個教學的成功,更是我們在不斷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我要說教育需要教師用心,更需要教師的教育智慧。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磨礪,不斷成長,不斷創造!

國小五年級隨筆11

五上第一課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實驗胡蘿蔔是沉是浮時,學生說是浮的,理由是書上是這麼寫的,但事實當胡蘿蔔一放下去就沉了,學生紛紛說,上當了,課本原來也會出錯。

是啊!科學,我們要尊重事實,用實驗來說明。

後來我查了一下教師教學用書,書上說,教科書圖中採用胡蘿蔔做實驗,材料不夠好,教師最好選用會浮的白蘿蔔(說明白蘿蔔也是有沉有浮的.),找來白蘿蔔,都是沉的。

教學用書最後出了殺手鐗,如果找不到能浮在水面的蘿蔔,也可以用蘋果代替。天,這哪還是同種物質構成的,學生會不會越搞越糊了。

國小五年級隨筆12

新課程《品德與社會》教材是把思想品德教育與學生日常生活相結合,與科學啓蒙、社會活動等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各個方面相結合,是一門重要的綜合課程。它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感悟到 作爲老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成爲學生學習的支持者、指導者和合作者,才能出現較好的效果。本文談我的一些教學體會。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全面瞭解課程在教學中的特點

1 綜合性,是指它不同於以前的思想品德,而是整合了品德、地理、歷史、社會等學科的內容。例如,它既要求學生懂得愛父母、愛學校、愛學習、愛護公物、遵守規則等道理,又要求學生認識農村社區與城市社區的不同特色,還要求學生了解我國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等基本的地理、歷史知識。

2 思想性,是指它作爲國小德育的一門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社會知識的過程中由低到高、由淺入深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及社會生活準則的教育。

3 開放性,是指它的教學內容不侷限於課堂,而是體現爲課前、課中、課後,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課前,學生要進行調查,收集、篩選、整理信息;課中,學生要進行討論交流,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相應的行爲方式;課後,學生要把學到的知識、信息和道理運用於社會實踐和日常生活中。在校內,學生可向老師請教,與同學交流;在校外,學生可向父母長輩請教,從書籍、互聯網中瞭解。這樣,使學生能從多角度獲得更深刻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在現有生活範圍內有一個更開闊的視野。

4 社會性,是指它以社會發展的基本需要爲基點,幫助學生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促進人的個體社會化。說它具有實踐性,是指這門學科有關知識的獲取與運用均離不開社會實踐。今天,以學生爲主的課堂,教師必須徹底轉變課堂觀念,課堂必須植根於生活體驗,以此爲載體,創設出學生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把課堂開放給了學生,讓學生在感知書本內容的同時,強調讓他們走出去,親身體驗,然後再與課堂相結合,這樣,就爲學生搭建了一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雲梯。

3、激發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

1 關愛學生,鼓勵學生,調動積極性,取得學生的信賴。在一個班上,學生接受能力和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老師要給予由衷的關懷和愛護,多用激勵性的語言。教師的舉首投足,期待眼神,鼓勵話語,真誠微笑,都有可能激起學生進步的力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只要有關愛、有鼓勵、有交流、有信任,便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我也能看到我想看到的,得到我想得到的。

2 創設輕鬆自主的學習氛圍,感染學生的.學習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諾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好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爲學生創設各種愉快的情境,時時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新鮮等情緒。使教學過程始終對學生有一種吸引力,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主動地獲取知識。

3 爲學生體驗成功創設條件,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自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如果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那麼他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將會越來越高。對學生要給予成功的期待,因爲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能激發學生潛能和向上的學習主動性。創造使他們能獲得成功的機會,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放手讓學生去探索,而在探索過程中如果思維受到阻礙時,教師只作適當的提示和暗示,讓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到的,學生在體驗成功時獲得精神愉悅,獲得自信,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4 學法指導是重中之重,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農村國小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均採用了單一的、古老的說教式教學模式。這種以說教爲主的品德教育在現實社會面前顯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要想使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學會學習,就必須在課堂上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眼、腦、口利用起來。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他們獨立學、思、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學習,主動學習。①會聽。聽講時要求學生邊聽邊記,學會抓住重點,不僅要聽老師講,還要聽同學發言,學會傾聽,利於學生長遠學習;②會看。學生通過看,知道自己想知道的知識,主要是通過訓練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③會想。引導學生肯想,在課堂上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有機會願動腦筋去想;④會說。課堂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也非常重要,也是學生表達思維的重要方法,要說就得想。課堂上儘量讓學生多說,以說促想,最終做到想得好說得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我覺得《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生活實際爲基礎,培養學生優良品質爲目標的課程。它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特點,落實以學生爲主體、以活動爲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教師作爲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只有積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的興趣,才能達到培養優良品質學生的目的。

國小五年級隨筆13

一年一度的風箏節又拉開了帷幕。此次風箏節與衆不同,因爲風箏都是由同學們自己製作的,他們都親身體會到了製作風箏、放飛風箏的滋味。人們往往希望自己就是在天空中飛翔的風箏,能夠自由自在的,不受控制。我想,或許這就是開辦“風箏節”的原因吧!

“加油,加油!”隨着一陣陣加油聲,小將們跑向操場,跟助手們竊竊私語了一番,就在操場上奔跑起來,風箏好像懂得主人的心意,努力往上飛,不一會兒就飛上了藍天。但天公不作美,幾隻風箏都垂頭喪氣的從上面下來了。小選手們都有些喪氣,可馬上恢復了自信,在大家的幫助下,又重新把風箏放飛上去了。“不好了!風箏掉下來了!”同學們一陣尖叫。哎,皇上不急,太監急。只見本事高超的盛燕芳穩穩當當的把風箏給“送”上去了。風箏越飛越高,不用再辛苦地跑了,盛燕芳坐下來,仰頭望着她那心愛的風箏,並原地指揮。(風箏在天空的.高處“做客”,其實根本不用擔心的。)春風拂面,陽光明媚。我班的風箏在蔚藍的天空中遙遙領先,這時,好象整個天空都是屬於它的,它獨霸一方。

“同學們,此次比賽結束,可以收下你的風箏了。”小選手們依依不捨地收下風箏,着急的等待着比賽結果。啊,祝這些同學好運!我忠心的祝福你們!

國小五年級隨筆14

大家或許只下過中國象棋、國際象棋,但還有一種棋大家都沒下過,這種棋的名字叫做鬥獸棋。

鬥獸棋主要是根據大自然的食物鏈來分等級的。有象、獅子、老虎、豹子、狗、狐狸、貓、老鼠這8種棋子。其中,象吃獅子,獅子吃老虎,老虎吃豹子,豹子吃狗,狗吃狐狸,狐狸吃貓,貓吃老鼠,老鼠反吃象。分爲紅方和黃方,雙方各執8枚棋子。

棋盤上有橫着7格,豎着9格共63個格子。棋盤上有兩條河,每條河佔兩個格子。河上有三座橋可以通過。野獸的走法是可以橫豎任意走,但每次只能走一格,也不能斜着走。

獅子老虎可以直接跳過河,吃掉對方的比獅子老虎等級低的獸。但老鼠在河裏就不能跳過。老鼠可以在河裏走,陸地上的獸類都不能吃老鼠,老鼠也不能吃大象。老鼠在河裏走同陸地上的走法一樣。同類可以互吃,後來的可以把先來的吃掉。

另外,棋盤上還設有陷阱。按照規定,只要自己走到對方的獸穴裏就算贏,反之,即輸。陷阱則可以限制敵方獸類的戰鬥力,使被困的'獸類不能移動。這時,已放的任意獸類都可以吃掉陷阱裏的獸類。但需要注意的是,陷阱只能使用一次,使用過後就沒有效果了。陷阱的分佈是沿着獸穴的周邊設置的,一共有三個。

鬥獸棋模仿了大自然的弱肉強食的世界。你可以從鬥獸棋中體會到,在大自然中,處在食物鏈頂端的獸類可以吃掉比自己弱小的獸類,但這並不是完美的。因爲不管多麼強大的動物,也會有被別的動物吃掉的那一天。

國小五年級隨筆15

在新課程改革發展的今天,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使之成爲有用人才,是擺在我們每位教師面前的新課題。由於遺傳因素、家庭原因、社會原因、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造成了智力低下的後進生和貪玩好耍、學習成績低下、思想品德不良等後進生。如何使後進生振作精神、奮發向上,改掉自己身上的壞毛病,成爲社會有用的人才呢?

一、情感教育──給後進生以關愛

熱愛學生,不歧視每一名學生是師德的核心和精髓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喚,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對於學生的愛,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教師只有以自己的愛去贏得學生的愛和尊重,才能共建師生感情的橋樑。教師對學生真摯無私的愛,體現在敬業、奉獻、愛生的精神上。教師要以情感爲本,把愛心和微笑帶入課堂,留給學生,切忌板着面孔上課,要把學生當知心人,做到既是良師,又是益友。耐心細緻地做到厚愛學生,尊重其人格,不貶低學生。使後進生在愛中受到情感薰陶,自覺接受教育,主動改正不良習慣。

二、教師應從潛移默化中感染後進生

教師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用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作爲教育者不能正其身,如何去正人呢?教師只有爲人師表,言傳身教,才能確立在教育中的地位,身教能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使後進生受到感染,使他們自覺地形成遵守校紀、班規、熱愛學習的好作風。

三、多開展一些智力活動,促進後進生的智力發展

目前,大多數後進生主要是由於學習目標不明確、態度不端正、貪玩好耍等造成的,也有少數後進生是由於智力低下造成的。對於前部分後進生,我們可以利用上課、課外活動、郊遊等時間對他們開展談理想、樹立人生觀、端正學習態度等專題活動。對於後部分後進生,他們智力遲鈍,學習比較費力、費時,掌握知識也難於進行學習的遷移,那麼我們也可以利用上課、課外活動、節假日等時間,對這部分差生進行定向性智力活動、規則性智力活動和習慣性智力活動等訓練,以提高這部分後進生的智力水平。例如:結合教學,引導後進生學習如何觀察事物、如何進行記憶、想像,如何分析問題等方法,來促進後進生的智力發展,達到教會他們如何學習的目的。

四、尊重、表揚和激勵後進生

大多數後進生普遍存在的弱點是缺乏自覺性和自制力,行爲和情緒反覆性強。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加以鼓勵和表揚,使他們從自己的成功裏發現自己,樹立信心。切不可諷刺、挖苦甚至粗暴指責。處理問題要抓住時機,不要問題過了很久才處理,否則會使後進生的上進心受挫折。後進生與其他人一樣,有自尊心,教師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允許他們有失誤、反覆,使之真正享受着被尊重的欣慰,確信自己在老師、同學心目中是“人”,在成功大廈的'建設中是“料”。教師不僅要善於發現後進生身上的真、善、美,而且還要發動後進生去尋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以喚起他們的自尊、自信,幫助後進生揚起前進的風帆。

五、發揮班集體作用,開展幫帶活動

班主任對在心智、行爲等方面有顯著差異的“後進生”,應當建立檔案卡、家長責任卡,並利用班集體的凝集力,倡導全班同學都來關心“後進生”,幫助“後進生”。根據“後進生”的各種症狀,把他們分組歸類,每一個階段確定一組重點轉化對象,並制定出相應的轉化方案,同時從班內挑選表現良好的同學進行幫扶,由此形成互幫互學、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從而產生較大的動力,不僅能感染、激勵學生,而且還能約束“後進生”,使他們養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優良的學習品質,努力培養他們創造性的思維能力,進一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六、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起來轉化後進生

學生和家長朝夕相處,學生的品行,成績的好壞和家長有着直接的關係,同後進生的家長保持聯繫尤其重要,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家長會、家訪等及時把差生的進步和成績給予肯定、表揚,教育家長改正對後進生的粗暴教育,消除父母與子女的緊張關係。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班會等時間請一些社會上的名人給後進生上一些道德課、法制課、理想教育課等,以便他們能樹立信心,改掉壞習慣,發奮學習。

總之,轉化後進生要做持久、艱辛的工作,只要每位教師辛勤耕耘、無私奉獻、傾注愛心,必定能點亮後進生心中的“綠燈”。使他們揚起理想的風帆,奮勇直前,成爲社會上有用的人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6rex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