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心理學的魅力所在

心理學的魅力所在

心理學的魅力在於它的多樣性和深度,以及它對我們理解人類行爲、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心理學的魅力所在1

如果我說:“能把病態的生不如死的人,從病態邊緣拉回來的神奇科學,就是心理學的神奇魅力,您相信嗎?那爲什麼這麼說呢?接下來,我們一起探索心理學的所不爲人知的一面吧!

與時俱進的社會發展與競爭中,每個人每一天,都在爲了生計而奔波勞苦,都承受着很大的身體壓力以及心理壓力。日漸突出,這是社會的產物。 比如常見的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越來越多的困擾着我們,心理問題到心一般人都有心理問題,只是適當注意,覺察,便不會嚴重影響生活,工作。而心理障礙的嚴重程度,會影響人際交往和生活。

心理疾病嚴重的就是常說的精神分裂症,一旦發病,失去自知力,自控力,打人,殺死人,是不承擔刑事責任的。一旦成爲精神病分裂症患者,基本上好不了,對自己的人生和家庭的影響的後果不堪設想!

心理疾病的根源在於大腦工作的思維模式,即大腦的主板壞了,大腦,不象電腦一樣隨意拆修,現在是專用於心理冶療音樂療法和心理學手段,循療漸進,把心理疾病療愈,所以單單用生活的哲學來解決心理疾病,太困難了。理障礙是一個從O到1的發展過程,而從心理障礙到心理疾病,是1到100的發展過程。

心理學的魅力所在
  

但是很多生了心理疾病的人都以爲自己沒事,可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有心理亞健康發展到深度心理障礙和精神分裂的邊緣,由於人們認識上的誤區以爲心理不健康就是精神病,而不願面對專業人士的疏導。

而一旦跨進了精神分裂的.門檻,想回到健康的狀態就非常非常渺茫了。目前在全世界,精神分裂者被治癒的,少之又少,少之又少。他們終生必須與精神病藥物爲伍,而且只能起到緩解作用。

精神分裂患者,在正常人眼中,只是一個符號或名詞,但在其家屬來看,精神分裂者已經不是人了,在精神病醫院裏,不斷的接受捆綁、電療等等沒有尊嚴的治療,嘔吐、 口吐白沫、暈倒等是家常便飯,而心理諮詢師的奇妙之處在於及時把將要跨進精神分裂門檻的人拉回來,變成健康人,功德無量!

心理學的魅力所在2

1、真誠魅力:坦誠相對

人緣好的人具有第一個魅力,則是非常真誠與坦誠。坦誠,顧名思義,坦是強調平而直,誠指真誠和真實。坦誠是指不隱瞞、不修飾本相,而是與人、與己、與天地坦誠相見。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想要別人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對待別人。如果你想要你的朋友對你沒有欺騙,坦誠相待,你自己也需要坦誠的對你的朋友。

羅振宇曾說過,“沒有什麼道路可以通向真誠。 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往往山窮水盡的時候, 真誠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辦法。

心理學家曾發現,我們在交流中適當的暴露祕密會更好的連接彼此,這就是真誠的魅力。在朋友間,我們越真誠坦誠,越心與心相連,而兩個人之間則沒有隔閡,沒有間隙,沒有欺騙,沒有多少隱瞞,內心也越爲坦蕩。

當然,這裏不是說所有的都必須不能欺騙,連善意的謊言都不要有,這裏的坦誠要視情況而定,但是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只要做人真誠,真誠的心與心的`交流,心胸坦蕩是贏得他人喜歡與支持的關鍵。

心理學的魅力所在 第2張
  

2、信任魅力:建立人與人真正連接

信任是瞭解的基礎,人緣越來越好的人,懂得充分信任他人。要知道朋友之間體貼用心,彼此情誼一輩子不散;朋友之間互相信任,大家也會念念不忘。

你希望被信任 ,希望被當做朋友,那麼你就得學會相信對方,做朋友該做的事情。以信任換取信任,那麼你就可以獲得真摯的友誼。

人和人相處久了,你就會發現,一個人的心性脾氣都能有很好的瞭解,自然這個人做事的目的動機也能瞭解一二,你對他了解越深刻,也是你們彼此更親密關鍵。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朋友間的相互信任,是建立在兩個人相處久了以後的,這種瞭解,不是一般人的閒言碎語就能挑撥的,這種信任超越親情,更是人格魅力的體現,也是未來你們彼此深入發展基礎。

心理學:人緣好的人特質

3、寬容魅力:包容才能讓友誼芬芳

柴靜曾說過,寬容的基礎是理解,你理解嗎?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複雜性瞭解和體諒,纔有不輕易責難和讚美的思維習慣。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人, 所謂人至察,則無徒。一個人越挑剔的人,越沒有朋友。而人緣好的人深知寬容的魅力。

因爲朋友之間的相處久了,某一方很有可能做錯一些事情,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都無可厚非,要對朋友寬容,幫助他,疏導他的情慾,不要讓他感到特別愧疚。

我們要學會接受朋友不好的一面,才能擁抱他最好的一面。學會在朋友讓他放寬心,當兩個人能彼此諒解,兩個人也能走的長久,畢竟人生在世這麼多年,能遇見的知心朋友也不會很多,所以學會寬容就是給自己更多的空間與更寬廣的世界。

心理學的魅力所在3

1. 有自我的人,是懂得尊重自己想法的人

對於自我的含義,我們可以藉助美國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胡特的一個概念——內聚性自我來理解。

科胡特認爲,內聚性自我的形成,是心靈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情緒承受能力的關鍵,因爲情緒的驚濤駭浪,只會讓內聚性自我晃動,但不會輕易導致自我的瓦解。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形成了內聚性自我,不會因爲外界的說法、判斷,而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因爲他們懂得尊重自己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一個有自我的人,內心會有一種向心力,即使遇到挫折,心靈破碎,也能夠再次凝聚起來,振作起來,因爲他們有一種感覺,即“我基本上是好的”。

由此可見,那些牆頭草兩邊倒,或耳朵根子一直軟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那種“自我感覺不好”的人,所以纔會特別在意外界怎麼評價自己。

可見,一個有自我的人,也是一個內心強大、自信的人。

心理學的魅力所在 第3張
  

2.沒有自我的人,會被他人的想法所控制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說:“大多數人的痛苦,根源在於自我尚未形成。”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獨立”,形成自我,就會依存於他人的觀點,看重他人的想法,依靠他人的評價,就會很痛苦。因爲他們被他人的想法控制着。

就像我們常說那些“老好人”,他們的“好”並不會讓他們開心,因爲他們一直違心地做着“好事”,不敢暴露真實的自己,他們也不會和他人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因爲他們沒有原則和界限。

當然,沒有自我的人,和過去的生活經歷有關,特別是小時候,因爲人的性格形成,離不開童年。

正如阿德勒說的:“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這句話說明了童年對一個人的深遠影響,但這並不代表童年的不幸無法被超越,因爲阿德勒又說,“你的不幸,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

可見,雖然我們沒有美好的童年,以形成內聚性自我,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強大的內心。簡單來說,就是讓自己獲得一種真實地活着的感覺。

3. 成爲一個有自我的人,從知道自己最看重什麼開始

前面說了,想要成爲一個有自我的人,需要擁有一種感覺,即能夠真實地展現自己的意志,並深信,自己的意志基本上可以實現。

具體來說,可以分爲三步走: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最在意什麼。

那些沒有自我,或自我不夠穩定的人,過於在意外界的看法,或許是因爲自己沒有主意,也不知道自己最在意什麼,從這個角度來說,想要成爲一個有自我的人,就從弄清楚自己最在意什麼開始吧。

就像我朋友擔心公公來之後的問題,就可以想想,自己擔憂的事情能否化解,然後再進一步考慮。如果還有分歧,那就想想自己最在意什麼。因爲不讓公公來住,很有可能影響婆婆和公公之間的感情,以及自己和老公之間的'感情。

權衡之後,再做選擇,這樣就會清楚自己最看重什麼。

其次,我們要爲自己在意的人或事去努力。

當我們知道自己最在乎什麼後,要爲此付出努力。

比如,對於靈兒來說,她更在乎家人之間的和睦,讓公公來一起生活,那就要爲此付出一些努力,包括學會應對公公可能溺愛孩子的問題,以及日後的相處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問題等等。

再次,我們要敢爲自己的選擇負責。

當我們能夠爲自己的選擇付出努力後,還要爲此承擔責任。也就是說,我們自己做出的選擇,不要後悔,即使以後出現困難,也不要抱怨。

正如心理諮詢師叢非從說的:“一個人怎麼算是有自我呢?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知道自己更在乎的是什麼,他願意爲自己更想要的東西而做選擇,也願意爲之付出代價、做出犧牲,並且能爲自己負責,這就是成熟的、有自我的人生。”

說到這裏,或許還有人會說,“我無法活出自我”,那麼這時,我想說的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做出讓自己開心的決定。

因爲讓自己開心,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而這個能力就是一個人最大的人格魅力。

擁有自我,你就是一個有魅力的人。

標籤: 心理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8xo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