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1

教語文這些年,雖然沒有外出參加過什麼比賽,但每年都會在校內出公開課。每次出公開課之前,我都是上網搜索,查找優秀教學設計和教案,看一些名師授課實錄,把可以借鑑的環節拿過來爲我所用,也就是用別人的教學設計拼湊成自己的。課件也是直接下載,甚至按照課件設計教學。由於不是自己備課,沒有備教材,沒有備學生,所以雖然自以爲設計巧妙,教學結果卻往往不理想。

那時曾百思不得其解,同樣的方法和思路,爲什麼名師運用起來得心應手,成爲優質課,而我用起來卻是漏洞百出?“拿來主義”爲什麼不適用於模仿名師教學?爲什麼“抄課”之路走不通?

學名師是古往今來成名師的捷徑之一。向名師看齊,學名師上課,可以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快速提高教育教學技巧,少走彎路,少摔跟頭。只是我們究竟向名師學什麼?是單純的“複製”、“粘貼”,還是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以至打造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這是我原來不曾想過的問題。

邯鄲學步的故事家喻戶曉,它告訴我們:一味的模仿別人,最終只會迷失自己。有人崇拜李鎮西老師,處處模仿,卻總是不得要領,最後竟然瘋了。這雖是個案,卻也警醒我們,簡單“抄課”,自己的教育教學之路只會越走越窄,最終走進死衚衕。這也就是名師一堂精彩的優質課到我們這變得一團糟的'原因,因爲我們面對的學生不同,我們的文化底蘊與名師差距太大,我們只會預設,我們只會按部就班的牽着學生走,我們是把名師的思想“複製”下來,在課堂上“背誦表演”,只有皮毛,沒有精髓。我們只關注自己的演技,卻忽略了觀衆也就是學生的需求,只要我們演完了,就萬事OK,至於學生學到什麼,與我們無關。

有人說學名師上課,如學寫文章一樣。好文章人人喜愛,可是如果因爲自己喜歡,就原封不動地抄襲,就會成爲“文賊”。我們可以模仿文章的寫作手法、結構佈局、語言風格、整體構思及文章體裁,就如同學生學課文一樣,研讀分析之後,找到可供借鑑學習之處,最後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如果學生把別人的作文全盤照搬過來,或者用我們“抄課”的方式,每篇作文中提一段,湊成一篇作文,我們一定不會同意。

吳非的《不跪着教書》中提到語文教師要有自己的風格,只是一味地“抄課”,何來風格?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向名師學習,需認真研讀,習得名師精髓,融會貫通,爲我所用,還需提高自身素質,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走出“抄課”歲月,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2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以前爲了上課,總是感到很困惑、很苦惱,也很懊喪。很多時候爲了完成教學任務,四十分鐘的課堂裏我似乎總是在不停地趕呀趕。可是,一節課辛辛苦苦下來,學生卻並不見得喜歡,而且似乎收效甚微,甚我是一名語文教師,以前爲了上課,總是感到很困惑、很苦惱,也很懊喪。很多時候爲了完成教學任務,四十分鐘的課堂裏我似乎總是在不停地趕呀趕。可是,一節課辛辛苦苦下來,學生卻並不見得喜歡,而且似乎收效甚微,甚至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小聲說話、搞小動作、看課外書……做什麼的都有。

問題到底出在哪?”我不停地自我反省,找原因,找對策。我設計的課堂問題重點該放在哪裏?我真的按照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的接受水平,學生的興趣點入手了嗎?我的教案、我的課件在課堂上真的一定要絲毫不減的呈現出來嗎?我給自己的設計安排,課堂教學上留有彈性的時間和空間了嗎?我隨時跟着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情感在講嗎?我的課,我的內容在貼着學生的心進行嗎?一連串的疑問讓我不得不去思考,也許真的是反思纔能有所觸動,有所改進。慢慢的',我不再盲目的去備課了;不再想當然的認爲是學生需要的,學生喜歡的了;而是課前課後多和他們接觸,試圖去了解他們,聽聽他們的聲音,聽聽他們的想法,再翻閱大量的教學資料,請教富有教學經驗的老師,然後再結合這些真實的信息來收集資料,準備一節課。在這期間,尤其使我改變最大的是,我上課不再就是爲了完成教案,呈現完設計好的課件,而是給了自己更多可以靈活變通的時間和機會。於是我的注意力不再只關注教案進行到哪裏,課件展示到哪裏了,而是更多關注學生聽到了哪裏,接受了哪些,還需要些什麼。有時,甚至爲了解決學生課堂上的疑惑或進行最有效的引導疏導,我寧可刪減或放棄本來安排好的內容。尤其有時爲了處理學生課堂上的突發狀況(比如有時課堂上分心、做小動作、情緒的低靡沮喪等),我會把教學內容及時做個調整,臨時增加很多本來沒有準備的題外話,比如根據當時的狀況當時的需要,我會選擇不同的內容和他們聊聊。有時和他們說說人生,談談我自己的經歷,講講我的童年我的學生時代生活等等。有時則是選一兩個故事來講。學生們最喜歡聽我講故事了,故事往往都不長,有動物界的,有人類的,有遠古的,有發生在身邊的。但他們喜歡在小小的故事中去思索,去反覆回味,去學會成長。而我發現這個時候學生們的眼神也是最專注的,表情也是最寧靜的。

語文教學也許就是這樣,當你不再刻意給自己框一個架子時,你纔會更接近真實,更接近語文本質,你纔會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輕鬆自如瀟灑應對,而結果也往往是讓自己有更多驚喜的。因爲我發現每次再走進教室時,學生眼中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喜悅。

原來得到這一切其實並不難,只要你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會,並讓自己的心貼着學生的心走,那麼課堂教學就會在心的溝通中得到很好的成長。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3

任何學習都離不開模仿,正如學習書法從臨摹開始,初學寫作,模仿也必不可缺。與臨摹字帖不同,寫作的模仿不是照搬,更不是硬套。來自範本的思想、語言、技法等,總能發生神奇的化學反應,模仿的寫作自然是各自不同。模仿範本哪裏尋?語文課本資源多。

語文課本不但題材內容豐富,而且寫作技法兼容。閱讀課上老師精講細評,寫作課上自然水到渠成。這樣讀寫結合的便利途徑,如不用足用好,簡直是浪費資源。

學生寫景,往往視角單一,語言蒼白。魯訊的《雪》,斑斕的雪野、明豔的雪羅漢、如火焰般奮飛的朔方的雪……不但描寫細膩,而且視角豐富,動態與靜態、直接描繪與側面襯托相得益彰。學完課文,佈置隨筆:模仿文中寫雪的方法,以風霜雨雪雷電等自然氣象爲描寫對象,寫一篇小文,最好能借景抒情或寓理於物。平時作文中很少對自然環境有描繪的`同學們,居然寫的文筆細膩,情思豐富。

學生寫人,往往角度單一,形象單薄。《我的母親》則提供了多角度、多視角、多事件、寫人的範本。課前先佈置“採訪自己母親”的準備活動,問題包括:母親生活中的興趣與愛好;母親工作中的快樂與憂愁;母親孝敬父母或公婆細節。整理成採訪稿。課後佈置隨筆練習,要求從採訪稿中篩選材料,模仿《我的母親》爲自己的母親寫一篇小傳。恰好臨近母親節,我讓學生認真謄寫,作爲禮物在母親節的當天親手交給媽媽。事後家長反映,母親節收到孩子的特殊禮物,喜極而泣,不只是因爲這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篇傳記,更是因爲在真實豐富的材料中,在平實細膩的語言中,表現出了孩子對母親的細細體察和濃濃深情。

學生寫事,往往線索單一,平鋪直敘。《散步》“鋪墊一筆、直敘一筆、宕開一筆”的行文思路,可以幫助學生怎樣把一件事寫得波瀾有致;《走一步,再走一步》“畫龍點睛、篇末點題”的章法,可以幫助學生怎樣把一件事寫得有意義。

用《風雨》學側面烘托,用《阿長與<山海經>》學抑揚,用《海燕》學象徵……課本就是一座學習寫作寶山,空講理論,而不模仿寫作,豈不是入寶山而空手歸?

學生對抽象的寫作指導大多不感興趣,模仿課文學寫作,更容易上手。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經過一個時段模仿學習,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情緒,大大消解,常常爲自己文章的“大家風範”,收穫滿滿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當然,發現課文的寫作規律需要教師深入細膩的品讀文章,真正從寫作的角度挖掘文章的教學價值。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專業的閱讀,敏銳的眼光、豐富的積累,才能擁有一雙教學慧眼。

實踐中也有困惑:每次緊隨課文之後隨筆,不乏精彩紛呈的佳作,而到了作文課和考場上,學生作文就會有所反覆,整體水平大不如平時的隨筆文。是因爲模仿時日尚短,不能學以致用?還是因爲模仿沒有內化吸收,不能活學化用?如果你有好的建議,歡迎留言指導。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4

新一輪課程改革,讓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語文教學,衆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特,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透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此刻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像這樣教學,能否到達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爲,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個人以爲,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的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務必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用心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務必帶有強制性。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爲,學生對教師的某些習慣的'培養還不能理解到必須的高度,但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對於中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用心參與的習慣;八、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務必要求有必須速度,務必規範、整潔地寫字。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爲例來說,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必須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來了。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5

《長相思》是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膾炙人口、情深意長的著名詩詞。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風雪一更愁。納蘭性德在隨扈東巡、去往山海關途中,寫下了這首思鄉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納蘭性德是通過寫景和敘事兩個方面來傾訴自己的心聲的。他在途中遭遇風雪,輾轉難眠。途經一道道山,一條條河,休息時連思念家鄉的夢也被嘈雜的聲音破壞得支離破碎。他擡頭望月,想起家鄉那安寧、祥和的生活,不禁淚花閃閃。

爲了更好地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我讓學生想象作者家鄉溫馨和諧的畫面。在音樂聲中,我深情誦讀這首詞,學生閉起眼睛,構思着一幅幅別緻幸福的場面。

有的說:“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鳥語花香,他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說笑,好不熱鬧。小孩們在巷口玩耍嬉戲,姑娘們坐在門口繡花;放學歸來的孩童放下書包,放起了風箏,有的還把花做成花環戴在了頭上,家鄉一片生氣勃勃。”

有的說:“我看見了晚上月光皎潔,羣星閃爍,作者的`親人坐在窗前欣賞着明月,不遠處時時傳來鳥兒唧唧的叫聲,花兒合上那美麗的花瓣,似乎也與作者的親人一樣,靜靜地期待納蘭性德與他們團聚。

我見學生熱情高漲,繼而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從而更加明確納蘭性德投軍從戎,征戰疆場的心聲。作者爲了壯志和理想,忍受着思鄉之苦,飽受着思想的孤獨和寂寞,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舍小家顧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長相思。

七年級是國小和國中的過度階段,國小裏的學習依靠性很強,自覺性比較差,習慣老師時時刻刻的看着。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適應。我所教的班級學生的各方面都不好。首先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課習慣差,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講話、做小動作,經常要停下來整頓紀律。沒有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作業完成狀況很不理想,經常有五六個人不做作業,如果是雙休日的話,那作業狀況就更差了,有十多個學生不做作業。大多數學生字寫的較差。一句話就是學習態度較差。其次,是行爲習慣沒有養成,到處亂扔垃圾,不尊重老師等。針對這些狀況,我也採取了一些措施。

一、利用中午自習的時間,每一天練二十分鐘的字。一開學,我就要求每人準備一本鋼筆字帖。學生練字,我也隨堂指導。有部分同學經過一學期的練習,寫的字有較大的進步。

二、狠抓作業完成。每一天加強檢查的力度,從小組長到課代表,仔細檢查,詳細記載。一旦發現有不完成的現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忙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另外我還協同家長一齊監督檢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還有極少數頑固分子。

三、加強雙基訓練。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是語文素養的奠基石、是根本。本班的學生的雙基較差。一方面我通過早晚讀和課堂上的時間,加強誦讀訓練。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理解的字詞等。一課一課的過關。每次默寫我都一一批改,督促他們訂正,把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再次強調。另一方面,我發現學生的答題很不規範。爲此,我詳細的講了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和規範,有的還要求學生們熟讀熟記。再通過超多的練習,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轉化成解題潛力。

雖然做了超多的工作,最後的考試效果並不理想。主要存在問題在基礎知識上。積累與運用,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語言的一般運用潛力。如看拼音寫漢字,四個字都是平時默寫過的,強調過的,全對的僅僅十多人。課文名句默寫,都是平時強調的名句,仍有不少學生扣分。這些都是平時基礎掌握不紮實。專題與綜合實踐,題目是我們做過的,但是失分較多,主要原因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聽課效率差。

詩歌賞析一項是難點。這次也不例外。學生不理解詩歌的大意和要抒發的感情。同時組織語言潛力也有待於加強。

古詩文閱讀。從答題狀況來看,能拿滿分的學生不多。集會考查學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和翻譯的潛力,以及對文章資料的把握。不少同學不理解資料,所以不會翻譯句子,更不能結合文章答題。因此以後在上課時就應儘量具體講解文言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學生在複習時也要提醒其多加留意。

現代文閱讀。主要考查學生的認讀與理解潛力,分析與綜合潛力和.鑑賞與評價潛力。學生分析概括的潛力較差,不能規範答題。仿句也是難點。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6

教師備課時,對自己設置的問題都準備了正確的答案,課堂上當學生的回答與教案教材教參裏的答案不相同時,那麼教師應怎樣對待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呢?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平等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先看一個案例:我在教《三顆枸杞豆》這課時,我問學生受到的啓示與教育時,有一學生回答:三叔的做法是對的,應當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儘管最後沒有什麼成績。真是沒想到學生有這樣的想法,可我的教案裏寫着:要抓住時間,抓住生命,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決不能見異思遷,知難而退,否則必將一事無成。

看到還有一個學生舉手要求發言,下課的時間又快到了,我便趕緊把自己的'答案說出來,讓學生用筆記下,課後,我反覆思考,似乎覺得這樣處理不妥。

這個案例,引發了我對課程改革更深的思考,同時對課程標準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個性發展這個層面來講,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不能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容器,或者預先設置一個個圈套(問題),讓學生往裏鑽,而應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地位。閱讀教學中,不能用所謂正確的,標準的答案取代學生的感受,統一學生的理解,束縛學生的思維,抑制學生的個性,以致阻礙、窒息了學生的創造。

課堂上,即使學生的回答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地鼓勵、引導,用心去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同時針對其思維過程的缺陷、不足,開展積極有效的幫助,這樣,教師不僅在教學生學,而且向學生展示了一種虛心誠懇民主寬容的人格風範。

其次,從教學相長,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角度來探討,學生說出獨特的與教案不同的理解,對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文化積澱無疑是一個挑戰。按着教參講,照着教案讀,自然省心省力,一旦“開放”,一個頭腦怎能應對50個頭腦?這也是對教師專業功底教育理念和教學機智的考驗。它喚起了教師的危機感、緊迫感,教師們沿用了幾年或者十幾年的教學方式和習慣受到了衝擊。所以我們必須繼續讀書,終身學習,不斷髮展,充實,提高自己。

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這是新課程改革所帶來的對於傳統教學理念和方式的挑戰,如何成功應對這種挑戰並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1、從教學設計的多樣性、複雜性、合理性及實用性的實際看,教師要摒棄備課設計上的拿來主義、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習慣定式和慵懶意識。教學上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嚴重束縛了廣大教師的創新思維,以其昏昏豈能使人昭昭,一個缺乏創新思想和精神的的教師又如何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學設計上慵懶的拿來主義更使教師喪失了不斷進取不斷拓展和積極創新的勇氣和信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不盡表現在課堂上,其實更多的是體現在教師辛勤的創新設計中。

2、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教師如果能真正走進學生心中,就要降低老師自己的身份,和他們交朋友,做平等的夥伴,只有這樣,他們有話纔敢說,才能大膽地去探討。

3、從教學方式看,類似引發思考啓迪智慧的教學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可以採取研究型學習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入研究思考,讓學生在思考、探討、交流中碰撞出創新的智慧火花。

同樣的感受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同樣的渴望給了我們無限的創新。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也許並不太難,難得是教師是否有一種珍視的體驗、反思、渴望甚至衝動,如果有了這些,我想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就會成爲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了根本,珍視將不再空洞乏味。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7

《國中課程標準》與傳統語文教學比較,一個重大的突破就是重視基礎功能的人文性,把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爲教學的重點之一:“培養學生高尚的美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因此,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應該注重探索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努力把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結合起來,不能把知識的傳授作爲教學的唯一,漠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現就國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情感教育談談我的一些探索和實踐。

一、深入教材,挖掘情感

文學評論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景非獨爲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所謂的境界也就是作者描繪的蘊涵深意的藝術形象。催人淚下的《背影》、搏擊風浪的《海燕》、生機勃勃的《春》、天人合一的《天上的街市》、稚趣盎然的《社戲》都給人以意境的感染和美景的陶醉。作爲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細心地體味情感,深入挖掘意象,這是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前提條件。因爲教師是作品的欣賞者也是情感的傳遞者,只有對文學作品進行感悟體驗,並通過自己的情感來領悟作家的情感脈搏,引起情感共鳴,才能把學生引入作家描繪的藝術境界,領略藝術風光,引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情感,感悟文章底蘊,在審美的娛樂中接受情感教育。如在《背影》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教學片段:回憶自己父母一次送行的情景:她(他)是怎樣說的?做了些什麼?神態怎樣?可以看出什麼?當時自己感受到什麼?於是在學生說的過程中對文中情感領悟便水到渠成了。

二、引情入境,激發情趣

教師在挖掘語文情感因素的基礎上,應引導學生走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國中語文大多是文學篇章,文學是生活的反映,它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學生處於豐富多彩的生活中,並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與體會,這些體驗與體會跟作品中的某種生活相仿或相似時,教師巧妙點撥,引情入境,使他們情感交流,形成非思不行、非說不可的學習興趣。引情入境的方法很多,這裏僅舉幾例。

1、感性入境法。國中學生限於知識與閱歷的因素,對作品的時代背景、人文地理等方面缺乏瞭解,使之覺得久遠而陌生,難以產生興趣和情感共鳴。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知識與經驗,用感性的方法使學生對陌生的生活情境產生親近感和熟識感。比如《最後一課》,故事發生在法國,歷史又久遠,學生對人文地理和戰爭背景知道甚少,於是我在課前要求學生蒐集關於普法戰爭以及當代戰爭的文獻資料,進行交流,使學生對普法戰爭的歷史背景有所瞭解,並以當代戰爭帶來的危機和慘況認識戰爭的殘酷性。這樣一來,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失去國土淪爲亡國奴的痛苦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共鳴。

2、平移入境法。入選課文的文學作品,雖然大多是時代久遠的名篇佳作,但作品人物形象和地理環境,總能從現實生活的身邊找到相似的形象和環境,讓學生從身邊的人物和環境找到情感共鳴處。如《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寫的是新疆的一個仙境般湖泊在逐漸消失,學生體會不甚深切。於是我要求學生蒐集身邊的環境污染情況,體現人爲破壞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的重大災難,學生不僅感悟深切,還產生了保護環境的情感共鳴。

3、直接入境。作品中的大量人物就活生生地活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平時不怎麼關注而已。對於這些作品,教師就可以直接帶領學生走進教材,認識人物,體味情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主人公的年齡與故事學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我直接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思考:

①爲什麼其他孩子都能爬上山崖而“我”不行?

② “我”在山崖上的心理活動如何?

③爲什麼在父親的指導下能一步一步的走下山崖?

討論時學生髮言活躍,只要稍加點撥,就能理解如何化解困難,實現成功的道理,切實地感悟人生。

4、感悟入境法。學習語文,並不僅僅是爲了理解課文,對課文的人物環境、情況等具有深入地認識和體味,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從中感悟人生,從作品中學會認識如何對待社會,對待自然,對待自己所以我幾乎在每一篇課文的講授中都要求學生談談學習課文後對自己的人生有何啓迪作用。如學習《居里夫人》後,你認爲居里夫人哪一點品質對你最有啓發?學生意見很多,但都針對自己的人生實際,入情入境,既啓迪了自己也啓發了別人。

三、歷練語言、美中含情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用語言來雕刻描寫的。幾乎每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都蘊涵真、善、美的情感,給讀者以賞心悅目的美感。作爲語文教師也應該具備飽含感情色彩的語言,因爲教師的語言可以從不同程度感染學生的感情,特別是教師的朗讀,可直接給學生一種美的情感輸入,使他們很快體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師生一同讚美、一同思考、一同悲憤、一同愛和恨。文體和內容不同的作品,教師的聲音語調也要做相應的變化。有的作品高,如同浪中行舟,跌宕起伏,有的作品層層深入,漸入高潮,讀時語調要步步上升,如同登臺階,有的作品對比鮮明,色彩斑駁,讀時要精心安排。以詩歌爲例,繪聲繪色的朗讀對體會詩人的感情有很重要的作用。

當然,情感教育的內涵非常豐富,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豐富多彩。不過我們必須高度認識教師對學生情感教育所起的重大作用,因爲教師是指路明燈,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理解和體驗作品中的感情,使學生在情感的海洋中獲得啓迪。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8

如何理解文言文語法教學的地位和作用文言文的一個主要特點是,語言表達形式與現代白話文不同,與口頭語言有着更大的差距。文言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廣泛的應用也使得學生們對它難以熱愛,教師備課時花大量時間弄清每個字詞,然後在課堂上很費力地逐字逐句講給學生聽,然而除了少數學生在拼命的記筆記以外,多數學生卻昏昏欲睡,反應冷淡,課堂氣氛很沉悶。課後的檢測結果也很糟糕。久而久之,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根本提不起興趣。

如何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質疑能力,健全以學生爲主體,以培養個體自學與創新能力爲宗旨的文言文教學模式,就成了新教材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爲此,我針對文言文的字詞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通過引入競爭機制,用小組競賽的方法,引導學生質疑、解疑,開拓學生的思維,變過去的教師講深講透爲學生的學深學透,將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結合起來,建立起新的課堂教學結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預習課上首先宣佈《馬說》這一課採用自學加老師點撥的學法,按座位分爲兩組進行課堂競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後將平時由老師來完成的環節進行分解。一是重要的實詞,如:石。是”等;二是古今異義詞;三是詞類活用;。分解完畢後讓學生根據以上要點充分預習並提出疑問,作爲下一節課競賽的題目。學生要想發現疑問,就必須對照註釋認真地鑽研課文,這實際上也就是自學的過程。學生由於有發現疑問的任務,預習課文便非常認真,記憶也就格外地深刻。學生在認真預習之後,提出的往往都是較爲複雜、較難理解的問題,而一些簡單、容易理解的問題在預習的過程中就解決了。學生要解決這些複雜的問題,就需要作認真的思考,深入的研討。這樣不斷地發現疑問,不斷地探討疑問,就可使學生具備自學的能力。全班按座位分爲甲乙兩組,舉行課堂競賽。整個比賽過程中,可以查看各種工具書、參考書和參考資料。答疑組的同學可以羣策羣力,互相幫助,只要在規定的1分鐘之內回答出問題,即可加分。這樣做,讓學生由原來被動接受知識,變爲主動展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既調動了學習熱情,又鍛鍊了表達能力,還可以增強集體意識。多數學生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這種課堂競賽正好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在爲集體掙分的同時,體現個人價值。這樣改進教學後,由於學生對教學內容挖掘深入,教學設計新穎獨特,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熱情,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課堂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烈場面。學生們脣槍舌劍,爭辯質疑。有些思維活躍的學生更是妙語連珠,鞭辟入裏。這樣表面上看好像是爲了多得分,實際上是鍛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爲主動的探求知識,在知識的探討中發展智力和能力,從而提高了文言文教學的質量,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我教《馬說》的字詞用了兩課時(八十分鐘),而學生活動時間累計達六十分鐘以上。學生踊躍發言,彼伏此起,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髮言達四十人次以上,有的同學發言達四次之多,形成了爭相發議,探討學問的民主教學氣氛,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這種教學方法,對於發展學生的敏捷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對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質疑能力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改革後的文言文字詞教學雖然效果很好,卻大大超出了教學計劃所規定的課時,往往計劃2課時完成的課文要4課時才能完成。怎樣使課堂內容再精煉些,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此,我會繼續進行探索,也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點通過講授文言文的語法知識,讓學生理解掌握並運用到實際中去,這樣對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激發學生喜好文言文的興趣。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9

閱讀教學中的典範作品是學生學習寫作的肥沃土壤。我們要善於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對寫作的反思。在完成了人教實驗版八年級語文第四單元課文的教學後,我針對這個單元的一組課文讓學生反思:題材有什麼共同點?都是寫地方風俗的。選材有何特點?都是選小事物:鴨蛋、春酒、民間技藝、吆喝等等。表現主題方面有什麼特點?都是以小見大。寫鴨蛋表現作者對家鄉的熱愛、思念。這樣,也就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我們也有家鄉,家鄉也有特色,我們也可以用這種寫法呀,以小見大。於是,一節"也談家鄉"的話題作文蓄勢成型。在這節作文指導課上,我讓學生談"家鄉府谷",有的同學想到了家鄉的海紅果、紅棗,確實有代表性,說了海紅果的酸甜爽口,含鈣量高,可作果脯、飲料等等,這一最熟悉的事物,讓學生有話可說,表達出對家鄉的熱愛:而有的同學盛讚紅棗加工的精細,以及紅棗裏富含的純樸、勤勞等。還有表現家鄉風俗的,元宵節的熱鬧空前。能把着筆點放在秧歌這富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形式上。

在課堂上,學生對家鄉府谷有說不盡的話,訴不完的情,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寫起作文來自然也就能有充實的內容。這樣,學以致用,讓學生帶着書本走近生活,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益,作文教學中提高,也可促成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四、學會謀篇佈局

一篇優美流暢文采飛揚的文章,不僅要開頭緊扣主題,引人入勝,還要結尾照應,回味無窮。更要講究文章敘事主題的一波三折與跌宕起伏、生氣盎然、巧妙嚴謹。這便要將就敘事主體的精巧編排設置藝術,話題作文的寫作也要學會在結構文章方面去引導學生的思維。

(一)虛實相生:實寫就是對人或事物進行具體直接的描寫;虛寫就是通過抒發作者的情感,藉助聯想或想象,對夢境、幻想、虛境的描繪。優美感人的記敘類文章是把虛實巧妙的結合起來,即增加所寫人或物的真實感,又增加抒情的美感,是文章情趣盎然,空靈秀美。虛實相生的方法常見的有實中有虛,以虛代實。例如:《愚公移山》一文中"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的虛寫就巧借了想象,以虛寫實,凸顯了愚公移山持之以恆的偉大精神,給讀者心靈留下一片美麗的幻境,表現了作者對愚公移山的偉大精神和人類征服大自然所表現出來的人定勝天思想的讚美。

(二)對比互襯:就是把對人或物的感情從正反方面進行對照寫作的一種技巧。"發乎情,起乎情,也止乎情。"因爲感情,所以我們對萬物有了不同的愛好、興趣、感悟,而這些正好從正反兩個方面表現出來,即生活是一個矛盾體,既對立又統一。諸如美與醜、真與假、樂與悲,它們譜寫了生活的樂章,一正一反地表現感情的多樣精彩。在寫作敘事類文章時,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地運用對比互襯方法,不但可以增強抒情的感染力,而且可以豐富寫作的內容。例如:《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就巧借對比互襯的方法來展開故事的。菲利普夫婦聽說于勒發財了,今也盼,明也盼,但當他們在船上相遇,看到于勒狼狽不堪的情形,卻是惶恐不安、惡語相加。這一盼一避的對比描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菲利普夫婦的銅臭心靈,強烈地抒發了作者對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的批判與譴責之情。

(三)巧設懸念:所謂懸念就是指寫作者對所創作故事的情節發展和任務感情變化產生關切的心情,常常以疑問的形式出現。如果我們巧用設置懸念的方法來寫作敘事類文章,不但能夠造成"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藝術效果,而且會使文章波瀾起伏,曲折多姿。懸念的設置既要根據敘事的需要,又要根據主題的需要。爲了使文章引人入勝,一般地說,應該提早設置懸念,遲解釋懸念。設置懸念的方法常有倒敘式、懸念相套等。

(四)鋪敘事件:就是爲了表現主題或描寫,選取幾個不同的事件,以時間變化或地點轉移或人物感情變化爲線索來逐一鋪敘開來。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刻畫人物形象,而且使文章的寫作內容更爲充實,便於感情的抒發。例如《藤野先生》一文,魯迅爲了表現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就採用鋪敘事件的方法,一次講述了藤野先生給"我"修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瞭解中國女人裹腳。這樣,一位工作認真,對學生要求嚴格,熱情誠懇,實事求是的教師形象如在眼前。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中積累話題作文的佈局謀篇方法。

五、要善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合理的想象中,可以使學生獲得寫作的素材,這種想象力的`培養,要藉助一些簡單的符號。在一次作文教學中,我讓學生由"○"展開想象。由圓的符號,你能想到些什麼,然後揀最新穎的想法寫一篇作文。

有的同學想到了"月亮",想到了中秋節的團圓,想到了祖國的統一,而一位同學的發言,讓我眼前豁亮;這位同學說,她想到了"失學兒童渴望求知的眼睛",此語一出,全班掌聲熱烈。這就是想象的成果。因爲有了想象力,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才豐富多彩。我還嘗試着讓學生由"1"展開想象,結果也讓人滿意。有的同學想到了樹,有的同學想到了電杆,想到粉筆,想到老師……而有位同學的發言讓我茅塞頓開,他說,由"1"想到了枯樹,想到了環保,同學們也都給予了高度的肯定。鑑於此,我覺得,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好學生的想象力,可以使學生獲取寫作素材。而想象力的培養,就要從簡單的符號出發,逐步培養,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定有大的提高。

總之,話題作文教學中的思維開啓就是幫助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審視話題,在反覆的比較與推敲中,選出新穎的角度,精心選擇材料,進行巧妙佈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10

一堂好的語文課,既應包含着對學生感受的寬容,也應當包含着對作者與編者的尊重。不同的是,過去是教師主講,學生旁聽;現在是學生主講(主要是尖子學生),教師插話補充。彷彿教學的重心已由教師轉移到了學生,彷彿這是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可是,讀書的`時間不多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了,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運用的時間也被擠掉了……

隨着時代的發展,文本的內涵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我想強調的是,這種超越應當是“立足文本”的超越,最終又是“迴歸文本”的超越,而不是“偏離文本的價值取向”和“遠離文本的精神核心”的無根無源的超越。

學生是學習主體,他們的獨特體驗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與傳統教育相比,現代教育使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學生資源的發現和利用是我們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育必須首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不僅僅看老師是否有精彩的表現,更要看學生有沒有進步性的表現。

課堂要讓學生進入自己的學習節奏,去思考,去組織,去整合,去生長,去慢慢脫離你,遠離你。

曲徑可以通幽,善讀者要撥開枝葉,方見本根,要告訴學生怎麼讀,怎麼停頓,怎麼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論語》中描述孔子與弟子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種氛圍和情境,是誕生孔門七十二賢的土壤和空氣。這種土壤和空氣,充溢着對人的生命價值的尊重。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11

在珠海容閎學校聽了幾節語文課,突然想到了語文老師的文氣,於是將我以前寫的一篇文章作了些修改,在容閎給我的臨時平臺上發出。我索性“一稿兩投”,發回我的“根據地”——金東方。

老師是文化人,文化人就要有文氣,尤其是文科老師,更尤其是語文老師,一定要“文”起來。容閎園的每一面粉牆,每一扇雕窗,每一塊頑石,都是用“文”武裝起來的,自然更需要“文”人的和諧。

以前,人們都喜歡稱語文老師爲夫子,“夫子”在這裏似乎成了個不褒不貶的中性詞。說褒,他好像與孔夫子有關,自然是有學問的稱謂;說貶,他好像又與迂腐有染,不是有迂夫子一說嗎?不過,我總認爲“夫子”這個稱謂不錯。夫子者,學者、老師之謂也。我多把“夫子”與儒雅等同起來,我覺得語文老師就應該儒雅一些。當然,時過境遷,語文老師也在與時俱進,不能一味地“夫”下去,但語文老師應該“文”起來。

人們常說,語文老師要具備“一筆字、一口話、三百篇”的看家本事,這實際上是“文”的本事。教文而不“文”,這語文課就失去了幾分魅力。語文課中美文越來越多,要引導學生鑑賞美文,語文老師的“文”就顯得尤其重要了。自然,文縐縐,慢悠悠,酸溜溜,滿口之乎者也,如私塾先生般,這既缺少時代氣息,也實在讓人受不了。但語文畢竟是教文,就必須顯露出文氣。三百篇要讀進去,一筆字要見功夫,至於一口話,那簡直就是有聲的招牌。引導學生欣賞“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應有詩一般的評點,如果用“兩個黃鸝柳樹上叫,一行白鷺飛上了天”這樣的大白話去解釋,雖然也過得去,也說得準確,但全無詩情畫意。《蘇州園林》是一篇如詩如畫的美文,如果沒有詩一樣的語言品析那亭臺樓榭、花草石山、雕窗粉牆,只是說這裏寫得美,那裏寫得好,那作品的文氣便被缺文氣的品析沖淡了幾分。

老師往往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學生從老師那裏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老師的舉手投足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語文老師有文氣,學生會佩服:“我們的`老師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妙筆生輝,那才叫學問。”當然,說話不是寫文章,不可能也不必要句句珠璣,俗中也能見雅。魯迅講課就常常雅俗兼備。“文”起來了,俗也便帶上幾分雅氣。

使自己“文”起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讀點書,書讀得多,纔有“文”的氣質。蘇軾說:“束書不觀,遊談無根。”“無根”可以不去“遊談”,傷不了大雅,語文老師不然,他天天與“文”爲伍,還要引導學生入“文”,豈能“無根”?

寫到這裏,我忽然想起電視節目主持人來。按理說“文”主持比“武”主持應該文氣得多,其實不然。你看球賽節目的“武”主持,常常會拋出一連串的妙語來,諸如“穿過人牆”、“先下一城”、“梅開二度”、“自擺烏龍”等,以“文”言評賽事,讓人看到主持人的“文”功。而那些主持綜藝節目的“文”主持,女的一張婆婆嘴,男的一股娘娘腔,開口“好棒噢”,閉口“好開心”,不是“耶耶”就是“哇哇”,節目姓“文”,主持卻無“文”。看人家,想自己,語文老師還是“文”起來好。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12

重視實踐教學,抓好實驗實習活動,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是顯示職業教育特色,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頭等大事。然而,在許多職業中學裏,實驗實習活動似乎只是專業教師的事,不少語文教師,覺得事不關己,對學生的實驗實習活動不關心,不重視,不參與。這種態度無疑是錯誤的。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認識,明確語文教學爲實驗實習活動服務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同時,也要不斷探索,努力尋找語文教學爲實驗實習活動服務的種種途徑。

一、認識:必要性與可能性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語文教學爲實驗實習活動服務,是完全必要的。

(一)從職業中學的辦學宗旨與培養目標來看。職業學校的辦學宗旨,就是要爲經濟建設服務,培養中級技術人才。這些人才,必須是實用型人才。其實用性,主要表現在他們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的技能。而實驗實習活動,則是提高他們操作技能的關鍵。因此,職業中學任何一科的教學,都應該爲實現這一培養目標服務,語文科當然也不能例外。

(二)從職業中學語文課的性質及語文教學的特點來看。語文是學生從事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說它是工具,是基礎,一是要爲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服務,二是要爲學生今天的專業學習和明天的專業工作服務。既然學生在今天的專業學習中,離不開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在明天的專業工作中,仍然離不開科學實驗及技術改造活動,那麼,語文教學也就必然要爲它們服務。因此,職業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必須擔負打基礎與服務專業課教學的雙重任務。

其次,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看到,語文教學爲生產實習及科學實驗活動服務,也是完全可能的。

(一)從語言與生產勞動的關係來看。語言是在生產勞動中產生的,也是在生產勞動與科學實驗中發展的。現在,職業中學裏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語言。進行前,離不開用語言知道、安排;進行中,離不開用語言記錄、分析;進行後,離不開用語言總結。這就是爲語文教學去爲生產實習、科學實驗活動服務,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提供了用武的場地。

(二)從語文與思維的關係來看。一切實踐活動,離不開思維,而一切思維活動,必須憑藉語言這個形式。因此,語文教學中對思維的訓練,實際上是爲生產實習服務的。

(三)從知、行、情、意的關係來看。知、行、情、意,關係密切,相輔相成。語文教學,既可以傳“知”,更可以激“情”,又可以勵“意”,它勢必能對學生的“行”起推動、促進作用。因此,語文教學,完全有可能盡到責任,去提高學生參與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推動實踐教學,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四)從現行的職高語文教材來看。編者們已經作了很大的努力,既基本保持了教材的知識系統性,又根據專業教學的需要,注重了教材的`專業適應性。這給我們語文教師讓語文教學爲生產實習服務,也帶來了更多的方便。

二、途徑:多樣性與實踐性

語文教學爲生產實習及科技實驗活動服務,其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閱讀教學、作文教學、課外輔導等環節,都可以進行;關鍵在於每個語文教師,積極地去進行探索,自覺地去進行實踐。

(一)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掘教材中關於生產實習及科學實驗的重要性的教育因素,

讓學生深刻認識知與行、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從而自覺地、積極地參加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

在湖南省編的職高語文課本中,這樣的課文是不少的。如論說文的《改造我們的學習》、《基本訓練》、《技術工人也是人才》等,記敘文中的《袁隆平細說雜交稻》、《陳章良笑談“基因”》等,說明文中的《眼睛與仿生學》、《決戰納米時代》等。它們有的闡明瞭知與行的關係,強調了加強基本訓練的重要性;有的指出:“高分低能,不是我們的培養目標”,“讀書須知出入法……見得親切,此爲入書法”,而“用的透脫,此爲出書法”;有的闡明瞭現代尖端科學技術與現實生活的關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高科技的宏偉藍圖,激勵學生去爲之奮鬥。語文教師在教這些課文時,必須聯繫學生對待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的各種態度與表現,加以類比或對比,加以稱讚或批評。這對學生重視生產實習與實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無疑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在寫作教學中,要加強對實習(實驗)報告的寫作指導,同時也要通過作文,大力對各種實踐能手進行歌頌、表揚。

寫作實習(實驗)報告,實際上是寫作程序說明文。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生開展各種實驗實習之前,結合說明文的教學與訓練,集中地進行一次寫作實習(實驗)報告的指導,要求學生明確:撰寫實習(實驗)報告,必須具有真實性、科學性、研究性;它的寫作過程,包括實習(實驗)前的準備、實習(實驗)中的觀測,實習(實驗)後的分析。還要指導學生掌握其格式,要求有實習(實驗)的名稱,遵循的原理,器材的裝置(有的還要繪裝置圖),實習(實驗)的過程(寫作這一部分時,必須嚴格按步驟在時間上的先後爲序),實習(實驗)的結果,收穫與體會等。

此外,在對學生進行記敘文與議論文的訓練時,也要結合生產實習,命一些題目。如《我班的實踐能手》,《他摘取了技能比武的桂冠》,對一些重視實習的學生進行歌頌;也可以命一些如《我會組裝電腦了》,《下鄉維修小記》之類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寫出在實踐活動中的收穫與喜悅,從而進一步增加實踐的興趣與信心;也可以讓學生寫作《下水才能學會游泳》、《高分與低能》等論說文,使其進一步明確實踐的重要性。

(三)課外輔導,也要爲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服務。一是要與專業老師配合,對學生寫作的實習(實驗)報告進行批閱,發現存在各種語言問題的,要進行講評,或進行個別輔導,指出他們的毛病,引導他們修改。二是要廣泛收集一些關於實踐的名言警句,不定時地推薦給學生,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知識的人不實踐,好比蜜蜂不釀蜜”等,從而不斷鞭策學生認真參加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三是語文教師也可抽時間,適當參加一些學生的實習與實驗活動,既可以融洽師生感情,又可以現場瞭解情況,進行宣傳鼓動或指導學生如何觀察、如何用語言來表達等。這對學校的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活動,也可起一定的推動作用。

(四)語文教學本身,既應該也可以開展一些實習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所學的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

如,在學了文字知識與語法知識之後,我校曾組織學生上街,清查招牌、廣告、橫幅、標語中存在的錯別字、不規範的簡化字、異體字、繁體字等,清查廣告、標語中存在的語法錯誤等,有的還直接向店家指出,請他們改正。這一活動,不但鞏固了學生的文字、語法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培養了學生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爲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鬥爭的責任感。

又如,在學了調查報告這後,我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的社會調查活動,對象有鄉鎮企業、專業場、專業村、鄉農校等;還調查了一些優秀的職高畢業生,然後要求他們寫出專題調查報告。這一實習活動效果很好,不但讓學生實實在在掌握了社會調查的方法及調查報告的寫法,還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鞏固了學生的專業思想與創業意識。學生寫的一些關於畢業生的調查報告,還被學校收入了《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集》。

上述一些作法,是我校語文教師爲生產實習服務所作的一些探索,在推動我校的生產實習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我校學生在“邊學邊幹邊創收”的“三邊”教學模式推動下,涌現了不少操作能手與“邊學邊幹邊創收”的典型,還有不少學生在專業教師指導下進行科學實驗,所寫的實驗報告,或發表在科技報刊上,或獲省、市生物百科競賽論文獎。專業老師們說:“這裏邊,也有語文教師的一分功勞。”

讓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更好地爲生產實習與科學實驗以服務吧,這是職業中學進行語文教學改革的內容之一,也是發展職業教育的需要。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13

時間總是飛快地在我身邊流逝,一如沙漏,雖然一端我無法抓握,但另一端則在不斷的積累,流逝的快慢與積累的多與少而已。雖然在我面前的是一羣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他們對幼兒園有着好奇和陌生,正如我一樣。我們彼此迎接着對方的到來。新學期的前幾天,孩子們對幼兒園有着諸多的不適應,他們用哭來宣泄他們的情感。我懷着滿腔的熱情和孩子們玩,吸引他們的注意;用雙臂來擁抱他們,擦去他們腮邊的淚水;不斷的點頭回答他們:寶寶吃完午飯睡一覺,醒了以後玩一會爸爸媽媽就來接了。“用話語給他們安慰。

當傍晚孩子一個一個接走,關上教室門才發覺,手臂有酸脹的感覺,喉嚨不太舒服,一股疲憊感涌了上了。不禁反問自己,爲什麼和孩子一整天我不覺得累,孩子走了反而覺得累呢?一段時間以後,我找到了答案:孩子們是一羣幼苗,在我的注視和影響下成長;我的教育生涯也像一棵幼苗,伴隨着孩子一起成長。聽音樂。孩子們很喜歡聽着鋼琴聲一起唱歌,聽着音樂一起做動作。看着他們點頭拍手若有其事的唱歌;伸胳膊伸腿跳着自己的舞蹈,才知道他們是這麼喜歡音樂,音樂讓他們自由的表達着自己的情感,才知道音樂是他們的搖籃。出於孩子們的熱愛和自己的喜好,我和孩子們一起做着和音樂有關的事:遊戲中一起拍手打節奏,培養他們的節奏感;活動時隨着音樂一起快樂的舞蹈或進行表演;打擊樂中和孩子們一起聆聽各種樂器的聲音……雖然知道這些事情我做的是對的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但我還不能將這些事情繫統的組織起來,希望孩子們能夠支持我的探索。美術活動中的快樂。美術活動是孩子們比較喜歡的,每次一到美術課,孩子們總是集中精神看着老師手中的畫筆繪畫出色彩斑斕的圖畫。他們總覺得畫筆的神奇,它可以在自己的手裏變出自己喜歡的東西。兩個月的繪畫學習,你們從開始不會使用油畫棒到現在熟練地運用油畫棒,亦或者從你們手中畫出很多美麗的作品時,老師真的爲你們感到驕傲。所以每次的美術課總是你們最快樂的。數學活動中的閒暇。數學活動要求有很強的科學性,每一環節每一步驟都是嚴謹的。

儘量讓每個孩子有一份學具,給他們平等的機會鍛鍊。當孩子們一起體驗或評價時,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這邊的小朋友在操作那邊的小朋友在說話,那邊的小朋友在操作時這邊的小朋友又在說話,顯得整個活動有些雜亂。分析原因:孩子沒有錯!不是他們不想聽老師說話,而是老師不和他們說話,讓他們有了一段無事可幹的時間。問題出在活動結構上,有必要調整整個活動的設計,儘量的面向全體孩子,讓每個孩子看待老師的眼睛聽到老師說話。孩子在活動中學習,學習體、智、德、美、勞,學習成長;我也在活動中成長,學習如何設計活動、組織活動,如何對活動進行反思。安靜入睡。孩子們在家習慣了有大人陪,有玩具有依戀物,在幼兒園午睡有着諸多的不習慣,沒大人陪,沒依戀物,因此在睡覺時有的孩子會哭鬧着要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慢慢地,小朋友之間都比較熟悉了,開始擺脫手中的依戀物,也能甜甜地入睡了。偶爾會以遊戲性的方式哄那些入睡比較緩慢的孩子們。我是孩子的'引路人,應由你記得方式引導他們,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遊戲化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在遊戲成長。而不是用消極的方式呵斥孩子,如,午睡時擺放鞋子跟孩子說:鞋子也要睡覺了,趕快把他們藏到牀底下,讓他和你一起睡覺;排隊時和孩子一起開火車……犯錯。在自由遊戲時,宇明跑過來跟我說他沒有玩具。宇明是個很天真也很調皮的孩子。我讓他自己去找玩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和小朋友商量。當我再注意到宇明時,他在和小朋友搶玩具我沒有立刻阻止他們,適當的爭吵有利於孩子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見宇明生氣地把玩具扔遠了。過了不久又見宇明在搶小朋友玩具了,心裏頓時有些生氣:老師的話到底有沒有聽,怎麼三番五次和小朋友搶玩具。走過去教導了一番,把玩具給了另一個小朋友,宇明一聲不響的站在那裏,臉紅紅的。

轉身的剎那我忽然意識到宇明搶玩具是因爲他找不到玩具,是材料投放不夠不是故意要搶。認真的解讀了這份錯誤,我不再埋怨宇明的調皮。宇明從中學到如何正確地得到玩具,我從中學到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犯的錯,以一種寬容信任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拿樹葉。在一次分辨綠黃顏色的遊戲中,邢老師讓拿綠樹葉的小朋友來排隊,拿綠樹葉的小朋友都過來了,程晨拿的是黃樹葉,他偷偷地來到我身後,從籃子裏換了個綠樹葉來到隊伍中;當邢老師讓拿黃樹葉的小朋友來排隊時,他又偷偷的把手中的綠樹葉換成了黃樹葉,兩次都成功時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只當沒看見,試問有幾個孩子能有他這樣聰明的狡頡呢!這正是孩子的機智呀!這樣的孩子很聰明也很讓人頭疼,因爲他們往往很調皮。不過只要他們的舉動不影響活動的進行,就讓他們的小機智儘量發揮吧。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如果畫上了相同的畫,那麼再漂亮的畫也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儘量的讓他們呈現出不同的圖案不同的色彩。因此,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孩子會變得活潑有朝氣,爲今後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現在的我還不能及時地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但在我們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我會將你們的閃光點逐一地挖掘。二個多月的時間,我和孩子們都在適應和探索,孩子們能夠愉快的來上幼兒園,在幼兒園快樂的遊戲;我似乎懂得了流逝與積累之間的交點,那是一隻永遠不會停留的沙漏!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14

隨着意味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又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儘管在每次培訓中,我都能認真參加,刻苦鑽研,對語文這門課程性質;語文讀、說、聽、寫四種基本能力培養;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以及教學實踐中綜合實踐性學習等方面,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理念系統,有比較正確教育觀、學生觀和自我發展觀。

在具體新教材使用,教學過程中,能緊扣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導向,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尤其重視培養學生良好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儘量讓每堂課都有琅琅讀書聲、能點燃學生思維碰撞火花,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資多彩精神生活。新課程理念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真正在教學中,自主合作可以組織,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困惑和難度。一分組,學生自主合作,這樣自由度大,學生在規定教學時間內不可能完成最基本學習任務,再加上探究方面學生缺乏課外資料收集、閱讀,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構新知。

通過學習“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內容,才知曉其中奧祕:新課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要有創造性實施力,恰當合理地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要對教材有重新整合能力。新教材安排課時內容具有靈活性,這就需要教師要認真觀察、瞭解、分析學生,密切聯繫生活,要立足於人培養,我認真反思了幾年來語文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就是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基本語文素養。一個要點是面向全體,落實到人人;一個要點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

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其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它以語文能力爲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爲有較強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爲有較強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能力。一句話,語文素養是整合、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語文素質。在今後相當長時間裏,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將成爲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共識和不懈追求。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

在這方面,主要應體現在發揮語文教育人文性,加強實踐性,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律上。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薰陶、感染作用。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閱讀材料理解往往是多元,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學生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激活創造力需要。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必須在豐富語文實踐中培養。以往我們有一種失之偏頗認識,認爲學生語文能力形成,要靠系統講授語文知識,要靠在嚴整體系指導下一步一步語文訓練。我們忽略了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這一基本事實,忽略了母語教育諸多特點。母語教育與外語教育有本質不同。母語教育有基礎,有語境,有資源,這些是母語教育得天獨厚條件。因此,學習母語應有別於學習外語,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律,而是靠在大量、豐富多彩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語文實踐,一要採取多種多樣形式,給學生創造儘可能多實踐機會;二要不斷開發、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教育資源,使學生憑藉豐富資源和大量實踐,在學語文、用語文中漸漸習得語文學習規律,不斷提高整體把握能力。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還體現在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律上。如,利用漢字感情色彩強烈優勢,重視語感培養,加強感悟和情感體驗;又如,利用漢語言文化沉澱豐厚優勢,豐富語言積累,增加文化儲備。總之,語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薰陶,在反覆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素質。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爲主動探究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重點之一。改變學生學習過程與方式根本目,是使學生學會學習。

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主人,發展主體,是“教學之本”。要保護每個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熱愛祖國語文感情,使每個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重要方式。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各種形式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啓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特別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要途徑。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習專題提出,到學習過程安排、學習方法確定,乃至學習成果呈現,學生有更大自主性,有更多實踐機會,有更大創造空間。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使他們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發揮。語文綜合學習,看重主要不是學習成果呈現方式,不是結果,而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過程,是在一次次綜合性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綜合運用語文能力和創造性以及責任感、合作精神等等。這些既是十分重要語文素養,又是現代人必備基本素質。

改變學生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師教學方式。教師主導作用絕對不應該因爲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而削弱。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師要儘可能多地尊重學生,儘可能多地要求學生。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自主權,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夥伴權利;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學習給予有力指導、引導、輔導,使學生學習成爲有效學習、高效學習。其重點,一是提供交互式學-臺,二是精心組織學習活動。提供學-臺,也就是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機會,使語文教學有一個民主、寬鬆、和諧、愉悅氛圍,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交流、展示機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要點有: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漸提高語文素質,形成適合自己學習語文方法。

中學語文教學的隨筆15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中學作文教學呈現出多元、開放的趨勢,而話題作文成爲作文教學中的新亮點,體現出靈活、現實、發散等特點。靈活是就其選取材料與確定文體而言可以不拘一格,現實是就題材而言,寫作時可緊緊結合時代特徵,緊緊貼近學生生活,發散是就學生寫作時的思維品質而言。怎樣才能使學生有話可寫,寫真話,寫新話,寫奇話,關鍵是要在作文指導中激發學生的"頭腦風暴",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善於開啓學生的思維。

一、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話題背景中挖掘新的內涵

話題背景涵蓋面廣,怎樣讓學生從話題背景中派生出枝節的內涵來,顯得尤爲重要;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進行類比分析、歸納推理,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合理的開發,要把書本與生活結合。在一次作文課上,我給學生出示了這樣的話題作文:冰雪融化,草木萌發,百花爭妍……這些美麗的自然景象,是在告訴你春的腳步向你走來;山重水複,柳暗花明,又會使你想到困境中的開朗,你心花怒放,春的腳步向你走來……請你以"我心目中的春天"爲話題寫作。

作文題一出示,我首先讓學生反覆讀話題背景,然後給了學生5分鐘的討論交流時間。在此基礎上,由學生陳述自己對"春天"的自我認識感受,學生爭相發言,多數同學還是侷限於"自然之春",寫自然界的春天;這時,我讓學生想"春"的特點:溫暖、綠色、活力。猛然間,有一位同學說,我還想到了心靈之春,當我受到別人的幫助、鼓勵、表揚時,我多麼幸福;又有同學說,我想寫科技之春,如今,科技迅猛發展,不也體現着他的活力嗎?又有同學說,我要寫"和諧之春",只要我們能平等互利的生存在這個星球,那不也是一種美的境界嗎?而有的同學還想到了"環保之春"……這樣,從話題背景出發,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寫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二、教會學生精心選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生的周圍,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一個豐富而真實的存在,都有一個廣闊無邊變化着、洶涌着、激盪着的生活海洋。只要學生能夠採集其中的一個漣漪,都會寫出自己獨特的文章。但是,爲什麼學生卻常常遇到作文題目的時候難以表達?以致內容不具體豐富呢?不妨,我們語文教師換位反思探究一下:也許是物質的豐富會導致精神的貧窮,舒適的存在可能讓心靈空虛、情感模糊起來,過分關注學生的生命安全卻使學生淡化了對生命和生活的體驗。應試教育的影子依然徘徊在一些教育者的思想深處等等,這些原因錯綜複雜,生活的平凡給學生的感覺猶如淡水一般。試想,溫室之中的嫩苗怎麼會感受到風霜雨雪的自然滋味呢?其實,平凡的.存在纔是生活的海洋,對此的忽視必將導致選材角度的不切題,也就患上了表達內容不豐富的疑難症。平凡的世界是那麼地真切,它們演繹着我們的成敗榮辱,交織着我們的喜怒哀樂。觀察平凡、感悟平凡、抒寫平凡,纔會塑造自我;敘寫真事、抒發實情,方可表現真我。生活中媽媽的嘮叨,爸爸的沉默,老師的眼神等等,人生百態,自然風光,感情糾葛無不精彩紛呈。因此,選材好,下筆流暢美妙;角度佳,表達起伏變幻,才能激發學生話題作文寫作的積極思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e5op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