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精】國小語文教學隨筆

【精】國小語文教學隨筆

學習和工作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爲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小語文教學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國小語文教學隨筆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

心得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爲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鬆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培養國小生人際交往能力應做到:

第一,應提供給國小生與同齡夥伴交往的機會。現今社會,學生中獨生子女佔絕大多數,大多數養成了唯我獨尊的“小皇帝、小公主”脾氣,一旦離開家庭這把保護傘,要麼覺得無所適從,要麼則表現爲以自我爲中心的極端的利己主義思想,根本無法與他人和睦相處。再加之,成人們出於安全的考慮,大都把孩子關在家中,即使是鄰居,孩子間也互不往來。在這樣與世隔絕的環境中,還談何人際交往呢?所以,提供機會讓國小生與同齡夥伴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讓他們擁有一個比較固定的夥伴羣體,給他們交往的空間和自由,讓他們逐步學會友善地對待同伴,從而提高他們的社會性,促進其情感成熟。

第二,給學生提供與成人交往的機會,特別是與父母和老師交往的機會。國小生都善於模仿,他們隨時隨處都在關注大人們的一言一行,並試着去嘗試。因此,教師必須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文明社交。同時,還積極地創造機會,讓國小生參與到與成人的交往活動中來,體驗到在社會中應盡的職責及應承擔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確的人際交往觀,爲今後的'生活創造良好的心態。

最後,要讓國小生回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加強他們與社會大衆的交往。學校可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讓學生回到社會的懷抱中,感受社會,體驗生活,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校還可開設與此相關的課程,指導學生的行爲,鼓勵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學習,在活動中增強自己與人交往的信心和能力。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2

課本第四單元的語文園地“讀讀背背”安排了一組描寫各月份蔬菜特點的歌謠。辣椒、茄子、蘿蔔、白菜,對於我們班裏這些農村的孩子來說,應該非常熟悉。

我先問“誰家裏現在還種有菜地?”因爲拆遷、新農村改造,很多家庭都是出來租房。

舉手的有一半。

“你能說出你家菜地現在有哪些蔬菜?”

本來是很簡單的問題,卻難住了一部分孩子。現在他們是飯桌上請吃現成的,估計有些蔬菜還不能辨認。

更好笑的是有說紅薯的,還有說藕。一個屬於農作物,一個是生長在池塘裏的。

這能怪孩子嗎?

現在農村可種的田地是越來越少了,專門用來留做菜地的更是少見了。地少了,家長們沒那麼忙碌了,平時幾乎不需要孩子們幫忙了。哪像我們兒時,大人們忙得飯都顧不上做,你不去菜地拔蔥、摘茄子、割韭菜,吃什麼啊!

再說,家家戶戶的孩子也不多,都看得嬌貴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着,哪捨得用他們啊!

所以,農村的孩子也會和城裏的孩子一樣,分不清韭菜和麥苗,所以,他們也說不清什麼季節收什麼莊稼,什麼季節種什麼蔬菜。

所以,農村的`孩子也會和城裏的孩子一樣,什麼家務也不用參與,什麼家務也不會做了。飯,家長沒時間做,來不及了,可以買,很方便的;衣,沒時間洗了,有洗衣機隨時恭候;小孩子沒人看了,可以及早送到幼兒園,哪裏還用像過去那樣,大帶小啊。所以,農村的孩子放學後照樣是看電視、玩電腦,照樣是小小年紀眼睛近視,照樣是過着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日子,根本不用爲家長分憂解愁。

魯迅兒時非常羨慕閏土的農村生活,一切新鮮而又好奇,可他卻沒想到,會有一天,農村的孩子也會對農村的生活感到陌生。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3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着變化。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爲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在我不到兩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一、讓課件成爲渲染課堂氣氛較有效的武器

課件圖片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潛移默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圖片,或配樂課件,甚至一段錄像,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鬆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桂林山水》一課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二、讓學生積極參與故事的發展意識.

當今,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交流構成課堂主陣地,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國小生來講,如果能採用一種調動其積極性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東郭先生和狼》這一課的時候,爲了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課文的真諦,同學們將課堂上學到的動作將課文進行表演,課堂的內容以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靈.

三、適當安排繪畫,增添課堂情趣.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啓發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荷花》這一課中,我先自已畫一幅白色的素描荷花,讓學生通過圖,先了解荷花是什麼樣子的,對它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要不然單從課文上簡單的文字來理解,他們對此還是茫然。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把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從傳統模式轉變過來,溝通語文學科與音樂,美術學科的聯繫,把語文學習中的讀與唱,畫,演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培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爲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後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僞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鑑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4

新大綱在訓練上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同學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景,讓每個同學無拘無束地進行交流;要鼓勵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鍊交際能力。”

說到同學能力的培養,這對於每一個年齡段的同學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並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難點。作爲低段的小同學來說,能力培養的難度更大,更富有艱鉅性,而對於農村低段的小同學來說,這似乎更是難上加難。現將學習的一些資料並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對交際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同學的交際能力

利用訓練低年級同學的交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剛入學的兒童,說話經常不完整,不規範。因此,在同學剛入學學習時,就要開始進行說話訓練,並規範同學的口頭語言,逐步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如:在教學四聲音節時,學習ye的四聲:ye子,海南島有椰子樹。ye爺,爺爺在家裏給我講故事。ye豬,森林裏有許多野豬。樹ye,秋天到了,樹葉變黃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同學可以根據四聲,組不同的詞,造不同的句子。這樣既豐富了同學的詞彙,又便於理解字義,並練習運用。既掌握了“ye”的四聲,又進行了語言訓練,而不是單純地學。

在識字教學中訓練交際,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擴詞、造句。此外,讓同學自身說說你如何記住這個字或說說某類字的構字規律,也可以訓練同學的說話。如在教學形聲字“蜂,峯,鋒”時,先讓同學懂得聲旁協助記字義,形旁協助辨字形,再讓同學說出這個字如何寫,如何記,如何造句,同學通過分析,知道“蜂”是蟲字旁,它與昆蟲有關,組詞“蜜蜂”,造句:蜜蜂會採蜜;知道“峯”是山字旁,與山有關,組詞“山峯”,造句:高高的山峯上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像猴子在觀海;知道“鋒”是金字旁,與金屬有關,組詞:鋒利,造句:獵狗有一嘴鋒利的牙齒。這樣既有利於同學記憶生字,把知識掌握得更靈活,又發展了同學的思維和語言。

在教學中訓練同學交際,主要是教師通過描述課文與同學的“對話”,教師與課本,課文與同學,同學與教師這三者的交際。如《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既是一則充溢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進行交際的好。課文最後是這樣寫的: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看吧。”這段話留給了同學一個極大的想象空間。教師根據這段話設計相關訓練,讓同學順着課文的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將課文內容作適當延伸。比方,讓同學想一想,說一說,小鳥飛走以後,青蛙有沒有跳出來呢?假如跳出來的話,它會看到些什麼呢?又會說些什麼呢?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同學暢所欲言,描繪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畫面,一個又一個富有創意的構思從小朋友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級同學以想象見長,給同學創設一種寬鬆的表達環境,讓他們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是提高交際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5

一直覺得一堂好課是教師用心來上的。是要經過千錘百煉而來的,它前前後後要教師付出若干的時間與精力才行。本學期的評教評學結束了,也留給我們許多思考的空間。

本學期五年級的執教內容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是講述談遷在若干年的心血化爲烏有之後,從頭再來寫書稿的一件事。教學時我從這樣幾方面入手:

第一,從數字入手,體會談遷治學的刻苦和信念的堅定。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感悟,讓學生走進主人公談遷的內心,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並能用朗讀來表現

第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深刻體悟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嘗試爲課文補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談遷遭受厄運後的心路歷程,寫一寫談遷二寫《國榷》時某個具體的場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說中積累,看中想象,寫中運用;讓學生既能“得意”,又能“得言”。

第三,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並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就會有希望。

幾次琢磨下來,我覺得,教師要做指路人,指明目標,引導方向。自己務必聲情並茂,感情充沛,把自己融入到課文中,以情引情,以聲換聲!其次,要循循善誘,善於耐心地等待,能讓學生擁有思考的時間,也許是10秒,也許更長……接着,處理類似於“500多萬”“6次修改”“一點”“一百多裏”這些細節方面,要結合生活實際,比較與聯繫,讓學生更加能深切地去感受、體會,再深層次地感悟。再者,動情之處,配以感人肺腑的`音樂,這就增加了一抹亮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嘗試做探路人,去歷經崎嶇坎坷,堅持探究。讓學生設身處地去體會,繼而再用朗讀去表現。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語文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又是得意得文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在這個課時的教學中,“名垂青史”一詞,是在抽取了內在含義後僅剩的意義空殼,要賦予它以活的情狀再現,就必須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想象中去感悟。通過四幅畫面再現談遷重寫《國榷》時的情景,旨在發掘學生一切已有的生活來源,化枯燥死板的符號爲形象鮮活的畫面。藉助想象,衝破時空的限制,做到“思接千載”,捕捉人物的鮮活,深化理解,入境動情。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6

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深知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又稱工具學科。然而,許多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每次上課,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致使語文變成了一門弱科。家長爲之寒心,教師爲之傷神

如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爲重要,我個人認爲應該從學生本身學習興趣的培養、課堂教學過程、課後生活體驗三方面做起。

一、讀思結合,提高感悟能力

語言文字的訓練要通過讀思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發展兒童言語能力的同時,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

1.語文教學,讀要重“情”。培養學生豐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情”是語文的靈魂。葉聖陶先生說:“讀者若不能透徹地瞭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那就只看見徒有跡象的死板的符號,怎麼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語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貼在作品表面的標籤,而是蘊含在作品之中的。展示課上,教師要從“情”入手,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篇不離情。有目的、有意識地把作者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忘情其中。

2.語文教學,讀要會“思”。“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學而不思則罔。”這都是強調思的重要性。“思”是語文教學的第一需要。學生也只有愛思,善思,深思,纔可能真正嚐到學習語文的甘甜,真正進入學習的角色。教師要教給學生基本的思維原則和主要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二、培養興趣,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強大內在動力,特別是國小生,對語文是喜歡,還是厭倦,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用鼓勵、表揚的方式去激勵學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語言去引導學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動活潑、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肢體語言去吸引學生,利用直觀教具,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全班每個學生都抱着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還要竭力對學生施以情感誘導,給予學生關懷、尊重和理解。那麼學生就都會得到鼓勵,敢於大膽開口、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學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形成師生情感共鳴,激起師生共同進行教與學的熱情,這樣才能保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次我在上課時,提了個問題,班上僅有幾隻手舉了起來,課堂上靜悄悄的,我以爲也許問題太難了,於是就降低了難度,但學生還是不大願意舉手,第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後,我聽了說:“雖然你說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謝你的勇氣!”沒想到一句簡單的話,卻給了學生無限關懷,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頓時課堂上發言踊躍,學生們又活躍起來。可見鼓勵學生,給予學生一定勇氣,可以讓冷清的課堂逐漸熱鬧起來。課堂上是以學生爲主體的,他們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不僅使老師的教學工作的開展得到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把上課當作一種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精彩的課堂好比優美的文章,文章開頭寫好了,就能吸引讀者,讓人趣興味起,有經驗的老師都比較注重新課的導入。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導語,能迅速把學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從而提高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應該精心爲每堂課都設計精美的導語。

如我在上《草船借箭》一課時先簡單介紹本文的語言特色,人物說話時都沒有什麼神態描寫,提問“找一找有沒有對諸葛亮的神態描寫的?”

學生帶着疑問、好奇快速通讀全文找到“笑”字。再讓學生質疑看到這個“笑”字你有什麼疑惑,學生提出問題:1、諸葛亮爲什麼笑?2、諸葛亮笑什麼?爲什麼在這麼危險的時候諸葛亮還能笑出來?而後再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細讀、研討課文。“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帶着疑問進入文本的學習,然後,師生圍繞問題進行研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解開了,學生也自然學好了這一課。

三、處處留心皆文章,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啓迪

要培養學生多讀、多練、多寫的良好習慣。在習作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讓他們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逐步達到輕鬆表達,快樂作文。此外,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這個大課堂裏學習課本里沒有的東西。這樣,不但實現了課本與生活的對話,而且使語文學習充滿生活與生命的氣息,孩子們的筆下就會有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就會有快樂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寫出來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豐富多彩了這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捷徑之一。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7

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國小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國小語文教學,衆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爲,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爲,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爲,國小生對教師的某些習慣的培養還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對於國小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

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

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

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

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

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

六、好問的習慣;

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

八、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範、整潔地寫字。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爲例來說,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 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來了。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曬曬”,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在我個人認爲,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比較枯燥乏味,還記得我上國小時就經常在語文課堂上“溜號”或睏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和表演的興趣遠比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

一、巧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聯想空間,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音樂元素,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就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鋤禾》這一課中,我教學生改讀爲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繪畫加深直觀認識。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啓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教學《雲房子》這一課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印象畫出心中的“雲房子”,加深了學生對“雲”的直觀認識和這一課的理解。

三、即興表演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孩子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慾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這一課中,我讓孩子分角色進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課堂的內容如果換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將會更地深刻留在學生腦海。

教育呼籲創新,打破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加強語文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聯繫,把讀與唱、畫、演等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動”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趨勢。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8

朗讀是學生閱讀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訓練。它是指書面語言轉化爲出聲的口頭語言的閱讀,是發聲閱讀。教學法理論中對朗讀有過這樣的論述:文章的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鑽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如同進行解剖,朗讀卻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能使人感受。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國小教學中讀的基本目標,也是衡量一節語文課任務完成的標準。”但是由於缺乏經驗和方法,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當學生讀得不符合要求時,有的教師只是簡單地提一下“要注意讀出感情”等要求後,讓學生再讀一次就過去了,長此以往,必將會影響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一、體會情感――把握朗讀基調

要讀好一篇文章,必須先深入閱讀,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讀時以聲傳情,準確地表情達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須緊扣課文,從字詞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層次結構,理清作者的感情變化線索,還要聯繫實際,閱讀時才能把握朗讀基調和語氣。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通過描寫一個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賣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罪惡,表現了作者對窮苦人們的同情。根據該文的內容及中心思想,朗讀該文的基調就應該確定爲低沉緩慢。朗讀時又要根據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內心的情感“悲――喜――絕望”的變化適當變換語氣、速度和語音,這樣才能生動地表現出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扮演角色――激發朗讀興趣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經常組織學生聽朗讀,包括教師的範讀和錄音範帶。國小生模仿力和記憶力是非常強的,在他們聽的過程中,會在頭腦裏形成一個朗讀的“模式”,從而更好地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瞭解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學會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感,使語言表達得到良好的發展。所以,當學生聽過示範朗讀之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齊讀、個別讀、分組讀、自由度、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朗讀方式的嘗試。

三、因材施讀――設計朗讀形式

朗讀形式應根據不同性質的課文來設計。突破朗讀難點,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點段落與詞語的理解。爲了突出重點,加強識記,對思想性較強的課文有關主要段落應加大力度齊讀,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寫作意圖。爲了誘發靈感,活躍氣氛,凝聚感情,對句意連貫,內在聯繫緊密的課文,可採用層層點撥設問,步步引讀。目的是爲了引導學生讀懂、讀通課文。使朗讀訓練落到實處,發揮出讀的效果。

四、品味語言――訓練朗讀技巧

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通過讀,學生也同時獲得了說話的樣本和寫作的範例。這些技巧都必須在品析詞句段、體會感情中掌握。

(1)選擇感情濃烈的句段。課文中某些句段,比較集中地體現了作者某方面強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句話要求學生體悟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和思國之情。

(2)選擇含義深刻的句段。課文中部分句、段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蘊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導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思考、討論,才能理解、領悟。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從我心底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去。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這句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兩個極端的愛下努力向前駛去。

(3)選擇描寫精彩的句段。課文諸如運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總起、過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學生學習語言表達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這篇優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讀素材,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並珍惜時間的可貴,從現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五、以聽促讀――提高閱讀水平

在深入瞭解課文內容時,通過對語言、文字、句段的訓練,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以聽促讀提高閱讀水平。教師對教材中準確的詞語、優美的句式、生動的片段,要多作範讀,突出語言特點。堅持這樣的練習,就能慢慢促使學生掌握普通話的標準發音,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提高閱讀水平。

如讀《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師用哀婉的語調描繪情境:“人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總理,看到他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裏,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教師悲傷的語氣,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們送別總理的感人情景展現在學生面前,把無限悲痛和深切懷念的感情傳導給學生,使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發學生深深熱愛和緬懷總理的思想感情。

總之,在朗讀教學時,教師要放開學生手腳,讓學生能自由自在地讀書,這是爲了讓每位學生都擁有一個自己的讀書的方法。同時,也要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9

堅持每天寫日記不僅能積累大量詞彙、豐富語言素材,還能鍛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記憶力。很多事情你不一定會說出口,但是用筆記錄下來就很簡單。學習、生活中所受到的教育、感悟和成長中經歷的一些不愉快的事、開心的事,都用日記真實地寫出來了。自然而然,也就鍛鍊了自己。語言組織能力增強了,寫作水平也就不斷地得到了提高。堅持寫日記還能開闊學生思路,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他強調了堅持不懈的重要性。同樣,一個人堅持幾天寫日記並不難,難的是一生堅持寫日記。北京有一個著名的特級教師就稱寫日記是一種“道德長跑”。因爲,一方面,寫日記必須持之以恆,一曝十寒,時斷時續,意志薄弱,沒有恆心和毅力,只憑心血來潮,是寫不好日記的,將來也必然是個無所作爲的人;另一個方面,它還要求我們每天總結自己的`思想,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個高尚的人。因此堅持每天寫日記,可以豐富自己的思維、磨練自己的意志,寫一篇日記容易,堅持下來難,而一旦堅持住了,便產生了心理慣性,便是堅持道德長跑,便是交上了一位品德高尚的朋友,能使人心靈求真、求實、向善、愛美。所以學生要堅持每天寫日記,要把寫日記看作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不是一項任務。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積累、積極思考、多練多寫。這樣,不但能夠學會寫日記,也爲寫好作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0

公居國小王蓮在本學期裏,我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認真批改作業、講評作業,課後,對學生進行恰當輔導,廣泛吸收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做到教學相長,順利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作爲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二個星期裏,我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和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都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

二、認真備課在備課中,我既備教材備教法又備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程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及課件,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一年級作爲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築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爲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與年級裏、科組裏的老師經常交流,並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己能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同時,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抓好寫字訓練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願。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爲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我充分利用農遠資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

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3)抓好讀書訓練如何讓學生能從“閱讀”變爲“悅讀”是一個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爲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己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儘可能地爲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經過一年的實驗,最直接的體現是學生的變化。

首先是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了,對學習語文有了比較高的興趣。這不僅體現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方式上,還體現在學生在課外學習上。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語文學習,把學習當作自己的需要。不僅學習了課內要求掌握的知識,還引進了許多課外資源,學習了許多課外的知識。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也讓學生從中得到了許多實惠,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學會了如何自主學習。也應該加強聯繫。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積極投身教研活動之中,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闢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衆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如一些學生只會說而不會寫等,這都有待於進一步去提高。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使自己成爲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

國小語文教師教學隨筆9

我們附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系統,而學生是這個動態系統中的生命體,是充滿激情和想象的羣體,學生帶着已有的知識、經驗,帶着自己的思考和興致參與課堂,從而使課堂處於動態的不斷生成的過程。教師要及時捕捉生成的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善於調整教學計劃,適應變化了的實際,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這節課,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草原》這篇課文。在學習完課文之後,我正要引導學生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學習了本文後你有什麼感受?”時,王琦同學冷不丁地站起來提出:“老師,我發現課文中有個病句。”

正準備回答問題的同學們刷的一下把目光轉向了王琦同學。我停止了提問,好奇地問道:“你說說,哪兒是個病句?”

她不好意思地皺着眉頭讀道:“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本來有點奇怪的我,突然笑了,眼睛一亮,呀!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發現,多美的一個“病句”,多好的一份學習資源呀!孩子們幼稚的“錯誤”,閃爍着孩子們智慧的火花。於是就這一問題我讓全班同學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李曉婷說“是病句,理由是“看不見什麼東西,就包括看不見小鳥。”江康雯說“這不是病句,是一種修辭手法?”劉傑說“聽不見一點兒聲音?草原真的一無所有,如果真的這樣,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難道不是一點些東西?難道它們沒有一聲鳴叫?這不是明顯的自相矛盾嗎?”郭娟說“不是病句,而是意在突出、強調。”

同學們七嘴八舌的爭論着,他們已經對課文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在討論中已經體會到老舍先生寫這樣幾隻忽飛忽落的小鳥,是爲了突出草原當時的安靜,否則在熱鬧喧囂之中,誰還能注意到那幾只小鳥呢?況且又是忽飛忽落的小鳥!接着我又舉了一個例子,如:“閱覽室裏肅靜無聲,只聽見大家翻書報的聲音。”作者寫連翻書報的聲音都聽得見,有效地強調了閱覽室裏的“靜”,突出了大家專心致志看書看報的學習氣氛。此句並非病句,而是運用了“舛互”修辭手法,我就把這些知識告訴了學生。

同學們的爭論就生成了新的課程資源。基於這種理念,只要我們要學會判斷、學會取捨,挖掘生成的資源來優化課堂教學,就能讓課堂因生成更精彩。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1

今天的語文課上,孩子們迅速完成了自己的家庭作業,並及時上交。批改時,我發現今天的任務完成得特別好,四十八本作業,一本都不少,真的值得表揚。

在離下課還有二十分鐘左右的時候,我決定讓他們放鬆一下。剛好桌子上放着幾根彩色的橡皮泥,於是我突發奇想,想讓他們用橡皮泥作出自己最喜愛的東西,什麼都行。同時,我也沒抱多大的希望,看他們能做出什麼呢?

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談論着,可卻沒幾個認真做。我一看,這可不行。又加了一點要求:每個人都必須認真做,下課之前我要挨個檢查。話音剛落,教室裏頓時安靜了下來。孩子們都在各自用心地捏着。首先完成的是劉子暢同學,他用棕色和黑色的橡皮泥捏了一隻恐龍,樣子惟妙惟肖,威武至極。得到了我的肯定和表揚後,他得意極了。接着,還有兩位小女生也做完了,她們每人捏了一隻熊,不一樣的體態,卻一樣的憨態可掬,真是兩個小可愛。她倆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緊接着,一件件的“藝術品”不斷從孩子們的指尖中呈現,有圓耳朵,大肚子的外星人;有長耳朵,短尾巴的小黑兔;有揹着重重的殼的蝸牛;還有一隻喜羊羊和一根棒棒糖......孩子們的童話世界真是太豐富了。

而獲得最有創意獎的是王慧貞同學,她在短短的時間內,捏出了一間漂亮的'房子,有門、有窗、有瓦,房子周圍還有紅的花,綠的草,天空有幾朵白雲,還有一隻飛翔的小鳥......多美的景色呀!其他的孩子都情不自禁地爲王慧貞同學鼓起了掌,我也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機,拍下了孩子們的精彩瞬間,感動無時不在!

反思:

這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哪!今天,我給自己也上了一課:看來,現在的孩子,智商還真不能小覷!無論什麼時候,也不能小看了這羣孩子們!他們隨時都有可能給你特別的驚喜,讓你有意外的收穫!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2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優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課餘生活,發展獨特個性。

作業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練習,掌握並加深理解學過的課堂知識。二是運用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所以,我在作業的設計上力求形式多樣,並留有思考的餘地,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自己選擇、計劃、探究、體驗。不僅顧及作業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更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改革作業的形式與內容,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用眼觀察。

觀察是積累的前提,學生往往會對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有着濃厚的興趣,因此可結合語文教學佈置一些觀察類的作業。如在學習第一單元有關春天的課文前,我讓孩子們去觀察生活中的春天,去傾聽春天的聲音,並且把自己眼中的春天畫出來。在學習本組課文的時候,孩子們自然興趣盎然,既輕鬆感受文章中描寫的春天,也能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所見所聞。再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我在班級裏組織學生一起觀察小蝌蚪成長的過程,孩子們的'興趣被調動了起來,不僅學課文的時候有熱情,學得快,還在班級裏掀起了瞭解小動物的熱潮,孩子們利用網絡、書籍等各種途徑瞭解了各種動物的知識,蒐集了好多圖片,我也藉此舉辦了一次小動物圖片知識展。

二、用嘴調查。

節假日建議學生和父母一起外出旅遊、和同學在社區做一些社會調查,寫些簡單的“生活花絮”;學習了《烏鴉喝水》《稱象》等故事後,讓學生回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弟弟妹妹或者是朋友們聽;在學了“保護環境”這一主題課文後,組織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開展調查採集活動,爲生態環境的保護作出努力;學生自由組合成調查小組,在生活周圍開展“找尋身邊的錯別字”活動;要求學生每天看新聞、說新聞;到大街小巷或上網去收集廣告語、警示語進行交流……

另外,設計和佈置作業,應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實施分層作業,針對性地調控作業難度,使作業既有統一要求,又能照顧不同類型學生的實際,從而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取得成功,促進學生差異發展。

1、由易到難,注意知識層次。作業的設計和佈置要做到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從模仿到再造,再到創造性發展,做到環環相扣,拾級而上,逐步提高。既要設計一定數量的基本作業與練習,又要有一些變式作業與練習,以利於新舊知識的聯繫,拓展學生思路,還要設計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思考性作業與練習,以利於學生加強實踐,促進知識、技能的轉化。

2、針對學生差異,設置分層作業。只有爲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布置適合各自“最近發展區”的作業和練習,才能構成問題情境,有效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

3、設置臺階,放緩梯度。即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教材內容,將難度較大的習題進行分解或給予具體的提示,系統地規劃分步驟的練習,在學生對若干個具體問題作答後,再進行一次整合。這種難度分解的作業,可以使認知水平較低的學生逐級而上,一方面,提高他們完成作業的效率,減輕疲勞程度,另一方面,又使他們在負荷適當的情況下,達到作業目的。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3

江南多雨。那迷迷濛濛過後,一個個明晃晃的水坑就誕生了。我的那一幫孩子們,下課鈴聲一響,就飛到那一片晶瑩的天地,開始了節日般的狂歡。

其實在心裏,作爲一個教師的“良知”,我想,我應該把他們“捉”進教室,一臉嚴肅地訓斥他們把腳踩得那麼髒,幸而是夏天,大家都穿涼鞋,洗一下就得了……對呀,反正只要洗一下就得了,就讓他們玩會兒吧。我開始認真“欣賞”起他們的快樂。

“啪啪!”“哈哈!”兩種聲音此起彼伏,在偌大的操場上綿延成天地間的絕唱。初夏清涼的世界,忽然變得更加生動了。看着他們高高仰起的臉龐,看着滴滴雨花,我忽然想起了兒童年代的我們,穿着雨鞋走在雨天,從不因爲路上的水坑繞道而行,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故意用力踩水坑。沒有帶傘也無所謂,壯志凌雲的在雨中漫步,任憑雨水把額頭打溼,任憑雨點打落在自己的身上,夥伴們一起唱着歌向雨天“宣戰”……

“丁零零”,上課的鈴聲響了,看着他們不樂意地走進教室,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兒,面對黑板——那兒,寫着本節課的內容:習作訓練。我忽然覺得這兒的空氣在凝滯,凝滯,甚至窒息……我想,也應該是一件那麼快樂的事喲!

“孩子們,踩水坑是什麼感覺?”看着孩子們狐疑的神色,我非常誠懇地加了一句,“老師從沒踩過水坑。小時候我媽不讓我踩。”我不忘記做出一臉委屈。

“快樂!”一個男孩說。

“刺激!”又是一個男孩。

“癢癢的,好像雨水在給我撓癢癢。”心思細密的青說。

“好像小魚兒在啄我,很好玩。”蘭說。

“真的嗎?有那麼好玩?”我故作懷疑狀,“誰能說得具體些?”

“老師,你知道嗎?我‘啪’的一腳踩下去,那水坑就‘哈哈’笑開了花!”傑傑的妙語總是信手拈來。我立即肯定:“哦!真有趣!”

“老師,我‘啪啪’地跳,雨點就一個個爭先恐後地抱住我的腿,吻得我癢癢的.。”

“你說得真逗!”我笑了,“誰能說得更動人些?他們都是在說感覺,耳朵聽到的,身體的感覺,還可以說說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甚至嘴巴嚐到的?”

他們笑着說着,我聽着,也偷偷樂着。我又話鋒一轉:“感覺說完了,確實很有趣,那麼,你踩完水坑,有什麼感想嗎?能讓我們分享嗎?”

他們的感受更繽紛:

“水坑是一面大鏡子,裏面照出了我那個調皮的靈魂!”最深沉。

“感謝老天下一場好雨,感謝水泥地‘寬容’我們。”最可愛。

“如果媽媽也能陪我一起去踩,感受這種快樂,她就不會罵我了。”最經典。

……

我“不懷好意”地說:“既然踩水坑那麼好玩,可爸爸媽媽又不理解,就讓我們寫一篇《踩水坑,真——》的文章,讓他們也感受我們的快樂!一定要讓他們讀了我們的文章,也很羨慕!有信心嗎?”

“有!”

望着窗外的雨又在淅淅瀝瀝地下着,滋潤着萬物,看着教室裏的“小雨”也在悄悄地下着,他們一個個認真的樣子、甜蜜的笑臉,會給我留下永遠的回憶和成功的快感。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4

新課程中的語文講授,高興使門生具有養成一個精良的風俗黑白常緊張的。風俗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講授,必需器重精良的語文學習風俗的養成教誨。無論是品德上的,學習及要領上的,都要十分器重,高興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酷要求,嚴酷訓練,去造就門生精良的風俗。尤其要指出的是,形容心情不好的句子造就風俗,正面引導雖然緊張,但教誨生理學報告我們:風俗養成教誨,偶然還必需帶有逼迫性。需要時,還必要有西席意志的左右。由於,小門生對西席的某些風俗的造就還不克不及明白到一定的高度,但對他們的生長黑白常無益的。國小語文教學隨筆

我以爲,像如許去教語文,要是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大概有好的結果的。竊以爲,我們萬萬不克不及輕忽門生學習語文的紀律,萬萬不克不及輕忽教誨講授紀律,萬萬不克不及輕忽課程目的的三個維度。要是脫離了實事求是,脫離了片面地看題目,脫離了變革生長地看題目,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一定是不可的。教誨要片面地遵照它們所展現的教誨講授紀律。

對付小門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風俗首當其衝:一、自動學習,受苦學習的風俗;二、仔細仔細、一絲不苟的風俗。三、勤於入手、動筆、動腦的風俗;四、大膽、小氣、高聲言語,說平凡話風俗; 五、敬服書籍文具的風俗;六、好問的風俗;七、在互助學習中積極到場的風俗;八、範例、整齊寫字的'風俗。國小語文教學隨筆

造就風俗,要悉心引導,嚴酷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造就門生的寫字風俗,要讓門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需要求有一定速率,必需範例、整齊地寫字。照舊以寫字風俗造就爲例來說,精良的寫字風俗就具有極強的遷徙性。門生把範例整齊地、有一定速率地寫字的精良風俗養成了,其他風俗:如敬服書籍文具,學習仔細仔細,一絲不苟,學習講服從,講質量、求速率等等也隨着下去了。

因而,新課程中的語文講授,高興使門生具有以下根本本質黑白常緊張的:

一 、風俗好。 即具有種種精良的語文學習風俗。風俗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講授,必需器重精良的語文學習風俗的養成教誨。

二 、熱情高。 即具有酷愛故國言語筆墨的情感,學習言語筆墨的豪情。

因而,新課程中的語文講授,高興使門生具有以下根本本質黑白常緊張的:國小語文教學隨筆

尤其是要在念書中,漸漸使門生構成較敏銳的語感。即根本的感悟言語的本領。門生只要具有了一定的語感,才大概學好語文,語感的造就,雖然起首靠讀,但西席的引導,舉行一些故意思的訓練也是需要的。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5

教師有苦難言的苦衷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常聽有人說,老師有什麼,不就是那麼幾節課,每年有兩個大假期,多麼清閒啊!其實,這恰恰是他們對老師工作的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幾節課的背後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辛苦,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來看作業,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研究學生,老師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師心上的工作是沒有時間限制的。

老師工作的繁重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繁重的作業,國小在應

試教育的重壓下,大多數都在搞大量的機械作業,家長逼着看作業,老師忙着批改作業非常疲勞。二是複雜的學生問題,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複雜,這就給老師的工作帶來了太多的艱難,面對社會衆多因素造成的問題學生,要求老師一個解決,老師搜腸刮肚,心裏勞累,不言而喻。老師工作的繁重更多地是體現在下課後,心理的沉重負擔上,這種工作的無形延續讓老師全天候工作,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備的。這種工作看不見,摸不着,但自己又說不得。因爲,你一說累,就會有許多人反駁,農民會說,你能比我們挖土揮汗辛苦?工人會說,你能比我們機器隆隆辛苦?商人會說,你能比我們風險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說,只能埋在心中。

  20xx.09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q1e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