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關於教學的隨筆(15篇)

關於教學的隨筆(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纔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教學的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教學的隨筆(15篇)

關於教學的隨筆1

根據我最近對中國小教育信息化現狀的考察,我發現絕大多數中國小對引進多媒體設備比較歡迎,而對允許學生在學校上網則持反對態度,甚至不容許學生帶手機來校。多媒體設備包括電腦、投影儀、屏幕、電子白板等,我國的電子書包實際上也是一種多媒體設備,它與一般平板電腦的區別是,內部加裝了一些教學資源和學習工具,爲了防止學生利用電子書包上網、玩遊戲,還特別設置了禁止學生上網的機關,老師們只希望學生利用電子書包和學校平臺上的資源進行學習,對學生通過網絡自由獲取信息和資源、與他人進行社會化交流不太熱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國基礎教育界關注的是如何實現多媒體化、數字化與智能化,而不太關注網絡化。

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國中國小基本上是各地區各學校自己關起門來搞“信息化”,重視的是如何利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提高學習興趣和改進教學質量,不太重視學校與社會的交流,不太重視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校校之間的知識與信息共享。其結果是形成了一個個以學校或部門爲單位的“信息孤島”,社會並沒有真正實現“信息化”,因爲信息化的本質就是信息與知識無障礙地流通與共享。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與我國以考試分數定招生的.會考、大學聯考制度密切相關,學校和家長關心的是如何提高學生成績,對如何提高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和交流的意識與能力並不感興趣,反而擔心會影響學生的考試分數;第二、與我國行政管理的條塊分割體系有關。各地區、各學校主要關注各自內部的“信息化”,對實現全社會的信息化缺少迫切感,國家在統籌各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上還做得不夠。這無形中造成了信息和資源的巨大浪費。

我以爲,教育信息化最核心的特徵是網絡化。信息只有流通才有價值,不流通的信息毫無意義。而且,只有在流通的過程中信息纔會增值和更新。而要保證信息流通的暢通無阻,則必須統籌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校校之間信息化建設的均衡發展,不要造成新的信息壁壘與信息鴻溝。如何讓我國教育信息化走上正確的軌道,還需多方面的努力。

分享:

關於教學的隨筆2

正如專家所講,語法就是語用之法.英語課程標準裏有語法知識目標,這就說明新課標不是不教語法,而是更強調怎樣教好語法。

很多學生的語法技能有缺陷,因爲其基礎知識有問題,而基礎知識就包括語法知識,語法新課程不是不教語法,也不是不強調語法,而是要求我們重新認識語法的作用,和語法教學的方法。

過去我們教語法往往是這樣的:

1.脫離語境的直接講授、解釋、呈現語法規則,然後進行大量操練、書面練習,花費時間多、效果還不好。現在我們就應該讓學生在理解語意的前提下,或在特定的語境中,去理解語法現象,體驗這些語法結構在語境中的用法;另外,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語法規則並歸納總結。

2.語法操練、複習、鞏固的方法也要進行調整。過去操練以機械重複、完全控制爲主。如:句型操練、計劃練習,這些練習用途很小,效率也不高。而且學生也不能將語法知識應用於語言的實際運用之中去。我們應當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使用語法規則做事情。例如,學習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該語法的目的是用這些形式、機構來描述事物的共同點、差異性。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設計適當的事例,學生就容易把枯燥的語法規則和語言運用結合起來了。避免了單調、枯燥效率低。再如:我們在學習賓語從句的時候,儘可能地用貼近生活的句子來引入Do you know? Could you tell me 來引導,避免用一些生僻的句子,如 :Do you ask me ?

總之,新語法教學的機械操練應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一節課不能太多,否則課堂會顯得boring .反覆訓練、大量訓練也解決不了問題教師只有將語法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讓學生全體參與,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法教學。

關於教學的隨筆3

我們老師經常抱怨或是批評學生上課容易走神,注意力不夠集中。我常常在想,這難道全是因爲學生的自控能力差而造成的嗎?其實,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除了和學生自控能力差之外,和我們老師也有一定的關係。試想,一節課若是枯燥無味、缺乏生動,學生就沒有興趣,不愛聽講,自然就容易注意力分散。所以就必須要求教師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的.活潑性和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和學習的效率。

首先,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做好紮實的備課,認真鑽研教材,將如何上好本節課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考慮周全;其次,教師也應具備豐富的課外知識,結合教材內容,適當穿插與之相關的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的閱歷和見識;最後,教師要和學生做朋友,在課堂上不能儼然一副不可侵犯的姿態,讓學生不能接近,而是要增加親和力,讓學生喜歡你、走近你。只有這樣,學生的積極性纔會被調動起來,興趣也纔會提升,聽課的注意力自然集中,課堂學習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關於教學的隨筆4

一、學會正確關愛,營造溫馨班級

一個班,關起門來就是一個大家庭。如果,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個同學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着、幫助着、照顧着、鼓舞着,那麼他便是溫馨的,溫暖的。那麼我是如何努力來營造一個溫馨的班級的呢?

1、“偏愛”後進生

在班級管理中,我努力將自己“與人爲善”的愛心和班集體“普遍的友愛”傾注給後進生,給他們以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體中,我總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氣氛,讓他們體驗集體的溫暖和同學間的友誼,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膽吸收這些後進生參與班級管理,讓他們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爲習慣。

2、嚴愛優等生。

優等生,誰都愛他們。也正因爲如此,優等生的缺點往往容易被忽視,掩蓋,被原諒、袒護。但小的缺點也會造成大的隱患,對這類學生,我從不寵壞他們,更不遷就他們。時時提醒他們“做學問得先做人”,做一個正直的人,熱情的.人,向上的人。優生不單純是學業要優,更重要的是人品要優,心胸要廣,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讚譽的學生,只能在理智深沉的愛之中,嚴格要求,警鐘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點,揚起風帆前進。

3、博愛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是一個班中容易忽略的羣體,他們有比較穩定的心理狀態,他們既不像優等生那樣容易產生優越感,也不像後進生那樣容易自暴自棄。他們是班級體的一面鏡子,他們希望老師重視他們,但又害怕拋頭露面。對這類學生我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正確對待他們的反覆,始終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們。

二、建立競爭機制,形成競爭氛圍。

讓學生參與競爭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增長其才能的重要途徑。在改革開放的現代社會,我們更應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和耐挫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將來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在班級中建立競爭機制,創造競爭氣氛。

1、人人都有一個競爭對手

每個學生自找一名水平相當的對手(我依據學生的可比性,稍作調整)。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鉛筆盒上貼上競爭對手的名字,競爭對手比學習、比思想、比體育。每次考試、比賽之後,誰輸,輸了就把個人競賽中的“萬里馬”送給對方,以便時時激勵雙方。

2、組組都有一個追擊目標

除了個人競賽,我在班上還實行“一幫一、一盯一”,“表現小組”、“富有挑戰小組”、“合作小組”等,分別對得分的、競爭最激烈的、小組最團結的三個小組進行獎勵,鼓勵其他小組都朝這個方向發展。並幫助尚需努力的小組想出響應方案。通過競爭,班級中形成了一種互相監督、互相幫助、你追我趕的氛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和諧、生動、活潑地發展。

三、塑造自身形象,贏得學生信賴。

孔子早在兩千年前就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我努力做到以下兩點:

1、好學上進,不辜負學生

教好書是育好人的前提。同時,班主任日常表現出來的事業心和忘我工作精神,也能給學生以極強的示範作用和影響,從而轉化爲特殊的感召力。因此,我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參加中文函授,參加計算機考試,認真鑽研教材,努力讓學生喜歡上課,喜歡學習。

2、尊重學生,不遠離學生。

俗話說:“嚴是愛,鬆是害,不教不管會變壞。”我努力做到真心愛護我的學生,嚴格要求他們,但是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嚴格要求的。

班主任工作精心而又繁瑣,他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中播種耕耘的職業。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將用我的青春繼續耕耘屬於我們的那片園地。我無悔,我高興,因爲我是一個班主任。

關於教學的隨筆5

國小青島版《科學》教科書,自20xx年5月獲得教育部覈准,並通過了全國中國小教材審訂委員會的審查後印刷發行使用以來,得到了教師、學生、家長的高度讚揚,其優點主要表現在:

1、教科書的編寫,結構清晰,內容恰當,突破了傳統的以學科知識爲中心和以講授爲主要形式的體系,將科學知識的學習,較好地融入精心設計的各類活動中。

2、教本簡明扼要,學習過程設計開放性強,有利於各類層次學生的積極參與,有利於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3、教科書安排了交流和評價的內容,這是傳統教材所沒有的,評價形式適合兒童心理,體現了全新的評價理念。

在新教材的實施中,教研室編制的《科學教學設計》成爲了教師的好幫手,它的優勢主要有:

1、相關知識豐富。教師的科學知識比較欠缺,獲得第一手資料的途徑狹窄,教學設計提供了大量的與教材有關的信息,使得教師在科學教學中如魚得水。

2、科學知識的獲取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學設計中,對科學探究形式的一些環節給予提示,重點操作步驟也有詳細說明,使教師教學中有據可循。

3、教學設計伸縮性大、彈性足,給教師靈活教學和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留足了空間。

在教學中,教師能以教材爲載體,引領學生認識科學生活,感受科學生活,提高和改善生活質量,體驗科學的魅力,爲學生終身發展,特別是科學素養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引導學生探求科學真理的同時,教師的科學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教科書印製精美,插圖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特別是卡通圖片的使用更增添了教材的'活潑性。

幾年來,在對教材的使用和科學課的教學實踐中,有些問題也要引起重視。

1、學生實驗技能的形成。教材中的實驗及教學設計中的實驗方案,是培養學生動手、探求科學真相的重要部分,但教學中部分教師或圖省事,或實驗器材不足,或因準備時間不夠,把實驗過程變成了紙上談兵。希望各級教研室、教辦及學校加強檢測力度,增強監控能力,特別是在學生學業檢測中,加大實驗、動手操作能力的測考力度。

2、教科書的拓展活動,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特別是農村學生,視野窄,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高、難、深的拓展活動,學生完成有難度。儘量杜絕讓學生跳得太高摘桃子,在今後的教材中,多一些更貼近學生實際的拓展。

3、《教師教學用書》太兩極化。這裏的兩極分化,是指深奧的科學知識離學生認識水平太遠的科學知識偏多,真正給科學知識下一個準確定義的內容太少。因此,課前教師要花費較長時間去查找資料尋求答案。

4、教科書中有許多空白,學生要在上面寫設計、記筆記、抄答案,一學期下來,書上密密麻麻,再循環使用,學生已經無從下筆,部分學生直接享受現成答案,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循環用書,極不衛生,很容易傳染疾病,學生、家長意見較大,建議降低印刷成本,不再循環使用。

關於教學的隨筆6

班主任工作確實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研究每個學生以促使其全面健康發展的藝術,班主任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去研究每一個學生,以便因材施教。學生的差異決定了班主任需要採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場合去教育和引導學生,以便產生的教育效果。下面就我個人的體會和想法談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要關愛學生;

低年級學生需要愛。他們在逐步適應學生生活的過程中比較脆弱,遇到困難容易退卻,這就需要老師的關愛,使他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老師常去關心他,照顧他,那怕是一句話,在他心裏都會產生很大的作用。班主任應會學會利用這一點,及時發現那些需要關愛的同學,及時獻上一片真誠,那將是對學生的獎勵,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信任感,更好地聽從你的教導。

二、要研究心理;

國小階段,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從生理上都處於幼稚的時期,有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一定心理上的障礙。所以作爲班主任老師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要多考慮學生的心理狀態,從實際出發去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對那些在心理上有些不健全的學生,應格外注意,要分別對待,注意交心。老師要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當發現某些學生有心理障礙時,要注意學習解決它的辦法,絕不能等待。

三、要培養習慣;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該有一個比較習慣的方法,即規矩。不能朝令夕改,自己破壞自己的規矩,那麼班級管理就很難自動運行。班主任要多設計班級,通過什麼樣的管理,達到什麼樣的結果,管理中立下的規矩絕不輕易修改。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由什麼人來做,從方法到要求都要明確下來,特別要重視那些別人看來很小的事,逐步實現班級管理的自動化。當有時要違背一些規矩時,應該向學生講清楚,以保持班級管理的'良好習慣。同時也要教育和培養學生自身形成良好的習慣。

四、要嚴於律己;

班主任老師堪稱學生之楷模,方方面面都有學生學習和效仿的地方。就是說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大影響。老師言不雅,行不正,學生就不佩服,老師就容易失去威信,給班級管理帶來不利。老師每天早來晚走,認真備課和教學,儀表端正,說到做到,這種嚴於律己的態度往往會給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班主任也要寬以待人,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尤其是在學生面前更要表現出這一點。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琢磨不完,研究不透的學問。每一名班主任都有其特長,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作爲學生,能遇上一個好班主任,肯定地說對他的學習生涯乃至整個人生都是有益的。讓我們努力,做一名學生認可的,確實值得信賴的好班主任,爲學生的成才做出我們的貢獻。

關於教學的隨筆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過程中若能取得家長們積極配合,對學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麼如何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呢?下面我就結合一年來的班主任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作爲班主任應有效地進行家訪或電訪(電話訪問)。

對學生進行家訪或電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一般開學初班主任就要開展這—項工作。這項工作開展得好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與配合,也是班主任與家長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學生的一個好機會,更是班主任與家長相互瞭解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利於增強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

這學期開學初我對班內35個同學進行了家訪或電訪。在家訪或電訪過戲中,着重在學生面前樹立家長的威信,力求在家長心目中產生“若沒有家長的.配合,對子女的教育將會更困難”的感受。從而讓家長有一種被重視的心理反應,鍛長自覺地配合班主任開展工作。同時,在家長面前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在工作中,這35個同學若發生紀律問題,卻能很好地取得家長的配合,對學生的教育效果也較明顯。而沒有進行過家訪或電訪的學生,若產生紀律問題,想取得家長的配合,卻要另花一番功夫。

當然,對學生進行家訪亦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不宜在學生出現問題時纔去家訪。在這學期的家訪中,其中有十多個家長在我一踏入其家門就問我“是否其子女在學校犯了什麼錯誤”。長期以來,班主任的家訪工作有所失誤——要不就是不進行家訪,要不就是等學生犯錯誤時才匆匆忙忙向家長“彙報”。這樣在家長心目中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認識——小孩犯了錯誤時纔來家訪。我認爲,家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應該貫徹在每個學期的教育過程中。在家訪時宜採取閒聊的方式進行,在日常交談中取得應有的效果。不宜過於嚴肅,更不宜在學生出現問題時纔去家訪。

2、班主任宜個人進行家訪,不宜多人集體家訪。班主任在家訪時,目的就爲了瞭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和取得家長的支持,若班主任個人單獨去進行家訪的話更能取得家長的信任,若集體家訪會給家長一定的心理壓力,並且會給家長不良的感覺——這只不過是學校工作的一種形式。因此,得不到應有的效果。通過班主任單獨的家訪,能夠與家長建立私人感情,從而取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

3、家訪時宜樹立家長對孩子的信心。在家訪中班主任宜與家長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過多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而削弱家長對子女的信。

二、認真籌備好家長會,充分發揮家長會的教育作用。

一般來說,每學期將會召開一次家長會。好好利用家長會的時間,可以大面積地爭取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家長會是一次集中學生家長到校進行的一次會議,利用得好,可使家長在短時間內瞭解學校的各種教育意圖和家長應配合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同時也可對學生進行一次較全面的教育。當然,若組織不好,會提供讓家長們集體發牢騷的機會。所以,在組織召開家長會時,班主任必須注意如下幾點:

l、作爲班主任,在召開家長會之前一定要準備好發言稿,將其當作一節“公開課”積極備課,嚴格確定主題內容。在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事先思考了一些家庭教育存在的薄弱環節,選取了“家長應如何教育於女”的主題,同家長們共同探討了有關教育子女的方法、經驗,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

2、班主任應該在家長會進行當中,控制好整個會議進程,不要讓家長過多去發泄平時的不滿,從而造成負面的影響,而對班主任工作產生不良的效應。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控制議程中,多舉些與主題有關的正面事例來引起家長的思考、講座從而讓家長達成必須想辦法教育子女的共識。在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針對本班某些家長如何教育子女而取得較好效果的典型事例加以介紹,使家長們有圈套的收穫。

3、有必要的話,應該讓學生與家長同時出席家長會。

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通過家庭與學校相互協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當然,除了上述的方法外,還有其他方式方法可以取得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關於教學的隨筆8

國小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爲只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爲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就應充分地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那麼,應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上課專心傾聽包括看、聽、想、做等四個方面。

看:就是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

聽:就是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學的內容,自己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做:就是動手操作學具和做練習。

爲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作好練習。 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我認爲教師講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而且語言要生動有趣,條理要分明,方法要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爲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一般來說,教師提出問題後,智力水平高的同學能很快舉手回答,但爲了照顧到中、下程度的學生,應多留一些時間讓大家思考,待已有相當多的同學舉手後,再根據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回答。有時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回答,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有什麼困難,以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提問時,避免僅與個別成績好的同學對話,而置大多數同學於不顧。要注意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可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讓一些性格內向、不願在大庭廣衆之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機會。

三、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對於作業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範,以表揚爲主。一年級國小生在做課堂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雖然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一年級國小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

關於教學的隨筆9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請注意你的思想,因爲你的思想決定你的行爲,而行爲將直接決定事情的結果。一個班主任用什麼樣的思想去影響班級學生,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呈現在大家面前。做一個有思想的班主任,就要學會反思。

教育環境和社會的進步、教育對象學生的變化,對班主任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了。班主任是全面關懷學生生命發展的主要教師,是學生主要的精神關懷者。要關懷學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長與發展,能與學生心靈溝通,學會關心、理解、尊重、信任和寬容學生。

做有思想的班主任,必須要學會反思。有思想的班主任一定是一個反思型的人,是一個善於反思的人,在反思中肯定自我,批判自我。而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同樣來自於對已往教育實踐的反思。

如果說聰明是天生的話,那智慧絕對不是天生的,智慧是後天的。因此我們說,一個人有心,是說明他做過的事多,所以他就有經驗了;但是一旦說他有智慧,說明什麼哪?說明他做過的錯事多,他纔有智慧。因此不要怕自己曾經走過彎路,曾經做過錯事,更不能怕犯錯誤。在一次次的錯誤當中,我們吃一塹長一智,人才不斷地增長智慧。

那麼平時的教育問題如何進行反思呢?自己的教育行爲、教育方式是否正確?是否得到了學生的理解?老師想要了解學生在想什麼,最好的方式就是採用“無記名問卷的方式”作調查,讓學生寫寫自己在想什麼。

調查之後就是反思。當你看到一張張的問卷:不喜歡老師這樣的做法,不喜歡老師那樣的做法,希望老師這樣,希望老師那樣的時候,就要反思。反思自己那些方面做的是對的,那些方面做的是不對的。

反思之後要認真的總結。總結前段時間的工作,做的怎麼樣,那些工作值得肯定,那些工作是需要認真的思考和改進的,並把班級教育中的事情寫成“教育敘事”。比如,“班裏的邱同學”、“班裏的王同學”、“與沈同學的一次較量”等等。

學會用反思的心態對待自身的教育行爲,用質疑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積澱教育歷史文化傳統,生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做有思想的班主任,要始終不渝地堅持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的成長爲已任。“班級大小事,事事皆學問”,在有形中教育,於無形中提升。

xx月x日早上x點,我們學校的全體班主任在胡校長的帶領下,乘車去往義烏,有幸去參觀學習義亭國小的校園文化。上車時,還在指責老天不作美,因爲前往義烏的路上,雨越下越大。可誰知道,等我們開始參觀義亭國小校園時,雨竟奇蹟般轉小,然後還停了。這天氣的轉變,爲我們在義亭國小的學習參觀活動也畫上了美麗的一筆。

義亭國小坐落在美麗的銅山腳下,銅溪之畔。學校創辦於1930年,歷經70餘年的風雨滄桑。如今,義亭國小以嶄新的風貌出現在大家面前。與衆不同的校園文化,留給了我太深刻的印象。

校訓:樂在其中,求其卓越。他們對其解釋是和而不同樂在其中,行微建著求其卓越。寄望學校師生既有着鮮明的自主個性,更有着共同的價值追求,腳踏實地,行微建著,追求卓越。校風:樂真、樂善、樂美。他們希望每一位師生都能以樂觀豁達的心態求真、行善、臻美。教風:樂業、樂羣、樂進。希望每一位教師都擁有着教育情懷,愛教育事業,攜手互助,共同進步。學風:樂學、樂思、樂行。希望每一位學子都能在學中思,在思中行,學習、成長的腳步永不停歇。

一個“樂”字是他們的宗旨,每一棟教學樓、每一條小道都透露着這個字。校園裏每一處都營造着“樂”的氛圍。在處處是“樂”氛圍的環境,師生自然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和處事之道吧。

義亭國小氛圍的營造真的給了我很多的思考。作爲班主任,一個班級的文化氛圍營造的主動權不是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嗎?我認爲班主任工作並不需要多少奇思妙想,你只要把大家都知道要去做而且都知道怎麼去做的事情做得更好,你的班級工作就一定會取得不錯的成績。這其中的關鍵是兩個字,一個是勤字,一個是細字,只有靠勤、細兩個字,才能做好“落實”這篇大文章。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於每個人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造就了人們安定舒適的生活,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爲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樣我們的學習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作保障,而怎樣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現就如何營造良好班級學習氛圍的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一個班級的文化環境對於學生的薰陶是潛移默化的,它對學生的成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是班級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可以說,班級文化是一門隱性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它將有利於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

班級文化教育對人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各種活動對人的思想觀念產生影響的。班級文化團體包括班內組建的各類興趣小組,如板報小組、寫作小組、體育小組、美術小組等。這些班級文化團體從文化和輿論導向上影響着學生。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種渠道增添各種文化設施:如創辦班級圖書角、編寫班刊、組建班級文學社、增設宣傳欄等。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各類活動,使得班級出現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學生不斷得到藝術的薰陶、哲理的啓迪、榜樣的激勵,從而受到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

黑板是老師用來上課板書的,對於學生來說是展示自己的舞臺,他們可以在上面聽寫生字,可以計算習題。但是我在兩端分別開闢了一小塊地方,列了一個小表,分成幾項內容,左面的是“今日名言”,右面是表揚欄、批評欄和值日生。這樣每天在左面的欄裏面每天讓學生積累兩句詩詞名句或者名人名言,天長日久是一項不小的收穫;右面的欄目由班長填寫,每天更換新的內容,對於課堂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受到批評的學生進行批評,同時讓值日生——專門負責監督教室衛生和擦黑板的同學每天都知道自己的任務,提醒他監督同學們要保持教室的乾淨整潔。

課桌要人人愛惜,不允許塗畫雕刻,但是我在每個桌子的前兩個角落上,給學生髮下了一個三指寬的小方塊紙片,上面要求學生填寫以下內容:姓名、我的優點、我的缺點、我心中的英雄(偉人)、我的理想(目標)、我的格言。讓學生每天都能夠看到這樣的一張紙片,提醒自己改正缺點,爲理想而奮鬥,向偉人學習。

在教室後面的黑板兩邊,我分別設置了兩個空間,一個是光榮榜,一個是學習園地。光榮榜裏面對在學校的比賽和考試等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提出表揚,並張貼一份光榮榜名單,針對考試成績的優秀學生和進步的同學也提出表揚,同時對作文寫得較好的,謄寫一遍張貼在裏面,也是一種鼓勵;在班級裏面發生的好人好事同樣也可以榜上有名。在“學習園地”中對學生的優秀手抄報、優秀作業、優秀的書法作品進行展示,這樣給優秀者一個展示的機會,也給後進學生一種榜樣。同時張貼一份學生上課回答問題次數的表格,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累計10次獎勵一本圖書可以閱讀,激發學習興趣,促進課堂問題生成,活躍課堂氣氛,交流思想,激發讀書興趣和養成讀書習慣。

……

方法總比問題多,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和學習,就能夠爲孩子們營造活色生香的學習氛圍。

讀過這樣的一則小故事,看了之後,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心靈很受觸動,潮起潮落,潮水退去後,沙灘上遺留下很多未被海水帶走的小魚。在沙灘上,一個孩子一直在揀這些小魚,每揀一條往海里扔一條……一位路人見了,笑了:“孩子,這麼多魚,你救得過來嗎?大海不會在乎的……”孩子聽了,沒有停下來,依然揀起了一條,往海里用力扔去,邊扔邊說:“這一條在乎……”又揀起一條往海里扔,說:“這一條也在乎……”當你看了這個故事之後,你有什麼感想?是啊,對於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來說,那一個會不在乎呢?面對所有的孩子,作爲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這是一個怎樣的深刻的啓示啊!

由此,我想到我們的學生,哪一個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哪一個會不在乎自己的存在呢?愛要給予每一個孩子,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這是一個教育者最起碼的良知。

20xx年我帶出了一屆畢業班,其中有一個同學非常“出名”,非常讓老師頭疼。他是一位不愛乾淨、會小偷小摸的男同學。在我接班的時候,就聽到其他老師的討論了。這引起了我的關注和思考,爲什麼這位同學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經過很久時間的觀察,針對他的問題找出了原因——個人習慣沒有養好,家庭環境不是很好,父母親不管(不管伙食費給他去學校食堂吃;每天隨便給個1、2元錢讓他去外面吃午飯等)。因此我針對這些原因,就找他好好聊了聊,告訴他不講衛生,不愛乾淨,小偷小摸是不好的習慣,會別人看不起的,也會給自己帶來生病的細菌等;希望他上課要安靜,不要去影響別人的學生;跟其他老師說說平時要多多表揚他;找來了父母告知了情況,希望父母要保證他的衛生和午餐,這樣他能保證有得吃和身體乾淨。

在每次的班級活動比賽中,我必須要他參加,告訴他和其他學生“你是我們班的一員,就要來參加班集體活動。不要怕給班級影響分數,因爲我們是一個團體,我們不能放棄你。”經過我、他、他父母、科任老師的交流,這位學生終於能吃飽午飯了,少了些吵鬧、少了些偷東西,個人衛生也好了許多。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師愛,使我們不拋棄、不放棄,師愛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只要教師用愛心對待那些需要幫助的待優生,特別是沒有良好行爲習慣的學生。潤物細無聲,讓我們用慈愛的甘露澆開每一個學生心靈成長的花朵,讓他們茁壯成長,不放棄一個孩子,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關於教學的隨筆10

在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總結了班主任工作中的“三怕”:一是怕性子急,衝動發脾氣;二是怕馬馬虎虎,工作不仔細;三怕中途放棄,對學生置之不理。

一是怕性子急,衝動發脾氣。

急性子做不好班主任工作,因爲教書育人是細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靜,一時衝動,由着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團糟。如果事事發脾氣,自以爲是,獨斷專行,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學生甚至會“破罐子破摔”,從此走下坡路。由於每一位學生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教育條件,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狀況的不同,造成了學生之間的差異。班主任老師應該看到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每一個學生都有着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志趣,要想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揚民主作風,取得學生們的信任和配合,而不能靠使性子,發脾氣。

二是怕馬馬虎虎,工作不仔細。

德國詩人海涅曾寫道:“每一個人就是一億世界,這個世界是隨他而生,隨他而來的。”教師所面對的不是一個或幾個“世界”。因此,教師需要做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如果工作馬馬虎虎,摸不清學生的底,號不準學生的脈,別說因材施教,就是正確的`評價學生也是極其困難的。如果只憑班主任的去制約學生,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或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或養成學生盲目聽從的奴隸人格。因此,教師的心要比媽媽的心還細才行。

三是怕中途放棄,對學生置之不理。

在老師對特殊學生的轉變過程中,如果學生的進步不明顯,老師常會對這類學生失去信心,從而對該學生不再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幫助教育,反而聽之任之,置之不理。這樣的結果,經常使一些有了一點進步的學生再次退步,而使老師以前的努力功虧一簣。

班主任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工作,班主任要不斷地完美自我,只有當你不斷致力於自我教育的時候,你才能教育別人。教師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值得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愛這個職業,今後我仍將這麼做。

關於教學的隨筆11

情境教學是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的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

目前我們的情況是,有不少老師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仍然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傳統的“滿堂灌、英譯漢”,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根本不符合國小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徵,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從一開始就不願意與英語“打交道”,繼續學習英語成了一句空話。以“學生爲本,以學生髮展爲本”自然成了泡影,爲了改變這種現象,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相應的方法、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通過遊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無論幹什麼事情,興趣是很重要的,有了興趣,就會幹勁十足。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我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是開展遊戲。將遊戲這種學生樂於接受的活動充分引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如利用教材中一些現成的日常對話,讓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在新教材“開心學英語”中,學生們最喜歡錶演的是Gogo,我就利用Gogo作爲利誘,看誰最快舉手,就讓誰扮演Gogo,另外的還可以和Gogo說說話呢!這時就有很多學生爭着出來了。

二、創設愉悅的對話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活躍好動是國小生的天性。創設情境在教學中恰恰符合國小生的'特點。它可以儘可能的活躍課堂氣氛,形成人人精神專注自由對話的局面。對話的方式應多樣化。教師首先可以找班級中接受能力和反應能力強的學生同他們進行示範對話,然後學生同座之間對話,或者讓幾名學生上前進行表演。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並分配角色,分成小組進行表演,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力求課堂教學英語化。這樣爲學生聽說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課堂上儘量用英語組織教學、講解單詞,用英語問候、糾正錯誤、表揚學生。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有機會開口,而且能夠使他們置身自己於語言境界之中,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其它學生就會主動要求回答問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三、加強聽說訓練,培養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英語教學原則,在確保學生有足夠的訓練時間來培養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同時,解釋一些基本的語言點,而這種訓練需要設置適宜的情境,纔會更加有效。因此教師應當設法創設各種各樣的語言情景,給學生創設更多的機會使用英語,讓學生的大腦始終處於一種活躍的狀態。

總之,在國小英語教學中,要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真正得到實效,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必須以學生爲中心,創設愉悅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做到寓教於樂,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歡快成長,纔能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關於教學的隨筆12

週五,佈置了日記一篇,要求學生寫《我真 》,要求真人真事,寫出真情實感。一學生寫了《我真倒黴》,主要內容是週五放學路上自己踩進水坑的事,寫得趣味橫生。批改後,我在班級裏朗讀了這篇日記,並表揚了他。誰知,另一學生舉手發言道:這件事情是假的,週五我和他一起回家的,他根本沒有踩進水坑裏。此言一出,全班譁然。我問他爲什麼寫一件虛構的事情,他說:“我實在想不出寫什麼,前幾天看見別人踩進了水坑,覺得很搞笑,可以寫進日記裏,就拿來寫了。”

反觀學生的作文,發現國小生作文仍普遍存在着一些問題:一是覺得無話可寫,文章內容空洞;二是作文語言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沒有真情實感,套話、假話、空話、大話不少;三是作文無個性,不真實,缺乏個人獨特的體驗。四是寫作中體現出學生知識面狹窄,信息閉塞。尤其是作文缺少“真”——即說真話,抒真情。長此以往,孩子們也會慢慢失去他們做人的“本真”。在日記中,這些現象也存在,有些學生覺得在這一天之中沒什麼事情發生,沒什麼值得寫的事情,就去寫一些純屬虛構的事情。

記得我第一次引導他們寫日記時,就引用了張化萬老師的一句話:“日記什麼都可以寫,包括吃喝玩樂,花草蟲魚,甚至是爸爸媽媽吵架,小夥伴打鬧等等,統統可以寫,前提是必須是真實發生過的。”可現在,每一次習作中,鮮少有真實的取材。不得不讓我對自己的日記(作文)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爲進行梳理和反思。

⒈正確引導學生認清教材中的虛構現象

仔細研讀我們的教材,會發現好多篇目都是名家名篇,是經典範文,這些都是文學作品,多多少少帶有點虛構。例如人教版第七冊《麻雀》一文,寫“老麻雀爲了救小麻雀,毅然落在強大的獵狗面前,準備與其搏擊”這樣一個故事,文章的描寫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但現實生活中,真的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嗎?很值得懷疑。不過,即使沒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無中生有”,符合藝術真實的原則。可在日記作文中就不能這樣了,甚至連捕風捉影都不行,必須老老實實。在習作教學中,這一點我們應該強調到位。

⒉要遵循不同習作教學的規則

張化萬老師曾說:“作文可以分爲日記作文與想象作文,這兩類作文有不同的習作規則,就好像不同的球類活動規則不一樣,我們不能把排球的扣球規則用到足球中去,虛構應當回到必須虛構的想象作文中去。”我們可以坦然地告訴學生,假如在寫日記作文時,你真的找不到內容,認爲需要虛構一次,那麼也要在開頭或結尾處註明“本故事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樣做實質上是讓學生自己對謊言進行監督,長大以後,他們去做“虛報的產量,誇張的頌揚,僞造的`履歷”的可能性就會小些,無形中形成了本真的人性。

⒊要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感悟生活,豐富習作內容

我們要引導學生走近自然,走近生活,多觀察多思考,從不同角度去真實記錄。

⒋要改變我們目前的一些習作評價標準

真實的作文是平淡的,沒有曲折起伏的美,很難得到高分。習作到底是爲了什麼?爲了得到高分,爲了能發表,學生只能突破真實,尋求捷徑“虛構假造”。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改變已有的教學評價觀。只要學生能真實地記錄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做過的事,即使是平淡的,我們也可以給他高分,以此激發他們的習作興趣,千萬不要把“培養未來作家”作爲我們的終極目標。

關於教學的隨筆13

在語文教學方面,我是一名新手,但是在本學期初教語文這門學科時,我把語文課標整整的看了一遍,我本人在理論知識方面得到很大提高。我深深知道語文教學必須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現有教學內容如何再現生活,促使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並最終迴歸生活,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我知道現在語文教學必須有:創新性;課題研究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得出適合時代生活的優化的國小語文教學策略。活動性;生活是活生生的,生活離不開活動,生活化離開活動,也就失去了基礎。主體性;生活是學生的生活,國小閱讀教學生活化研究主張尊重生活,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整體性;在開展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時,要堅持整體性原則,使語文素養和人的整體素質和諧發展。同時我也知道了在教語文時,首先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培養學生以下三點基本素質。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低年級來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2、熱情高。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有着熱血的激情。

3、學生會讀書。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纔可能學好語文,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古詩和散文、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象等。我覺的只有在教語文中朝這方面來發展,才能把自己的學生教好。

新課程改革,使國小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教師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國小語文教學,衆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爲,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國小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

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

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

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

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

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

六、好問的習慣;

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

八、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範、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

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

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脣、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

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

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準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

關於教學的隨筆14

課堂上,教師通過評價,讓學生品嚐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習信心,發現自己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促進他們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揮,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課堂是師生生命活動的構成,教學流程應該充滿生命力。作爲滲透於教學流程每一個環節的評價,同樣也應該充滿生命力。語文課堂評價應該豐富而生動,以真實打動學生,以真情感動學生,以真誠引導學生,讓語文課堂評價真正精彩起來,成爲學生生命中“一次難忘的經歷”,“一個永恆的瞬間”。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以爲我們教師應該運用好如下一些評價方式:

一、落實學生自我評價。

傳統的評價觀認爲,只有老師、長輩、尊者纔有資格評價別人,他們纔是評價的主體;而學生,只能作爲評價的客體,承受師長的“諄諄教導”。現在看來,這種觀點顯然已經不合時宜。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接受的評價是多方面的,因爲他們是在交流與合作中完成自己的學習,在整個學習的進程中受到衆多的關注(當然也包括他自己),因而,不能讓評價主體走進狹窄的衚衕,而應將評價主體的外延和內涵作相應的審視,學生、家長、教師以及學習夥伴都應是評價主體中的一部分。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以及他人的關注都是評價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組成部分,是個人能力結構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評價能夠消除被評者本身的對立情緒和疑慮,調動他們參與評價的積極性。自我評價應該是一個內化的教育過程。

如一個學生讀完《自己去吧》中一個片斷後,教師引導說:“你自己覺得讀得怎麼樣?”他靦腆地笑了一下,說:“讀得比較流利,只是聲音較小。”“能不能再試一次?”他又試讀了一遍,我又問:“你覺得這次讀得好嗎?”“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沒有感情。老師,我能再試一次嗎?”這次,他讀得聲情並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學會自評有利於學生對自己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這也是最難以培養的一種能力。但是我們得花大力氣去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因爲這種能力將伴孩子終生,這也是體現我們對學生的終極關懷吧。

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見解,更應該切實地尊重學生的差異,要會欣賞差異,鼓勵差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發展個性。“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學生。”因此,評價是要關注到學生獨特的地方,閃光的地方,積極、熱情、多角度尋找閃光點進行評價。尤其是對學困生,我們更應該給他們熱切地激勵,我們可以爲他設置失敗時的`臺階,可“骨頭裏挑雞蛋”,還可以“化腐朽爲神奇。

評價要注重對學生三維目標的建構,要關心其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評價只有多元化,纔可能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開發他們的潛能。不要用一種固定的眼光看學生,有些學生可能考試成績不好,但有可能在一堂課中的表現尚佳。可能平時表現不好,但也有智慧火花閃現的剎那。班裏有一個叫汪娟的同學,基礎較差,平時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即使能交來作業,也是錯誤一大堆。很讓家長頭疼,也讓老師不輕鬆。可是有一次我讓她朗讀《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課時,他的表現卻把我鎮住了,口齒之清楚,音色之優美簡直讓我和班裏的同學們刮目相看。於是我常常讓她上課起來感情朗讀課文,經常不失時機地表揚她。漸漸地她開始變化了,犯錯誤時看到老師也知道臉紅了。

曾看過這樣一個案例:教師請學生朗讀課文。一位平時成績中下、寡言少語的男孩舉手,教師指名請他讀一遍,原本這個學生課前在家長的指導下已經會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了,但由於緊張,漏讀了一個“了”字,可比起以前他還是有進步的。教師也請大家評一評。有的說:他連句子都讀錯了,少了一個字。有的說:他聲音太輕。有人說:他讀得沒感情。該生被評得一無是處。教師接着說:“誰比他讀得更好。”於是,這位學生低着頭坐下,再也沒有主動發過言。在此案例中,面對學生對該生批鬥式的否定評價,教師能否顧及被評價對象的心理感受,換一個角度引導:“可他比上一次少錯了一個字呀!這說明他在進步。”“誰比他讀得更好”可用“我們再耐心地聽一遍,相信你們會發現他有進步”取而代之,效果又會如何呢?試想,該生定會在教師相信的目光中,大家的期盼中,很努力地讀好。而其他學生在教師寬厚的評價引導下,不就不會再只盯着他成績平平、寡言少語等缺點,而將眼光轉移到發現他的進步上來,以該生的原有經驗、原有水平爲參照,肯定他今天的進步,且相信其一次比一次進步大。變“糾錯”爲“覓優”,鼓勵和幫助學生獲得成功體驗。這樣的互評,對評價者是一種利用語文時空進行施愛的語文教育,於被評價者是語文課堂中一種無聲的愛的滋潤,它關愛着每個評價主體,每個學習主體,讓所有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關於教學的隨筆15

舞蹈武功是一門特殊的人體動作課,其有着自身獨特的性能和功能。它既是每一位中國舞稻演員的必修課,它的訓練價值和舞臺價值對舞蹈藝術來講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以我的課堂教學爲例,由於學生正是處於生性活潑的少兒時期,對她們來說武功課教學是伴隨着好奇與痛苦,經歷着嘗試、堅持、戰勝、成功的心路歷程。而傳統的舞蹈武功教學,它以比較單一的形式出現,教學中學生容易對單調的訓練模式感到枯燥、疲乏、再加上練習中不可避免的苦難感受,學員就會產生怕苦、畏難、怠練的情緒,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抑制狀態,無法實現教學質量的上升和人才培養的最優化,使教學處於一種被動局面。爲此,武功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已成爲擺在武功教師面前的新課題,怎樣選擇武功教學的一條相對有效的途徑呢?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願學

學生活潑好動,對一切事物擁有新鮮感和好奇心的特點。武功教學的任務也應依據學生自身的發展規律及實際接受水平來制定。在傳統的教學中,首先是由教師確立一個教學目標,然後才採用自然灌輸的方法去達到這一目標。這種思維方式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需要及其能力特點和自發能動性。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應充分考慮學生身心享受訓練樂趣的水平和需要,把平時一些單調、枯燥無味、重複較多的教學手法與情境、遊戲、比賽相結合,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產生訓練的需要,達成自主參與的心理趨向,並通過學習完成享受運動的樂趣,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成功的滿足感。例如:在熱身和基礎訓練時,課堂內容可設計成不同形式的遊戲,讓學生在樂中學、在練中樂;在技術動作練習時,可進行分組練習,並在檢查練習效果時,以小組比賽形式出現,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提高練習的興奮性。這樣使得訓練課不再枯燥、不再乏味,而是歡樂有趣的活動,有着很強的向心力,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掌握知識、技術、技能的興趣,增強了學習自覺性,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可見,設計與學生心理、能力相適應得情境是達成目標的基點和條件。

二、改進方法,讓學生會學

舞蹈武功是特殊的人體動作,有着特殊的動作方位及變化多端的舞姿形態,且由於技術性強、難度大、又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在舞蹈武功教學中,更要提倡其科學性。一是要加強體能訓練。尤其是軟開度和肌肉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學過程中要學生明確專項素質對學習舞蹈的重要性,並運用解剖學知識的分析動作。比如:做虎跳這一動作時,有的學生雖然髖關節很開,但由於脊椎後凸,於是後背彎曲,造成動作很不規範,其原因有三:營養不良、姿式錯誤、後背肌無力。此時,只有通過體能練習提高學生的背肌力量,糾正錯誤姿式提高動作質量。若只是通過重複動作訓練來糾正,恐有重複錯誤之嫌。這樣做使學生明確課中、課後的體能訓練是提高技能的必經途徑,再結合教師課外作業的批改提示,使學生圍繞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一步一步跟進,並且是學生在練習中明白爲什麼這麼做,這麼做會帶來哪些好處。只有在分析動作需求的基礎上所進行的體能練習纔是有意義的。二是強調分解與綜合練習的實施。分解鋪墊綜合練習法,是武功教學中科學有效的教學法。學生在觀察力、理解力、注意力的集中方面均不是很強,在學習過程中,她們往往只注意到動作的某一個環節,而不是動作的全過程,再加上武功動作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這就成爲他們迅速掌握動作要領的障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鋪墊、分解、綜合練習法,一步步地教授動作全過程。如在前橋練習中,教師首先要求練習下腰成橋、分腿倒立動作,經過鋪墊,再練習踢、控左腿的下腰成橋成橋控左腿擺腿頂髖推手起等步驟之後,最後進行技術全過程的綜合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看似慢,實是快,急功近利的訓練方法只能給學生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極易受傷,且不能保證教學質量。三是採用分組教學,提高練習效率。學生在學習地面技術技能時,由最初教師的抄保練習過渡到學生的自保、互保練習。在推新動作時,教師結合動作要領的講述的同時,還得就抄保技術教給學生。這樣,在練習中可採用分組練習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骨幹在組內充當小老師角色,幫助其組員完成練習,這樣可大大縮短學生在練習中的等待時間,增加練習的'效率與強度,使技術與能力同步提高,學生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同時,教師也可集中精力關注於重點學生的分層教學,並且在課堂教學上達到既完成教學任務,又培養鍛煉出一支學生骨幹隊伍爲課堂服務。

三、音舞輔助,讓學生樂學

舞蹈武功不僅是瞬間的、單一的,而且由於它的造型不同於其他學科的舞姿造型,它具有獨特的人體空中方位,因此它給人們留下的視覺印象又是驚險的。然而,傳統舞蹈武功技巧的呈現形式是單純的單個技術的訓練與展示,幾乎處於一種無聲狀態,缺乏課堂上進行多樣性形式的設計。我經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嘗試,採用了在學生掌握單個武功技術技巧的基礎上,進行多個技術動作串聯,形成技巧動作的組合。並輔助適當的音樂旋律和符合年級特點的舞蹈動作的補充,從一定程度上做到舞蹈藝術的整合,既豐富了武功技巧的表現形式,又更加突出學生生動活潑的立體呈現效果。同時,在課上消除了學生由於反覆練習而產生的厭煩情緒,改變了動作僵硬不連貫,姿勢不舒展優美等問題。讓學生在節奏明快,自己喜愛的樂曲中進行練習,使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調節情緒,從而達到產生更強的練習慾望,提高了技能水平,又巧妙地與所學專業緊密聯繫起來,尤其是初學舞蹈的學生,從她的年齡、心理特點來講,採用這一方法將會是一個全新的理想境界,她們會以興致滿滿的愉悅心情投入到艱苦、嚴酷的訓練中去。

舞蹈武功教學需要創新,它可以改變教師單純的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教法,能使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寓教於樂、寓教於動,使學生更加鞏固專業思想,讓舞蹈意識紮根,提升武功教學水平,使武功技巧在舞蹈學科中,既突出技巧在舞蹈中的個性,體現它的瞬間美,又賦予它展示的完整性和表現力,延長在人們腦海中的技巧瞬間美,更具藝術感染力,讓人回味,從而推動舞蹈藝術的整體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gvm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