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什麼樣的隨筆纔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1

一年多的新教材教學,使我驚訝於其內容的新穎,識字編排上的形式多樣,同時又爲一年級上下冊要認識700多個漢字—那麼大的識字量所深深震撼。下面我就一年來的識字教學進行反思。

一、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要讓學生達到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

比如《在家裏》一課,我讓學生通過家裏的照片,展示、介紹自己家裏的陳設,創設一種家人在一起的場景,讓學生介紹家裏的每一個人晚飯後在做什麼。這樣一引導,使他們對相應的詞語產生興趣。學生情趣盎然,認真地讀、記詞語,學生在這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中牢牢記住了漢字。

可是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實踐,我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遊戲樂園”,在輕鬆、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我從每天早晨讀書時間抽出5分鐘樂稱爲“文化早餐”時間。早餐內容分別爲識字“遊戲點心”、拼音“水果拼盤”……學生興趣十足。其中,識字“遊戲點心”的宗旨就是通過各種遊戲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將所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

二、倡導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提高

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會認了很多字,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能力的差異,如果要統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一定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爲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爲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嘗試:

1、培養合作能力,實現優勢互補。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兩個半月的培養,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藉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裏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裏,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後,可以讓小組裏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2、聘任“小老師”,實現多元評價。

課堂上我要在短時間裏瞭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情況是很難的。於是我採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爲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爲“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爲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爲“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拓寬識字途徑,擴展讀的數量

比如可讓學生把自己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名稱認下;把自己家的春聯認下;把常吃的方便麪名稱記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認下等等,在班會時間舉行各種形式的課外識字大比武,以此激發學生課外識字的興趣。這樣,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

以上幾點僅是我個人粗陋的觀點,希望同行能給我多提供點更寶貴的經驗,讓我在識字教學中能得心應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2

當你把目光投向自然時,語文在自然中;當你把目光集中在書本上時,語文在書本上;當你把目光望向人羣時,語文在人羣中……語文的學習不僅在課堂上,留心生活中的隻言片語,大街上的廣告牌,街頭小報,市井之語,那都是語文,甚至孩子無邪的語言排列組合,那仍是語文,甚至是最好的不加修飾的語文。

當你把這些納入眼中,放在心裏,你的語文就學活了。

學生的作文缺乏的是愛,這種愛不僅表現在人與人之間,更在把悲憫的目光望向自然自在的萬物,對嚴肅的事情不調侃,對苦難崇高的尊敬,這些事物不會因世事變更而更改。就算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人文性仍是重中之重,樹人,立人仍是重點。

沒有人文性的語文只是無情的工具,當然沒有基礎性的語文也只能是一團亂麻。所以語文抓基礎,重人文。

語文靠積累,需要慢功,太聰明的人學不好語文,因爲聰明的人愛偷懶。也許聰明人能考好語文,但是絕不會把語文作爲靈魂的東西去學習。所以工具性的東西只會把人塑造成機器,所以語文中的愛,不僅在學習語文上,在寫作上,在生活中,而是三者渾然一體。

喜歡教九年級,因爲喜歡總結,也許有一份虛榮,這個我不諱言。當把會考語文考試的幾大塊運用於教學中時,我更能有的放矢,遊刃有餘。它像一個網絡,在我腦海裏清晰可辨。我不需要紙質材料,只要我在,我就可以掙出一套有一套材料。

不入流的語文教學,人與知識全忘掉。

三流的語文教學,記住了人,忘了知識。

二流的語文教學,記住了知識,忘了人。

一流的語文教學,人與知識全記住。

超一流的語文教學,物我兩忘,臻於化境。

你要在語文中找到自我,也要在自我中找到語文。

澎湃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遠距離的觀望這個世界,不要太理性,大悲憫的情懷,這是寫作上的追求,也是我追求的“語文味道”。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3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而在期初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學生要學習的是非常抽象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爲識字的工具它本身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還是比較有效的。

一、創設故事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如ü在j q x後面要省去兩點,這個拼寫規則對一年級孩子來說是個“老大難”,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給孩子們講了個故事:小ü是個特別愛哭的孩子,這不,今天就他一個人在家,多沒意思啊,他越想越傷心,哭得眼淚吧嗒吧嗒地直掉(師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正好jqx走過他家,聽見哭聲就去敲門,jqx知道原因後對小ü說,你別哭,把眼淚擦乾淨了我們就陪你一起玩。小ü聽了,連忙把眼淚擦掉(師擦去兩點),然後和jqx手拉手(板書:ju qu xu)一起玩。(教讀ju qu xu)再用順口溜“小ü碰到jqx,擦乾眼淚再拉手”。再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的時候,我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園去玩,來到公園門口,他們碰到了Y和W,Y拉着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i,w拉着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wu,剩下小ü一個人站在公園門口,它又傷心得哭起來,看看,眼淚又流出來了(同樣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y聽見了,回到門口對小ü說:“我也喜歡和你做好朋友,不過你得把眼淚擦乾,我再和你拉手。”小ü聽了馬上擦乾了眼淚和大y拉手,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u。到後面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e的時候,我還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過後面讓學生自己猜猜:大y說üe必須答應它一個條件它們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條件是什麼嗎?有了前面的基礎,很多學生都能說出y後面的ü也要把兩點去掉。我想這樣的故事一定能讓他們牢牢記住j、q、x和y後的ü是要去掉兩點的。

二、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習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學完平舌音和翹舌音後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把一句繞口令傳下去)、變一變(b、d、p、q這四個聲母很容易混淆,學生自制卡片拿出來擺一擺,再讓它們翻個跟頭變一變)、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看誰讀得快又準)、寫一寫(用拼音寫寫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着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摘蘋果(蘋果形狀的紙上寫着各種拼音,誰讀對了就把蘋果摘回家)等。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三、聯繫生活親密接觸漢語拼音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於生活的外延,課程來源生活,生活即課程,課程即生活。漢語拼音本身就是學習漢字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學習應該重在運用。在學完了全部拼音之後,我就讓學生爲教室裏的一些物品用拼音寫出它們的名字,如電視機、電腦、黑板、課桌、凳子、門、窗、日光燈、電扇等等,讓學生在多讀多練中熟練掌握音節的拼讀;每天送學生一首詩,讓他們自己去拼讀,自己去讀詩;國慶節期間,我讓學生試着用繪畫和音節記錄下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寫得好的貼到“學習園地”展出;讓學生帶一本課外書利用中午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等。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而在期初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學生要學習的是非常抽象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爲識字的工具它本身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還是比較有效的。

一、創設故事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如ü在j q x後面要省去兩點,這個拼寫規則對一年級孩子來說是個“老大難”,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給孩子們講了個故事:小ü是個特別愛哭的孩子,這不,今天就他一個人在家,多沒意思啊,他越想越傷心,哭得眼淚吧嗒吧嗒地直掉(師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正好jqx走過他家,聽見哭聲就去敲門,jqx知道原因後對小ü說,你別哭,把眼淚擦乾淨了我們就陪你一起玩。小ü聽了,連忙把眼淚擦掉(師擦去兩點),然後和jqx手拉手(板書:ju qu xu)一起玩。(教讀ju qu xu)再用順口溜“小ü碰到jqx,擦乾眼淚再拉手”。再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的時候,我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園去玩,來到公園門口,他們碰到了Y和W,Y拉着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i,w拉着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wu,剩下小ü一個人站在公園門口,它又傷心得哭起來,看看,眼淚又流出來了(同樣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y聽見了,回到門口對小ü說:“我也喜歡和你做好朋友,不過你得把眼淚擦乾,我再和你拉手。”小ü聽了馬上擦乾了眼淚和大y拉手,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u。到後面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e的時候,我還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過後面讓學生自己猜猜:大y說üe必須答應它一個條件它們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條件是什麼嗎?有了前面的基礎,很多學生都能說出y後面的ü也要把兩點去掉。我想這樣的故事一定能讓他們牢牢記住j、q、x和y後的ü是要去掉兩點的。

二、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習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學完平舌音和翹舌音後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把一句繞口令傳下去)、變一變(b、d、p、q這四個聲母很容易混淆,學生自制卡片拿出來擺一擺,再讓它們翻個跟頭變一變)、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看誰讀得快又準)、寫一寫(用拼音寫寫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着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摘蘋果(蘋果形狀的紙上寫着各種拼音,誰讀對了就把蘋果摘回家)等。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4

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的、無邪的,想到什麼就會說什麼。只要是老師說的,都會認爲是對的、好的。因此,在教學上,更容不得老師有任何的失誤、錯誤。

一年教語文,我從如何佈置語文作業,如何批改作業,如何備語文課,那種什麼都不會的起點開始,一點一滴的積累經驗,一次一次的向師傅請教,力爭完成教學任務。

但是,我並不滿足於簡單地完成教學任務。我期望自己的教學不是機械的、枯燥的。因爲這樣的教學,終究是很難提高教學質量的。對於孩子們,我也可能無形中加重了他們的負擔。因此,我試着讓自己的教學更生動、活潑,以調動孩子們的用心性。

例如,在教學寫字時,我不再是讓他們一遍又一遍機械地抄寫,而是透過自己的想象,把字跟孩子們熟悉的東西聯繫起來,就能夠輕而易舉地記住字形了。例如在教“鳥”這個字時,我先把一張小鳥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告訴孩子們,第一筆“丿”,是小鳥頭上的那根羽毛,下面的部分是小鳥的頭和眼睛,因爲長得小,寫字時頭和眼睛部分也要寫得小。再下面是小鳥的身體,比頭大一些,寫字時也要把身體部分寫得大一點。這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課後孩子們也很快地記住了它的字形。

我驚訝於新教材資料的新穎,識字編排上的形式多樣,同時又爲一年級上下冊要認識700多個漢字—那麼大的識字量所深深震撼。下面我就一年來的識字教學進行反思。

一、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要讓學生到達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務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新奇搞笑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

比如《在家裏》一課,我讓學生透過家裏的照片,展示、介紹自己家裏的陳設,創設一種家人在一齊的場景,讓學生介紹家裏的每一個人晚飯後在做什麼。這樣一引導,使他們對相應的詞語產生興趣。學生情趣盎然,認真地讀、記詞語,學生在這種簡單愉悅的課堂氣氛中牢牢記住了漢字。

但是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透過實踐,我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遊戲樂園”,在簡單、搞笑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我從每一天早晨讀書時間抽出5分鐘樂稱爲“文化早餐”時間。早餐資料分別爲識字“遊戲點心”、拼音“水果拼盤”……學生興趣十足。其中,識字“遊戲點心”的宗旨就是透過各種遊戲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將所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

二、倡導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提高

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會認了很多字,但有的學生能夠說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潛力的差異,如果要統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必須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爲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爲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嘗試:

1、培養合作潛力,實現優勢互補。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此刻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透過我兩個半月的.培養,學生已初步構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藉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裏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裏,小組成員就能夠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到達互相幫忙、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後,能夠讓小組裏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忙,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忙。

2、聘任“小老師”,實現多元評價。

課堂上我要在短時間裏瞭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狀況是很難的。於是我採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爲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爲“小老師”,其他同學都能夠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爲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能夠被聘爲“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用心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拓寬識字途徑,擴展讀的數量

比如可讓學生把自己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名稱認下;把自己家的春聯認下;把常吃的方便麪名稱記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認下等等,在班會時間舉行各種形式的課外識字大比武,以此激發學生課外識字的興趣。這樣,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5

本學年我擔任的是一年級的教學任務和學校民樂團和打擊樂團的任務。我將教學重難點放在節奏訓練上。最簡單的節奏感的培養方式是動。隨着音樂律動,是學生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在音樂課上,我會找機會多給孩子們這樣的機會。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孩子們熱情都非常的高。正如柯達伊說過的“任何音樂理念都可以轉化成身體律動,而某一身體律動也可以相對的轉化成音樂”。而如何能更好的律動表現音樂,那就是要學習好節奏。

節奏教學是音樂學習的靈魂,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所有音樂都有着它自己的節奏。我在一年級上學期教學中,用了很多簡單有趣的方法進行教學實踐。

1、比如在律動時,以往都是老師教授,學生模仿。我在教學中打破這個常規讓學生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想象,然後根據自己感受去編一些簡單的.動作。我在課堂上總是喜歡去鼓勵學生大膽的去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2、讀兒歌法掌握簡單節奏。對於一年級的孩子講解概念性的東西比較難。但是通過平常孩子非常熟悉的兒歌朗讀的方法來學習簡單節奏,就讓音樂知識很好的和孩子們的生活結合到了一起。通過讀兒歌孩子們很自然地簡單愉快的掌握了歌曲的節奏。

例、2/4 X X X X │X X X│

門 前 有 條 小 河 汊。

3、用一年級最好理解的方式學習節奏知識,“走”代表四分音符,“跑跑”八分音符,“走嘍”二分音符。對節奏學生都可以正確的讀出來並正確的拍打出來。

4、一年級學生好動,喜歡遊戲的方式學習,形象思維佔主導。在節奏訓練時,我比較注重用最直觀的奧爾夫小樂器。讓學生都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多種感官都得到了訓練和鞏固提高學生對節奏的興趣。在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我讓學生自己爲音樂伴奏,讓學生自己多了一步思考,不再是老師給出節奏,你來打節奏。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嘗試找到最適合的節奏爲音樂伴奏,這個試錯的過程,更加鞏固了對節奏的認識。

在學校打擊樂團和民樂團工作中,重新挑選了打擊樂成員。排練了《大唐六駿》,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每個孩子都有很大的進步,完成了學期初制 定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

這一學期的工作中還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樂感不好的學生,對節奏學習有一定的困難,在打擊小樂器時跟不上節拍,影響整體的聲音。下學期,我會多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的興趣點在哪裏。多想一些有意思的遊戲環節幫助學生來學習節奏。比如打擊樂團和民樂團的紀律問題,應該增強社團學習的趣味性,加強團隊協作精神。以後我會在以上方面多去研究方法,積極想前輩請教,多學習。希望下學期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6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曬曬”,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在我個人認爲,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比較枯燥乏味,還記得我上國小時就經常在語文課堂上“溜號”或睏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和表演的興趣遠比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

一、巧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聯想空間,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音樂元素,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就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鋤禾》這一課中,我教學生改讀爲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繪畫加深直觀認識。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啓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教學《雲房子》這一課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印象畫出心中的“雲房子”,加深了學生對“雲”的直觀認識和這一課的理解。

三、即興表演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孩子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慾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這一課中,我讓孩子分角色進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課堂的內容如果換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將會更地深刻留在學生腦海。

教育呼籲創新,打破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加強語文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聯繫,把讀與唱、畫、演等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動”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趨勢。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7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學生要有計劃地進行常規訓練,這對以後的音樂課非常重要 除了對學生站、坐、行、排隊要進行嚴格的訓練外,對音樂課的常規訓練也是不能忽略的。音樂是一種語言藝術,它能夠通過旋律帶給大家喜、怒、哀、樂。所以我認爲音樂課也應該用音樂形式來訓練學生的常規。讓學生真正感受什麼是音樂課。例如:讓同學聆聽音樂進教室,用上、下音階進行師生問好,設計一條師生問好音樂問候語言,拍節奏讓學生坐好,規定一個和旋表示“安靜”等等,來達到用音樂說話的常規訓練。不僅加強了學生的練耳能力,還能達到常規訓練。以形成音樂課堂的特點同時,對於一年級的`新生而言,我認爲要學習豐富的音樂知識並不是重要的,應該以:讓學生喜愛音樂、喜歡音樂課、喜歡音樂老師爲主,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興趣爲目標這纔是最重要的。一年級音樂課是通過教師的情感投入,心靈的感悟來完成教學目標的。如果不能讓學生獲得好的心情、好的情緒就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音樂活動中教師更應該起帶頭作用,做學生的大朋友,讓學生對你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來發揮他們最大的潛能。,課堂反思是自我提高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我應從以下幾個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一、在備課中設計反思。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在寫教案的時候不需要過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某些知識點或技能技巧上,要多考慮學生的興趣與接受能力程度。如果發現學生對這節課非常有興趣或是無動於衷,就應該問問自己是什麼原應,積累經驗教訓,並在其他平行班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求最合適、最恰當的一種。

二、在上課的過程中驗證反思。

課堂不是車間的流水線,一成不變,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五十名學生可能有五十種不同的反應。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驗證在備課時設計的反思,對症下藥。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也總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於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因此,在課堂上發生的種種“意外”,就可以成爲很好的反思材料。

因此,教學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作爲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爲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 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爲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8

開學的那天,我到一年級教室去接學生到音樂教室上課,用了兩分鐘時間把學生分成男女兩隊,當我帶着這兩隊學生剛走到音樂教室門口,我還沒來得及說,他們就轟的一下全都跑到教室裏去了,嘰嘰喳喳講話,有的還興奮地在地上打滾。這時任憑我怎麼叫停下,學生都不理會我了,我好着急,怎麼辦?現在我無法叫學生聽我的,教室一片混亂,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了以前在幼兒園上課是用琴聲來提示學生該怎麼做的,對啊,他們剛剛結束幼兒園的生活,想到這兒,我興奮的坐到凳子上,彈了一首以前幼兒班教過的歌曲,這時,他們一個個的都坐到我身邊來了,這時我那顆懸着的心總算放下來了,我再起身說一二三,他們就安靜了下來。這時,我知道了國小一年級的學生頭腦中還是停留在幼兒園那個階段,對於國小音樂課的常規還一無所知的。課後我進行了反思:第一節課重要的不是馬上教學生學歌曲,而是要學生了解課堂常規,加強課堂常規的'培養,而且要有具體的詳細的要求,古人云:“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提高兒童課堂常規的認識不僅有利於我們上課能正常進行,同時對學生有強烈的導向和激勵的作用。

所以第一節課最重要的不是上好音樂課,而是上音樂課的常規教育。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9

在課堂教學結束後,再來回顧自己的課堂,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收穫:

1、在理解“數不清”這個詞語時,我讓學生聯繫生活說一說,有什麼是數不清的,孩子們說出了:“天上的星星,小河裏的魚兒,樹上的葉子”等等。

2、讓學生多讀是本節課收到一定成效的'關鍵,我認爲書是學生讀懂的,而不是老師講懂的。學生對文本不熟老師講得再多也枉然。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充分運用讀的手段,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引讀,分角色讀等,朗讀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學會朗讀,學會合作。

3、讀說結合是這節課的主要環節,我設計了很多給學生說得主題,如:補充句子訓練;贊雨點、謝雨點。從現在開始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不足之處:沒能完成教學任務,在引導學生贊雨點,謝謝雨點時就下課了,時間把握上做得還不夠,我重視感情朗讀,但在指導上,示範讀上做得有所欠缺,如:在朗讀時沒有讀好兒化音。總有一些學生會讀錯。我又進行了示範,但是效果不太明顯。在句子中的兒化音學生總是不能適應,因此在讀句子的時候還有許多學生沒有讀準。另外,要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要面向全體,要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等。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10

這篇課文中出現了人物的對話,學生對此很感興趣,特別是我引導學生:你現在就是小雨點兒,老師就是大雨點兒,我們來進行對話,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興趣濃厚,一個個都躍躍欲試,由於創設了角色體驗的情景,學生們彷彿自己就是雨點兒,讀得很投入,也讀出了大雨點和小雨點的不同語氣,特別是問句的朗讀也比較到位。

本課的難點就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了解雨水與植物的'生長關係,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啓迪,在學習中學會做人。雖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但通過學習也很容易就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可是語文教學不能像常識課那樣教學,我覺得學生能有這樣一個初步的認識就已達到了目標。在課上關鍵還在於朗讀的指導。美美地讀一讀,比賽讀一讀,關鍵要在學生對本篇課文熟悉的情況下,但這節課學生顯然讀課文不熟悉,讀起來不能很好的表現他想要表現的感情,有些唱的味道,這是以後的教學中,有必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11

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的、無邪的,想到什麼就會說什麼。只要是老師說的,都會認爲是對的、好的。因此,在教學上,更容不得老師有任何的失誤、錯誤。當看到這些孩子坐到教室裏眼睛不停的張望,打量着老師,撫摸着嶄新的書包,我強烈的感受到孩子天生就是來學習的。在這片淨土,擺在孩子面前的這幅巨畫,我該怎樣引導他們來填充纔會變得五彩斑斕呢?我猛然一驚——國小老師的工作不要那麼複雜,唯一可做要做的是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在不斷的反思與實踐中,我悟出了一些頭緒。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

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後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遊戲,不要把教學內容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學到你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一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豔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

和一年級的孩子呆在一起,我重新認識了什麼是天真、活潑。他們那沒有修飾,沒有掩飾過的情感不由自主的言溢於表。對於國小老師來說,更應該尊重和善待孩子的天真。如我在教象形字“禾”時,孩子問“爲什麼禾苗的穗是往下垂的,我們這個字卻不那樣寫呢?爲什麼會發明象形字呢?”這樣一問下面的孩子都鬨動了。對於孩子的這些問題我首先給予肯定,表揚了他善於思考,並給他們講了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鼓勵他們以後自己去發現探索。如果這個時候老師因爲趕進度生氣或者直接不答的話,或許以後孩子的探索精神就從此夭折了。在孩子的世界裏,一切都是那麼簡單、質樸。因此在課堂中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對學生循循善誘,對學生對老師都有益處,作爲教師應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形象!

以上幾點僅是我個人粗陋的觀點,希望同行能給我多提供點更寶貴的經驗,讓我在識字教學中能得心應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12

一年級的實驗教材致力於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它以其全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眼前,向我們詮釋着全新的教改新理念。今年的課程標準對一年級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大量識字,大量閱讀,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閱讀的願望。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本教學設計在新教改思想的指導下,以識字教學爲主,指導學生認讀十二個生字,以及由它們組成的生詞。在識字的基礎上正確、連貫地朗讀全文。同時學習一個生字“半”。力求新的教學模式,能調動學生的興趣,給予他們充分學習的自由空間、挖掘潛能的機會,以促進他們高效、愉悅地學習。

一、根據生字特點,有重點、有層次地進行生字教學。本課教學根據生字在音、形、義方面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教學,既落實了生字教學的目標任務,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類的學習能力。

在字音方面,學生已經有了拼音的基礎,因此教學時,我讓他們互相提醒難讀準的字音,如平翹舌、後鼻音、三拼音等,並結合板書引導學生對生字讀音進行分類;然後請小老師帶領大家讀容易讀的字音,達到正音的目的。

在字形的教學中,我覺得滲透方法是很重要的。學生掌握了識字的方法,就能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主動認識更多的生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讓學生用已知的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筆畫的方法認識生字,同時教學生學會運用熟字換偏旁的新方法,通過以舊帶新的形式,引導學生認識生字。

在字義的理解方面,我引導學生通過給生字組詞,藉助詞語,聯繫日常生活加以理解,在理解之後,再通過朗讀具體的句子,讓學生在語言情境中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我們常說“教是爲了不教”。新課標重視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的整和,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不斷地向學生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實現“教、扶、放”的教學過程。本課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給字音、字形分類;通過觀察掌握“熟字換偏旁”的識字方法;通過觀察比較“羊”與“半”的.區別,瞭解“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比例,評價小夥伴的書寫……通過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觀察,一步步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學習方法的傳遞,一舉多得。

二、注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加深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將語言訓練和情感薰陶,朗讀感悟和字詞訓練有機地整和在一起,讓學生在讀書中體驗,在體驗的基礎上表現,既受到紮實的語言訓練,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本課的識字教學在導入、初讀課文、識字、鞏固識字等環節都緊緊圍繞雨點兒的情境展開。通過引導學生認識雨點兒,和雨點兒交朋友,並結合生活情境理解描寫雨點兒的詞語,一步步地達到識字、訓練語言、培養能力的目標。

在指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蒐集信息,在生活中尋找“數不清、飄落”的現象,通過生活中活生生的現象,幫助學生理解詞義,體會情感,體現了語文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本質。

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於教師只注重了生字的教學,忽略了生字教學應該回歸課文,課堂上學生讀整篇課文的次數比較少。可以考慮在學生寫字之後加上讀文的練習。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13

一、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 .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8 個生字,認識綠線內的2 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筆畫:彎鉤。

3 .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自然界事物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熱愛自然、愛家、愛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祖國就是我們的家”的意思。

三、教學策略

1 .教法選擇:A 、指導看圖,訓練觀察。

B 、啓發想象,訓練思維。

C 、引導賞析兒歌,培養初步的閱讀能力。

2 .學法引導:A 、看懂圖意,並結合圖理解字詞。

B 、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歌描繪的畫面。

C 、小組合作,發揮想象,培養熱愛生活的意識。

3 .課堂組織形式: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4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利用學生原有認知(對“祖國”的瞭解和對生活的觀察),激趣生情。

5 .教具媒體組合應用:教學光盤、生字卡片、祖國風光圖片和VCD 《娃哈哈》。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 一) 提出學習目標。

昨天我們學習了第五課:家,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出示掛圖)

( 二) 複習檢查。

上節課學習的字詞還記得嗎?依次出現:藍天、祖國、泥土、大家,齊讀兩遍。

( 三) 讀詞貼圖,整體感知。

1 .黑板上還有幾個詞,誰想上來把它們翻過來,讀一讀?(課前將“白雲、種子、魚兒、小鳥”四個詞做成小房子形狀貼在黑板上)

請大家認真聽,他讀對了,咱們跟他讀一遍;如果讀得不對,請你舉手告訴他。

2 .同學們,你們知道它們的家在哪兒嗎?請大家翻開書本第83 頁,找一找哪幾行詩告訴我們它們的家在哪兒。

師:你能把它們送回家嗎?( 指名四人上臺把詞語卡片貼到掛圖中的相應位置。)

〔“讀詞貼圖”這一環節既在遊戲中複習、鞏固第一課時學過的字詞,又培養了學生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質,落實《課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3 .大家都知道:藍天是……樹林是……小河是……泥土是……(引讀前四行詩)

( 四) 精讀訓練。

1 .這四行詩你最喜歡哪一行?請你把它找出來,美美地讀一讀,邊讀邊想: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2 .討論交流,啓發想象,創設情境,指導朗讀,組織點評。

(1 )要讓學生知道:一邊讀一邊想象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以後大家在讀書時可以經常採用這種方法。

(2 )讀後評議:誰來說說他讀得怎麼樣?

3 .四行詩寫得多美啊!咱們把它連起來讀一讀吧。(注意停頓和連貫,提醒讀書姿勢。)

4 .白雲、小鳥、魚兒、種子都有自己的家,咱們大家也有一個共同的家,我們的家在哪兒呢?請大家自由讀最後兩行詩。讀完以後想一想,我們的祖國叫什麼?關於祖國,你還知道什麼?

(1 )討論交流。

(2 )欣賞祖國風光圖片。看後簡單交流感受。

(3 )聽歌表演

有一首唱出了我們生長在祖國大家庭裏的快樂。(播放VCD 《娃哈哈》)同學們可以坐在座位上唱,也可以站起來表演,有沒有同學想上臺來表演的?(鼓勵大膽展示自我的孩子。)

(4 )指導朗讀最後兩行詩。

5 .朗讀整首詩。

( 五) 指導背誦。

1 .試試看,能不能不看書,把這首詩背給你的同桌聽?

2 .邊欣賞畫面邊背誦,會背的同學大聲背,不會背的同學跟着背。

3 .請大家站起來,配上動作再背一遍。

( 六) 總結全文,擴展練習。

1 .做“找家”的遊戲。(教學光盤“我要做”中第二個遊戲)

2 .學做小詩人

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蒐集有關“家”的資料,現在請四人小組合作,用“什麼是誰的家”的句式每人說一句話,小組作出一首詩。

3 、小組交流。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以後告訴大家你最喜歡哪個詩句。組織進行簡單評議。

( 七) 總結,佈置作業。

回家把你們小組作的詩句背給爸爸媽媽聽,或者請爸爸媽媽和你們一起再作一首這樣的詩,好嗎?

( 八) 指導寫字:土、種、子

1 .翻到書本84 頁,昨天我們練習寫了前五個生字,剩下三個生字,請一個同學把它們讀出來。

2 .先學“土”字。仔細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看,你發現了什麼?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麼?

3 、利用課件演示“土”字筆順,師範寫,生描紅。

4 、同法學習“種”“子”,注意“種”的第四筆是“點”,“子”的最後一筆“橫”要長些。

5 、學生在《習字冊》上練習寫生字:土、種、子。師巡視指導,提醒書寫姿勢。

6 、利用投影展示學生寫字作業,師生評價。

六、教學點評( 三明市教科所副所長、國小中學高級教師陳強)

1 .詩中“祖國”是一個抽象的詞,對於低年級國小生來說,尤其不容易理解。盧老師讓學生通過課外蒐集資料、課上交流彙報的教學設計,將抽象的“祖國”化爲具體可感的事物,突破了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的意識。

2 、課中設計遊戲環節“學做小詩人”,以課文爲憑藉,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不僅巧妙地進行語言訓練,豐富了對詩歌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且體現大語文觀教學,培養他們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

3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盧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十分重視寫字教學,且紮實有效,同時重視寫字的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並倡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字形,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

附:本課教學隨筆

[ 原創] 童言率真,課堂精彩

20xx 年9 月,我參加學校新課程改革實驗。11 月我接受任務,向三元、梅列兩區的實驗教師開設一堂新教材研討課。這堂課的設計摒棄了一般公開課上那些表演性的花架子,而注重採用一些可操作性強的、實用的教學策略。沒有想到,在這樣一堂樸實的課中卻出現了一個又一個亮點,點亮了我和聽課教師的心。我從這堂課中真正體會到:學生放鬆了,課堂精彩了!下面擷取幾個教學片斷,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快樂。

其一:“曹操發明了印刷術。”

這堂課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第一冊第五課《家》。這是一首兒童詩,其中“我們的祖國像花園,祖國就是我們的家。”一句是理解的重點,也是難點。課前我佈置孩子們收集有關祖國的資料,在課上進行交流:“關於祖國,你還知道什麼?”孩子們紛紛彙報,有的說知道祖國的首都是北京,有的說知道祖國的地圖像公雞,還有的說知道祖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有一個孩子說:“我知道祖國有四大發明。”另一個孩子補充說:“我知道四大發明是什麼……”這時候平時不大發言的小榮也興奮地站起來說:“我知道是曹操發明了印刷術。”聽到這個回答,同學中馬上有了小聲的議論,我聽到一個孩子說不是曹操發明的,就轉頭問他:“不是曹操發明的,那麼是誰發明的,你知道嗎?”他想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忘記了。”“其他同學知道嗎?”看到孩子們一臉茫然的樣子,於是我又微笑着問小榮:“你知道是曹操發明了印刷術,這個資料你是從哪兒來的?”“是媽媽告訴我的。”孩子的臉開始有些紅了。“哦,是這樣呀。向媽媽請教是一個收集資料的辦法。不過呢,我記得呀,發明印刷術的這個人叫畢昇。當然,我說的也不一定對。咱們都再回去查查資料,好嗎?”“好!”這個孩子很體面地坐下了。

其二:“每個人都要獎勵!”

爲了進一步豐富孩子們對祖國的情感認識,我播放了一段《娃哈哈》的樂曲,並熱情地對他們說:“你們可以坐在座位上欣賞音樂,也可以站起來邊表演邊欣賞,老師特別希望有同學願意到臺上來表演給大家看。誰願意來?”陸續有七八個女孩子走上了講臺,可是當她們站到臺上面對後排黑壓壓的聽課教師時,幾個孩子膽怯了,甚至站在臺上一動也不敢動,只有三個孩子大大方方地表演了。當表演結束時,我問:“剛纔誰的表演最出色?咱們獎勵她一個‘天線寶寶'(一種卡通貼圖),好嗎?”同學們很快說出了那三個表演孩子的名字,正當我給這三位同學發獎的時候,下面的同學又說了:“老師,我認爲應該給她們每個人都獎勵一個天線寶寶,因爲她們都很勇敢。”一句話提醒了我,我趕緊邊發獎品邊對她們說:“對對對。這位同學說得有道理,因爲你們都很勇敢地上臺來表演,所以應該給你們每一位都獎勵。”被獎的.同學興奮了,而臺下的同學因爲意見被採納,也高興地笑了。

其三:“我最喜歡我的詩。”

因爲這是一首句式大體相同的兒童詩,所以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我設計了讓學生“學做小詩人”的環節,即四人小組合作,每人模仿“哪裏是什麼的家”說一句話,四人四句即成一首四行詩了。孩子們的想象十分豐富,有“衣櫥是衣服的家”,也有“花叢是蝴蝶的家”,有“海洋是珊瑚的家”,也有“地球是我們大家的家”……當小組彙報完後,爲引導學生學會評價與欣賞他人,我又問:“你最喜歡誰的詩句?爲什麼喜歡?”孩子們的回答也是妙趣橫生的,有的說“我喜歡某某同學的詩句,因爲他的詩很美。”他的評價當然獲得了稱讚;有的說“我喜歡某某同學的詩句,因爲我喜歡。”我馬上說:“嗯,喜歡就是喜歡,這也是一個理由。”最妙的是一位同學說“我喜歡我的詩句,因爲是我寫的,跟他們的都不一樣。”他的回答引來一陣善意的笑聲,我也邊笑邊鼓勵他:“你說得對。我也喜歡你的詩,我還喜歡你的自信。”

其四:“我還要玩!”

在練習階段,我設計了電腦遊戲的環節。因爲之前我們已經在第一課時做完了前兩個與字詞學習相關的遊戲,所以這節課就直接進入了第三個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遊戲。當做完第三個遊戲時,又有孩子說話了:“老師,我還想玩第一個遊戲。”我迅速看了看時間,一邊在思考能不能答應他的要求,一邊自言自語:“還想做第一個遊戲?昨天不是做過了嗎?”“第一個遊戲很好玩,很有意思。再做一次吧。”聲音多起來了。我的主意也拿定了,既然他們是課堂的主人,那就聽他們的吧。——自然,我的決定引起了一陣歡呼聲。事實證明,孩子們的提議並非全無道理。雖然是第二次做複習字詞的遊戲,可還是出現了個別孩子對“太”和“大”的辨析失誤。——以爲做過了就掌握了,所以沒有必要再做一次,是我的“經驗”騙了我。

這堂課,直到下課的一刻,孩子們始終是興致勃勃的。新的課堂裏,從教學內容到教學評價,他們說了算,哪怕錯了,也可以很放心地被老師和同學們包容。孩子們放鬆了,說出了他們想說的話,在老師的適度引導下,這些童心折射出來的世界是多麼精彩。

專家評點:

這篇教學設計突出了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特點,以讀書、識字爲重點,強化了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教法樸實、訓練紮實,寓學於樂,把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審美教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設計在充分開發了文本教育資源的基礎上,還適度地進行了拓展,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14

音樂教學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於美育之中,不斷髮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學實踐中把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和道德修養,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國小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以優美的旋律,豐富的演唱形式來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歌唱中去認識人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教師應緊緊抓住音樂形象,通過歌曲的演唱、表演、創編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自然的情感。

例如:《國歌》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樂曲,表現了處於三十年代國家民族深重危機下的知識分子,爲了民族的存亡,依然衝出書齋奔赴抗日前線的主題。首先我通過多媒體讓學生了解到當時的.歷史背景,加深對歌曲的理解,然後再讓學生聽歌曲,學生立刻感受到中國人民爲爭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戰鬥的百折不撓、無所畏懼的精神,在表現歌曲的同時,也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樹立起時代責任感、使命感。

欣賞教學是以音樂作品爲對象,通過聆聽感知及聯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對作品形成一種全身心的審美體驗。教師應緊緊抓住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歌(樂)曲的意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海洋裏。

例如:在欣賞歌曲《鼓浪嶼之波》時,引導學生堅定“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學生通過感受、體驗、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內容,在聆聽歌曲的同時感受到同胞雖然生在臺灣卻遠離了故土,盼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盼望親人早日團聚的一片真情。這種滲透式教學不僅使學生學到音樂知識,還接受了思想教育,從而培養起崇高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爲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而立志學習。

課堂教學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內容應根據每堂課的教育目標展開,把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的學習目標滲透於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安排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強化學生的德育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育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因勢利導,設境悟情,使德育內容生動活潑,讓學生在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的同時,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德育的薰陶。例如:在欣賞《義勇軍進行曲》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戰歌時,我轉錄了天安門前升旗儀式鼓舞人心的壯觀場面,激發了學生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使學生體驗到愛國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薰陶。

以人爲本,從教育學的觀點來說就是學習者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強調學生的主導地位,一切都要爲學生考慮。這個觀點在國小音樂的教學中同樣實用!國小音樂怎麼教?主要就是在課堂40分鐘的有限時間內,我們通過“聽、做、想、”等幾個方面來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只有“聽”了,纔可以有感知,在“聽”的基礎上面,我們再來進行“做”與“想”的結合。個人認爲,音樂在教學上面“聽”“做”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好把握的事情,事有利弊、輕重之分,把握好了事半功倍,否則事與願違。前陣子我看了一些關於新課標音樂教學的獲獎視頻,其中有一個是這樣的教學過程:在這節音樂課的課堂裏,該老師在教學上面運用了“聽”“說”“唱”“想”“做”幾個方面的教學步驟。從開始的教唱,用電子琴走了幾遍旋律給學生感受了,然後教了學生怎麼歌唱這首歌曲,又講了歌曲的背景文化,總之體現出了新課標裏面要求的知識要跨學科這個要求。最後根據這歌曲的特點加入了秧歌舞蹈,學生們在這場很生動的教學中體會了音樂的律動性,體驗了歌曲的情感性,也可以說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我看了也覺得內容豐富,可是總覺得好象少了點什麼內涵的東西。音樂課我們老師到底要教什麼?我們又教了什麼?同學們學了什麼?他們又學到了什麼呢?遊戲固然增加了學習過程中的樂趣,秧歌同學們肯定也覺得有趣。一節課結束了,老師累了,學生們也盡興了,可是我想知道學生們從我這裏學到了音樂方面的多少知識呢?又有多少節課都是如此的教學模式呢?

一年級上冊教學隨筆15

一、以新的理念爲指導,在有趣的遊戲活動中進行教學。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最喜歡活動了,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產生例題進行學習,學生會感到輕鬆愉快,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本堂課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猜數字的遊戲。讓學生在這個遊戲中猜學過的數字1、2、3、4、5,並且自然而然的從遊戲中引出本堂課要學習的內容“0”。這樣,學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對數學的親切感、興趣感也自然產生了。

二、以新的理念爲指導,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進行教學。

在本堂課中,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先在黑板上貼了一隻可愛的小猴子,並對學生說:“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誰?猴子媽媽因爲小猴子愛學習,所以獎勵給它兩個桃子。看他的表情是怎樣變化的?猜一猜,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說的同時,出示三幅表情各異的猴子圖。接着讓小朋友們在所創設的情境中發揮想象,猜想猴子吃桃的表情各不相同的原因。小朋友們說完後,我在小猴子面前貼上一個大盤子和兩個新鮮的大桃子。“小朋友你們看,小猴子是不是很開心呀?盤子裏的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學生回答並舉起數字卡;接着小猴子就開始“吃”桃子了。我先從盤子裏取下一個桃子,這時讓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發現盤子裏只剩下一個桃子了。)我接着問:“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學生答:“可以用1來表示。”然後我又取下一個桃子,並說:“小猴子又吃了一個桃子,這回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們讓我們來幫助小猴子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很自然的讓小朋友說出了“0”。這樣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體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以新的理念爲指導,自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創造地運用教材資源,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我在教學第29頁上“0”的認識時,我充分挖掘教材,當小朋友認識了“0”後,我提問:你們還在什麼地方見過“0”?同學們說得熱火朝天,有的.說:電話機上、手機上有“0”;有的說:溫度計上有“0”;尺子上有“0”;門牌號碼有“0”;還有的學生說今年是20xx年,裏面有個“0”……最後,我讓學生想辦法表示0,學生表情興奮,紛紛動腦、動手操作起來,有的把文具盒裏的東西全倒出來,說裏面有 “0”支筆;……“讓學生想辦法表示0”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機會和想象空間,培養的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表演,自己去發現、研究,揭示了學生對0的含義的理解,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課程改革爲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爲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爲,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獨立發現的,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m98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