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國小生教育隨筆

國小生教育隨筆

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生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生教育隨筆

國小生教育隨筆1

我很早聽過一位全國有名的特級教師說,班主任要想帶好班級,就必須讓孩子喜歡你,他們只要喜歡你了,就會自覺聽你話,好讓你去喜歡他們。因爲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期望教師關注自我,喜歡自我。

是啊!我深有體會,此刻班上大部分學生都挺喜歡我,我是如何明白他們喜歡我呢,他們在小作文本上寫着,喜歡上我的語文課,我總是寬容對待他們,即使他們犯了錯誤,我也不會打罵他們,而是鼓勵他們及時改正錯誤就是好樣的,於是他們下一次會表現好一點,來證明我相信了他們能夠做到更好。

學生下課後,把它們畫的畫當做禮物送給我,並寫上尹教師,我喜歡你,你辛苦了,多謝你之類的.話,每次看後,我心裏一陣溫暖。

反過來,他們願意聽教師話,把教師的話記在心裏,今日我上第一節語文課後,學校要求班主任組織學生帶上凳子到操場集合聽法制教育講座。於是我在班上強調聽講座時要安靜,不扔垃圾,入場出場要排隊有序,學生們沒有讓我失望,我們班學生是第一個有序地到達操場並坐好的班級。

國小生教育隨筆2

俗話說:“十個指頭有長短”,何況一個班四五十人呢?在各科教學中,每個班總有幾個差生,而大多數教師也爲此而頭痛。其實,差生並不永遠是差生,只可是看我們如何對待他們,治好頭痛病。

一、讓差生“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在平時要多主動接觸差生,向他們提問,找機會與他們接近交談,和他們交朋友,多給他們情感,以博得學生的愛戴和尊敬,沁出他們的自卑感和對數學學習的恐懼感。在教學中,教師還能夠經過自我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二、讓差生有成功的體驗

教師要善於捕捉差生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他們的提高,哪怕是點滴提高,都要及時給與肯定和鼓勵;並且還要善於創設情境,給學生供給成功的機會。教學中可挑一些容易回答、解答、操作的問題給差生作,使他們在成功中樹立信心和決心,應對他們的不完整的答案,不要過早的下結論,而是尋找他們思維的合理成分,找出他們的閃光點。巧妙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解題的自覺性和必勝信心。

三、讓差生歡樂的學習

實踐有證明,一味地講授,容易養成學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覺,並且講授效果往往不怎樣夢想,常常既不能把學生教會(異常是差生),也不能讓學生真正聽懂。所以,改變傳統方法,創新設計,使學生真正動起來,把課堂提高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以迎合學生好動心理,培養學生的樂趣,使學生在活動操作中,既吸取又加工,即生化概念又構成本事。

四、讓差生拾級而上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差生知識“欠帳多”,認識本事差,思維本事弱,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暴露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構成過程,即降低起點,採用慢鏡頭,小步子能倒退的手段,給差生大氣思維的臺階,使他們拾級而上。

國小生教育隨筆3

第一次當實習班主任,相對於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對我而言顯得有些陌生,我想主要是自我本身性格的原因吧。漸漸與學生熟識了以後,便覺得班主任工作是多麼的重要,甚至不僅僅作爲班主任,作爲一名教師更是肩負着職責。每說一句話都要斟酌,怎樣說纔是最好。你的命令學生會認真執行,你的表揚會讓學生備感興奮,你的鼓勵會讓學生進取性高漲,……,教師的話語關係着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未來。昨日爲四(1)班同學上完我人生的第一堂數學課,總體還不錯,可是還是有好多地方需要改善和加強。還有好多需要向舒教師好好學習。這幾天爲了上一堂課,每一天晚上回寢室準備教案,一寫就是12點,寫了又改寫了又改。覺得好累好累,真的能夠體會到教師的辛苦。這幾天的實習,都沒有好好休息過,每一天午時在回學校的車上總是會睡着,有時候到學校了還不明白,都是別人叫醒的。可是,沒有此刻的辛苦,以後會更辛苦,也值得。

今早讀的時候,好多同學還是在收作業,教室裏聲音雜亂,大家都靜不下心來讀書。突然發現自我還是沒有那麼好的本事去管理他們,還好有其他3位實習教師一齊管理。LOcaLHoST接下來就是爲他們批改數學作業,發現自我改的好慢,也許是沒適應舒教師批改作業的方法吧,總是怕自我會改錯,看了一遍又一遍。因爲今日沒有數學課,所以我和班裏的另外一位數學實習教師跑了好多教室聽課,沒有實行好自我當實習班主任的職責。

今日中午吃午飯的時候,我犯了一個錯誤。張教師說的對,學生是以教師爲榜樣,不管什麼原因也不能做錯誤的示範。多謝張教師對我說的一番話,會謹記在心。午時第一節課,因爲四(3)班教室沒有學生上課,我們有些實習教師就在那裏休息,我看着看着教案就很想睡覺,就在桌子上趴了一會兒,好像從來都沒有這麼累過。第二節四(1)班是科學課,我和另外一位實習教師坐在後面聽,學着怎樣去上一節科學課,下星期就要我們去上科學課了。國中的時候科學就不怎樣好,到高中就更不用說了物理、化學都是我的弱項,有點害怕上課的`時候他們會突然問一個我不懂的問題。第三節課是看視頻,看了張教師放的視頻,真的有很大的體會,要做個善良的人。

放學後,值日的學生很認真的去完成自我的任務,可是期間難免會有點小爭吵,一向到他們掃完教室和走廊,我才離開教室。

班主任的工作需要經驗的積累,也許我們初出茅廬短時間內不能夠做的優秀,但我想只要堅認真負責並真誠地對待學生、多學習教師的經驗、進取探索班級管理的方法,並且一向堅持下去,相信會有提高的。

國小生教育隨筆4

不知不覺已經擔任203班班主任2個多月了,抓班級質量感覺應當是從學習、紀律、衛生這幾個方面抓起,還好學習方面沈教師、陳教師抓得嚴,我就能夠一心抓我班的紀律與衛生。我班是學校裏數得着的紀律差、衛生亂,當然孩子是相當聰明,之前有次學校規定學生課間不能跑。我又根據我班班情加了一條不能用手碰到或嚇到同學,借過下課時,班級學生讓我哭笑不得,學生做遊戲雙手交叉貼於胸前,用胳膊肘碰別人,不跑了,改成跳,你有多少種措施,孩子們就有多少種鑽空子的方法,當然這個制度,我是持中立態度的`。

說說班級紀律,最近採用一種每課一評價的評價表,教師每節課打分,分別是5,3,1,若全部都是5,那能夠獎勵一節課的自由支配時間,每有一個3分,就有這一節課的5分鐘教師支配時間,超過8個,就是一節課教師支配時間。第一週試行時,超過10個3顆星,所以我來了個先甜,給學生們點兒甜頭,並分配好紀律組長,進行監督。第二層是月獎勵紀律最好的大組成員每人獲得代幣5枚,兩個方面同時進行,並進行頒獎典禮,學生印象比較深刻,每一天早上我都會反饋前一天的紀律情景,兩個月過去了,好了異常多,尤其是在課堂上,好了很多。

針對個別學生,異常是後進生,採用多鼓勵,發現一點兒有點兒就拼命表揚的方式,多多少少有些效果,“之前一天被批評多次”此刻一天只被批評一次“等等。

國小生教育隨筆5

一學期又結束了,時間流逝,唏噓感嘆。

本學期真是忙得天昏地暗。從二月份開學制定計劃時就開始擔心這個學期怎麼過。

三到五月份,忙於梳理《兒童足球創意課程》的頂層設計,組織各年級開展課程展示活動。每一次都像扒了一層皮。

爲了迎接5月28日省校園足球文化推進會,臨時設計增加“我們的創意,我們的設計足球服走秀活動,壓力太大。感受:設想是美好的,但踐行是殘酷的。呵呵,謹言慎行。

五月份,又擠出時間寫了學校讀書課題的階段性總結《四步式教師閱讀機制的校本實踐》,供稿於《上海教育科研》雜誌。聽佩服自己。

四五月份還有教務方面的事情。學校承辦開發區數學組長素養大賽,協助姜蘇龍、方海蓉參賽;課堂教學常規聽課、記錄。

等等。

堅持讀完《老子的.幫助》、《論語別裁》(上)、《與莊共舞》、《讀書與用書》、《書生留得一分狂》等大家的書籍,在忙碌中尋找寧靜,感覺蠻好。

遺憾的是自己對課堂教學的思考少了,對學生個別輔導少了。下學期加強。

國小生教育隨筆6

教國小二年級,我就已經深刻感受到了當一名國小教師的不易。以往看新聞報道說教師又打了某某學生時,輿論基本會站在學生的一面,而大力譴責該教師職業道德的缺失。我不認爲教師打了學生就是職業道德的缺失,遇到真正調皮鬧心的學生,我敢斷言,很多站着說話不腰疼的局外人或許也免不了對學生大打出手。

調皮搗蛋是國小生的天性,也是他們心裏發展必經的階段。對新教師來說,由於尚缺少經驗,教學中遇到孩子們的不停吵鬧時,再怎樣心軟的教師也會變得“兇狠”,輕者扯大嗓門高喊“安靜!”,重者則直接動手打罵學生了。這兩者都不是最佳的.處理方式,因爲吶喊或者打罵之後,學生們調皮搗蛋的性子並不會立刻改正,它們依然會在下一節課上繼續自我的行爲,並且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完全不會記得之前因爲調皮而捱打過。這時候,很多教師選擇了一種方式,那就是讓自我變得兇狠一些,動不動便出手打學生,明白學生學乖了,害怕自我了,每一節課的表現也就自然好些了。

這種方法估計不少新教師會用到,對於一些富有幾十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來講,想要有效組織好課堂教學,這一招依然很有效。因而我看到的實際情景是,很多教學經驗相對較舊的老教師對學生的打罵甚至能夠用“無以復加”來形容,只要學生稍微懂一下教師就立刻面露兇相,直到嚇得學生再也不敢搗亂了爲止。經過這種方式,教師是將課上下去了,但我不明白學生在心裏會怎樣評價這位教師。換做是我,我也許會一輩子都記得該教師,但這種銘記只會是恨。

做教師如果做到這一步真能夠說是失敗的,懂得教育規律的人都明白愛動愛鬧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階段,即便是那些常常動手打學生的教師,他們小的時候多半也和此刻這些孩子們一樣愛動愛鬧。如此對學生下“狠手”或許是爲了報復當初自我的教師對自身的兇狠吧?

在我看來,完全不打罵學生幾乎不可能,但經過讓學生害怕自我來樹立教師的權威則是徹頭徹尾的失敗。每一位有經驗的教師總是能夠很好地處理孩子的天性和有效組織課堂教學之間的矛盾,經過提升自我課堂的趣味性和講授的方式,來贏取學生們的欣賞和喜愛。喜歡一個人或許很難,但厭惡一個人卻很容易,對學生來講,一旦他真正的喜歡上了你,那課堂上他的表現可就同日而語了。

不要讓學生怕你,而要讓學生喜歡你。

國小生教育隨筆7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說到底就是要促進國小生個性心理的全面發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服從於國小生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即以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爲根本宗旨,以培養適應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數以億萬計全面發展的人才爲目的。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爲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要講求實效,要把形式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關鍵的問題在於創設有利於國小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心理健康的學生是能夠進行正常學習的,在學習中獲得智力與能力,並將習得的智力與能力用於進一步的學習中。由於在學習中能充分發揮智力與能力的作用,就會產生成就感;由於成就感不斷得到滿足,就會產生樂學感,如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心理健康的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並從中增強對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學習的能力,以後會進一步地尋找機會發揮這種學習的能力,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當然,這種成就感應是適應的,過強或過低都不好,因爲急於求成和不想作爲都是不好的。

學生願意付出努力去學習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環境以及教師的行爲等。動機有多種多樣,除學習動機之外,還有其他動機。否則,爲什麼有的學生喜歡學習,有的學生卻喜歡看電視,或做一些與學校學習無關的事情?教育工作者的任務不是去提高動機本身,而是去發現、激發和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參加到與學習有關的活動中去。

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有良好與不良之分。有的學生會自己制定學習計劃,獨立思考,按時完成作業,經常複習、預習功課,長期堅持努力學習,經常綜合整理所學知識,並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增進心理健康水平。

國小生時期是人的行爲、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於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及社會經驗的不足,國小生很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導致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排除國小生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礙,鍛鍊他們的意志品質,優化他們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質,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這是國小教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根據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筆者簡要談談對國小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現、成因及教師在防治國小生心理不健康的對策。

一、國小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現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某種威脅自尊的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不安、焦慮和恐懼,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生氣、憤怒,常常神經過敏,多疑。

2、叛逆:

由於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家長和老師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同時,爲了表現自己的與衆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3、嫉妒:

這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在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人比自己強(如學習、相貌、人緣等),表現出不悅、自殘、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

4、失落:

國小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爲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多表現在學習、吃穿、玩高檔的玩具等方面。這容易給中國小生帶來緊張、恐懼、憂鬱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種印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爲萎縮,瞻前顧後等。

6、孤獨:

通過調查發現有些學生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不願意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心理學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爲閉鎖心理,由此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孤獨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爲孤獨感。

二、國小生心理障礙的主要成因

國小生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既有自身成長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因素,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長的失衡。

國小生時期身體發育急劇變化,他們閱歷淺,知識和經驗不足,認識力、理解力、思維力和親情力都遠遠落後於成年人。這種生理髮育與心理髮展的不平衡使國小生出現許多困惑、煩惱和躁動不安,產生心理問題。

2、家庭教育的誤區。

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展、人格教育、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考試、升學,卻不注重孩子的品德發展、交往能力、個性培養以及社會行爲規範的培養等。家長的高期望值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一廂情願時,便會使青少年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疑慮、憂鬱等心理疾患,導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學校教育的誤區。

一些學校和教師迫於壓力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升學率、打造名牌效應,成績成爲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標準,學生情感上的苦惱不能及時向老師和家長訴說,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心理障礙。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區的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還存在着學科化、醫學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傾向。

4、社會環境的影響。

學校教育展示給學生的是正面教育;而當今各種思潮衝擊着我們的社會,純潔的教育內容與複雜的社會生活之間形成強烈反差,致使學生陷入無以參照、無以歸附的境地,學生思想的混亂、情緒的波動,也是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三、應對國小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對策

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藥治”。心理疾病雖然形成原因複雜,處理起來較爲棘手,但是並非與生俱來,更不是不可救治的。關鍵在於要以人爲本,對症下藥,才能收到積極的成效。在實踐中,本人認爲,可採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溝通與交流。

我們首先培養學生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要求他們在廣闊的社會中,磨練自己的思想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們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善意的批評,家長老師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我們只要抱着寬容的態度去理解這些事情,也就不會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時常提醒自己遇事儘量剋制,多進行溝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後是要求家長和教師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瞭解他們在想什麼,想做什麼,多聽他們的呼聲,理解他們的歡樂與苦惱,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長幼關係。

2、消除自卑孤獨心理——增強自信。

產生自卑孤獨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主要是因爲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創傷、性格因素、家庭教育問題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滿足等。消除自卑孤獨心理關鍵是對自己現存力量感到滿足!教師要幫助學生來分析他們的優點,正確做出評價,發揮自己的長處;其次是千方百計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們聯合各科教師共同給學生增強自信心,不讓他們覺得什麼都弄不好;最後是引導學生以勤補拙和揚長避短來克服自卑。教師要幫助這部分學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過勤奮努力,在某個方面做出成績來。

3、消除敏感與脆弱心理——培養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學生自控水平,培養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觀消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最後是教給學生釋放消極情緒,擺脫悲觀失望的方法,即通過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多方面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多結交知心朋友,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如看心理醫生)等。

國小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 1)學習焦慮

據調查,在全國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國小生存在學習焦慮。這主要是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重分數,給國小生心理造成沉重壓力引起的。

(2)人際交往焦慮

人際交往焦慮,主要指在與人交往中表現爲焦燥不安,無所適從。這種傾向在當今國小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

人際交往焦慮的產生,一方面是由國小生的家庭交往環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培養的結果。

(3)自責傾向

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爲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關愛與認可的不安。當學生感受到父母、教師、朋友不認可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

(4)挫折感

國小生的挫折感是來自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交往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國小生作爲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心理健康將直接影響着國家的昌盛、民族的振興,讓孩子們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們的神聖職責。

國小階段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由於孩子們缺乏生活經驗,對生活沒有正確的認識,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模糊,缺乏處理問題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極容易走心理“彎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就顯得尤爲重要。這意味着,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還應成爲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作爲一名國小一線教師,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對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師自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並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思想、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要求教師不但要擁有較高業務知識,還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教師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教育教學中時刻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行教育。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心、真情、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纔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

二、關注學生心理,營造一個良好課堂心理環境

作爲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還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雖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知識,但還不能很好地瞭解學生心理,大多數教師認爲國小生心理問題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迎刃而解。其實,國小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師遇到“問題兒童”時,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問題移交給家長,而不是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這樣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信,變得沉默、孤僻,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心理出現問題。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不但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還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得到認同,心靈得到溝通,情緒得到調節,行爲得到規範,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懂、學得好。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只有學生主動走近老師,和老師成爲朋友,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轉貼於 中國,

三、滿足學生合理需要,從小樹立正確人生觀念

合理滿足學生正當需要,是國小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條件。國小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國小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儘可能地爲國小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需要,在國小生滿足需要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採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基本能對事物的善惡、美醜、是非進行判斷、甄別。國小生由於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衝動驅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採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爲,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於識別,及時發現,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治療和引導,讓學生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長。

四、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多層次、全方位追蹤學生心理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爲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檔案的內容可依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涉及的內容包括學生的性格、智力、學習適應性、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家庭情況、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等。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可以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並可預防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學生自己也可通過心理檔案更好地瞭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潛能,揚長補短。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但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們付出真心、真情、真愛,一切“從心”做起,我們就能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國小生教育隨筆8

時間飛逝,一眨眼一個學期過去了,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從一切陌生到慢慢熟識,到慢慢適應,慢慢步入了正軌,自己獻身教育事業的夙願正慢慢實現。現將我一個學期以來的成長總結匯報如下:

一、專業引領——我成長的起點

很早以前就聽說,新營國小是一個學術氛圍很濃的集體,學校非常重視我們青年教師的成長與培養,把青年教師的培訓工作當成一項重要的常規工作來抓。定期召開各種會議和培訓,進行教學基本功競賽促進我們提高,開展新教師的彙報課讓我們成長,舉辦骨幹教師的觀摩課供我們學習。海門市實驗國小“締造完美教室,共享幸福生活”實驗、新時期德育創新與師生交往藝術“班主任主題研修班暨魏書生思想報告會、盛新鳳和美語文專題研討會等,這些教育專家爲我指明瞭方向。相約“一三五”每一次的活動,都是我教育理論提升的平臺,無論是班主任工作沙龍、青藍結對1+1,還是骨幹教師大講堂,都讓我受益匪淺,我在活動中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方法。在每一次評課活動中,我都積極地參加,和老師們一起討論,在這過程中使我對教材的理解更加透徹。現場的實踐示範,專家的理論提升,可以說,我的成長離不開科學的引領,專業的指導。

二、同伴互助——我成長的動力

進入新營國小工作的半年時間裏,我很幸運我有一羣真誠合作的好同事。其中最要感謝的是我的結對老師費老師,聽費老師的課,我次次都有不同的感悟,都能收穫到很多東西,經常有“聽君一節課,勝思一整天”之感,逐步掌握了一些駕馭課堂的技巧,將費教師的優點和長處應用到我的課堂教學中去。而費老師也經常不厭其煩地指導我,我有什麼問題都非常熱情地幫我們解答,使我獲益匪淺。從中我也明白,知識和經驗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必須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把自己當成學生一樣,積極吸取周圍其他老師一切先進的東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全市新教育開放日《相約星期五——構築理想課堂》的講述,通過這次活動,我更加明確了對新教育實驗的認識。短短15分鐘的講述,從寫稿、改稿、排練到上臺講述,凝聚了太多的心血,王亮雪主任寫稿到深夜12點,王亮香老師、莊海燕老師爲了“學科內整合,凸顯學科本真特色”這句話討論了整整兩節課,王錫芹老師、趙瑞琴老師爲了每一個動作也是反覆研究排練,她們的認真、敬業、細心、一絲不苟的態度,都深深震撼着我的心靈

所以,我要說,同伴互助是我成長中的動力,正是有了大家真誠的合作,細心的指導讓我更加堅定了做一個合格教師的信念。

三、在實踐中反思——我成長的方向

我參加工作至今有幾年的時間了,如果說前面時間是我教師生涯的起步階段,那麼進入新營國小工作的`這半年是我教師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在這學期的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別注重在實踐中自我反思。在教學工作中,我注重了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後反思。在上課前,我總是認真地分析教材,分析學生的狀況,設計出符合班情、學情的教學設計。在課後,我總是針對自己在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自我反思,我一直認爲閱讀是美麗的休閒,上班後通過實踐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通過閱讀教學專著可以汲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可以加速我的成長。於是,我把目光投向了優秀的教育教學書籍中。《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使我走出了初爲人師的迷茫期,《怎樣當好班主任》讓我瞭解了班主任的智慧,《讓孩子們踏上閱讀的快車道》令我找到了教學的好辦法……閱讀中反思,在實踐中成長,成了本期教學工作的主旋律。

這就是我一個學期的工作,快速成長用汗水換來的一學期。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體會和總結各位優秀教師好的教學方法和經驗,刻苦鑽研,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完善自己。同時也會在班主任工作上更加用心,爭取能夠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加圓滿,是班集體更加蓬勃向上。

國小生教育隨筆9

最近,總有學生到我那裏反映,說某某欺負了我,某某打了我等問題。弄得我焦頭爛額,總是不停的調解,處理問題,今日我忽然靈機一動。何不讓犯錯的學生自我提出解決方案。讓他說假如他是班主任應如何處理這些事。午時,這個學生給我彙報說:“首先應當寫一份深刻的檢討,當着全班學生公開檢討。然後再去給被欺負的同學道歉,並向其家長道歉。”然後我問他:“你明白我這樣安排的'目的嗎”他說:“我錯了!教師,我會按照我說的去做的。”

我想經過這件事能夠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替別人想,並能經過這件事認識到自我的錯誤。給教師帶來了必要的麻煩。

國小生教育隨筆10

人的一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學生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爲,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必須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更新知識結構,去吸收新東西。可見,學習方法比知識更爲重要,教給學生方法纔是教學的根本。因此現代教師的主角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爲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爲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爲“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使學生獲得必須的終身學習的本領。而學生靈活運用傳授的方法又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反覆訓練的過程,爲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了不同的訓練方法,

一、預習是學好語文關鍵的第一步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潛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應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生一種求知的願望,在這種內動力的趨動下,主動地去研讀課文。

預習只需粗略的閱讀,瞭解知識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數地去聽講,或者說帶着問題去聽講。在課堂中,教師對新知識的傳授,是在學生準備程度和此刻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問題的思考也是有較嚴格的時間限制,在這種狀況下,理解者若對新的認識對象心中沒數,往往就會緊張地“奔命”於老師設計的思維軌道中。這樣一種心理不但影響對新知識的理解和理解,而且更不易用心思維,求疑思疑,觸類旁通。這樣,就一步不備,處處被動。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甚至產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成績的提高和潛力的培養。

二、預習的方法

1、閱讀法。閱讀是預習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應把書本上有關資料從頭到尾,仔細閱讀一遍,容易理解的能夠“走馬觀花”。對於陌生的新知識,決不能僅看一遍,而要多看幾遍,反覆研讀,可在重點和難點部位做記號,以引起自己足夠的注意。

2、聯想法。聯想是預習不可缺少的貫穿於全過程的重要方式。由於語文知識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因此,在預習時總會引起一些聯想。聯想的過程,實際也是將知識融匯貫通、初步掌握的過程。有了聯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發展。想象力是人的潛力之一,對學好語文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正如列寧所說:“想象是極其可貴的品質。”

3、設問法。從某種角度講,能對某物提出問題,說明對該事物是瞭解的,同樣,若對預習的資料能提出幾個爲什麼,則說明預習是成功的`,不怕不會學,就怕沒問題。在預習時,除了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外,還應逐步鍛鍊自己變換思維的角度,要一題多問,故設難關,以求甚解的自學潛力。可見預習時應個性避免的是那種表面無所不知,其實一無所知,頭腦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設問,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預習全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透過預習,對新知識的掌握會做到心中有數,對已學會的知識自己會感到喜

三、預習的步驟

1、總覽單元。現行中學語文課本都是以單元做爲基本單位的,同一單元的幾篇課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識和規律。因此,對整個單元瀏覽一遍,預先構成一個知識系統,明確單元要點,高屋建瓴,可少走彎路,便於比較和總結。

2、分析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觀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這個窗口,也就佔據了“攻擊”課文的有利地勢。有的題目啓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經歷、文化素養和思想觀念往往影響他作品的風格。

4、瞭解背景。文章都是爲時而作,有針對而寫,有感而發的。對背景的瞭解有利於把握文章的寫作目的和中心資料,課文中選入的偉大作家魯迅的文章,有些資料與背景有直接的聯繫。

5、思考練習。對課後的思考和練習,若能事先思考,就會做到心中有數,在老師講授時,就會找到這些問題的思考角度或^解答。這樣既提高了作業的質量,同時又節省了時間。

預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它對培養我們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及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幫忙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針對學生基礎差的特點,從基礎入手到提高潛力直至學以致用,,使學生在不同資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潛力。

國小生教育隨筆11

新時期的國小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因爲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爲,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髮展的;國小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爲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爲本,注重培養髮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傳統教法和學法。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

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和探究習慣:

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要過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規範學生,採取合理的啓發、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和觀察習慣。

二、注重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

傳統美術教育多是圍繞"看畫"或"臨畫"爲主要內容展開的,最終都是大同小異。想像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是現代美術教育最主要的特徵之一。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兒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繽紛,五花八門,內容豐富。

三,注重調動學生綜合學習的積極性:

素質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的需要強度,並依賴目標誘因的出現,提高學生需要的自我意識水平,滿足了學生聯繫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注重對學生學習評價:

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中,學生表現參差不齊,爲了挖掘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性及作品造型特點的不同,分別進行鼓勵和引導,評價以肯定爲主,老師評價和同學及學生自己評價有機結合,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現代化教育對美術教學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各方面都採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進了原來美術課程和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課程建設的角度,促進了美術教育觀念的轉變,促進了美術教材模式、學生學習方式和課程評價方式的變革,有效地運用各種資源,增強了美術教學的效果,充分發揮了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美術通常指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在空間開展的、表態的、訴之於人們視覺的一種藝術。十七世紀歐洲開始使用這一名稱時,泛指具有美學意義的繪畫、雕刻、文學、音樂等。我國“五四”前後開始普遍應用這一名詞時,也具有相當於整個藝術的涵義。例如魯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釋“美術”一詞時寫道:“美術爲詞……譯自英之愛忒。愛忒雲者,原出希臘,其誼爲藝。隨後不久,我國另以“藝術”,一詞翻譯“愛忒”,“美術”一詞便成爲專指繪畫等視覺藝術的名稱了。

實施素質教育已深入到各個學校領域,國小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的美術教育,它爲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爲本,注重培養髮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學生的個性發展的全面發展。而國小美術教育中,如何使學生的各種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已引起廣大國小美術教師的關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任務,它同素質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關係,提高審美教育會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動地達到心靈的境界的轉化,可以提高學生對科學美的感知能力,可以達到培養學生個性,創造力的目的。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是學生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有效途徑。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而會達到廢寢忘食,欲罷不能的地步。手工製作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比起光是叫兒童繪畫更能夠得到積極的響應。教師可以在手工製作中培養出他們更多的興趣愛好。如,在上六年級美術的時候,講到了園林設計。國小高年級美術當中越來越多的是欣賞課,真正需要學生繪畫的很少。而在鄉鎮國小中,還達不到多媒體教學水平,所以根本不能夠讓學生更深刻的對該課時的瞭解。那麼就只有教師先對該課時瞭解,儘量的舉例讓學生們朝我要講的靠攏。課前準備一些有關於園林製作的素材。根據課本,讓學生們對其欣賞試着講出有哪些材料。然後再出示我自己所準備的材料,讓他們認識。園林製作最基本的構成是:山石、水體、植物、建築。山石可以去撿燒過的煤石,鎮上很多家庭還是用煤炭的。樹木可以用綠色卡紙圍成錐形,再用皺紋紙剪成一條一條的圍繞錐形卡紙貼上。同樣園林中最簡單的建築物是涼亭,涼亭一樣的可以用卡紙來做,還可以運用繪畫知識畫上花紋。跟他們講解完簡單的製作步驟之後,我要求6至10人一組合夥製作園林,先畫設計圖,再按我之前講的'來製作。最後的時間給他們討論,課堂便沸騰開了,大家都七嘴八舌的。有好些同學已經在心裏已經有了設計想法問我好不好。這樣的一課時是成功的,效果非常的好,當然最後的結果可以想象。一週之後再次走進辦公室,擺放着好多他們的成果,各式各樣的園林。

教學是教和學的活動的統一體。教學方法既包含教師的教法,又包含學生的學法。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是實現從教到學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應有系統地把學法指導與學習過程聯繫起來,使學生有願望也有能力參與學習,進行創造。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動手操作是國小美術學科體現得最爲充分的一個方面,它也是訓練兒童良好心理品質的一個有效手段。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會從天而降,需要我們去培養,繪畫可以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豐富的藝術修養,那麼在美術教學中如何憑藉教材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繪畫基礎知識,技能與陶冶美好心靈和諧發展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發學生去了解我們祖先創造的藝術文明,用審美的規律去感受和欣賞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藝術文化遺產,讓我們爲我們的祖先驕傲和自豪,教育德爲首,在國小美術教學中把明理寓於美的形式中,藉助美育的形式,來提高德育的質量,讓學生在美的境界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觀念,我在教學中曾做一番嘗試,就是把美術課與思想品德課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如,在描繪祖國美麗的河山,家鄉的名勝古蹟……進行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教育。

總之,要真正推行美術素質教育,就必須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的各種能力與素質在主動參與中得到培養和提高。而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提高他們的創作能力又不增加他們的負擔,讓他們學得開心、愉快,是我們老師追求的目標。

國小生教育隨筆12

時光荏苒,在一個新的校園裏,我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教學經驗豐富的教育者,跟那些前輩相比,我的教學故事沒有那麼多感天泣地的故事情節,但是也有印象深刻和意味深長的故事情景。

一本勵志書上以前這樣說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在於他的年齡大小,而在於他的意志力、經歷和心智。回顧我這幾個月,如果真的要來一個隨筆的話,自己真的是感同身受。總覺內心深處時時充盈着感動。是領導的關懷,同事間的互助,師生間的靈犀,讓我感到了生活的好處,感到了生命的`完美,也給了我在單調機械的工作中堅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念。我感動着這一切,所以我也努力工作着,回報着,以下是我這段時間的一點心得。

在學習上,數學學科本身很抽象,有時候甚至很枯燥,因而課堂教學應是學科滲透,師生互動思想碰撞,相互交流,師生共同成長的歷程。上課熱情洋溢,不譏笑學生,就能點燃學生心中求知的火焰,盡力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細心洞察任何一個學生樂趣的閃光點。

強調能者爲師,才能充分體現和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暢所欲言,盡情表述自己對某知識點的理解與想法,帶着知識走向學生,但是是“授人以魚”,帶着學生走向知識,纔是“授人以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時一題多解,能夠採取學生交流,講解的辦法。透過不同學生的不同展示,使學生意識到知識的活性,增強一部分學生的興趣及另外一部分學生的信心,從而對整個班羣衆的學習起到必須的推動作用。

教師的言語,行爲、情趣、人品是影響學生髮展成長的關鍵因素。運用數學本身的魁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和情感,同時,教師本身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求知慾、熱愛數學學科的興趣及廣闊的知識,帶領學生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祕,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影響。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效果出發,透過精心設計,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廣泛收集教學學科最新成果,結合教學資料,巧妙地包裝,隆重地介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能夠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法,談活法,調查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進行自立主式研究性學習。

在課堂設計上多下苦功,要多聯繫生活實際,多創設一些引起學生興趣的情境等,還要注意自身的語言表達等,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必須要多理解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來完善充實自己的課堂教學,再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構成自己特色的課堂教學。

不敢許諾什麼,但我會取他人之長,努力奮進!期望校園多爲老師帶給學習機會。

國小生教育隨筆13

在我們班級,有一位似乎沒有什麼特色的學生。很長時間,我幾乎沒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我對她的看法,好象也改變了她自我。那是一箇中午,我在班級分飯,看着走廊裏來回走動的學生,無意中發現走廊裏撒了一些飯菜,許多同學說着笑着繞着而過,好象沒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飯菜。這時,崔玉文同學走了過來,告訴大家不要踩了,然後急忙跑回教室拿來清掃工具,將飯菜掃淨,又用拖布拖了一遍。我被這一幕感動了,回教室後,立刻在班級表揚了她,並盡力讚美了她關心團體,爲他人着想的好行爲。

此後,我又從幾件小事裏發現崔玉文性格中閃光的地方,並及時給予表揚,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發和昇華。漸漸地我發現她變了,上課異常認真,作業完成得尤其好,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還被同學們選班級衛生委員。

分析:這件事給我啓示頗深,那些學生既不勤奮上進,又不惹事生非的學生,好像對班級一切活動既不反對抗議,又不踊躍參加;他們雖然學業平平,卻不名落孫山。一般情景下,既得不到教師的表揚,也得不到教師的批評,是一些容易被教師忽視“遺忘”的學生。其實他們更多地渴望教師的關注與讚美。從這件事後,我開始注重細心觀察學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把讚美送給每一個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我會成功”。哲學家詹姆士精闢地指出:“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熱情、向上的學生更是如此。教師的讚美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教師的讚美是一座橋,能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之河;教師的讚美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教師的讚美也是實現以人爲本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的讚美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

教育是一項細緻入微的工作,把每個孩子的閃光點都放大,用放大鏡去觀察,不吝嗇讚美的語言,用心去感受學生的變化,教育怎能不成功呢?

國小生教育隨筆14

如今的孩子,“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呵護有加,唯恐孩子受一點委屈。殊不知,過分的寵愛,阻礙了孩子自立自強的健全人格的發展,而適度的挫折教育,則能培養孩子堅韌的品質,完善孩子的人格。愛默生曾說過:“挫折是人生前進的動力和重要啓示,在逆境中,人才能真正展示自身的實力。所以,父母觀念要轉變,要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挫折教育,從生活中的點滴開始,爲孩子製造一些障礙,鍛鍊他們的本事,讓孩子經歷風吹雨打,不再是溫室裏的花草。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挫折是每個人都會遭遇到的,你不能繞它而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酸甜苦辣都會伴隨而來。作爲父母,要指導孩子如何正確應對挫折,並戰勝挫折,從挫折中學到更多經驗,使孩子成爲生活的強者。失敗和挫折的'風霜,會讓孩子的人生腳步更加堅實而寬廣,在失敗與挫折中,他會慢慢感悟生命,把人生之路綿延成收穫之旅,幸福之道。

人生境遇複雜,人生中有淚有笑,有悲有喜,如果孩子能夠在失望與絕望中不斷超越自我,他的人生纔是最美的。也許孩子會一度憂傷,但在戰勝挫折後,他的生命卻所以而更可愛,他也會所以而學會應對挫折,利用挫折,使自我的一生更容易獲得幸福。

魏書生以往說過,一個人首先要適應環境,享受完美人生。生活不能沒有夢想,可是人類不能以夢想主義的目光苛求生活。對待教學,對待學生,我認爲也同樣是一個道理。

國小生教育隨筆15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師生共同活動來進行的,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些共同活動的方式看成心理教育的方式或方法。常用有以下幾大類型。

1、認知法

這類教學方法主要是依靠國小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維等認知活動來達到教育目標。它包括以下幾種活動:(1)閱讀和聽故事;(2)多媒體教學;(3)藝術欣賞;(4)聯想活動,即:通過國小生的觀察聯想活動,來訓練國小生想象力和創造性,以及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經驗。(5)認知改變,即教師通過暗示、說服和質疑等等方法,來改變國小生非理性的信念,從而恢復和建立合理的思考方式,解決國小生的心理問題和促進國小生健全人格的發展。(6)參觀訪問。

2、操作法

這種類型的教育方法主要通過國小生的言語和動作的操作活動來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具體包括(1)遊戲活動;(2)勞動,如集體打掃環境衛生、種樹和出牆報等等,來培養合作精神和愛勞動的品質。(3)測驗,讓學生做智力、性格、態度和興趣等等各種心理測驗,幫助國小生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特點、長處和不足,以促進國小生自我的發展。(4)講演,這種方法可以訓練口才,培養機智,增進同伴間的相互瞭解。(5)繪畫,即通過繪畫的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和創造力。(6)唱歌,即通過唱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國小生的情緒和積極性。

3、集中討論法

集體討論可以集思廣益,溝通思想和感情,促進問題的解決。這類方法有多種,如分組討論、專題討論、辯論等等,均可用於心理教育課程之中。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通過行爲模仿或行爲替代來影響個體心理過程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讓國小生以一種類似遊戲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爲問題,進而起到增進自我認識,減輕或消除心理問題,發展心理素質的作用。例如:一個學習不好的國小生,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畏懼學習。教師可以讓他扮演這個學生,從而瞭解自己內心感受和問題的所在,再通過角色的轉換,扮演考試成功者,使他嘗試新的行爲和獲得新的體驗。

5、行爲改變法

通過獎懲等強化手段可以建立某種新的良好行爲,或者消除某種不良行爲。例如,我們利用正強化(精神或物質獎勵)來促進國小生舉手發言;或者我們通過負強化(如批評或懲罰)來削弱國小生課堂上的多動行爲等等。在使用這種方法時,要明確具體指出所要強化的行爲和所要達到的標準。例如,把某學生上課時離開座位的次數從原有的每節#次,降爲每節不超出%次。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強化物可分爲原級強化物,如糖果、玩具、書籍等等;次級強化物,如分數、籌碼、符號、紅星等等;社會性強化,如微笑、讚許、摸頭、陪同遊戲等等。)不同的學生,應選擇不同的強化物,以適應他們不同的需要。強化的時間要及時,延誤時間越長,強化對行爲的作用就越小。

以上心理教育方法分類不是絕對的,不同種類的方法之間有一定的交叉或包含關係。例如,在心理教育的認知法中包含有行爲活動的成分,而在操作法中有包含認知和活動的成分,只不過兩類方法的側重有所不同。在心理教育中,要根據教育的特殊目標和心理教育方法的特點,選擇出最適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在國小生心理髮展過程中,認知活動的成分與行爲活動的成分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因此,要使心理教育課程達到最佳的效果,應採用多樣化的心理教育方法。

標籤: 隨筆 國小生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ov78o.html